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北京安贞医院

一、体外循环的历史

二、体外循环灌注人员的组成及要求

三、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

四、体外循环的设备

五、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改变

六、体外循环的实施方法

体外循环的历史

1812年LaGallois 提出用泵灌动脉血维持器官生命的设想,用血灌注斩下的兔头,但血凝固了。

1821年Prevost 和Dumas制出去纤维蛋白的不凝固血

1828年Kay 用静脉血人工循环使死亡的动物肌肉恢复活动性

1848-1858年Brown-Sequard 认识到用氧合的血灌注离体动物之头,使之能保护某些神经反射

1868年Luduig和Schmidt制成可以维持恒压的灌注装置

1882年V on Schroder制成第一套鼓泡式氧合器,用空气吹入静脉血使之氧合

1885年V on Frey 和Max Gruber制成第一套人工心肺机,用倾斜旋转圆筒使血成薄膜状,氧合血液并制成螺旋形的储血槽和变温器,泵如注射器。

1809年Sacobi用手间歇挤压放在动脉端的橡皮束,以产生搏动血液。

1900年Landstiner ABO血型

1914年Jay Mc Clean发现了肝素

1915年Richands 和Drinker制成微孔过滤器,使静脉血通过微孔丝网,并用活塞驱动玻璃圆筒泵

1915年Hooper研制鼓泡式氧合器,灌注离体肾,研究搏动压与肾功能的关系,并发明了螺旋式氧合器(硬橡皮蝶片),灌注动物的头。

1926年Bronstein 制成一种氧合器,血通过二个平行的圆筒,内有许多玻璃珠,使血氧合,用活塞泵泵血

1929年Brukhonenko用生物肺氧合血,灌注截下的狗头,可以保持几小时有反应。

1934年DeBakey发明了180度转动泵

1935年Alexis Garrel和Ghales Lindberg用硼硅酸玻璃泵灌注离体器官,存活一个月,搏动灌注。

1936年两件重要事情发生(1)肝素纯化;(2)发现了ABO血型

1937年John Gibbon 心脏直视手术的创始人,他在短暂阻断肺动脉期间用螺旋式氧合器进行体外循环维持了狗的生命

1938年鱼精蛋白的应用,对凝血机制的控制有了主动权。

1950年Clank 首次应用去泡剂A,解决了鼓泡式氧合器的去泡问题。、

1951年Dogliotte第一次用右心体外循环为一纵隔肿瘤的病人作了手术。

1951年Andreasen和Watson发现奇静脉流原理,将上下腔静脉阻断,仅开放奇静脉回流90-?ml/min 这时心输出量仅为10-16 ml/min/KG,在35分钟内动物的心

和脑无功能损害。

1952年Clarence Dennis做了第一个心脏直视手术,用旋转血膜氧合器,因诊断错误死亡。

1953年John Gibbon 用垂平式氧合器和滚压泵为一个18岁女ASD病人成功的作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直视手术

1954年Craford在体外循环下作了左心粘液瘤摘除手术。

1955年Lillehei Rewell交叉循环法

1955-1956年Lillehei Rewell发明鼓泡式螺旋氧合器

1956年Clowes首先将膜肺成功的应用于临床。

1956年叶椿秀开始制造人工心脏

1957年苏鸿熙用Lillehei Rewell心肺机为一例6岁男孩VSD病人做了直视修补术。

1958年上海胸科医院首次用国产鼓泡式氧合器为一9岁女孩做了PS摘除术。

1965年第二军医大学做了国内第一例二尖瓣置换术。

1966年--------

1976年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在国内应用。

体外循环基本原理

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或右房、肺动脉、股静脉插管)经重力引流入氧合器(人工肺)氧合后,经过泵(人工心)灌注入大动脉,保证全身组织器官有氧合血的充分灌注,血液不经过自身的心肺进行氧合和组织灌注,外科医生仍可以在无血、静止的心脏上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高质量膜肺要求

1、血液氧合器和二氧化碳排出理想,氧合面积小,减少血液与异物的接触

2、血液相容性好,血液破坏小

3、变文效果好

4、预充量小

5、跨膜压差小

6、操作使用方便,易于排气

鼓泡式氧合器的功能

氧合

变温

去泡

过滤

储血

测温、取血标本、加血加药

体外循环的病理生理改变

1、生化改变

2、电解质改变

3、血液学改变

4、心脏的改变

5、脑的改变

6、肺的改变

7、肾的改变

8、肝的改变

9、血液动力的变化

体外循环的生化改变

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1、体外循环本身是一种控制性休克,非搏动灌注引起微循环灌注不足,低血压,

低流量,静脉回流不良,组织淤血,致酸中毒。

2、氧合欠佳,氧分压下降,SO2下降

3、手术失血致机内、体内血容量减少

4、库血的应用,乳酸含量高

5、予充液偏酸性

6、晶体液大量予充致过分稀释,机体缓冲能力下降

7、低温、呼吸性碱中毒造成氧解离曲线左移,低温使肝脏利用乳酸等物质的能力

减弱,低温使血液粘滞度增加,微血流不畅。

8、紫绀型先心病和心功能差的病人,术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压力下降)

原因:二氧化碳弥散能力较氧气高20倍,氧合器中不能用二氧化碳,深低温下易发生;

影响:PC02下降,氧解离曲线左移

PCO2下降,肾保H+排K+,致K+下降

PCO2下降,致低碳酸性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下降。

体外循环电解质的改变:

低钾原因:1、心脏瓣膜病人,术前用强心、利尿、激素、肾排钾多,补钾不足者。

2、代谢性酸中毒时,“钠泵”的功能受损,致细胞内缺钾。

3、呼吸性酸中毒致低钾

4、低温时钾向细胞内转移

5、体外循环中用甘露醇、速尿等

6、酮分泌增多

7、大量用含钾低的晶体液

8、合并低镁时,细胞内钾外逸

低镁原因:使用不含镁的予充液过多。

体外循环的血液学改变:

——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降低

——白细胞减少(嗜中性最明显),吞噬作用减退(为术前的60-70%),术后感染机会增加——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增加

——纤维蛋白元减少,溶纤维蛋白活力增加,白细胞、血小板破坏后释放出溶解纤维蛋白致活因子,PH下降,促使溶纤维蛋白活力增强

——血浆蛋白变性,释放出游离脂肪酸,使血管内血细胞凝集,引起广泛毛细血管栓——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机理:1、CPB致血细胞破坏,释放出促凝物质

