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齐大辉

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齐大辉

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齐大辉
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齐大辉

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保证全网最低价齐大辉主讲《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课程讲座光盘

主讲人:齐大辉

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专家,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美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和谐社区与家长教育”课题组组长。

学做有效家长

培养杰出孩子

建设幸福家庭

流动的家长学校

身边的家庭顾问

上佳的馈赠礼品

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

学会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男孩女孩

《家长必修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各集主要内容:

一、爱是需要学习的

父母≠家长

孩子是因你而来,但不是为你而来

孩子问题的本质是家长的问题

二、学习是要认真的

生活 = 学习

认真 = 目标明确+ 程序完整+ 结果达标要为真实的生活而学习

三、教育是有原则的

教育≠说教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四、沟通是有方法的

沟通≠说话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讲话

沟通五法 = 语言 + 文字 + 图像 + 曲线 + 数字五、生活是有智慧的

关心≠照顾

心律>法律,家法>国法

不争对错,只找问题;不比高低,只讲适合

六、学习是有规律的

知识≠学习

知识不是力量,重复才是力量

孩子生活质量决定学习成绩

七、家庭是需要规则的

家庭教育≠家长教育

事前约定,事中提醒,事后总结

家长教育是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

八、家规是需要约定的

成功≠成人

培养优秀中国人,世界好公民

CPEP家庭 = 家庭会议 + 家庭公约 + 家庭法官 + 家庭顾问 + 家庭目标……如需观看、下载本课程,请联系,保证全网最低价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 编者按:最近,一部聚焦低龄留学热的电视剧《小别离》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电视剧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抓住了低龄留学热愈演愈烈的现实,更击中了留学热背后广大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心态。 焦虑,已经成为中国家长面对子女教育时的普遍心态,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淡定以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境更为宽裕的70后、80后成为中国家长的主力军,更多的物质和精力被投入到子女教育中,但伴随着更多的投入不是更多的从容,而是更多的焦虑。面对各种教育资源,人们似乎有很多选择,但似乎又只有一种选择:学习,考试,成绩。留学热,学区房热,课外辅导班热……各种令人坐立不安的热潮在每一位中国家长周围涌动,似乎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裹挟的命运。人们想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快乐与选择的自由,但现实中有多少学校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人们想让孩子摆脱以学习成绩定优劣的教育模式,但如何能摆脱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升学模式,又如何摆脱看重优质文凭的社会竞争模式? 焦虑的心态,折射的是教育改革滞后于民生需求的现状,更反映出社会板结、利益固化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显然,只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缓解这种焦虑。当然,焦虑情绪中也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是从众心态的产物。我们应该给孩子、给教育改革、给社会进步一些信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当前,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形式和内在因素都有哪些,又能给教育改革带来哪些启示?半月谈记者奔赴各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不同的梦想,同一种焦虑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之一) 电视剧《小别离》中,无论是富裕家庭、草根家庭,还是城市中等收入家庭,都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指望教育改变命运,哪怕是早早地就要和父母、同学说再见。 “小别离”反映大时代。对家庭教育选择的微观描写,折射出一种弥漫在整个社会的焦虑感:草根群体担心上升通道被阻塞,寄希望于子女“更进一步”;

浅析中国家长教育论文定稿

浅析小学家长教育 摘要:教育孩子是人类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然而,中国宏观上家长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围观上中国家长的不成熟。本文在论述什么是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家长教育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教育需要学习,家长教育缺失在哪里以及怎样做合格家长等问题。由此,希望引起广大家长对“家长教育”的重视,转变教育观念,从而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 关键词:教育学习家长教育 正文 一、1、家长教育、家庭教育 (一)1.1 什么是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 所谓家长教育是指对成人实施的有关家庭生活、孩子成长、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的专业知识与有效技能的教育,其研究对象是成人。它是揭示家长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教育子女质量的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这里所谓的“家长”既包括孩子的父母、也包括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如保姆),还包括“准父母”(即将为人父母者)在内。而家庭教育(教育界明确定义)是指家长在家庭范围内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是区别于学校教和社会教育的独立范畴。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可以是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二)1.2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 从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市有明显区别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家长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或者就知道有家庭教育这个概念。其实家长教育是不等于家庭教育的,是有区别的。区别如下: 家长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对象成人孩子 家长身份学生老师 状态不同输入输出 施教环境家庭外部家庭内部 从区分上可以看出,家长其实是具有双重身份,在专业的家长培训学校是学生,在学校里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家,寓教于孩子则是老师,也就是角色的转换。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擅长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二是教,而且是先学而后教。 (三)中国家长教育 陈慧敏在《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一书中指出:

