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生物学(第4版)翟中和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第4版)翟中和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第4版)翟中和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第4版)翟中和名词解释

癌基因(oncogene):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将氨基酸和对应的tRNA的3′端进行共价连接形成氨酰-tRNA的酶。不同的氨基酸被不同的氨酰-tRNA合成酶所识别。

暗反应(light independent reaction):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

(。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

白介素-1β转换酶(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ICE):Caspase-1,Caspase家族成员之一,线虫Ced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蛋白,催化白介素-1β前体的剪切成熟过程。

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

膜上。

胞间连丝(plasmodesma p 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

细胞的细胞壁。

胞内体(endosome):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由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

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被认为是胞吞物质的主要分选站。

胞吐作用(exocyto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胞吞作用(endocytosis):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

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

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

网络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的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巨型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膜泡或膜性细胞器等沿微管朝负极转运。

胞质分裂(cytokinesis):细胞周期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表观遗传(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

病毒粒子(virion):单个病毒颗粒,通常由蛋白外壳和包裹在其内的遗传物质共同组成,仅

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捕光复合体Ⅱ(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Ⅱ,LHCⅡ):位于光系统Ⅰ之外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天线色素为光系统Ⅱ(PSⅡ)收集光子。

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 eticulum,RER):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

子。

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中处于分散状态、压缩程度相对较低、着色较浅的染色质。

成膜体(phragmoplast):在植物细胞中期赤道板相应位置上致密排列的物质。由成簇交错

的微管(与即将形成的细胞板垂直)和一些与其相连的电子致密物组成。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

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生壁(primary wall):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壁,具有可伸展性。

次生壁(secondary wall):在大多数成熟植物细胞中发现的较厚的细胞壁。

粗肌丝(thick filament):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粗肌丝被呈六角形排列的6根细肌丝所包围。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分子。

胆固醇(cholesterol):动物细胞内的一种固醇类物质,占细胞质膜中脂质物质的半数以上。膜内胆固醇相对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膜的流动性。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质上的酶,通常对其他蛋白质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一类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磷酸化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底物。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一个核心蛋白分子与多个糖胺聚糖链组装而成的蛋白-多糖复合物。蛋白聚糖可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一个多孔的亲水性凝胶,赋予组织抗压特性。

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细胞质基质中降解被泛素标记蛋白质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

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

活性。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较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双线期,由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环形成类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 IP3, 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电化学梯度(electrochemical gradient):电荷和溶质浓度总的差异,决定物质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运动扩散能力。

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膜上一系列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这些电子载体接受高能电子,并在传递过程中逐步降低电子的能量,最终将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或以其他能量形式储存。

凋亡复合体(apoptosome):凋亡分子Apaf-1与细胞色素c形成的复合体,相对分子质量为(700~1400)×103,细胞质中Caspase-9的前体被招募到复合体上并发生自身切割活化,引起细胞凋亡。

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细胞凋亡过程中断裂的DNA或染色质与细胞其他内含物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的圆形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识别并吞噬。

动粒(kinetochore):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形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神经元或肌细胞质膜上产生的一种快速、短暂、自我传播

的电信号。动作电位或者神经冲动是神经系统通讯的基础。

端粒(telomere):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

用。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末端形成一顶“帽子”结构。

端粒酶(telomerase):含有RNA的反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对DNA端粒序列进行延长而解决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polysome):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

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染色体DNA经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呈规则并排的巨大染色体,昆虫中的巨大染色体形态特征最为典型。

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处于高尔基体反面的管网状结构,主要功能是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分选,并定向将蛋白质转运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最终位置。

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对其移动需要反转录酶的转座元件。

泛素(ubiquitin):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与要降解的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共

价连接,指导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进行降解。

泛素依赖性降解途径(ubiquitin dependent pathway):在E1、E2、E3三种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将泛素连接到靶蛋白上,最后由26S蛋白酶体特异性识别被泛素化的底物并将其降解,同时释放出泛素单体以备循环利用。

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物质在细胞内的定位来观察某一

特定生化反应过程的技术。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组织切片上涂一薄层感光乳胶,乳胶经组

