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企业形式

德国企业形式

德国企业形式
德国企业形式

德国企业形式主要分为人合企业(Personengesellschaften )与资合企业(Kapitalgesellschaften )。

人合企业(Personengesellschaften ): 1.静止公司OHG (StilleGesellschaft )

2.无限贸易公司KG (OffeneHandelsgesellschaft )

3.两合公司(Kommanditgesellschaft ) 资合企业(Kapitalgesellschaften ):

1.有限责任公司GmbH (Gesellschaftmitbeschraenkt. Haftung )

2.股份两合公司KGaA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

3.股份公司AG (Aktiengesellschaft )。

主要企业形式一览表(Tabelle der Unternehmensformen ):

OHG KG AG KGaA GmbH GesetzlicheRege lung HGB

HGB

Aktienges etz

Aktiengesetz

GmbH-Ges etz

Zahl der Gruender

mindeste ns 2

mindeste ns 2 mindesten s 1

mindestens 2

mindestens 1

Mindestzahl der Gesellschafter

2

1

Vollhafte

r 1 Teilhafte r

Aktionaer 1 Vollhafter 1 Kommanditakto naer

1 Gesellschaf

ter

Mindestkapital - -

50 000 Euro

50 000 Euro

25 000 Euro

遵循的法律条例民法典民法典股份法股份法有限责任公司法

建立者人数至少两人至少两人至少一人至少两人至少一人

所需最少经营者 2 一个全职,一个兼职股东一个全职,一个两

合股东

1

最低注册资金- - 50 000欧50 000欧25 000欧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弊端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弊端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最根本弊端在于以党政治企,让企业结构弄得跟机关一样,其习气和政府机关基本没有二致 1、企业领导行政任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都是副处级以上职称,任命时并不太考虑市场经验,管理能力,经营手段之类的东西,主要是考察是否靠得住。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简直就是个小政府,提拔、表扬、嘉奖、处罚等都跟政府一套 2、机构臃肿。受一些历史原因影响,国有企业一般工资福利待遇较民营企业要好出许多,而且有很多是虚职,光拿钱而不必办事的那种,所以很多企业领导会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之类的往里头安插,把这种事情作为送人情也是家常便饭,这导致企业的负担很重。另外,有些要职也可能被非正道安插的人员占据,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难以胜任,由此引发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3、无经营意识。国有企业有很多都是垄断企业,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而就算企业盈利再多,顶多就是老总们多发点奖金,低层员工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老总本身光工资奖金加灰色收入就已经多的不行,更在乎的是其它事情,企业只要不至于发生影响太坏的事情,基本就无所谓。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和管理革新上数十年如一日,根本没有改进的打算。至于与国外企业竞争,大多是有政府推动,这些企业只要花钱办事就可以了。 4、缺乏监督。一般民营企业大多管理者就是老板自身,出于对自

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会想方设法来发展壮大企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管理层可能受到绩效奖励和股权激励等因素推动,对公司业绩比较在意,且股东对管理层也有监督权。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口号上当然可以喊成“政府监督”,“民众监督”之类的,但事实上政府只有在这些企业太出格的时候才以撤换领导来平民愤,民众就别指望了。没有监督就能保持高效经营,就好像不用清洗厕所就可以一直保持干净一样,你能相信吗? 放眼世界,基本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有企业包括美国、德国、英国等都有。我对这些了解不是很深,只能提供少量一点信息。 美国是联邦政府,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各州政府出资并管理的,这些企业每年都要将去年盈利的一部分作为分红发放给全体民众,企业的帐目定期公开,任一州内公民可以随时进行审查(具体执行方法我不太清楚,请原谅,说的比较粗糙)但根据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美国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一般也不如私营企业,原因和我们的一条有点像,就是做好了没太多好处,谁都不太在意。 英国的国有企业在上世纪70-80年代全部私有化了,按照英国政府的宣传是非常成功,但是其间的腐败案件必定不在少数,由于不是专业所学,我无力考证,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 全世界国有企业做得最好的当然是新加坡,其中代表当然是淡马锡,这可能跟企业监督和业绩激励有很大关联,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整顿下,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高效最清明的政府,其信息披露要求奇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中国在德国的投资 1. 进入德国市场的天赐良机 对于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们来说,想要在德国投资企业并涉足高科技领域,目前是不可多得的天赐良机。原因如下: ?近几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企业也造成了冲击,来自欧洲的需求量大幅下降,来自亚洲的需求量也受到小幅度影响。即使是那些能够承受这方面损失的成功企业,也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如何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进行融资。 ?银行业危机使许多原有的融资广受质疑。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传统家族企业,能够拥有的企业成长资本是有限的,而借助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融资扩张在经济衰退阶 段也并不可行。此外,传统保守的他们并不青睐通过增加债务支持企业发展的做法, 而占有高比率的自有资本对他们来说也尤为重要。这就给那些股权投资者们提供了机 会,只要他们谨慎行事。 ?近年来,许多银行对企业融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市场在德国仍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经过评级,在资本市场上 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总的来说,德国企业考虑替代类融资方案以及接受战略投资者的 意愿持续增强。 ?其他投资者,如英美集团的私募基金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的主权投资机构,在最近几年对投资持明显的谨慎态度。这类资金的短缺,为来自其他地区——如中国、新 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投资者们提供了机会。 ?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正转由家族中的下一代继承。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决策地位常常由更加务实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的管理人才继任。他们对于股权投资以及战略 合作伙伴的态度十分开明,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其中包括曾和他们在同一所商学院 学习的校友)也不带有任何偏见。 ?总体来看,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态度有着明显转变。从前,中国企业普遍被怀疑侵犯德国技术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并试图以山寨产品夺取德国领军企 业的传统主宰市场。诸如此类的事件在过去经常发生(并且现在还时有发生)。这仍 然是双方相互靠拢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甚至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全球最大的 工业博览会,中国是2012年度的合办国)也再次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以往成功的交易案例,使德国人在总体上趋于以更为冷静、有别于以往的的视角来看待这 一现象。一言以蔽之: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没有任何区别。这个 评价尤其适用于经济、政治、金融以及商业媒体等领域。

