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舞剧创作2

第五章舞剧创作2

第五章舞剧创作2
第五章舞剧创作2

第三节舞剧的选材与结构特征

一、舞剧的选材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编舞剧?

苏联著名舞蹈编导家古雪夫认为:“主要人物的主要舞段可能成为精彩的舞段的题材,是有希望的舞剧题材。”例如,《奥涅金》的双人舞,《驯悍记》的驯悍舞。舞剧《唐吉诃德》是个反面例子,因为在观众的印象中,该剧只有西班牙舞,而当时唐吉诃德跟我们一样坐在台角上看戏,他自己的舞段我们已经不记得了。舞剧《情疡》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因为有了好的双人舞、三人舞舞段而后“合理”成为舞剧。舞剧选材的注意中心就是找戏核的可舞性,中心舞段的成活率、质量是舞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同样的题材,有的编导认为可以成为舞剧,那是编导的舞蹈想像力及编舞的功力所能达到的缘故;相反,认为不适合成为舞剧的编导是由于想像力和功力达不到。因此,对于能力强的编导选材面相应的就宽。只有不断地提高能力,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舞剧选材自由。

只有感动了作者自己的,才有可能感动观众。不只是舞剧,任何艺术和观众之间都要发生“共振”。首先在选材时作者要受到震动,从而将其接触到的社会现象表现出来。另外,编导要对文学作品中那些接触观众心灵使其难以忘怀的题材进行分析。能找到好的舞蹈手段将为什么受感动表现出来,往往能使观众得到震撼。编导对什么感兴趣取决于他的观念、层次、情趣和个性,所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舞如其人”正是如此。舞剧亦如其人,来不得半点虚假。

舞剧为什么多从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这类现成的文学作品中找题材?这是因为舞剧剧本需要相当高的文学水平,一般编导达不到,很难独立完成。而借助于文学好像接力赛,文学名著已经跑完了第一棒,舞剧编导可以接下去。除此之外,也有不借助于文学著作,请作家帮忙写剧本的,如《丝路花雨》;有根据音乐提示重新构思的,如《阿姐鼓》。

舞蹈编导一般不能独立完成舞剧首创剧本的原因是编导必需身兼二职—又创编又导演。编导一般是从小学舞,当演员出身,文学修养有限。当然也有例外,如林怀民,他是先当作家、编辑而后才搞舞蹈的。

练习:

1.每位同学至少寻找一个舞剧题材,并口述选这个题材作为舞剧的原因。

2.写出初步设想。

二、舞剧的结构特征

大中型舞剧在结构上与其他舞蹈剧目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立意明确。一个大、中型舞剧,一定要有明确的立意,不能含混,这是必不可少的。创作者首先要向自己问个究竟,反复向自己提问,找到最明确的立意。一个好的编导,要经得起领导或观众提问,要经得起宣传媒介记者的提问,更要经得起自己的提问。如果没把握可以多请教。一个大剧目要上台演出,编导是要负责任的,不能在立意上似是而非。立意明确了,结构手段上可有多种选择,直叙、倒叙、先隐后显、貌似浅近其实深刻都可以。

第二,结构要有逻辑性。小的抒情舞蹈有时候可以顺着音乐感觉走,排独舞、双人舞也可以边创作边排,而大中型舞剧,包括大型舞蹈诗却不行。一台晚会或半台晚会的大作品,在结构上一定要有逻辑性,比如:开端的呈示、发展、再现、达到高潮,这不只是戏剧的逻辑,也是自古以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的逻辑,是一种普遍规律,符合人类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思维逻辑及现代观众的心理要求。即便是舞蹈诗,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至少要有起、承、转:合。这么大的作品不能单纯“凭感觉”、“走着瞧”,不能起、起、起、起,也不能合、合、合、合。

第三,对比的运用。在大中型舞剧或舞蹈诗的结构中,除去明确立意、安排结构以外,对比度也是需要很好运用的一个方面。对比是艺术中无处不在的规律。在舞剧结构中,编导要清楚这个剧目高潮在哪里?哪里动作最大?哪里最安静?有没有一动不动的静场?哪里上人最

多?哪里最少?哪里最紧凑哪里最松弛?我们以前学戏曲动作,讲究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露先藏、欲放先收、欲强先弱,这叫做从反面做起,就是运用对比达到动作的效果。一个大型舞剧在最后的连排合成中,一定要从整体的大的对比关系角度去审视,该强调的强调出来,该削弱的地方大胆削去,这样才能有整体效果。大型作品更需要这种整理,如果处处平均用力,结果平铺直叙,大效果就出不来。

第四,运用手段的丰富性。一部大作品,时间长,观众要求有丰富的审美信息。不但要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也要有情节舞、风格性场景舞蹈,还要有些生活搭配,经常变化手法,让每段有不同的开始、巧妙的转换、聪明的连接、意外的结束。它讲究的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切忌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就像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能够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有时设一个悬念吊胃口,最后又满足了好奇心。不会讲的人,再好的故事平铺直叙也会把人都讲困了或者讲跑了。

三、舞剧的结构方式

舞剧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

1.按事件发展顺序结构;

2.按人物的心理历程结构;

3.按意识的流动结构。

第一种一般按时、空的顺序结构,而后两种在时、空顺序上可以颠倒,自由转换,如《鸣凤之死》。也有以诗画形态进行结构的,包含事件的发展脉络,如《阿诗

玛》。

因为是大中型舞剧,篇幅长,更多情况下是复合结构的方式。例如,按事件顺序结构而开始是一个倒叙的,如《泪泉》;也要按事件顺序结构而其中有梦幻段落,使时空离开原来轨道的,如《奥涅金》的第二幕;还有按事件发展顺序及按心理历程或者意识流兼而有之的结构方式。除此而外还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结构方式,但先要为你的“这一个”舞剧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好的结构方式是为作者意图服务的,又是

为观众乐于接受的,使观众如“坠人云雾之中”的或是越看越没劲的结构,无论多么新鲜也是失败的。一般说来,结构不成功的关键在于矛盾冲突的高潮或者起承转合的“转”,或者正、反、合的“反”没有处理好。无论用什么方式结构,单纯罗列是不行的。朱载靖论舞时曾说“转为众妙之门”。“转对于适应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叙事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神之所在”(参阅于平选编《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第223页)。

练习:

1.以文学作品为依据进行一次舞剧结构练习。

2.以音乐为依据进行一次舞剧结构练习。

3.以任何方式选材进行一次舞剧结构练习。

第四节舞剧编导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舞剧创作是由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五个环节组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编导起着主导的作用。

1.构思—选材—作品的主体意图。第一个环节是请剧作家或作家,或是编导本人把这个头脑中的构思写成大纲。大纲要写出剧名、人物、分幕、分场和场次中情节的构成,对全剧风格特色的设想以及最终意图。

