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梳理...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名词解释)【共34页】

此材料将全书章节重点:主要为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罗列了出来,方便考研记忆,建议配合书本复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必考社会工作的要素(名词解释或简答,论述会用到):(1)社会工作者:

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7、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8、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9、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10、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⑴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

业化⑵现代形态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11、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功能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会工作者的特征:⑴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⑵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⑶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3、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4、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5、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感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6、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

7、功能:指的是某种结构所发挥的作用,它既表现为过程,也表现为结果,即有多重涵义。

8、功能的类型:⑴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行动对其他部分和整体的最终影响是终极功能;而其中间状态即是中间功能⑵正功能与反功能: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肯定是正面的、支持的、整合性的是正功能;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并非具有建设性,而是相反的情况是反功能⑶显功能与潜功能: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未被预期也未被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9、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⑴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⑵救难⑶解困⑷发展

10、社会秩序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⑴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⑵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

11、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⑴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⑵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⑶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12、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13、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包括:⑴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即服务提供者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去回应社会的需求,服务的提供是政府组织还是由民间组织⑵受助者求助模式:即有困难者怎样向福利服务提供者请求帮助,是主动求助还是被动,抑或他们并不表达自己的需要⑶资源获取模式:即福利服务提供者如何获得提供服务所必须的资源,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源和如何获得这些资源,资源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民间是由政府拨付还是需要筹集⑷服务提供模式:是指服务提供者如何将资源传递给服务对象,是通过政府组织系统还是专业服务体系,抑或民间自然系统。

14、典型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方式:政府提供、民间

机构提供、社区共同体提供

15、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采取行政化组织模式的表现:⑴国家将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所需资金没有其他来源⑵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⑶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众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⑷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作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⑸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16、中国体制改革的特点:⑴整体性⑵渐进性⑶非同步性⑷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

17、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结构特征:⑴不同模式并存⑵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⑶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⑷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⑴犹太哲学家蒙尼兹总结了8个层次的博爱行为①勉强并后悔的施舍。这是手的并不是心的礼物②高兴的施舍,但这种施舍的数量与痛苦者的痛苦不相称③高兴的并相称的施舍,它伴有贫困者的企求④高兴的、相称的甚至是没有企求的施舍,这种施舍将礼物放在穷人的手中,引起他们的痛苦和羞耻感⑤痛苦者接受捐赠品,并让他们知道谁是捐赠者,但是不让他们认识⑥痛苦者接受捐赠品,但是不知道谁是捐赠者⑦捐赠者和被救济的人彼此互不知晓⑧预先提供捐赠,使一个身处逆境的人能过上一种充实的生活而不至于沦落到被人救济的地步⑵基督教在12个领域里从事慈善工作:照顾寡妇、孤儿、病人、穷人、残疾人、囚犯、俘虏、奴隶、难民,埋葬死亡的穷人,提供就业服务和为需要者提供饭食

2、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3、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⑴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A的选择或A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⑵A限制B,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选择的可能性增加⑶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⑷A和B的道德代理人,A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4、韦利提出评价家长制作风的标准:⑴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⑵干预包含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⑶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5、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

6、根据基斯—鲁卡斯的研究,新教理论包含基本假设为:⑴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⑵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⑶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⑷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程序⑸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⑹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7、人道主义的历史功绩:⑴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

封建统治的基础⑵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⑶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⑷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这些不仅是反对封建宗教文化的锐利武器,而且构成了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所必须的营养材料

8、人道主义组成部分:⑴哲学上的人本部分,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为本位⑵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⑶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⑷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公民等方面的全部权利

9、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乌托邦信仰体系(HPU)包括假设:⑴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⑵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得到解决⑶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⑷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⑸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10、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范畴:⑴作为非市场经济让渡的社会福利,它以免费的方式向需要者提供食物和服务⑵作为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福利

11、西方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⑴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①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②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③它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④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⑤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假设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张障碍⑵必死台克的价值体系①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②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③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④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为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⑥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⑦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⑧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⑨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⑩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⑶泰彻的价值体系①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②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得到周到的对待③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④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挥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⑤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⑥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1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

13、个案工作者应该做的事项:⑴在心理上要主动理解当事人,在帮助当事人自由行动方面外表上要被动⑵引进能够激活当事人的资源⑶创造当事人可以成长的关系环境⑷对当是人的问题给予透视分析⑸提供不带有压力的建议⑹帮

助当事人以他们自己的速度活动

1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15、中国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⑵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⑶优秀传统文化

16、中国社会工作体系内容:⑴社会价值⑵专业价值①敬业②接纳③自决④个别化⑤尊敬人⑶专业伦理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⒈适当性⒉能力和专业发展⒊服务⒋诚实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⒈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⒉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⒊秘密和隐私⒋费用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⒈尊重、公平和礼貌⒉处理同事的当事人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⒈维持专业正直⒉社区服务⒊发展知识⑷操作守则

社会工作理论

1、当代社会理论的四种主要形式:⑴思辨形式⑵分析形式⑶命题形式⑷模型形式

2、个人经验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个人经验是社会工作这个人工作经历的总结⑴优点:保留、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有关案例的个别或特殊信息⑵缺点①由于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验这类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也就有限②经验记忆多是一种表象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说明,因此往往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⑴优点:解释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共性、普遍性、恒常性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⑵缺点由于其具有概括性特征而丧失了个人经验中本来包括的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有关对象个性特征的信息

4、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⑴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与原因⑵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⑶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5、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⑴“调查”阶段⑵“精神分析学”阶段

⑶“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⑷被大卫?豪称之为“获得”的阶段⑸“盘点”阶段⑹“理论统一”阶段⑺“理论归类”阶段

