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也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许多心理问题,许多工作与生活中的烦恼,都与我们的“自我意识”有着密切关联。不管是“自卑”、自我贬低,还是“自大”、自我夸张,都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所导致的心理缺陷。

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和如何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又反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

1、自我认识——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通常自我概念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从自我立场出发,对现实中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实在的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镜中自我是从别人眼中反映出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个体认为别人是怎样看自己的。很显然,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可能会一致,也可能会不一致。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还有很多因素。如自己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这就是能力自我,还有班级自我、学业自我等等,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概念的性质。

这些“自我”常常都是在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自我评价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4)通过自己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一般说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1)行为导向;(2)行为动力;(3)信息加工。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产生的情绪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己”此类问题。当客观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感;反之,客观我如果没有满足主体我的需要,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等。

自我体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怜以及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客观的我能否满足主体的我,往往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个体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有关。例如:自尊、自信,它们往往激励个体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推动自己走向成功。但是,如果过于自尊和自信,把握不好度,往往容易陷入自负和过度的自我关注。由此可见,恰当地处理自我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立、自主、自强、自律等,主要涉及“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构成了完整统一的自我意识,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自我意识的偏差。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青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刻,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经过大学生活和教育,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新的阶段,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等逐步趋于成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趋于协调发展;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立。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发展的,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识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意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博览群书、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空间,为他们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关心的社会问题更多,社会也对他们的期望更高。这时的大学生考虑的问题已涉及到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

(2)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大学生最终将面临社会,摆在面前许多深刻的课题:我将做个什么时样的人、成就什么事业、能够为社会作些什么贡献等等。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迫切关注和考虑,其自我认识比以往更主动、更自觉。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大学生的知识有所增加、社会经验有所丰富,多数人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能取长补短进行发展。

2、大学生自我体验方面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使得他们自我体验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烈。自尊心是指一个人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的情感体验。自尊心激励自我不断奋发努力,创造佳绩,尽可能使自己的言行得到别人的尊重,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由于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因此自尊心很强,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也十分敏感。

好胜心是一个人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好胜心往往与自信心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极强自信心的大学生,好胜心也是十分强烈的,他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能用行动表明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强者。

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烈,但要适当,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转化为自卑感或嫉妒心。

(2)自卑感和孤独感明显。自卑感,也称自卑,是指一个人看轻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烈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具有自卑感。轻微的自卑可以超越,过度的自卑则可导致精力不集中、意志消沉、自信心极低,甚至自暴自弃。

孤独感是指一种由于缺乏他人的理解,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情感体验。,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最主要原因是青年期的闭锁性心理。大学生自尊心强、独立欲望强烈,但内心世界一般不轻易向外人袒露,这就造成了一定时期的心理闭锁性。他们虽然生活在父母、师生之间,却感到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因而常常有莫名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平衡,影响他们之间正常友谊关系的建立。

总之,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比中学生更为丰富复杂,具有情境性、波动性的特点。这说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上还是须借助他人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相关信息作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参照系,由于对这些外界刺激保持着较高的灵敏性,所以情境的变化会带来自我体验的波动。

3、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控能力明显提高。大学生处于青年旺盛时期,情绪极易冲动,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冲动性尤其明显。进入中、高年级后,由于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其自我认识和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能够省视自己的行为,并作及时调整使之与目标更加接近。冲动性及盲目性逐渐减少,自控能力明显增强。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明显提高,还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目标能以社会期望和社会要求为转移。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单注重文凭,更看重直才实学。面对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大学生能对自己的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各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大学生有设计自我、完养自我的强烈愿望,他们根据自我设计的“最佳自我形象”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最强的,他们不愿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能对社会、对祖国有所贡献,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我国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影响和促进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1)关心国家命运,渴望改革成功。他们特别关心当前社会上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为改革的发展前途和出现的阻力而担忧。

(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明显增强,强调民主、自由、信任:和尊重个性。当代大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不囿于成见,不轻信盲从,喜欢独立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希望受人尊重,对那种简单生硬的教育方法极为反感。

