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作者:刘进宝

来源:《丝绸之路》 2013年第20期

刘进宝(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段文杰对敦煌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索并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在敦煌壁画临摹方面不仅个人成就卓著,而且开始了科学总结,为创建临摹学的学科

体系奠定了基础。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掌门人,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

突出贡献。

从1944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近70年历史中,共

有三位领导人,即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在全国的科研院所中是绝无仅有的。也为我们

从学术史的角度,以一个个案探讨学术机构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980年,中共甘肃省委对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了调整,调整和加强了领班子。在这次调整中,段文杰被任命为第一副所长,并实际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从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到1998年从敦煌研究院院长的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18年中,既是我国敦煌

学蓬勃发展的18年,也是敦煌研究院学术进步、走向世界、机构建设的黄金时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将其称为敦煌研究院的“段文杰时代”。

“段文杰时代”是敦煌研究院各项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都与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就是段文杰先生亲自筹划并领导实施的。

第一,高度重视学术研究;第二,创办《敦煌研究》;第三,创建敦煌研究院;第四,延

揽及大力培养人才;第五,加强敦煌石窟的保护;第六,创建年国敦煌石窟葆护研究基金会;

第七,为敦煌研究走向世界而努力。以上各项工作都是在段文杰先生的领导下实施的,有些就

是段先生具体操作完成的。而且许多都是开创性的,为敦煌学的繁荣及走向世界、敦煌研究院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段文杰先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或者是什么成就了段文杰,创造了一个“段文

杰时代”?

人的一生可能遇不到机遇,或者遇到机遇而抓不住机遇。既能遇到机遇又能抓住机遇的毕

竟是少数人,即是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马克思曾经说:“每个时代都会造就出自己的伟大人物……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

人物来。”段文杰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但历史创造了段文杰,而不是其他人,

自然有其各方面的因素,或者说是段文杰本人创造了自己。

我个人认为,是以下因素创造了段文杰:

第一,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

爱国主义是段文杰那代人心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当20世纪80年代初段文杰任敦煌文物研

究所第一副所长、所长时,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高涨的民族主义笼罩中国大地的时期,“团

结起来,振兴中华”,“向科学进军”,“奋起夺回敦煌学中心”是当时国人的共同心愿。

据段文杰自述,他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总是在我头脑中萦绕,这就是如何推动敦煌学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迈开大步向前发展。在十年动乱期间,中

纪念敦煌艺术与学术先辈大师史苇湘、欧阳琳伉俪

纪念敦煌艺术与学术先辈大师史苇湘、欧阳琳伉俪 神圣的使命执着的企求——纪念敦煌艺术与学术先 辈大师史苇湘、欧阳琳伉俪 敦煌研究院马德2017-3-20 (一) 史苇湘先生与欧阳琳先生在兰州家中敦煌研究院的老辈专 家史苇湘、欧阳琳伉俪,先后于2000、2016年的岁首,扔下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敦煌事业而撒手人寰。作为后学,缅怀二位老人的丰功伟绩,追忆与他们一起度过的岁月和受到的教诲,思念之情久久不能释怀。 1956年9月,史苇湘、欧阳琳在修画稿 1943开学不久,被后世誉为国画大师的张大千先生带着他和弟子们在敦煌两年零七个月的石窟壁画临本,在成都举办“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大千从四川艺专借调了部分学生进行了短暂培训后充实为展览的讲解员,史、欧二位有幸参与,这就让他们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为他们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史苇湘后来说:“在我三灾八难的一生中,还没有一次可以与初到莫高窟时,心灵受到的震撼与冲击可以比拟,当时我回忆起1943年在成都为张大千先生“临抚敦煌壁画”展览会上服务时,见到那些大幅壁画临本,如何使我动心,大千先生对我说'要做一个中国画家,一定要到敦煌去。’……也许就是这一点“一见钟情”和“一往情深”,造