2.在大纲的基础上考虑一切必需的相关材料,写出结构计划。结构计划是舞剧的音乐和舞蹈的台本,包括每一场舞蹈段落的安排和对音乐的要求,也是编导给作曲家写的音乐要求,我们叫它“音乐长度表”。结构计划通常以表格的形式体现。见下表:

3.作曲家着手创作音乐,即便是选曲编曲也多半是由音乐家根据结构计划选编,如《奥涅金》。作曲家完成的音乐通常先是钢琴谱或用合成器录成的小样,舞剧定稿后再写总谱,在没有条件时也可以直接写总谱,或者不从乐谱上选曲只从录音上选。

4.编导逐段编出舞蹈,记录下场面,制定排练计划。

5.排练整部作品,只是分段在排练场排,然后在舞台上合乐、合

光、合景排练,直至首演。一般来讲,大型舞剧从开始排练到演出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而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远不止两个月。

另外,请人写大纲一定要充分讲明,从中要体现出音乐、舞蹈的可能性,否则大纲不可能发展成结构计划,更无法用音乐、舞蹈在舞台上体现。大纲是未来舞剧的骨架,一定要有高质量的戏剧结构,否则,音乐再动听、舞蹈再精彩,也会因先天不足而归于失败。

练习:

1.选择舞剧结构练习中的一个写出结构计划。

2.有选择地请作曲家写音乐或选编音乐。

第五节同作曲家合作

一、选择作曲家

编导的舞剧构思在先,对未来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规模应该有清晰的设想,要通过咨询等办法预先了解作曲家们的所长,有哪些成功的作品,是否适合这一个舞剧,再确定选哪一位作曲家作为搭档,不能只是一味“慕名而请”。如果事前不做周密考虑,等到发现请的名作曲家并不适合这个舞剧时就非常被动了,更换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编导的设想要能够引起作曲家的创作欲望

编导的大纲本身要有魅力,对大纲的讲解要让作曲家感到可能写出一部好音乐,值得写一部大作品。我们必须认识到,从现在开始,作曲家要进行一部大的命题作品,他将从舞剧要求以及各场安排产生自己相应的音乐构思。什么地方是第一主题,什么地方是第二主题,什么地方用变奏曲、组曲,什么地方用奏鸣曲,如何使这个作品浑然一体等等,编导要尊重作曲家的构思。

三、在作曲家确定主题前听主题音乐

假定舞剧有三个主要人物或三个音乐主题,编导必须先听一听基本风格、个性是否与自己的舞蹈形象设想一致。如果与自己的设想有距离要尽早提出,这时返工也是必要的,因为主体将决定整个音乐的基本风貌。编制过程中涉及到音乐变动一定要同作曲家先打招呼,如何变动

要合乎音乐进行的可能,即照顾到音乐的完整性。

四、舞剧音乐的完成

舞剧音乐的完成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I.音乐主题选择及展现应该符合舞剧主题。

2.音乐应该体现舞剧结构的要求。

3.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能激发舞剧编导编舞的欲望。

4.因为是大中型舞剧,音乐应具有交响性,曲目丰富多样,适合剧中各种类型的舞蹈。

编导在与各部门合作中是主导,与作曲家合作也一样。主导就是事先出主意提要求,事后对作曲是否满意表态。同时,编导与作曲家又是合作伙伴,相互启发共同创作新舞剧。这里,关键在于编导要懂音乐,不一定要会写音乐但要有分辨力、鉴赏力。而作曲家要懂舞蹈,至少是懂舞剧编导的要求,领会舞蹈编导的追求,有机会看看重点场次的排练,经过磨合力求达到默契。

也有时候,舞剧音乐要靠作曲家选、编。这与作曲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于编导可以说没有原则性区别,他主要还是选择大纲、出示大纲并讲解意图,试听音乐是否与舞剧要求一致,最后接受。

第六节编舞及制定实施计划

舞剧的编舞是“落实”戏剧结构的过程,这一步在写出音乐之后。舞剧的编舞与舞蹈的编舞不同之处在于,着手每段编舞之前要写出全剧的舞蹈段落布局,必要的时候还要画出图表弄清每一段在舞剧中的位置,色彩、人数,在戏剧结构、各方对比中处于什么地位,以免互相冲撞,相似或不协调。

并非一定要从第一段开始向下平推,一般是先编主要人物的主要舞段,比如:一、二幕双人舞,三幕的三人舞或高潮。也就是先抓住戏核,定下主要人物的基调,提高主要舞段的质量。对于情节舞,首先把人物交代清晰,另外,过程要合理,无论是思维、感情还是事件发展、矛盾冲突都要合乎逻辑。情节的淡化是概括,不是含混、空泛,要引导

观众升华到舞的境界而不是把观众扔在不知所云中。在编舞技法上,先要确定主要人物的主题动作,并在各段根据需要运用主题发展变化及重复等技巧形成一个贯穿的印象。

此外,各场各段大、小、动、静、淡雅、浓烈对比,舞蹈与场面的搭配等等,编导要做好场记以免遗忘和混乱。

制定实施计划,就是将舞剧“落实”到演员。这是编导眼前必要的准备,包括:定演员主角的A,B,C组都是谁;配角;领舞是谁;每个群舞人员的确定等。必要时可找排练者协助。

制定时间计划,一般是先排主角的主要舞段,这样动用的人员少且给演员一个技术上磨合的时间;随后,排演人手少些的舞段,最后再排集体舞和衔接场次及调度。如果有一个以上排练场又有排练者协助,则可以逐渐安排在第二、三排练场由排练者负责练习已排出的段落。开练时间一般都非常紧,是倒计时。比如:首演日期为to月1日,前一天彩排是9月29日,在前二天舞台排练是9月28日、29日,再往前,排练场连排审查,分场连排,分段连排。时间紧张要留有足够的机动时间,因为两个月内一般都会有意外事情发生。例如,主要演员受伤要换演员;群舞排练正好赶上学生考试不能来;经常停电白天不能用音乐,晚上看不见等等。这一切都需要编导提前想到。因为首演日期不能变,而实施计划会随时调整。

编好的舞蹈在排练时也会出现问题—行不通或效果不好。如果当场没有把握改好就先向下排,不要因此拖延整个计划。要抓住主要问题,保持头脑清醒。

练习:重点场次和舞段的实习排练。

第七节导演和演员

一、导演进排练场前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首先,舞剧第一次排练前要准备好给演员讲解全剧的概要及今天这个舞蹈在全剧中的位置、作用,最好准备图纸、文字、声像资料或用板报或别的办法介绍给演员,带领演员进入本剧所需要的创作氛围,同

导演一起进入创作状态。

其次,要准备好当日的详细排练进程。例如,第一节课领舞者学动作,第二节群舞到场学动作并与领舞合排。或者,第一、二节课第一排练场排二幕集体舞及场面,第二排练场由某某老师负责排二幕双人舞、独舞,第三节课二幕全体到一排练场连排等等,事先应在日程表上写明。只有时间、地点、人员清晰,排练计划才可行,才有效率,对于个别不服从安排的演员要提出批评。切记,如果导演本人马马虎虎无法可依,那么将难以带动演员队伍。