美国的国有企业——联邦公司.

美国的国有企业——联邦公司 在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立法的探索中,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制度和立法一直是人们意欲参考和旁鉴却又不得要领的问题。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复杂、各国又不甚统一,因而难以简单概括的特殊法律领域。本文就我国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对美国的联邦公司作一梗概性的介绍,以窥见 西方国有企业制度之一斑。 一、联邦公司的性质和地位 美国的联邦公司与我们通常所称的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公有企业或政府企业的概念基本相同。但何谓联邦公司,在美国也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几十年议论不决的问题。法律文件和政府报告,以及学术探讨都曾给出若干联邦公司的定义,但却始终未得统一。甚至不同的立法文件对联邦公司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联邦公司不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形式,实际上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物,作为一个群体,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分不同的公私混合和程度不同的财产和控制的结构。”但总的来 说,仍可将联邦公司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联邦公司是由联邦政府全部或部分拥有和控制或者虽非联邦政府拥有、 但由联邦政府特许资助、并受其控制或监督的组织。 与其他国家一样,资本投资仍是确定美国联邦公司性质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联邦公司都由联邦政府投资并拥有,有的全部由联邦投资和拥有,有的由联邦和私人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和拥有。除了这种投资控制关系形成的联邦公司外,根据联邦政府特许,并由联邦预算资助,因而受政府控制和监督的一些 公司也被视为联邦公司。即所称的政府资助企业。 2.联邦公司是采取私人组织形式,主要从事商业性活动,同时也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一种介乎公私领域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就法律形式而言,联邦公司采取的是与一般私人商业组织相同的公司形式,并且绝大多数联邦公司的经营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活动。但与此同时,由于联邦公司成立的目的本身基本上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干预某种经济活动,替代行政机构完成公共职能,因此这就使联邦公司具有了一种既类似于公法人,又类似于私法人的特殊 性质,因而也模糊了传统的公私领域的界限。 3.联邦公司是一个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独立经营的企业法人组织。无论是联邦全部拥有、控制、还是部分拥有控制以及联邦资助的公司,都无一例外地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拥有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财产责任,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同时它免受联邦行政机构的行政审计、预算管理和行政审查, 这使它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政府行政机构和部门。

