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 宁汉合流; 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李大钊遇害; 国民政府的北伐;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 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 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 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

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 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指导性补充。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 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板书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 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放录像或放投影片。 请同学们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图, 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 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

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 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 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 宁汉合流板书 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发动了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使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 有妥协趋势。 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 宣布下野。 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 8 月 25 日武汉国民政府 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 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学生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 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 能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整理出国民 政府自 1925 年 7 月—1927 年秋的演变线索。 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商量。 教师可留时间给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线索誊写 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析。 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 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学生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秘密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 百万人以上。 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1 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 第 2 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 学生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 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 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找学生朗读第 2 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 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 38 岁。 1933 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 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 2 页这幅挽联。 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 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 1926 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 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 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 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 3 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 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 侵略中国的野心。

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 外交上的软弱。 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 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 北京,改为北平。 我们讲了两次北伐, 请同学们比较 1926 年北伐和 1928 年北伐的异同。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 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 1926 年北伐和 1928 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 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 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 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 听话的代理人。 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 残暴本质。 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 令,当时张学良只有 27 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 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 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 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 1928 年底发表通电, 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 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 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 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2001 年 10 月 15 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 为他的爱国之举, 我们缅 怀他。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 始混战。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 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 小结。 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 果。 【复习巩固】1.课堂练习 4 第一题。

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 4 第二题。 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 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 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投影片 1 课本第 1 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打印本文教学目 标 1.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 宁汉合流; 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李大钊遇害; 国民政府的北伐;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 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 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 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 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 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指导性补充。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 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板书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 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放录像或放投影片。 请同学们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图, 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 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 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 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 同为国民党政权,如何调和成为解决时局的关键。 2. 宁汉合流板书 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发动了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使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 有妥协趋势。 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 宣布下野。 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 8 月 25 日武汉国民政府 迁往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板书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学生回答。 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问宁汉合流之后的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代表? 为什么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通过比较说明国民政府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的 能力。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所以南京国民政府被称为国民党政府。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再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整理出国民 政府自 1925 年 7 月—1927 年秋的演变线索。 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商量。 教师可留时间给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将线索誊写 在投影片上,上台演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析。 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 4.蒋介石镇压革命板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彻底背叛了孙 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 问什么是三大政策?学生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发布的秘密第一号令就是所谓的清党,通缉的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达一百九十多人,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 百万人以上。 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1 页,阅读第二自然段和 第 2 页第一、二自然段。 问被蒋介石杀害的优秀共产党干部主要有哪些?同学们一起回答。 学生回答。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

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 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找学生朗读第 2 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 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 38 岁。 1933 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 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 2 页这幅挽联。 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 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 1926 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 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 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 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 3 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 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 侵略中国的野心。 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 外交上的软弱。 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 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 北京,改为北平。 我们讲了两次北伐, 请同学们比较 1926 年北伐和 1928 年北伐的异同。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 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 1926 年北伐和 1928 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 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 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 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 听话的代理人。 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 残暴本质。 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 令,当时张学良只有 27 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 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 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 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 1928 年底发表通电, 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 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 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 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2001 年 10 月 15 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 为他的爱国之举, 我们缅 怀他。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 始混战。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 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 小结。

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 果。 【复习巩固】1.课堂练习 4 第一题。 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 4 第二题。 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 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 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投影片 1 课本第 1 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投影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民党南京政权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贾士钊杨梦 (城市与环境学院 2014级本科生) 摘要:国民党是我国先进的资产阶级政党,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过巨大贡献,最终于1949年失利而撤守台湾,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最初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过几十年的纷争,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历史规律之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政界和史家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人心向背说、经济崩溃说等多种学说和主张,但大多着眼于40年代中后期,研究其直接失败的原因。事实上,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仅由几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战争失利而导致的,而是从一开始执政就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美国学者Lloyd E. Eastman试图阐述“(国民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显示出其脆弱和不稳定性,不能实现有效的政治统治,并最终走上了崩溃。”1本文也着重探讨国民党失败的深层原因,总结历史教训,以求对今天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蒋介石;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 一.国民党革命精神的骤然而逝 国民党在30年代时,中央机构已经显出臃肿的态势,官位被越来越多保守的官僚抓住不放,而这些官僚在她们的岗位上则过着安顿舒适的生活,却绝少关心自己的公共责任、自己的祖国,更不用说统治下的普通百姓了。 然而,国民党从开始绝不缺乏真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党员和有志青年,例如有参加革命放弃了清政府许诺的高官厚禄的蔡元培,或共同在革命流亡中战斗和生活的汪精卫和胡汉民。但在初期阶段,领导人关心党的规模甚于党的质量,于是在国民党宽松的入党条件下,党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对党的信念和哲学不了解的新成员,使得基层组织极其涣散2,其中包括许多把入党视为升官发财的捷径的贪官和奸绅,组织的扩张让领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新党员的成分,党的腐化也由此而产生。而这些就是官员的提拔对于那些有理想的党员来说,是令人失望的。 清党运动是国民党的一件大事,又称之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为了清除国民党内的“不纯洁”的成分,清洗期间到底有多少人遭到屠杀是不得而知的。“具体的估计由数万到十万多不等,然而不管具体数字是什么,国民党的革命已经沾满了鲜血,而共产主义运动依 1Eastman L E.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陈明明:《论南京国民政府腐败的政治根源》。《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3 邹沛; 刘真. 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3 [17 January 2013].