成我这近五十年与莫高窟的欲罢难休……”所以两个人在艺专毕业后谁也没有犹豫,直接奔赴敦煌。 欧阳先生是1947年按期毕业后先到敦煌,史先生则是因为1944年参加远征军奔赴中缅抗日前线,一年后回学校于1948年完成学业直奔敦煌的。共同执着追求和神圣使命,成就了他们共同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让他们为敦煌、为艺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也为后来的学子艺匠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017年3月20日,史苇湘、欧阳琳两位先生的骨灰安放在莫高窟前今逢丁酉清明前夕,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为史、欧二老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之际,在之前撰写的有关纪念文章的基础上,草拟此文,以志纪念。 (二)我是1978年10月在赴敦煌工作途中与史先生相识的,先生是我见到的第一位敦煌人。史老师作为老一辈的敦煌研究专家,在为人、治学方面所表现的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以及他给我在学业上的精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永远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开拓进取。 1955年,史苇湘先生在莫高窟第285窟临摹壁画 史苇湘老师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青少年时代一直在求学,十八岁开始学习绘画艺术。1948年8月,24岁的史苇湘,怀着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炽热之情,践行与欧阳琳的约定,来到远在大西北沙漠中的敦煌,开始了他一生执

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

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老先生们几十年如一日,把一切献给了莫高窟,没有对事业的诚挚追求是做不到这样的。几代人持续谋事,成效得到世界关注。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国家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基层文物工作者有信心、有决心把事业干好。 兰州市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侯舜元说:”一代代莫高窟人甘坐冷板凳,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只问付出、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莫高窟人的先进事迹坚定了敦煌学研究新力量前进的决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魏睿骜说:”老一辈敦煌学者的责任担当令人感动。他们甘愿放弃国内外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贫瘠的土地挥洒汗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治学的坚韧,也看到了敦煌学人在文化复兴中肩负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老一辈工作者为榜样,继续为敦煌学研究添砖加瓦。 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就是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就是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作为基层农村工作者,不忘初心践使命,投身基层献青春,在星星之火的理论中释放光热是我们的共同初心。作为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我们都是在追梦路上赛跑的人,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没有终点,我们永不停息。 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观后感范文五 76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奋发进取,敦煌文物保护利用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们用实践总结出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起初只有18

人的机构现已发展为1500多人,管理的6座石窟地跨千余公里,保护、研究、弘扬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分彰显了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事业无怨无悔坚守的敬业品格、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以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扎根基层、潜心钻研、矢志奋斗,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旅游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以敦煌石窟为例

目录 旅游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以敦煌石窟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旅游景区数字化管理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景区数字化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化景区的两种资源管理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T-ERP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T-GIS景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景区数字化管理研究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敦煌石窟数字化管理现状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工作实践.............................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技术与文物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壁画信息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壁画保护现状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保护研究模拟..........................................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技术与石窟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字莫高窟...........................................错误!未定义书签。

忆往昔,颂敦煌

忆往昔,颂敦煌2020年7月8日今天上午阴,天气很闷热,感觉极不舒服,早锻炼完,在公园坐了一会儿就回家了,躺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好多了! 先生也觉得头疼,中饭都没吃饭,我自己做了饭,炒两个菜,也没吃多少! 我奇怪,天变我就不自在,这是什么事呢? 午睡也没睡着,起来准备看电视,今天啥也不干了! 休息!休息! 呵呵,只看了一会儿,就觉那电视太无聊,只好又进书房写字,今天找了专讲兰厅序笔画的字,比平时的字天些,有些不习惯,但还是坚持着写了一张,感觉没那么差!一连写了3张,是否这己成了我的可惯?如果那样,我该高兴! 晚饭后,先生外出与朋友聊天,我一人在家,又补上了配音秀!尤其《大漠绝恋一致骆驼刺》我很喜欢,但却比一往的作品长!反复练习,终于完成! 本想不写日记了,或只写几句!或只写:我今天克服了身体不舒,照样完成任务,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战胜自己! 但又想写写,这两天看了《国家记忆》电视节目中,讲常书鸿与敦煌的故事,令我感动令我敬佩! 记得很多年前就看过关于常书鸿的故事,讲他本在法国留学,并且己经成家,己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俩人都有很好的工作,优厚的