德国中小企业

德国中小企业为何能叱咤国际市场? 来源:董事会原作者:尹一丁2011-11-26 10:09:00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和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近年来尽管受到高成本和强势欧元的负面影响,德国仍然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虽然德国有全球知名大企业集团,如奔驰、宝马和大众汽车、西门子、SAP等,但德国经济的核心是中小型企业,其产值占到德国经济总量的80%以上。而这些德国中小企业在其国际化过程中也是独领风骚,其成就绝对不逊于那些来自本国的明星企业。 小众领袖 一般而言,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处于劣势,因为它们不具备大企业的雄厚资源和知名度,而且,中小型企业也往往满足于应对其国内的需求。所以,国际化几乎被认为是大企业集团的专用名词。但是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却完全不同。其一,它们雄心勃勃,一直都在向国际市场扩张;其二,尽管它们也具有中小型企业的普遍局限性,但是它们在国际化进程中却相当成功,堪当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典范。 那么,德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其实,讲起来很简单。首先,90%的德国中小型企业都在企业对企业市场(B2B)中经营,而非面对大众用户(B2C)。与B2C 市场相比,在B2B市场运作具有若干优势: 其一,B2B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德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对较小的竞争压力,从而也更容易取胜。其二,B2B市场的变化和动荡较小,比较容易应对。其三,B2B市场上取胜的核心往往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等理性的指标,而非广告品牌和促销等非理性的指标,所以企业对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比较容易把握。另外,B2B市场的销售往往依靠口碑和长期的合作关系,不需要大量的广告和品牌费用的投入。所以从企业的总体定位上讲,德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已经占有优势。 其次,德国的中小型企业都专注于B2B中的小众市场而非主流市场。而且,它们一般都选择打入壁垒比较高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小众市场,这也是德国企业的传统优势。进入这些小众市场一般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所以,和时尚的高科技产品领域,如软件、网络产品等等相比,这些小众市场比较难以打入,但一旦打入就比较容易进行市场保护。所以德国中小型企业在这些小众市场进行国际化时,面临较小的竞争压力,同时它们的产品也具有传统的优势。 再者,德国的中小型企业都相当注重产品和技术创新。它们改革了机械型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把产品服务而非产品销售作为收入的核心来源。例如,专门生产清洁设备的Hako公司有超过80%的收入来自于服务。这种从机械制造到服务为核心的转型使得这些德国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也为它们国际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因素的支持下,德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就显著。它们相当迅速地在全球范围内在多个B2B的小众市场占有领先地位。这三点核心经营理念就构成了德国中小型企业获得全球成功的梅泰管理模式。 创新为本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 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方式。随着全球化迫使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国在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管理。如何形成有效的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并使之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德国企 业在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标签: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企业 1 影响德国企业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因素 在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经营,跨文化管理是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德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1 中德文化差异巨大 文化差异的因素一直是影响德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种族优越感差异和语言沟通方式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德国人的分析型抽象思维、中国人的综合型形象思维,德国人的求异思维、中国人的求同思维,德国人的个体性思维、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德国人的直观性、中国人的含蓄意会性,德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哲学,道德文化等。例如在德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的商业洽谈中,德国式洽谈流程与中国式洽谈流程就有着很多的差异。德方在筛选接洽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怀疑跟踪阶段,而中方则会趁热打铁了解熟悉拉近关系;在考察产能产品时德方总会先参观工厂,再进行漫长艰难的谈判,而对谈判结束后的聚会庆祝持一般态度,但中方则先安排宴会接风,融洽关系,最后才是重要的谈判阶段。如何在如此形态迥异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德国鲜明的企业文化和领导者风格 在德国式的文化氛围中,任何的建议及分析都要以文档和报告的形式交给上司,并注明严谨的分析和证明。公司重要事情需要领导亲自出马,他们在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没有依据的建议或提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作者】赵曙明/周姝 【作者简介】赵曙明周姝,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编者按]本刊从今年第2 期起将陆续发表南京商学院赵曙明教授组织撰写的专题系列文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是加速科技革命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希望这组系列文章对经济界和企业界开阔思路会有所助益。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有其特色。在德国,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人性管理,尊重员工自身价值,给予员工参与管理的权力,强调个人与企业整体的配合。这在企业雇佣制度、劳资协调体制、员工参与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培训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1〕。 一、德国企业的雇佣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12条第1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培训场所的权利。”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德国长期以来坚持“自由择业”政策。企业主或经理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招聘或解雇员工。员工本人也有选择工作的自由。公司与员工的“双向选择”是德国企业自由雇佣制度的核心内容。公司与求职人员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见,求职者填写求职表,体检合格后,就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避免个人由于客观因素影响主观才能的发挥,德国各级劳动局专门提供就业指导这项服务。德国劳动局作为一个公益机构,其宗旨是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服务,方式多样并尽量做到完全满足申请者的需要。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应正确地理解申请者的主客观愿望,另一方面还应弄清申请者的身体状况、智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等,与此相关的是弄清在考虑范围内的每一个职业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无发展前途,然后再提供指导。就业指导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全面介绍职业选择中的问题、职业培训的多种途径、各类职业及其发展倾向(即所谓职业方向问题)等。就业指导不负责协助选定职业之后的落实问题,即协助介绍培训岗位、协助处理各种手续等。就业指导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首先由劳动局下属的职业研究所对全国的、地区的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流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向每一个人提供其感兴趣的职业培训情况、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同时,劳动局还大力发展就业情报工作,免费提供情报资料。此外采取心理测试的方法,了解求职人员的智力、兴趣爱好、潜在意识倾向等,而且就业指导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工作认真负责,这些都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达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2〕。 德国企业一向力求人员少、素质好、工作效率高。员工进入企业后,均设立人事档案。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都要进行定期考核,能者提薪晋级,平庸者则被劝退解职,违纪犯法者开除,实行因事定人,定岗定位。与美国的快速提升相比,德国企业中员工的晋级比较缓慢。德国人通常认为,35岁以上的人才具有担当管理者的资格。在晋级企业管理人员时,德国企业强调技术第一。德国企业曾有过规定,在大企业工作的各级职员必须先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受到基本扎实的传统技术培训。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必须是技术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企业往往先把他们派遣到研究部门工作几年,然后再到实际工作部门去学习管理知识与经验。所以他们的晋级比较缓慢。即使是他们中间的出类拔萃者,也不会享受照顾待遇,通常要到40岁,甚至50岁才能出任总经理。这样就保证了企业高级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学位的人,基本上由专家来治理企业。德国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三个优点:1.职员能忠于企业;2.领导层之间容易协调;3.能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德国法律禁止突然解雇工人,法律规定,厂方在每季度结束前六周宣布解雇名单,让工人有