织发出的射线曝光、显影,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银颗粒定位,可以获知细胞中有放射性信号的

位点。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形成ATP的过程,其中电子从H2O分子到NADP+呈线性传递。

分辨率(limit of resolution):显微镜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公式为D=0.61λ/[Nsin(α/2)],其中D是样品中可以被分辨开来的两质点间的最小距离,λ是照射光的波长,N是介质的折射率,α代表透镜的镜口角,与透镜孔径大小直接相关。

分泌途径(secretory pathway):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溶酶体或植物细胞液泡

等的物质分泌路径。其中涉及分泌物的合成、修饰和分泌物外排等过程。该过程包括组成型

分泌和可调控型分泌。

分子伴侣(chaperone,molecular chaperon):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

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

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

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侧。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典型代表。

负染色(negative staining):用重金属盐对电镜样品进行染色的技术,使得重金属盐沉积在

样品周围,而样品不被染色,从而衬托出样品的精细结构。

钙泵(calcium pump,Ca2+-ATPase):在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含量丰富的跨膜转运蛋白,

属于P型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Ca2+从细胞质基质泵到肌质网内。

钙黏蛋白(cadherin):介导Ca2+依赖性的细胞与细胞间黏着的相关糖蛋白家族成员。

钙调蛋白(calmodulin):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Ca2+结合蛋白,参与许多Ca2++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转导。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4个钙离子结合位点。

甘露糖-6-磷酸(mannose-6-phosphate, M6P):溶酶体酶的寡糖链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形成

的一个分选标记。

干细胞(stem cell):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一种由管网结构和多个膜囊组成的极性细胞器,主要功能

是对ER转运来的脂分子及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以及分选。

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sanning microscope):用聚焦极好的激光束对样品单一景深的

层面进行快速扫描,从而获得“光学切片”效果的显微镜。

光反应(light dependent reaction):构成光合作用的两种反应之一。该反应将吸收的太阳光

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

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没有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部分。光面

内质网呈分支管状,功能包括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机物的解毒、将葡萄糖-6-磷酸迅速转化成葡萄糖以及Ca2+的储存等。

光系统(photosystem):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利用光能并将其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多聚蛋白

复合体。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真核细胞中含多种活性酶的细胞器。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真核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由双层膜构成,分别称外核膜

与内核膜。双层核膜上镶嵌有核孔复合体,能选择性地运输核内外物质。

核基质(nuclear matrix):细胞核内抗抽提的不溶性纤维网状结构。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

胞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

核内小(RNA small nuclear RNA,snRNA):RNA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小分子RNA(90~300 bp),它们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核内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s):剪接体中各种核糖核蛋白颗粒。因其由snRNAs与特异蛋白质结合而组成,故称snRNPs。

核仁(nucleolus):细胞核内rRNA转录及加工产生核糖体亚基的结构,其构成包括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

核糖体(ribosome):由数种rRNA和50多种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具有一个大

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是蛋白质合成的地方。

核糖体DNA(rDNA):编码rRNA的DNA序列,常常重复几百次,并簇集于基因组的一

个或几个区域。

核纤层(nuclear lamina):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7 bp 的DNA 缠绕组蛋白八聚体近两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60 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

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

总和。

后期(anaphase):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产生向极运动的时段,由后期A(anaphase A)及后期B(anaphase B)组成。后期A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拉向两极的向极运动,后期B 是纺锤体两极进一步远离。

后期促进复合体(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APC):泛素连接酶,通过泛素依赖性蛋白

降解途径,降解参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蛋白质,使细胞从中期向后期转换。

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sis):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形成

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动力势,用以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

环式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叶绿体通过光系统Ⅱ,而不依赖于光系统Ⅰ,进行的ATP生成过程。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 binding protein):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丝结合的蛋白,对

微丝的组装、物理性质及其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肌节(sarcomere):肌原纤维的收缩单元,主要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由于它们具有带状

与条纹状图案,从而使得骨骼肌细胞呈现出横纹状外观。

肌纤维(muscle fiber):一个骨骼肌细胞,内含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多个细胞核,外形呈

