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

一、国际电信产业的发展动向

迄今,国际电信产业经历了百年的演进历史,然而,突飞猛进的发展,却在最近20年当中才得以凸显。这一特有的发展历程与态势,为所

有其他经济部门无可比拟。国际电信产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可归因于技

术飞跃性进步、市场需求与体制变革有效互动的综合成果,使人们可以

看到其中的国际潮流,却难以找到各国相同的发展轨迹。因而,我们探

寻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不应企图从中找出可以复蹈的捷径,只能是发

现其中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与值得关注的现实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个国家都把电信业的发展列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电信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且

成为仅次于医疗保健、金融行业的全球第三大行业。从2001年开始,世

界电信业剧烈动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当前正在从挫折中走向复

苏。

2002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经过对100多个成员国的调查研究,正式提出“新电信环境”的概念,并指出民营化(private)、竞争化

(competitive)、移动化(mobile)和全球化(global)是新电信环境的四大

特征。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电信发展大会上,ITU提

交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2002年世界电信发展报告:重造电

信》和《2002年电信改革趋势:有效管制》。

(一)业务市场变化多端。

电信业务的发展,在市场与技术两个方面的互动中推进。用户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激发了电信业的市场需求。整体看来,世界电信业务在发展中逐步扩展为三大领域:解决人们基本交流需求的话音业务;解决人们信息通信需求的数据业务;解决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值业务。当前,全球通信业务发展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化(参见表1)。

表1 全球通信业务发展特点简介表

多样化提供满足社会多种多样需求的通信产品和应用,越来越强的网络智能使之成为可能。

个性化通过友好界面向用户提供选择性通信服务,满足用户移动性、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安全性以及不同服务质量等要求的特性。

多媒体具有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在生产、管理、教育、科研、医疗、娱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时至2002年,全球电信业务结构出现了移动化、宽带化和数据化的变化趋势:在用户数或业务收入上,移动通信超过固定通信并占据主导优势;宽带应用超过窄带应用;网上传送的数据业务量超过话音业务量,向综合话音、数据等多媒体服务发展。

2003年Frost &

Sullivan公司做出的研究显示,世界电信服务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长话市场逐渐萎缩,市话市场基本稳定,而移动和数据业务都表现了强劲增长。总体而言,电信服务仍然是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市场变化的特点是从一个同质化的统一大市场逐渐演变成一群以客户方便性和娱乐为主的小应用市场的总和,同时价值链的复杂性、市场弹性和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都在增加。电信运营商已由从传统上根据技术能力来提供客户服务,转到面向用户需求的服务竞争。

(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在经济系统中,技术创新的成本收益率最大,新技术推广成本需要不断降低到与社会可支付能力相当的水平时,才能获得普及。正是这种创新的激励效应,使得电信产业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可以说,电信技术是世界上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许多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主要支撑技术,如:基础数字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移动通信以平均超过10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移动终端技术从话音为主向多媒体发展,经历了从1G模拟—2G的GSM和窄带CDMA—2.5G的GPRS和CDMA20001X,目前正在向3G发展,每一代产品都有不同的消费群,产生不同的需求潜在市场,将使不同产品共存和竞争。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地区为单位开发的,彼此不兼容,在实现全球联网漫游等方面给用户造成很多不便。对此,

国际电联

(ITU)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主要特点有:能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与不同的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由于利益和市场的驱使,美国、欧洲和日本就IMT—2000的技术标准展开了激烈争斗。

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导致了电信产业中普遍存在的异质替代性,即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或技术组合可以完成同样的通信功能,具体体现在竞争性替代和互补性替代两个方面。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MCI公司利用微波通信技术在两个城市之间建立长途通信网络,与AT&T的有线长途通信网络竞争长途通信市场:本地通信市场两人之间的通话可以通过固定一固定,也可以通过移动一移动,还可以通过移动一固定电话实现,都是竞争性替代;而在山区旅游景点,固定电话线路难以铺设,使得移动电话成为惟一的通话手段,这样移动电话与固定长途线路就形成了互补,成为本地有线电话的互补性替代。

全球电信业在未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原来以话音为业务特征、以电路交换及其组网技术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框架,逐步转向以数据为业务特征、以IP为基础的整个电信新框架;以前的网络是在话音传输的基础上传输数据,未来的向络将是在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传输话音。为此,信息通信网络技术正在面向下一代网络创新发展(参见表2)。

表2 世界电信网络技术创新态势概览表

传送网在核心传送网上,单波长40G的传输系统已经商用,100波长10GDWDN的波分复用技术也已开始商用,预计到2005年,5~10TB/S也开始投入使用。

交换网具有交换能力的智能全光网络(ASON)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IP网IPv6的发展取得较大进展,融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业务的软交换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接入网在宽带接入网方面,光纤直接到户的无源光网络(APON、EPON)技术发展较快,利用电话线传送的xDSL.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无线网3G技术不断完善,乃至提出了后3G的发展设想。无线局域网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

资料来源:本表摘自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行业发展手册(2003)》。

表3 世界通信网络技术演变方向概览表

网络主要技术趋势

IP网络有服务质量保证、安全、可维护、可管理、电信级。

接入网宽带化、数字化、业务综合化。

移动网GSM/GPRS和CDMA技术是当前主流,向3G发展。

光网络DWDM仍将在长途传输系统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光交换技术和智能交换光网络技术也将取得一定进展。

资料来源:本表摘自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行业发展手册(2003)》。

表4 全球通信技术业务热点和焦点一览表

3G技术与标准已经成熟,目前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业务市场的培育、多种终端产品的推出。目前,WCDMA、TD-SCDMA、CDMA2000三种技术标准各有特点和支持者。