2、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红细胞素,可促进凝血酶的形成。

体外循环的心脏改变:

1、阻断冠状动脉血运,心肌缺血

2、血液平衡不好,左心引流不畅,心脏膨胀

3、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内水肿

心肌微血管损伤

细胞内钠储留

心内膜下血流不足

A TP下降,CA2+内流,K+下降

线粒体结构变化

心肌收缩带坏死

体外循环脑的变化:

——PCO2下降致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PaCo2在20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可以减少40-50%;氧解离曲线左移,使氧从血红蛋白释放发生障碍,致脑缺血、缺氧

——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会引起脑淤血、脑水肿、颅内出血

——动脉流量低,灌注压低

——氧合不良

——过度稀释易致脑水肿

——脑栓塞、微血栓、脂肪栓、硅油栓、异物栓、气栓

体外循环肺的改变:

1、肺水肿

2、肺充血

3、肺泡出血

4、肺泡萎陷

5、肺不张

6、灌注肺:原因(1)紫绀型先心病(F4),侧枝循环多,支气管动脉分流量增加

(20-50%);(2)栓塞;(3)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灌注时肺组织本身缺血、缺氧

体外循环肾和肝的改变:

1、可能发生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低血压,低流量灌,血氧合不良,非搏动

血流,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游离血红蛋白,各种栓塞,酸中毒,肾上腺素及肾

素等。

2、可能发生肝静脉压增高:下腔静脉插管太深

3、可能发生术后黄疸:肝功能在低温下受抑制,红细胞破坏太多

体外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低血压原因:血容量不足,静脉引流过多

大量血液稀释,血液粘滞度过低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稀释

上下腔静脉插管过粗

低温影响血管的调节反应

——脉压差消失原因:非搏动血流灌注

影响组织器官灌注

微循环内血液淤滞

——机体各脏器、各部位血流分布改变

免疫功能改变:

补体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

CPB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补体激活及破坏

可影响机体防御炎症作用

其激活产物可以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凝血紊乱

间质积液

白细胞上升

发热

肺功能不全

补体激活的主要因素:

尼龙制品及其他材料

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

再灌注损伤

中性白细胞通过体外循环管路被激活

微循环淤滞微血管阻塞

白细胞隔离心肌纤维坏死

血管痉挛线粒体断裂

器官损坏核染色质聚集

组织间隙水肿肺血管内膜损伤

释放趋化因子

中性白细胞释放

蛋白水解酶氧代谢(氧自由基)

反应种类

明胶酶弹性硬蛋白酶O2 H2O2 OH-

成胶质酶

作用于细胞外基质引起细胞和线粒体膜的脂质过氧化

损害细胞功能和结构细胞失去完整性

细胞不可逆损伤

死亡

停跳液

140例DVR,术前心功能Ⅲ—Ⅳ级者100例(71.4%),CTR平均0.62。心肌缺血76-346分钟,结果51例(36.4%)自动复跳,87例(62.1%)电击复跳,术后低心排34例(24.3%),死亡16例(11.4%)。

194例F4根治术,心肌缺血平均115分钟,自动复跳率达81.4%,术后26例(13.4%)发生重毒低心排,26例(13.4%)死亡

死亡原因

心包填塞,心律紊乱:1例术后5天突发室颤:1例石样心:1例

灌注肺、低心排:1例

不复跳、出血:1例

例1:PDA+主A瓣狭窄,转流75分钟时出血,深低温21℃,升主动脉阻断前52分钟内灌注二次停跳液,后218分钟内,未灌停跳液,总心肌缺血时间270分钟,后60分钟内逐步复温至37℃,开升主动脉,电击十次不复跳

例2:DVR,术前AS,左室肥厚,心功能Ⅲ—Ⅳ级,阻断346分钟,逆灌停跳液共8次,后2小时内未灌停跳液,后100分钟复温,开升主动脉后不复跳,石头心

例3:DORV纠治,阻断266分钟,降温达25 ℃,停跳液灌9次,自动复跳,术后恢复良好例4:CABG术,阻断251分钟,停跳液灌9次,电击二次复跳,第二次因止血阻断44分钟,自动复跳,术后发生轻度低心排,经治疗后好转。

讨论(二)本组存活者心肌缺血时间最长达:

F4根治 203分钟、

DVR 242分钟

CABG 251分钟

DORV纠治 266分钟

双瓣置换自动复跳率比较:

逆灌组 5/29 17.2%

顺灌组 46/111 41.4%

搭桥例数自动复跳率

安贞ⅠⅡ号 14 79%

托马氏液 28 43%

小结:安贞ⅠⅡ号停跳液2430例临床应用,自动复跳及电击一次复跳率达89%,对长时间缺血手术及较复杂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确切良好,对心肌血运阻断4小时左右的心脏手术,有较大安全性,为心外科医师开展复杂心脏手术提供了重要保证。临床心脏超微结构检查及血清酶检查资料均提示心肌保护效果良好。离体鼠心用一号停跳液灌注后缺血240分钟,再灌注15分钟,心肌保护作用良好,与临床结果符合。

补体激活的机理

CPB时,补体系统激活的主要通过交替激活途径、内毒素、某些多糖、尼龙等物质可以激活血清中的C3激活剂前提转换酶原,又称“凹C3,PA”或“B因子”,激活后的B因子分解成a.b两片段,a段又称为C3激活剂,因此C3及其片段是评价CPB中补体系统激活的重要测定指标之一。

——体外循环人员组成及状况

——学习内容

——如何学好体外循环

1、掌握理论知识

2、大量实践

3、总结经验、深化认识

4、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

5、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体外循环的设备(一)

人工心(血泵):

上海3型人工心肺机 4泵

天津人工心肺机 4泵

COBE人工心肺机搏动3泵SARNS人工心肺机搏动4泵STOCKERT-SHILEY人工心肺机搏动4泵

设备(二)

鼓泡式人工肺(氧合器)

西安Ⅰ型

西京—80型87型

广州Ⅱ型Ⅲ型

长春JFR—Ⅱ型

天津袋

上海曲管(多功能)

SHILEY

BENTLY

HARVEY

POLYSTAN

GAMBRO

模式肺(氧合器)

上海AL—2型聚丙烯中空纤维型

BENTLY CM-40型,BCM7型

SHILEY M2000型

COBE CML,VPCML型

SARNS

UNIVOX

TERUMO

CAPIOX—E

设备(四)