(3)探求知识,渴望成才。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其表现在:一是在成才动力上,由以内在压力为主,转变为以外在压力为主,二是在成才途径上,由过去单纯追求分数转变为注重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努力向多途径成才方向发展,三是在成才模式上,由过去只重智力因素发展到现在向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全新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时代特点是丰富多彩的,它从总体上反映了大学生在处理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时的心态走向。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在个体的成长历程中,童年期以前是人格开始形成时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人格初步定型时期,青年中、末期是人格成熟时期。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成熟,其过程往往要经历一个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

1.自我意识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一个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不统一,由于个体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形象还未能确立,由此而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以及强烈的困惑感,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富有理想、抱负,成就动机强烈,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希望,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未来的发展和前景设计得非常理想,因此为自己设定了“理想我”,为实现理想我规划了具体的宏伟的目标。但是,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现实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对自身的条件缺乏理性的分析,因此往往使“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较大的差距。如果此二者差距适当时,则往往能激发个体奋发进取,但差距太大时,则会引起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加以调适,常常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分裂,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独立与依附的矛盾

独立意向是青年人自我意识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年轻人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独立,能够自主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但在内心深处又多多少少有

些依赖成人或他人,无法真正的独立,这种主观上的要求独立与客观上不能完全独立的矛盾也给个体带来许多困惑。尤其是独立过程中,有时会矫枉过正,把独立理解为“凡事自己来”、“不需要任何社会支持”,因此往往采取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其结果是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想得到帮助但又得不到帮助,这种苦恼也是大学生常常遇到的心理困难之一。

(3)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青年迫切需要同伴的友谊,渴望得到同伴的理解,寻求在同辈团体中的归属感,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探讨人生、分享思想、分享彼此间的喜怒哀乐。然而,青年人又非常在意别人眼中的“我”,希望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非常完美。因此,在交往中常常存在着自我封闭的趋向,不肯表露自己,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别人交往中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戒备心,这也是青年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矛盾。

(4)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青年人自尊心很强,比较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但由于涉世不深,往往不易把握好度,要么过于自尊,要么过于自卑。过于自尊时往往表现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缺乏自知之明;当遇到挫折时又表现得过于自卑、自责,或怀疑自己,或否定自己。这种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冲突常常困扰着个体的自我。

(5)理智与情绪的矛盾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方面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容易两极化,或高或低,波动性较大,易冲动,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成熟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问题时,既想满足情绪、情感的需求,又要服从于社会以及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在困难面前,既不甘自弃,又想退缩,内心极为矛盾、烦躁,焦虑便由此而生。

(6)自我中心与从众的矛盾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年人越来越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特别强调“我”的感受,“我”的能力,“我”的价值等,但又要考虑到周围的人际关系,不得不压抑“我”,屈从于大家,内心总有程度不等的一些痛苦。还有的人,遇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过分地从众,又发现自己迷失了,被淹没了,找不到“我”的感觉,也很不愉快。

(7)学习中盲目与专一的矛盾

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年龄段,他们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好奇心强,总想在各方面显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的人选了许多选修课,参加了许多社团,又热衷于各种社会事务,试图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心理,使许多人精疲力蝎,主要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考试亮红灯,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有的人只专一于功课,其它课外书籍和活动一概不涉及、不参加,结果又觉得自己知识面太窄,发展受到局限,产生无奈的心态。

其实,由自我意识的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冲突有许多,这些矛盾的出现是许多大学生或年青人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这些矛盾给个体带来困惑、不安;但另一方面也迫使个体设法解决矛盾,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从而使自己走向成熟,这些矛盾实际上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动力。

2.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矛盾与分化,会令许多大学生焦灼不安。于是,他们总是力图摆脱这种矛盾状态,寻求自我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为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统一,自我与客观的统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表现为个人我与社会我的统一,也表现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的和谐一致。

但是由于个体的遗传、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智力水平、自身的追求目标、动机、价值观的差异,年青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的途径、方法、时间的长短、结果、类型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人努力改变现实我,使之逐渐趋向于理想自我;有的人修正理想自我,降低标准,

抛弃不切实际的标准,使之接近现实我。在调整自我统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结果:

(1)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就是指自我认识清楚、客观、全面、深刻,能恰当地设立理想目标,既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自身状况,经过努力完全可实现理想我。这种自我肯定,使自我变得完整而有力,灵活而富有朝气,有助于自我的发展,有助于走向成功与幸福。