纤维状。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储存有高浓度的Ca2+。

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asal lamina):一薄层胞外基质,厚50~200 nm,将上皮组织、肌细胞或脂肪细胞与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基粒(grana):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有序的排列形式。

基因组(genome):每种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相当于该物种单倍染色体组所有的DNA。

间期(interphase):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期之间的时期。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

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中空的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以利于小分子通过。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在有机体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特异性

失活的染色质。

检验点(checkpoint):细胞周期的调控点,检验细胞从一个周期时相进入下一个时相的条

件是否适合。

减数分裂(meiosis):染色体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形式。产生的子细胞只含有母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是真核生物形成成熟生

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由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衍生而来。即不带荧光标记的第一抗体与相应抗原孵育形成复合物后,再用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识别第一抗体,从

而显示抗原所在位置。

浆细胞(plasma cell):由B淋巴细胞发育而来的终端分化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

胶原(collagen):一类纤维状的糖蛋白分子家族,具有较强的抗张力作用,参与胞外基质的

构建。

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由正常酵母染色体改造而成的克隆载体。其中包含了染色体复制以及向子细胞平均分配等过程所需要的相关元件,同时还含有

筛选基因,YAC可以容纳高达几百kb的DNA插入片段。

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chromatin):在细胞的所有时期均保持凝聚状态的染色质。主要由高度重复序列DNA构成。

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 change model):利用质子动力势驱动ATP合成酶构象发生改变,将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模型。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上皮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封闭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

细胞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也形成了上皮细胞质膜蛋白

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了上皮细胞的极性。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可兴奋细胞在其不受外来刺激时测得的膜电位差。

抗体(antibody):一种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衍生而来的浆细胞分泌所产生。它们识

别并结合相应抗原(外源物质或病原体),从而促进外来物的失活或者导致病原体被吞噬、

裂解。

抗原(antigen):所有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的物质。

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将蛋白质抗原片段呈递在细胞表面的细胞。这些抗原片段由抗原蛋白水解后产生,它们与主要组织性抗原复合体(MHC)结合后一起呈递到细胞表面。

孔蛋白(porin):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的整合膜蛋白,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

跨细胞转运(transcytosis):以胞吞作用从细胞的一侧摄取物质,形成膜泡在细胞内运输,

并以胞吐作用从细胞的另一侧释放出去的膜泡转运方式。

类病毒(viroid):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传染的致病因子,仅由一个裸露的环状的RNA分子构成,侵入宿主细胞后能自我复制。

类囊体(thylakoids):叶绿体内的扁平膜囊,在光合作用中,是光反应的功能位点。

冷冻断裂复型(freeze fracture replica):样品组织冷冻后,用刀口撞击,使样品沿阻力最小

的面断裂(通常在脂双层两小叶之间发生断裂),产生两个断裂面,用金属喷镀获得断裂面

的投影复制品,用于电子显微镜分析。

冷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 technique):样品经冷冻断裂后,在真空中短暂暴露,使断裂面

上的一层薄冰升华,暴露出蚀刻面,以便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离子通道(ion channel):只允许特定离子顺着电化学梯度通过其亲水性通道的跨膜蛋白。

连接子(connexon):间隙连接中由连接蛋白(connexin)在质膜内簇集形成的多亚基复合体。每个连接子由6个连接蛋白亚基环形排列而成,中间形成一直径约 1.5 nm的通道。

联会(synapsis):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的过程。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

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也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这类肿瘤的细胞不受正常生长调控,但不侵润附近的正常组织,

也不向较远的位点转移。

两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区和疏

水区。

淋巴细胞(lymphocyte):在血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循环的有核白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它们介导获得性免疫。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

磷脂转移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将磷脂从一种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生物膜的水

溶性转运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一种关于生物膜的动态结构模型,脂质和膜蛋白是可

流动的,它们通过在膜内的运动与其他膜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

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

门控通道(gated channel):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

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两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含有与抗体相似结构域的蛋白质

总称,这些结构域一般由70~110个氨基酸组成。大多数IgSF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或抗原

识别。

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以膜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脂分子等物质从细胞一个区间转

运到另一个区间。

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nt theory):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的假说,认为叶绿体和线粒