NGN交换结构分组化、高速光传送网的智能化、部署多种宽带接入。核心技术包含电信网络各个层面的新技术,如:软交换、MPLS、E—NUM等。

IPv6考虑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如端到端IP连接、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目前集中关注地址分配、路由器实现高性能。目前IPv6标准在进一步完善中,地址汇聚等问题正在解决中。许多厂商已推出支持IPv6协议的产品,一些运营商也开始建设IPv6网和提供业务。

IONION代表了光网络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光网络将让目前所有的光网络增值。ASON、GMPLS、O-UNI和ION 恢复技术。ITU与IETF正在完善相关标准,设备厂商已经推出初期产品。

10G以太网网络宽带和IP智能应用的要求,呼唤着万兆网络和千兆桌面走向市场。万兆以太网的目标应用领域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以太网技术正朝可管理、可运营的方向不断发展。据目前市场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万兆网络和千兆桌面将逐渐成为网络交换市场的主流。

MAN由于目前骨干网带宽已较富裕,各种高速宽带接人业务蓬勃发展使现有城域网将成为“瓶颈”,需重点建设。城域网解决方案有多种。在公共传输平台统一的城域边缘设备上支持多种功能的GFP(通用成帧流程)是热门技术。

宽带接人多媒体通信应用需求促进了多种宽带接人技术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由于中国无线局域网频率、以及LMDS等宽带固定无线接人频段的开放,使无线宽带接人市场火爆,特别是WLAN已成为新亮点。宽带接入技术高速、无线化是趋势,未来的宽带接入将是多种技术并存与互补,铜线上的ADSL2、ADSL+、VDSL;速度更高的光接入网;WLAN、OFDM、FSO(自由空间光子)等无线手段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MMSSMS的巨大成功使手机短信技术备受关注。随着移动彩信业务推出,MMS技术最为令人瞩目。从发展趋势看,MMS将是短信技术发展的目标,MMS有声有色的沟通将更加吸引人。

互联互通随着多个运营商竞争局面的形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成为关注对象,互联互通技术,也成为热门课题。核心技术包括:用户选网和运营者的标识码、鉴权与拦截、路由问题、网间控制方式、信令问题、服务质量。

网络安全Internet的全面使用加重了网络安全忧患。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要从传送层、业务层、信息等各个层面考虑。降低Internet上Dos(拒绝服务攻击)是目前路由器开发的重点。除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故障恢复等技术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如采用增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等。

资料来源:本表引自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电信行业发展手册(2003)》,略有修改。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通信网络技术的演进方向将集中在IP技术、光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接入网技术等领域(参见表3)。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往往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新一代电信网络的逐步形成。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隐含着大量更高价值的服务与应用,在技术领域人们已对此予以充分关注

(三)改革开放广泛展开。

总体来看,世界电信产业体制依次经历了垄断经营、国内竞争和全球竞争三个阶段。

从1878年电话技术投入商用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百年期间,世界电信业处于垄断经营阶段。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方式;美国则是在政府许可的领域内,由私人企业垄断经营,同时电信市场受到政府保护。世界电信业的垄断体制,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和政治等多方面原因:经济上,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诸如国防、交通、邮电和市政建设等国民经济部门,属于外部性强、公益性强或需要巨额投资的领域,一般私人资本因没有盈利吸引力而不愿进入、或受资本数额所限没有能力进入、或因领域限制无法进入;技术上,电信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独家经营效率最高,任何分割都会添加“联接交易成本”和网络设备的联接难度;政治上,电信是国家进行统治和战争的重要工具,带有浓厚的国家主权性。电信产业的垄断体制,为各国电信网络初始形成和初期用户规模扩大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后来的电信竞争积累了物质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电信业的体制改革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并逐步向世界范围扩展。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和引入竞争,实现电信市场对内开放和有效竞争。至90年代中期,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电信改革基本完成。以引入竞争机制为特征的电信改革,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条件和动因: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诞生,电信业的产品种类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已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不断成长壮大,所积累的巨额资本可以投资于任一具有盈利能力的产业;同时,电信垄断经营所导致的效率低下,也加速了垄断体制的终结;有些技术上的变化,如光缆和无线技术的使用,使基础设施的沉没成本大大降低;一些管理理念的变化,如实行“上下分离”或“网营分离”等,也为引入竞争创造了条件。可竞争理论也提出,即使是具有自然垄断的行业,也可以在市场外创造为进入市场而竞争的机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电信改革的起点都是邮电合营和电信业务行政性垄断;其改革的历程也大体相似,即递进实行邮政和电信分开一政企分开一进行公司化改造一股票上市。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在于,电信运营业从政府统一管理的基础设施部门转变为竞争激烈的自由企业,经营能力与竞争能力迅速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行业。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电信运营业开始尝试将竞争由国内引向国际。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开放市场,鼓励多家电信企业竞争,并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主渠道,呼吁并实施在世界范围的电信市场开放。1997年2月15日,拥有全球电信业务90%以上的69个WTO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全球电信基本协议》,承诺于2000年对外开放电信市场,协议覆盖了电话、数据传输、卫星和无线通信等所有形式的电信服务。随着大多数国家开始兑现对外开放电信市场的承诺,世界电信产业进入到全球竞争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各大电信企业纷纷进行重组,以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如德国电信的私有化、巴西电信的分割拍卖和美国电信业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浪潮,都是对这一发展变化的反应。

通过实施改革开放的措施,各国普遍出现了更富有活力的企业结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服务价格明显下降,服务范围和品种不断增多,促进了全球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

世界各国电信业经过长期发展,大部分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适合于本国实际的电信市场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电信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在制定和修改现行法规制度时,都在结合各自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若从世界各国对电信管理的主要趋势来看,主要特点有:同时重视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作用;在政府管制中逐步弱化不对称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增加企业实力;寻求形成有效竞争局面等。