德国企业部分案例分析EurAsia中国工业

一.德国模具企业案例分析 公司编号: 0476 经济目标:工业 行业:工具制造 业务重点:生产和销售用于塑料零件、汽车工业和其他工业领略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具 主要产品:冲压模具-SMC,GMT,LFT的一系列模具和样机,比如技术元件、支撑元件(仪表盘)和A级汽车配件如汽车紊流板、发动机罩和汽车盖注塑模具泡沫器 模具大小至多2800*1500mm,总重可以500千克至25吨 优势:公司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人员(技术/销售层面) 在生产和销售大型、高档模具上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竞争优势 通过拓宽产品范围来提高顾客定位 高质量服务和弹性工作方式 与顾客保持长期联系 不依赖于客户 公司弹性的制造工艺和按时交货原则赋予其较短的供货时间 地理位置优势 公司资金雄厚故可以保持稳定的收支平衡关系 机遇:借助高质量产品公司与其竞争者拉开差距 公司销售业务上显著的优势赋予其上升空间 公司具有优势的不动产有助于扩大公司业务量 并购后将更有机会收到附加订单 公司的老顾客,他们过去几年有在亚洲大量订货,但如今再次将订货重点放

在本国国内积极的经济形势 公司地址:德国 公司形式: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员工数:约50人 销售额:2004/2005/2006/估计2007年的销售额分别为:5.0/5.2/4.2/5.0(百万欧元) 计划2007年净收益(校对后):约0.4(百万欧元) 出售缘由:因找继承者需要而转让100%股份 公司编号: 571 德国塑料注塑模制造商 公司经营对象:厨房和家用消费品 公司状况:该公司建于1999年,公司有160名员工,2006年营业额:约1700万欧元 消费群:所有消费者链,大多数为食品链,但也有一部分DIY或建筑市场 产品/市场:产品大量应用于:厨房保鲜冷冻食品早餐烘烤篮子-盆-碗运输- 储存采购-垃圾处理-清理聚会-宣传 公司设备: 1个重50至100吨的注塑玻璃组件;2个注塑组件 公司拥有先进而大型的生产和储存工艺。 机器: 55台注塑模机器(Engel, Arburg, DEMAG, MIR牌),工具检修机器 质量:产品拥有多项质量标志以及环保证书 公司编号: 573 德国塑料注塑模制造商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1976年,主要向OEM的1级和2级供货商提供汽车零部 件。