(2)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或自我夸大

自我意识的消极统一有两种情形,即自我否定型和自我夸大型。自我否定型的人对现实的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不悦纳自己,不肯定自己的价值所在,常常自我排斥,自我拒绝,有的甚至自我摧残,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放弃。这种人往往充满了失败、颓废,没有朝气,自甘消沉.自我夸大者往往是对自己认识和评价过高,虚假的我占优势,常常以幻想的我、理想的我代替真实的我,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御意识强,往往因自己的主观条件远逊色于现实而导致失败。

(3)难以统一:自我矛盾

自我矛盾型的人,自我认识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者发展极不平衡,极不稳定,因而很难形成独立而自信、稳固的自我。自卑时,自轻、自怨、自恨、消极放任、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悲哀,自我膨胀时又夸大自己的能力及其它方面。这种类型在人群中占少数。自我意识由分化到统一这个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情况不尽相同。另外,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终生的,只是在青年期显得较为突出,对其以后的发展来说更重要一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格发展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否积极与健全,对大学生的人格整合、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自我意识促进和提高了人的认识功能,使人类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当作客体加以反映,这就更加自觉、合理、有效地提高了人的自我认识活动的效能,尤其是个体的自我反省认知水平对个体认知活动的监督、控制和调节,使个体的认识活动更加完善,使个体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其次,自我意识使个体发现了现实中的“我”和理想中的“我”,发现了别人眼中的“我”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我”。自我意识使个体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体验到了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需求,即自尊、自豪、自信以及孤独、羞愧、自卑、苦闷……自我意识使个体时常感到“内在”自我和“外在”行为的种种不符的冲突,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情绪、情感体验,使个体的内心世界日益丰富、细致而复杂。

与此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使个体不断地调节自身的行为,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行为,促使自身特性与环境需要相适应。

四、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意识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方面都受自我意识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完善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是当代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

二、发展自我意识的意义

自我意识的发展,从种系的发展来看,使人与动物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从个体的发展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儿童变成了成人,使人由幼稚变得成熟,具有了真正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的发展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人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而变得更加自觉、更加有效,

并且出现了唯有人才有的,不尽关注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关注主观世界的认识到。

2、丰富了人的情感世界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不尽具有一般的情绪反映,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情感世界,如羞涩感、苦闷、彷徨等这些与自我体验有关的情感世界。

3、促进了人的意志发展

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有了确定自觉目的可能。而自我意识的调节功能、自我教育功能使得人具有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能力,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意志的发展。

4、增进了人的道德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和道德义务的必要前提。自我概念的形成离不开道德规范,而社会的道德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也就找到了可以调节和激发(或抑制)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杠杆。面对于个体来说,由于自我意识里包含有道德信念与道德体验,所以在行为表现中也就有了诸如责任、义务、荣誉、使命等。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人的社会性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一)确立完善自我意识的标准:

1、完善的自我意识应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平衡和谐,同时又要达到与外界协调一致。

2、完善的自我意识必须做到自我意识的积极统一。

3、完善的自我意识要具有自我认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准确性。

4、完善的自我意识要具有自我体验的客观性、丰富性、深刻性。

5、完善的自我意识要具有自我控制的主动性、稳定性、自律性。

(二)如何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组成,因此,要完善自我意识须做到三个方面:

I.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要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扬长避短,完善自己,把握自己,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相适应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是完善自我意识的必要条件。

(1)客观评价自我。首先,应当学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样,在评价自我时,就能找到合适的社会尺度。其次,应将周围世界获得有关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自我与过去自我、理想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和各种人作比较,经过分析、综合和比较,自我评价就会较为客观。再次,不以偏概全,不以一时一事下结论,不把与别人相比较或别人的态度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也不把成就和成绩作为自己价值的惟一尺度。

(2)全面了解自我。大学生要努力拓宽生活空间,打破自我封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增加生活阅历,这样就有助于找到正确的参照系来了解自己。既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要了解别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既要从周围环境来了解自己,也要了解自己把握周围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

(3)不断反省自我。个人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方面。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不等于自己对自我的评价,两者之间有时较一致,有时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对自己作冷静的分析,必须经常反省自我。

2、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说来,积极悦纳自我就是要:①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自己要具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②性情开朗,对生活乐

观,对未来充满憧憬;③平静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④树立远大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克服消极情绪;⑤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致厌恶来否定自己。

