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夕的传说与习俗

除夕的传说与习俗

除夕的传说与习俗
除夕的传说与习俗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也是春节前一天。顾栋高:“臣謹案,日月其除,除者除舊布新,今人以臘月三十日為除夕。”“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辞旧迎新就成为了除夕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源流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最早应记载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关于除夕的传说有很多,现就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1、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这个关于年的传说可以说是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2、“夕”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除夕,就是除去“夕”的意思。民间流传《七郎射夕》的传说。很久以前,有只怪物叫“夕”,贪色又贪吃,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姑娘,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再把她吃掉。有个名叫七郎的猎人,使一把拉力无比的弓箭,喂养一只神犬,任何猛兽都惧怕它。七郎为百姓除害,带着神犬到处寻找“夕”,找了数年,仍不见“夕”的踪影。有一年的年三十,七郎来到一个人口密集的镇上。心想,这里人多,姑娘多,说不定“夕”会出现。就对镇上的人说“夕”怕响声,一旦听到什么动静,就敲响那些盆盆罐罐,受到惊吓的“夕”就会逃出来。趁此机会,他就可把“夕”杀死。这天晚上,“夕”果真来了,它闯进一户农家,刚想欺侮这家的姑娘。这家人马上敲起盆罐,随即,整个镇上的百姓也跟着敲起来“夕”听到响声,到处乱窜。这时,七郎的神犬猛扑过去。瞬间,“夕”的后腿被神犬死死咬住。七郎拉开神弓,一箭把“夕”射死了。1

3、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凶恶的怪兽叫做夕,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从天上到人间来捣乱。它要每家每户都准备好食品来给它吃。人们非常痛恨夕,但又不敢反抗,只有照夕的话去做。人们虽然不敢反抗,但每到夕来的时候,一些有钱人家就花很多钱请来了一些巫师和巫婆作法,想把夕制伏,可不管怎样作法,就是制伏不了夕。从那以后,人们就更加惧怕夕,夕也就更加放肆起来。有一年,夕又到人间来捣乱,那个地方的长官想,他要是制伏了夕,一定会升官发财的。想到这里,他立刻叫人去把夕找来说:“你这个无恶不作的东西,不许你再祸害我的子民,还不快快束手就擒。”那地方官不但没有制伏夕,反而被夕吃掉了。

1周亦涛主编;陈志荣编著,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民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01,第148页

夕继续去抢东西吃,它来到一户人家,这家人正在烧竹子取暖,旁边还放着一盆水。这户人家的孩子见夕来了,非常害怕,站起来往后一退,不小心把那盆水打翻了。正在燃烧的竹子碰到水,就噼里啪啦地炸开了。夕一听到这声音,就吓跑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每年的最后一天定为“除夕”,每到除夕这天,人们就燃放爆竹,以纪念除掉“夕”这只恶兽。2

4、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猛兽叫“年”,每到岁末就出来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的东西、火光和巨响。于是每到岁末,人们都穿上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吓得年再也不敢出来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后来人们逐渐把穿红色衣服演变成贴红色春联。3关于这个怪兽的原型,有报道说是源于《山海经》中的山魈,咱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二、传说与习俗(插一些诗歌)

自古以来,除夕就有很多习俗。《梦粱录》卷六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1、桃符与春联

除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更换桃符的习俗是除夕那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桃符、春联和门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先秦时代桃茢就具有驱鬼除邪的作用。《立即·檀弓下》记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鬼)恶之也。”《周礼·夏官》说诸侯会盟会割牛耳取血(执牛耳者),要用桃茢为镇物。桃符的前身是桃枝与桃梗。桃枝的辟邪作用见于《庄子》:“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将桃枝加工成其他样式也有相同的功效。由于桃枝的神奇作用,在《后汉书·礼仪志》中载有汉代有腊日前一日逐疫毕,赐公、卿、将、特侯、诸侯“苇戟桃仗”之礼。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山海经》中有座度朔山,在用大桃树枝做成的鬼门上立有神荼、郁垒,以苇索执鬼并喂虎。又有将桃削成人形,即桃梗,立于门前的的风俗。按風俗通引黄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度朔山上章桃,

2罗杨,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五华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08,第194页

3芳园主编,国学知识一本全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328页

下簡閲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放於前事兾以衛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嵗終更始受介祉也。六朝时,桃板开始出现,在《荆楚岁时记》中讲“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至迟到唐末,“桃符”一词出现,韩鄂《四时纂要》明确指出了“仙木即今之桃符”。此后“桃符”盛行于宋代。

我们现在梳理下桃符,一开始它是一种辟邪作用的植物,后演变为桃枝、桃仗,再到桃人梗,是一个人格化过程,同时是一个神格化过程。而桃板、桃符的出现,是两种过程合二为一的体现。在南朝史料中,虽没有有关桃板、桃符上有画、字的记载,但根据后来文献中记载桃板上画有神荼、郁垒像并写二者名字的事实,可以推测出,桃板一出现就有可能有图或字,或者二者都有。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并标注名字的作法,兴盛于宋代。反映北宋风俗的《岁时杂记》说在“桃符”上画神像,下书左郁垒,右神荼。用于辟邪的桃符一直流传到明清时代。