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及借鉴

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及借鉴 一、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特征 1.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德国,1965年颁布了《股份公司法》,明确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无论是国有股份公司,还是其他类型股份公司,都依照这个法律设立和运行。为了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德国制定了相应的竞争法规,包括《反限制竞争法》、《监督联合法》等。德国要求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颁布了多种关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法律,如《共同决定法》、《共同决定权修改法》、《企业法》和《雇员参预决定法》。德国对国有资产监管也有相关法律。 2. 科学的管理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严密科学的内控机制,监事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各自发挥了监督、管理和资本运营职能。作为世界级"百年老店"--西门子公司至今仍运转有序,发展健康,主要依靠的就是严密的内控制度。 3. 推行股份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德国1998年修订的《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了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框架为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德国的股份公司,以分工分权为基本原则,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互相分工分权并互相监督制衡,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的治理体系。再如,整个澳大利亚虽然国有企业的数量不多,其经济总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也不高,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比较健全的,而且真正形成了有序运营与相互制衡的制度。 美国的市场经济发达,政府对公司治理原则制定的直接参与程度较低,其公司治理原则是在《修订的标准商业公司法》和法学会推出的《公司治理原则》总的框架下,由非官方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发起并制定。例如,从董事会的角度有全美公司董事协会制定的《NACD董事准则》;另外还有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会计师协会,甚至著名企业制定的相关规则。由于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的介入,使公司治理原则更加细化、深入,也省去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监管。 4. 设立股权署,行使国家股东职能。法国设有股权署,它的前身是国家股权局,隶属于财政部国库司,其职责是部分行使国家股东职能。2003年3月,财政部国库司下属国家股权局升格为股权署,代表国家行使

探究国外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

探究国外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探究国外国有企业审计情况与借鉴,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深入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 年8 月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明确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等,同时也对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制度提出了要求。 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等八国最高审计机关国有企业审计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归纳和分析提炼了上述国家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特点和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国外国有企业审计的基本情况 (一)审计依据这八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开展审计的依据主要包括对审计机关权限职责作出规定的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及其监管作出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审计行为的审计准则等。如美国的《1921 年预算和会计法》《1993 年政府绩效管理改革法案》等; 英国的《1921年国库和审计部法修正案》《1957年国库和审计部法修正案》和《1983年国家审计法》等; 法国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审计法院法》《财政法组织法》等; 德国的《联邦和州预算基本原

则法》规定了联邦审计院对私法企业的审计权、信息权及对公法法人企业 的审计职责; 意大利1934年1214号敕令规定了审计法院进行国有企业审计的审计职责、司法审判职责。为了规范最高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具体行为,各国还制定了审计准则或指南,如美国的国家审计准则、英国的国家审计准则和最佳实务指南及《绩效审计手册》。 有的国家法律还对审计机关监督国家参股企业做出了详细规定。如依据《德国商法》,不仅联邦作为股东的参股活动应被审计,联邦股份的盈利和私有化过程中股份出让的情况也应接受审计。德国《联邦预算条例》进一步规定了联邦审计院的法定审计权和协议确定的审计权,其中,法定审计权规定:对于联邦或州联合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共企业,凡是联邦作为股东能得到的文件资料(包括决算审计师的审计报告)都必须由联邦主管部门转送联邦审计院。协议确定的审计权规定:在获得联邦或州持多数股份的公共企业中75%股东同意时,联邦审计院可以行使实地调查权,对国家参股企业进行直接审计。 (二)审计对象和范围各国国有企业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主要依据相应的国家法律、审计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监管要求而确定,按照国有企业 类型、国有资金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监管主体和企业负责人来划分。 大部分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审计机关按照国有企业类型确定审计对象。如英国审计署区分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确定审计范围,营利性企业外部审计师可以由企业自己聘用,但从2008 至2009 财年开始,主计审计长有资格批准相关的聘用协议; 而对于承担公共事务职能,以及经财政部审批全部或主要由公共资金资助运营的非营利企业,则由主计审计长负责审计。意大利审计法院国有企业审查的对象包括定期接受公共资金的实体,以及公共经济实体改革后的国家独资或国家拥有控制权的股份制公司。但在俄罗斯,无论是独资国有企业,还是控股、参股企业,只要企业使用国有资金或从政府获得某种政策性补助或优惠,联邦审计院就有权进行审计。德国联邦审计院的国有企业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联邦独资、参股的公法法人企业和私法法人企业,以及接受和使用联邦基金但不受联邦直接管理的团体和第三方机构。但是德国联邦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情况 与世界其它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相比,德国的经验很有特色。就西欧重要国家来说,统一前的联邦德国是唯一自始至终追求私有化的国家,当上世纪50、60年代,法、英等国家通过公有化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德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进一步的私有化来解决问题。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德国完成了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因此,世界上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拥有将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双重经验。 一、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原则 中文的国有企业按照德文原文意为公共企业(Oeffentliche Unternehmen, Public Enterprises),而非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因为公共企业在联邦制国家内,分为联邦所有、州所有和市镇所有。只有联邦所有的企业才是国有企业。联邦国有企业指的是由联邦政府包括联邦各个部所有和联邦特别财产所有。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拥有资本的方式分为两类:直接参股企业和间接参股企业。联邦参与股份的企业既可能是联邦投资与私人资本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也可能是联邦和州或者市镇联合投资的公共事业或企业单位。例如著名的萨尔矿业公司就是联邦政府和萨尔州政府联合投资的上市股份公司,在创业资本58亿马克中,联邦占74%,州占26%。科隆-波恩机场是联邦、北莱 茵州、科隆市、波恩市和科隆与波恩附近的两个县6个政府联合投资的有限股份公司。参股企业的业务不限于国内市场,还扩大到世界市场。例如,德国电讯通过参股和收购的方式,已经在美国、波兰等国家设有分公司。 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而不是财政收入或者其它经济政策的考虑。上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财政私有化过程中,财政部的文件明确指出,私有化不是因为企业对国家财政是亏空还是盈余的需要,而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让国家退出非国家任务的领域,在这个原则下,私有化首先是对公共企业的任务重新定义。闻名遐迩的大众汽车公司曾经承担的公共任务是,生产普通大众也能够买得起的私人 小轿车。这一公共任务在战后新成立的联邦共和国政府看来是很荒唐的。因此,大众汽车公司被列入联邦德国60年代初第一批私有化的大型国有企业名单。承担公共任务并非公共企业存在的必要前提。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在事关国家或市镇的重大利益,并且以其它方式不能更好地或者更经济地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才可以由公共企业来承担。在与私人企业发生竞争的领域,要让位于私人企业,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从来没有将公共企业视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政府不能利用公共企业的产品价格对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因为这是不公平竞争,是政府根据反垄断法要控制的价格垄断行为。德国统一后,东德国有企业私有化成为统一后联邦德国的首要任务。私有化的方案是将现有国有企业拍卖给私人资本投资者。拍卖的基本原则是对所有投资者机会均等。这意味着,在符合拍卖程序的情况下,外部投资者和内部投资者比如原企业领导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德国企业私有化的有关做法 (一)前西德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做法