父母必修课: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必修课: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父母,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不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得来的职业,这份终身职业,看似容易,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家长只是把关注力放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结果就是,父母越来越焦虑,孩子越来越逆反,仔细思量,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01 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02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03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从小惯,长大管 孩子养成沉溺网络的坏习惯不能自拔 我一向主张家长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放任娇惯。有的家长跟我说:“我并非一定要让孩子达到我的什么期望。但孩子养成了难以容忍的坏毛病,比如沉溺于网络、手机中不能自拔。不强制不行!” 孩子陷于网络、手机而不能自拔的,是我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些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乃至高中毕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有些学霸型的孩子,也会熬夜玩儿网络游戏。我知道,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是,至少就我接触的圈子的情况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比美国严重得多。 女儿不知道乔布斯是谁,因为她有许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在一系列文章中介绍过,美国的家长,特别是教育背景好的家长,在网络、手机等方面对孩子控制得很严。硅谷那些创造了这些玩意儿的高科技人士,往往更严。比如,硅谷的高工、高管喜欢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华德福学校,那里在一定的年级以前甚至连频幕都禁止。这些高科技人士,往往不让孩子在13岁以前接触网络、手机等等。过了这个年纪,每天的上网时间也控制得很严,而且上网一定要在全家的起居室,不得在自己的卧室里,等等。 我们的女儿,也是从小不接触移动通讯等玩意儿,乃至乔布斯死了的时候还不知道乔布斯是谁。我把这事晒在微博上,引起很多人的抨击,说我把孩子管出毛病。我告诉大家:女儿一天到晚有许多自己的事情作,从来没有用过乔布斯制造的产品,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乔布斯呢?这下子更捅了马蜂窝:怎么会?没有iPad,iPhone?这不是变态吗? 对孩子一直“不教之教”,不干涉她的行为 她有计算机,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上网,我们进去从来不需要敲门获准。显然,她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我们这么放心?也许,她确实看了些“不该看”的东西。但从她的行为中就可以观察出来:她对网络没有那种病态的瘾,不可能沉溺于某种有害的影响中。 她是学校同龄孩子中最后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 14岁那年向我们提出要台智能手机,原因是运动队训练、俱乐部活动等等,大家都在手机里打短信。她没有,误了好几次。最后决定给她买,她自己上网挑了个刚过时、仅能满足基本功能的型号。可以看出来,14岁前没有,她除了感到点不便外,没有什么同伴压力,一直不提买手机的要求。等决定买了,心里想的是怎么给父母省几个钱,放弃自己不需要的功能。上瘾的孩子当然不会这样。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xx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而今天中国的教育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反而变得平庸了。因此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要考虑如何使自

中国家庭教育的古今对比

Family education_ Chinese part Chapter 1: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in family life, and it was taken seriously by ancient people. With a long history,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had developed to a system which has deeply influenced Chinese people until now. The purpose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is its political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society and consolidating as well as inheriting the social morality which was the cultural support of feudalism. In the Great Learning(《大学》), the doctrine of cultivating themselves, putting family in order, administering a country and making the world peace(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had connected family education with country administration, which was welcomed and wide spread by ancient governments, and it used to be the goal and ambition of uncounted ancient people. Besides, feudalism was built on the basic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小农经济). The stability of family is the key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imed at uniting the family and keeping it stable. B. The second purpose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is moral education. It was wide accepted that to cultivate a person with noble character wa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o cultivate a person with profound knowledge.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Top-down model. In ancient times, patriarch and elders were the center of a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was conducted by patriarch. It was a absolutely top-down model that children had no autonomous right. B. Filial-piety-centered ethics and morals education. The virtue of filial and piety is the core value in ancient society from imperial family to ordinary family. C. Prefer boys to girls. It was also a deep-rooted stereotype in the ancients. Boys had a superior social position than girls, and more opportunitie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Some familiar skills are descended to boys only. 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children’s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ancients believed that what person the children going to become can be seen in their childhood, so childhood education was quite important for parents. The methods of Chinese ancient family education: A. It was a process of step by step. In our country, the step by step teaching method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Book of Rites, people had recorded how to teach children in their different ages.