变温水箱:上海,天津

SARNS,STOCKERT

变温器:天津,POLYSTAN双套筒

各种氧合器内变温器

动脉供血路测压表(泵压表)

管路与接头

动静脉插管,左右心吸引管

停跳液灌注管

监护系统

安全系统

血液变温器德类型:

血槽夹层型,套筒型(单双),多管型,波纹管型,平板型,平面折叠型

CPB监测

13。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PVO2均作为组织灌注是否充分德一个指标

SVO2受温度、PH、PCO2影响

SVO2大于65—70%

14,氧和二氧化碳流量:

15,血钾

K+4.5-5.5MMOL/L

低钾原因:稀释性利尿,利尿剂的应用,醛固酮,呼碱,低温,术前低钾,低镁

定期监测调控

16,血球压积,血色素

HCT:20% 15%

HB:7G% 6G%

定期监测调控

17,周围组织循环情况

头、面、口唇、肢端颜色,球结膜,腮腺水肿

18,肝素抗凝和鱼精蛋白中的肝素

全凝血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

全血激活复钙时间,凝血弹性描记图

ACT方法、数值

重新合成水蛭素抗凝

19,其他生化指标

NA+ 136—145MEQ/L

CA2+ 4.5—5.5

MG2+ 1.5-2.5

血色素80--120

动脉血乳酸0.47—0.78

静脉血乳酸0.76—1.25

20,动静脉管路情况:

气泡,摆动

安贞医院ⅠⅡ号心脏停跳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心脏停跳液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重要药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处方各异,我们以托马氏医院液为基础,改良设计了安贞医院的ⅠⅡ号停跳液。

自1984年以来,经过2430例临床应用,17例心脏手术前后血清CPK,CPK-MB测定,27例心脏手术,心肌缺血前后的电镜检查,证明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灌注方法

首次灌注Ⅰ号停跳液,经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或冠状静脉窦逆灌10-15ML/KG,以后每间隔30分钟或出现心电活动时再灌注Ⅱ号停跳液10ML/KG,顺灌压力80-100MMHG,逆灌压力40-50MMHG。灌注后心脏静止,ECG呈直线,心温15℃以下。

17例心脏手术,其中F4根治术5例,VSD修补术5例,MVR4例,其他手术3例,心肌缺血16-124分钟,手术前后测定CPK,CPK-MB。

27例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检查

——19例(先心病16例,风心病3例),心尖部取心肌组织

——8例(F4四例,二尖瓣病变4例),分别在右室壁及左心房壁取标本。

一组33例患者心肌缺血180-346分钟,平均213分钟,结果18例(55%)自动复跳,10例术后发生低心排,7例发生重度低心排,手术死亡9例(27%)。

本组F4根治术、DVR、右室双出口手术存活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长分别达203、242、266分钟,术后恢复良好。

140例DVR,术前心功能3-4级者100例(71.4%),CTR平均0.62,心肌缺血时间76-246分钟。结果51例(36、4%)自动复跳,87例电击复跳,术后低心排34例,死亡6例。194例F4根治术,心肌缺血平均115分钟,自动复跳率达81.4%,术后26例(13.4%)发生重度低心排,26例(13.4%)死亡。

12例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手术,术后无低心排,仅一例出血死亡。

64例需要第二、三次转流的病例,自动复跳率分别为,53%,33%,50%,术后37例(57.8%)无低心排出量,手术死亡13例(20.3%)。

讨论

一、临床应用效果

1、自动复跳率较高

2、长时间心肌缺血效果好

3、复杂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好。

二、17例心脏手术后CPK、CPK-MB值低于或接近西安医学院及ROBERTS报告

的数值。

术后1日CPK-MB均值的比较:

1、心肌缺血时间大于30分钟者:

西安N=23 35(U/L)

安贞N=14 29(U/L)

2、按心脏切口不同分组

心室切口心房切口

西安33(U/L)28(U/L)

安贞31(U/L)24(U/L)

讨论

三、27例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检查,提示缺血前后心肌无明显改变。

小结:安贞ⅠⅡ号停跳液2430例临床应用,自动复跳及电击一次复跳率达89%,对长时间缺血手术及较复杂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确切良好,对心肌血运阻断4小时左右的心脏手术,有较大安全性,为心外科医师开展复杂心脏手术提供了重要保证。临床心脏超微结构检查及血清酶检查资料均提示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停跳液成分:

CPB方法:

选择流量的依据:

1、年龄:50-200ML/MIN/KG

2、体温

3、血液稀释度

4、病种:F4分流量大者

5、按耗氧量计算:

灌注量=7.46*体重(KG)*基础耗氧量/HB*(SaO2-Svo2)

基础耗氧量

体重(KG)基础耗氧量(ML/KG/MIN)108.65

20 6.80

30 5.40

40 4.50

50 4.10

60 3.75

70 3.70

80 3.65

低温下最低动脉流量安全范围

2

停循环时间的安全范围

温度(鼻温℃)时间(分)

2820

2630

2145

19 60

灌注不足的常见原因

1、心肺机问题

2、泵管压紧度太松

3、灌注流量计算错误(体表面积算错)

4、氧合器、变温器、过滤器等内有栓塞

5、动脉灌注管细长、扭曲、梗阻

6、动脉插管口径太细,升主动脉钳夹住软质主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纱带勒

的太紧,动脉插管入夹层,方向不对。

7、静脉引流管太细,静脉插管插入过深,静脉引流管扭曲,静脉钳未打开。

8、患者身体与氧合器静脉血入口之间垂直距离太小。

9、腔静脉阻断纱带在静脉插管之前勒住腔静脉。

10、周围血管阻力太大

11、末稍阻力下降过多,体内血容量不足

12、有未查出的PDA,未处理,F4侧枝分流量太大。

灌注不足的表现:

1、PaO2 PvO2 BE 负值,PH偏酸

2、PaO2

3、动脉压低,小于50mmHg(低温时例外)。

4、尿小于1ml/Kg/h

5、已用充分肌松剂,仍有自主呼吸。

6、面部紫胀,球结膜充血,CVP上升

7、泵压升高

8、动脉、静脉管发生震动、摆动

9、温差太大(除外温度电极问题)

10、静脉引流过多,动脉流量不足,氧合器液面升高,体内缺血

搏动血流灌注(非同步、同步搏动)

1、符合生理

2、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3、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4、预防弥散性脑细胞损伤综合症