第三,要搞清楚今天要用的音乐、动作,做好场记。

进入排练场以后要求导演:

1.用解说及一切有效的方法让演员进人创作状态。

2.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

3.要有清晰的头脑,运用简明而清晰的语言。

4.善于发现演员的优长,及时鼓励,并充实自己原先的设想。

5.尊重演员的劳动,适当安排休息以保证排练效率及演员的情绪。

6.如果排练比预想的顺利,应及时将可行的计划提前以争取时间,也就是说要比原先计划的多准备一些排练内容。

7.排练结束后根据当天的进度修订明天的计划。

二、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编导身兼创编和导演二职,编舞阶段以前是创编,进入排练场以后是导演。导演和演员应是接力创作的关系。在戏剧创作中,二度创作、三度创作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所有人向着同一目标努力。不同的是,导演和演员在全剧创作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导演是靠设想进行预见,演员是用自己的身心在舞台上表现。导演进行探索创作,最终是演员在舞台上光辉展现。

著名编导家丹钦科曾经说过:“导演的创造力要死在演员里面而复活,正如一粒麦子死在土里而复生。”这不只是接力,而是一个质变过程。

对于舞剧的创作,创作者不应迷失在纷繁的技术过程中,虽然排练本身是个创作过程,但编导还是要千方百计、呕心沥血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一个”。

三、定稿后的排练

对于新创作的舞剧,前面的一次排练叫“初排”,也就是先教动作。定稿后的排练叫“精排”,这一阶段叫“排戏”。戏剧导演的工作从这里才开始,而舞蹈有所不同。正因为创编和导演是一个人,负责编导的一方面教演员动作,同时也在“排戏”。这里基本上是指定稿以后(也还可能有小修改),要把效果排练出来。

1.在演员记住动作的基础上,导演要把注意力放到每一段的内容、情节、任务、意境上,通过逐段排练使演员的动作表现出内涵、感情,完成舞剧的内容。舞蹈是一种重形式的艺术,但不能仅有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导演的排练不能只是一味要求动作“规范”而无其他要求,要培养演员用全身心来舞动,养成有目的的动作的习惯,最终将舞剧的内容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2.在舞剧中,音乐和舞蹈是在同步地塑造形象,二者相吻合的不仅是速度、节奏,而且是音乐与动作内涵的吻合。句与段动作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以至提气呼气都要与音乐的发展一致,做到顺畅、自然、视听统一。好导演能培养出好演员,差的导演则很有可能把好演员埋没了。因此我们通常说好演员只能决定一个角色的水平,而好导演能决定一台戏的水平,反之亦然。

3.明确的规范、熟练的动作和集体舞的整齐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演员之间的默契也很重要。演员在台上不能是诚惶诚恐地动作,不是怕错就是怕做不整齐;也不能是挤出一点假笑或玩点“深沉感”,只要没出错就万事大吉。而是应该把视、听、触等感觉器官打开来去感觉音乐、感觉环境、感觉身边共舞的人,与他们共同动作、呼吸。导演有责任培养演员这种素质。

4.舞剧规模大、复杂,排练计划要抓重点,而重点就是主要人物的

主要舞段,即戏核。编导要想办法将主要演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动作、情感、音乐浑然一体。另外,高难技巧每天要练,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群众演员的技巧每天都要安排练习。同时,要有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提出进一步要求以保证在上演之前能够完工。集体舞的整齐不要平铺,要找出全剧最显眼的地方经过详细规范严格要求,熟练到惊人的整齐,效果就出来了。

对于重排已有的范本或重排保留剧目,如《天鹅湖)),剧目没换,导演换了,新的导演必须根据录像及其他资料认真研究,对主题思想、意图、分幕、分场,每场的戏剧任务及舞段、主要人物性格、事件、贯穿线、高潮、全剧风格、各场对比等等进行认真分析。在演员记住动作以后,按上述要求将每段要完成的情节、内容等排出来,不能只恢复外在动作就演出。导演仅把自己分析剧目的笔记念一遍给演员听是没有用的,只有在排练中逐段落实才能有所提高。有时候,经典剧目一经复排演出就只剩下外壳,而失去了经典的内涵,这与导演有关。舞蹈是一种通过动作表达心灵的艺术,导演首先要具备这个观点,进而去体现这个观点。

第八节与舞台美术部门合作

一、导演是合作者

编导第一次与舞台美术设计见面应在舞剧开排前,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装、道具各部门的设计者。编导要向他们介绍舞剧大纲及其对各部门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对布景的要求,共有几场要景?什么风格,什么物体,什么氛围,如有高台等要说明高度、大小、式样;对灯光的要求,各场都是什么氛围,有几次什么样的变化;对服装、化装的要求,要说明人物身分、人数、道具名称、件数,如有特殊用途要详细说明,并在排练中要有代用道具。

之后可能各部门陆续出设计图,与编导切磋,最后确定设计图的时间不能太晚,在舞台合成前要留出足够的制作时间定设计图,由各部门的设计者拿出修改后的方案,重新敲定要求、件数、材料等等,导演一

一签字,各部门才能去制作。

编导与舞美设计的关系和与作曲家的关系一样是共同创作。编导是主导,因为舞剧的构思是编导产生的,编导要对舞美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使舞美设计者感兴趣,不要提不可行或违背常识的要求。要求要明确,也要给设计者留出主动权,不要提一些替代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接受设计者合乎剧目要求的创造性建议。提要求时要本着能省则省、能减则减的观念,舞剧以舞为主,不能仅靠舞美包装致使主次颠倒。另外,设计图一签,财力人力即开始投人,编导是要负责任的,所以一定要谨慎从事。

二、导演是指挥者

舞台合成是舞剧制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将音乐、舞蹈、舞台美术在舞台上结合起来,在这个阶段导演是当然的指挥者。

I.编导事先要向音乐指挥了解练乐情况,向舞台监督了解舞美各部门准备情况,向剧务了解演员准备情况,然后宣布排练计划,先分场后连排,如有二至三组主要演员要合理分配排练时间,排练中各部门要同步进行。

2.部门多、人员多,一般有上百人或更多,一定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整个进行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全体人员休息时应与乐队指挥、舞台监督、剧务碰头,了解各方面主要问题的发生原因并一一落实解决办法和时间,之后再合一次。通常情况是一次比一次好,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来个别解决,不要耽误所有人的时间。例如舞剧《鱼美人》的舞台排练。

3.当观众,把握效果。舞台排练时导演应把自己当作第一个观众,即退到客观位置把全剧“打磨、整理”,使它显出光彩。这也是前面章节所说的,画完素描退远看,把黑的加黑,高光用橡皮擦出来,使整个

画“精神”起来。编导要把全剧的大效果、大对比、高潮强调出来。一定会有这种情况:以为好的地方在舞台上并不夺目,相反,不起眼的或许会出现意外的好效果。编导就要抓住并予以肯定,例如《鱼美人》中廿