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共生原核生物。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质中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

器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胞内体、溶酶体和液泡等。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由小管、扁平囊和囊泡组成的系统,是合成脂分子、膜结合蛋白以及分泌蛋白的细胞器。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区域,具体位置仍很难定义。

黏合斑(focal adhesion):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组分是微丝,

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在哺乳动物胚泡中发现的一类具有分化成各种胚胎组织细胞能力的细胞。可在体外培养,通过遗传修饰后导入胚泡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陪伴蛋白(chaperonin):分子伴侣Hsp60家族中的成员,如Gro EL,由14个亚基形成柱形复合物,在复合物内部空间帮助其他蛋白质进行正确折叠。

片状伪足(lamellipodium):运动的成纤维细胞的前缘,因微丝组装形成的扁平凸起。

前期(prophase):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其中复制的染色体已凝集,但还没有与有丝分

裂纺锤体相连。

前中期(prometaphase):有丝分裂过程中,从核被膜破裂、纺锤体微管捕捉住染色体,到

染色体迁移到细胞赤道板之间的时期。

桥粒(desmosomes):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质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

驱动蛋白(kinesin):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

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相关。

染色单体(chromatid):在间期复制的染色质进入有丝分裂后通过着丝粒相连的成对的棒状

结构,其中每个棒状结构被称为染色单体。

染色体(chromosome):真核细胞分裂中期由DNA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度压缩的棒状结构。

染色质(chromatin):在间期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组蛋白及其他非组蛋白形成的线性复合体。

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该疾病以缺乏某种溶酶体酶为特征,从而不能降解相应底物而贮积在溶酶体内。

溶血作用(hemolysis):红细胞质膜的透化作用。实验过程中,将红细胞放置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膨胀、破裂,释放出内容物并留下膜空壳(血影)。

朊病毒(prion):与某些哺乳动物的退行性疾病相关的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因子。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利用电子在样品表面扫描产生二次电子成像的显微镜。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动作电位沿神经元细胞质膜传递,依次引发相邻膜区域的动作

电位的过程。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突触前端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与突触后靶细胞结合,并改

变靶细胞的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元轴突末与肌纤维之间的连接位点,同时也

是神经冲动从轴突经突触间隙向肌纤维传递的位点。

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 NGF):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因子。

受体(receptor):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配体)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

应或细胞信号转导。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基质摄取特定大分子的途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然后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而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gal):衰老细胞中存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β

-galactosidase, SA β

在的pH6.0条件下即表现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

水孔蛋白(aquaporin):动植物细胞质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蛋白,为水分子的快速跨膜运

动提供通道。

糖萼(glycocalyx,cell coat):与质膜外表面紧密联系的一层糖被,由膜上糖脂和糖蛋白的

糖链,以及细胞分泌到胞外空间但仍与细胞表面紧密相连的物质共同组成。

体外(in vitro):发生在机体之外或完整细胞之外。如细胞生长在培养条件下或利用非细胞

体系研究基因转录等。与之对应的是in vivo。

天线色素分子(antenna):光合作用单位中光捕获分子,可以吸收各种波长的光子,并将光

子的激发能传递至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

调节型分泌(regulated secretion):细胞中已合成的分泌物质先储存在细胞质周边的分泌泡中,在受到适宜的信号刺激后,才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

通讯连接(communication junction):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gap junction)、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和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 hromosome):二倍体细胞中能够配对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来

自不同的亲本。每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个拷贝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各含其一。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电子穿透样品后在显示屏上成像的显微镜。

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位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脂或膜蛋白

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膜结合蛋白。

网格蛋白(clathrin):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3条重链和3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体笼形结构,介导高尔基体到溶酶体以及胞吞泡形成等过程。

微管(microtubule):一种中空的细胞骨架纤维,由α与β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而成。

微管蛋白(tubulin):一个能聚合形成微管的球状细胞骨架蛋白家族。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结合在微管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对微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s,MTOC):在细胞中微管起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体等部位。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起始组装有重要作用。

微粒体(microsomes):细胞匀浆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

微丝(microfilament):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它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