5、肾供血改善

6、血栓素的增加低于非搏动灌注。

血小板素的增加高于非搏动灌注。

二者可以改善组织灌注扩张冠状动脉,减少栓塞。

7、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8、转中补液减少,缩短复温时间

补钾公式

须补钾的毫当量=(4—血钾)*0.3*公斤体重

补碱公式

需补NaHCO3的毫当量= BE负值* 公斤体重*0.3

2

温度控制(1)

温度控制(二)

复温;心内或主要手术操作完成时开始复温,复温达鼻咽温36-37℃。

复温注意事项:水温、鼻温之差小于10-12℃

血温小于39℃

水温小于42℃

血液抗凝(1)

肝素:为大分子硫酸粘多糖。肝、肾、肺内含量丰富。在AT-Ⅲ存在时才有血液抗凝作用。

内源性肝素:正常人0.009MG/100ML血

肝素抗凝原理:

1、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2、肝素高浓度时能抑制已形成的凝血酶的活动

3、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

4、阻碍纤维蛋白生成

5、抑制Ⅺ、Ⅸ、Ⅴ、Ⅹ凝血因子的功能

肝素用量:体内3MG/KG

机内1MG/KG

(如ACT监测,可根据情况而定)

200ML全血加肝素10MG

200ML全血加肝素10-20MG

无ACT监测时,每30分钟追加肝素0.5MG/KG

ACT监测:

生理值120±20秒,肝素化后维持在480-600秒。如ACT降低,追加肝

素0.5-1.0㎎/㎏。

ACT监测方法;试管内加硅藻土12MG,加水2ML混匀

1、水浴法(37℃),出现挂试管壁凝血开始计时。

2、Hemochrom仪

ACT监测的意义:

肝素的中和:1、鱼精蛋白 4㎎/㎏至ACT

2、鱼静蛋白:肝素=1:1至ACT

3、肝素剂量反映曲线至ACT

4、滴定法:优点;准确

缺点:麻烦

5、低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3㎎/㎏至ACT

6、过量的鱼精蛋白反而产生抗凝作用ACT上升

肝素中和是否完全的判断

ACT 恢复生理水平

无渗血

有血凝块出现

转后要考虑到血液的稀释因素和破坏因素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心肌保护(1)

重要性

概念的广义性:术前、中、后

生理学原理

心肌代谢特点;只有足够的氧,才能充分利用供能物质

心肌供氧耗氧特点;心肌耗氧是全身最高的,9MLO2/100G/MIN,氧储备少,停跳的心脏仍有耗氧,21-25℃停跳,耗氧为正常的7%。

心肌保护(2)

影响心肌供氧耗氧的因素:

1、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低血压,冠状动脉阻塞,心肌肥厚,纤维化,

舒张压过低,舒张期过短,氧分压下降,HB下降

2、左室壁内压上升:心内膜下心肌的压力较心外膜高,心脏膨胀

3、增加心脏做功的因素,HR ,心缩力,动脉压,前负荷。

术中心肌保护(1)

1、畸形纠正满意

2、阻升主动脉前,开升主动脉钳后减少心脏室颤时间,防止低血压,过高血

压。

3、尽可能缩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4、减少心脏物理创伤

5、低负荷停跳,低负荷复跳,左心吸引,心脏防胀,使心脏处于松弛状态。

术中心肌保护(2)

6、血流降温(F4)勿太快

7、间断开放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

8、心表冰屑、冰盐水降温

9、左心腔内间断冰盐水灌注

10、低功率除颤(5-20W/S)

11、保护心肌血运

12、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升主动脉根、冠状动脉窦、冠状静脉窦)

快:阻升主动脉后尽快灌注,减少室颤时间。用较粗针头。灌注压90-100MMHG(1.3米高)。速度150-250ML/MIN,首剂量10-20ML/KG,大心脏

800-1000ML。

静;心脏苍白、松软静止ECG“——”

深;心温15℃以下,自动复苏率高

均:心脏各层、各处均匀降温,每30分钟再灌注一次。

安贞停跳液处方:一号:

1号

生理盐水: 470ml

15%KCL: 4ml

25%MgSO4: 2ml

5%CaCl2: 1.5ml

10%普鲁卡因: 2ml

5%NaHCO3: 20ml

2号

生理盐水: 470ml

15%KCL: 2ml

25%MgSO4: 2ml

5%CaCl2: 1.5ml

10%普鲁卡因: 2ml

5%NaHCO3: 20ml

此种停跳液已推广到23家医院,临床应用937例,自动复跳率77%,1例心肌血运阻断3次,复跳顺利,1例MVR阻断192分钟,电击一次复跳,一例DVR阻断240分钟,两次转机,均自动复跳,一例TAPVD阻断180分钟,自动复跳,术后良好,心肌保护效果良好。

心肌保护其他方法

1、血液停跳液

2、氧合晶体停跳液

3、停跳液种加谷氨酸盐

4、停跳液中加异搏定

复苏措施:(1)

1、防止冠状动脉进气

2、五个偏高:血温偏高 34℃以上

PH偏高 7.45-7.55

钾偏高 4.5-5.5

流量偏高

灌注压偏高(初3-5分钟,50-70MMHG)

如有VF,给利多卡因1-1.5MG/KG。空虚复搏,左心引流通畅,低功率除

颤,20W/S;空虚跳动,偿还氧债,复跳后循环支持(1/4阻升主动脉时

间)。

停静脉的依据:

1、ECG正常

2、心缩有力,血压70-90MMHG以上

3、CVP12-20MMHG

4、LAP12-20MMHG

5、温度:鼻温36℃以上,肛温34℃以上

6、血气:钾正常

7、停静脉后,夹住动脉供血路,防止动脉血回流。

体外循环的意外及处理(1)1.21%(71/5827)

(一)机械故障

1、动脉泵、其他泵(2/3)

2、氧合器、变温器、过滤器漏血、漏气(1/7)

3、电源中断

4、变温水箱失灵

(二)管道意外

1、动脉泵管破裂(2/14)

2、管道接头漏血、脱落

(三)操作意外

1、动脉管路气栓(装错)(2/3)

2、动脉管道内异物

3、左心吸引、动脉泵管装反

4、冠状动脉气栓

5、主动脉插管滑脱、钳夹住软质动脉插管

6、动脉插管误入静脉

7、上腔静脉梗阻

8、动脉泵头未压紧(停静脉后未夹钳)

9、氧合器去泡功能不良

(四)抗凝和凝血意外(未给肝素)