春联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五代末宋初蜀主孟昶桃板题字的著名故事。宋张唐英的《蜀梼(táo)杌(wǜ)》记载,孟昶(chǎng)降宋前一年(乾德三年)的除日,让翰林学士幸寅逊在寝门的桃板上题字不如意,于是亲自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果然新年降宋,吕余庆为成都知府,而长春是宋太祖诞生13的嘉号,应了孟昶所题,成为亡蜀先兆。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一也记载了这个故事,还说“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题‘元享利贞’四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除了以往桃板、桃符主要用于辟恶外,可在上面写迎春纳福的吉利祝词,这是桃符性质的重要改变。宋代桃符的迎春纳福性质更加明显,北宋《岁时杂记》说: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为之,除了画图像外,“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在长方形桃板上书写春词和祝福语已是桃符的一种类型。南宋高宗时修《嘉泰会稽志》卷一三也说“桃牌书左神荼、右郁垒,亦或书他语,门左右设之”。南宋时代的《梦粱录》除此记载外,市场上还卖“迎春牌儿”,除夕要“贴春牌”。看来“春牌”是迎春桃牌之意,是一种新型的桃符。桃符也就变成了两种类型。这种桃木板所制春牌,到了明代一般成为纸制,且名为“春帖”。制作材料的改变,使春帖脱离了桃符旧制,成为独立于桃符以外的一种饰品。嘉靖福建《汀州府志》记载了桃符后,接着写到:“春帖:大夫之家俱用五色笺书联句,以贴于门或厅堂柱间,虽工贾亦买而贴之,以见除旧布新之意。”春帖又有“春对”、“春联”、“门联”等名称。其中“春联”一词,成为清代的流行用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2、照虚耗

何为虚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玄枵,虚中也。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饥何为?”玄枵,是古星次之一,岁星失序,越过星纪到了玄枵,饥馑便在大地上产生了。玄枵,这一星次为啥有这样毁天灭地的能力呢?《开元占经·分野略例》载:“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于辰在子,为玄枵也。玄者黑,北方之色。枵者,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在下,阴气在上,万物幽死,未有生者,天地空虚,故曰玄枵也。”看来,玄枵这一星次,代表着寒冷、幽灭,是黑暗阴冷的代表。《尔雅·释诂》,“玄枵,虚也。”《正字通》,“凡物

饥耗曰枵,人饥曰枵腹。”虚耗,其实是玄枵星次的核心内涵。由于玄枵与阴、寒、灭有关,古人便将其与饥馑、穷困等联系了起来。如“天下虚耗”“虚耗者,凶也”“海内虚耗”“边民虚耗”“仓庾虚耗”等。

另一种说法,虚耗是一只小鬼,擅长盗窃人之物品和破坏人家喜事,与妖孽同类。现今能查到的虚耗出生的最早时代是唐朝。《唐逸史》有载,明皇一日梦到一小儿,穿红色的短裤,一只脚穿鞋,一只光脚,腰里挂着另一只鞋,插着一把竹扇。这个小儿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并且绕着大殿嬉戏。明皇叱问,自称是虚耗,望虚空中盗人物如戏,耗人家喜事成忧。明皇一听大怒,呼武士。突然来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系角带,穿朝靴,捉小鬼,刳其目,而后啖之。明皇问来者何人,答曰,终南山进士钟馗,要为明皇除天下虚耗妖孽之事。说完明皇即醒。后来,明皇召吴道子来,道出梦中所见钟馗状,吴道子立笔画之,与明皇所见不差分毫。这是虚耗成鬼,这一“实物”样貌和破坏力、克星的最早记载,也是钟馗事迹的最早记录。一大一小鬼物相伴而生,相斗万世。到了明代,《诚斋杂剧·新编福禄寿仙官庆会》,“人间人间虚耗,仓库仓库搬消……财物偷了,米麦搬了,富的穷了,穷的罷了,吃的无了,穿的无了,精着突豹,光着得恼,盛撒破了,外嗽漏着,拍着爪老,将他笑倒。”虚耗的习性更加生动丰富。由于虚耗的这些坏毛病,古人扮作钟馗状或别的神驱赶它,并将之编为傩戏,也就可以理解了。村间的撵虚耗民俗,应是这些傩戏的精简版。

照虚耗

《辇下岁时记》讲唐代“年夜”照虚耗,宋代时,为京师风俗。除夕在床下放置明灯。可以照除秽恶,谓之“照虚耗”。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至除夕明灯床下,谓之照虚耗。”宋代照虚耗的场所是厨、厕、门及床下,唐代未有相关记载。明代照虚耗的的习俗见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零《熙朝乐事》,说除夕夜杭州人“燃灯床下,谓之照虚耗”,在明代地方志中鲜见。清代地方志中除夕照虚耗的习俗记载明显增加。

除了除夕照虚耗,还有祀灶日照虚耗、元宵节照虚耗、天仓节照虚耗。照虚耗是旧岁结束、新年开始之际的习俗。灯火在古代被认为是可以驱鬼的。照虚耗的场所由一开始的床下,逐渐扩大为厨、厕、门及床下,清代的范围更广:浴室、井、楼上、豕苙等阴暗、潮湿之处。另外,照虚耗还被理解为照老鼠。老鼠多生存在家中阴暗潮湿之地,照虚耗习俗有照老鼠的成分。