德资企业在中国

附件1: 关于在华德资企业与人才需求的情况简述 一、德资企业在中国 2010年在华德资企业已超过了5000家,总投资规模约180亿欧元,有50万中国员工在德资企业工作,还有很多中国雇员被派到德国工作。中德两国的贸易额超过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3国的贸易总额,2010年前6个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了43%,德国企业向中国技术转让已超过美国居第一位。 德国企业将在未来继续追加和扩大在华投资,根据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在2010年3月份做的商业信心调查,60%受访的德国企业表示要增加在中国的投资。2009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比2008年增长了36.2%,大多数德企对在中国投资很有信心,中国依然保持着德国企业“在海外最受欢迎投资目的地”的地位,比如西门子在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资10亿欧元,大众将在华追加16欧元。在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很多企业目前在中国合作得很顺利。 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是建立在与中国员工、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中国市场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新产品的基础上的。德国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合作说明德国企业非常愿意在其领先行业里与中国企业合作,同时也说明德国企业对于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抱有非常开放的态度。 二、在华部分德国跨国企业简介 1、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著名的电气和电子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在工业、能源和医疗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的企业90家,并设30多个分公司,61个办事处,投资总额超过9亿欧元,在华销售额52亿,员工4万多人。在华参与的项目有: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浦东机场磁悬浮列车、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照明技术等。 2、大众汽车集团: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国最成功的汽车生产商和行业领军者,市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S·普瑞格〈德〉瞿强 [1]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从而为国际比较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本文在介绍德国公司法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特殊的双层委员会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并考察银行和资本市场在德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德国;公司治理(Germ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一、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英文中“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个词本身也是最近二十几年才出现的。该领域的研究边界迄今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例如美国的学者与德国的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不尽相同,前者主要集中讨论企业中的委托-

代理关系,而后者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企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金融体制的区别,探讨这种差异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常,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英美的公司治理结构被描绘成两种对立的模式。英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制上(market-based system),投资者“用脚投票”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意收购是主要的企业控制机制,使得公司管理者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但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进行长期决策;相反,德国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bank-based system),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提供融资,而且控制公司的监事会,凭借内部信息优势,发挥实际的控制作用,这种体制据说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些看法不是没有争论的。 公司治理结构起初主要是从法律角度来研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越来越多地与公司财务的研究相结合,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框架必然会影响其投融资决策和外部资金供应者的收益。中国是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对于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金融体制目前可以看作是类似德国的“银行主导”的体制,但是从发