1、氧和器内血块形成

2、DIC

3、上腔静脉引流管血块形成(先插管、后给肝素)总死亡率:16.9%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水果保鲜知识整理

夏天一到,火龙果、芒果、荔枝、龙眼、木瓜、红毛丹等都非常畅销。可是,这些水果买回家后一旦放进冰箱,没几天就开始出现黑斑,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它们大部分比较怕冷,不适宜放在冰箱中冷藏。果皮发生凹陷,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斑点,就说明水果被冻伤了。冻伤的水果不仅营养成分遭到破坏,还很容易变质。再过几天,果肉的颜色就会变成褐色,并开始腐烂,这样的水果往往不能再吃。 热带水果最好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贮藏,如果一定要放入冰箱,应置于温度较高的蔬果槽中,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有些买回来时还未成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颜色发青的香蕉等,耐寒性更差,因此最好别放入冰箱中一般说,温带水果,如葡萄、苹果、梨等放在冰箱里,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而香蕉和芒果在10℃的温度下保存,果皮就会变黑;菠萝在6℃—10℃下保存,不仅果皮会变色,果肉也会呈水浸状;荔枝和龙眼、红毛丹等在1℃—2℃下保存,外果皮颜色会变暗,内果皮会出现像烫伤一样的斑点,这样的水果往往不能再吃了。水果的保存也要分类处理,不能盲目的塞进冰箱。第一类不要放入冰箱,否则会冻伤。如:香蕉、杨桃、枇杷等。第二类可以放入冰箱,但一定要先催熟(即未熟果不可放入冰箱)。如:榴莲、芒果、释迦、百香果、柿子、木瓜等。第三类必须放入冰箱,才能久存。如:桃子、桑椹、李子、荔枝、龙眼、红毛丹、樱桃、板栗、番石榴、葡萄、梨、草莓、山竹、火龙果、甜瓜、柚子等。第四类常温保存或冰箱冷藏均可。如:柠檬、凤梨、葡萄、柳橙、橄榄、青枣、苹果、西瓜、橘子、椰子、葡萄柚、甘蔗等。 香蕉属于热带水果,适宜存放温度是12℃左右,而冰箱冷藏室温度一般为0-4℃,所以如果把香蕉放在冰箱中,很容易发生冷害,降低营养,甚至引起腐烂。鲜荔枝:如将鲜荔枝在0℃的环境中放置一天,即会使之表皮变黑、果肉变味。西红柿: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酸败腐烂。 哪些水果存冰箱 1、“已熟型”水果 “已熟型”水果是指在采收时已经成熟的水果,主要包括葡萄、苹果、草莓、樱桃、水梨、柑橘。这类水果如果直接放在室温环境下会很快过熟、烂掉;直接放冰箱又容易流失水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用纸包住,再装袋放入冰箱。这样既能防止冰箱吸收水果水分,又能避免水气凝结滋生细菌、发霉。 2、“后熟型”水果 “后熟型”水果在采收时还未完全成熟,必须摆放在室温环境一段时间继续熟化,主要包括桃、李子、香蕉、猕猴桃、柿子等。以桃和李子等对温度敏感的水果为例,未熟前的理想保存温度在10—25℃,夏天得在室内阴凉处熟化,稍变软后即可冷藏。如果在未完全熟化前冷藏,会破坏水果组织、流失水分。 桃、李、奇异果、甜柿等水果是否成熟,可根据软硬度分辨。一般,买回来在室温环境摆放2天左右,稍微变软就可以放入冰箱冷藏。热带水果,如菠萝、香蕉、芒果、木瓜等比较怕冷,成熟后冷藏,建议不超过两天。 小编提醒:苹果、梨、木瓜、香蕉等不能和蔬菜放一起 有一些水果不能和其他蔬果一起放,如苹果、梨、木瓜、香蕉等。这类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乙烯”气体,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若将其他蔬果与此类水果放在一起,就容易提早老化、腐烂。坏掉的水果也会释放乙烯,因此,在一堆水果中,如果有一颗是坏的,就要立即挑出。

第一章 体外循环的历史

第一章体外循环简史 引言 体外循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历史。从人类不断的探索、发现,到外科手术频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之付出的辛劳汗水,这些都是心脏外科进展的镜子。最初的心脏缝合被视作危险、凶暴甚至是亵渎神灵的行为,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常规的方法。无疑这些领域的先驱们的勇气和决定更促进了体外循环的发展。 关于心肺分流术的历史和心脏外科的发展的介绍已经有很多,推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了解心脏外科的“界标”。本书后续章节将会详细的介绍心肺分流术的历史背景及该领域的细节问题。因此,本章节将简单的介绍一些在心肺分流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主要资料。 一、第一台体外循环机 John Heysham 和Gibbon(1903-1973)很好的定义了心肺分流术的定义。Gibbon教授出身于医生世家,在哈佛医学院跟随Churchill教授工作。1930年,一例行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患者发生了肺血栓栓塞并发症。Churchill教授对其实施了肺栓塞摘除术,但在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行肺栓塞摘除术后存活的报道。Gibbon 教授负责该病人的后续治疗,也由此萌生了心肺分流术的念头。 在漫长的夜里,Gibbon教授无助的看着与病魔斗争的病人的血液逐渐变暗且血管逐渐扩张,Gibbon教授想到能否将病人的血液移走使其与氧混合并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富含氧的红色血液回输到患者的动脉,以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设想能否绕过栓塞的血管在体外建立一个旁路来执行部分的心肺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接下来的20年,Gibbon教授与其妻子一起开始潜心设计机械性泵氧器。1949年IBM实验室设计了第一代心肺分流机,这种心肺机应用到小狗的心肺旁路仅有10%的死亡率,1951年开发了临床心肺机。1953年,历史上首次借助心肺分流术成功的缝合了房间隔缺损。 然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很快因为Gibbon教授后续治疗的四例病人的死亡而停顿。他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并对自己的手术能力产生怀疑,由此暂停了这个项目。Kirklin教授使用改进的二代心肺机对8例心内缺陷的患者进行治疗,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CQWU/JL/JWB/ZY084-02 学年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小组成员:陈盼盼、张珍妮、袁锐 杨善丽、罗云雾、张玲 专业年级: 2010级化学(师范) 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邓小红(副教授) 2012年11月13日 摘要:水果贮藏保鲜是水果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本文是叙述了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的现状及我国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水果贮藏方法的发展。为此,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新情况与新进展。 关键词:水果保鲜;储藏;现状 引言: 果品营养丰富,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产品的易腐性, 给水果的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等环节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水果的生产中, 由于采摘不当、贮藏不善, 或由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的影