.3、有效地控制自我

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般说来,大学生要控制自我,就应该做到:

(1)建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适宜的理想自我,也就是面对现实确定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子目标,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这里的关键是每个子目标都应适当、合理,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以免失去信心。

(2)增强自尊和自信,使自己有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的更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3)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能正确地面对成功和失败。

三、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健全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塑造自我,成为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热点之一,即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成为自己,就是做一个“自如的你、独特的你、最好的你”。所谓“做一个自如的你”,是指不给自己提出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使自己总是陷入自责、自怨、自恨的境地,而是坦然面对自己的客观存在,愉快自在地生活;所谓“做一个独特的你”,指不一味追求时髦、时尚,在刻意模仿中失去了自己,而是接受自身、注重自身,积极地生活;所谓“做一个最好的你”,指立足于现实而又不甘落后,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秉赋,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条件规划自己的生活。

塑造自我亦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新的自我的过程,即用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用明天之我战胜今日之我。成为自己只是人生的一个断面,而超越自我才是人生的全过程。塑造自我、超越自我是从“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即健全的自我既注重自我又绝不固守自我,而是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担当历史重任;既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自觉、积极有效而且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使自我更丰富、更强大、更完善,这一过程也就是人格不断升华、健全的过程,而个体的健全是社会健全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卫生所致力的正是这样的日标,即健全个体和社会。

自我意识-测试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很难保持在一个比较准确的点上。通常我们不是高估了自己对某事的把握能力,就是低估,这个测试有助于帮您观察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误差。 1、你每天照镜子达到3次以上。 2、你基本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3、你觉得有时候就是你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4、你很留意自己的心情变化。 5、你常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6、你常常在晚上反思自己一天的行动。 7、做错一件事情后,你常弄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8、你比较注意自己的外表。 9、你做事情的随意性很大吗? 10、在做出一个决定时,你通常清楚这样做的理由。 11、你努力揣摩别人的想法,并努力按别人的意愿去做。 12、你总是穿着得体。 13、你不清楚自己是脾气比较好还是脾气坏的人。 14、你弄不清自己的能力是比其他人弱还是强。 15、你对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太有把握。 16、你总担心自己不能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 17、你对自己的举止有自知之明。 18、你在遭遇挫折后,总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19、你常常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发火。

20、有时,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沮丧。 21、考试前你无法预测自己是否能过关。 22、很多事情你应承下来后才发现无法顺利完成。 23、当遇到不快时,你总是设法将自己从低沉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24、考试完毕后,你也不清楚自己能得多少分。 25、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动机很明确。 26、你相信你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27、你常常感到莫名的烦躁。 28、你不知道自己与谁能谈得来。 29、你很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30、一般而言,你很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 评分标准:第4、5、6、8、10、12、17、18、23、25、26、29、30题,回答“是”记0分,“否”记1分。其余各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零分。 分析:加起来的分数越低,表明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 9分以下:说明你对自己认识清醒,而且往往还可能低估自己的魅力,你能跳出自身局限去认识事物,常常可以令你远离错误。 10~19分:说明你是依靠经验来认识自己。朋友对你的鼓励和提醒,对你相当重要。 20分以上:你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还没有开发出来,有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缺陷,但是却无法得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学案例] 教材案例2-1 “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思考:看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启发?如果你是案中主角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你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因为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种类: (一)生理自我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等。这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这阶段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即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自我意识经过这个阶段的分化、矛盾、统一而趋于成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力。 (三)社会自我 指对自己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及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这阶段大致从3岁到青年期(3~14岁)逐步形成。在此阶段,个体在社会化中学习承担社会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摘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 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偏差,要以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促进其健康、顺利地发展,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我, 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策略 一、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 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 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 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 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此之后, 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 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 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 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 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而进入青春期后,自我开始一分为二, 这时青少年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同时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青少年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 (二) 产生成人感 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希望参与成人活动,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表现, 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个体迅速地走向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 青少年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那么,这些人如何才能逐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

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第一眼瞧见“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就就是自我定位与自身的主观感觉,即对自身的认识。但就是,听了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自我意识并不仅仅就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与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与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就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体来讲就就是: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她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就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就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就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她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就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有助于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就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与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就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就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与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与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与主要标志,就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与