有形式的运动相关。

细胞板(cell plate):在分裂的植物细胞中,由膜泡融合形成的扁平的膜结构,是新生植物

细胞质膜的前体。

细胞壁(cell wall):由细胞分泌到质膜外的一层刚性很强的胞外基质,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

护等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细菌和真菌细胞质膜外。

细胞凋亡(apoptosis):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

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

小体被吞噬消化。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细胞中天然存在的Caspase抑制因子家族。所有成员都具有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BIR(baculoviral IAP repeat)结构域,这一区域对抑制凋亡的作用是必需的。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骨架(cytokelet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

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细胞核(nucleus):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所包被的,包含由DNA、组蛋白等组织而成的染色质的细胞器,是基因组复制、RNA合成和加工、核糖体组装的场所。

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

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含物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区域的炎症反应。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

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内各种膜包被的功能性结构,是真核细胞的典型结构特征之一。

细胞融合(cell fussion):两个细胞通过质膜的接触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

后的细胞只有一个连续的细胞质膜。

细胞衰老(cell ageing,cell senescence):一般含义是复制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指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增殖后,停止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退化

的过程。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

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系(cell line):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体。

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

递至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特异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生物科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包括三个基本内容:所有生命体均由单

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细胞只能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

细胞质基质(cytosol):在细胞内,除膜性细胞器之外的细胞质液相内容物区域。

细胞周期(cell cycle,cell division cycle):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

过程。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cell cycle control system):调节细胞周期运行的蛋白质网络系统。

细肌丝(thin filament):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动蛋白构成。在横切面

上细肌丝按六角形排列包围在粗肌丝周围。

线粒体(mitochondrion):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ATP的细胞器。线粒体是一种能量转换细胞器,还参与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

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一种将相位差转变成振幅差的显微镜,可观察不

染色的活细胞。

协同转运(cotransport):两种溶质协同跨膜运输的过程。两种溶质运输方向相同称为同向

协同运输,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是一种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

的跨膜转运形式。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由6条不同多肽和一个小RNA分子构成的RNP颗粒。识别并结合从核糖体中合成出来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指导新生多肽及核糖体和mRNA附着到内质网膜上。

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蛋白水解酶,负责切除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的新生多肽的N端信号肽序列。

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蛋白质中由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

的最终定位。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选择素(selectin):一类膜整合糖蛋白家族,识别细胞表面所凸起的特定糖基排列,并与之

结合。

选择性RNA剪接(alternative RNA splicing):从同一RNA转录物以不同剪接方式产生多种不同mRNA的机制。

选择性通透屏障(selectively permeable barrier):允许一些物质自由通过而其他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的任何屏障结构,如质膜。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底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内

膜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质子动力势进而合成ATP的过程。

叶绿体(chloroplast):真核细胞中发生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s):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将储存的脂肪酸转变成糖类的

酶促反应的部位。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细胞间期保持高度凝聚状态、染色较深、不具有转录活性

的染色质。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recovery,FPR):研究膜组分流动性的技术,通过膜组分与荧光染料连接,用激光不可逆地漂白膜上的某一荧光区域,然后根据漂白

区荧光恢复的速度,研究膜的流动性。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束,由大量平行排列

的肌动蛋白丝组成。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含有丰富的应力纤维,通过黏合斑附着在胞外基质上。

有丝分裂(mitosis):细胞核分裂的过程。复制的染色体分离产生两个子细胞核,每个子细

胞核的染色体与母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

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有丝分裂过程中,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纺锤体两极组

成的装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复制后染色体的排列与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常基因,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式为癌基因,具有促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用直接从生物体获得的细胞所进行的培养。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procaryote):结构简单的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如细菌等。

原生质体(protoplast):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或其他去壁细胞。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通过单链RNA或DNA探针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mRNA 进行定位的技术。

杂交瘤(hybridomas):由一个正常的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一个恶性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包

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真菌等细胞)。

整合膜蛋白(integral protein):镶嵌或横跨脂双层的膜结合蛋白。

整联蛋白(integrin):一类跨膜蛋白超家族,参与细胞与胞外基质的黏着。

脂筏(lipid raft):生物膜上富含(神经)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功能的