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是严谨、严肃甚至有时候是严厉的。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育风格,中国在对比与世界其他国家,才会有如此多很多成绩很优异的优秀的孩子;但是同时这也是中国的很多孩子社交能力若、不活泼甚至情商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我们相反的,选择自由随性的“放养式”教育方式的西方家庭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二者有何不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父母的寒冰式教育和西方父母的春风式教育方法中国父母会要求孩子照着自己说的话去做,而西方父母只会要求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中国父母可以说“大懒虫,所有的同学都比你棒”,而西方父母会在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中痛苦地挣扎,极力去挖掘孩子的点滴成就。中国父母为什么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心安理得,对此,我思考了很久、很多。我认为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在心态上有三个显著的不同。第一,西方父母非常在意他们孩子的自尊。对待孩子自尊心的不同态度,导致中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行为上出现了差异。例如,一个孩子带着在考试中得到的“A-”回到家里,西方父母很可能为此赞美孩子,而中国妈妈的脸上会现出恐怖的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得了“B”,一些西方父母仍然会表扬孩子,另一些西方父母则会和孩子面对面地坐下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但他们绝对不使用“愚蠢”、“无用”或“丢脸”这样的词汇。可在我看来,西方父母的做法也可能失当。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是在某个科目上能力有问题,还是课程的安排或整个学校有什么问题,这些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到。孩子要是在考试中得到“B”,中国父母立刻就会大发雷霆,会让孩子练习十多道甚至上百道测验题,直到孩子在考试中重新得到“A”。中国父母要求孩子的考试成绩门门优秀,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到。如果孩子没有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那么,一定是孩子不够用功。中国父母还认为他们的孩子有足够的坚强,来承担蒙受的耻辱并拿出实际行动重新改进。第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这或许是源于孔夫子的孝道和中国父母自我牺牲的精神。中国妈妈亲自参与教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充当家庭教师、教练,监督和教导孩子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2020年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个人来回答!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 xisi521 采纳率:42% 10级 2013.06.21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

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

家庭教育-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家庭教育—所有父母们的必修课 不知你是否有同感,在女人堆里,只要说起孩子,每个妈妈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点滴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也有数不清的欢乐和幸福。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在父母这个学堂里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家至少两、三个孩子,父母们忙着挣钱,为的是让我们衣食无忧,可能陪伴我们的时间很少。现在我们也成家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好,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学会陪伴他。 寒假里,儿子参加社区的活动,回来问我:“妈,社区阿姨让我们谈谈,我们家的家训是什么”我告诉他,“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儿子笑了,“真的吗?”“当然”我认真地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诚信显得更加难得可贵。我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看见打击某某假冒伪劣产品,可是为什么假货却仍然屡禁不止呢?部分原因是黑心商户、没诚信的商户太多。小部分的商户,做生意都不讲诚信,只是想着自己怎样多赚你一点钱,特别是那些昧着良心做生意的黑商户,从来都没考虑到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危害,他们是否想过,如果是你的亲人吃了这样的假冒伪劣食品,你会是怎样的心情?“3.15”年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打假,还有这么多的假货存在,关键是部分人丢了“诚信”。

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从生下他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健康的人格在儿童三到七岁之间就不知不觉的在塑造着,这个雕塑师就是孩子的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三岁之前养成的习惯会影响他的终生,好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坏习惯将抱憾终身。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从出生那天做起,不要把孩子当玩具,当成家长虚荣心的表现,这样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在超市里,看见购物车里推着的小孩,嘴巴里一直在嚼,手里还拿着一小串葡萄。年轻妈妈在给旁人炫耀,“看我们家宝宝,都吃了五颗葡萄了,太能吃了”,我很疑惑,这葡萄付钱了吗?在宝宝想吃东西的时候,她是不是应该告诉他,想吃东西可以,要等到付过钱才能吃呢?孩子要啥,都没原则的给,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要成啥样子。她有没有想过,有些东西,她是永远都给不了的……。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小螃蟹为什么是横着走?小老鼠为什么一生下来就会打洞?因为它们的祖辈都是这样的,到了它们这里,自然也是这样的。 有些孩子是迟开的花,我家的花,只是还没到开的时间。以前我总说,“你看***家的孩子,期末考试考了年级前三,你看看你考的,差距太大了!”。听得多了,他有时会反驳我,“***的妈妈是领