6、“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的联系和区别: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即是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时间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的内容。⑴联系①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②他们之间在逻辑上是相互蕴含的⑵区别①内容互不相同②功能互不相同③地位互不相同④与社会工作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7、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⑴心理分析学理论⑵认知理论⑶行为主义理论

⑷社会系统理论⑸标签理论⑹沟通理论⑺人文主义理论⑻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⑼马克思主义理论⑽“增权”或“倡导”理论⑾女权主义理论

8、理论构造中的哲学性背景假设包括:⑴理论构造的抽象水平⑵理论构造中的现实观与价值定位⑶理论构造的概念化程度⑷理论家在理论建构中的视点

⑸论构造的模式

9、理论构造中的专业性背景理假设包括: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⑵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定义:从广义上说,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系统和环境系统等

3、社会福利的二分法:⑴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⑵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消极的福利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标签作用给福利接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4、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

5、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6、社会福利的三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

7、社会福利的功能:⑴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⑵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⑶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促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⑷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⑸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8、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总和系统:⑴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⑵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⑶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

9、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是:⑴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⑵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⑶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

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⑷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作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0、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分为三种: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

11、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的分类: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12、产业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准备了一系列基本要素:⑴人口的增长与资本的积累⑵分工的专业化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⑶商品交易得成熟条件,比如铁路枢纽的扩张和港口的发展使客货运输更为便利⑷法律与政府行政的效力

1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速度日益加快,具体体现使在几个方面:⑴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的速度加快,其改革方式也日益多元化⑵私营经济的主导性增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频繁增加,对城市就业和社会服务管理产生明显压力⑷市场机制对公民社会生活影响很深,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需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⑸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较快,核心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模式,未来家庭养老和老年保障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

社会个案工作

1、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⑴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⑵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⑶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⑷科学与技术要素,立足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⑸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调适

2、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社会福利状态

3、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⑴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⑵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⑶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⑷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⑸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

4、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⑴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⑵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⑶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

5、社会个案工作技巧的特点:⑴它是有组织的行为,即它由不同行为要素自行组织而成⑵它以一个特殊活动为中心,即它有一个主要内容⑶它通过学习发展而来

6、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⑴沟通技巧⑵关系技巧⑶过程技巧①接案和约定技巧②评估技巧③签订契约技巧④介入技巧⑤检讨及终结技巧

7、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⑴做工作全程记录⑵督导⑶顾问与咨询

8、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有:⑴危机介入模式⑵任务中心模式⑶“社会—心理”模式⑷行为治疗模式⑸叙事治疗模式

9、危机的涵义:⑴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⑵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⑶危机是一个过程⑷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

10、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11、任务中心模式的优点:⑴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⑵任务中心模式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⑶强调案主的优点与优势及它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⑷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地又按住项工作者倾诉

12、任务中心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的能力、抓住案主问题核心的能力、与案主达成协议的能力、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13、“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理论基础、针对问题、目标、案主的角色、工作者角色

14、行为治疗模式的四种学习形态: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15、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与过程:⑴技巧①正强化②负强化③角色扮演④榜样⑵过程与步骤①建立关系②评估问题③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这种行为,然后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④布置作业⑤评估

16、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模式的框架:理论基础、适应问题、目标、案主角色、工作者角色

17、叙事治疗的过程:⑴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⑵讲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⑶探讨问题是怎样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⑷发觉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的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⑸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按住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⑹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⑺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

18、叙事治疗的技巧:问话、解构式问话、开启空间的问话、发展空间的问话、意义性问话、故事的建构、回响与强化

社会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功能:⑴影响个人发生转变⑵社会控制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⑷再社会化

2、小组的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3、小组的类型:⑴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⑵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⑶以小组工作结构来划分:正是小组于非正式小组⑷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支援小组与强制小组⑸以成员近处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⑹以小组的工作目标来划分: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自助小组或互助小组

4、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⑴心理学理论⑵学习理论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③社会学习理论⑶系统理论

5、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理论基础、治疗模式、互动模式

6、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⑴前属期阶段⑵权力和控制期⑶亲密期⑷分辨期(差异期)⑸分离期

7、小组工作的沟通方式:⑴在一定时间内小组的领导者与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⑵每个成员一次讨论同一个题目⑶领导者和一个小组成员频繁讨论一个问题,其他成员旁观⑷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根据需要彼此之间自由沟通

8、小组中的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9、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⑴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⑵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⑶真诚地接纳每个人⑷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⑸鼓励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⑹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⑺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⑻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⑼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解决不同问题的方式⑽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⑾明智地运用制约⑿有区别地运作工作方案⒀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⒁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为

10、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⑴建立关系的技巧⑵观察的技巧⑶组织和介入的技巧⑷领导的技巧⑸沟通的技巧⑹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⑺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⑻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11、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⑴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⑵注意语言的选择⑶提供合作性的目标⑷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12、组织会议的技巧:⑴形成良好的开始⑵把握讨论的进程⑶做好总结⑷完善的结尾

13、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⑴示范者⑵促进者⑶调解人⑷支持者

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2、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⑴社会个案工作⑵社会小组工作⑶社区工作

3、社区发展的定义: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配合,一致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⑴由人民自己参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进其生活水准⑵由政府以技术协助或其他服务,帮助其更有效地自觉、自发与自治

4、社区工作的定义: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他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5、社区工作的目标:⑴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⑵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⑶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⑷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⑸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⑹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6、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⑴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⑵社会变迁理论⑶社会运动的理论