1927_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 经济政策述评 吴玉文 1927~1937年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如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除了它在政治上的反共内战目的外,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作者:吴玉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开封475001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以复苏经济,稳固政权。这些新经济政策,包括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为了保障新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7月的全国财政会议,10月改组成立中央造币厂。1929年1月成立国家建设委员会。1930年9月成立全国经济委员会,以保证上述新经济政策的落实。一般的经济史及历史著作也提到上述事件,但都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联系在一起。下面就十年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谈点看法。 一、关于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税率、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 在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5南京条约6规定/秉公议定则例0即规定协定税率开始,中国的关税就被外国侵略者控制。1912年帝国主义国家又以中国不能如期偿还外债为借口,以清理积欠为名,草拟办法/八条0,将中国所有关税完全移交外国银行。这样就使中国的海关行政、海关税率、关税收支与保管等业务,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党/一大0会议宣言中明确提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宣言之际,要求各国/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0。7月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宣言指出:中华民国与各国间的条约,已届满者,废除旧约,另订新约;尚未期满者,以正当之手续解除另定;旧约已满期新约未定者,另订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1928年7月,美国首先与国民政府签订5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6,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0。随后,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0,或/新关税条约0。1930年5月国民政府也与日本缔结了/中日关税条约0。上述条约在原则上都承认了中国关税自主。 新订立的关税条约,关税税率都提高了。除原税率为值百抽五的税率外,新订立的关税条约,规定还可以征收5%~30%的附加税。而出口关税率却一直比较低而稳定。而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后,关税收入逐年快速增加。进口税率的提高和关税收入的增加,稳定了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作用。 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当时的关税自主并没有完全实现。如: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随时提高某种进口税或附加税,而不受限制,而中国却是在值百抽五之税率外,规定征收附加税不得超过5%~30%。中国仍然不能完全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关税税率。 另外,同时期对盐税、统税等税种也进行改革, 59 第38卷第5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8No.5 1998年9月J.o f Henan Univ.(Soc.Sci.)Sep.1998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南洋中学丁晓文[教学目标] 1.知道“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币制改革”、“改订新约运动”的时间和大体内容。通过串联、整合有关史实,了解1927-1928年中国各个政权的分合演化。 2.联系22课所学内容,分析讨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通过对“东北易帜”内容的简要介绍理解其对时局所产生的影响。阅读材料,了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的社会背景和影响,进而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3.国共共同领导的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的大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却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派的叛变,最终失败。从1928年到1935年,国民党进行的内政外交改革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经济上尤为明显,而真正的国运转折则出现在抗战以后。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促进政治统一、币制改革和改订新约运动等举措的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既镇压革命,又改革内政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举措。 说明: 1.从“宁汉合流”到“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但却 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统一后的国民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推行了一些变革。币制 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改订新约虽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 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毕竟收回了一些主权,在经济上也有显著的效果。而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迫使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在失去城市后最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 革命道路。这一系列过程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走向影响深远,故以此作为重点。 2.受传统评价体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片面关注国民政府镇压革命的残 酷性而忽视其内政外交上的改革举措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作用。币制改革基本实现了中 国货币的现代化,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基于特定的历 史背景,中国在当时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如何引导学生肯定其功绩又了 解其局限性,同时不忘其对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反动政策,需要培养学生拥有多元化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高华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文章作者: 【原文出处】民国档案199201 【作者】宗玉梅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政治统一的同时也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这里,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特点,把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一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经济建设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初步开展时期,其重心是财政的整顿与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刚建立时所面临的局面是极其困难的:它外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十分低下,命运操在列强手中;国内,以奉系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政府”控制着京、津、东北及山东、苏北等地,维持着北洋军阀的最后统治;滇、黔等省仍由地方军阀割据着;国民党内部则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实际上割据一方,企图与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各派军阀政客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切都威胁着蒋政权的统治。