(四)产业链条日趋复杂。

电信产业的纵向技术关联强于其他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可分为三个领域:电信设备制造,公共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在电信网之上从事的电信服务(又可细分为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由于电信设备制造可以纳入普通的竞争性行业(在我国的行业分类中放入“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将其与后两个领域区别考虑较为容易;而后两个领域的技术关联度非常紧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求强烈,以致在网络内通常会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

电信产业链是一个以信息产品为对象的价值增值链。由于电信业务的外延不断扩大,产业价值链内部也趋于复杂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包含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内容及服务提供商、专业应用开发商、软件开发商、虚拟运营商、终端设备生产商和最终用户等上中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产业链条,该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紧密联接,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会相互影响和制约。随着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化发展、移动通信在全球迅速普及、互联网与通信网日趋融合以及电信业的重组,电信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数据信息服务如因特网服务、网上银行、网上游戏、网上办公、移动彩票和移动导航等得到了应用推广,这些起初处于补充地位的数据信息服务逐渐变成新的主体经营业务,使得电信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未来的电信网络将是分层次的多级服务平台,电信运营商要根据不同用户群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网络平台。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与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应用服务及软件提供商等结成战略联盟,达到相互之间在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共享,用以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对于产业价值链的各增值环节来说,只有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模式,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上形成足够规模的产业资本。国际电信产业价值链运营的成功经验表明,电信运营商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核心地位,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为服务提供商搭建良好的业务平台,积极整合产业价值链各环节进行协同运作,才能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多方共赢。

(五)产业融合开始显现。

伴随数字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电信产业显示出产业融合现象,开始出现传统电信和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电信产业和新闻媒体、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领域,特别是以网络融合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前景更为令人振奋。

通信业务的高度多样化,与信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后,通信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需求更加复杂化。由此,国际上出现了“三网融合”潮流,即原来分别独立设计运营的三个网络——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电信网、以因特网业务为主的计算机网、以图像业务为主的有线电视网,正在趋向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从技术层面看,“三网融合”将体现在话音技术与数据技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传输与交换、电与光等方面的技术融合;从业务层面看,“三网融合”不仅使话音、数据、图像这三大基本业务的原有界限逐渐消失,也使网络层的业务界限在网络边缘处变得模糊,最终则将导致传统的三大网络在业务、市场、终端乃至行业的管制和政策各方面走向融合。

由于网络融合的特点是在业务层和应用层中繁衍出大量新的业务和应用,并不会消除底层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存在,因此电信网的未来,将是一个不断在各种层面上进行创新并最终向融合方向演进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使电信基础产业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且将使其继续发展成为一个跨越时空距离的新兴产业,一个具有更为广大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产业。

(六)发展理念正在更新。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电信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巨大动荡。由于种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电信业在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滑向低谷。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电信业由于盲目扩张、过度竞争、过度投资、拍卖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经营亏损、股价暴跌、裁员浪潮此起彼伏,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未能幸免。电信业的动荡还波及到制造业、金融业,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进而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就电信业本身来看,在互联网、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尤其是1998年到2000年期间,在社会上不断炒作出了严重脱离市场实际的虚假需求,导致各运营商普遍认为市场需求会伴随通信能力增强而无条件地增加,引发了过度投资和盲目扩张,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收入中的比例从以往平均15%达到2000年创记录的35%,形成巨大的网络泡沫;与此同时,电信企业管理制度缺陷暴露,特别是企业管理层过高的股票期权,使管理者铤而走险作假账、虚报利润、虚抬股价,加之独立审计和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一些著名会计公司与电信公司联手,共同制造财务丑闻。这些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涉及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市场、竞争等问题,还触及更深层次的经济战略、经营模式、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世人警醒,使电信产业发展的理念开始更新

二、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进程回顾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电信产业长期落后于国际社会,也大大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同时进入了电信产业大发展的阶段。经过几年的积累准备,中国电信产业在80年代中期开始全面建设,90年代开始持续高速增长,发展成果令世人瞩目。

(一)电信业务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十几到三十几个百分点,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迅速跃升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与GDP同口径计算的电信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世纪

90年代起直线上升,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上升幅度加大,已由1990年的0.33%增长到2002年的2.47%。同时,电信业务收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比重明显提高,于2000年超过全球2.74%的平均水平,达到3.37%,2002年进一步上升到4.12%。

到2002年,中国电信产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网络规模在世界的排名,从1990年的第15位提升到第1位,在全国形成“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形成覆盖全国、连通世界、技术先进及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目前,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已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通信能力提高迅速,并且长途传输、电话交换和移动通信都实现了数字化。

1998年以来,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电信供给能力持续增进的双向推动,我国电话普及水平开始大幅度提高。截至2002年底,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7.5部/百人,主线普及率为16.8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2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为85.3%。

(二)电信体制改革。

改革之前,我国电信业一直是邮电部“一统天下”,国有国营、完全垄断的部门,经营效率不高。

自1994年至今,我国电信业的体制改革经历了8年时间,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贯穿全程的企业拆分重组,从1994年吉通公司成立到2001年中国电信再次拆分,经历了吉通、联通和网通等公司的先后建立,在2002年5月新组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正式挂牌,以企业拆分为主要手段的改革基本完成;二是在企业拆分重组的同时,推行公司的股份化改造和股票上市,自1997年至2002年,先后有3家在海外上市;三是于1998年开始实行“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并于2000年底陆续完成。

通过组织拆分,改变了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已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6家公司,实现了每一个业务领域都有两家以上公司参与竞争,增值电信企业达到4400多家,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格局。

通过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这三大公司的股份化改造和海外上市,改变了电信产业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多个利益主体。政府虽然仍是大股东,但股东构成已经多元化,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通过合法的投融资渠道,开始分享中国电信业的巨额盈利。各电信公司通过母公司和海外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也开始进行市场竞争。