响, 往往导致大量水果的腐烂损失。许多国家农产品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已实现了产业化。 1 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必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对象[1]。新鲜的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含水量高,且具有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水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丧失商业价值。因此,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是水果生产的继续,是可持续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对果品的采后增值、保值,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冷藏场所及装置是水果贮藏保鲜最关键的设施,它们的最关键点在于对温度的控制,其次是在特殊构造条件下还能够对气体成分、压力和湿度进行控制,以满足水果贮藏保鲜的要求。现代温贮藏主要包括机械冷藏、机械气调冷藏、机械减压冷藏和机械湿冷冷藏等。其中机械冷藏占贮藏水果产量的1/3左右,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人工调节和控制,已达到良好贮藏[3]。我国的气调贮藏起步很晚,主要的气调贮藏技术是小包装、大帐自然降氧和硅窗气调等且仅限于少量的水果。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等。 化学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多种化学杀菌剂、生物活性调节剂及生物涂膜类等防腐保鲜剂在贮藏保鲜中推广使用,对提高贮藏效果具有

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1953年Gibbon 首例应用于临床。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无搏动泵和搏动泵两种。目前仍以无搏动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搏动泵排出血液为搏动性可分为与心脏同步和非同步两种。氧合器:即人工肺。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目前使用的有三种类型:①血膜式,血液散布在平面上形成血液薄膜,与氧气接触并进行气体交换,转碟式为其代表,可重复使用,但费时费力,目前国内已极少应用;②鼓泡式,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制并生产的西京-87型氧合器,其主要部件性能达国际水平,为国内各医院欢迎;③膜式,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回血等。滤过器:滤过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血小板凝块、纤维素,脂肪粒,硅油栓以及病人体内脱落的微小组织块等,不同部位应用滤过器的网眼各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纵劈胸骨入路,纵行切开心包显露心脏,从心内注射肝素2~3mg/kg,经检测血液不凝后,顺序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引流管,分别与已预充好的人工心肺机相应管道连接,即可开始外循环转流。体外循环预充,现在常规采用血液稀释法,预充液应考虑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和血液稀释度三方面。血液稀释程度,各家掌握不一,血红蛋白5~10g%之间,血球压积10~30%不等。预充用的晶体液通常有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50%葡萄糖液等,胶体液可选用ACD血、血浆,白蛋白等,还需加入钾、镁、碳酸氢钠以及抗菌素等。体外循环方法,根据手术需要,可分为①常温体外循环,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时间短者。要求体外循环氧合性能好,能满足高流量灌注需要;②浅低温体外循环:采用体外循环血流降温,心内操作期间鼻咽温维持在28℃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血液复温,鼻咽温至35~36℃时停止复温;③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多在心功能差,心内畸形复杂,侧技循环丰富的患者应用。鼻咽温降至20℃左右,心内操作关键步骤可将灌注流量降低,最低可达5~10ml/kg/分。既保持手术野清晰又防止空气进入体循环发生气栓。微量灌注实际上对机体是停止循环,要尽量缩短时间;④深低温停循环,主要用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和成人主动脉瘤手术。术中将体温降至20℃以下,停止血液循环,可提供良好的手术野,但需具备良好条件和熟练的灌注技术。心内手术期间,为了便于精细操作,获得无血手术野,必须将升主动脉钳闭,阻断冠状动脉血液循环,这就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早期手术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肌缺血坏死。为此,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心肌保护的研究,以期在获得无血手术野的同时,又能使心肌得到妥善保护,术后恢复良好功能,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全身中度低温,心脏局部深低温,主动脉内灌注冷停跳液法,全身温度维持在28℃左右。心肌温度维持在15~20℃,其方法是升主动脉阻闭后,由主动脉根部灌注配好的4℃冷停跳液,使心肌迅速停止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并每20分钟灌注一次,同时心包内以冰泥包裹,或4℃生理盐水循环灌注。因心内膜温度偏高,必要时行心腔内降温。心内操作结束后,心脏复苏,停止体外循环,待循环稳定后,拔除心内插管,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各种水果储存方法大全

水果储存方法 热带水果最怕冻 热带水果大部分都怕冷,不宜放在冰箱中冷藏。冻伤的水果不仅营养成分遭到破坏,还很容易变质。再过几天,果肉就会腐烂。 通常火龙果、芒果、荔枝、龙眼、木瓜、红毛丹等,买回家后一旦放进冰箱,没几天就开始果皮凹陷,出现黑褐色的斑点,这说明水果已经被冻伤了。香蕉和芒果在10℃的温度下保存,果皮就会变黑;菠萝在6℃—10℃下保存,不仅果皮会变色,果肉也会呈水浸状;荔枝和龙眼、红毛丹等在1℃—2℃下保存,外果皮颜色会变暗,内果皮会出现像烫伤一样的斑点,这样的水果往往不能再吃了。 保存方法:热带水果最好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贮藏。如果一定要放入冰箱,应置于温度较高的蔬果槽中,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 温带水果喜凉 一般说,温带水果,如葡萄、苹果、梨等放在冰箱里,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 科学保鲜:蔬菜、水果放在塑料袋 人们通常会将买回来的水果放进塑料袋内,然后再放进冰箱保存,这样做的原理是降低氧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蔬果处于休眠状态,延长贮存期。然而,贮存的时间不能过长。因为蔬菜水果为有机食品,含水分较高(60%--95%),并含有水溶性营养物质和酶类。在整个贮存期间仍迸行着很强的呼吸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每