为了巩固、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国民政府把政治的安定,国内的统一放在首位,而“殊甚少虑及”经济建设(《革命文献》第26辑,第55页。)。不过,因为经济力量是政治斗争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在进行政治统一之时,也以部分精力从事经济建设;为了顺乎民意,国民政府也需要进行经济建设。蒋介石曾说:“我们要复兴国家,完成革命,最切实最急需的工作莫如生产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吴曼君:《总裁思想》第六册,“经济”。)。 国民政府是“依据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所指示之方策原则,为确定物质建设实施程序之标准(《革命文献》第76辑,第55页。)”的。据此,孙科拟定“建国大纲”,把经济建设按程序分为交通、工矿、农业等项。当然,由于各时期的具体条件不同,经济建设重心也不同,并非一概遵循这一程序。 当时训政刚开始,百废待兴,万端待举,国民政府把财政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因为财政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作后盾,经济建设便无从谈起。而历史遗留给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北洋政府时期大小封建军阀的割据,使中国的财政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地方财政的封建割据局面。在国民政府刚成立的几年内,“中央税收所恃者,计有江、浙、皖三省,皖省尚无款可解,实只恃江、浙两省而已”(《革命文献》第26辑,第1页。)。另一方面,长期的军阀混战,导致国库空虚,只好靠借债度日,北洋政府成为一个叫化政府。而一切理财要政,“绝少建立,即偶有一二,亦不过虚应故事,从未收获实效”(《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第83页。)。南京政府建立后,决定整顿这种混乱的财政状况,建立新的财政秩序。 1927年10月,南京政府成立财政整理委员会;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会议;7月又举行首次全国财政会议,通过一系列会议,制订了财政改革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统一财权。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划分国、地税针对当时地方割据财政的状况,在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上,通过了国、地税划分案,厘定国、地税收标准,规定中央税以间接税为主,而以直接税辅之。如盐税、常关税、海关税、内地税、烟酒税、厘金、邮包税、印花税、所得税、国家营业收入、中央行政收入及其他属于国家性质的现有收入统属国家税收范围。地方税则以间接税为主而以杂项税捐辅之。如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营业税、市场税、所得税之附加税、船捐、房捐、地方财入、地方营业收入、地方行政收入及其他地方性质的现有收入属地方税收范围。这样国、地税收有一界限可寻,既防止财政割据的出现,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12~194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在这个时段,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显著;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末年日益萎缩。 1、民国初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近代中国的历史却没有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民族工业的繁荣景象转瞬即逝,成为“短暂的春天”。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拓植协会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由知名华侨人士创办的同仁民生实业会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这都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c、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北洋军阀政府较之晚清政府,明显地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些资阶级代表人物参与北京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他们利用掌握的部分权力,制定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d、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有利的内外条件,使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春天”短暂,好景不长,并且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 a、发展概况: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轻工业发展显著,一些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b、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社会环境,使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同时,新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姓名: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党合作,建立战线。 ③方针:共产党可以以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______上、 上、__________上保持性。 2、国民党“一大”:①时间、地点:年月,。 ②内容:大会接受共产党的________的主张,确定“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③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与中共的政治纲领基本一 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为基础的战线 正式建立。此后,中国进入运动时期。 二、黄埔军校 1、时间:年月。 2、创办人:。 3、主要领导:孙中山任,蒋介石任,廖仲恺任,任政治 部主任。 4、特点:黄埔军校把教育和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 养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5、性质:黄埔军校是一所合作的军事学校, 6、作用:为________培养了大批______________骨干。 三、北伐战争 1、时间:1926-1927。 2、目的:打倒列强(反),铲除军阀(反)。 3、总司令___________。 4、主要对象:、、。 5、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主战场)。 6、事迹: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军赢得“”美誉。 7、结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流域打到流域,威震全国,沉 重打击了的统治。(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孙中山逝世: .3.12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公开破坏国共合作。 2、“四一二”政变:1927.4.12蒋介石借口“”,在大 肆屠杀_______和________,制造了“四一二”政变。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4.18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4、“七一五”政变:1927.7.15 _______在____________ 制造了“七一五”政变,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 的建立与“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统治建立。到1949年,统治中国共__ 年。 6、东北易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后,张作霖的儿子就任东北三省 保安总司令,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 帜”。东北易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