四鱼美人的灯光运用。舞台合成是编导展现大手笔发挥创造性的时机。

退远时是观众,进前时是作者。导演也是这样,在创作时“身临其境”“身心投人”,但不时要后退,把自己当观众,客观审视演员动作的效果。舞台合成时就要求导演在乱哄哄、细节上漏洞百出时沉住气当观众,预想未来的效果。

三、舞美工作流程

在舞剧舞台合成时,一般总导演和舞台监督及舞台美术各部门各执一份“舞台美术工作流程表”,在总导演和舞台美术各部门经过舞台合成后确定下来并填写清楚,以便灯光做电脑程序,各部门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正式演出前的准备及检查。

流程表也适用于非舞剧晚会演出,只是将第一栏“场序”改成“序号”,加上一栏“作品名称”。

舞台合成这一节,要在毕业创作过程中,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根据现实中的问题跟踪补课。

四、小结

1.大、中型舞剧创作是以舞台为演出条件进行授课的,但是我们的舞剧可能不只通过舞台这一渠道与观众见面,还有可能是电影电视,因此我们还需补充影视导演的有关知识。

2.大、中型舞剧的编导是综合部门的主导,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文学、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各门知识。“搞一个作品吃一片知识”,做一个能够发挥你个人及合作者创造潜力的合格的舞蹈编导。

本章推荐阅读书目:

《舞剧编导艺术》罗·扎哈罗夫著,戈兆鸿、朱立人译。

《舞剧论文集》戈兆鸿译。

《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于平选编。

《舞蹈编导基础教程》李呈祥著。

《作曲法》卡尔·伽特纳著。

《戏剧导演》张仲年著。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

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浅谈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 对于“古典舞”这个名词,很多人会更多的会联想到古代的舞蹈,我也不例外。在没有查阅任何资料以前,我对“古典舞”的概念也仅是古代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事实是否如此,什么是“古典舞”?“古典舞”是否等同于古代舞?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老教授李正一是这么诠释的: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使中国古典舞逐渐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而古典舞的独特风格为它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打下基石。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强调“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神韵,再加上恰当好处的表现力和舞蹈动作规律,打造出“形、神、劲、律”高度融合的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千手观音》,这部新古典舞的代表作,把这种艺术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它也为世界舞蹈之林增添了一抹新绿。 2005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我相信很多人都无法忘怀。舞台上,21位舞者,以优雅曼妙的舞姿、光彩夺目的造型,在静立的队伍中,通过不同的手势造型,划出了全圆、半圆、四分之一圆等各种圆。一系列动作的变换,如行云流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同时,舞者通过兰花指和弯曲的手臂简洁快速地诠释了舞蹈的屈曲婉转。 整个舞蹈中的灵魂人物——领舞舞者,在开场时,以腰为轴,通过腰部节奏性的拧动与倾斜,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曲线美,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另外,其他舞者快节奏的手臂运动,在快速的“收”与“放”之间展示出的瞬间释放的力,无不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 距史书记载,千手观音是以无边的法力和无穷的智慧济世救民、普度众生。而《千手观音》则以“大爱无边”的主题,诠释着人间的至真、至善、至美。 在初次观赏《千手观音》的时候,我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都以为这舞台上21位舞者与常见的舞者无别。没有张扬的舞台动作,没有激昂的现场音乐,短短的5分54秒,却赢得了经久不衰的掌声与喝彩。正送上对

第五章舞剧创作1

第一节舞剧基本理论 一、舞剧词解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手段,表现一定的戏剧情节内容的舞蹈形式”。(见《中国舞蹈词典》第130页) 舞剧—“以舞蹈为基本手段的戏剧”。(见((美学词典》540页) 两种解释的差别在于,一种认为舞剧是舞蹈的戏剧,可以区别于歌唱的戏剧(歌剧),语言的戏剧(话剧)等,重点强调是以舞蹈为基本手段的。也就是说,舞剧应该有它的独立存在价值,就像《奥涅金》,不能因为先有了歌剧《奥涅金》就使舞剧《奥涅金》逊色、多余。舞剧中的舞蹈,特别是主要人物表现主要情节的舞段,应该是优秀的乃至精彩的舞段。 另一种解释认为有戏剧内容的舞蹈形式,可以区别于抒情舞如抒情性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等。“抒情舞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而舞剧要求舞 蹈表现手段必须有叙事的功能。因此,抒情性与叙事性的完美和谐结合是舞剧的基本美学原则。”(见《美学辞典》第540页)舞剧之所以区别于舞蹈主要在于它有叙事性舞蹈,即情节舞,也就是那种能表现特定人物在特定情节中的舞蹈,特别是能展现矛盾冲突的舞蹈(如《奥涅金》三幕双人舞;《驯悍记》中驯悍双人舞)。这样才不至于名为舞剧,实则舞蹈只是陪衬,只用于描绘地方特色、时代色彩,一到主要人物的主要情节就只能用哑剧、标语、字幕、说明书完成。或者是安排了情节舞却没有编出特定人物的特定舞蹈,语无伦次、含糊不清,缺乏魅力也不能使观众满意。所以我们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完成情节舞单元之后才学习舞剧。在舞剧中情节舞要力求达到“抒情与叙事完美和谐结合”。这是创作舞剧的关键。 讨论: 1.能否按照自己的观念概括说明什么是舞剧? 2.舞蹈和舞剧的区别。 二、舞剧的特征 舞剧的特征是相对于一般的非舞剧舞蹈而言的。在时间上,一般大型舞剧的时间为90一100分钟,中型舞剧40一50分钟,而一般的晚会舞蹈有3一5分钟的,也有6-9分钟的,1 0一巧分钟就比较长了。所以,大、中型舞剧时间长便是特征之一。 舞剧具有特定的人物、情节,因而比非舞剧复杂。例如,大型舞剧有三幕六场的篇章式,一般最少四章,其中每一场都有若干段,全剧独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场面调度等搭配,编舞量大,需要一个庞杂的组织机构才能运转。如果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上没做好准备绝对不能轻易开始,一旦开始,编导就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也是大型舞剧的特点。

《千手观音》观后感‘

《千手观音》观后感 我记得第一次看《千手观音》是在2005年,那时还小,对于这部舞蹈作品的理解很浅薄,甚至无法感受到那些演员背后的付出和对生命的热爱。在这次的舞蹈欣赏课上,我又欣赏了这部作品,这次的理解有所深入。 “观音是善良的,她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能把观音诠释得如此美丽的他们的心也和观音一样善良。 节目一开始就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牵引着我。伴随着音乐,观音菩萨的手慢慢地变多,姿势也变多了,技术是那么高,舞姿是那么难摆,可是演员们仍然在听不见伴奏的情况下,默契地互相配合,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尽管她们听不到。演出结束后,我相信很多人的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那不仅仅是她们的身体在舞蹈,而是她们的心在舞蹈。她们虽然没有健康的体魄,但灵魂是那么高尚,意志是那么坚强!能够身残志不残,能够和与生俱来的厄运搏斗到底,岂是常人所及?她们训练是受了多少的苦?但对她们来说,最普通的交流都能予之安慰,再平凡的问候都能让其感动。可想而知,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姑娘们,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支撑她们的是爱的力量,真情的关怀…… 这群来自无声世界的聋人,静穆纯净的眼神,娴静端庄的气质,婀娜柔媚的千手,金碧辉煌的色彩,脱俗超凡的乐曲……美得令人窒息,炫得让人陶醉。

