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信息化基础知

第1章 信息化基础知

高校信息化三大平台功能补充精编版

高校信息化三大平台功能补充 一、门户平台 (1)门户平台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是门户的重要价值点。 ?系统集成按照集成深度可分为: 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 界面集成如不同业务系统的界面统一集成为火麒麟门户界面; 数据集成典型的如基于全局库(共享库)开发查询类应用,如一卡通查询; 应用集成往往涉及多个应用,并基于这些应用进行流程重编排,产生出新的价值点。(2)提供服务: 信息门户的作用在于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 整合数据:搜集和组织大量的、未相互连接的、分散数据; 发布信息:将这些数据以一种易用的、可定制的、基于浏览器的界面呈现给各类用户。 信息访问:通过多种访问机制,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进行访问。 二、数据交换平台 (1)数据交换平台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高校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 (2)数据集成平台通过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异构的数据库、遗留系统、Web 资源等。它位于异构数据源系统(数据层) 之间,向下协调各数据源系统,向上可以为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模式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接口。 (3)实施步骤: 1)建立学校级的数据交换中心; 2)和学校信息建设办公室或信息化领导小组确定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部门; 3)对每一个部门进行数据交换规则调研,并由学校最终确定交换规则; 4)对已有系统的部门进行原有系统调研,并确认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5)改造数据接口; 6)整合各个部门数据,并按照交换规则进行数据交换; 7)完成数据交换后和原有系统并行试用一段时间,确定交换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统一身份认证: (1)数字身份管理: 统一用户数字身份管理主要实现用户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实现全局范围的统一用户管理与授权系统,从而实现人员、组织、角色、工作组、应用的集中逻辑互连管理。 根据学校用户管理比较分散的特点,提供从权威数据采集用户数据,并实时更新目录服务器中的用户数据,提供: ?数据源采集点和采集周期定义; ?数据源变化跟踪和自动采集。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结合编写“学校员工手册”,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编入《学校信息化实验管理手册》。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立交桥”教学的办学模式。根据二期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实验化学、实验物理、生命科学等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互联网+”时代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平。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 1、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和效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 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了全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和管理应用体系。 况和效果参差不齐 趋势报告 互联网平台,让互联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了全局性的深刻变 两个时代,现已形成

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 均高于高职高专,而应用效果 1——效果较差评分原则,五大 表 图表1 基础平台总体建设状况 图表2 基础平台总体应用状况 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普通本科的五 用效果却略逊于高职高专。按照3——效果较好,2 ,五大平台应用效果平均分如表2所示。 表格1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对比 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 2——效果一般,

表 2、应用系统建设状况 普通 表格2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应用效果对比 普通本科好于高职高专

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系统建设 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 比高职高专院校高出 10-20 统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 图表3 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 图表4 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 统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均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在系统建 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 20个百分点。应用效果方面,除OA系统外,普通本 均高于高职高专。 系统建设方面,除教 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 普通本科在六大系

高校后勤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

XXXX大学 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后勤如何应对高校改革与发展、师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问题,已是高校后勤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事宜。顺应形势发展,提高后勤服务品质,从“三服务、二育人”的角度来引领高校师生生活,高校后勤必需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关键的因素就是信息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本方案从如何推进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我国高等教育处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进行高校后勤信息建设是必由之路。 随着我校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后勤在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后勤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有力手段,是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后勤行政决策水平,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是信息化建设是巩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改革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新的后勤体制改革和不断探索出新的后勤模式,方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方可跨越式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我校后勤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后勤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工具,学校后勤可依托校园网的建设适时建设后勤信息化。现在我校后勤的管理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对后勤企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决策上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新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带来新模式的改变。学校后勤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培养后勤具有获得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获取更多的资源、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认识更全面、管理更有效、决策更科学,这就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此外,推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后勤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后勤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后勤服务安全管理;也有助于后勤反腐倡廉、建设节约型后勤。 2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后勤信息化现状 1)2009年建设了后勤网站,打开了面向校内外的信息窗口。 2)我校从2009年开始建设了校园一^通系统,在2014年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更加安全,扩展功能更强,并将与数字化校园完成对接,实现一^通系统数据的共享;完成与支付宝的对接,实现支付宝转账充值。 3) 2009年建设了公寓电控系统,实现了对所有学生宿舍的电量控制,并将电控系统与一^通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了刷卡购电。 4) 2014年我校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餐饮、商业、公寓等整个后勤管理区域。 5)2014年启动了校园门禁系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确保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在达到规定要求的同时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②加强信息技术竞赛的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及早发现苗子,争取在近年内能在