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3 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4 三税合计数在十年间整整增长了25倍,这极大地解决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 (2)整顿债务。其一,内债。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内战不断,军费开支巨大,只得大量举借内债度日。1927-1936年间,国民党政府发行有担保的内债总额43.42亿元。由于内债发行过多,财政不堪负担,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先后与1932年2月和1936年2月,两次宣布债务破产。并于1936年进行内债整理,由国家发行统一公债以掉换旧债,还规定了各种债务还本年限,同时还发行了62200万元的新债。这一年是该时期举债最多的一年。总之,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内债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二,外债。与国民党对待内债的态度不同,政府在外债上则提高了信用。1929年成立“整顿内外债委员会”,专门处理还债问题,决定从关税中每年拨款偿还债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7年已基本还清了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债务。5 使政府的债信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筹措了内战资金,也不断扩大和巩固了四大家族新建立起来的金融独占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同步练习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并先后发动(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四一二”政变 ③“七一五”政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蒋介石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我们能从右边大事年表获取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信息,包 括( ) ①背景 ②军事行动 ③阶段性成果 ④失败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6.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势力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7. 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国民党实行“清共” C.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D.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8.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9.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北伐军攻到长江流域 D.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0.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经济管理视野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后改为北平)后,即宣告全国统一基本完成,“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所谓“训政”,就是国民党训练人民行使政权,实质是推行国民党一党专政,“以党治国”。 一、训政制度的确立 训政源于约法之治,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正式提出“革命程序论”,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在1914年7月的《中华革命党总章》中进一步指出:“本党进行秩序分为三时期:一、军政时期,以期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二、训政时期,以期以文明治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三、宪政时期,以期俟地方自治完备之后,乃由国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2至1924年《建国大纲》颁布,这一理论最终得以系统和完善。 训政时期是孙中山“革命程序论”中,始终坚持所不可替代的阶段。如由军政时期蹴至宪政时期,会产生三个流弊,“第一为民治不能实现,第二为假民治之名,行专制之实,第三则并民治之名而去之”。3“不经训政时代,则大多数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了知其活动知方式,非墨守其放弃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4由此,训政阶段是实现宪政的必经阶段,以“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完全责任”。“以党治国”是其核心理念。 第二次北伐的告成,宣告国民党基本实现了政权的统一,但其内部派系众多,政治思想纷杂,所以对国民党来说,当务之急是“至少要先维持一个统一的局面”。1928年8月7日蒋介石发表《今后贯彻革命实行主义之主张》的谈话,主张“以党治国”、“以军治国”,又于8月9日发表《对时局意见书》,指出:“既曰以党治国,则政府与行政人员,断不能离党而独立”。与此同时,远在欧洲游历的胡汉民、孙科等人就致电谭延闿、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向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提出《训政大纲草案》,其原则有三:“一、以党统一,以党训政,培植宪政深厚之基;二、本党重心,必求完国,应有发动训政之全权,政府应负责行政之全责;三、以五权制度,作训政之规模,期五权宪政最后之完成。”随后,胡汉民又完成了《训政大纲说明书》,指出“于建国治国之过程中,本党始终以政权之褓姆自任”,强调“以党治国”。因而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议训政开始,“遵照总理遗教”,“颁布约法”,五院制逐渐实施。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上,通过了胡汉民、孙科等提出的《训政纲领》。内容主要有六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托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行之”。 《训政纲领》的通过与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训政制度的确立。1929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孙中山所著“《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之根本法”。 二、五院制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试行五权制度的具体方案,五院制正式实行。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任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院长,冯玉祥、林森、张继、孙科、陈果夫分任五院副院长。五院各司其能,其中行政院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独立行使考试权;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制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国家大权分为政权和治权:政权就是民权,治权就是政府权。首先是人民有权,这些权利通过县自治和国民大会得到制度保障;政府有能就是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共同组成中央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实行五权分立的五权宪法,五院各司其责并对国民大会负责。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治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不同,是要在直接民权的基础上,建立“万能政府”,其中五权分立强调的不是政府权力之间的制衡,而是集权下的分工。按照孙中山的设计,五院制的建立应当在宪政时期。对于训政时期究竟以何种形式建立政府并无详细论述。训政时期五院制的建立,是在胡汉民的主张下成立的。训政时期的五院与宪政时期正式的五院制是不同的,训政时期的五院统一于国民党的党权之下,即“国民政府是五院的集体,对于政治会议的决议统一要绝对地遵守”。正如有关决议所称“中国国民党独负全责”。 三、《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出台 国民党推行的“以党治国”的“训政制度”,并没有像预想的那 试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 卢艳香 (青海大学社会科学系) 摘要: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底定平津,全国统一基本实现,训政开始。