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砼用细集料性能、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砼用细集料性能、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砼用细集料性能、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砼用细集料性能、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 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 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 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招标文件中的原材料性能指标

8.7.7 聚苯乙烯保温板 8.7.7.1 主要性能指标 渠道渠坡防冻胀采用聚苯乙烯硬质泡沫保温板,根据《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1–2002)及《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保温板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具体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聚苯乙烯保温板外观表面色泽应均匀、平整,无明显收缩变形和膨胀变形,无明显油渍和杂质。 (2)聚苯乙烯保温板应采用全新原料,不得添加再生料。 (3)保温板应有表面加糙工序,对两侧表面进行加糙处理,加糙采用表面喷砂方式,即将砂与适当的粘结剂混合后,喷涂于保温板表面,厚度应当均匀,凝固后牢固粘结于保温板表面,且保温板弯折时,涂层不得碎裂或脱落。粘结剂应采用耐水性材料,在水中长期浸泡仍能保持粘结强度。加糙后的保温板应达到能在渠道边坡上自稳的要求。 (4)密度≥40kg/m3,吸水率不大于2.0%,压缩强度(压缩10%)≥300kPa,压缩强度(压缩5%)≥150kPa,尺寸稳定性(-40o C~+70o C)≤±0.5%,导热系数≤0.028W/(m?k)。 8.7.8 土工格栅 8.7.8.1供穿总干渠的倒虹、涵洞顶部回填,以及采空区段填方和防渗回填加筋时使用: 参照《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土工格栅采用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幅宽≥2.5m,规格为TGSG5050,每延米拉伸屈服力(纵、横)≥50 KN/m,屈服伸长率(纵、横)≤13%。 9.4.3 混凝土材料 9.4.3.1 水泥 (1)水泥品种:承包人应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2)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承包人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对水泥进行查库和抽样检测,当发现库存或到货水泥不符合本合同技术条款的要求时,监理人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

砂浆技术性能

概述 砂浆在建筑工程中是用量大、用途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砂浆可把散粒材料、块状材料、片状材料等胶结成整体结构,也可以装饰、保护主体材料。例如在砌体结构中,砂浆薄层可以把单块的砖、石以及砌块等胶结起来构成砌体;大型墙板和各种构件的接缝也可用砂浆填充;墙面、地面及梁柱结构的表面都可用砂浆抹面,以便满足装饰和保护结构的要求;镶贴大理石、瓷砖等也常使用砂浆。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掺和料和水配制而成的建筑工程材料的总称。砂浆按胶结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聚合物砂浆和混合砂浆等;按用途可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绝热砂浆和防水砂浆等。 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 建筑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新拌砂浆的和易性,硬化后砂浆的强度、粘结性和收缩等。对于硬化后的砂浆则要求具有所需要的强度、与底面的粘结及较小的变形。 一、新拌砂浆的技术性质 新拌砂浆的技术性质主要指和易性。是指在搅拌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易产生分层、析水现象,并且易于在粗糙的砖、石等表面上铺成均匀的薄层的综合性能。通常用流动性和保水性两项指标表示。 1.流动性(稠度)

流动性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是否易于流动的性能。砂浆流动性实质上反映了砂浆的稠度。流动性的大小以砂浆稠度测定仪的圆锥体沉入砂浆中深度的毫米数来表示,称为稠度(沉入度)。 砂浆流动性的选择与基底材料种类、施工条件以及天气情况等有关。对于多孔吸水的砌体材料和干热的天气,则要求砂浆的流动性大一些;相反对于密实不吸水的砌体材料和湿冷的天气,要求砂浆的流动性小一些。可参考表5-2和表5-3来选择砂浆流动性。 表5-2 砌筑砂浆流动性要求 砌体种类砂浆稠度(mm)烧结普通砖砌体 70~90 石砌体 30~50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60~90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砌体 60~80 烧结普通砖平拱式过梁 50~70 空心墙,筒拱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加量混凝土砌块砌体 表5-3 抹面砂浆流动性要求(稠度:mm) 抹灰工程 机械施工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 、信息技术 B 、体现信 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 、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 、专业技术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项技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B. 技术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 C. 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 D. 技术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3、下列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A. 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 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 C.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的 4、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发明的是( A .人们制造出圆盘锯、带锯、钢丝锯等,以满足各种不同锯割的需要。 B .某技师采用新的钻头刃口形状,提高了钻孔效率。 C .鲁班被边缘有齿的茅草割破了手,由此受到启发,造出了锯子 D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工厂生产出了不同款式的手机。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技术与工具、 D.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