发挥有关。

脂锚定膜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脂双层表面,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共价连接的

膜结合蛋白。

脂双层(lipid bilayer):生物膜的膜脂分子基于亲水和疏水相互作用而自我组装形成的一种

双分子层结构,其疏水尾部在内,而亲水性头部朝向水相。

脂质体(liposome):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形成的一种球形脂双层结构。

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利用偶联荧光分子的抗体与细胞或细胞切片进

行孵育,使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抗原进行定位的技术。

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生物膜,构成细胞的界膜和选择性渗

透屏障。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s,IF):直径约10nm的致密索状的细胞骨架纤维,组成中间丝的蛋白亚基的种类具有组织特异性。中间丝为细胞和组织提供了机械稳定性。

中期(metaphase):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与两极的动粒微管相连,排列

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的时期。

中心粒(centriole):直径约0.2 μm,长约直径2倍的圆柱状结构,由9组平行排列的纤维组成,每组纤维由三联体微管组成。中心粒几乎总是成对出现,两者呈垂直排列。

中心体(centrosome):由一对相互垂直的柱状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

是微管组织中心。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 actor, TNF):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能够通过与死亡配体结合诱导细胞凋亡,还可诱发炎症反应。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 ene):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抑制细胞生长并防止细胞癌变,其功能丧失性突变将导致细胞癌变。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被运输底物与跨膜

载体蛋白结合,通过载体蛋白构象改变,从而将底物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到膜的另一侧。

着丝粒(centromere):将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有丝分裂染色体的主缢痕部位,着

丝粒也是动粒形成及微管与动粒结合的区域。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对感染细胞进行非特异性攻击,并引发感染细胞进行凋亡的淋巴细胞。

自体吞噬(autophagy):细胞器及内容物等被来自内质网的膜包裹后,与自身溶酶体发生融

合而被降解。现在认为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之一。

组成型分泌(constitutive secretion):细胞内合成的物质以连续的、不需调节的方式向胞外

进行分泌。

组蛋白(histone):参与DNA的组织并构成染色质,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组成核小体核

心结构的5种小分子碱性蛋白。

ABC超家族(ABC superfamily):ABC(ATP binding cassette)超家族是一类ATP驱动的膜转运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多肽及多种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转运。

Apaf-1(apoptosis p 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线虫凋亡分子Ced4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蛋白,与细胞色素c结合后发生自身聚合,形成凋亡复合体,招募Caspase-9的前体并使之活化,引起细胞凋亡。

ATP合酶(ATP synthase):位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光

合磷酸化催化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酶,由F1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0基部组成,也常见

于细菌膜上。

Bcl-2(B cell lymphoma gene 2):其基因编码产物是线虫抗凋亡蛋白Ced9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物。该家族成员含有一个或者多个BH(Bcl-2 hghomology)结构域,大多定位在线粒体膜上,或受信号刺激后转移到线粒体膜上,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促进或抑制细胞凋

亡。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B cell):应答抗原刺激而发育和分化成浆细胞的淋巴细胞,它

们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释放到血液中。这类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和分化。

):一组结构类似、与细胞凋亡有关Caspase蛋白酶(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

的蛋白酶家族,其活性位点包括半胱氨酸,特异地裂解靶蛋白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负责

选择性地裂解蛋白质,使靶蛋白失活或活化。

Caspase活化的DNA酶(Caspase activated DNase,CAD):通常状况下与其抑制因子ICAD 结合在一起,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凋亡程序启动后,活化的Caspase-3降解ICAD,使CAD 释放出来并在核小体间切割DNA,形成间隔200 bp或其倍数的DNA片段。

Caspase募集结构域(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ARD):存在于凋亡起始Caspase-2和9,以及凋亡相关接头蛋白分子中,通过结构域之间的聚合,Caspase能够彼此结合或与接头蛋白结合,被招募到上游信号复合物中活化。

DNA梯带(DNA ladder):凋亡细胞的DNA由于在核小体间发生断裂,产生200 bp及其整数倍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出的梯状条带。