国民党各派系在训政制度确立过程中,展开新的斗争,直至1931年5月由蒋介石力行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从而成为国民党统治全国的法律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制度的考察,有利于对该时期国民党政党政治状况有所了解。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五院制 83 --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和金融改革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和金融改革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是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由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中国国民党建立。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统一全国财政,从而奠定了国民政府财政管理的格局。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改革 正文 一、财政改革 1、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项重大的外交与财税政策改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于该年5月、8月两次发表取消不平等条约宣言,制定了《国定进口关税条例》,决定于当年9月1日起实行关税自主。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等开始与英美等诸列强驻华公使展开了以“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外交谈判。从1928—192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与美、英、西、荷、德、意、法等11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或者《友好通商条约》。在新条约中,欧美列强在保留其“最惠国待遇”和继续把持对中国海关行政权的前提下,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同意取消各列强在华关税特权,实行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所议定的七级附加税税率标准(其中,最高一级进口商品税率至1932年增到50%,1933年增至8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曾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国家的“关税自主”这一客观事实是不能否认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通过实行“关税自主”,中国政府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进口税和减免出口税,这对于鼓励和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和支持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2)、通过“关税自主”和独立自主地制定关税税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当时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在这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是各类棉布进口数量的大大减少。 (3)、关税自主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增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税收入。据有关统计资料记载:通过关税自主,中国关税收入从1913年的1697万元,至1928年增长到17914万元和1929年的27554万元。关税收入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从1913年的21%,至1928年上升到41%和1929年的51%,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2、盐税改革: 盐税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但自袁世凯善后大借款以盐税作为担保之后,外国债权人在中国设立的稽核机关——盐务稽核所,就一直把持着对中国盐税的管理。宋子文决心改变这个现状,1928年,财政部将改进盐务稽核所的工作,不在承认稽核所偿还外债的权利,此项工作另行指定特殊机关负责,收税职权也从盐务稽核所手中收回,改用关税收入以作偿还。从此,盐税的征收、保管及使用权又重新惠到中国政府的手中。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重新设立了盐务稽核所。1929年8月稽核所恢复收税职权,在各区的稽核家馆开始陆续恢复。盐务稽核总分所直隶于财政部,改变了帝国主义控制我国盐税主权的局面。由于稽核所旧有人员办盐的经验十分丰富,新稽核所任用了一批原稽核所的旧有人员,选择业绩较好的,尽量做到量才任用。 这时的盐务管理体制中,并行着两套平行的系统。中央设置盐务署和稽核总所,二者都隶属于财政部;在各个产盐区,设立盐运使,运副及稽核分所;各销盐区,设立榷运局和稽

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识记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 2、能力培养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情感价值观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布置学生阅读55——60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第三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教案

第三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指导性补充。)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

专题十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阶段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多角度整合】 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 (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并指出你的理由。 2. 192 7— 193 7年 间, 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 (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 宁汉合流; 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李大钊遇害; 国民政府的北伐;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 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 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 结论的能力。 2 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 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

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 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难点宁汉合流;怎样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的 矛头指向谁?结果又如何?同学们一起来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学生回答,教师 给予指导性补充。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局面呢?这就是《中国历史》第四 册第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页,阅读画框内的文字。 【讲授新课】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板书 1.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政府板书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发动了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 月 18 日 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放录像或放投影片。 请同学们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图, 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 政府门楼上飘扬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