7、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工作模式、工作原则、介入手法、社区工作者角色

8、社区工作的模式有:⑴地区发展模式⑵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⑶社会行动模式

9、社区工作的原则:联合国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提出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原则:⑴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初始的工作计划⑵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⑶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⑷社区各种计划的拟定、执行,均应有社区居民共同参加⑸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⑹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⑺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当给与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⑻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⑼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⑽对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与密切配合,协调发展

10、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⑴从社区问题入手⑵从服务提供入手⑶从社区教育入手⑷从互助合作入手⑸从社会行动入手⑹从联合各社会团体入手⑺从策划倡导入手⑻从社区调查入手⑼从社区突发事件入手⑽从社区宣传入手⑾从各式各样的社区发展计划与规划入手

11、社区工作者角色:组织促进者、牵线搭桥者、咨询服务者、调查设计者、权益保护者、宣传鼓动者

12、社区工作的过程:⑴建立关系⑵收集资料①社区内的基本资料②社区内的资源③社区内的问题④社区评估⑶制订计划①整体规划②具体规划⑷社区行动①会议②教育与宣传③人事④财务⑤协调⑥成效评估

13、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⑴分析技巧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③社区观察④街头访问⑤家庭访问⑥文献分析⑦访问社区领袖⑧社区调查⑵关系建立于维系技巧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③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④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⑶动员及组织技巧①动员群众②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③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④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⑷活动程序设计技巧①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②调动资源、评估指标⑸行政管理技巧①文件资料处理②财务管理③计划、评估工作

14、社区服务的内容:⑴救助福利性服务⑵社区事务性服务⑶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

15、社区服务的功能:⑴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⑵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

⑶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⑷培育了人们的社区理念

16、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⑴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⑵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⑶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17、我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⑴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⑵发展公共服务⑶发展社区志愿服务⑷社区福利服务的职业化

18、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⑴拓展社区服务⑵发展社区卫生⑶繁荣社区文化

⑷美化社区环境⑸加强社会治安

19、社区建设原则: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有序、居民自治、循序渐进

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涵义: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或社会福利的区别:⑴社会行政涉及的对象一般较公共行政狭窄,只是公民中在日常生活方面遇到困难者,是社会弱势群体⑵社会行政的内容带有更强的福利性,而不是一般服务⑶就行政过程而言,社会行政多带有社会工作的特征

3、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社会行政三者的关系:⑴就涉及范围而言,社会管理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公共行政则涉及社会的公共领域,社会行政涉及的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它属于社会工作领域⑵就直接目标取向而言,社会管理追求整个社会的协调运行,公共行政关心的是全体公民的公共福利,社会行政关心的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⑶就其执行者来看,从事社会管理的是对整个社会运行负有责任的部门,如整个政府及其综合管理部门,公共行政的承担者是与公共福利有关的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社会行政责任的承担者是社会福利行政机关及社会福利机构。

4、社会行政的层次⑴社会政策的层次①宏观政策:是由较高层级制定的、具有政治性的、影响相当广泛的政策②微观政策:是由基层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组织及团体制定的,以协调内部利益关系、指导其成员活动的行为规则⑵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①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②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5、社会政策的功能:⑴它直接通过利益分配的形式使社会弱者受惠,改变他们的生活处境,过正常的社会生活⑵它可以减缓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⑶这种稳定局面反过来可以支持社会成员的正常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

6、直接社会服务的不足:⑴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更大范围内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从而出现少数人获得服务而多数有需要者被冷落的状况⑵社会工作者只在既定的政策指导下从事实际工作,而对社会政策的正确性及政策执行过程缺乏影响力,从而直接提供服务的效果也不甚明显

7、社会行政的功能:⑴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⑵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⑶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改建议

8、预算的类型:⑴科目预算:是按照开支项目逐项进行的预算⑵成果预算:是依据服务效果进行的预算⑶方案预算:以一个方案为单位的预算

9、组织的结构类型:直线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

10、工作团队:是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民主合作的小组,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思考和工作,成员们共同工作,判断问题和选择、确定应对方法

11、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工作团队的组建方式:⑴原有社会组织的转型,即原来的非社会服务机构变为社会服务的承担者,或一般行政机构变为社会服务机构⑵根据任务需要新建社会服务机构

12社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的一般程序:公布拟招聘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

缺员数量和申请资格,会见应聘人员并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初步确定拟聘用范围,使用并深入了解应聘人情况,最后决定是否录用

13、社会服务机构在招聘、录用人员时的注意事项:应聘者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应聘者的人生及工作经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合作精神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是⑴成就需要⑵权力需要⑶合群需要

14、对组织成员的考核:投入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15、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意义:⑴它可以明了某一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绩和不足以改善服务和更好地推进机构的工作⑵它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实施服务计划⑶通过评估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

⑷可以达到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的作用

16、评估内容:⑴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特别是资金运用情况)⑵服务的工作进度⑶服务的效果⑷服务活动与计划的偏离情况等

17、机构的评估类型:⑴方案评估⑵投入评估⑶过程评估⑷结果评估⑸效率评估

18、我国社会行政机构体系的结构:⑴民政部门:主管救灾、救济、农村社会福利、抚恤优属等工作⑵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全民所有制职工的社会福利⑶人事部门:主管国家干部的社会福利⑷卫生部:负责国家职工的医疗保障⑸工会、妇联、残联分别负责监督、推进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及福利⑹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界定:一般而言,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我国一般把儿童年龄的上限划在11—12岁

2、儿童的发展范围主要表现在:⑴生理上:特别是性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状态,已经初步具有生育能力⑵情绪方面:能够做到情绪自主,具有相对的个人认定和修正情绪的能力⑶在认知方面:能够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包括自主地做决定⑷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与同辈、与成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⑸在社会中:能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等

