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当代史资料(宋整理)

中国当代史资料(宋整理)

中国当代史资料(宋整理)
中国当代史资料(宋整理)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花都学员宋玉萍整理,未经授课老师审阅)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影《武训传》的编导是______。孙瑜(9)

2、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________________尖锐地指出影片在如何

表现历史人物存在“带有根本的性质”的错误。《应该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0)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在_________________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

议上提出来的。1956年5月2日(22)

4、突破人民内部矛盾不适用讽刺这一不成文的禁令,敢于发挥讽刺的积极作用和文学的批判功

能的小说是巴金的______。《况钟的笔》(25)

5、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在50年代即初显战绩,有孔厥、袁静的___________。《新儿女英雄传》

78

6、50年代初期长篇小说创作中,高云览的__________颇值一提。《小城春秋》(80)

7、被誉为“在萧条中绽开的奇葩”的小说是姚雪垠的______。《李自成》85

8、在梁斌的小说《红旗谱》中党的领导者形象是______。反面人物形象是地主______。贾湘农,

冯兰施(103)

9、杨沫的《青春之歌》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_____,他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余永泽(114)

10、欧阳山的《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_____。周炳(120)

11、小说对反面人物_____的刻画也是相当成功的。陈文雄(122)

12、小说《铁木前传》的作者是_____。孙犁(139)

13、臧克家《有的人》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征是通篇采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对比(185)

14、“十七年”剧坛里唯一一部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是陈其通的_____。《万水千山》(238)

15、建国以来军事题材创作的一部力作是沈西蒙等的__________。《霓虹灯下的哨兵》(243)

16、老舍的《茶馆》中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是_____。王利发(249)

17、五幕历史话剧《蔡文姬》创作于1959年。作者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是要替_____翻案。

曹操(253)

18、散文《土地》的作者是_____。秦牧(282)

19、在文革时期被称为“井冈山道路赞歌”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是黎汝清的_________。

《万山红遍》(327)

20、成稿于文革时期,曾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张扬的小说_________。《第二

次握手》(327)

21、第四次文代会于________在北京举行。1979年10月30日(380)

22、白桦1979年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_______、1980年改编拍成电影的《太阳和人》受到批判。

《苦恋》(388)

23、拉开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帷幕,成为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具有开山意义的第一篇作品是1977

年刘心武的_______。《班主任》(414)

24、卢新华的短篇小说_______是使风行一时的“伤痕文学”获得正式名称的作品,小说的主人

公是_______。《伤痕》、王晓华(414)

25、“改革时期”的发韧之作,蒋子龙的成名作是小说______。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新人形

象,新时期文学中的第一个改革者的形象是______。《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418)

26、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是蒋少功的小说《爸爸爸》,主人公是______。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的主人公是______。丙崽、王一生(421)

27、韩少功追踪的是______源流;贾平凹探索的是______传统;李杭育寻觅的是______渊源等。“楚文化”,“秦汉文化”,“吴越文化”(422)

28、一部较早地反映当代知青生活的长篇优秀佳作是叶辛的长篇小说______。《蹉跎岁月》(428)

29、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中年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是湛容的______。小说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是______在当代文学画廊里是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典型。《人到中年》,陆文婷(449)

30、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最动人之处,是四姑娘______饱含血泪的惨痛遭遇和悲剧命运。许秀云(458)

31、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采用______性的结构形式。“家庭纪事”(461)

32、古华的小说《芙蓉镇》提挈全篇的中心人物是______。反面人物是“政治弄潮儿”______。胡玉音,李国香(464)(468)

33、立人物小传的“链条式”结构艺术是______。《芙蓉镇》(470)

34、张洁《沉重的翅膀》中作为改革大潮的对立力量的代表是保守派的部长______。田守城(475)

35、诗坛上关于朦胧诗的新的美学原则问题是______论文。“三个崛起”(492)

36、第一个提出要肃清“唯成分论”、“血统论”流毒,解放生产力问题的剧本是崔德志的______。《报春花》(511)

37、第一部描写革命领袖的剧本是白桦的______,着力描写了贺龙这个人物。《曙光》(512)

38、开一代创新风气之作的是谢民的话剧______。《我为什么死了》(519)

39、戏剧《报春花》剧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剧中思想僵化的代表人物是厂党委副书记______。

白洁(530),吴一萍(531)

40、剧作者在戏剧中自己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结构方式的是沙叶新的_____。《陈毅市长》(536)

41、以极大的勇气第一次把知识分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并加以浓墨重彩的讴歌和赞美是徐迟