(完整版)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 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 课时:2学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 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思想品德论文 浅议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培养 涟源市龙塘镇珠梅中学吴理萍 内容摘要:本文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并且就此提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状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或“自我发现期”等等。其原因是这个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的发展。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产生了与童年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点 ,而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最近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张卿华、王文英等人的调查表明,目前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指标的强度是较低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等等。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及其培养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 我们知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self-concept)又称自我概念 ,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学生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04自我意识 2

第四章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 B.詹姆斯 C.施奈德与坎贝尔 D.罗森伯格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4.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7.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8.()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A.自我知觉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定 D.自我图式 9.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0.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自我概念 B.图式 C.角色认同 D.自我评价 11.自尊的经典公式为()。 A.自尊=成功/抱负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调适 作者:向延梅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8) 参考文献(6条) 1.李铮普通心理学 1995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 2002 3.姚俯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01) 4.徐光兴临床心理学 2001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2002 6.章志光社会心理学 199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7(11) 2.戴风明.陈锦秀关于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4(11) 3.彭以松.聂衍刚.蒋佩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0) 4.陈家麟.张忠.CHEN Jia-lin.ZHANG Zhong我国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研究述评[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 5.宋坤强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01(9) 6.施加平.SHI Jia-ping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 7.贾晓波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期刊论文]-体育教学2007(2) 8.韩国栋浅议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 9.田凤娟.Tian Fengjuan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期刊论文]-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4) 10.朱新筱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欺负的关系[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6417429.html,/Periodical_ddjylt200908009.aspx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东莞市虎门中学彭飞丹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情感和意向。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是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的高级反映形式。“知”即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情”指的是自我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自尊;“意”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意识,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意识,它标志着一个人的个性成熟水平。一个自我意识成熟的人,通过自我意识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事物、人的关系。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萌芽于婴幼儿期。人自从呱呱坠地以后,自我意识最初获得的标志,即是幼儿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专家们认为,它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别是与观察环境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联,也是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道德在儿童时期奠定基础。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这是因为,此时儿童已能利用语言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客观环境也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迫使儿童要按

照这些要求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家长、老师、邻居等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青春期一般指11―21岁这段时期。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青少年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喉结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根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的年龄男性一般在 16岁,女性一般在 15岁。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营养中动物蛋白质的增多,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发达等原因,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普遍提前。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 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性成熟对自我概念的发展的影响。自我概念主要指的是对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在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首先可能遭遇的便是青春期身体成长带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精品文档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党性锻炼是共产党员须臾不可懈怠的必修课,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自 觉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更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前提,党员存在哪些党 性意识不强的表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欢迎大家 阅读。
b5E2RGbCAP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篇一
在上大学前,一直对党组织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对党员也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光荣的身份,没有深刻的具体的认识。而进入到大学后, 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接触到党组织,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政 治视野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充。认识到了这是一个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以为人民 服务为宗旨的群体,心中不由得燃起敬仰之情,所以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到这样一 个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于是,在开学伊始的 20XX 年,我就向党提交了入党志愿书,并由于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校 培训,并顺利结业。在其后的一年中接受组织的考察,并于 2011 年幸运的被组织批准 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p1EanqFDPw
在成为党员接近半年时间以来,在党组织的引导培养和支部内同志的熏陶影响 下,本人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觉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更加坚信,中共党组 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队伍,每一位党员也都处于不断的进 DXDiTa9E3d 1 / 11 精品文档
1 / 12

步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秀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 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优化成熟。对照党章规 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离思想上入党还有较大差距,我对 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汇报:
RTCrpUDGiT
一、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相关原因: 1、首先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 有些只能是想法,并没有演化为具体的做法。形成现在这样的状态主要是自己思想没 有转变,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加上自己对历史也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直觉得在党发展 的这些知识上,我可能比较有优势。但是经过多次的和党员同志们交流后发现这种想 法完全错误,我的理论知识很不足,很多事情的看待上也是只浮在表面,没有很深入 的去剖析。一个人要想在本质上得到提高,理论水平是其最基本的武器,而我没有得 到很大提高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己的理论水平远远不够。
5PCzVD7HxA
、在群众中影响力不够深入,宗旨观念树的不牢。平时生活中,虽然有做到关心 同学,帮助同学。但是心里对帮组同学们解决困难的意识不强,没有很积极主动地去 帮助他们,没有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实践中去。存在这个问题 的原因究其本质就是没有让自己思想提升 jLBHrnAILg 2 / 11 精品文档 到合格党员的标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还不够高,没有很强的服务精神。 、与其他党员联系少、配合偏少。只有和本班的或者同级的党员同志有来往,现 阶段又处于考研时期,更加是侧重抓好自己考研的复习上,关注个人发展,没有很好 的与其他党员同志交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阶段党内同志存在的共性。其主要
2 / 12