总体看来,中国电信业改革的方式具有与外国相比不同的特点,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国内电信业做好充分准备以后,才开放电信市场的;中国则是从企业开始改革,主要使用分拆的手段破除原有垄断;在对企业实行改革的途中改革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且改革与开放进程交织,投资建设与改革开放同时进行。(三)技术进步战略。

由于我国的电信产业长期落后于国际社会,电信技术的进步基本处于追赶世界潮流的境地,赶超意识强烈。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国电信业尚处于网络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和通信质量差之时,世界通信技术已开始步入数字时代。针对推进电信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明确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坚持高起点,采用新技术,跳过发达国家通信业发展的某些阶段。根据当时世界程控交换技术和光纤传输通信技术日益成熟的发展趋势,我国果断地选择了直接采用程控交换技术和数字化传输技术,迅速建设现代化通信网的技术战略,在国内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通过高起点的技术引进予以实施。

由于采取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加以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制开发相结合,重在创新的方式,使我国电信产业大大缩短了与世界的技术差距;电话交换跨越了纵横制阶段,实现了程控化;长途传输跨越了同轴电缆阶段,实现了光缆数字化,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小容量向大容量、人工网向自动网、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多次转变,技术层次和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5月,我国提出的TD—

SCDMA被国际电联确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TDD方式的标准之一,这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提出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建议,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电信制式标准问题上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电信技术的发展进步,也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及其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电信设备制造的整体水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程控交换机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目前,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设备商达到

11家,其中突破600亿元的有2家,并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国产移动交换机、基站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70%和30%。(四)资本利用方式。

我国电信产业投资规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扩大,90年代中期开始提升到新的水平,表现出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效果。除2002年之外,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格局,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态势。

与发达国家电信产业一般由内部积累实力的发展方式不同,中国电信产业由于长期处于经营亏损状态,极度缺乏走向大发展的初始投资资本。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政府动员社会资源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明确提出电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重点,加快实现通信现代化的方针,在当时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使用多种手段促进产业原始积累的形成,包括收取市话初装费、三个“倒一九”、减免关税、加速折旧和多渠道筹资等:1980年国务院批准对市内电话新装用户收取初装费,到1990年又对收取初装费标准作了适当调整,仅初装费一项1980—1991年共筹集了建设资金110.7亿元,在市话建设资金中占40%左右;

1982年国务院文件规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资金偿还10%本息,即所谓三个“倒一九”政策;1988年,国务院为邮电部门制定了“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据此,地方政府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和多种形成筹集发展省内通信所需的资金,除地方财政拨款、贷款和拨给外汇额度外,地方政府还出面组织各部门、企业与邮电部门联合集资建设,各级邮电企业也积极利用国内外贷款、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形成了“上级邮电部门给一点儿、企业自筹一点儿、地方政府支持一点儿、社会用户集资一点儿”的“拼盘”投资格局。这一切,有效地扩大了电信建设资金投入,同时也体现了电信业国有资产积累的特别方式。

伴随着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由微利走向高利润,自身的积累能力提高。特别是随着电信业改革开放的深化,产业融资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境外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已成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民营资本和外资通过投资电信类股票、与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合资等方式,开始进入我国电信市场。

2002年,中国联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筹集资金约115亿元;中国电信在纽约和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市,融资规模达14.3亿美元;中国移动在国内公开发行80亿元企业债券。总体上,我国电信投资由国有资本独揽的局面已初步打破,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正以多种方式涉足,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投资电信产业的局面开始显现。

三、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电信服务水平、普及程度还不高,企业竞争力、行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提高社会通信消费能力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电信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电信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之中,需求拉动空间很大,业务结构日趋多元;电信体制处于打破垄断走向开放竞争的进程,市场结构不断变化;电信资源处于大力开发时期,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电信技术处于加快提升过程,适用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电信经营处于不断市场化之中,竞争环境、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均在磨炼中进化。

(一)关于发展走势的总体判断。

1.产业高速成长过程没有结束。根据经济学现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观察,我国电信产业目前仍未走出快速成长阶段,表现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设备制造厂商进入增多;运营商进行市场开拓、加强管理及降低成本。

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电信市场,不仅目前的用户规模已经跃居世界之首,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参照世界一些国家的电话普及水平,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电信需求仍然存在巨大增长空间(见表5)。目前,尽管东部地区、城市地区的固定电话普及程度已经较高,然而,从2002年两种电话的新增用户来看,东部地区仍处于增长的领先位势(参见图

2)。这一情况表明,在我国即使是发达地区的电话市场也并没有达到“饱和”。2003年以来电信产业继续表现出的高速增长态势也是例证:在2003年9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5亿户,达到5.0044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为25046.8万户,已经突破信息产业部年初预测的年内达到24700万户的数额,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根据国家“十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1世纪前10年我国将以信息产业翻两番来促进国民经济翻一番,以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来看,经济发展带动的收入水平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导致的多种需求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的总体福利增进,都将支持电信市场的持续拓展。由于社会收入的较大差距将存在于相当长时间,市场多层次的需求结构将支持多样化的基础电信业务发展。尤其未来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电信产业的需求拉动会很明显。

2.产业整体利润水平趋于下降。当前,用户数量增长与ARPU值下降共进的现实情景说明,我国电信产业已进入到高速增长与微利时代重合发展的时期。2002年电信业务增长表现为: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26.9%,比起业务收入

13.5%的增长率几乎高出1倍,显示出我国当前的电信,业务普及率与ARPU值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各运营商普遍在扩大用户数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价、让利。影响ARPU值的因素有话务量减少、资费下降等。中国移动公司的数据资料可以说明,资费下降是导致ARPU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从2002年末与2001年末的数据对比看,平均每户的月话务量减少6.1%、收入下降了21.4%;