撵虚耗

河北省井陉南康庄的撵虚耗民俗,据说是由撵寒号虫演变为撵虚耗。传说古代的南康庄,每到晚上村外山坡、田野就会有东西东喊西叫,扰得村里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这个东西被村民称为寒号虫,是一种野鬼。关公得知此事后,乔装改扮为道士,到南康庄为民驱鬼除害。现今,井陉撵虚耗,是装扮成关公、关平等扮相的村人,去驱赶“寒号虫”。其实,这里的寒号虫也是虚耗的一个别名。《云笈七签·南康王韦臯修黄箓道场验》,“太尉中书令韦臯节制成都,于万里桥隔江创置新南市,发掘坟墓,开拓通街,水之南岸人逾百户……然每至昏暝,则人多惊悸,投砾掷石,鬼哭呜咽,其丧失坟垅,平划墟墓,无所告诉,故俗谓之虚耗焉。”这里的虚耗与寒号虫的危害、破坏力、习性十分相似。井陉的撵虚耗与我们乡间的撵虚耗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井陉

要比我们的更丰富、生动,扮相也更具体。井陉的撵虚耗被列入了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

3、祭祖(上坟)

祭祖是除夕的重要活动,形式也各异,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

我国晋西吕梁山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4、垒旺火与燃放爆竹

烧火盆

韩鄂《四时纂要》十二月“庭燎”说:岁除夜,在院子里堆柴烧火,“辟灾而助阳气”。岁终烧柴的习俗在宋以后广为流行,各地间有所不同。江南苏州地区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烧火盆。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说二十五日“人家各又于门首燃薪满盆,无贫富皆尔,谓之相暖热”。他的《烧火盆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其六烧火盆行

宋代:范成大

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大家薪乾胜豆?,小家带叶烧生柴。

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格磔。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

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将迎阳艳作好春,政要火盆生煖热。

南方浙江等地区将火盆成为杋盆或生盆,多在除夕燃烧。《武林旧事·岁晚节物》讲杭州除夕“至夜烛糁盆,红映霄汉”。烧糁盆一般在门外进行,以烧松枝为多。北方等地区往往在院里或门外燔柴。一些地方烧硬木,如万历《安丘县志》说当地烧榾柮(1.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2.泛指根部。)。或烧草,乾隆《祁州志》说“薄暮,焚草于门”。

垒旺火

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垒旺火是内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后来在朔州地区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旺火,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比如冬季或正月里室外唱戏,就生旺火,让观众烤旺火;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比如:农村人们在结婚时生旺火,新娘绕着旺火转,类似南方的“跳火盆”。

燃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和新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最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的山魈,用来避邪祛灾。后来经过炼丹家的不断摸索,发明了火药,有人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而爆的古老习俗发生了变化。

据南朝梁代官员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xiāo)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富贵贱均要放爆竹。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

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渐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5、分岁、守岁

分岁

中国民间除夕守岁至半夜,谓之分岁。谓新旧岁自此而分。晋周处《风土记·岁时》:“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郎瑛《七修类稿·诗文·除夕元旦词》引明沉宣《蝶恋花·除夕》词:“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其八分岁词(宋·范成大)质明奉祠今古同,吴侬用昏盖土风。礼成废彻夜未艾,饮福之馀即分岁。

地炉火软苍朮香,饤盘果饵如蜂房。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

小儿但喜新年至,头角长成添意气。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

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君看今岁旧交亲,大有人无此杯分。

老翁饮罢笑撚须,明朝重来醉屠苏。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道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守岁

守岁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除夕夜,全家团聚守岁,饮宴、祭祖,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留恋,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希望。守岁的习俗始见于南朝,徐君蒨有《守岁》诗,“烛尽炭成灰”,是其写照。唐朝题“守岁”之词甚多,如太宗有《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守岁就是从除夕到元旦天亮,彻夜不眠。

陕北的除夕有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等习俗。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

驱傩(nuó)也是除夕的一个重要活动。简述一下。这个活动多见于腊日和

腊八,宋代以后有些地区有除夕傩的风俗,傩的活动在明清衰落了,除夕傩更难得一见了。

三、除夕食俗

除夕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

经过世世代代人的发扬与改进,在我国南北方地区有了不同的讲究。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大陆被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源乃至空气的差异很大,盛产的食物和人们的口味喜好也不同,所以各个地方的年夜饭虽然样式丰富、菜色齐全,但各有特点、不会重复。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鲁菜】历史悠久,是药与膳结合的起源,更是宫廷第一大菜系,以清香鲜嫩、味醇而著名。据山东周边介绍,年夜饭时会做糖醋鲤鱼,寓意“年年有余”。鲤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是常见的家常食材。糖醋鲤鱼是用黄河鲤鱼做食材,经炸、熘而成。鱼肉外焦里嫩,味道酸甜可口,香味四溢。

【川菜】麻辣鲜香,是民间最大菜系,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个菜系。涵盖口味非常丰富,可以说是“百菜百味”。但喜欢食盐食辣的四川人年夜饭中可不一定全是辣菜,比如这一道红椒肉丝,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采用新鲜的大红椒洗净切成条状,搭配肉质优良的土猪肉丝。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成菜后猪肉口感劲道,红椒颜色鲜艳、香脆可口。

【粤菜】选材精细、口味清淡,只用少量佐料,保留食材的本味。粤菜包括广府、客家和潮汕风味,在海外影响颇大。广东湛江一带在年夜饭上很喜欢的一道菜是:水晶鸡。水晶鸡采用专门的配料腌制优质整鸡并配以蘸料。做法简单、风味独特、香味十足、肉嫩骨香。