光与影,梦与手绽放出层层叠叠的佛光普照,博爱四射的神圣之美。那是一种美与文化的结合,那美来自内心与凡世的安宁,那美来自灵魂和精神的升腾。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感动,触及了人类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虽然表演《千手观音》的演员们无法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她们却用来自内心深出最真诚最朴实的爱和我们交流·就是这 种来自内心深出最真诚最朴实的爱。那一刻,我感觉《千手观音》让我们,甚至是让世界震撼。似乎,千手观音不仅仅是一个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舞蹈,还更加生动地表现了新一代残疾人强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她给人与无限的鼓舞和精神力量,催人奋进。让人们对这群残疾姑娘,对新一代残疾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心佛曰:抬起你那低垂的头,昂起你那缩紧的胸,伸出你那灵动的双手,你就是天使!因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是啊,《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是用心灵舞蹈的,是经过坎坷的,是经过洗礼的,同样也是可敬的。然而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用爱熏陶。其实观众热烈的掌声就是献给她们最真挚的祝福,最美好的礼物,最感动的真情,最永恒的爱……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是现实世界与无声世界的桥梁,连接了不同世界人们的心灵,是人间最怦然一动的真情……”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教育) 班级:2014级4班 姓名:杨骐滔 学号: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 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

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趋势 追溯中国的舞蹈史,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前面已有说明,此处不赘。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都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舞剧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相对庞大而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以及具有现代化装置的剧场……等,显然动荡的社会环境,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外,舞剧艺术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广博的题材容量,完整的人物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呈现,世纪初叶的中国舞蹈,其自身发展也未见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49年至“文革”前——可看作其实验性的新兴期,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 《和平鸽》编剧:欧阳予倩,(1889——1962)编导:戴爱莲、高地安(1912——)等;作曲:章彦、刘式新等;首演者: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1950——195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舞团),女主角:戴爱莲饰和平鸽;男主角:丁宁饰工人;主要配角:赵恽歌饰战争贩子。 这部舞剧的创作题旨萌发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信念而作。戴爱莲扮演的“和平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人民带去福音,但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救助下飞到了北京,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建国初期著名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里合作推出的这部大型舞剧,不仅在当时堪称文艺演出的盛事,而且对中国舞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此后,中央实验歌剧院(1952年成立,1963年以此为基础,分别建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曾陆续创作演出了3部小型舞剧《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它们大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这几部小型舞剧的实践,孕育着大型舞剧的诞生。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1978年后,改制为大学——即今日的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有多位苏联芭蕾舞蹈专家应邀来中国工作,其中维·伊·查普林(W·Y·CHOPLIN)、彼·安·古谢夫(P·A·GUSEV)都是资深而成就卓著的芭蕾编导艺术家,他们在北京舞蹈学校编导训练班先后执教,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俄罗斯学派的戏剧性芭蕾舞剧编舞法,新中国第一代优秀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以《千手观音》为例舞蹈是美的艺术,是善于抒情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感情世界最动荡不安的时刻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是以书法内心情感为主的艺术样式,是情感世界到达“极致”的表现.中国古典舞,是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一)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遵循古典舞的规律,古典舞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高超的技巧。但是它也有独特的一面,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术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中国古典舞主要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圆形的艺术”——无论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第一套规范化的中国古典舞基础教材中的八个手位和新敦煌学派的“反弹琵琶”,还是中国古典舞神韵教材中的“云肩转腰”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所以,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 “形神兼备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行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刚柔相济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跌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 (二)《千手观音》的艺术表现与内涵: 这段堪称古典舞的舞蹈,以圆开头,以圆结尾。圆形的“莲花台”,有弧度的拱门,都在渲染着古典舞的氛围。古典韵味的乐曲让人如闻佛界的梵音,圣洁灵动的舞姿让人如见观音的宝像。当《千手观音》组出“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之时;当舞者用优美的身段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窗户的祥和与美德。便是所说的“深韵”的表达,美的享受。这支舞感动人心之处,舞者皆是聋哑人士,无法感觉声音的律动,却排除万难,通过千万次练习,直到身体产生记忆。这舞得不仅仅是身体,更是他们的心。 《千手观音》的成功离不开舞蹈本身传达或者演绎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华美的内涵。从这支舞蹈中,看到了东方文化精神,感受到了中华元典之美,那种温文尔雅,柔美万象,经纬天地,博爱人间的真善美。此舞的编导张继刚曾说过:“不要让别人因为同情心儿肯定你,而是用美去打动观众。”《千手观音》虽取材民俗,却与一些以通俗为名而媚俗,庸俗的作品不同,使带有衍生迷信色彩的观音民俗,脱胎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大雅,从而超出艺术的范畴,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三)我的感受及启示: 《千手观音》中的聋哑姑娘们之所以能把千手观音表演得如此成功完美,除了他们自强不息努力进取外,更重的是他们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领会,他们以美仑美奂的艺术表现,把观音菩萨慈悲善良,纯粹圣洁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涵,向观众传递了向善向美的信息,为当

舞剧作品论文舞剧作品鉴赏论文

论文:一部舞剧作品中的“鉴赏”与“观照” [关键词] 鉴赏舞剧作品角度 近期有幸观摩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颇有感悟,不单是对舞剧本身艺术性的观照,更多的是舞剧中传递出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舞剧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诠释。 一、禅 晨钟暮鼓,禅音悠悠。在大幕徐徐拉开时,直观印入眼帘的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晨钟”与“暮鼓”伫立在舞台两侧,舞台前一位禅师高深的漫步更使舞台上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禅意”,伴随着那给人以无限厚重感的手臂敲击出的悠远禅声,使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岁月,置身于古时中原,流连于中原繁荣景象,感受人间欢喜离合,领悟少林亦凡亦深的禅意,编导可谓别具匠心。 舞剧开端就以一段双人舞,让观众切身体会人间真爱之厚重。男主人公“开元”,女主人公“素水”,让我想到了“开天辟地,超然初元”和“素养聪慧、柔情若水”,两个名称极具古朴典雅之韵味。古时中原战乱不断,强寇入侵,国家之危机难容小家之恩爱,“家比天大”的真谛在此时格外令人沉重。 二、武与医