关于当前中国家庭教育观念

论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王仙婷 通过学习比较教育专题这门课程,了解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中外各种不同教育制度、教育理念的比较、分析。我从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因为父母是知识分子的缘故,接受的家庭教育相对较多,父母会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论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无可厚非的是他们几乎是把自己打造成他们理想化的模式。通过上大学之后的学习,特别是受到本门课程相关的启发,对于家庭教育观念有一些个人的见解,认为中国家庭教育常常过于偏激。本文重在讨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一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基本看法。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庭,不论大小。我们每个人也都接受过家庭教育,不论影响深远与否。今天的青少年是新世纪的建设者,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新世纪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把他们培养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是学校和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诚然,家庭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因此,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乃是家庭教育的导向和动力。 然而遗憾的是,据我自身经历以及社会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及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 1.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 2.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高度,经济的起飞对支撑其原动力的高素质人口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形成比较鲜明对照的是,相当一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素质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全社会育人水平的提高还远不适应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孩子成长中必修的10堂课

孩子成长中必修的10堂课 老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父母最应该上给孩子的必修课是什么? 全国语文名师袁卫星,曾为了工作而远离家门,也曾醉心于教育而疏忽了自家孩子的成长。当他幡然醒悟时,女儿已经10岁了。于是他想尽各种办法,钻研出一套“袁式家教”,陪伴孩子的成长。 他精心设计家庭课,让女儿明白爱与生活;他每年给女儿写去一封生日新,寄托祝福与期盼;他还发动自己的朋友给女儿写成长寄语,以“大朋友”的成长经验和人生感悟来陪伴女儿的成长。 今天,小编在袁卫星老师数十堂主题聊天式家庭课中,为您摘取部分,跟您讲讲孩子成长中必修的10堂课!您也可以把这些文字告诉给自己的孩子。 1.生命课 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剥夺 亲爱的女儿,从今天开始,爸爸要和你谈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生命。 我所说的这一切,你未必全然明白。爸爸希望你记在脑海,就像我写给你的好多信一样好好收藏,等到你能够完全读懂的那一天,相信你一定会触摸到爸爸此刻这颗热烈而又平和的心脏的。 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一只夏夜闪亮的萤火虫、一头笨重无比的大象、一棵参天耸立的杉树,以及一个个走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名字的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活力所在。 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那些人看来显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没有哪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或仅仅是另一个生命的工具。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放弃生命,就放弃存在的基础。所以,生命道德律的第一条,就是善待生命。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剥夺。 2.爱情课 爱和责任是同义语,爱一个人就要承担责任 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伟大到甚至能够战胜死亡。且不说欧洲民间故事、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动人演绎,单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一幕,就足以让人动容。 就像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世界上也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和责任是同义语。爱一个人,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对方负责,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亲爱的女儿,我跟你讲爱情,是想预先提醒你,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理智的、审慎的、神圣的。当有朝一日,你走向成熟,可要想清楚,伊甸园的苹果与谁共享?丘比特的神箭射向何方? 3.诚信课 守住你的诚信,良知永远“在场” 亲爱的女儿,在人生诸多规则中,你首先要守住的是你的诚信。诚信是基本的规则,失信是最大的禁忌。 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而周幽王却为了宠妃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孩子,当有人问他在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拿一些珍珠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时,他回答说:“不,没人在场,可我自己在看着我自己呢。我绝不会对自己去做一件不诚实的事情。” 是的,不管是在有人的场合,还是在无人的场合,一个真正有良好品行的人都会正确地行事。

高三家长必修课 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高三家长必修课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来源:高分网 高三家长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个首先就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而和谐的家庭气氛,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高三的学生压力大,家长同样也是,好的家长在学习上起辅助作用,生活上起主导作用,心理上帮助减压,外部搜集信息,怎样做才能成功的当一名高三家长呢?本系列文章详细整理高三家长在老师、统筹、氛围和生活中各种细节上要做好的事情。 怎样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高三这个阶段,涉及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事情需要协商、取舍、冷静、勇气,一旦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好,会给备考的孩子带来很多压力和苦恼。所以,在这个时期保证和谐的家庭气氛,保证亲子沟通通畅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也许你们早已经和好了,但孩子的内心还没有平复。家长在家里还要适时鼓励孩子,但不要老是把“我相信你,你一定行”这些废话挂在嘴边。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在饭桌上和孩子开开玩笑,这也是减压的方法。 以“多听少说”的办法来保证亲子沟通渠道的通畅。交流前要“备课”,交流不要太频繁,交流中不要老是过问孩子的成绩,可以采取书面交流的形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也好。在高三期中、期末,我分别给孩子认真地写了信,感觉效果还可以。平时我发现了好的文章后,也希望孩子看到,我就复印或者打印下来放到她桌面,至于看不看、有无效果我就不管了。有一个周末,孩子去学校上自习,出门时,我便交给她一篇复印好的文章。晚上,孩子回来高兴地说:“爸爸,你今天给我的那篇文章非常好!以后您每周周末就给我准备这么一篇好文章吧”。我想孩子这样的“反馈”就是最好的效果吧。

