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诗词鉴赏之辛弃疾篇:《清平乐》

古典诗词鉴赏之辛弃疾篇:《清平乐》

古典诗词鉴赏之辛弃疾篇:《清平乐》
古典诗词鉴赏之辛弃疾篇:《清平乐》

古典诗词鉴赏之辛弃疾篇:《清平乐》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清平乐》

【内容】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鉴赏】: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题目中的“山园”,就是他的带湖居第。

洪迈的《稼轩记》说,这里“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决决,居然衍十弓”。“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整个庄园,廊庑曲折,花木扶疏。亭台有植杖亭、集山

楼、婆娑堂、信步亭、涤砚渚……陈亮的《与辛幼安殿撰书》则说,“作室甚宏丽”,朱熹曾“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睹”。“检校”,是查核的意思。

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即从正面教诲人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从反面告诫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作者这一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贪得无厌之徒的肮脏意识却高尚得多。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上句说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拄杖”,表明年老。估计词人这时,已是年过半百。“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据下文,这里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下句说山园富有。“白酒”此指田园家酿。“床”,指酿酒的糟床。“初熟”,谓白酒刚刚酿成。李白《南陵叙别》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归,黄鸡啄麦秋正肥。”如此说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为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

社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岂不正好惬意地一醉方休吗?读了这两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下阕“书所见”,表现闲适的心情。“西风犁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犁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犁、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这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又呈吴郎》的“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都是对扑打者采取保护的、关心的态度,不让他人干扰。然而两者却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于对这“无食无儿一妇人”的同情。作者是在“万事人今足”的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杜甫表现出的是一颗善良的“仁”心,语言深沉,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片万事足后的“闲”情,笔调轻快。

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作者的这首词,也是因“身闲”而“”简淡“的。它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而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宋词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沿袭期、变革期、过渡期、中兴期、衰落期。北宋初中期,虽不乏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但词主要还是以描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深闺怨景等为主题的应歌宥酒的娱乐作品。而苏轼成功地转变了这种风气,提高了词的品质,扩大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同时推进了词的格律。 (一)提高词品。 从题材和内容上来说,苏轼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至北宋初中期“词为艳科”的传统,很多内容,如怀古、言志、隐逸、悼亡、农村风光、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无不可以入词。所以刘熙载说:“东波词似是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艺概?词概》)后人常用“以诗为词”来概括苏轼的特点。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说得是自己有少年郎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锦帽貂裘”两句,写的是打猎的装束。“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说自己虽然双鬓已经微白但丝毫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以魏尚自比,寄望着朝廷何时才能将边事托付于他。最后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这首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二)扩大词境 诗至宋朝有了以理入诗的风气,苏轼亦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入了词里,他之前,词多为应歌酬唱之作,而苏轼将词回归到自我,并能将浅显的事理提升,情浓理也浓。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秘,去面对逆境人生。他认为人生如梦,是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并不是简单的消极悲观思想,而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体验,甚至是一种激进的人生态度。而这种种的情怀都能在其作品中找到端倪,从而使其词的意境深远,回味悠长。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

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解析:B项,“戈”应读gē;C项,“羹”应读gēng;D项,“尽”应读jǐ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 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 解析:B项,“概”应为“慨”;C项,“胪”应为“鲈”;D项,“雀”应为“鹊”。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 ..远目(小而高的山) ..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 B.断鸿 ..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 ..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脍”指把鱼、肉切细;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

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 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 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 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 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 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 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最美十首婉约词,诉尽人间未了情

最美十首婉约词,诉尽人间未了情最美十首婉约词,诉尽人间未了情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世间的情爱,一生的守护,对于时间长河,不过是沧海一粟。唯有真纯意远,才是爱情真谛。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你离开后的日子里,哪怕风景再美,不过是过眼浮华。想要忘却的却深深刻在心里,耳畔只有风轻轻吹过......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悠悠长江水,承载了我对你的万般情思,是我们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惟有阑干,伴人一霎”,当时光模糊了人事,当现世冲散了因缘,也许那时,就只有一个人的绿水青山,一个人的沧海桑田。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历史便在这种新旧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就如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在词 的贡献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 风格: 在苏轼以前,词坛基本上是“婉约”风格一统天下,虽然有个别作家的个别词作突破了这一拘束,但始终未形成开宗立派的新风格,使词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苏轼却对词进行了全面的质变性的开拓,出现了“豪放”风格和“旷达”风格。 苏词风格之驳杂,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的超脱旷达。苏轼豪放词基本特征是不受声律束缚、题材广阔宏富、笔势纵放、气象恢弘。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苏轼的一些作品中描写自己面对自然的感怀今昔,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 突破: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及必要的历史典故。 2、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3、情感目标 感受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宋朝统治者渡江之后,虽一度有北上复国的志向,但这一志向很快就在声色犬马中被遗忘了,所以,南宋的很多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收复失地的决心,当看到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之后就会产生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比如陆游、比如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来看一看辛弃疾是如何抒发自己这样心情的。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解题 登: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古人云“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四)、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北方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正音。 2、学生齐读,把握节奏。 (六)、品读诗词,把握情感。 1、自读诗歌,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课文