待遇,有一天,常去街上书滩上浏览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小册子,翻开一看,立刻就被里面精美绝伦的画吸引了,他再仔细看时,发现这些画竟出自国内,叫敦煌莫高窟的地方!他一下子就震惊万分,懂美术的他,觉得祖国竟然有这么珍贵的东西!他决心回国探个究竟,从此,他日思夜想都是那些让他一看就忘不了的画!妻子反对也没用,他着迷了,必须回国! 一九四三年,国内战火正在燃烧,他却带着全家一起回国了! 等他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敦煌时,一切和他想象不一样! 那洞窟已经被沙漠吞噬了,壁画被破坏的面目全非!农民在洞窟里养羊! 从此,他把这里视为比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为了保护这些珍宝,他到处化缘:政府的、民间的,多少人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敦煌的县长被他感动,答应雇农民工为敦煌莫高窟修一道保护墙!他的妻子也被敦煌的壁画所征被,带着他的一双儿女,来到敦煌,参与到临摸,抢救敦煌的工作中,但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 因为,他把一切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却忽视了妻子和孩子,最终妻子离他而去,留下一双儿女,最后女儿辍学承担起母亲的角色!一个人对艺术的热爱,真的到了忘我的地步!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他亲自敲起了敦煌洞窟中的大钟,当国民政府宣布取消敦煌研究院,他不措买掉自己所有珍贵的东西,包括在国外穿的皮衣,皮鞋!在兰州办他们父女的临摸画展!筹措路费,前往国民政府之地重庆,去申请,去纳喊!最后在南京办敦煌画展,蒋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作者:李永宁 来源:《丝绸之路》 2013年第20期 李永宁(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 段先生很大度,不计较小事情,受委屈时不气馁。“文革”时他被开除下乡,受了那么多 年的委屈,但是他从来不谈这些事。他很爱书,买了那么多书,那些书很宝贵,比如美术全集,一大摞子,几大套,当时很不容易买,也很值钱。当时他以为自己今后不能再继续搞敦煌学了,就都送给资料室。从那种状况过来的人,一定有很多的怨气,但是他没有。他平反回来后,没 当领导时不说,当了领导后仍然不说,发牢骚都没有过。当了院长既不吹嘘自己,也不诉说自 己的委屈。段先生品格就是这样,对什么事情他都能放得开,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至少我在他 跟前没听到过。这种大度一是源于他个人品质是这样,二是源于他看中的还是事业,看中的不 是哪一个人。他就是为了敦煌,为了整个事业,我们是接触比较多的,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 扑在敦煌事业上,段先生的这些方面非常值得人敬佩。他为人考虑的不是自己,他考虑的是公,公和私的天平,他是放在公这边的。 他非常重视人才,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敦煌事业的发展。即使他对你某些方面并不满意,但 是为了工作,仍然会重用你、培养你。有些人的某些方面我们确实不一定看得中,但是他认为 他是个人才就用他,就用他的一技之长;有些人尽管有才,但是德实在不怎么样的话,也不用。在用人爱才上面,段先生的确让人钦佩。为什么很多同事愿意和他在一起工作,愿意多干,这 与段先生以身作则、情操高尚有很大的关系。 他是一代宗师,既临摹画画又搞研究,还当领导,几方面都很全。他画画是头一把手,在 院里是临摹第一把手,我知道他画130窟的《都督夫人礼佛图》,那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画 已经被破坏成那个样子,看不清楚了,他是拿着油灯,追踪寻迹,一点一点把线条接起来,有 的衣服上只残留有一点点颜色,他就通过这点颜色来填充整个画面,来把画画出来,而且画得 那么完满清楚。那么多人物,连头上的头饰,衣服上的花纹、衣纹,都画得很好,确实是很了 不起的工程。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再创造。段先生与别人画画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也搞研究。 在我们院里,搞研究就是从他开始的,敦煌壁画服饰的研究最早也是他发起的。如果他不进行 研究,就出不了那个画(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因为如果不进行深 入研究,他就不知道线条怎么接得起来,画出来就不是唐代的味道了。1962年,他去北京的时 候中央美院请他讲课,那时能够到中央美院讲课的,院里只有他一个。 随着知识分子落实政策返城,他回到了莫高窟,后来当了所长,当时大家都在一门心思搞 研究,想把敦煌学研究搞上去,憋着一股劲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抗争。大 家憋着劲却不知道该怎么搞,这时就是他出来鼓励大家说:“你们写,写了我来想办法给大家 出版。”他当了所长以后,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研究文集》,创办了《敦煌研究》杂志。这 两个都是我亲手经过的,所以我知道得很清楚。1979年那段时间,大家写了些东西,由我收集 起来,准备内部出个刊物,当时是12万字的文章,如果不是段院长,就准备只出个油印本,根本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出了研究文集,大家就有了个搞研究的阵地,阵地最重要的就是 《敦煌研究》。我有很深刻的感觉,没有段先生的鼓励,《敦煌研究》这个杂志就做不起来。 最初,大约1979年左右,所里属于“三不管”的时候,我自己找几个同志来写一些佛经故事,写出来没处发表。当时在敦煌,思想很禁锢,不知道外面已经可以找地方发表。这时段先生就说:“你写,你写出来我找人帮你发表。”段先生就是这样,只要你搞学问,他就很鼓励。只 要你愿意搞,他就极力鼓励,极力创造条件,还鼓励大家集中起来搞。他说如果我们不搞杂志,很可能大家就不写东西,或者写出东西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得有个阵地,要把大家的东西整 合起来,只有让大家觉得写了东西有发表的地方,大家的劲头才更大,研究才更深入。创建这