3、儿童观的基本内容:⑴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⑵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如何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4、儿童观的重要意义:⑴它会决定社会对儿童的基本态度⑵是全社会一切涉及儿童事务工作的出发点⑶决定着儿童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性质

5、儿童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为:儿童对公共生活准则的简单认识“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社会性行为动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属于内心道德体会的理由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属于客观陈述的理由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减;在道德行为动机方面,一般年龄越大,动机斗争越复杂。

6、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⑴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⑵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⑶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7、《儿童权利宣言》主要内容: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量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有伤残应该获得优先救济;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权利;应该有建立友爱、和平精神的权利;无论何种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地区和社会,应该享有上述同等的权利等

8、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⑴福利性⑵以社会性服务为主⑶专业要求高。一方面,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另一方面,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

9、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⑴具有保障的功能⑶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⑶具有发展的功能

10、儿童发展的内容:⑴体能发展:主要是肌肉发展、手眼配合、平衡力的发展,这要求有均衡营养和必要的体能训练⑵智力发展: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直到孩子学习,训练其观察力、思维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⑶情绪发展:主要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能力等,要求给孩子关心和爱给予良好的心理培养⑷社交发展:主要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要求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避免或纠正社会适应不良

1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⑴生物学方面的理论①进化论和复演论②发展螺旋论和遗传学说⑵心理学方面的理论①人格学习理论②人格认知理论③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的④人文主义理论⑤发展任务的理论⑶社会学方面的理论①关于家庭和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理论②关于社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③组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⑷文化学方面的理论①文化的概念②有关社会文化的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

12、儿童福利的涵义: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辅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13、福利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分为四种:⑴支持性服务: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⑵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⑶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⑷替代性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14、儿童福利政策:是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

15、儿童福利发展取向: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涉主义、尊重家庭与双亲权利及尊重儿童权利与自由

16、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具体目标:对学龄儿童要教养结合,使他们在的肢体三方面全面发展,至少要让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有培养前途的应该让她让他们深造;对婴幼儿以保育为主,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智力健全但肢体残疾的,是养治教相结合,尽可能给予矫治和康复,并进行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将来就业

创造条件,对智力发育不全的,要尽可能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简单劳动的能力等。

17、儿童福利行政:是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的行政过程

18、儿童福利行政的基本程序:⑴围绕儿童发展与问题发掘事实,分析社会中儿童的情况并决定符合儿童需要的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目标⑵决定达成儿童福利目标的最佳途径,包括儿童福利总体目标的分解,对于具体儿童福利项目的设计等⑶设计与分配用于儿童福利的社会资源,这既包括对儿童福利投入比率的设计,也包括对儿童福利资源的具体划分⑷建立儿童福利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分配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划分职能范畴,形成儿童福利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⑸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部署,这是对于儿童福利工作者的组织和智慧,它是实现儿童福利目标的关键步骤,也是儿童福利行政的保证⑹督导与控制有关儿童福利的人事及经费⑺记录与结算⑻供给财源

19、儿童福利行政要素: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方法

20、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⑴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⑵促进对儿童的养育⑶推动儿童教育事业⑷为儿童创造娱乐游戏的条件⑸儿童卫生保健①妇幼保健②学校卫生工作⑹家庭服务中的儿童社会工作①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②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⑺儿童权益保护⑻对孤儿、被弃儿童的工作①儿童福利院,或称院内救助、机关教养②家庭寄养③收养⑼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①首先是身体的康复②教育③要通过多种形式使之去适应其他人群,适应主流社会,扩大儿童的接触面,引导他们接触社会,使他们建立信心,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⑴儿童个案工作⑵儿童团体工作⑶儿童社区工作

2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儿童对福利保障重视性表现在:⑴接收、改造、建设了一批儿童福利院,使失依儿童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⑵通过立法及动员社会力量,保证适龄儿童较高的入学率⑶推广计划免疫,促进儿童健康发展⑷开发儿童优质产品,推广科学养育知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⑸设立多种儿童娱乐机构,丰富儿童课外生活⑹建立各种儿童咨询服务治疗机构,直接为儿童服务等

23、中国政府的有关福利政策:⑴在《宪法》、《婚姻法》等国家打法中规定了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被抚养权、继承权等⑵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以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同时还有一批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等具体法规,规范了儿童教育中的各种问题⑶在儿童医疗卫生保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法规,推行了免费免疫接种计划,大大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力地保障了在学儿童的健康⑷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为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校外教育机构、儿童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⑸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些新的法规相继出台,其中有不少涉及对儿童的服务,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继续推行的包括养育孤儿的”五保户“制度等。

24、我国主要的儿童福利行政系统: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机构⑵民政系统:政府机构⑶共青团系统和妇联系统:是带有行政色彩的群众团体,负有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和儿童事物的职能

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指的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其起始年龄约为12—13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线的年龄则应止于社会会成熟期

2、“青少年”的涵义:⑴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⑵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⑶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⑷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3、青少年社会工作包括要素:⑴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⑵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⑶辅导是青少年工作的本质特征⑷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4、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⑴以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工作时期⑵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⑶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

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生物进化理论①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②复演理论⑵精神分析理论①心理发展论②人际关系理论③心理社会理论性⑶学习理论①操作学习理论②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⑷认知发展理论①道德发展理论②社会认知理论⑸社会文化理论①文化人类学理论②社会文化理论⑹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