【苏菜】是宫廷第二大菜系,其造型讲究、口味偏甜,以糕点小吃最为出名。如果是江苏地区人家户做年夜饭,会备上一款老人小孩的心头宝:猪油年糕。猪油年糕的制作用时较长,需要好几个小时。经过制作糕粉、静置、蒸熟、晾冷、切块等工序,最后的成品色彩鲜艳、甜糯软滑,口感细腻。

【闽菜】清鲜淡爽、刀工巧妙、汤菜众多、调味甜酸。福建地区好“围炉”,喜欢将海鲜、肉制品、动物杂等放入锅中一起炖煮形成大杂烩,所以年夜饭中福州人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便是享誉全国的——佛跳墙。佛跳墙的原料非常丰富,包括鲍鱼、海参、蹄筋、杏鲍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等。十几种食材汇集在一起,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才可。佛跳墙可美容养颜、促进发育、增强免疫力。出锅的佛跳墙浓郁荤香、软嫩柔润、味中有味,回味无穷。

【浙菜】注重原料的新鲜与搭配,求味道的互补。常见鱼、虾等河鲜味原料,讲求鲜嫩软滑、原汁原味。如果非要选择一样作为杭州人的年夜饭佳肴,那么“清蒸红鲤鱼”当之无愧。这道菜采用红鲤鱼作为原料,红鲤鱼颜色鲜艳、肉质鲜美。将香菇、熟猪油、葱段、姜块与鱼一起蒸,出锅后香气扑鼻,鱼肉软滑鲜美,浓

郁可口。

【湘菜】属于地方风味菜,讲究调味,辣中带酸,能祛湿祛风。湖南人的辣即指辣椒,酸即指泡菜、酸菜,那么年夜饭中兼具两者的当属这道“剁椒鱼头”。剁椒鱼头以鳙鱼鱼头、剁椒为主料,配以姜、葱、蒜等其他辅料蒸制而成。菜品色泽红亮鲜艳,香味浓郁。鱼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鲜香辣口。

【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工,因为徽州人喜爱喝茶,而茶能祛油。由于徽州多少多水多食材,所以食材独具特色。安徽黄山人的家庭年夜饭上会吃“毛豆腐”这道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白毛,上面均匀分布着一些黑色的颗粒物。利用旺火将菜籽油烧成7成熟,将毛豆腐下锅煎成两面金黄。出锅后撒上调料,香味扑鼻、口感脆糯、回味无穷。

以上是各个菜系中的特色菜,还有一些其他除夕会做的食物。

蒸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平安水饺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腊味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是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美食。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而十二月叫腊月。腊肉,就是在冬天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

湖南:“朝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海南:“吃新节”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与风俗,“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

东北:粘豆包

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大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肇庆:蒸棕

肇庆人过春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炸角子、煮裹蒸棕。裹蒸煮好香气四逸,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餐上的必备主食,自家做的、邻居互送的,打开冬叶热腾腾的蒸汽飘散,冬叶清香、糯米混着肉香充满了张灯结彩屋里,一屋子的幸福欢快。

江苏:“掘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四、节日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

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

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

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5、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因此,人们的除夕禁忌,是源于传统对年的特殊认识。除夕的禁忌极多,也极其重要,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在与时俱进的年代,人们除夕的禁忌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朝着科学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

羊年除夕祝福语

羊年除夕祝福语 过年了,送你一“新”,新年快乐;送你一“兴”,兴旺发达;送你一“心”,心想事成;送你一“欣”,欣欣向荣;送你一“薪”,薪水丰厚;送你一“星”,星光灿烂。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 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 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 灯笼。 摘一千颗星星照亮你的前程种一千朵玫瑰陶醉你的心情折一千只纸鹤逗你时刻开 心找一千种理由希望你无忧无愁祝新年快乐! 新年到: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 雪碧,永远都醒目,开开心心,顺顺利利! 羊年除夕祝福语第一部分 在新春温馨得日子里,聚珠穆朗玛之阳光,拢比尔盖茨之财气,一并作为礼物送给你,请把这最诚挚的祝福带在身边,让幸福永远伴随你。 四大幸事:除夕订到年夜饭,出门拦到出租车,串门拿到压岁钱,初一放假到十五; 祝你正财、偏财、横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私情,情情如意! 这次发短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指法,二是联络感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 今天除夕,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送句有技术含量的话:春节快乐! 除夕夜,送祝福,团圆饭,多幸福。健康的如意果,平安的蹄o,快乐的烤鸭,幸福 的银耳莲子粥,还有吉祥的米饭,伴你除夕夜快乐不断,幸福绵绵! 除夕夜,庆团圆,送你一桌团圆饭。吉祥的配菜,幸运的主菜,健康的玉米粥,平安 的如意果,一桌的财运、福运和好运,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临近,唱出喜悦,唱出香甜,唱出快乐,唱出幸福无边,愿你四面楚歌;财福寿福,洪福幸福,仙福永享,更加五福临门,愿你十面埋福、永远享福。 新年到喜事多,除夕夜多欢乐,成双成对日祝福送双份。祝愿你幸福双份,快乐加倍;平安双份,健康加倍;微笑双份,精彩生活总成对!