2003年3月与2002年末相比,平均每户的月话务量增长3.7%的同时,收入则进一步下降了7.8%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公司。

一般来说,增值业务能够带来较高的用户收入,而上述情况则意味着我国的电信消费还没有像世界上发达国家那样达到数字化阶段。这一点与现实中话音需求为主的特征相吻合,清晰地表明了我国电信需求的现实国情:电信需求强劲,但是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普及程度在提高,但是实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从这种意义上看,正是电信资费价格战的泛化,促进了电信消费的增长。这一现象与消费品市场供求的情

况十分相似,原因内在于我国国民经济中低廉化价格的现实要求;进而反映了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势,已经由高新技术产业部门转变为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低利润率的基础性产业部门。

处于利润水平下降的电信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电信投资的增加,电信业收入与利润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将主要来自于新增用户的贡献,因而提供适应大众化需求水平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即需要以有效降低成本来换取有效需求的实现。另一方面,新产品的应用和普及步伐将会加快,对个人用户而言,越来越低的电信服务价格以及丰富多样的电信服务可刺激更多的市场需求;对于行业用户而言,运营商针对行业用户推出的整合服务,可使业务收入增加。

3.产业体制改革进程任重道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态势中,我国正面临促进电信产业健康发展与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多种选择之中,产业体制选择必须同时考虑包括产业发展、产业安全和产业自主能力提升等方面内容在内的一系列前瞻性问题。

目前,我国电信体制建设正演进到深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由前段通过组织变革布设基本竞争构架,转向通过改进规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由以往控制市场准入、市场价格的两端管理,转向对运营过程重点环节实行的有效监管。由此,我国现阶段的电信体制建设,既要依据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有效运行管理体制,又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完善相应的制度基础,从而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分层、市场准入约束、市场组织变迁和市场管理规范,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改革监管体系和完善企业体制。

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来,尽管已经颁布了多项规范电信市场的行政法规,但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市场行为仍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政府部门还缺乏开放市场的宏观管理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管制手段,企业也缺乏依法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具体实施竞争的技巧,由此影响了整个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上一轮改革的基础上,包括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有待深化发展。法制建设、政府规制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产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内部的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需要长期的努力。

政府监管体制目前还不完善,管制水平亟待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在职能上正在由行政管理者向市场监管者转变,其监管者的责任应更加侧重于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政策、实施合理监管、维护市场公平、促进有效竞争,从而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电信法规建设、细化竞争规则、强化监管力度、理顺企业经营范围、合理调整资费结构、提供互联互通和普遍服务保障、提高各电信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探索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途径等。

企业拆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竞争,而从电信业自身的特点看,由于过多的分解会增加交易成本,并不是越分散、越拆解越好,因此,再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和拆分办法容易误导竞争者产生政策偏好、缺少内部改进动力。同时,为了增强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仅仅指望市场竞争实现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因为传统的部门分割、地方保护会大大增加调整周期和成本,所以需要国家出台有关鼓励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措施和政策,以便从战略的高度塑造中国电信产业包括创新能力、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竞争力。

电信员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电信员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云南省电信员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公司多方面工作,从20xx年8月 份开始,云南省电信工会组织了云南省电信员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当前云南电信员工的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共向全省16个地州市分公司不同岗位及工种 的员工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共计50题:一部分是依照云 南省总工会云工第[20xx]总字25号文件《关于开展全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通知》精神,由36题组成;另一部分是 结合电信的行业特点,着重从思想观念上去了解员工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由14题组成,问题涉及员工对企业 未来发展前景及个人前景的看法、专业化经营改革过程中员工的适应性、态度、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公司制度建设及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 数据主要三个方面: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16个地州市分公司、信息技术分公司和省公司机关共18个单位,员工总人数9706人,共发放问卷调查表9638份,收回9041份。调查普及率达到,问卷 回收率。调查表回收情况如下表:

座谈会 20xx年8月,省电信工会安排人员分别在楚雄、丽江、迪庆、大理、怒江、保山、临沧等州市分公司,以座谈的方式开展了10次“员工思想状况座谈会”,座谈对象包括各分公司前端、后端及管控的部分人员。 个别访谈 针对问卷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座谈会中个别地州反映的问题,与相关岗位员工进行个别访谈,对问题进行认真、详细了解,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 基本情况 1.本次问卷男性为5915人,占问卷总数的,女性为2966 人,占问卷总数的,表明云南电信公司男性员工约为女性员 工的2倍。 2.员工中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人数为2640人,占被 调查者总数的;年龄在31 —40岁之间的人数为439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年龄在41 —50岁之间的人数为170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0周岁以上人数为237人,比例仅为。表明公司员工从年龄结构上属于青年化正态分布,以40岁 以下员工居多。 我们对十六个地州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各地州公司平均年龄如下表:

电信调查报告(1)

写作提纲 绪论 在当今的信息科技时代,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行业,竞争也持续激烈 的上演着。现如今国内三大巨头——电信、移动、联通,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客户,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态度,都力求能赢得更多的商机。其中,优质的服务态度是赢得客户信任和支持的最有效手段。而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主体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更是有必要将服务态度尽善尽美。 电信营业厅是一个为用户提供面对面服务的场所,只有充分发挥营业厅的作用,才能留住更多用户的心,赢得更大的胜利。 本论 一、现状:营业厅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一)办理业务有序进行 (二)大厅内干净整洁 (三)人员配置足够 (四)业务设施齐全 缺点: (一)布局不合理 (二)人员管理不严谨