DNA微阵列(DNA microassay):将来源已知的不同基因DNA有序地点样在玻璃片上,再

将其与荧光标记的cDNAs一起温育杂交,以测定点样基因的表达水平。

DNA肿瘤病毒(DNA tumor viruse):能感染脊椎动物细胞,并使其转变成癌细胞的病毒。

成熟病毒颗粒中含有DNA。

G1期(G1 phase):在细胞周期中从有丝分裂结束至DNA复制开始之间的间隔时期。

G2期(G2 phase):在细胞周期中从DNA复制结束至M期开始之间的间隔时期。

G蛋白(G protein):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以分子开关的形式通过结合或水

解GTP调节自身活性。有三体和单体G蛋白两大家族。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一类在质膜上7次跨膜的受体。配体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的构象改变,与G蛋白亲和力也随之增加,从而通过G蛋白的偶联向下游传递信号。

Hayflick 界限(Hayflick limit):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

次数(约50次)的增殖。由美国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提出。

M期(M phase):包括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在内的细胞周期时相。有丝分裂时,复制的染

色体发生分离,进入新生的子细胞核内;胞质分裂时,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N-连接糖基化(N linked glycosylation):在ER和Golgi中,由酶催化将寡糖链连接到蛋白

质天冬酰胺氮原子上的糖基化形式。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葡糖胺。

Na+-K+泵(Na+-K+ pump):又称Na+-K+ ATPase, 能水解ATP,使α亚基带上磷酸基团或去

磷酸化,将Na+泵出细胞,而将K+泵入细胞的膜转运载体蛋白。

):一类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通常与抑制因子

NF-κB(nuclear factor κB

结合在一起,以非活性的形式定位在细胞质中,被激活时进入细胞核内起始

IκB(inhibitor κB)

基因转录。在免疫反应及颉颃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p53基因(p53 gene):肿瘤抑制基因,编码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当DNA受到损伤后被活化,阻止细胞周期运转或者介导细胞凋亡。

P(肽)位点(P (peptidyl) site):核糖体在延伸多肽链过程中的肽酰tRNA结合位点。Ran: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的单体G蛋白,在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主动转运过程

中发挥作用。

Ras蛋白(Ras protein):单体G蛋白家族成员,在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传递到细胞核内的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NA聚合酶Ⅰ(RNA polymerase Ⅰ):在真核细胞中负责合成大的rRNA(28S、18S和5.8S)的转录酶。

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在真核细胞中负责合成mRNA和大多数核内小RNA 的转录酶。

RNA聚合酶Ⅲ(RNA polymerase Ⅲ):在真核细胞中负责合成各种转运RNA(tRNA)和5S rRNA的转录酶。

RNA肿瘤病毒(RNA tumor viruse):感染脊椎动物细胞并将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病毒。RNA 病毒在其成熟病毒粒子中含有RNA。

SNAP受体(SNARE):位于细胞器及膜泡膜上跨膜蛋白大家族,介导膜泡与靶膜的准确识

别。其中v-SNARE位于膜泡的膜上,与之互补的t-SNARE位于靶膜上。

S期(S phase):在细胞周期中发生DNA复制的时期。

TUNEL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又称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之一。对DNA分子中3′—OH断裂缺口进行原位标记。