中秋节的六大经典传说故事

小编整理: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六大神话传说故事,配以当代知名画家王家训老师的传神画作,添点节日的气氛,祝大家中秋国庆双节愉快!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

除夕的习俗作文

除夕的习俗作文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 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 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 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 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 “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 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 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 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 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 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 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 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 可信其无啊!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要吃粽子,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过 年了。记得有一次过年,我们正在家门口放鞭炮,因为我胆子特别小,所以每次放鞭炮我 总是躲得老远看五彩缤纷的鞭炮,再看看家家户户都挂着大红色的对联。 趁爸爸妈妈放鞭炮之时,我问姐姐:“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姐姐说:“有一个传说,是关于除夕的。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每到除夕就会到村里吃人,所以每到除夕,村里人就会逃到山上去。有一次,快到除夕时,来了一位老人,说他可以赶走年,可 村里人不相信,便都收拾好东西逃到山上,老人却留了下来。年来到村里,看见有人,就 飞快地跑过去,要吃老人,老人突然点燃鞭炮,穿上红衣服,噼里啪啦,年被吓跑了。于 是就有了过年,也就是除夕了。

【中国除夕相关的故事】中国民俗故事读后感300

【中国除夕相关的故事】中国民俗故事读后感300 第一种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孤独的怪兽叫年。他是寒冬里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兽,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他就会感到更加孤独,而且还特别生气。于是,他就从山上冲下来去吓唬那些落单的人。后来,大家都会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挂年画,穿火红的衣服,做满桌的菜,热热闹闹地一起过年,“年”再也不敢出现了。一年又一年,许多人甚至忘了“年”这个怪兽。过年是热闹的,可是总会有孤独的人被“年”吞掉。其实,要从“年”的手中逃脱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红色的衣服,忘记所有不开心的事,打电话告诉所有你认识的人,祝他们新年好。还有一位也别忘了,问候“年”新年好,于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脸越来越红,变呀变,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我们过年时一定要穿上爸爸妈妈买得新衣服,向老师、亲人、伙伴和“年”送上祝福,过一个开心、红火的新年。 第二种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间出现了一个叫夕的怪兽。夕平时躺在洞穴里睡大觉,一到阴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找吃的,到处行凶作恶。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腊月二十三这天,请灶王爷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间来除夕。玉帝听说后把除夕的事交给了神农办理,神农派最小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和竹筒,就在腊月的最后一天跟着灶王爷来到人间。太阳落山后,正当夕又要行凶作恶时,年用红绫和竹筒打败了夕。村里的人们把想要逃走的夕紧紧围住,拿着红绫、竹竿、赶牛鞭一齐向夕打来,当火红的太阳升起时,夕被年和人们除掉了。从此,人们为了庆祝腊月最后一天晚上除掉夕得胜利,就把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家家挂红绫、爆竹筒、甩响鞭,到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贴对联和放鞭炮。 年除夕的故事讲完了,我认为年很勇敢,他打败了凶恶的夕,让老百姓过了个平安、快乐的新年。 第三种版本——《年除夕》 传说,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夕生活在海底,但 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有时还吃人呢。村子里的百姓为了对付它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后来, 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办法,请灶王爷帮忙。可是灶王

年除夕的故事

年nián 除chú 夕x ī 的d e 故g ù 事shì 在zài 很hěn 久jiǔ 很hěn 久jiǔ 以y ǐ 前qián ,人rén 世shì 间jiān 出chū 现xiàn 了l e 一y ī 个g è 叫jiào 夕x ī 的d e 怪guài 兽shòu 。夕x ī 平píng 时shí 躺tǎng 在zài 洞dòng 穴xué 里l ǐ 睡shuì 大d à 觉jiào ,可k ě 是shì 一y ī 到dào 阴yīn 历l ì 腊l à 月yuè 的d e 最zuì 后hòu 一y ī 天tiān ,就jiù 跑pǎo 出chū 来lái 找zhǎo 吃chī 的d e ,到dào 处chù 行háng 凶xiōng 作zuò 恶è。夕x ī 的d e 胃wèi 口kǒu 大d à 极j í 了l e ,恨hèn 不b ù 得d é 把b ǎ 所suǒ 有yǒu 的d e 猪zhū、羊yáng 、马m ǎ、牛niú 一y ī 口kǒu 都dōu 吞tūn 了l e ,甚shèn 至zhì 连lián 人rén 也y ě 不b ù 肯kěn 放fàng 过guò。 人rén 们m e n 很hěn 想xiǎng 把b ǎ 夕x ī 制zhì 服f ú,可k ě 是shì 想xiǎng 了l e 许x ǔ 多duō 办bàn 法f ǎ 都dōu 不b ù 顶dǐng 用yòng 。年nián 年nián 岁suì 岁suì,牲shēng 口kǒu 被bèi 夕x ī 吃chī 没méi 了l e ,人rén 也y ě 逐zhú 渐jiàn 稀x ī 少shǎo 了l e 。所suǒ 以y ǐ 每měi 到dào 腊l à 月yuè 最zuì 后hòu 一y ī 天tiān ,人rén 们m e n 都dōu 十shí 分fēn 惧j ù 怕p à 夕x ī 的d e 来lái 临lín 。 后hòu 来lái ,人rén 们m e n 终zhōng 于y ú 想xiǎng 好hǎo 了l e 一y ī 个g è 办bàn 法f ǎ— — 腊l à 月yuè 二èr 十shí 三sān 这zhè 天tiān ,家jiā 家jiā 都dōu 做zuò 又yòu 黏nián 又yòu 甜tián 的d e 糖táng 瓜guā 儿ér ,请qǐng 灶zào 王wáng 爷y é 吃chī 了l e ,去q ù 天tiān 上shàng 求qiú 玉y ù 帝d ì 派pài 神shén 仙xiān 到dào 人rén 间jiān 来lái 除chú 夕x ī。