论辛弃疾词风格的多样性

一、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在政治、军事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以利国利民。他胸贮万卷,善诗能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是时代的最强音。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以雄浑为基调,亦不乏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二、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他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因而作品中始终充满抗金激情,充溢着豪迈奔放之气;辛弃疾在南宋期间力主收复中原,与朝廷中的主和派政见不和,因此一直辗转任地方官吏,不但不被重用,甚至还受到排挤和打击,致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孤危”的境遇使辛弃疾大失所望,悲愤填胸,不平则鸣,蓄之则发,将其倾入词中,便形成了豪放中兼有沉郁悲壮之气;他隐居江西前后达二十余年,他不断参究佛理道书,以求精神解脱,同时寄情于山水,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恬淡清丽、婉约妩媚的词风。然而尽管仕途坎坷屡遭挫折,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爱国之心至死不变,因而他的作品中充溢着情意真切、千回百转之气。最后词人大呼“杀贼”,带着“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水调歌头》)①的绝望心情含恨而逝。他本想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然而历史的错位,只得“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冾赋》)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并在词史上建立起一座丰碑。在辛弃疾的性格中,有作为英雄而为词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一面,也有作为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一面,故豪放风格与旖旎情韵,亦各级其能事。稼轩词的丰富多彩和永久价值,便都在这里。 三、辛弃疾词风格的多样性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页。

苏轼词的成就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此外苏轼也有一些抒写“逸怀浩气”,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不少风格婉约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苏轼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特点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二).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