的______。《哥德巴赫猜想》(558)

42、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巴金的散文______。《随想录》(569)

43、散文《大雁情》的作者是______。真实地反映了与______同一代的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命运。

黄宗英(577),秦官属(579)

二、多项选择题。

1、第一次文化大会一结束,文艺论争即开始。50年代初期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

(1)1951年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观点的批评。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9)

2、_________发表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李希凡和蓝翎(14)

3、百花齐放出现了新的突破:(25)

(1)揭露官僚主义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斗争:王蒙的_________,耿简的_________,李准的_________。《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爬在旗杆上的人》、《灰色的帆篷》

(2)敢于描写爱情的,宗璞的_________,陆文夫的_________,邓友梅_________的,《红豆》,《小巷深处》,《在悬崖上》

(3)敢于发挥讽刺作用的有:巴人的_________。《况钟的笔》

2、1959年上半年,文艺界对_________等作品进行批评和讨论。《青春之歌》、《锻炼锻炼》(39)

3、在以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影响较大。《三里湾》(赵树理),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浩然的《艳阳天》(75)

4、代表了5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杜鹏程的_________,和赵树理的_________。《保

卫延安》,《三里湾》(79)

5、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并称军事文学的两颗明珠是曲波的_________,吴强的_________。《林海

雪原》,《红日》(83)

6、《红旗谱》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96)

7、欧阳山的一代风流分五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119)

8、赵树理《锻炼锻炼》中重点刻画的落后农民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腿疼”和“吃

不饱”(150)

10、《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色:(206)

(1)新奇、巧妙的艺术构思。

(2)细腻的内心世界的描写。

(3)朴实、明快、传神的语言。

11、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出现了反映现实矛盾、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上大胆创新的剧作。

如:岳野的_________,海默的_________,杨履的_________。《同甘共苦》,《洞萧横吹》,《布谷学又叫了》(236)

12、60年代初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大批散文艺术精品有:(269)

(1)杨朔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

(2)秦牧的《古战场春晓》、《土地》、《花城》

(3)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歌声》、《菜园小记》。

13、文革期间,在当时的政治浊流中萌生出来的文艺畸变之花有:《西沙儿女》、《金光大道》、

《百花川》、《万年青》(324)

14、在文革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作是郭小川写于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330)

15、郭小川的诗歌特色:(1)火样的战斗激情;(2)深邃的哲理思想;(3)独创的诗歌形式。

(363)

16、剧本创作座谈会,于1980年1月23日在北京召开,对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王靖

的《在社会档案里》、李克威的《女贼》展开讨论。(384)

17、王蒙的创新小说有:《春之歌》、《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布礼》、《蝴蝶》(453)

18、巴金的散文《随想录》的特点有:(1)讲真话(2)抒真情(3)清醒的自审意识(4)大

无畏的批判精神。(569)

19、乔迈的报告文学《三门李轶闻》在艺术上的特色是:(1)较好地处理了歌颂与暴露的辩

证关系;(2)结构讲究完整和条理性;(3)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585)

20、首届“茅盾文学奖”(1)《许茂和他的儿女们》、《东方》、《李自成(第二卷)》、《将军吟》、

《冬天里的春天》、《芙蓉镇》。(613)

21、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黄河东流去》、《沉重的翅膀》、《钟鼓楼》。(613)

三、判断攻改错题。

1、1954年7月,胡风向党中央提交了长达30万字的《对文艺问题的意见》(18)

2、1961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45)

3、“新侨会议”是指1961年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

(2)广州会议是指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音剧创作座谈会。”(3)“大连会议”是指1962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4、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在主题提炼和形象刻画方式上与茅盾的《子夜》有异曲同工之妙。(P84)

5、峻青的《黎明的河边》以1947年山东解放区军民为保卫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浴血奋战为背景,王愿坚的《党费》,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大背景。(91)

6、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通过展示刘世吾与林震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刘世吾的官僚主义进行鞭斥,与新来的年轻人林震进行了对比。(P92)

7、《青春之歌》在当代文学中,是第一部正面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优秀作品。P107

8、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学生运动为背景。P107

9、在柳青的《创业史》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是梁生宝,梁三老汉是小说中刻画得较之梁生宝更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10、《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叙事长诗。P169

11、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诗刊》上发表了18首旧体诗词。P173

12、郭小川1959年创作的〈望星空〉,遭到围攻,被扣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不应有的批评和指责。P176