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上通常把十二、十三岁至十七、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称为青少年。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最基本特点,因而又称其为青春期。而西方心理学家则将青春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或“自我发现期”等等。其原因是这个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的发展。 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与童年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点,而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情感和意向。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但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别人的交往中,随着身心各方面的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又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标志。

第二性征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作用很大,他们已经感到自己已经接近成人,不再是小孩,自我意识的体验增强,产生了成人感。由于有了成人感,他们非常希渴望别人能平等对待他们,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干预,甚至把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也看成是“对其独立能力的怀疑”。而且独立意识的存在,使得青少年还十分希望有一个单独的小空间,比如一个房间、一个小角落,甚至是一个箱子或一个抽屉,以便能把自己贴身的东西或自己的“秘密物品”锁起来。他们还很乐于写日记,在日记中通常会有自我评价,有情绪发泄,也有自己不想对人说的心里话,甚至还寄托了许多幻想,来展望未来或是来逃避他们不尽满意的生活。另外,他们的情绪有着强烈、动摇、不稳定、不协调的特点,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所以他们通常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充沛的精力。于是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参加,但是兴趣也是极其不稳定的,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性早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强烈的交往需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大,有许多困惑的问题要求得到解决。由于不愿意接受父母说教式的交流。于是,交友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要,交友对象通常是同龄人。他们紧紧相依,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特别是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情绪低落时,往往需要同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还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境常常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即在顺境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一遇到逆境,就马上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就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自我意识的形象性。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在意识发展的序列上,自我意识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心理活动。从人类的种系发展来看,在人类的早期,如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出现的古巴比伦文化,虽然有许多关于天气、农业和土地丈量方面的知识,但没有形成关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只有在古希腊,人类才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进行研究,因此古希腊文化的出现才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同样,从个体发展来讲,也是先有对外部的意识,然后才有对自我的意识。刚出生的婴儿虽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但完全没有“我”的概念,他们玩弄自己的手指头就像玩弄玩具一样,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萌芽。大约在一岁时,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时就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到两岁左右,当儿童能用“我”来称呼自己,并能区分我、你、他时,其自我意识才算是真正产生了。 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个体就摆脱了物我不分的混沌状态,实现了自我的对象化,就能客观地审视和评价自己。更重要的是,有了自我意识以后,个体就有了主动性和选择性,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就能够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及未来的发展做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促进自身人格的改变和完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真正能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等有了清醒完整的认识后,我们才能说他的个性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了。换句话讲,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反映出他个性成熟的程度。 意识的功能:(1)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进行构建。 一个人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意识的连续。在我们的意识里,存在着我们经历的和思考的一切,它包含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设想。每个人对现实的自我构建也就是对现实的自我的建构,这样的建构正是通过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实现的;同时,自我建构的发展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一旦形成及相对稳定之后,他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解释现实。 所谓现实的文化建构是指“由特定的一组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分享的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建构诗意个人建构为基础的,即是由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个人建构的群体完成的,他们具有相似的意识形态和分享同样的经验,而文化建构一旦形成,又会对个人建构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说,个人建构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话,那么文化建构则突出的是社会意识。 (2)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大量信息的输入,而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因为对我们来说,许多信息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所要处理的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信息,而意识的存在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中提取出那些“关键”信息并进行加工。而且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要进入到我们的长期记忆中,只有那些“需要”进入的信息才可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必须依赖于意识。 (3)使我们能够进行最佳决策和做出最佳行为。 通过对以前各种经验、知识等的建构,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规律,再结合当前的场景可以对当前的刺激做出合理的反应,并能对这些反应的结果进行有效地预测。在活动中,外界刺激的输入是非常多的,意识的存在就为人们遵守这些观念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第一眼看见“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定位和自身的主观感觉,即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听了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自我意识并不仅仅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体来讲就是: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