京剧、国画、中医、武术,合称为中华国粹。在舞剧中,京剧行当的老生、花旦等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上得以巧妙运用,舞剧的舞美运用好似国画之壮观与绚烂,中医与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舞剧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但与舞剧的剧情结构和艺术表现完美融合,更是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加以体现,融合与体现之间,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弘扬。 从舞剧的艺术创新方面来讲,全剧创新之处随处可见。如灯光之渲染,佛像之肃穆,花瓣之妙用,动作之别致,人物性格之鲜明,都是以往舞台上未能淋漓尽致之处。舞剧中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群舞的人物形象及心理动作,以“圆”为核心进行身体及内心变化的发展,体现出中国人内圆外方的性格特点。 三、观照 记得八年前初赏舞剧,那时只观赏男女一号的身体技艺与完美形象,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提升了自身对于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后来再赏舞剧,所思所感所悟以于以往有很大改观,更多的是看作品的结构连接、人物性格、灯光舞美、肢体动作的力度和速度等;如今来赏舞剧,总是在理性鉴赏之余多了几分对作品内在涵义的感性剖析与揣摩,虽免不了有些个人色彩的主观品评,却往

中国古典舞核心与《千手观音》

“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就是‘圆形’。‘圆形’动律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自古及今,提起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这鲜明地刻画了古典舞“圆”的人体运动轨迹与情趣。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当然,“圆”绝非中国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同时,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这一特点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 说起古典舞,不得不提及2005年的春晚。还记得那个晚上最感人的节目吗?那是由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演绎的《千手观音》。这个只有5分54秒的节目,展示了东方古典文化的魅力与风采,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与欢呼。 先来追溯一下千手观音的佛教背景,这样更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舞蹈《千手观音》的成功之处。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相传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颇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意在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佛教认为,三界中有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环境,包括四洲、四意趣、六欲天等),两数相乘为一千。千手观音拥有无比的法力和智慧去普济众生,是慈悲的化身。《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刚说:“《千手观音》想要表达的是,你要懂得爱别人,接受别人的爱,要知道感谢。你要是愿意帮助别人,你如果是个好人,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同样你是一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你自然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如果这段舞蹈能传递给观众这样的感觉,我认为这就足够了。”当然,他成功的做到了。 由残疾人艺术团演绎的《千手观音》,更是让每位舞蹈者扮演了小观音的形象,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撒爱在人间。梦幻的灯光,加上配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配乐集合了现代流行音乐节奏和各种不同的配器、音色、和声,从而使舞蹈流露出现代的气息。一开始的编钟与编磬,带领我们的情绪走入安详之后,紧接着是人声的佛音哼唱,象征着太平盛世,带领我们走进庄严与圣明。舞台上的观音,身姿千变万化,面容祥和、慈爱,整个画面又显得那么圣洁、灵动。在屏

中西方舞蹈简要对比

中西方舞蹈简要对比——观《天鹅之死》和《千手观音》有感 031120329 赵星晨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的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生活的美学原则有:感物而动、直抒胸臆;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它能够将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感受通过肢体的有韵律的运动表现出来,同时他又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领域表现自己特色的独特方式。 舞蹈的艺术特性: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具有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中艺术。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传统和理念,这也使得世界上的各种舞蹈大相径庭,诠释着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理念。当然,区域相距越远,舞蹈的风格、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就越大,其中在历史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东西方大主要派别,其中中国舞蹈又是东方舞蹈中具有重要影响和鲜明特色的一个派系,因此,研究中西方舞蹈的差异对于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以《天鹅之死》和《千手观音》这两部作品作简要对比,扼要说明中西方舞蹈的各自特色。 《天鹅之死》是一部极具俄罗斯特色芭蕾舞剧,全剧表现了一只垂死挣扎的天鹅的情态,极富有表现力,使人仿佛真实得感受到了天鹅在垂死之际的迷茫和无助。这部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部十分注重炫耀超难技术的芭蕾舞剧,它在演员的高难技巧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及《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其他剧目那么高,但是这部剧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在表现力和情感的诠释上的巨大成功。在那略显衰颓的动作中,人们感受到了天鹅的在死亡之际的巨大伤感,由此激发出了观众的悲悯和怜惜的情感,将人们完全的融入了整部剧的情感世界中。应当注意到,作为经典的西方芭蕾舞剧,天鹅之死依旧保持了西方舞蹈中的很多特色,比如注重下肢的技术表现,与交响乐的有机结合等等,这些都是传统中国古典舞所不具备的特质。另外,可以看到这部舞剧最终以天鹅的黯然死去结尾,使人最终沉浸在些许悲痛与不舍之中,这也和中国古典的舞蹈作品有很大区别。中国传统舞蹈作品在叙事时总习惯以美满的结局结束全剧,这样有利于情感的升华与舞蹈感染力的增强,而《天鹅之死》

《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赏析舞剧赏析

《永不消失的电波》舞剧赏析 舞剧这一作品形式非常直观,有感染力,不仅仅是展示舞蹈,而是用舞蹈当做载体,去传达剧情、情绪和思想。特别是观看了《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各位舞蹈老师们精彩的演绎,更加感受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魅力。 开场舞中,精心的布景还原了老上海的市井风貌,舞蹈演员们仿佛从那个年代蹁跹而来,音乐的鼓点密集突出,演员们脚步细碎,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传达出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紧张之感,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观看中一下就带入了那个雨夜,每一个角色的舞蹈都表明的自己的身份和情绪的转换,非常有感染力。让人觉得意外的是,这部剧非常的写实,以往对于舞蹈的理解无论什么题材,舞蹈都是唯美的,一定要带有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女演员,妆容和造型都要漂亮,但是在《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兰芬这个角色在造型上并不是传统的美丽,而是粗糙的朴鲁的,非常还原人物的形象,这部剧中的角色不是单单靠一件衣服来表明的,而是整体的造型和风格都是贴近人物形象的,不是为了美而美,兼顾了“写实”与“写意”是这部剧非常大的亮点,也让人更易于理解,艺术不仅仅可以通过抽象来表达,更可以进行还原式的表达来引起共鸣。

除了舞蹈演员们精彩的演绎外还有剧情的设计和整体的编排上,舞蹈段落没有华而不实的表演,背后全都有剧情的推动,地下党和国民党的斗智斗勇,情报的输送传递,紧张的氛围伴随跌宕的剧情全都在每个单元里得到了展示,每一处灯光布景都尽显心思,单人舞、双人舞还有群舞的安排,错落有致,让人的情绪随着节奏起伏。特别是本剧的经典段落《渔光曲》中身着旗袍的女演员们的温柔袅娜的舞蹈与整体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既还原了老上海弄堂生活的简单安逸,又表达了在战争年代和平生活难得的美好与惬意。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这是这部剧开场时候一句字幕,这种精神也贯穿了整场的表演,这部剧在思想上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追求,让人充分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思想与情感,从而追寻更高的理想与价值。

