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二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二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 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反馈。 教师小结。 ●七、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你印象最深的诗句,用画画下来,再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试着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想像师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二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放手让学生感悟诗韵——《山行》教学片断及反思“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一个片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 (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 (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 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呢。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 学实录) 课文标题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

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古诗两首《山行》和《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两首《山行》和《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_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 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反馈。

教师小结。 七、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你印象最深的诗句,用画画下来,再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试着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想像师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学诗歌,了解诗意 出示诗句与图景。 学生自由读诗(1)先读诗中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2)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没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1教案 苏教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情感目标: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2.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3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第一课时 一、文本解读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主问题 (1)作者在山路上看到哪些景物? (2)各种景物在秋日的特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诗两首《ft行》阅读答案 杜牧《ft行》 远上寒ft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ft: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 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ft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ft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ft的远处伸展。 ②寒ft:深秋季节,天气渐冷,ft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ft。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ft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ft、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ft林秋色图。诗里写了ft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ft路的绵长和ft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ft势。顺着这条ft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ft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ft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枫桥夜泊》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作者介绍资料。 2、课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山行》,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过程一、进入秋景 同学们,前天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渐渐变凉了,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写秋天景物的,(出示)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读准字音。)2.朗读古诗要讲究节奏和韵味,听我来读一读这首诗。(配乐范读)一起读。(简介杜牧)(课件:杜牧) 3.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刻苦学习,写诗,25岁就参加考试,金榜题名。杜牧的诗立意新奇,语言优美。他又熟悉兵法,文武双全。他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有一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这首诗就是──(出示山行)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来到岳麓山,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寒山: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石径:石头小路。 斜:弯弯曲曲。请大家结合词义来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我们按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把诗句顺序变一下:寒山石径斜远山(指名说诗意。) ⑵沿着山间石头小路行走,我们抬头远望又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白云人家)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⑶嗯,这时候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呢?“坐”是什么意思?(因为)“晚”是什么意思?(傍晚)第三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改变一下句子顺序:停车坐爱晚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 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上这样的句子。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想不想夸夸它呢?(教师点评:对枫林的热爱。) ⑷难怪大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霜叶”是什么意思?(被秋霜打过的枫叶。)“红于二月花”呢?(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集体交流:“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五、指导诵读诗句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六、小结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语,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板书设计山行寒山石径(斜)白云人家(生)枫林霜叶(红)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赏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山行》赏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径:小路。 4、坐:因为、因为。 5、于: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

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因为坡 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 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 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 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⑴ 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⑵ 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 才格外美丽。 ⑶ 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 喜爱之极。 ⑷ 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 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 “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 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但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 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但仅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 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山行、望洞庭) 北京版(2018)

《望洞庭》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作者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自悟词与句的大意,在诵读中体验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洞庭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师: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2.板书课题(《望洞庭》刘禹锡); 齐读课题。 3.创设情境。请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学习诗文 (一)交代学习古诗的方法--“五读法”。 (二)运用“五读法”读古诗。 1.一读读通,咬准音。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磨mó 2.二读读懂,知大意。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3.三读读精,解词义。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②根据书后注释练说诗意。 ③重点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读第三、四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⑤根据注释说意思。 ⑥重点理解“白银盘”“一青螺”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四读读会,悟意境。 配乐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5.五读会读,有感情。 (进行配乐朗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前往观光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将来要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洞庭湖,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

---------------------------------------------------------------范文最新推荐------------------------------------------------------ 《山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1/ 5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范文最新推荐------------------------------------------------------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 5

三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两首 山行 1教案 苏教版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情感目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