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

讲学稿()辛弃疾词两首 年级:学科: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作家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二、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 三、词牌名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正音释义 字音 遥岑(c?n) 玉簪(zān) 螺髻(luó jì) 脍(kuài) 倩(qiàn) 揾(wan) 孙仲谋( móu )舞榭(xia)巷陌(mò)金戈(gē)元嘉( jiā)狼居胥(xū)仓皇(huáng )可堪(kān )佛狸祠(fó)拓跋焘(tāo )张浚(jùn )王玄谟( mó)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 岑:小山。 2 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 3 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 4 断鸿:孤雁。 5 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6休说鲈鱼堪鱠:用典:《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张翰字季鹰,为官洛阳,秋日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鱠,便弃职返乡。鱠:通“脍”指切得极细的肉丝。 7 求田问舍:买房置地。三国时刘备责备许汜只知为私购置田产而全无忧国救世之意。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8 倩:请。9 红巾翠袖:供指歌女。10 揾: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 2 舞榭歌台:指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 3 巷陌:街巷。 4 寄奴:南朝武帝刘裕的小名。 5 金戈铁马:指军队。 6 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7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辛稼轩集序》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①由此可见,稼轩词并不是单一的豪放,而是多样化并独具特色的。本文就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读,并对其风格的形成原因作出探讨,希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辛弃疾词;艺术风格;形成原因;影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曾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②除此之外,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因此,他的词多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同时他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总之,辛词是卓异的:“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气势的作品,而且以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③ 一.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进而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1.粗犷豪放,热情洋溢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辛词的风格也以豪迈奔放为主。辛弃疾词豪迈奔放的风格表现在他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雄阔壮大的艺术境界,他的笔下,群山是“叠嶂西弛,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潮水是“望飞来,半空欧鹭,须臾动地鼙鼓”(《摸鱼儿》);景象是“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西江月》),壮丽雄浑;江天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水龙吟》),阔大高远;英雄形象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战斗场面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还有“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的壮阔境界。④辛弃疾的词读完往往给人一种亢奋的感觉,这与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是分不开的,读他的词仿佛是在听他诉说心中的满腔热忱。 说到豪放词,就不得不提到豪放派的另一个典型代表——苏轼。辛词与苏词存在相通之处,他们的词同样洋溢着豪迈的气息。苏轼的词风对辛弃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苏轼生活的北宋表面上还算安定,而辛弃疾生活的南宋却是风雨飘摇,战火不断,这就导致了两人在豪放词上的区别。辛 ①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③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④韩富军:论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苏轼对词史的贡献 苏轼在词史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对词的贡献很突出。在苏轼出现之前,晚唐五代词人写词只是在诗余之时,或是游戏之作,写成之后也是“随亦自扫其迹,旦谑浪游戏而已”,是为小道;同时,内容也受传统观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属于“艳科”。即使到了宋初,文人也是将之视为曲艺之类,无法与“载道”、“言志”的诗歌等量齐观。而到苏轼之时,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 一、“诗词同源说”——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对词加以改革,他提出了诗词同源说,认为诗词本为一体,词是“诗之苗裔”。他在评论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时,说“不减唐人高处”;也称道蔡景繁的“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由此可见,苏轼认为诗与词只是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而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故而,苏轼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他“以诗为词”的写词手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所谓“以诗为词”,诗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在苏词中的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首先,在题序上的开拓,由于苏词之前的词,多为应歌而言的代言体,词有调名即可,而苏词是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作,所以词作所抒为何情或为何事而发,都必须有所交代,同时又因词为抒情之作,不适合叙事,故而苏轼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构成一个整体。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既交代了时间、原因,也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怀念对象;另外,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中的小序是用来记事,文本则重抒发情感。苏轼题序的应用既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原因,便于后人研究,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 另外,苏轼“以诗为词”还大量用典。这种词中用典是一种替代性、浓缩型的叙述方式;也是一种曲折委婉的抒情方式。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兼具叙事与抒情,上阕用叙事的方式描绘了涉猎打虎的场景,下阕用了冯唐的典故,抒发了诗人的壮志以及怀才不遇之情;另外,《减字木兰花》也是一篇用典之多的词作。 苏词大量的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自是一体”——旷放词、豪放词的开拓 为了能够使词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自是一体”的创作主张,即: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情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只有这样才可以“其文如其为人”。故而,苏轼在此的风格与题材上作了变革。 “词为艳科”,内容多为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是一种写爱情的婉约词,具有女性化的柔美。而苏轼则打破了这种风气,他将传统女性化的柔美上升为男性化的豪情,将传统的只表现爱情变革为表现性情,使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这是一篇旷放词,它标志着苏轼词的转变。在词中词人表现了“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意气风发、旷达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之后复杂的人生感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 出题人:梁之璐做题人:张玉审核人:王碧华时间:40分钟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 涔涔(cén) 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 无觅(mì) 金戈(gé) 封狼居胥(xū) C .嘉许(jiā) 江堤(dī) 菜羹(gěng) 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 尽管(jìn) 仓皇(huáng) 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 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 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 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诗词赏析:杜甫《青玉案·元夕》

诗词赏析:杜甫《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 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步西斜,一 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 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 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 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 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 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 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 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苏轼对词的贡献(一)