A .某厂生产出了微型摄像机,是一项重大的发明 B .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C .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新史。 D .技术革新是在别人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某些改进。 6、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 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 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应产生了许多种技术。以下技术中,属于满足人们在“食”这一方面技术的是() A、印染技术 B、烹饪技术 C、文字技术 D、园林技术 &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政府利用填海造绿地的方式,将一片泥泞的海 滩建造成一个园林式的供海口市民工作之余游玩休息的好去处。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有 9、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扇以后,电扇便在许多领域之中开始了它为人类服务的历程。下面不属于电扇功能作用一项的是()

砼种类

1、沥青混凝土 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分类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数类。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等数类,开级配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其中热拌热铺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应用得最广。各国对沥青混凝土制订有不同的规范,中国制定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以空隙率10%及以下者称为沥青混凝土,又细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为3(或2)~6%,属密级配型;Ⅱ型为6~10%,属半开级配型;空隙率10%以上者称为沥青碎石,属开级配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有稳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配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另一是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4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配合矿料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以凭经验规定级配范围,中国目前采用经验曲线(见图)的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适宜用量,应以试验室试验结果和工地实用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有关规范内均列有可资参考的沥青用量范围作为试配的指导。当矿料品种、级配范围、沥青稠度和种类、拌和设施、地区气候及交通特征较固定时,也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4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8.3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4.8.3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4.8.4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 4.8.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4.8.5

的要求。除SMA、OGFC路面外,允许在硬质粗集料中掺加部分较小粒径的磨光值达不到要求的粗集料,其最大掺加比例由磨光值试验确定。 4.8.6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4.8.5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4.8.7 破碎砾石应采用粒径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1%的砾石轧制,破碎砾石的破碎面应符合表4.8.7的要求。 4.8.8筛选砾石仅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4.8.9经过破碎且存放期超过6个月以上的钢渣可作为粗集料使用。除吸水率允许适当放宽外,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表4.8.2的要求。钢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活性检验,要求钢渣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3%,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4.9 细集料 4.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4.9.2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4.9.2

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附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1 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B01—2003)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D40—2002)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F30—2003)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034-2000)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D30—2004)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 033-95)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F80/1-2004) 2 工程设计 2.1技术指标 一、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基层为20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0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特重交通等级设计。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0,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基层为30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设计。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4.5,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路基填筑维持原设计要求不变。 2.2路面接缝设计 2.2.1 纵向接缝 路面宽度大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其余部位纵缝均为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缩缝位置与行车道分幅一致,但不得大于4.5m。 路面宽度等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路面宽度小于等于4.5m的混凝土面板,不设纵缝。 纵缝均与公路中心线平行。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还是缩缝,均在缝内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1.1 技术的性质及巨大作用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了解技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背景; 2、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及评价; 3、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 4、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注意问题] 分组学习,以强扶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背景 1、国际技术教育进展状况 英国:《国家课程》中就有《设计与技术》课程 要想成功地在明天的社会里与日本、德国及美国竞争,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富于创造性的年轻人。假如今天的教育是落后的,那么明天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将是落后的。——撒切尔夫人(英国首相) 美国:《2061计划》五大领域中“技术”是其中一方面 “所有这一切使得要让人们理解并适应现代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从个人的角度,人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用于工作或家庭的最好的产品,可以适当地使用和进行操作,在发生故障时能进行排除,从而获益。从社会的角度,受过教育的公众会更好地利用各种机会使有关技术利用方面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负责。” 2、我国基础技术教育现状 一直以学校强调学术性的课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对技术型的课程开的比较少,特别动手能力强的开的更少,如以前的劳技课也是在课余时间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开设的,这样一来拉开了我们与其它国家的距离,在我国经常出现先进设备开发出来了,我们购买进来后不会用或功能用得很少。 3、社会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 (1)、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同时要求国民具备越来越高的技术素养。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

C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图纸设计 2、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设计指标 该砼用于路基排水工程的管涵垫层,设计标号C15,设计坍落度50~70mm。 三、原材料品种规格及质量 1、原材料品种规格及产地 水泥:P.O 42.5,产地:**** 粗集料:碎石16~31.5mm 产地:**石料厂掺配比率:70% 碎石5~16mm 产地:**石料厂掺配比率:30% 细集料:淡化砂产地:**砂厂细砂。 水:饮用水无杂质 2、粗集料试验汇总 粗集料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汇总表(表一) 粗集料筛分结果及合成集配 3、细集料试验汇总

