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教学新课改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线老师的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二要处理好孩子们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处理好教学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确定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初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有成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在四环导学模式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太少,可以说基本没有,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组长们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三)在小组中有的个人总是为小组争光加分,有的个人总是为组扣分,这样经常扣分的人也麻木了,倒是组里觉得很冤屈。为了改

变这一现状,我实行组分和个人分,可是一扣个人在组中那些人就想只扣他的分又不扣我的分与我无关。有的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一幅事不关已的样子,这样的孩子如何能让他融入团队?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上,有时感觉应该是4号同学回答的问题可5、6号也能回答。真正难以估计学生的思维。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非常沉闷,有的组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并且在评价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同学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只有我们用心去探索总结,才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易正军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精选3篇)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组合作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1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终于有一天,在

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我问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好吗?大家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们再回到以前的授课方式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种方式好、都掌握了、绝不回到以前的课堂”,随后大家都笑了。从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的那种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一种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此时,我也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2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个人更是要看集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措施的得利,小组“代言人”要轮换真是恰到好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篇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摘要:针对现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欠合作意识、欠主动、欠思维流动、欠正确认识磨合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优化分组、合作意识的调动,职能分工、激励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力求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欠合作意识、欠主动、欠思维流动、欠正确认识磨合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可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实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真正的运行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姥姥疼奶奶爱父母也捧为掌上明珠,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分析思考,从学生实际入手,首先充分调查不同的学生的地域、个性、学习科目的强弱、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主客观要素,以此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自由结组和计划统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优化分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树立平等意识、优势意识,相互学习和发挥个性特长分工合作的必要意识、家庭的团队意识,我以“我家平等,我家每个成员优点多多,我爱我家,合作学习势在必行”为话题开展了寻找我家的优点构设我家的美好的愿望的合作开幕式活动,自我寻找和相互发掘本组的每个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特长,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谁都有优势特长同时谁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必要。 二、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5篇 范文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 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交流的机会,形成团结协作的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学会小组合作,要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形成技巧。 一、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见解。一直坚持训练下去,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还养成了尊重别人的好品质。 二、学会讨论。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独立思考的结果,其他成员认真听,并且形成自己的补充意见。最后,还应该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小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整理归类,准备发言内容。 三、学会表达。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鼓励学生用礼貌用语。 四、学会组织。合作成败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进行归纳等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五、学会评价。合作小组内的评价,不应该只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自我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的有效合作方式。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就一定能发挥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焕发活力。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泰安十八中 孙启伟

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行,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我认为,小组交流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反思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对策 屈定龙 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能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2、增强了学生的约束力度,尤其是家庭作业比以前完成的好。 3、教师的工作强度有所缓解,比如:收缴作业,背诵课文,检查更正都有小组长去完成,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煅炼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但困惑也不少: 1.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2.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3.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困惑的对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5、共同锁定合作目

对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老师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人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付丽丽改编:万飞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案例: 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 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 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

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

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学反思

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学反思 银川四中吴静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小明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他说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他买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图观察思考。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几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好多学校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 Unit 5 Visit my school 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 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3. 合作无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对于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5. 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谷德乔 随着小组合作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 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教学能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教学效率。下面就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几个事例,谈一下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一、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 A、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再相互讨论、补充,再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成员(答题的小组成员不能固定),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 B、课前表演。课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学过的,将要学的或课外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以便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C、课前报告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课前报告活动。

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小组会话比赛、听力竞赛、词语接龙竞赛、段落记忆竞赛、快速阅读理解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指导课后的学习,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二、总结与反思 当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要在语文教学领域里广泛地实施还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我对合作学习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气氛很热烈,但由于课时紧,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充分挖掘小组成员的职能。 2、小组成员角色的落实不到位,应该经常轮换小组角色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发言者,而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有的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动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2.交往,需要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习的“形”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升,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协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3.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即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要找准每一节课的合作点,什么地方要合作,什么时候该合作,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行评价、表示欣赏,在黑板评价表实行奖分、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水平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持续反思、持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水平和解决问题水平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很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实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 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仅仅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增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 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注重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准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即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协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水平,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即时给予矫正。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即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实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主要学习模式。本文笔者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概念、意义、原因、功能和原则、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概念意义原因功能原则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高效课堂一个提升点。其中,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源泉,它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相互团结协作,使学生素养得到养成。 一、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按座位将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指教师对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以及成绩的评价。

二、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挥棒,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三、实施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它使学生感受到爱意,让他们享受成功,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目前,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这种被扭曲的学习动机,显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测试,而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取得的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