苏轼对词的贡献(一) 【摘要】苏轼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内容的拓展,还是形式的新化;无论是风格的突破,还是人生的超越,苏轼都以其极大的热情、卓越的才能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的音乐性,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的抒情文体。把词引入文学殿堂,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树立了词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使宋词进入鼎盛时期。这就是苏轼对词所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关键词】词、变革、词风、词体解放、豪放、表现功能、艺术品味词最先是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歌词出现的,属于音乐文学的形式范畴,它是在隋唐之际配合燕乐曲调,并以"依调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歌词形式。所以,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以满足小朝廷君臣追求享乐的需要。入宋以后,新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词的发展,而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更有利于词的兴盛。政局多变、党争激烈的时代使他们比以往的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仕途的蹭蹬。因而,宋代文人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从而实现了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主要用来娱情。随着词体的发展和创作环境的变化,宋词并不是一味满足樽前筵下,舞榭歌台的需要。 北宋初,士大夫晏殊、欧阳修已经开始尝试用词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真情实感,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大自然的景象和社会现象,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和理想。从而拓展词的题材,提高词的品性,不同程度的逐步呈现出一种向传统的"言志"的诗越来越靠拢的趋势。如果说晏、欧两人以自己的创作,多少突破了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藩篱,在由词向诗流动的长河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话,那么,就词的发展上看,苏轼的词正是一个转折点,他把词推到一个更为宽阔的道路上,对词的开拓和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词一扫五代余风,开创豪放词派,敢于突破声律,不让音乐把它捆死,将只表现"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性情"的词,将只表现"柔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的词,(1)使词象诗歌一样可以充分表现创作主体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性情怀抱,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抒情文体。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文学的殿堂,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树立了词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使宋词进入了鼎盛时期。这就是苏轼对词做出的最杰出的贡献,而实现这一贡献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变革词风。无论是拓展内容,还是新化形式;无论是突破风格,还是超越人生,苏轼都以其极大的热情、卓越的才能进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一、内容的拓展苏轼对词的内容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一部《东坡乐府》不仅几乎涉及到所有传统诗的题材,而且拓展了词的题材。 (一)悼亡之词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离死别之情,以词写悼亡,是由苏轼首创。在东坡夫人王弗逝世十年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厉的音响,不断变换节奏的句式,恰当地表现心潮的激荡和抑郁不平的情怀,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悼亡题材引入词中,另一首《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将咏梅与悼亡合写,以花喻人,含蓄空灵,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苏轼的悼亡词足以与此前最著名的晋人潘岳与唐人元稹的悼亡诗鼎足而三。 (二)农村之词与山水诗一样,描写农村风情、景物的田园诗也一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不仅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拓,还注重外在世界的拓展。苏轼之前的词作,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而描写农村人物,反映农村风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答案 D 解析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 C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答案 B 解析B项使用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只填序号。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________________。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讲课讲稿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词的新境界。苏轼之前,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婉丽词风弥漫一时,词作为一种“歌词”专写儿女恋情供歌馆楼台或民间市井谱曲演唱,柳永的浮艳之词也好,晏殊的儒雅之词也好,都没有跳出女性题材的范围,在意境上没有高远的立意,没有清新的格调。直到范仲淹、欧阳修等少数有政治抱负的作家开始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并在词里表现出新风格,而苏轼正是诗文革新运动的贯彻者,他在“新风格”的基础上,力求变革,开创了与婉约派对立的豪放词派。苏轼无论在词的内容、题材、格调等方面,都超出了原来范畴和层次,或议军论政、记事抒怀,或反映民间疾苦、身世友情,或描绘山水风光、田园生活,或咏史怀古、说理谈玄,都在词中有所表现。而且在作品中力写开阔之境,抒高远之志,寓新奇之意。他推崇高雅的词风,使词从传统的缠绵浮艳中跳出来,吸纳大自然的清新境界,抒写创作主体的广阔胸怀,从而成为“自是一家”词。①而且,有响亮的理论作为自觉的创作先导,更有苏门弟子们鼓吹呼应,终于为词体拓疆千里,卓然与传统婉约词成一敌国,从而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里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词中最早的一首豪放词,写的是要建功立业的内容,可见他有意要避开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缠绵悱恻、离情别绪的艳词,而要以多题材的涉入为词创作开辟一个新领域,开创一个新境界,“自是一家”,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② 后来,苏轼在密州怀念分别五年的弟弟苏辙,写下了境界高远旷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据说,曾由著名歌者袁绹歌唱这首词,苏轼起舞。可见苏轼的感情已经随着词的意境化入无限的宇宙中去了。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再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真是空灵飘渺,天上地下,不知身在人间。而月照无眠之人,把对弟弟的感情和人生的感慨升华到广阔无垠的环宇中,可谓意境之高远,境界之阔大。 其次,苏轼以诗为词,恢宏豪放,提倡一种阳刚之美的新词风。“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词学本体论。在苏轼看来,词在本质上可以同诗一样,表现主体的情性襟抱,既可以抒写人生之遭际,反映社会盛衰和历史浮沉,又可以如唐诗般高华悲壮气势恢宏,有铁马金戈鼓角齐鸣的壮观,更可有天风浩浩海涛荡荡的气势。是一种男子汉词,士大夫词,一种雄壮豪放之词,而不应一味沉溺于闺房之内雌声学语或男子而作闺音。可见,苏轼“以诗为词”,就是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推赏唐诗所具有的恢宏气象与高远境界,以及充溢其间的情感力量(在此方面,他曾一分为二地称赞过柳词〔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有“不减唐人高处。”),旨在呼应自已为词拓境千里的创作实践,为词注入了强烈的主观生命意识,突出表现了抒情主体的个性风貌,扩大了词的文学抒情功能,把小词的艳科品质和地位提升到诗的地位上来,显然是一种推尊词体、改革词风而产生的新的词学观念,这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气势雄浑,词境壮阔,表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