细集料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汇总表(表二) 4、水泥试验汇总 p.o42.5级水泥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汇总表(表三) 四、计算基本参数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 f cuo≥f cuk+1.645σ=15+1.645×4.0=21.6Mpa 2、计算水胶比(W/B) W/B = a a×f b f cu,0+a a a b f b = 0.53×1.16×42.5 21.6+0.53×0.20×1.16×42.5 = 0.97 根据JGJ 55-2011规程,混凝土适配用水胶比要求,初步选定水胶比为0.75。 3、计算用水量 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50~70mm,根据混凝土塌落度和碎石的最大粒径选定每立方米用水量为195kg。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bo=m w0/(W/B)=195/0.75=260kg

粗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技术性质 粗集料技术性质所包含的内容:①物理性质:物理常数(各种密度、空隙率)、级配、坚固性;②力学性质:压碎值、磨耗性、冲击值、磨耗值、磨光值;③化学性质:有害杂质含量、碱集料反应。 (1)集料物理性质 a密度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价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干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b吸水性和耐候性 吸水性:两个指标,吸水率(石料吸收水份的能力)和饱水率。 耐候性:包括抗冻性和坚固性。指集料抵抗最不利季节(干湿交换、冻融徇环、温度变化等)影响的能力。 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空隙率大,冬季产生冻融破坏,耐候性降低。 c颗粒形状 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针片状含量多,集料抗压碎能力低。 定义方法:规准仪法(适用于水泥砼4.75㎜以上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 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游标卡尺法(适用于测定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用游标卡尺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与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 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采用规准仪进行颗粒形状判断时,首先要通过标准筛将粗集料进行分级,不同粒级的颗粒要对应于规准仪相应的孔宽和间距来判定,不可错位;采用游标卡尺对集料颗粒进行甄别时,首先要确定好颗粒基准面,然后再测量其厚度和长度等相应尺寸。 (2)力学性质

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 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理解技术的性质,能够通过一些例子说出所反映的技术的性质是什么。 4.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的性质 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 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理解技术的性质 3、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上节内容回顾:让学生回顾并理解“技术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在理解技术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技术的起源、历史和技术的性质 课堂语言: 师:一周没上课了啊,上节课学的什么还记得吧? (倾听同学们的反应) 师:在上节课中,我先请同学们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技术,然后解释说“技术是非天然的,是人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后来,我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天天向上栏目中复旦大学四位男生的两项发明,介绍完之后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想要发明的技术产品,并且说出发明的理由,从而得出“技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课堂内容预习:利用5分钟时间来完成自主预习案 理解了技术的定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首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案部分的五个问题,待会我会找同学来给我们对一下答案。 生:(边翻书边找答案。有的同学一字一字的看,我就会说要学会快速阅读的能力,尤其是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要先读题,快递阅读文章,然后根据题目去文章中找答案,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快速阅读并着重理解重点部分的方法。当三四分钟时,提示学生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如果感觉写不完,就先把答案在课本上找出来;如果找完了的同学,提示他,写一遍胜过读十遍。)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得差不多了,我找同学来给我们对一下答案。 生:如果学生比较活跃,举手的很多,就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不活跃,就巡视教师,随机找学生来回答。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带课本,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则避免找他回答。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对或者不准确,找其他同学来补充。仔细倾听并思考学生跟教材不一样的回答方法,比提出合适的鼓励和引导方法。 三、课堂内容学习:逐个学习本节重点内容技术的性质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附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1设计依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⑵《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2003) (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04) (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2工程设计 2.1技术指标 一、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cm 基层为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30cm厚12%石灰稳定土,采用特重交通等级设计。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5.0MPa,抗冻标号不小于F200。 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cm 基层为30cm 厚12%S灰稳定土,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设计。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要求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 4.5MPa,抗冻标号不小于 F200。 路基填筑维持原设计要求不变。 2.2路面接缝设计 2.2.1 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大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施工缝,米 用平缝形式。其余部位纵缝均为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缩缝位置与行车道分幅一致,但不得大于4.5m。 路面宽度等于6m的混凝土面板,在公路中心线处设一道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 路面宽度小于等于4.5m的混凝土面板,不设纵缝。 纵缝均与公路中心线平行。纵向接缝无论是施工缝还是缩缝,均在缝内设置拉 杆。 如原路设有纵缝,纵缝的设置应与原路一致。 2.2.2 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为4?6m等间距布置,分块面积不得大于25m2 横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处。设在缩缝的施工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2.2.3 胀缝设计 与原路相接处和与桥头搭板处应设置胀缝,由于无法设置传力杆,在端部5.0m 范围内设置双向钢筋网。其余胀缝间距应根据施工期间的温度情况设置,高温期施工,可不设胀缝,