上升10摄氏度,呼吸强度就增加一倍,在有氧的条件下,果蔬中的糖类或其他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并放出大量热量,在缺氧的条件下,糖类不能氧化,只能分解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并放出少量热量。但是,二氧化碳浓度不能无限度地上升,只能提高10%。氧浓度的下降也不能超过5%,否则果蔬在缺氧时为了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足够的能量,就必须分解更多的营养。同时,因缺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留在果蔬里,会引起果蔬腐烂变质,所以果蔬放塑料袋内存放时间不宜过长。要想将果蔬放在塑料袋里贮存,就请您不要怕麻烦,隔两三天把塑料袋的口打开,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再把口扎上,这样就会减少腐烂变质现象的发生。 那么水果到底该怎样存放呢? 一、常温或冰箱均可:柠檬、凤梨、葡萄、柳橙、橄榄、青枣、苹果、西瓜、橘子、椰子、葡萄柚、甘蔗等。 二、必须放入冰箱:桃子、桑椹、李子、樱桃、板栗、番石榴、葡萄、梨、草莓、甜瓜、柚子等。 三、不要放入冰箱:香蕉、杨桃、枇杷、龙果、芒果、荔枝、龙眼、木瓜、红毛丹等。 不同的水果个性和脾气可不一样,要摸准它们的习性,才能让水果们最水灵、最保鲜。 1、香蕉不宜入冰箱----在12度以下的环境储存,会加速其发黑。建议买香蕉时挑选稍生的。如果香蕉买来就成熟了,可吊起在阴凉处就能多放几天。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亦称心肺转流,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静脉血引出进行体外氧合,再经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其特殊装置为人工心及人工肺,统称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护理常规】 1.术前 (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确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 (2)保证休息、防止受凉。适当活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指导。 (3)指导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有针对性进行术后护理配合指导,如训练咳嗽、深呼吸、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等,利于术后配合。 (6)应用利尿药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告知患者术后控制饮水的重要性,维护心功能。 (7)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不涂抹指甲油,再次检查患者腕带佩戴情况,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 术后

(1)术后体位:术后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45°。 (2)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拔除气管插管后,常规吸氧5L/min,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病情观察: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预防及积极处理患者心率过快、过慢及频发异位心律的发生,维持血压在术前血压的20mmHg范围内。 (4)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对疼痛干预,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5)管路护理: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性质的变化。引流液短时间内增多,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不见效果,引流液大于4ml/(h·kg),连续2h 以上,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密切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立即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中,常可见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血清钾下降等,可采用体外转流过程中高灌注量和避免术中低血压和血容量改变;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及氯化钾静脉滴入;静脉输注氯化钾注意掌握时间、浓度,观察尿量变化,及时根据血清钾离子

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常规(草案)一、术前准备工作 每周五例会和外科医师就病例的手术方法和步骤,体外循环要求,体外循环模式进行商榷,制订手术方案。 1、认真随访病人,查看病例,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及核对各项化验指标。 2、如有手术禁忌(新近有外伤史、肝肾功能和凝血异常等)应及时与手术组医师联系。 3、申请血球、血浆等血制品并开具申请单。 4、根据病儿病情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回收过滤装置等消耗品以及所需的特殊用品。 5、制定合理的预充和用药计划。 6、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温度及流量方式。 二、常用公式和配方 1、体表面积(s)= 身高(cm)×体重(kg) 3600 2、血容量 体重(kg)血容量(ml/kg) ≤10 85 ≤20 80 ≤30 75 ≤40 70 >40 65 3、预充液公式 (1)晶体总量=预充晶体量+碳酸氢钠量+甘露醇量+回收停搏液中的晶体量。 (2)预充胶体量=预充的人工和天然胶体总量+血浆量+库血量×(1-库血HCT)。 (3)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4)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 (5)转中预计HCT=(转前HCT×血容量+库血HCT×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6)转中晶胶化=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预计HCT×(预充总量+病人血容量)—病人血容量×HCT 库血用量(ml)= 0.6(库血压积)

胶体量(ml )= 4、插管、管道、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的选择 (1)、主动脉插管 体重(kg ) 管经(Fr ) <4 8(弹簧) 5-10 10-12 10-15 12-14 15-20 14-16 >20 16 18 (2)、腔静脉插管 体重(kg ) 上腔静脉(Fr ) 下腔静脉(Fr ) <4 12 14 <5 14 16 5-10 16 18 10-15 18 20 15-20 20 22 >20 22 24 20-30 24 26 >30 26 28 (3)、体外配套管备件 A 型: 台上管道:3/8 3.2m 一端红、一头兰×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3/8 泵管 2.2m ×1 3/8 1m ×2 1/4 0.6m ×1 B 型: 台上管道: 3/8 2.2m 兰 1/4 1m 红×1 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 台下管道: 1/4 泵管 2.2m ×1 病人血容量×(1—HCT ) 2 —预充量 ×0.7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 一、体外循环的定义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回心血液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后再输回人体,从而临时完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的一种专业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体外循环技术使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心内畸形、高难大动脉疾病纠治手术得以开展,开创了心、血管外科学的新纪元,其也成为心脏、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必备技术。 二、体外循环的发展简史 (一)组织灌注 1812年,Le Gallois死亡动物的组织器官以血灌注后出现短暂生命恢复现象。建立体外模型,以保证器官的存活。 19世纪中叶,Brown-Sequard 以血液灌注死刑犯尸体,尸僵消失。 1929年,Brukhonenko和Tchetchuline以血灌注断头犬的头或全身,头及其它组织器官功能能维持数小时。 血液灌注的意义:向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保持生命内环境的稳定。 研究证明:保持含氧血液的灌注能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 (二)医疗要求呼唤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 先天性心脏畸形、大血管等疾病治疗的需要 1930年10月,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外科,一女病人行胆囊切除术后两周出现肺大块栓塞死亡,促动其监护医师、刚毕业的Gibbon产生设想:如果将此病人的静脉血氧合变成动脉血后再输入其动脉内,也许能救活此病人。 1953年5月,Gibbon用其自制的体外循环装置为一18岁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女孩cecelia bavolek 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房缺修补术。(三)进行体外循环三个基本条件: ①足够的血流动力(人工心或血泵) ②充分的血液气体交换(人工肺) ③满意的血液抗凝 (四)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 1.血泵: 注射器、活塞泵、隔膜泵、螺旋推进泵、指压泵、单滚压泵、多滚压泵、锥面 滚压泵、离心泵、涡流泵、重力皮囊滚压泵等。目前临床体外循环中最常用的 为滚压泵和离心泵,其具有足够的驱动力、精确控制流量、使用方便等特点。 转子 泵离心泵 2.人工肺(氧合器):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水果保鲜方法