6、青少年是福利的涵义:⑴青少年是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念⑵青少年是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⑶青少年是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7、青少年福利的定义: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加快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8、青少年的福利需求:⑴青少年需要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家庭与社会应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生活和养育需求⑵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包括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和预防保健服务⑶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⑷应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就学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⑸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家庭和社会应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备,并教导其学习良好的娱乐态度及习惯⑹拥有生活能力的需求,家庭与社会应培养青少年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⑺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家庭和社会应协助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没增进自我成长的能力⑻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

9、《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为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事业提供了青年需求的基本范畴:⑴达到符合青年愿望的教育程度⑵得到与他人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⑷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瘾,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⑸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或无任何其他形式歧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⑹参与决策过程⑺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改善农村和城市地区青年人的生活水平

10、国际社会关于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基本原则:⑴各国应为其青年人提供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充分参与社会所有方面的机会,以期他们能够获得生产性就业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⑵各国应保证所有青年人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的要求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⑶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青年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排除两性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利中的所有障碍,并确保女孩与青年妇女享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充分而平等的机会⑷各国应按照相关文件,在计划生育、家庭生活、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性

传染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满足青年人的需要⑸环境的保护促进和改善是青年人认为对社会未来福祉特别重要的问题之一,各国应鼓励青年人包括青年组织,积极参与旨在保护、促进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方案和行动⑹各国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在特别贫困条件下的青年人的命运,包括保护他们的权利⑺各国应采取措施,发展残疾青年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可能性⑻各国应将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作为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事项,要特别注意到青年就业,并应采取措施消除对童工的经济剥削⑼各国应对青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包括采取消灭诸如疟疾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措施,并防止他们服用有害药物和遭受吸毒、吸烟和酗酒成瘾的影响⑽各国应将人置于发展的核心,使我们的经济方向能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确保青年人成为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

1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⑴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⑵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部分。

12、微观青少年工作的内容:⑴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⑵道德及品格的辅导⑶学业辅导⑷健康成长辅导⑸就业辅导⑹生活方式辅导⑺社会交往指导⑻婚姻服务⑼特殊青少年服务。

13、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⑴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方向⑵引导青少年形成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正确态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⑶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时的正确价值评价和价值目标⑷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方法论

14、道德及品格的辅导的主要内容:⑴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道德理论认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基础⑵运用多种手段帮助青少年通过认识到的理论以及道德观念斗争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⑶通过工作帮助青少年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通过对道德行为的指导,帮助青少年克服不良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15、学业辅导的主要内容:⑴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激励远大的与社会相联系的动机,强化直接与学习动机相联系的动机,不断提高青少年学习的自觉性⑵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青少年个体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独立性,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各种问题⑶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之更为广阔和深刻⑷帮助青少年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⑸帮助青少年化解处理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与社会之间产生的压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16、健康成长辅导的主要内容:⑴辅导青少年了解认识生理发展的知识,普及卫生常识,帮助青少年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⑵辅导青少年掌握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增进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⑶帮助青少矫正身体和心里的缺陷

17、就业辅导的主要内容:⑴对青年就业意识的正确引导⑵辅导青年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⑶为青年择业提供直接的服务⑷进行就业训练

18、生活方式辅导的主要内容:⑴指导青年对物质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重点,帮助青年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养成勤俭朴实

的好作风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情趣,发展青少年的多种兴趣,指导好青少年的闲暇生活

19、社会交往指导的主要内容:⑴通过社会交往实践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是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如合作精神、正确认知自我等方面不断提高⑵培养青少年正常的交往情绪和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⑶锻炼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使青少年的领导才能、社交礼貌、交往态度等方面不断提高

⑷对社会交往障碍或发生困难的青少年进行帮助和矫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

20、婚姻服务的主要内容:⑴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如恋爱中的严肃态度、对婚姻本质的正确认识、对家庭的责任感等⑵知道青少年的恋爱婚姻,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他们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他们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婚姻调解、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提高青年人的婚姻质量⑶婚姻介绍,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青年人发挥中介作用⑷在家庭婚姻服务中,依法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的利益,与早婚现象作斗争,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早恋”的情感。

2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⑴个案辅导①商谈与观察②访问③共同活动⑵团体活动①榜样示范②行为锻炼③情景感染④竞赛激励⑤角色模拟

2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和宗旨:⑴教育功能,即帮助青年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⑵开发功能,即努力发掘青年的潜力,发挥青年的优势⑶服务功能,即全面地关心青年,帮助青年安排难解忧⑷保护功能,即代表青年的正当利益,保护青年的合法权益

23、中国青少年工作机构: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2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作用:⑴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包括社会福利制度在内的各种政策、法令、特别是有关青少年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⑵教育青少年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帮助他们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⑶带领青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带领青年在推动科技进步中施展才干,带领青年在发展第三产业中有所作为,带领青年在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中奋勇当先,带领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⑷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25、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社会职能:⑴团结只能⑵代表职能⑶服务职能⑷协调职能⑸联络职能

26、目前全国青联的会员团体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乡镇青年企业家协会、各省、市、自治区青年联合会和一部分特邀青年代表

27、青少年的发展愿望:⑴学习成才⑵娱乐休闲⑶参与社会

28、当代中国青少年问题:就业、教育和保护

29、政府及专家学者针对青少年互联网问题开展的主要工作有:⑴关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与探索,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络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作用,抑制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⑵大力开展专门针对互联网络经营场所的管理工作,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网络营业场所,开展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中心、教室等⑶积极开辟寓教于乐,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喜闻乐见的健康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互联网服务⑷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对于部分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健康成长。

30、中国青少年是工作的发展:⑴工作领域不断扩大⑵服务性不断增强⑶社会化趋势日益突出

老年社会工作

1、工业社会冲击着人们随年龄增长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老龄权威,这是因为:⑴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被淘汰的周期愈来愈短,人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愈来愈多;而在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和掌握方面,对新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方面,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优势⑵在现代社会,不必非得经由上一代人的言传身教,这样,老年人在农耕时代所获得的权威地位自然遭到冲击。