技术及其性质 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道路与桥梁工程用石料的技术性质

道路与桥梁工程用石料的技术性质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粗集料压碎值 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指标试验方法(JTJ058T0315—1994)与前述普通混凝土相同。 二、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压碎值 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压碎值指标的测定,根据现行规程(JTJ058T0316—2000)的规定,是将13.2~16mm的试样m0克,装入专用试样筒中,逐级施加400KN 的荷载,卸荷后用孔径2.36mm的筛子过筛,称取通过2.36mm筛孔的全部细料重量计作m1,则压碎值指标按下式计算: (4-3) 式中: ——集料压碎值(%); m0——试验前试样重量(g); m1——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重量(g)。 三、道路用粗集料磨光值 高等级公路对路面的抗滑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作为路面用的集料,在车辆轮胎的作用下,不仅要求具有高的抗磨耗性能,而且要求具有高的抗磨光性。根据现行规程(JTJ058T0321—94)的规定,集料的抗磨光性采用磨光值表示(简称PSV)。磨光值的测试方法是选取10~15mm的试样,密排于试模中,用环氧树脂砂浆固结成一整体,每组4个试件。加速磨光机的道路轮在试样表面以640±10r/min的速度旋转,先用30号金刚砂水磨3h,再用280号金刚砂水磨3h,用摆式摩擦系数仪测定摩擦系数值,经换算后得磨光值(详见试验部分)。 集料的磨光值越高,表示抗滑性能越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集料磨光值要求不小于42,普通公路不小于35。玄武岩、安山岩、砂岩和花岗岩的磨光值 集料抵抗多次连续重复冲击荷载作用的性能,称为抗冲击韧性,常用集料冲击值(LSV)表示。根据现行规程(JTJ058T0322—2000)的规定,集料冲击值的测试是采用方孔筛筛取9.5~13.2mm的试样m克,装入金属盛样器中,在冲击值试验仪中用冲击锤自380±5mm的高度自由落锤冲击15次,再用2.36mm的筛筛去被冲碎的细粒,称量筛余,计作m1,则冲击值指标LSV按下式计算:(4-4) 式中: LSV——集料的冲击值(%); m——原试样重量(g); m1——试验后通过2.36mm的试样重量(g)。 集料的冲击值越大,表明集料的抗冲击性能越差。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值要求不大于28%,普通公路不大于30%。

粗细集料技指标

粗细集料技指标

————————————————————————————————作者:————————————————————————————————日期:

水泥混凝土用粗细集料技术指标 一、细集料 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时,应经冲洗处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6.3.1的规定。 表6.3.1细集料的技术指标 注:1、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有抗冻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2、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的混合砂。 3、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 4、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做坚固性试验。 6、当碱集料反应不符合表中要求时,应采取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2细集料宜按同产地、同规格、连续进场数量不超过400m 3或600t 为一验收批,小批量进场的宜以不超过200m 3或300t 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当质量稳定且进料量较大时,可以1000t 为一验收批。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筛分、细度模数、有机物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的石粉含量等;必要时尚应对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氯离子含量及碱活性等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 项 目 技术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有害物质含量 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2.0 轻物质(按质量计,%) ≤1.0 ≤1.0 ≤1.0 有机物(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 3质量计,%) ≤1.0 ≤1.0 ≤1.0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0.06 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3.0 ≤5.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1.0 ≤2.0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 (按质量计,%)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 ≤2.0 ≤3.0 ≤5.0 坚固性 天然砂(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合的质量损失,%) ≤8 ≤8 ≤10 人工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表观密度(kg/m 3) >2 500 松散堆积密度我(kg/m 3) >1 350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混凝土拌和物的技术性质