谈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谈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今世界中,幼儿教育应该是一个历史的主题,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家庭教育,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世界中国 家庭教育形成了儿童最初的早期经验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他们其后个性发展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学前教育是经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具有公共教育性质的学前教育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物。由于革命最早产生于西方,所以具有公共教育性质的学前教育自然也最早在西方诞生。 一、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史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谋求儿童特别是社会下层出身的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1837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的小城开办了一所幼儿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1873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在教育工作者上也进行了各种改革实验,近代日本学前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 二、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 中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的支持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后改称蒙养院)公立官办,开始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1922年民国政府制定了壬戌学制,将蒙养院改称为幼稚园。1928年,陈鹤王琴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起草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同年8月通过审查并向全国颁发实施。1926年,张雪门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1931年开始对“行为课程”进行研究。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 三、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主要是以(0~6)岁的学龄儿童为教育对象,这一时间的儿童接触最多的,除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伙伴之外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跟着模仿,儿童的辩认是非的能力还很弱,需要一个引导者,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不同的家庭教育会使儿童有不同的发展。一个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教

[复习]家长必修课.doc

班主任年修“家书ro万字回信成家长必修课 昨口周末,李作峰呆在家研究儿子李轶甫的家校联系本,上面有班主任万佼老师的來信——家长们己习惯称这种信为“家书”。从儿子一年级读到现在的六年级,李作峰每周至少收到一封万皎的家书,看信回信成了他的必修课。给家长写信则是万皎的必修课,在常青实验小学当了6年班主任,万老师“每年写的家书超过10万字”。 这学期刚开学第三周,李作峰就收到了万皎一封6000字的家书,里而特别提到:孩子进入青春期,要昭心孩了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重视孩了成长中的困惑。“我和爱人工作忙,通过家书,能及时掌握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敦促孩子改进。”李作峰说白己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三年级时,万老师说儿子书写不规范,我不以为意,后来儿子的字连我也认不出來了,万老师乂说,要我回信时也注意书写工整,给儿子做榜样,现在,儿子的字比我写得好看了。” “只有家长老师互动,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常青实验小学校长万玉霞说,2001年9 月创校吋就规定:班主任每周要给家长写集体家书。那时全校只有199名学生,如今有2530 名学生,45位班主任每周都要写家书。 万皎说,每周至少给所有家长写封集体家书,主要讲班级大事和孩子们的共性问题,少则三四千字,多的五六千字,一年下来,至少要写10万字。针对个别孩了的问题,则要不定时加写家书,“实在不记得写了多少。” “如今,微廨、QQ等沟通方式我们不反对,但家校联系本不能废。”万圭霞说,部分家庭条件冇限,不一定能上网;冇的孩了是爷爷奶奶带,更适合家校联系本;“家校联系本记录孩了的成长过程,也是宝贵的收藏”。 “难以想象,老师上课那么忙,怎么有时间给我们家长写这么长的信?”3月4日,当张茹从女儿手中接过班主任老师姜佩伶写来的家廿时,再一次被展撼,“上周的一封集体家书有5400多字,这周又写了4700多字,我看后除了感动,就是一份沉仙甸的责任。” “关于孩子的话,永远都写不完。”姜佩伶说,她有一个专门记录孩子在校表现的笔记木,“只要平时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积累,几千字的家信,午休时间就能写完。”算下來, 一?年至少要写10万字。 “我要求每个老师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的爱才会源源不断,我们的家书才会源源不绝。”常'青实验小学校长万玉霞如是说。 一周四五千字家书