鉴赏《千手观音》

鉴赏《千手观音》 每一个看《千手观音》的人都会被它感动,作品取材于民俗,在舞蹈的艺术构思、注意从视觉和意境的完美结合、特殊的舞蹈演员三个层面上充分呈现其特点,在服饰、动作等编配上带给人耳目一新、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一《千手观音》的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舞的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 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同样《千手观音》该节目创作源泉出自云冈石窟。让人意外的是,该舞蹈是由9男12女共21名聋哑演员心手合一练出来的。据佛教典籍记载观音菩萨自古以来就是普渡众生、吉利祥和的救星之神。救灾免难、施善民间相传久远,但流传的大都是拯救苦难、惩治邪恶。正如编导张继刚所说:“只要你心底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有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底商量,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手帮助别人。” 二、《千手观音》的表现形式。 舞蹈中,第一个舞蹈演员的动作基本不动,动也是缓慢地做各种手势,象征着观音菩萨在静中修炼着,处于十分安详的状态中,而在他的身后,一对,两对,三对手臂先后出现,伴随着音乐,又慢二块,以至于多的数不过来,象征着在修炼着在其他空间中身体的变化。其具体的艺术表现有如下:第一,当《千手观音》组出“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之时;当舞者用优美的身段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

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窗户中的祥和与美德。便是前面所说的“身韵”的表达,美的享受。 其次,《千手观音》感动人心的艺术之魂,这舞的舞者皆为聋哑人,无法感觉声音的律动,却排除万难,通过千万次的练习,直到身体产生了记忆。这舞得不仅仅是身体,更是他们的心。 第三,选用了中国古代敦煌彩塑的舞姿动态。身体在婀娜中呈现出S状的曲线体态,使女性的柔美和含蓄、流畅与优雅,尽显无遗。虽是在舞台中流动的人体,但是那出胯、扭身、低头的三道弯的体态,柔中有韧,在时快时缓的动律中,有柔和的S形,也有直角的Z形,呈现出柔曼圆曲的韵律感,有着我国古代妇女腼腆含蓄,以及观音安详、端庄的味道。这种动态中,形成的线条美感,有着与中国绘画、雕刻所共同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运用佛教丰富多彩的手势,利用21人纵列叠加,由一名女演员在队前静止模仿观音雕像,身后由数十名演员的手臂左右摆出不同高度的手臂姿态,在灯光的配合下,宛如一尊“金佛”屹立于舞台之中,惟妙惟肖。 第五,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观音”的左右手交替伸出,依次地抖动,舞蹈演员的金指在灯光中闪闪发亮,光芒四射,仿佛给泥菩萨赋予了人性,把千手变换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以往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让人如幻如影,激动不已,无限美景尽收眼底。其舞蹈中段,一尊佛像,突变成无数的双人小千佛,双人舞姿造型的出现,小巧、灵活,与群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给人以新异变化之美感时,也预示了“一颗爱心可化作千手,千万之手,又可汇成爱心颗颗”的希望。 第六舞蹈后段,数人排成方形,由低到高,双膝跪坐,双手向前伸展做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其他论文文档]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显然,讨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的讨论对象。当前中国舞坛,谁们在“华山论剑”? 笔者以为: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六代编导。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中国现代舞蹈的先驱编导家为第一代;以胡果刚、查列、贾作光、梁伦等中国舞蹈的奠基编导家为第二代;五十年代由新中国艺术院团培养起来的舒巧、李承祥、门文元、黄素嘉、陈翘、张毅、黄少淑,房进激等编导家为第三代;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前期的先锋编导家蒋华轩、苏时进、华超、胡嘉禄等可算第四代;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声名鹊起的编导陈惠芬、王勇、赵明、杨丽萍、王玫、陈维亚、张继钢、丁伟、杨威等属第五代;此后以降的为第六代。 中国舞蹈与舞剧的艺术大厦自然依*每一代编导家的贡献。第一二代编导对中国舞蹈创作思想上的影响最久;第三代编导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成熟最功不可没;第四代编导的探索在中国舞蹈转型之际形成的文化冲击波最大;第五代以后编导的创作最为多样且最丰产。而当今在舞剧创作领域大显身手的主力军则是第五代编导。值得指出的是,这代编导中不少人已尽显英雄本色,并且以自身的年富力强将继续主控当代中国舞坛数年,为中国当代舞剧实现历史性的飞跃搭好阶梯。因此,将他们置于我们的话语中心予以关注,分析他们艺术创作的成败与得失,是我们寻求中国当代舞剧发展对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起点。 本文不认为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它的确以更大的内涵容量与更多样的手段为我们更深广地传达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发现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自然,对编导家驾驭作品的内容、结构与手段的能力与要求也同步提升。如果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我们在第五代编导的舞剧中之遗憾正是未能更多地领略到这种“困难的克服”,甚至十分遗憾地看到编导家缺少“克服困难”的意识。所以,我以为,中国当代第五代编导如欲登上中国舞剧的历史高峰,起码要实现如下三大“困难的克服”:一是对艺术生命“速朽性”的克服;二是对“戏剧性”贫血症的克服;三是对舞剧语言平庸化的克服。显然,中国当代舞剧较少涉及到现实题材,然而不少编导家试图运用历史题材、神话与民间传说或者历史文学作品的改编对现实发生影响。但这种努力的收效从总体上说却比较微弱。即便一些获较高层奖项的舞剧作品,尽管从舞蹈编排的角度,不能说不好看、不精致,但编导家的初衷往往并未实现。之所以如是说,不能不说因为作品未能给当代人对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与思想有关。他们在神话与民间传说中依然重复着进行某种造神运动,我们看不到现代民主社会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光辉。 美与时代的需要相关,时间在不断地选择对舞蹈美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如别林斯基在《一八一四年的俄国文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社会生活存在着一些“永远生存与永远向前发展的现象”,它们不会在死神遇见它们的地方停滞不前,而在社会意识中继续发展,每个时代都对这些现象发表意见,不管每个时代对它们的理解是如何正确。但总是让它以后的时代说出新的和更正确的见解,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不会把一切见解说完。最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达成一致。“……他把死人从棺材里拖出来,叫

高中音乐鉴赏《舞蹈篇》教案

《绚丽的世界音乐——舞蹈篇》 教材分析 德国现代舞蹈艺术家玛丽·魏格曼说:“舞蹈是表现人生命的情调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这“生命的情调”就是“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邓肯语),这“活生生的语言”就是以人 体为媒介的动作姿态。“绚丽的世界音乐——舞蹈篇”教材选择了巴西桑巴、西班牙弗拉门戈、阿根廷探戈、印度尼西亚凯旋舞、非洲方族舞、印第安丰收舞等舞蹈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世界各地的舞蹈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艺术价值,从而能够理解并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形成多元的世界观。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桑巴、探戈、踢踏等舞蹈形式,但是又知之甚少。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深刻感知舞蹈的艺术魅力;同时,详细介绍世界各地的舞蹈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让学生对世界音乐产生兴趣,积极投入情感,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了解世界舞蹈音乐,并进行相关的学习与体验活动。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巴西桑巴、西班牙弗拉门戈、阿根廷探戈舞蹈的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艺术价值。 技能目标:学会从节奏入手赏析音乐的方法。掌握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并接触世界各地的民间舞蹈,能对舞蹈的社会功能作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巴西桑巴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 2.初步了解西班牙弗拉门戈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 3.初步了解阿根廷探戈舞蹈的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巴西桑巴、西班牙弗拉门戈、阿根廷探戈舞蹈的特点及舞曲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探究、体验活动,准确拍打舞曲节奏,并乐意学跳简单舞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歌舞剧赏析