水果保鲜方法 水果是鲜活食品,采收后易腐烂,为延长保鲜期,各国科研人员发明了多种保鲜新技术,现介绍10种。 1、保鲜纸箱:这是由日本食品流通系统协会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式纸箱。研究人员用一种“里斯托瓦尔石”(硅酸岩的一种)作为纸浆的添加剂。因这种石粉对各种气体,独具良好的吸附作用,且价格便宜又不需低温高成本设备,特别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而且所保鲜的水果分量不会减轻,所以商家都爱用它,对进行远距离贮运更是独具一筹。 2、微波保鲜:这是由荷兰一家公司对水果进行低温消毒的保鲜办法。它是采用微波在很短的时间(120s)将其加热到72℃,然后将这种经处理后的食品在0~4℃环境条件下上市,可贮存42~45天,不会变质,十分适宜淡季供应“时令水果”,倍受人们青睐。 3、可食用的水果保鲜剂:这是由英国一家食品协会所研制成的可食用的水果保鲜剂。它是采用蔗糖、淀粉、脂肪酸和聚脂物配制成的一种“半透明乳液”,既可喷雾,又可涂刷,还可浸渍覆盖于西瓜、西红柿、甜椒、茄子、黄瓜、苹果、香蕉等表面,其保鲜期可长达200天以上。这是由于这种保鲜剂在蔬果表面形成一层“密封薄膜”,完全阻止了氧气进入蔬果内部,从而达到延长水果熟化过程,增强保鲜效果的目的。 4、新型薄膜保鲜:这是日本研制开发出的一种一次性消费的吸湿保鲜塑料包装膜,它是由2片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半透明尼龙膜所组成,并在膜之间装有天然糊料和渗透压高的砂糖糖浆,能缓慢地吸收从果实、肉表面渗出的水分,达到保鲜作用。 5、加压保鲜: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粮科所研制成功的,利用压力制作食品的方法。水果加压杀菌后可延长保鲜时间,提高新鲜味道,但在加压状态下酸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掌握在最好吃的状态下,保存水果为最理想。 6、陶瓷保鲜袋:这是由日本一家公司研制的一种具有远红外线效果的水果保鲜袋,主要在袋的内侧涂上一层极薄的陶瓷物质,于是通过陶瓷所释放出来的红外线就能与水果中所含的水分发生强烈的“共振”运动,从而促使水果得到保鲜作用。 7、微生物保鲜法:乙烯具有促进水果老化和成熟的作用,所以要使水果能达到保鲜目的,就必须要去掉乙烯。科学家经过筛选研究,分离出一种“NH-10菌株”,这种菌株能够制成除去乙烯的“乙烯去除剂NH-T”物质,可防止葡萄贮存中发生的变褐、松散、掉粒,对番茄、辣椒起到防止失水、变色和松软的作用,有明显的保鲜作用。 8、减压保鲜法:它是一种新兴的水果贮存法,有很好的保鲜效果,且具有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不高等优质。目前英、美、德、法等一些国家已研制出了具有标准规格的低压集装箱,已广泛应用于长途运输水果中去。 9、烃类混合物保鲜法:这是英国一家塞姆培生物工艺公司研制出的一种能使梨、葡萄等水果贮藏寿命延长1倍的“天然可食保鲜剂”。它采用一种复杂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果蔬贮藏保鲜原理

果蔬贮藏保鲜原理 水果蔬菜从种子发芽直至开花结果是从两个方面获得养分:一是地下部分,即靠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成分;二是通过绿色部分,即主要是叶片利用光能与吸收的无机成分等一起合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果蔬采收以后,来自根部的养分供给完全中断了,地上残留部分也不能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果蔬采收以后,仍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继续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果蔬特有的风味进一步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色香味上更适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称作为后熟或呼吸作用。这个过程再继续进行,果蔬软化、解体,这就是衰老阶段。我们了解和认识果蔬的这些变化规律和它们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以便有效地控制地调节、控制环境条件,达到保鲜保质,延长供应期的目的,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果蔬采收以后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呢? 1.呼吸作用 采收后的果蔬具有生理活动的重要标志是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最主要的代谢过程,它制约与影响其他生理生化过程。果蔬进行呼吸作用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简单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可以说,没有呼吸作用,就没有果蔬的生命,没有果蔬生命,也就谈不到贮藏保鲜了。 我们了解果蔬呼吸作用的目的,就是想办法,采取措施,控制果蔬呼吸作用的进程,减缓贮藏的营养物质的消耗,达到保鲜保质,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影响果蔬的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环境气体、机械损伤及植物激素。 (1)温度呼吸作用和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地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呼吸强度就增加1倍,如果降低温度,呼吸强度就大大减弱。果蔬呼吸强度越小,物质消耗也就越慢,贮藏寿命便延长。因此,贮藏果蔬的普遍措施,就是尽可能维持较低的温度,将果蔬的呼吸作用抑制到最低限度。 降低果蔬贮藏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但是,不是温度越低越好,都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在热带、亚热带生长的果蔬或原产这些地区的果蔬其最低温度要求高一些,在北方生长的果蔬其最低温度就低一些。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果蔬的正常生命活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后熟过程,造成生理损伤,以致死亡。因此,在贮藏中一定要选择最适宜的贮藏温度。 贮藏温度要恒定,因为温度的起伏变化会促使呼吸作用进行,增加物质消耗。如果使用薄膜包装,则会增加袋内结露水,不利于果蔬的贮藏保鲜。 (2)湿度一般来说,轻微的干燥较湿润更可抑制呼吸作用。果蔬种类不同,反应也不一样。例如,柑桔果实在相对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加强,从而使果皮组织的生命活动旺盛,造成水肿病(浮皮果)。所以对这类果实在贮藏前必须稍微进行风干。香蕉则不同,在相对湿度80 %以下时,便不能进行正常的后熟作用。 (3)环境气体成分大气一般含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 03%,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在环境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和由果实释放出来的乙烯对果蔬的呼吸作用有重大的影响。 适当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氧浓度和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衰老过程。另外,较低温度和低氧、高二氧化碳也会抑制果蔬乙烯的合成并抑制已有乙烯对果蔬的影响。 (4)机械损伤果蔬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遇到挤压、碰撞、刺扎等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果蔬的呼吸强度增强,因而会大大缩短贮藏寿命,加速果蔬的后熟和衰老。受机械损伤的果蔬,还容易受病菌侵染而引起腐烂。因此,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避免果蔬受到机械损伤。这是长期贮藏果蔬的重要前提。 (5)化学调节物质主要是指植物激素类物质,包括乙烯、2.4-D 、萘乙酸、脱落酸、青鲜素、矮壮素、B9等。植物激素、生长素和激动素对果蔬总的作用是抑制呼吸、延缓后熟。乙烯和脱落酸总的作用是促进呼吸、加速后熟。当然,由于浓度的不同和种类不同,各种植物激素的反应也是十分多样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