敦煌研究院借新媒体让敦煌文化更

敦煌研究院借新媒体让敦煌文化更“接地气”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徐雪高莹)敦煌石窟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运用新媒体,就是为了让所有关心、喜爱敦煌文化的人有一个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再者就是要传播给那些不知道敦煌的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了解它是一个由不同文明与文化交融而成的结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手机APP预约参观莫高窟,“扫二维码”将莫高窟带回家,“动动手指”无死角漫游莫高窟多个精美洞窟,微信、微博定期推送敦煌石窟图文并茂的“主题”讲解……这些“接地气”的方式让敦煌文化变得更为“亲近”。 8月份以来,参观莫高窟的游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一篇《莫高小记》在朋友圈引起关注,守护莫高窟背后的点滴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令许多网友为之动容。网友“古鬼辟易”说,当年参观莫高窟的时候,打动我心的,除了莫高窟的壁画、雕塑、洞窟本身,还有这些将自己的身心融入进莫高窟的工作人员们。 此外,每到一些重要的节气、节日时,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还会披露在敦煌壁画和遗书文献中相关的记载,用较为活泼、大众的文字语言解说晦涩难懂的文献资料,引起网友大量转载与点赞。 “让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活起来?,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古代优秀、多元的文化艺术,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助理杜鹃介绍,我们根据对敦煌研究院网站用户的需求调查,归纳出大家最想了解的敦煌热点内容,并在今年6月份成功推出莫高窟手机导览APP。 莫高窟手机导览APP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凭借其详实的内容已经积攒了不少的“人气”。该应用除了为游客提供了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洞窟精美图文介绍、虚拟漫游体验、参观游览信息外,还整合了官方微博、微信,以及敦煌周边的悬泉置、汉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当然,敦煌民俗“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其中。 “敦煌藏经洞APP于去年年底完成了开发工作。”杜鹃说,敦煌藏经洞APP分为“藏经洞历史、文书、绘画”三个版块。用户通过该移动应用可以浏览到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的高清图片以及相关解说,还可按照不同类别、或者关键词查找出所收录的藏品。“目前只收录了6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我们还会继续增加收录数量。” 杜鹃透露,团队还在积极筹划建设网络公开课,将通过邀请敦煌学、敦煌艺术方面的专家在线讲课,为公众提供精品敦煌学在线课程资源。“未来,我们希望面向不同的受众,设计、开发和推广不同内容和类型的APP、科普文创类视频等。” 王旭东表示,现在我们所推出的都是局部的、一些点状的东西,将来要做到全方位展示敦煌,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敦煌石窟,而是整个大敦煌地区的文化遗产。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敦煌研究院史上的“段文杰时代” 作者:刘进宝 来源:《丝绸之路》 2013年第20期 刘进宝(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段文杰对敦煌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索并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在敦煌壁画临摹方面不仅个人成就卓著,而且开始了科学总结,为创建临摹学的学科 体系奠定了基础。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掌门人,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 突出贡献。 从1944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近70年历史中,共 有三位领导人,即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在全国的科研院所中是绝无仅有的。也为我们 从学术史的角度,以一个个案探讨学术机构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980年,中共甘肃省委对敦煌文物研究所进行了调整,调整和加强了领班子。在这次调整中,段文杰被任命为第一副所长,并实际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从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到1998年从敦煌研究院院长的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18年中,既是我国敦煌 学蓬勃发展的18年,也是敦煌研究院学术进步、走向世界、机构建设的黄金时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将其称为敦煌研究院的“段文杰时代”。 “段文杰时代”是敦煌研究院各项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都与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就是段文杰先生亲自筹划并领导实施的。 第一,高度重视学术研究;第二,创办《敦煌研究》;第三,创建敦煌研究院;第四,延 揽及大力培养人才;第五,加强敦煌石窟的保护;第六,创建年国敦煌石窟葆护研究基金会; 第七,为敦煌研究走向世界而努力。以上各项工作都是在段文杰先生的领导下实施的,有些就 是段先生具体操作完成的。而且许多都是开创性的,为敦煌学的繁荣及走向世界、敦煌研究院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段文杰先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或者是什么成就了段文杰,创造了一个“段文 杰时代”? 人的一生可能遇不到机遇,或者遇到机遇而抓不住机遇。既能遇到机遇又能抓住机遇的毕 竟是少数人,即是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马克思曾经说:“每个时代都会造就出自己的伟大人物……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 人物来。”段文杰就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但历史创造了段文杰,而不是其他人, 自然有其各方面的因素,或者说是段文杰本人创造了自己。 我个人认为,是以下因素创造了段文杰: 第一,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 爱国主义是段文杰那代人心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当20世纪80年代初段文杰任敦煌文物研 究所第一副所长、所长时,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高涨的民族主义笼罩中国大地的时期,“团 结起来,振兴中华”,“向科学进军”,“奋起夺回敦煌学中心”是当时国人的共同心愿。 据段文杰自述,他1980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总是在我头脑中萦绕,这就是如何推动敦煌学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迈开大步向前发展。在十年动乱期间,中