2、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⑴经济发展⑵社会政策⑶文化因素

3、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社会撤离理论⑵活动理论⑶连续性理论⑷符号互动理论⑸社会交换理论

4、老年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⑴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⑵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⑶有耐心、多鼓励⑷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⑸个别化的原则

5、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技巧:怀旧和生命回顾

6、老年小组工作基本原则:⑴不要先行假设有些老人爱参加小组活动,有些老人不爱参加小组活动。事实上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被人关注、与人交往的愿望⑵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尽可能考虑到每个老人的特殊需要⑶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合适⑷不强求的原则

7、老年小组工作的具体技巧:⑴工作员在小组活动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⑵所组织的活动或游戏一定要简单易学,使老人一听一看就懂,要使游戏具有趣味性,否则老人会为做不到而感到自己无能⑶工作员要不失时机地赞赏组员的能力,通过赞赏去增加组员之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⑷工作员要关心每个组员对活动的感受,发现一些组员对活动反应冷淡时,要适当调整活动程序,以避免冷场。要防止在小组内组员自发形成“小山头”。已经发现,工作员要巧妙地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小组活动,自然使其拆散,达到所有组员互动的目的⑸在小组活动行程过半时,工作员应协助组员真实表述对小组活动的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使下一阶段的活动更符合组员的兴趣爱好⑹小组行将结束时,工作员应评价小组活动的成败及每个组员的发展

8、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

9、我国提供机构照料的院舍类型:公办(由政府提供资金)、民办(私人自己筹资兴建)、民办公助(私人出资,政府扶持)

10、我国机构照顾存在的问题:⑴养老机构的供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⑵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较少接受专业训练

11、目前,我国存在着需要照顾的老人逐年增加,但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床位却大量闲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⑴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一般老人都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养老院生活,总觉得进养老院是孤寡老人的事,有失面子。不过,近年来许多老人和子女观念已有较大改变。⑵一些想入院的老人无法承担养老院的费用。在我国老人群体中,年龄越高的老人收入越低,他们大多数在工资调整前就退休了。在高龄老人中,妇女占绝大多数,她们往往无任何收入来源,单纯靠子女供养。收入分配上的这一特点,使那些高龄且

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面对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只能望而却步。而对于部分退休收入较高或子女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他们往往拥有自己较好的住房条件,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请保姆在家完成照料。

12、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满族社区内老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助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

13、为什么在我国要大力发展老人社区照顾: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理由为:⑴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⑵老人们大多愿意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⑶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及迅速增长的高龄老年人口,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时难以拿出大量资金发展机构照顾⑷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社会资源⑸走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相结合的道路,是满足我国老年人不同层次服务需要的最佳途径⑹那些无经济能力买高价服务和进各类福利院、敬老院的老人,有权从他们生活的社区得到关怀和帮助。

妇女社会工作

1、妇女社会工作:是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问话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2、香港妇女拂去概括划分为三个层次:⑴基于家庭为服务本位的角度为妇女提供服务⑵基于社区服务为服务本位的角度为妇女提供服务⑶基于妇女为服务本位的角度为妇女提供服务

3、香港妇女服务的特点:⑴服务的对象以已婚妇女为主⑵服务的内容和主体以强化妇女传统角色为主⑶服务的目标多建立在家庭和社区为服务本位的层次

4、中国专门的妇女服务机构有:⑴妇女联合会(妇联)系统⑵各级工会女工委员会⑶各种妇女工作委员会⑷民间妇女组织

5、妇女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是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指导理论和具体指导理论。⑴宏观指导理论:市有关妇女即妇女问题的基本的、根本的看法的理论,它指导人们从世界观的角度去看待妇女及妇女问题,为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一般的工作原则,是实践妇女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基础⑵具体指导理论:是在开展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工作时具体运用的理论,它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保护和救助妇女权益的工作中如何具体地看待、分析每一件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如何具体地开展工作,它主要涉及有关婚姻家庭的理论,以及社会工作的一些理论。

6、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⑴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⑵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最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⑶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⑷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⑸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⑹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⑺将性别观点(性别平等意识和观点)纳入决策主流

7、我国在实际的妇女社会工作中强调原则:⑴部影片面的、孤立地看待妇女问题,不应把妇女问题仅看做是妇女自身的问题,而应站在社会的高度全面地看待妇女问题,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妇女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妇女社会工作也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做好⑵不应静止地看待妇女问题,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妇女问题。由于在社会的不同时期存在的妇女问题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的妇女问题不同,因此,各地妇女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也应有所不同⑶应充分认识妇女的社会作用,积极宣传、重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积极协同社会各部门为妇女自身的发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女权主义及其流派:女权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可划分为:自由派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

9、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应坚持的原则:⑴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她们有独特的生活经验⑵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境况⑶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讲问题个人化。

10、妇联组织主要工作方法: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⑵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⑶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①发现典型②树立典型③宣传典型④培养典型⑷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①主体活动②表彰活动③文化宣传活动⑸交流友谊的工作方法

11、妇女增权取向社会工作的特点:⑴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群体、社区领导等建立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⑵强调服务对象好服务对象群体的能力而不是无能的⑶支持着眼于个人及其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双重工作焦点⑷承认服务对象和服务对象群体视积极的主体,具有相互关联的权利、责任、需求、要求⑸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历史上被去权的群体及其成员

12、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⑴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⑵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他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⑶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