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本人为大家分享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除夕都有哪些习俗

除夕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目录*一、除夕都有哪些习俗*二、除夕的禁忌*三、除夕的历史由来 除夕都有哪些习俗1、除夕都有哪些习俗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2、除夕习俗之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

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3、除夕习俗之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除夕的禁忌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忌过早睡觉

中国除夕相关的故事

中国除夕相关的故事 第一种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孤独的怪兽叫年。他是寒冬里孤独感慢 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兽,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他就会感到更加孤独,而且还特别生气。于是,他就从山上冲下 来去吓唬那些落单的人。后来,大家都会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挂年画,穿火红的衣服,做满桌的菜,热热闹闹地一起过年,“年” 再也不敢出现了。一年又一年,很多人甚至忘了“年”这个怪兽。过 年是热闹的,不过总会有孤独的人被“年”吞掉。其实,要从“年” 的手中逃脱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红色的衣服,忘记所有不开心的事, 打电话告诉所有你理解的人,祝他们新年好。还有一位也别忘了,问 候“年”新年好,于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脸越来越红,变呀变,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我们过年时一定要穿上爸爸妈 妈买得新衣服,向老师、亲人、伙伴和“年”送上祝福,过一个开心、红火的新年。 第二种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间出现了一个叫夕的怪兽。夕平时躺在洞 穴里睡大觉,一到阴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找吃的,到处行凶 作恶。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想把夕制服,不过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 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腊月 二十三这天,请灶王爷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间来除夕。玉帝听说 后把除夕的事交给了神农办理,神农派最小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和竹筒,就在腊月的最后一天跟着灶王爷来到人间。太阳落山后,正当夕又要 行凶作恶时,年用红绫和竹筒打败了夕。村里的人们把想要逃走的夕 紧紧围住,拿着红绫、竹竿、赶牛鞭一齐向夕打来,当火红的太阳升 起时,夕被年和人们除掉了。从此,人们为了庆祝腊月最后一天晚上

(精)除夕的神话故事

除夕的神话故事 除夕的神话故事 发布时间:2020-05-22 关于除夕的传说有很多,正是这些传奇的故事为除夕蒙上了的神秘的面纱,好多广为流传的除夕传说故事现在也已经家喻户晓。今天我就为大家来讲讲除夕的传说故事吧。 除夕的传说故事新年快乐 除夕习俗传说(1)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 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

大年三十除夕夜祝福句子【三篇】

除夕夜,将痛苦的文件删除、将烦恼的病毒杀灭、将快乐的记忆保留、将关怀的祝福接收。以充满希望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祝你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新年。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大年三十除夕夜祝福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大年三十除夕夜祝福句子 1.除夕忙,初一忙,初二忙,一连忙三天。初三到了歇一歇,短信祝福送心间,愿你过年别太忙,注意身体是关键,轻轻松松过个欢乐年! 2.爆竹声声除夕到,春风送暖吉祥报。灯火辉煌歌声高,一年旧尘一帚扫。酒香四溢举杯邀,圆美一家吃水饺。祝你除夕如意笑,福禄寿康幸福耀。 3.鸟儿飞,风儿吹,大雪飘,新年到,穿新衣,换新颜,变新貌,放鞭炮,吃水饺,闹除夕,探亲友,新的一年又来到!祝贺你新年好!岁岁平安又吉祥! 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新年就来到,提前祝愿你,新年金猴抱,万事哈哈笑! 5.在千千万万的号码中我选择了你,在千千万万的日子里我选择了今天,在千千万万的话语中我选择了这句:除夕你千千万万要快乐! 6.吉祥如意庆牛年,欢天喜地过大年。除夕鞭炮响彻天,我的祝福美如云。短信拜年电话问,只愿你好大家好。祝你牛年乐呵呵,幸福喜滋滋。 7.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停留。祝的朋友新年快乐! 8.喜庆的天空飘着雪花;快乐的火车带我回家;温馨的院子圈着牛鸭;久久的相思深深牵挂;暖暖的情义陪伴爸妈;美美的除夕聊聊家话。愿回家过年的朋友,除夕夜温暖安详! 9.当您看见这信息时,幸运已降临到你头上,财神已进了您家门,荣华富贵已离您不远。祝福您朋友:春节快乐! 10.新年来临,送你简短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再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 11.除夕到新年将临,好运滚滚送上前;爆竹声声响翻天,快乐喜庆喜连连;消息祝福捎上前,愿你事事顺心愿。祝你除夕佳节快乐不断,喜笑开颜! 12.一条小小的短信,一声亲切的问候,代表着关怀和思念,包含着祝福与鼓励,祝新春快乐,合家幸福! 13.贺个个工作好,利户户收入高,年处处平安罩,节家家团圆闹,意人人身体好,观天天心情妙。祝福新春快乐! 14.向东方收集了些吉祥,打西边采摘了些安康,自南面聚拢了些幸福,朝北方收购了些如意,只为在除夕这天送给你四面八方的祝福,愿你开心无限,除夕快乐!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_经典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一):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 大家明白,咱们中国有两大团圆的日子,一个是春节,另一个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想必大家也有听说过,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药飞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后裔为了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中秋节的习俗就延续下来啦!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也是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毕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管多远,如果有时间都会尽量赶回去跟家人一齐过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 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简单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此刻,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等。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作文200字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作文200字 【导语】新的一年,也就是新的开始和新的起点。新的一年即将到了,在此我也祝福每个人都一帆风顺、事事顺利、六六大顺、心想事成。《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作文200字》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作文200字 农历十二月三十,一年一度的除夕终于到了。说到除夕,它还有一个古老的神话:夕和年本来手下做事。年聪明勇敢,夕则又懒又馋,因为在天庭闹事,被玉帝贬下人间,成了一头大怪兽。 夕这头大怪兽掉在原始森林里,夕先把森林里的动物吃了,然后呼呼大睡。不知过了多久,夕终于醒了,觉得肚子空荡荡的,好饿呀。于是,夕朝远处的村庄奔去。趁人们在睡觉时,开始吃村里的牛羊鸡鸭,更恐怖的是,夕吃完动物后就开始吃人了。村民的生活失去了安宁。可谁又能打败夕呢?于是,村里的老人带着村民朝天跪下,乞求玉帝能救救他们。 年主动请战,他带上红布和竹筒,坐着祥云从天而降。年把带来的红布用力的甩了几下,就把夕的四只脚牢牢地捆住了。然后年把带来的竹筒点燃,对准夕的身体,夕被烧的皮开肉绽,结果倒在地上死了。村民见年杀死了夕,纷纷拍手欢赞,庆祝了两天两夜。 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那天定为“除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篇二】除夕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作文200字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