歌舞剧赏析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工一班20094525 范冰倩

歌剧《卡门》观后感 刚开始知道《卡门》是因为《哈巴涅拉舞曲》里面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玩世不恭地唱调,却又饱含着炽热而又倔强的感情底下,掩盖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性,怎样的一个故事。当观赏完歌剧《卡门》后,不可抗拒的被吸引住了,《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她的名字叫卡门。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

情。 然而当卡门遇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时,她意识到这才是她的真爱。在何塞的疯狂与艾斯卡米洛的爱情面前,卡门选择了真爱的同时也选择了死亡。何塞的匕首被卡门的鲜血染红。这与卡门所钟爱的红裙一样鲜艳刺目的颜色,正映衬了卡门用生命所捍卫的对真爱的追寻。 卡门就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她流经的地方。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中的卡门是个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何塞翩翩起舞。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卡门渴望爱情,不仅敢爱,而且敢于追求爱,敢于表白爱,同时还敢于表明不爱和摆脱不爱。卡门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

浅析大型历史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d9444579.html, 浅析大型历史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作者:王婧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要:《丝路花雨》作为一部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历史舞剧,自从1979年由甘肃省歌舞团首演以来,进行了多次重新编排,并作为我国的文化交流使者,赴多国进行友好演出,获得了大量的赞誉、褒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整部剧情节动人,感人肺腑;矛盾激烈紧张,环环相扣;舞姿令人叹为观止,音乐震撼人心,服装各具特色,舞台宏大华丽。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来浅显地分析一下这部舞剧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丝路花雨》;舞蹈;音乐;服装;舞台 中图分类号:J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04-01 一、舞蹈语言植根于传统,又力求创新 舞剧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仍处于成长时期,较为年轻。《丝路花雨》中的舞蹈来源于敦煌壁画,将静止的壁画人物舞姿搬到舞台上,变成动态的舞蹈对编舞提出了两个考验:一是局限性。既然取舞于敦煌壁画,那么就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工创作。首先要将壁画描摹下来,仔细研究,将其精髓吃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创作。二是开放性。既然壁画是静止的,那么它表现的舞蹈动作只是一个连贯动作中的枝节片段,如何将它变成流畅的、优美的动作,这得依靠编舞的大胆想象。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有所创新,编舞们肯定费了不少心思。但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令人惊叹,使人赏心悦目,撼动我们感情的一支支独舞、群舞,在营造氛围的同时,英娘的独舞也成为她感情倾诉的出口。 在第一场中,英娘的“卖艺舞”是她幼年被掳,沦落百戏班长大后的第一次出场,也是她的第一段独舞。她右手扳后腿成栓形,昂首,手心向上前伸,似被缚求救的形态,但又有艺人的神采,浓郁的敦煌舞姿,有力地表现了她屈辱矛盾的心理状态。“琵琶舞”是神笔张为画作苦思冥想之时,英娘为安慰父亲跳的一段独舞,调度上自由流畅,节奏上活泼俏皮,感情上甜蜜幸福,塑造了一个淳朴、机灵、孝顺的青年女子美好形象,体现了父女二人团聚的温馨喜悦,父女情的深厚浓烈。 二、音乐大气唯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心理 1、在市令巧立名目,逼迫英娘时,音乐紧张、急促,似阵阵鼓点敲击在英娘心上,敲得人只觉天昏地暗,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之下,神笔张果断下定主意,让伊努斯带女儿离开是非之地,寻得避难之所。在这个段落中,音乐是故事情节的助推剂。 2、在英娘获知伊努斯将要奉命出使大唐,她终于能够回归故里,见到阔别多年的父亲时,音乐激昂、欢快,体现了英娘欣喜、迫不及待的心情。随着伊努斯夫人将铢钗交给英娘,

舞剧创作需要全面反思

舞剧创作需要全面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舞剧创作,包括舞蹈诗、音舞诗画、乐舞等类似作品,一直处于兴旺状态,以每年至少七八部的规模生产,从中直文艺院团到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艺术团体大多都有舞剧问世,许多省级院团直至地市盟的歌舞团也创作了不少作品,有的还不只一部两部。10多年来全国究竟产生了多少舞剧,连主管部门都难以统计,可见其数量之多。 十几年来,舞剧创作已经不再是少数艺术家关心的事情,而经常成为各地的重头戏,或者是“重大文化工程”。领导亲自挂帅、管理机关全力参与,是普遍的现象,投资、拨款因此也可以一路畅通,在各类舞台节目中往往独领风骚。目前,仅河南一省就有3台舞剧正在运

作。舞剧为什么受到如此青睐? 有的专家认为,舞剧是综合性艺术,可听可视,并且块头大,与音乐会、话剧相比,容易产生轰动效应;与歌剧、戏曲相比,更能吸引社会的注意;与歌舞晚会相比,可以作为一部完整作品流传下来。因此,舞剧是地方“政绩”中最佳的文化项目。有的专家认为,舞剧比较容易体现地域的文化风貌、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知名人物,所以,各地方都以舞剧作为自身推广、宣传、介绍的载体,江西是瓷,北京是圆明园,广东是“刑场上的婚礼”,河南是少林,江苏无锡是阿炳,湖北宜昌是土家,甘肃当然就是敦煌了。也有的专家以为,由于近几年晚会普及,使一批舞蹈编导因晚会而走红,由他们转回来编导舞剧,既提升了舞剧的知名度,又把一些流行的艺术手段带入舞剧之中,推动了舞剧的大众化。 究竟是利是弊 舞剧数量大增,是利是弊?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舞蹈理论家于平代表了一

种意见。舞剧是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剧种,是舞台综合能力的体现,舞剧的增加和发展可以促进舞台繁荣,也标志着舞台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对歌剧的衰微、音乐剧的难产、戏曲的原地踏步或者本体褪色而言,舞剧能够多产,并且有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明显进步,有的作品赢得了市场,应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而且视舞剧为“政绩”也未尝不可,因为纳文化发展于地方“政绩”之中,对文化本身有益。各地的舞剧如今其实都是全国舞台力量优化组合的产物,这也大大推动了我国艺术人才的流动。至于舞剧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那是另一回事情。 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就是因为看中舞剧的市场才于1年多以前成立的,他们先后制作了多部舞剧,在海内外市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董事长孙明章说,舞剧发展在舞台艺术繁荣中不可或缺,各种问题都是在发展中才产生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城市舞蹈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