(三)服务意识不够强 二、分析:保持良好服务态度的重要性,不完善的运营状态对争取用户的努力 大打折扣。 三、解决方法:加强管理,让用户放心舒心。 结论 “用户至上,用心服务”,这正是企业所倡导的。营业厅运营管理应努力做到“先客户之想而想,先客户之急而急,先客户之需而动”。以主动服务,引导需求并满足需求。该企业倡导全方位服务。前端服务客户,后端服务前端;全员用心,铸就卓越服务品牌。 关于中国电信营业厅运营管理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在信息科技时代,通信技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通信公司要树立良好的品牌 形象,保持优质的服务态度,充分了解用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抓住用户的心。 本文针对电信营业厅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点,提出提高营业厅服务质量的构想,从中阐明完善的运营理念对电信公司取得用户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性,使公司在通信技术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关键词:营业厅服务态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 业。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主体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 关于《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每次改革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改革过后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比较详尽地梳理了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过程和实施路径,分析每一次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同时也探讨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寻找电信改革背后更深层次、科学性的规律提供借鉴。 下载论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14639469.html, 关键词:电信业改革路径效果 中国电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这些改革使中国成为在用户总量上全世界第一电信大国。从前三次改革来看,每次改革都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接着出现,需要进行重新的改革,而且每一次改革都支付了高额的成本。在新一轮的改革重组完成之后,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新一轮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目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未来的市场格局又会如何改变;会不会出现新的不均衡现象,未来的改革方向又是什么。基于此,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电信业改革的历程,对每一次改革的效果以及改革过后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总结出改革的作用和局限,为进一步寻找电信改革背后更深层次、科学性的规律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次改革:放松进入限制,引入新的电信运营商 1978年以前,我国电信业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对电信价格实行严格管制。落后的管理制度导致当时的电信服务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电信发展严重滞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务院决定开始对邮电电信部门放松管制。1980年国家特别批准市话企业实行收取市话初装费;1982年,国家对邮电部在财政上实行了“倒一九分成”的优惠政策;1986年国务院批准准许各省市区政府在长话、电报和邮政等业务中收取附加费,作为电信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电信业发展,但由于没有引入竞争,垄断定价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行为随即发生。当时作为电信市场的唯一经营者―中国电信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服务品质低劣,却享受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垄断利润,其行业员工收入水平远远高出其它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改变中国电信垄断经营的现状,1994年我国实施了第一次电信改革。1994年 7月,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独家垄断局面。1995

中国电信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电信调查报告 篇一:电信手机调查报告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新乡市大学生市场调研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市场营销05小组指导老师:马老师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1- 目录 目录纲要:---------------------1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设计与组织实施---------2 一、引言二、调研目的 三、调研时间、范围、对象四、调研方法五、调研过程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分析---------------3 一、主要问题分析二、相关问题分析三、希望提供的服务

第三部分:我们的建议及不足之处-----------7第四部分:附录-------------------8 一、调查问卷二、结果统计 备注:店长意见-------------------12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2-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引言:我们知道,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信”) 成立于20XX年,它是我国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主体电信企业和最大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拥有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各个城乡,通达世界各地,其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此外,20XX年3月31日,中国电信天翼移动用户破亿,成为全球最大cDmA网络运营商。我们了解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旗下有两大上市公司——中国电信股份 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中国电信全面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电信还很年轻,可是其发展潜力是有目共睹的,电信的合约机业务是电信新近推出的一项业务,为了了解合约机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我们受电信公司委托,进行了这次的相关问题调查。二、调研目的: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智能机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为了调整中国电信业制度供求的不均衡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信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业绩可圈可点。那幺,通过制度供求的动态调整,现在是否达到了基本均衡呢? 中国电信业的制度均衡现状 判断制度安排是否达到了均衡点,首先涉及到均衡点的判断标准。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均衡标准,但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和全球电信业的变革趋势,使我们有理由将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作为实现制度均衡的参照系。所谓有效竞争,就是将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适度竞争有机结合的市场结构,它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刺激产业技术创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电信产业的帕雷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来评判,中国电信业目前的制度绩效并不理想。 从市场结构看:由于我国仍实行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限制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电信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供给能力的迅速增长及技术、业务和市场创新的步伐,妨碍了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集中度过高,使各运营商难以在同一层次上展开公平有效的竞争;实行分业经营、严格限制各运营商的经营范围、不准交叉进入,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开展全方位竞争,降低了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从市场行为看:由于国有产权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竞争主体缺乏应有的激励与约束,加之管制不到位,造成运营商之间盲目打价格战,热衷于搞不正当的策略行为;主导运营商的反竞争行为和新进入运营商的不规范经营造成了市场竞争的失序;政府对电信业务的定价干预过多,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远未形成;电信消费者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知情权、参与权、平等交易权常常被忽视,由于电信服务质量改进缓慢,消费者无法及时、充分地分享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福利提升。 从市场绩效看: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的《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电信业的制度竞争力较弱,在所选取的31个国家中居第27位,不但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而按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每主线电信业务收入、每员工电话主线数等6项指标综合评价的中国电信的企业竞争力,在31个国家中居末位。 由此可见,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都没有达到应有的均衡水平。 制度非均衡状况的成因 在制度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制度非均衡状况是由制度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两个方面。 (一)制度供给不足 ◇供给时滞。对新制度服务需求的产生往往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即对潜在利润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是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主要在大力的发展CDMA技术,包括技术转让、建设网络、推广业务等。而中国移动最早是在1994年时中国邮电集团成立了一个移动通信局,大约在1999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首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1月,再一次对我国电信业进行重新布局,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5+1”格局。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南方21省市的固网业务;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俗称小网通)、中国吉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北方10省市的固网业务,中国移动主要做GSM移动业务,中国联通则同时运营GSM和CDMA移动业务,中国铁通主要做铁路上的通讯业务,中国卫通主要做卫星通信这一块。(业务基本不重叠,也没什么大的竞争,几家运营商各干各的,当然这中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抢占点移动业务搞了些小灵通和大灵通业务等,也赚了不少)。其中小网通就是在1999年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等投资成立的。中国吉通则是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搞的,例如彩虹集团等,公司主要经营IP业务。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家2002年成立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是做北京的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的覆盖呀这些。由于这期间电信市场异常混乱,工信部在2007年将6大运营商重新拆分重组成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叫新联通),中国移动;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将中国联通的CDMA 全面卖给中国电信,将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并向中国电信颁发CDMA2000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同时颁发了WCDMA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并支持帮助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TD-SCDMA3G 技术。使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全业务电信业务运营商(包括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2G,3G业务等)。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调查报告 电信调查报告3篇