大年除夕

大年除夕 【篇一:猴年除夕祝福语大全】 猴年除夕祝福语大全 除夕祝福语大全: 1、腊尽春暖,丁亥岁连,烛醴并华年;今夕宴,觥筹交盏,乐共融,情更浓,子心御寒冬;遥遥之愿,诚与君念,家兴百和,福临康安。 2、大年三十,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你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 3、我用祝福捻成绒线,为您织一件红色毛衣:前身是平安,后身 是幸福;吉祥是肩膀,如意在袖子里;领子蕴藏体贴,口袋盛满快乐! 让我的心陪伴您度过除夕! 4、除夕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愿你跟着好运跑;三斤桔子四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五斤葡萄六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八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5、时间很快很快;等待很慢很慢;寂寞很长很长;人生很短很短;相隔 很远很远;思念很深很深;很傻很傻的我在等待很想很想的你,你可否 知道?除夕快乐! 6、除夕要来到,祝福声声来报到:愿快乐常伴你左右,好运平安 在前后,幸福甜蜜绕心头,成功紧紧握在手,烦恼忧愁都赶走。祝 除夕快乐!2015大丰收! 7、风雨中,默默的为我撑起一把伞;无助时,为我营造一个避风的 港湾;失落时,总是耐心的把我开导。亲爱的战友啊,你是我人生的 航标。祝羊年除夕快乐! 8、亲爱的老公,一路走来艰难险阻,我们都能有勇气坚持到现在。互相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都可以怀疑,但,但请你不要怀疑我 对你的真心和爱。 9、除夕之夜,给你叫了外卖,用吉祥米、如意饺、发财包、金钱饭、健康菜、长寿面、平安汤、甜蜜酒、快乐饼、开心果精制幸福 大餐,吃好喝好,除夕快乐! 10、由于你是危险分子,上帝将会把你发配到幸福国,甜蜜省,好 运市,平安乡,开心村,健康屯住一辈子,收到短信后羊上启程。 祝除夕快乐!

除夕习俗之祭祀祖先介绍

除夕习俗之祭祀祖先介绍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大家和一起来了解下除夕的习俗之除夕的习俗:祭祀祖先吧。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除夕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过年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历史沿革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祭祖礼仪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

