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详细主要传统节日汇总大全总汇

中国详细主要传统节日汇总大全总汇

中国详细主要传统节日汇总大全总汇
中国详细主要传统节日汇总大全总汇

(下面有更详细的介绍)

节日时间习俗

春节正月初一吃年夜饭,放爆竹,帖对联元宵节(上元节、

正月十五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灯节)

春龙节二月初二烧黄豆吃

一般阳历4月5

清明节

祭祖扫墓

号左右

禁火寒食,郊游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七夕节(乞巧节)七月初七比赛穿针引线

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中元节(鬼节)七月十五

"应景戏"

中秋节(团圆节)八月十五赏月,祭月,吃月饼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重阳节(老人节)九月初九

茱萸

冬至节阴历冬至北方吃饺子,南方吃长线面

腊八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全家团圆,喝酒吃美食

正月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立春祭农日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八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

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人做得很有心得。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以上有礼意天下淘宝店提供主营各种创意工艺礼品。

(完整版)常考传统节日汇总.doc

对于此类涉及传统佳节的考题,一般在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型中出现,提醒大家三点: 一、常识判断一般只会考中国传统佳节,而类比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国际性重要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本次分享中只涉及到了一些中国传统佳节,关于国际性重要节日,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二、一定要先熟悉这些传统佳节的相关常识,并要注意总结,勤加练习。今天的分享已经帮大家把这些常识汇总了,但以后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 三、严格来说,针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需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节日名称(有些题目可能会“阴险”地用俗称代替)、时间(一般会让你排序,比如下面的汇总一定要注意时间排序)、人物(比如说端午节“屈原”的相关信息等)、习俗、诗句等。汇总如下: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 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农历一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吃冷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 公历 4 月期间 扫墓祭祀、植树、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 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要吃腊八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腊月除夕,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后来还有河南的朱仙镇。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除夕晚上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办“春晚”,全世界华人都守岁。 天明过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祭典祖先、祁求丰年。吃了早饭,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去到各家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四月五日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及相关作文(小学生)欣赏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及相关作文(小学生)欣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六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日) 除此以外还有立春,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已节<三月三日>,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二天>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冬至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 除夕 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也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过大年 辞旧岁,贺新春。人们劳动了一年,欢欢喜喜地迎来了春节。 除夕之夜,我、爸爸妈妈和小姨一家、舅舅一家,还有爷爷奶奶欢聚一堂,吃酒辞旧岁。

一道道菜肴陆续上了餐桌,一阵阵香气接连不断地吸引着我,使我们忍不住露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丑样。我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筷子,伸向盘中的美味。我几乎尝遍了,回味无穷,令我吃了还想吃,还怨天尤人:“菜也太少了吧!” 吃完饭,我们见时间还早,离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便小孩一组,大人一组地打起了扑克。“8点啦!”也不知谁叫了一声,我们也没来得及去想,便一窝蜂似的涌到了电视机前,各占“一块地盘”,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晚”。这次的晚会可精彩啦!舞蹈演员那优美的舞姿,歌手那悦耳的歌声和小品演员那幽默滑稽的动作、语言,都紧紧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我们看着精彩的节目,都会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赞叹不已。 过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数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烟火。晚上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园里正举行烟花比赛呢!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各异,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云宵,还有像一个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 我看见这样美丽的烟花心里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几十万倍。”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这烟花一定比你们的好看,可是,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喜庆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春节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它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春节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 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 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月1日建军节纪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

1945年9月2日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1日国庆节纪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按时间顺序排位依次是: 按夏历节(阴历)排序: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按阳历节排序: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按阴阳节日结合排序: 元旦(1月1日)→春节→元宵节→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清明节→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中秋节→ 重阳节(9月9日)→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 旧时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 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明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 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1、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 2、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清明节编辑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1]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编辑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编辑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一伏饺子·二伏面(面条),三伏烙饼摊鸡蛋。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的传说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的传说 一.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 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 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 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 这就是元宵节。 三.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风俗规定龙抬头的日子是“春龙节”,传说是这样讲的。 从前,黄河流域大旱三年。 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 在黄河岸边屹立着龙斧山,山脚下住着一对青年夫妇。 男人叫强娃,女人叫龙华。 他们决定出发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只有在金龙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带着勇气,强娃和龙华到了金龙潭底部。 他们挖了49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白石头的卵。 那个卵快速旋转并突然变成了飞翔的白鸽。 然后,它变成了一位老人并对他们说: “亲爱的孩子们,快到龙斧山上,你们会在那里找到一把可以劈开山崖的斧头,水会从山中流出的。 ”说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烟之中。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 (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 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 (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 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就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与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苗族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语称“奥道”),举行隆重文娱活动,称主办人为“尤厚道”。有的过年时用糯米饭喂牛,牛角上贴红纸,拉到井边给牛“照镜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这三天要杀猪祭“门主”,或称祭“火龙猪”,祭时外人与妇女不得参加,汉族人不得偷瞧。认为祭过“门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来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 路神生日 元月初五,“路头神”就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就是日为她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她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就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就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就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就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就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她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就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

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主要一说是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 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在这一天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据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并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鹊,原因是它们到天上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相会了。所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现在中国人为了同西方的公历2月14日相对应,这一天就看成了中国式的情人节。 六、鬼节(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 ( 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 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 ( 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 ( 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 ( 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 ( 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

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doc

节日名称时间除夕腊月三十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灶节腊月二十三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说明主要习俗 / 象征意义有关诗文 腊月的最后一天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又称“元日”、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元旧迎新 “新春”日》)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的“灯节”猜灯谜、舞狮子等。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传统节日中唯一 踏青、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按公历的节日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喝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 又称“端阳节”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沙. 端午》 毒消灾)沈崇文《端午日》 又称“乞巧”, 中国的“情人 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节”,与神话传 艺,求赐美满姻缘)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说《牛郎织女》 相关。 又称“团圆节”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与“嫦娥奔月”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苏轼《水调歌头》 的神话相关。 现在被定为“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登高、赏菊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老节” 东兄弟》) 又称“腊日” 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众神(祈求谷丰登)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节日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橙子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1 / 6

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2 / 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