电信调查报告3篇 近日,市场调研公司infonetics发布其最新的关于xx年电信设备供应商调查报告。该报告分析全球领先的六大电信设备供应商阿尔卡特朗讯、思科、爱立信、华为、诺基亚和中兴在基础设施、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发展情况。 电信设备商调查概况: 在全球六大电信设备商评比中,华为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领先者,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扩大的电信基础设施市场,软件定义网络市场(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思科一直是个巨头,这主要得益其在供应商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长时间的领导地位,且在这些领域思科有着惊人的创新能力。 爱立信一直是佼佼者,它在ran市场上表现强劲,服务业务收入良好,且拥有雄厚的财务基础,这一切都为其雄立于所有玩家之中奠定基础。 阿尔卡特朗讯近期表现抢眼,其在市场份额和客户忠诚度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公司财务方面则面临挑战。 中兴继续在路由器、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移动电话和宽带cpe 等方面扩大其份额,这些都使得市场份额和市场发展势头方面表现良好。 诺基亚网络收缩业务,聚焦于移动宽带和服务机构,这两方面表

现都很好,然而由于其对业务进行调整,其市场占有率和动力有所下降。 暑期电信服务质量调查报告 调查的主题:电信服务质量调查 调查的时间:xx.8.10xx.8.17 调查的地点:江都市各条街道及仙女社区、花苑社区 调查的对象:社区居民 调查的目的:了解电信服务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 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如今电信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价格战不断升级,各种形式的价格竞争层出不穷,小灵通及天翼手机的出现加剧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业务的多样化,在固定业务市场上同样呈现激烈的竞争局面。而竞争不断加剧,运营商都以利润和效益为中心。xx年暑期社会实践我有幸来到江都市电信局进行社会实践,并利用实习之便,对江都社区居民对电信服务和消费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近日,我在电信同事及家中亲戚的帮助下,向消费者发放《电信服务调查问卷》230份,百分之百回收问卷。 一、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分五个部分,(一)用户基本信息(二)电信服务普及基本情况(三)总体评价(四)电信资费(五)客户服务。其中部分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电信社会调查报告

电信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电信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B1XX819 李宗晏 一.实习地点 江苏电信江阴分公司 二.实习时间 XX年1月28日—XX年2月17日 三.实习目的 利用在江阴电信局实习的机会了解电信局的总体布局,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掌握中国电信公司的总体运行情况与经营管理模式,体验政企客户部的日常工作流程。 四.实习内容 1.公司概况 此次实习地点就位于江苏电信江阴分公司,该公司主体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即前端、后端与机关三部分。前端是面向客户的模块,包括公共客户(涉及业务有固定电话、手机业务、宽带等)、政企客户(企事业单位、大客户),此外,

前端模块还包括增值业务与维护(包括经营数据、收入统计等)。后端是面向设备的模块,分为建设部分(包括基站、线路、管道、交换机与接入网等),网络操作与维护中心(用于程控电源电力系统,对传输网络进行监控与管理),线路中心(负责管理维护管线资源),因此后端对应的岗位属于硬件服务。机关是综合管理控制模块,包括综合办公室(负责会议与文件处理),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业文化部,工会、纪检等,此模块虽然不是直接面向客户与设备的,但它对于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对其他模块的桥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江阴电信局结构框图一如下: 图一电信局结构示意图 2.主要部门及其职责简介 1) 营销部 营销部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营销部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一般来说,营销部负责人的要求比较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市场开发和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责任心强,有凝聚力,熟悉营销模式,具有业务开拓渠道,有良好的营销管理策略及经验.营销部一般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营销战略及实施的策略,包括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分工的激励,客户的关系协调,另外可能还有一部分技术的支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6-15 第一章电信行业的经济地位 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1994年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有21家,占总数的%,其中美国企业占了11家。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很落后,在其中榜上无名。 近年来,随着电信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每年3%的份额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图一,这是绝大部分行业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已不在局限于电话与传真,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电视机)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逐渐与电信业融为一体。至此,与电信相关的行业有:家用电器、电脑及电子元件、邮政、橡胶、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橡胶、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决定了电信业的原料来源,邮政与电信在经营上互为交叉,电视与电脑则成为电信业新的终端设备。在我国,互联网的历史尚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对电信业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第二章电信行业中各产业的情况 1995年底职工人数为万人,固定资产净值为万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生产总值3859902万元。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见图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交换机市场紧随其后,也体现出强大的后劲。 二、研究与技术开发

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不仅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已被许多大企业单位视为生产要素。在这总的战略指导下,通信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新技术的革命。 1.通信网正由模块向数字、由窄带向宽带发展。 2.光纤通信实现大容量、高速度、远距离通信。 3.卫星通信正利用各种系统开展业务。 4.移动通信走向数字化、个人化。 5.新业务(图象通信、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不断涌现。 6.终端设备的发展注重多功能、小型化。 三、经营与维修服务 截止到目前,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批准经营并颁发许可证及申报批文的放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共2900余家,其中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2100多家;经营国内VAST通信业务的22家;经营800MHZ集群电话业务的110家;450MHZ无线移动通信业务25家;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近30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229家;电子信箱业务100家;电子数据交换业务8家;可视图文业务11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其维修和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其他行业。通过近两年来引入竞争机制和在部分电信业务上放开经营,电信业多年来的服务方式已基本改观。但是,电信产品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仍处于无规状态。 第三章电信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中国电信业改革大事记