鼠年除夕给校长拜年祝福语

鼠年除夕给校长拜年祝福语 2021-03-08 1、除夕之夜包饺子儿,用甜蜜和面,用幸福拌馅儿,用快乐擀皮儿,包入和美,煮出吉祥,捞出福气,咀嚼如意,欢声笑语满桌绽放,祝你鼠年天天开心,万事顺畅! 2、除夕到,真热闹;比对联,赛鞭炮;灯笼红,福字倒;亮新衣,揣新票;吃鲜果,喝饮料;斗地主,不睡觉;看春晚,熬通宵;只为期盼祝你新年好! 3、鼠年除夕到眼前,风风火火拜个年:勤勤恳恳收获年,红红火火发财年,热热闹闹欢喜年,健健康康养生年,嘻嘻哈哈开心年,和和美美和谐年! 4、除夕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赶走晦气和烦恼,迎来好运和欢笑,愿你吉祥如意福星照,幸福团圆日子俏,健康平安身边绕,添福添财心情好! 5、鼠年春节已至,结合本地实际,下达如下目标,请你务必认真落实:除夕看春晚,初一早拜年,初二访亲友,初三自偷闲。喜就是祥祥和和,福就是简简单单!您说呢? 6、除夕大年将来临,好运滚滚向你行;爆竹声声响翻天,快乐欢庆喜连绵;短信祝福来不断,愿你事事顺心愿。朋友,祝你除夕佳节,快乐不间断,喜笑又开颜! 7、团圆年夜饭,有滋有味真香甜:喝点酒,无忧愁;喝点汤,日子香;吃点瓜,笑哈哈;吃点肉,乐不够;吃青菜,好运来;吃水果,幸福多。除夕快乐! 8、数不尽的烟花朵朵,数不尽的爆竹声声,数不尽的春联对对,数不尽的祝福条条,欢乐在除夕中裂变,烦恼在除夕中衰减,愿您除夕笑声爆发,好运点燃。 9、送上一颗诚挚的心,愿你小年到来喜开颜;奉上一颗希望的心,愿你归家路上一切顺利;献上一颗祝福的心,开心迎接将到的除夕!祝小年快乐,大年更快乐! 10、张灯结彩过大年,万事齐备除夕晚。千万里程回故土,只为团圆拜爹娘。千家万户欢声唱,举杯美酒敬爹娘。子孙满堂爷孙闹,守岁祝愿福寿康。除夕乐翻天!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 导语:《除夕的故事》讲述了我国过年发生的一些故事。下面是橙子为您准备的《除夕的故事》读后感,供您参阅。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1 周末,我的好朋友张卉媛送给我一本《除夕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关于我们中国过年的故事,当时我还不知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呢?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为什么中国有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为什么要贴春联?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从前,有个叫夕的怪物,它经常伤害百姓,所以,灶王爷要去天上找神仙来帮助除掉夕。灶王爷在天上找啊找啊,正好,碰上了一个叫年的小朋友,年说:“灶王爷爷爷,灶王爷爷爷,您给我讲讲人间发生的事情,好吗?”灶王爷要急着办事,所以他和年说:“我要有事。”说完他就向前走了。正在这时,年的师父神农出来了,灶王爷连忙对神农说:“人间有难,来了一个怪兽,把老百姓害苦了,请您快派天神把他除掉吧。”师父说:“就让我这徒弟去吧!”那小孩刚转头要走,师父就叫住他说:“你带这个红丝绸去吧!打年的时候会用到!”他高兴谢过师父,向人间飞去。 一天,夕来了,人们早早地躲进了屋子里,它“砰”的一声撞开一户人家的大门,然后张开大嘴,把一桌子的鸡、鸭、鱼、鹅、肉连盘子、碗一起吃了下去。这时,年来打夕,年从口袋里掏出红丝绸,

甩来甩去。夕一看到红色的东西就难受,它四处乱蹿,年在天上挥舞红丝绸,到处闪着红光,夕就装死,年看到夕一动不动,真的以为夕死了,高兴地喊道:“夕死了,夕死了!”这时,夕找到了机会一下子扑了上去声,年又舞起红比绸,夕一下子退了回去。年找来小竹筒“噼呖啪啦”几声巨响,夕被烧伤了,他就喊来乡亲们一起放竹筒,一团熊熊大火在年的身上烧起来了,夕被烧死了,老百姓们开心极了!村民们看着年手中的红绸,说:“年啊,假如我们家家都有一块红绸,那可就再也不怕怪兽了!”年眨眨眼,说“好办,那就让家家都有。”说着,他将红绸向天空扔去。只见红绸一下变成了千条万条,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上。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人们从此就把腊月三十儿晚上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叫“年”。不过,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不再烧竹竿,而是变成了放鞭炮,门上也不再挂红绸,而是贴上了红春联。这些风俗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除夕”和“过年”,这本书让我懂得为什么要贴春联,为什么要放鞭炮的道理。 《除夕的故事》读后感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我最忠实的朋友。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本南方分级阅读的《年除夕的故事》。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年除夕的故事》是赵镇琬写的。他是《幼学启蒙丛书》的其中一本,丛书介绍我们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话故事、节日故事等,让我们了解祖先们的活动的广阔天地和历代的政治变迁、科学发展与文

20xx年除夕的时间是腊月几日

20xx年除夕的时间是腊月几日 2018年除夕时间2018年除夕时间是2月15号。农历腊月最后1天是除夕。除夕是指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又称为年三十。 除夕简介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过年前的最后一天。这天的确实日期会因为历法而有所不同。传统上汉字文化圈以农历作为历法,由于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闽南语);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台湾人称二九暝;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改用格里历,但他们是将原有农历年(旧正月)的习俗提前至西历元旦,所以现在日本的除夕(大晦日)是格里历12月31日;而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曾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一度废除农历和禁过农历年,强逼民众把过年的习俗改为于公历新年进行,官方也就把除夕改为公历12月31日,但民间并未严格遵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才正式恢复农历年。 除夕时,人们会一家团聚,并有守岁的习俗,在大中华

地区、日本和越南家中的长辈会发给晚辈压岁钱,韩国近代也受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影响而有了发压岁钱的习俗。而中国南方和越南等地会有年宵市场(或称花市)。 除夕守岁的习俗的意义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守岁的由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快到了,孩子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很是好奇,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关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八月十五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秋季的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当天夜晚,浩大的圆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而一定要研究中秋节的来源,想必一定是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

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