省级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④组织成立“电脑爱好者协会”,做到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安排,有协会主页,并以此为辐射点,提高全校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2.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中级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样本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根据《”智慧校园”创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立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 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 以”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 突出重点; 优化应用, 资源共享; 立足高端, 跨越发展”为原则, 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经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 副组长: *** *** 成员: ***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校园网始创立于1992年, 校园网络全覆盖于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

直稳步发展, 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学校当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 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 学术报告厅**个, 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 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 并高速连入 市县城域网, 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 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 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 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 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 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 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 一) 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 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 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 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 以信息技术对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夯实基础,推进应用 ——微软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计算机进入校园,协助教师教学开始,计算机在校园里的应用已经走过了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移动学习等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的eLearning 应用。 在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之后,硬件设施的高标准呼唤着软件应用的丰富性,“十一五”规划中,很多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和建设重点将转移到教育软件应用体系的建设上来。 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一直非常重视软件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软件,在全球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案例。那么,微软今天究竟能够给教育行业客户提供哪些解决方案呢?下面将总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过程,介绍微软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框架 一般而言,围绕教学活动为中心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通常包含以下信息化子系统: 图1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上图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该框架各部分之间形成“4横2纵”的逻辑关系。“4横”相互关联,形成平衡的整体业务能力;“2纵”

提供了系统安全,管理和开发的能力。下面对框架中的各主要部分作简要介绍。 1.基础设施系统 通常,校园信息化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开始,这个时候,客户以采购硬件设备,例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系统为主,上一些最基础的应用,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电子邮件,防火墙,数据库系统等。由这些硬件和软件,构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系统,提供包括网络传输,系统安全,文件存储,消息与协作,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等服务。 2.教育信息化应用子系统 在完成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之后,实际上完成了建信息化之“路”的任务,接下来,用户必然要在“路”上行“车”,开始考虑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1) 教学资源电子化子系统 从信息化改善教学任务的角度看,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首先需要把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教学资源“电子化”,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用户建设一个教学资源电子化的应用系统,例如,课件制作软件,电子备课软件,以及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交换的系统。 (2) 教学展示子系统 当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化之后,要应用于教学,必须把它传输到一个教学场所进行展示。此时用户必然考虑建设一个教学展示系统,例如电子教室,网络学堂等系统。 (3) 协作与交互子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更有必要建设一个教学交互系统,改善这种交流的手段,提供课堂上的实时交互,基于网络的在线答疑,以及离线之后的交流和指导。 (4) 教学评估子系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估,以便根据结果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建设电子化的教学评估系统,通过网上考试,进度跟踪,在线调查等手段,对教学的绩效进行评估。 (5) 教学管理子系统 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而言,同样有必要基于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发一个教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配备了电脑85台,其中学生用电脑45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0.2台,建有网络教室1个,建成了100M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并且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 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方面,应用于学校管理。学校借助校园FTP或QQ群,进行及时通知,并将所有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供全校教师查阅,并实行教师网上提交材料,在设定的文件夹里上传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师生教与学。老师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校教师依托丹阳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网络备课、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等实现了全市城域网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利用分配的帐号通过教育网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我校实行电子备课,然后要求上传到内部办公系统共享,再是提供下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再一次上传分享,同时也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锻炼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后三年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根据延安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不断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校情出发,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学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建设。 1.强化校园网站建设。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网站。真正把学校网站办成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资源的中心、宣传的窗口、本校师生与其他异地师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配备目的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任何人不得挪作私人用途。本制度规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电脑及其外设、投影仪、打印机、视频展示台、中控台、扩音器、录音机、影碟机、电视机、网络系统、语音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及其它电子教学设施。 一、班主任为各班教室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要责任人,有权利和责任监督每位科任教师正确使用和维护好本班的各种电教设备;各副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各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各功能室、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责任人为该室管理人,对该室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负责管理责任。 三、每位教职员工有责任维护电脑的稳定和整洁,不得随意安装和删除电脑中的文件及程序。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四、各室主要责任人负责保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钥匙和密码,离职换岗者需在办理手续时移交钥匙和密码。 五、严禁私自拆卸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换机。 六、学校信息化管理负责人为全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主管和主要维护人;其可以授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自行维护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管理和维护责任不变。 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人为损坏赔偿责任由使用人承担,丢失赔偿责任由视具体情况由相关人员承担;赔偿比例根据责任大小分配; 责任的划分由学校教育化管理中心负责人与学校主管行政调查研究后确定。 八、所有教职员工在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操作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修。