德国在中国企业总汇

德国海姆斯莱特注塑机上海维修经营部 上海雅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日本(德国)莱茵技术监护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上海联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德国P.卡普奈克声响和振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亚海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静安区顺德国际象棋授技社 上海沃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禾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德国捷高机械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铭德国际公司上海办事处 普陀区顺德国际象棋进修学校 德国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上海百纳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德国美名格-艾罗有限公司代表处 (德国)旭普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许瓦兹大药厂上海代表处 德国特劳伯股份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毅懋企业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思百吉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胜利航运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斯来福临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库康尼进出口贸易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A.I.C.汽车及工业部件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德国迪芬巴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威图工厂鲁道夫洛两合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罗兰德.梅纺织机械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旭普林工程股份公司 德国阿斯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弗里德.克虏伯股份公司赫施.克虏伯上海代表处 德国飞达臣-思路彭(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德国沃维克音乐器材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英特格拉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王纳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福莱特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欧司朗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哈其德公司上海办事处 德国伊斯贝特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马泰通华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上海福来德国际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班德国际工程集团公司 德国朗格尔国际电梯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舒乐达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科隆再保险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管理(一)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管理(一) 新加坡属于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新加坡的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贡献占很大比重,国有企业对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及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我们一般认识有很大差异的是,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相当高,1989年国立新加坡大学的3位经济学家曾对全新500家最大企业(包括国有和私有)进行了调查,发现国有企业、外国跨国公司和本地私有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28.8%、7.3%和2%——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高于私有企业。那么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是怎么管理的呢?本文拟以新加坡著名国有企业淡马锡控股为例来剖析一二。 一、设立国有控股公司行使出资人所有权 新加坡在刚刚获得独立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私人资本少,投资能力极其有限,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做出的选择是集中全国的财力和人力直接创办一批国有企业。新加坡创立国有企业一般有两大类业务领域:一类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稳定或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如电力、煤气、水务、博彩等行业;另一类是新加坡未来国家竞争力所在的行业,这些行业由于未来前景不甚明朗或初期风险较大,民间资本不愿意投资,这时国家担负起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出资设立企业。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必须履行所有者权益,那么,新加坡政府如何履行所有者权利、管理这些国有企业呢?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管理国有企业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国家设立专门主管部门行使出资者所有权。采用这种做法的国家最典型的是联邦德国和法国。在联邦德国,财政部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在法国,财政经济和预算部代表国家拥有国有资产。 另一种是建立国家控股公司代行出资者权力,如意大利。这种模式是政府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而在政府与众多国有企业之间设立国家控股公司,国家控股公司代表国家持有国有企业股权并行使股东权利。通过在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设立这种控股公司,割断了国家与企业间的直接联系,国家控股公司负责管理国家拥有的股份,代行国家所有权,是法人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是充当隔离层和保护层,使企业免受不必要的政治干预,实现政企分开;二是对所有权进行专业化管理,如提供比政府专业部门更有效的战略指导和实行完善的财务纪律;三是协调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有关政策,防止各部门之间政策不一带来的矛盾;四是督促下属运行公司和企业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决策,保护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

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一)

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一)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中国政府领导人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虽然从理论上讲,企业国有化并非是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但它却因具有政府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配置经济剩余,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的战略意图,以及易于操作、政治风险小和监督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内生性的制度安排。在没有市场竞争,从而没有一种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指标的条件下,剥夺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就是防止经营者采取侵犯所有者权益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安排。这种内生性的治理方式可用来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的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具有次优(secondbest)的性质。本文力图揭示出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和治理结构形成的内生性。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在展开论述之前有必要作一个说明∶我们讨论的并非是专门提供公共品的国有企业,而是同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相联系的国有企业。虽然在传统体制下,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同国家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公共品概念的外延被无限地扩大了,但从理论上还是可以把专门提供公共品的国有企业和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意图的国有企业区分开的。最后指出,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提,如果国有企业仍然面临产品和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改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努力充其量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背离改革的初衷。一、国有企业产生的