学习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1月17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2019 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表示肯定。 甘肃敦煌,地处西北大漠戈壁,无论地理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守护人”,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大漠70多年,精心保护莫高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探索推进敦煌文化旅游,重新展现敦煌文化艺术瑰宝,让世界感知敦煌文化的光彩夺目。 敦煌,没有北京的繁华,没有上海的富庶,更没有苏杭的秀丽,有的只是茫茫戈壁、漫漫沙漠,风沙走石、冰雪霜天。论工作条件,敦煌研究院是名副其实的冷门,文物保护利用更是“冷板凳”。而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几代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却“择一事、终一生”,坚守初心、不辱使命,在“冷板凳”上坐出“热效应”,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受到党和政府高度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回顾70年前,这群“莫高窟守护人”踏进敦煌,在“冷锅冷灶”艰苦恶劣环境下,断然想不到数十年后的辉煌成就,也意料不到会受

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他们凭着强烈的使命担当,依靠无私的奉献精神,把文物保护起来,让文物辉煌起来,让艺术震撼世界心灵。这就是时代责任,表现出对国家的无限情怀,对事业的无限追求。这种精神永不过时,会永远散发出时代光芒,照亮为党尽忠职守的征程,为民福祉鞠躬尽瘁的康庄之路。 坐“冷板凳”不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人往低处流。”对多数人而言,都不愿到艰苦岗位,总是想方设法往优越地方走。但是,建设党的事业,振兴中华民族,会有大量艰苦工作需要做,有无数险阻困难需面对。你回避艰险,我躲困难,谁去担当作为,谁在冲锋一线呢?“冷板凳”必须有人坐,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利长远的工程,难见效、见效难,但国家发展强盛又不可或缺,更要心怀大局、登高望远,以使命般的担当,积极投身前沿勇坐“冷板凳”。 把“冷板凳”坐热难。坐“冷板凳”,要有坚定的意志,要经得起冷、受得住寒、耐得了寂寞。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越是艰苦职业、艰险的环境,越要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以“逐鹿者不顾兔”的专注,激发“冷环境”的干事热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渝为事业,终究绽放出傲雪的寒梅。 事业本无显晦,板凳亦无冷热,在乎所坐之人。倘若事事顾以大局,时时立足长远,坚持利国利民观念,即便是“冷板凳”也能坐出热度,“冷岗位”也可出显绩。