中国家庭教育弊端

在亿万个中国家庭和中国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里,孩子满青不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更不是最后一个。面对此情此景,与其更多地揭露和批评孩子本人及其极端行为本身的道德问题,过多地渲染其父母所承受的悲伤和痛苦,不如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致命因素和败笔。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矛盾,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方法,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矛盾一方的妥协。孩子选择离开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一种沉默的妥协,一种融合了理智和冲动的极端路线。笔者要说,满青是理智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开始摆脱自身的不利因素,主动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接受社会的熏陶和教育。同时,满青又是冲动的,因为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他忽视了必要的道德因素,从此抛却了家庭的亲情,淡化了父母的感受,无视了亲人的悲伤。 面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很难笼统而简单的一言闭之,笔者姑且把家庭教育相对模糊地分为两个阶段:幼年教育和成人教育。 细细数来,可概括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关于教育,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前几天参加高中孩子的家长会,班主任讲了两个真实的事例我印象特深,一是新寄宿的高 二一位女生哭着要求回家,原因是饭点总是抢不上饭,好不容易打上了一次饭还没吃,她以 为会有人给送到宿舍里。另一个是一位女生跑操鞋带开了居然不会系。老师还说现在的男孩 子越来越像女孩子,女孩子越来越不像女孩子;原先上课学生趴着睡觉,现在管得严了,开 始坐着睡;没有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一般都是认为家长不容易得听家长的话 好好学习就不错了。很可笑吧,但这些事真真切切发生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身上,一个 相当严肃的话题是否再次需要我们各位家长反思: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又是怎样去教育孩子的?有关教育和被教育的必修课,我们学习了多少? 教育的话题太大,十天半月都不一定说得完,在这里我想简单发表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子女的品格(品质性格)培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而品格培养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孩子 的启蒙和学前阶段。我们经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孩子的 性格与品行对后天的作用,二是说家长怎么教养,孩子就怎么成长。 (在这我们不得先要说一下有关人性,教育是伟大的命题,人性也是个伟大的命题,各位家 长都是伟大的家长,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 人的性质(简称人性)决定了人的需求与表现,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性外放 的结果。人性分自然(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包括动物性的吃喝拉撒等基本生理 特征和饮食男女、感情欲望、自我保护、自私自利等。从进化论讲,这是一个物种得以生存 与繁衍的保证。人的自然属性不是罪恶的,但不受限制肆意扩张却能引起痛苦与罪恶。最简 单的例子吃的太多就会撑得难受。社会属性包括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心、道德观、奉献、关爱、精神上的理性与自我超越等,人的社会性层次高于自然性并驾驭自然性。人的两种属性 相互交织作用影响着人的一生。我们说损人利己是人自然性的表现,利人利己是人的社会性 表现,即损人又不利己是反人性作用,换句话这不是正常人干的事。 这边说“饱暖思淫欲”,那边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样的物质却导致不同的价值最求。所以 说人性有动物性也有社会性,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人性亦善亦恶,即高尚又卑劣、即理性 又感性,有阴暗也有光芒,复杂多变强于任何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也就是说思淫欲也好, 知荣辱也罢都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但世上没有不受限制肆意泛滥的人性,(说一个人坏的滥 杀无辜,一个人好的见谁都给钱,显然不符合生理逻辑,同时也必然会导致社会约束。欧美 等发达国家,标榜人权、自由、博爱,但个体行为也是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法规来约束的,人 性的解放空间只能说相对比较大)。人类在自律与他律下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推动着 社会发展和文明。人在自律和他律下是压抑痛苦的吗?不是的。人的关于爱、责任、奉献以 及对社会准则的遵守符合人的精神需求,是人的社会性的必要组成,而且社会越文明发达, 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的这种精神需要就越突出。 我们所说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是人性外在反应的重要特征,即人性决定性格,性格 反应映射人性。为什么说“性格决定命运”呢,其实是和人性的重要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人类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教育?虽然这也是由于幼儿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与掌控能 力最强,但是排除这一客观因素,更多的是由于此刻他们的无知,此刻也是人性最好的塑造 时期。墨汁溅洒在黑色纸张上,留下的污渍肉眼几乎无从寻找,但是如果泼洒在白纸上,哪 怕是一小块,也格外刺眼。所以人性的最好塑造时期就是处在人类无知的时候,即幼儿阶段。其实我们都有所感觉,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好像都趋向于学坏容易而学好难。一是因为人的自 然属性先天容易接近“私和恶”的方面,二是和个体后天接受的教育有关,这个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也包括自我教育,会贯穿人的一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