背景和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1949年,国民收入只有358亿元,人均66元。国民收入中工业的比重仅为12.6%.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比重只占26.4%.而当时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上下。例如,前联邦德国(1950年)在55%到60%之间;美国(1953年)为48.4%;加拿大(1951-1955年)为49.6%;瑞典(1951-1955年)在54%到58%之间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也是如此。1950年其工业占国民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42%左右2.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产量看,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而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85万吨,前苏联为2733万吨,日本为484万吨,前联邦德国为1212万吨,英国为1655万吨;1949年中国能源产量(折标准燃料)为2371万吨,1950年美国为116620万吨,日本为6232万吨,前联邦德国为14106万吨,英国为22149万吨3.由于从现象上看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工业化水平上,所以中国政府领导人把加速工业化,特别是提高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作为改变落后面貌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因此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是相吻合的。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满于中国大陆的政权更替,实行了一系列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措施,使中国缺乏良好的外部经济联系,并且随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这种状况使中国领导人明确地意识到:能否迅速地建立起工业体系,尤其是(包括为军工服务的)重工业体系,是关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摘要:当代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民间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亟待走出困境开拓新的天地。本文通过对德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在充分吸收前人进步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个人观点和感悟,以期将可取思想展示出来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德国;企业;工业化;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各国先后走上了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同时各国也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经营模式。其中,德国的工业化和企业发展模式特别值得关注。德国是目前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不但产生了西门子和大众汽车等世界著名的企业,中小企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德国形成了完整的企业生态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德国是一个以产业立国的国家,德国之所以成为欧洲的核心与中坚德国企业的优异表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欧洲债权危机爆发后,德国企业格局的稳定和制造业的逆势发展态势成为欧洲经济稳定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德国企业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德国企业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国内学者对国外企业的研究,主要以美国和日本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践为基础,而对德国企业的关注,包括历史和现实中的案例相对较少,且很难深入到具体的企业层面。我国学界和理论界对德国企业的研究现状,已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当人们想去了解德国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时,却难以获得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而且还凭借其强大的民族意志力,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洗刷了侵略战争的耻辱,重新回到西方强国的世界序列之中;而民主德国也称得上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重新统一之后的德国不仅是欧盟体系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中不可或缺的国家。 德国是一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崛起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然后又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战败国的历史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争的废墟上一分为二的德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联邦德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而这一奇迹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其独特的文化特点有密不可分联系。不同于美国勇于冒险、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牛仔式文化,也有别于极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日本文化,德国文化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更为牢固的质量意识。德国工人的认真负责是广为人知的,正如流传的那样“如果规程要求一个螺丝要拧12圈,德国人绝对不会只拧11圈”。这种做事认真负责、没有丝毫懈怠的态度正是高品质产品存在的必要保障。同时,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苛刻”。然而,也正是这份苛刻的存在令诸多德国产品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精品,也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名品。宝马公司曾做过一个这样的魄力十足的广告,如果谁发现宝马汽车因故障而被修理车拖走,我们承诺将会赠送您10000美金。对社会公众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广告,还是一个魄力非凡的承诺。不应忽略的是,作为德国文化的有机组成卓越的服务水平也为德国奇迹出现做出了不可或缺贡献。以大众公司为例,大众公司为客户提供精准的产品信息,消除顾客可能存在的顾虑,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快捷服务方式,在短时间为顾客排忧解难。 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基础上将德国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管理学视角并糅合现代各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对德国企业现代化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对德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发展时期所经历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甚至是未来趋势的预测的分析,进而实现为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德国企业发展历程研究的总结和思考,希望德国企业发展的成败得失成为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一面镜子,促使中国企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壮大,成

各国央企及定位

世界各国央企生存大观 (一)美国的国有企业 美国的国有企业与咱们中国的国有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国有企业地位一般,影响甚微,其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的区区5%,而且还要受各方面的诸多约束管制。美国国有企业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1、国有企业只允许从事私人无法做、做不好或无利可图的行业,如邮政、公共交通、自来水、污水处理及环保、博物馆、公园森林、航空管制、部分跨州电力水利及公路铁路、部分港口、部分军事工业、航天、老人穷人及退伍军人养老和医疗保险。 2、各级国有企业只向联邦、州和市镇议会负责,其建立与撤销、经营范围及领域、商品及服务价格制定、拨款贷款、高管任免及薪酬,均须由同级议会审查批准,政府只能严格按议会发布的命令(法案)具体执行对所属企业的监管。 3、为体现“公私官民平等和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法律原则,国有企业除享受政府

经议会批准的固定拨款(如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每年1.3亿美元)外,基本没有其他特权。甚至有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不得上市融资。 4、隶属议会而非政府的联邦审计署对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国有企业高管一旦失职渎职,轻则解职,重则吃官司并罚巨款,名声扫地,永难抬头。 美国的社会资产90%为私人拥有,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自然难以兴风作浪;国民资产性收入占总收入(资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和)的比例颇高,因此国内生产总值(GDP)微幅增长(2%~3%),老百姓也能尝到甜头而不致看数据空欢喜;因国有(政府)企业占社会经济比重极轻,经济遇到险恶风浪时,政府则基本以旁观者而非局中人身份出面相救,能进也能退,绝不致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法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 在法国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的所有制形式是法国经济体制的基础。而较强大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