13、妇联倡导开展的三大主体活动:“双学双比”活动、“巾帼建功”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14、妇联倡导开展的四项工程: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女性素质工程和家庭文明工程

15、“双学双比”活动:是在全国各地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的简称。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⑴立足于科教兴农,对农村妇女进行文化科技培训⑵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组织开展适合妇女特点的生产竞赛⑶面向市场,推动改革,位参赛妇女提供社会化服务

16、“巾帼建功”活动:是在全国城镇妇女重开展的“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比思想、比服务、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的简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⑴从1991年至1995年,主要围绕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城镇妇女素质为目的,广泛动员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岗位练兵和行业竞赛活动⑵从1961年至1998年,主要围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需要,在全国实施“巾帼创业行动”和“巾帼助困行动”。其间,发起了“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提出了“岗上抓文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

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助人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概念:社会工作被看做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注意:利他主义十分重要。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功能,P55,第七点,说的也是利他主义。不仅如此,社会工作中级实务书上也有相关内容。从现在起就要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并且将之运用于随后的思考中。千万要记得,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几乎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想要高分,一定要理解。例如,社会工作道德操守P95,具体的道德要求,第一,以受助者利益为优先。就是利他主义的实际运用。请保持这样的思考逻辑。) 社会工作的开端:1989 美国慈善学院6周训练班培训“友善访问员” 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并开启两年的社会工作教育(二)社会工作的本质 给出概念之前先说说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方法。从学科、科研(包含教育)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学科: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实用科学 科研:以一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现象,这个将在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部分详细解释。 实践:以理论结合实践服务于有困难的社会成员 (这里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理解,是因为当前社会工作中国化,或者成为本土化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还不像购买医生、会计服务那样普遍,所以暂时只有这三个方面有详谈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工作的科研,也就是教育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要保持这三个方面思考的逻辑,遇到书上没有的题目也不要慌张,从这三个方面有条理地进行阐释。有条理从来都不会是坏事。所以清楚地记好这三个方面) 给出较为清晰的表格框架: 实质学科 助人自助 物质精神并重 科研、教育形成社会互助系统(P155,通用过程基本系统可参考)实践更高层次是促进人的发展 这里也要注意一下,书上写的是“助人”是本质,“助人自助”是深层揭示。我个人不建议这样回答。理解上确实是这样,但是若出现在试卷上,希望大家直接写本质是“助人自助”,随后从我列出的三个方面结合“助人自助”进行阐释,表格的第四列请务必记得。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这里很乱,建议大家将其看做是对本质的延伸理解。正如前面所说,要在实践上面理解本质,这里强调的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属性,以及其科学属性。建议与本质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一)社会分化与专业 (这里涉及到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功能主义学派,比较复杂,因此不做归纳,只做解释。解释来源于本校某教授,我考研的时候经常去请教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理论上的帮助。也建议大家多黏黏老师,经常会有意外收获的。) 举个例子解释下分工,社会分工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前裁缝包办一件完整的衣服,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理论 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认知理论

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 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5.增权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增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增权理论是一种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的社会工作理论。该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16年考研僧总结 (2013专插本考艺术概论,2015年考研美术概论,艺术概论和美术概论考得内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2艺术典型 3论述 4如何理解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5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6主体意识 7美术创作 8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9灵感 10艺术创作过程 11艺术美 12主体意识 13美术创作p172 14审美意象的二重性p176 15灵感p191 16艺术创作过程 17艺术批评 18寓教于乐 19审美态度 20空间错觉 21形态p323 22形式形态 23装饰写实形态 24延迟模仿 简答题(美术概论内容): 一,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一)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二)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

(三)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 (四)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 (五)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元代文人花甲倪瓒.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 (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达芬奇. (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 三,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 (一)"有意味的形式"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 (三)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四)"异质同构:说 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

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美术概论复习提纲

一、美术的特征 1、艺术起源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说”。 艺术的起源最有影响的是“劳动说”和“多元决定说”。 2、探索艺术起源方法(P、31) (1)、文献学方法以古代比较经典的文字记载为依据,推测艺术的发生,是较早的一种途径。在中外古代文献中有关艺术起源的方法,一些是古代先哲对艺术的天真而朴素的猜测,一些则是对更为久远时代传说的记载,文献学的方法不适合作为艺术发生学的基本方法,古文献中有关艺术的起源的记载适用于对相关判断的佐证。。。。。。。。。。。。。 (2)、考古学方法 (3)、文化人类学方法 (4)、认识发生学方法 (5)、动物学方法 (6)、美学方法 3、美术形成要素(P、41) 1,首先,原创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要素,他也是决定美术在发生后所必须具有的特质。2.其次,创造主体对象化是美术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4、实用美术包括(P、53) 包括工艺美术、民间手工艺、工业设计和建筑 5、作品形式要素(P、102) (1)造型:就是模仿所表现对象外形的基本手段和结果。只出现在具象性作品中。造型形式感和材质感。形式感体现的主要作品是意味。 6、美术一般的传播形式(P、139) 1、直接传播指美术作品本身直接为大众接受的过程和方式。通常的直接传播有开放性展示、现场创作和展览。展览是最普及和主要的一种直接传播方式。 2、间接传播通过一定的媒质中介把美术作品的复制图形传送给观众,即美术的间接传播。间接传播的媒质中介有纸制品印刷、影视录像和因特网等。 3、综合传播以学术活动为中心同时结合展览和媒体传播的综合传播。 7、美术演变的方式(P157) 1、继承和出新 2、求异和融合 3、衍生和演替 4、亦变亦恒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自我心理学 答:自我心理学是指埃里克森提出的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3.学习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指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这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4.心理防卫机制 答:心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美术概论复习整理完结。