敦煌研究院集体发言材料

学习敦煌研究院先进集体心得体会 按照中心党总支安排,近期我学习了敦煌研究院先进集体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忠贞品格。敦煌研究院是负责管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文化遗产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70多年来,以“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女儿”樊锦诗为优秀代表的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传承弘扬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精心守护和修复敦煌石窟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努力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合理开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他们肩负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一代代莫高窟守护者在敦煌一留就是一辈子。凭着对敦煌的热爱、对自身职责使命和工作价值的清醒认识,他们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这里。 要向这一先进集体学习,就要学习他们忠诚事业、勇挑重担、实干为先、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奋进新时代、为国建新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要学习他们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学习他们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忠贞品格;学习他们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以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无私胸怀。要将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敦煌研究院先进群体

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弘扬他们的“莫高精神”。把“莫高精神”转化为驱动工作的内在动力,立足本职创新坚守,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从事的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关心的生活饮用水问题认真做好分析原因,解答疑惑,宣传生活饮用水知识。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刻苦钻研,提高能力,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开拓创新,掌握全市饮水水质动态变化,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观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最新2020【5篇】

观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最新2020【5 篇】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传承弘扬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也被人们所传唱,以下是给大家的观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心得最新2020.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修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近日,一段 ___ ___考察敦煌莫高窟时和正在此处参观游览的群众招手致意并和一位江苏南通自驾游的游客亲切交谈的视频走红网络。敦煌,这座跨越千年的古城,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诉说千年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敦煌飞天,驼铃声响,一头连着历史,一头朝向远方。莫高窟傲视异邦古迹,因为它有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一千年始终活着,一代又一代的商人、艺术家走来,又远去。 ___ ___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相当重视。他强调,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要给予帮助,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吸收各种文明成果。 历经万般苦难,牢记使命担当。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一批国外探险家来到敦煌莫高窟,盗走大量经卷文书。藏经洞五万余卷经卷文书中,中国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万多件的残卷,其余均分布在英、法、俄等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因藏经洞文献流失而发出感慨:“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为正史提供佐证,为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古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被称为打开世界中世纪 ___钥匙。而散落在各国的文献和文物也引发了对莫高窟的世界性研究,形成敦煌学。从“吾国学术伤心史”到世界敦煌学研究中心,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国土文物的珍重,体现了 ___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 不断开拓进取,迎接辉煌未来。敦煌,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这里碰撞,无数艺术家,用颜料和技艺,用光阴和生命,在莫高窟营造终极艺术世界。穿越时空,每一块秦砖汉瓦和关隘烽燧,都让我们仿佛在同历史对话,驼铃声声,激荡心弦。如今,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在这片千年的土地上向游客展示着《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诉说着莫高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背景,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了新的生

敦煌研究院简介

敦煌研究院简介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的综合性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先后任所长;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敦煌研究院现任领导:樊锦诗为名誉院长,王旭东为院长、党委书记,马世林为党委副书记,罗华庆为副院长。敦煌研究院设有院务委员会、党委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工会委员会;下属保护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献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编辑部、接待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网络中心、敦煌石窟监测中心13个业务部门,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外事处(兰州分院办公室)、保卫处7个行政部门,榆林窟文物保管所、西千佛洞文物保管所2个直属科级部门;下设敦煌莫高窟旅游服务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5个文化创意产业单位。 敦煌研究院作为依托管理单位,建立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

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院70年来,始终遵循国家有关文物工作的法规政策,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工作,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