中国电信业改革大事记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形成了全社会支持通信发展的合力;同年11月,国务院确定邮电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方向:第一步是对邮电物资等管理机构完全实现政企分开;第二步是逐步实现邮政、电信专业分别核算,转移职能;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从上至下实现邮政、电信分营和政企分开。 ·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启开了我国声势浩大的国企改革的序幕,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3年8月国家放开经营部分电信业务,向社会放开经营无线寻呼、800兆赫集群电话、450兆赫无线移动通信、国内VSAT通信、电话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等业务。 ·1994年1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吉通公司成立,被授权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即“金桥工程”),与原中国电信的CHINANET展开竞争。 ·1994年7月,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5年4月,电信总局以“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名义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其原有的政府职能转移至邮电部内其它司局,逐步实现了政企职责分开。1997年1月,邮电部作出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的决策,并决定在试点基础上,·1998年在全国推行邮电分营。 ·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1998年年初,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务院的部署,中国电信业进入了以“政企分开、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改革进程。 ·1998年3月,国家在原邮电部和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1999年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9月,国务院批转信息产业部关于地方电信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到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通信管理局全部组建完毕。 ·2000年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至此,中国电信市场七雄争霸格局初步形成。电信、移动、联通是市场中三个大玩家,而网通、吉通、铁通则一直扮演着陪练的角色。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为增强我国电信业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应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当月,国务院批准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方案。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这五大电信巨头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2004年初,国务院正式决定,铁通由铁道部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管理,并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 ·2008年5月23日中组部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宣布了最新的电信运营商人事任命。意味着持续几年的电信重组正式开始。新任命和公司调整如下: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目前仍将保持相对独立运营。王建宙继续担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并担任党组副书记;张春江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有副总经理继续留任;同时新增赵吉斌、张晓铁、李正茂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信将收购联通C网,王晓初出任中国电信董事长兼总裁,尚冰任党组书记;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网通合并,常小兵任新联通筹备组组长,左迅生为新联通筹备组副组长。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

社会调查作业电信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校园中国电信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2011年12月份,特针对校园中中国电信客户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从问卷设计、问卷整理、数据录入到统计处理、报告撰写等都遵循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处理的原则。报告从数据的角度并结合客户的书面意见对校园中国电信客户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找出优点和不足,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此次纸质问卷共发放100份,网上发放60份,有效问卷为100份,其中纸质有效问卷为78,网上有效问卷为22份。 二、问卷设计 此问卷(见附件一)共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即服务问题、网络通信、营业厅、话费账单及交费方面、业务套餐等问题,在本次满意度调查中,除了设置客观性问题外,为了更深入倾听客户声音,我们专门设定了征询客户意见的主观性问题:“对于校园中国电信的其他工作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有请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令我们感动的是,相当一部分客户非常详细、认真地进行了填写,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这份问卷基本上包括了电信公司一个基本过程以及客户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可能还不够细致,没有细化到每个产品,争取在下次调查中加入各类产品的相关问题。 三、满意度分析 问卷一共20个问题,答案划分为四个层次。 (一)服务问题 由上表图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客户对于我公司的服务还是满意的,不满意选项:选项1有两个客户、选项234各一个客户不满意,在100份问卷中,只有个别人对电信的服务不满意,认为电信服务一般,并提出“加强服务”的要求,总体服务质量有待加强,例如处理抱怨、投诉意见时的服务态度欠缺。从上述各项的满意度来看,客户对绝大部分项目比较满意。 意的,由于问题设计不多,不满意度占据了7%,其中客户针对的不满意选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6年在香港上市。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 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同年12月,在原中国电信133、153号段的基础上,189号段正式启用。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 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概要介绍 中国电信号码:133、153、189 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2008年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电信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电信行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技术密集性等特点。电信网络是电信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电信业务的运营也有其独特的规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对电信行业和电信企业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电信技术发展迅速,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行业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全球的电信企业转型的浪潮始于2001年左右。当时,由于对信息化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3G前景的过度美化,部分运营商大量铺设光缆,造成过度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04年~2005年,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使行业复苏,但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乏力。2006年以后互联网、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1]。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电信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冲击、行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各大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中国电信行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电信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3月31日中国联通财报的发布,国内三大运营商2008年财报已全部出来了,而且是没有太多太大悬念地出来了。中国移动依然牛气冲天——收入增长超过15%,“日进3亿”;中国电信依然步履艰辛——收入增长4%,“年入200亿”;中国联通依然处境艰难——收入“下降0.8%”[2]。如果移动之好,足以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话。那么电信、联通之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理解为之尊敬。我们敬佩中国电信咬牙转型的“坚定”。我们欣喜中国电信转型取得的成果——非话收入占固网收入比重达46%(注意:2007年这个数字是36%),承接CDMA后净增用户272万,核心经营业务保持“坚实”稳定[2]。在全球电信业尤其是固网营收普遍负增长甚至亏损的情形下,中国电信的业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很显然,没有坚定就没有坚实。 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比上年增长13.9%。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4.2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达5000多万户。长途运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行列。2003年,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7.04部/百人提高到21.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07部/百人提高到20.92部/百人[3]。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电信的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数据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话音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但经营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受移动业务分流的影响,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PHS语音业务趋向饱和;受竞争激烈及缺少有效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宽带用户ARPU值偏低,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发展趋缓;增值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中国电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变增长模式,争取全业务经营,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