九、除学生网络机房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课外,学生不得使用学校信息化其它基础设施,必要时在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使用其它基础设施。 十、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不得用电脑播放用于个人娱乐的歌曲和影片,不得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得上不良网站。不得在电脑中随意安装与办公无关的软件,个人资料保存需定期备份到其它电脑或存储器。 十一、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二、下班时一定要安全关闭信息化基础设施,拉下场室的电源总闸。 十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 学校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计算机配发给相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办公室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使用者要负相应责任。 三、办公室计算机定人使用,办公室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电脑、偷看他人资料;因教学任务的变更,办公室需要搬动,基本上坚持“机随人走”,特殊原因要报学校批准。 四、不得在办公室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打牌、下棋等游戏或浏览反动、黄色站点。 五、使用完毕后要按照正常的关机方法关机,不得强行关闭电源。 六、办公室内不得随意调换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水准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合这个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使课堂教学存有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水平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师生的信

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年轻教师们都通过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水平考试,绝大部分教师通过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在教学中开始逐渐习惯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区级规划和支持,学校逐步配备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内所有教室和功能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开通了校园网。满足了教育信息化需要的物质条件。 三、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推广信息化学校管理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动学校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升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

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作步伐。为明确我校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北街小学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力度。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逐步转变观念,树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使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确保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在达到规定要求的同时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②加强信息技术竞赛的辅导工作,不断积累辅导经验,及早发现苗子,争取在近年内能取得一定的成绩;③开展学生电脑小制作活动,每学年开展班级网页制作比赛、电脑设计比赛,争取在各级比赛中取得较突出的成绩。④组织成立“电脑爱好者协会”,做到有辅导老师,有活动安排,有协会主页,并以此为辐射点,提高全校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2.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职工队伍。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①以中级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3.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

最新 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举措研究-精品

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举 措研究 小学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信息化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在小学教育事业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来说意义重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小学课堂上出现电脑、实物投影机、投影仪等设施,这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内容,使教师在教学中不需要满堂粉笔字,可以通过幻灯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展示,针对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形成多媒体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点在我校许多老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对都有所体现。 现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书面作业,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条主要途径,这一点在我校的许多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1]。许多学校围绕信息化教育建设了信息化教学系统,例如语音室、电脑室等。 在教学管理问题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操作计算机完成对教学信息的管理,一目了然掌握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信息,使小学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此外,利用互联网,教师能够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想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共享学习资源。 二、小学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目前的情况是,部分小学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被动的局面,积极性不高,校长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中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②大量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缺少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措施,学校内的大量信息化设备并未形成整体功能,设备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此外,在资源上的开发和软件的研发也存在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学内的大量的设备长期都处于闲置

信息化校园工程建设方案详细

信息化校园工程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8) 1.1项目建设背景 (8) 1.2项目需求 (9) 1.3项目设计原则 (10) 1.3.1 实用性和经济性 (10) 1.3.2 先进性和开放性 (11) 1.3.3 可靠性和稳定性 (11) 1.3.4 安全性和保密性 (11) 1.3.5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11) 1.4设计依据 (11) 1.5项目建设目标及面临的问题 (13) 1.5信息化校园整体设计架构 (14)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 (15) 2.1概述 (15) 2.2系统规模 (15) 2.3设计原则 (17) 2.4系统组成 (17) 2.5光纤敷设方案 (19) 2.6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及功能室布线 (20) 2.7主要设备清单 (20) 2.8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2) 2.8.1 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Systimax 1071004ESL (22) 2.8.2 六类信息模块:Systimax MGS400BH-262 (23) 2.8.3 六类24口配线架:Systimax PMGS3-24 (23) 2.8.4 室外48芯单模光缆:DCTA-48BE (24) 2.8.5 室外8芯单模光缆:DCXY-8BE (24) 第三章信息化校园网络平台 (25) 3.1概述 (25) 3.2网络设计原则 (25) 3.3网络厂商选择原则 (26) 3.4数据网络平台设计思路 (29) 3.5IT O IP信息化校园 (30) 3.6建设方案 (31) 3.7网络管理平台 (32) 3.7.1 CAMS综合访问管理 (32) 3.7.2 Xlog用户行为审计系统 (34) 3.8主要设备清单 (37) 3.9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38) 3.9.1 防火墙 (38) 3.9.2 核心交换机 (39) 3.9.3 有线无线一体化交换机 (40) 3.9.4 千兆接入交换机 (40) 3.9.5 24口百兆接入交换机 (41) 3.9.6 48口百兆接入交换机 (42)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Xxx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10—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xxx校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江流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赵辉担任),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12年春季开学,三、四、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平均十人拥有一台计算机,2011年,适度调整机型配置及设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2013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依托县级资源库,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资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注重信息资源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西节村小学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班班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 (2)、人机比目标 2017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10;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

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班班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班班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班班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班班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西节村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