混凝土拌和物的技术性质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常以混凝土拌和物和硬化混凝土分别研究。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搅拌而成的尚未凝固的材料,称为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技术性质的是工作性(和易性)。 一、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1、和易性的概念 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在搅拌时体现为各种组成材料易于均匀混合,均匀卸出;在运输过程中体现为拌和物不离析,稀稠程度不变化;在浇筑过程中体现为易于浇筑、振实、流满模板;在硬化过程中体现为能保证水泥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的良好黏结。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是一项综合性的要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等3个方面的技术性能。 1)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本身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流满模板的性能,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和物的稀稠度及充满模板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混凝土拌和物的稀稠,直接影响着浇捣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 2)黏聚性 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的各种组成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黏聚力、能保持成分的均匀性,在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现象,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黏聚性差的拌和物,易发生分层、离析、硬化后产生“蜂窝”“空洞”等缺陷,影响强度与耐久性。 3)保水性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保水性也可理解为水泥、砂、石子与水之间黏聚性。保水性差的混凝土,会造成水的泌出,造成毛细管通道或由于受集料的阻挡,集聚于粗集料之下,影响水泥的水化,并严重影响水泥桨与骨料的胶结;同时会使混凝土表层疏松,泌水通道会形成混凝土的连通孔隙降低其耐久性。它反映了混凝土拌和物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是一项由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各性能间有联系也有矛盾。如提高水灰比可提高流动性,但往往又会使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材料情况、施工要求环境条件,既有所侧重,又要全面考虑。 2、流动性的选择 塑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分别按坍落度、维勃稠度分为四级,如表一所示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规定,用坍落度试验法和维勃稠度测定法来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并辅以直观经验来评定黏聚性和保水性。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一、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教案号 1 授课时间 课题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 作用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 响。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预设教 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 教学环节预设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课堂生 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什么是通用技术?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 术》?提问: 生活中的技术。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 是指信息技术之外 的,较为宽泛的,体 现基础性和通用性 并与专业技术相区 别的技术。是日常生 活中应用广泛,对广 大同学的发展具有 广泛影响和迁移价 值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 猛进的发展,技术日 益成为我们生活中 几乎无时不在,不处 不在的客观存在,成 为社会发展进步的 重要因素。因此,技 术素养是当代青少 年的基本素养,通用 技术课程是普通高 学生讨论 交流。小 组合作。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技术源于什么? 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每一个时代的的命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特征。 新课小结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技术及其性质

技术及其性质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这个部分的内容: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具体需要。 技术的性质是:(1)技术的目的性(2)技术的创新性(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5)技术的专利性 目前主流的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讲解本部分的内容教师的作用有: 首先是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是学习新内容的领路人,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者。 本节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实施的:第一个性质,技术的目的性,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的作业然后进行总结: 学生快速阅读“助听器的发明”并完成讨论练习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第二个特性: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阅读]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讨论] 蒸汽机的发明是如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列举两个类似的实例。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是一种成本效益合理的动力机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了机器时代。 正因为瓦特创新、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改变人类过去完全靠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人的体力得到初步解放(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了机器时代,这就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 第三个特性: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马上行动]分析制作一个椅子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 木质——材料学,稳固——物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则侧重利用和合理的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3)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部分技术及其性质 一、本部分重点知识学习 1.技术的产生 技术源于人类的和(造纸术、印刷术、飞机),通过人类的创造性技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由此可见技术是有的。 技术的目的性是指技术总是从一定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 3.技术的基本要素(按表现形态分) ①形态:手工制作、操作机器的经验和技能(通过五感获得); ②形态:手工工具,机器装置,自控装置; ③形态:知识是经验的固化,表现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技术的作用(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 和、的作用。 ①: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②: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③: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例:爱迪生、袁隆平) 5.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的双重性) 自然属性:必须符合(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社会属性:受到的制约或支持(克隆人、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6.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表现为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具有实践性。(技术的实践性) 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它对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技术的中介性)科学是技术的,技术是科学的;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 7.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和人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 ②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表现为等,不具有;技术成果以等形式出现,可以。 ③任务不同: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有所发现,以增进人类的;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回答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和“怎样做”的问题。 ④与生产的关系不同:科学与生产不发生,技术直接于生产。 8.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发明:的技术产生了叫技术发明,是推动进步的动力,如四大发明、眼镜、马镫、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电力、内燃机等; 技术革新:在基础上的改进,如多功能缝纫机、升降篮球架等。 9.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技术、利用电脑进行服装设计等),是综合知识的。 10.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是历史的发动机,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因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导致生态危机)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也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别) 核技术(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 11.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价值和价值,在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具有一定,这种权利受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包括、、处分权和收益权,内容包括、、等。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式的需要而建立的,其目的是通过立法保护的创新劳动成果。 专利,是的简称,专利具有、、等特征,专利包括(保护期限为20年)、(保护期限为10年)、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 专利的作用是保护一种思想、发明或革新的。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