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失活。

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通过一束单波长X射线轰击蛋白质晶体以获得蛋白质结构

信息的技术。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教材P6):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教材P36) :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教材P43):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教材P12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单向沟通(教材P190):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6.主文化(教材P228):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7.单环学习(教材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8.敏感性训练(教材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第二部分: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最新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而。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D、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纨基酸残基,如精敏酸、赖缎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织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D、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 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5)、“液态晶模型”和“板块镶嵌模型”等的提出,可看作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6)、1988年“脂筏模型”。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过程可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渐完善的过程。 4、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与膜内的细胞卅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在维持膜的形状和固定其它膜蛋白的位置方而起重要作用。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并协助细胞质膜完成多种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1)、膜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又称离子通道)。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2)、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对PH有依赖性。3)、离子通道有3个显著特征:①极高的转运速率②没有饱和值③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离子通道无需与溶质分子结合。它的开或关两种构象的调方,应答于适当的信号。根据应答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激活通道。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特点:(1)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方式;而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2)是否需能主动播需要代谢能(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协同运输):而被动运输不需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 1) 任务: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 “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2)生物膜与细胞器 3)细胞骨架体系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 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 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 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 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 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 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6.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 1) 荷兰学者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R.Hooke。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行政组织学章节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复习资料全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 / 超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史(代表人物及其发现) 1、细胞的发现。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摩尔根建立基因学说。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生命体外),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二)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活动以物质代谢为基础;以能量代谢(ATP)为动力;以信息调控为机制。 (三)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四)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五)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也适合)。结构破坏的细胞不能生存;单独的细胞器不能长期培养。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镶嵌蛋白质) 3)均含有 DNA 与 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均含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 1、遗传的信息量小,一个环状 DNA 构成; 2、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原核生物的代表: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绪论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1.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般可分为细胞结构功能与细胞重要生命活动两大基本部分:大致归纳为下面几个领域: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2)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 I: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II: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III: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IV: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细胞的基本概念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组织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D_____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_A____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B_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A.泰勒 B.法约尔 C.卡斯特 D.梅奥 4、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_____C___。 A.组织气候 D.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______A________。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BD____。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BCD_____。 A.行政的权力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ABCD_____。 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4、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___A___和____B___,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名词解释

中文英文解释 癌基因 oncogene 通常表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的突变体,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并转变成癌细胞,故称癌基因。 氨酰-tRNA合成酶 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 将氨基酸和对应的tRNA的3′端进行共价连接形成氨酰-tRNA的酶。不同的氨基酸被不同的氨酰-tRNA合成酶所识别。 暗反应 light independent reaction 光合作用中的另外一种反应,又称碳同化反应(carbon assimilation reaction)。该反应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中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 白介素-1β转换酶 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 ICE Caspase-1,Caspase家族成员之一,线虫Ced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 同源蛋白,催化白介素-1β前体的剪切成熟过程。 半桥粒 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种特化的黏着结构,将细胞黏附到基膜上。胞间连丝 plasmodesma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 胞内体 endosome 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转运由胞吞作用新摄取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胞内体被认为是胞吞物质的主要分选站。 胞吐作用 exocytosis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作用)。 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如胶原和蛋白聚糖等,在决定细胞形状和活性的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 胞质动力蛋白 cytoplasmic dynein 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巨型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膜泡或膜性细胞器等沿微管朝负极转运。 胞质分裂 cytokinesis细胞周期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表观遗传 epigenetics与核苷酸序列无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控制机制。 病毒粒子 virion 单个病毒颗粒,通常由蛋白外壳和包裹在其内的遗传物质共同组成,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捕光复合体Ⅱ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Ⅱ,LHCⅡ位于光系统Ⅰ之外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天线色素为光系统Ⅱ(PSⅡ)收集光子。 糙面内质网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 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糙面内质网由许多扁平膜囊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性蛋白、溶酶体蛋白、膜整合蛋白以及膜脂分子。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间期核中处于分散状态、压缩程度相对较低、着色较浅的染色质。 成膜体 phragmoplast 在植物细胞中期赤道板相应位置上致密排列的物质。由成簇交错的微管(与即将形成的细胞板垂直)和一些与其相连的电子致密物组成。 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生壁 primary wall生长中的植物细胞壁,具有可伸展性。 中文英文解释 次生壁 secondary wall在大多数成熟植物细胞中发现的较厚的细胞壁。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处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 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 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 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 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 干小的社会系统 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 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 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 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 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 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 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 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 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 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 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 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 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 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 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 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 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 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 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 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 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 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 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 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 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 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 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 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 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 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 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 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 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 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 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 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 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 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 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 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 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 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 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 限是平等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 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 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 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 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 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 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 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 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 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 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 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 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 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 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 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 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 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 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 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 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 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 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 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 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 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 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 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 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 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 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 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 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 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 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 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 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 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 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 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 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 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 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 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 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 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 则。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 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 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 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 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 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 值标准。 3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 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 标的行动过程。 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 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 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 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 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 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 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 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 量。 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 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 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 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 挥其作用。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