选择题A 1.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是(B) A.罗丹 B. 张璪 C. 徐悲鸿 B. 孔子 2.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是(B) A.柏拉图 B.普列汉洛夫 C. 荣格 D.黑格尔 3. 下列说法中属于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性 D.表演性 4. 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主宰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 主张艺术和美的本质是“理念”的理论家是(D C) A.亚里士多德 B.柳宗元 C.黑格尔 D.柏拉图 6.下列思想中对中国传统美术影响最小的是( C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伊斯兰教思想 D.禅宗思想 7. 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A) A.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 B.美术家的感觉 C.想象 D.作品制作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艺术可以审美的反映生活 B.艺术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 C.艺术可以表现人的情感 D.艺术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9. 下列观点不属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原则是( C ) A.实用 B.经济 C.模仿 D.美观 10. 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是( C ) A.意境 B.传神 C.无意识 D.师造论 选择题B 1. 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2.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的是(B) A.柏拉图 B.席勒 C.荣格 D.黑格尔 3.下列属于美术的基本特征的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的形象性 D.表演性 4.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作用最为重要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主张艺术的本质是本能欲望的表现的学者是(C)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制度的含义 ①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包含的意义有: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社会制度的层次 a.宏观的即社会经济形态层次,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条件下实行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中观的即社会生活领域层次,是在人类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 c.微观的即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是具体地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是组织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 ③层次间的联系:较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由较低层次的社会制度构成并表现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高层次的社会制度还原为具体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自然起源论。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自然起源论强调参与活动的行动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共同的作用,人类学对制度起源的考察主要持这种观点。

②人为设计论。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色彩。 2.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会在相应的生活领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还来自于规范的体系化。规范的体系化是指相关规范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制度中,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可以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 a.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较早出现,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 第二,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发挥着基本作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b.本原的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的、重要的和持久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1.什么是贫困?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1)贫困的含义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 ①农村的贫困 a.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2011年贫困线调整为2300元,贫困率上升为13.4%,贫困人口为12800万人。目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新贫民开始出现。我国城市贫困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的特点,表现为制度性贫困,即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制度连续性的断裂造成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口。提前退休、买断工

龄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剥夺了企业工人的权利,使其成为边缘化群体。 从地域分布看,集中于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及中小城市。城市贫困人口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三无”对象等。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a.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 b.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c.部分退休职工; d.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e.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 f.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g.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在这些群体中,第一、二类已构成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 2.从国际经验看,反贫困的主要武器是什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西方国家反贫困福利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取向? 答:(1)反贫困的主要武器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反贫困的武器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福利制度 a.在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作为一张社会安全网,在为贫困者及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福利制度确保了穷人能够维持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水准。 c.福利制度作为一种消费补贴,只能帮助穷人维持一种过得去的日子,但不会改变他

美术概论重点

美术概论重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内容太多,请自行酌情删减。 名词解释 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在其美学着作《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象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 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学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表现说与情感说有某些相似之处,但理论层面不同,哲学色彩更重。托尔斯泰更多地是从艺术实践经验出发界定艺术,而克罗齐等人对艺术的解释则完全是出自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则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否认技巧的本质,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他和克罗齐一样,主张“表现活动”可以仅仅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发生,认为“表现是种不需要

技巧的活动”,“当一件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事物的创造仅仅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时候,它已经被完美地创造出来了”。 3,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康德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是对自身的愉快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席勒受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启发,认为:“艺术是自由的女儿,她只能从精神的必然而不能从物质的最低需求接受规条”,“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游戏说在19世纪和本世纪有一定影响,它看到了艺术中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但它仅仅从主体去解释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理论。 4,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卡西尔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艺术的真正主题应当从感性经验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要素中去寻找,在线条、布局、在建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变迁)【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答: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2.社会进化 答: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3.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退。 4.“经济周期”论 答: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三种: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每一个周期内部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整个经济过程就是这四个阶

段循环往复的过程,长周期中包含有中周期,中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因此,整个经济过程又是由这三种周期复合而成的。伴随着这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是创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5.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6.社会均衡论 答: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这样,社会系统是协调的、稳定的和平衡的。 7.社会规划 答: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8.社会指标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试述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包括: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指某一社会工作者个人,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行为的协助者。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2)受助者 受助者(Client)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者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另外,只有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别开来。

(4)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行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入交往而产生的、带有某种情感的人际关系。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入发展,达致预期的助人目标,社会工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当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专业关系也可能会有各自的特点。 (5)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Helping)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在某些场合,助人活动表现为干预行动(Intervention Action),即社会工作者对某些不合理或负面现象的干预,通过干预使这些现象得以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2.试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 答: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包括: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16 年考研僧总结 (2013 专插本考艺术概论,2015 年考研美术概论,艺术概论和美术概论考得内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一名词解释 1 有意味的形式: 2 艺术典型 3 论述 4 如何理解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5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6 主体意识 7 美术创作 8 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9 灵感 10 艺术创作过程 11 艺术美 12 主体意识 13 美术创作p172 14 审美意象的二重性p176 15 灵感p191 16 艺术创作过程 17 艺术批评 18 寓教于乐 19 审美态度 20 空间错觉 21 形态p323 22 形式形态 23 装饰写实形态

24 延迟模仿 简答题(美术概论内容):一, 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 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一)情感说: 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二)表现说: 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 (三)无意识说: 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 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 (四)游戏说: 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五)自娱说: 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 元代文人花甲倪瓒. , 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一)理念说: 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 (二)摹仿说: 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达芬奇. (三)巫术说: 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詹姆士. 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 雷纳克等. 三, 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一)" 有意味的形式" 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