13、在“十七”年诗歌中,使用“楼梯式”的是贺敬之。P194

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的也是贺敬之。P197

14、闻捷的《天山牧歌》中一部抒情短诗,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P199

15、《关汉卿》在情节结构上,田汉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戏中戏就是〈窦娥冤〉。P261

16、“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的是杨朔的散文。P278

17、《座谈会纪要》的出笼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他们在文化领域里实行封建文化专制的黑纲领。

18、采用“新辞赋体”的是郭小川。P365

19、1979年2月,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标志着新时期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反思文学”由此开始。

20、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第一篇有开拓意义的作品,刘毛妹则是第一个80年代新型军人的形象。P427

21、刘心武的〈爱情的位臵〉是新时期文坛最早出现的一篇正面探讨爱情问题的醒时之作。

22、〈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梁三喜是个成熟的英雄形象,排长靳开来是一个有鲜明个性,有弱点的英雄形象。P442

将门之子赵蒙生是个灵魂一度锈蚀,但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转变和成长起来的英雄形象。P443

23、朦胧诗的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江河的〈纪念碑〉。P485

24、艾青的自喻式的诗有〈鱼化石〉P499

25、艾青〈光的赞歌〉是他重返诗坛后的扛鼎之作,它凝聚着诗人半个世纪以来对时代、生活与社会的深切关注、思考和追求。

四、简答题

1、第一次文代会的内容及意义(3)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历史的界碑。它既是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终点,又是以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起点,它成立以郭沫若为主任,茅盾、周扬为副主任,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2、《红旗谱》的民族风格(104)

(1)在题材的选择上,作者抓住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革命的时代特点,准确选择并深刻反映具有

鲜明民族特点和民族气魄的农民革命斗争。

(2)在人物的描写上,作者注意发扬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把人物臵于斗争的旋涡中心,

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并运用白描、对比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人物个性。

(3)在斗争场景的描述上,作者不但运用环环相扣的大小生活故事展开情节,表现斗争的壮阔

画面,而且善于把激烈的阶级斗争与北方的农村生活习俗、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描写。

(4)在结构方式上,作者有意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形式,运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安排

方法,六七千字一章。

(5)在语言运用上,作者坚持用群众化、个性化的语言。

3、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及其典型意义?(P112)

答: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经历了与封建家庭,与个人主义小家庭,与旧我等三次重大决裂。它真实地概括了三四十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过程。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才是青年的保护者和革命引路人;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这正是林道静这一典型所

显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4、《百合花》的艺术特色。(P161)

答:1)作者从历史生活的激流中,选取一朵浪花,一片微澜,加以精心描绘和深入拓展,从而反映时代的风貌;

2)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

3)作者还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善于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去显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4)这篇作品的情节单纯而略有波澜,布局严谨,富于节奏感;

5)语言委婉清新而又饱含感情。

5、简述《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P447)

答:1)“以小见大”、“浅中见深”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高晓声善于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绘形写神,也擅于博取众家之长,在这一篇里融进了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3)运用“自我解嘲”的手法塑造陈奂生形象;

4)朴实、流畅、冷峻、诙谐、幽默、乡土气息很浓的语言风格。

6、简述《蝴蝶》在结构上的特色。(P455)

答:《蝴蝶》在结构上有新的探索。这部作品不是以通常的情节顺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作为结构骨架的,而是以人物的意识流动的历程来结构作品。它通过张思远的心理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介限,让过去、现在、未来迭替出现,使得整个故事时断时续,起伏跳跃。这种结构方法,可以用有限的篇幅,反映时间跨度大,空间开阔的生活。

7、简述《致橡树》的思想内涵。(P504)

答:《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表现的不只是诗人的爱情观念,它蕴含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是:1)这种爱情,包含着艰辛或幸福的命运,包含着汲取和奉献的人生,也包含着双方各自的个性与气质。

2)不仅仅是在于它超越了庸俗的爱情观念,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广的思想内容。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和自强,也透过恋爱再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化趋势。

五、论述题。

1、分析朱老忠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P103)

(一)朱老忠是一个横跨新旧两个时代,在不断的斗争中找到了前进方向并为之奋斗的革命农民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交流着两种血液--我们祖先那种刚强勇敢,说干就干的战斗传统的血液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新鲜血液。

(二)他的性格有以下几方面:

1)嫉恶如仇,刚勇而坚韧。和他到关东后挖参、打鱼、淘金,30年后带着媳妇和两个儿子回故乡。当他下车后在车站遇上严志和,听说冯老兰现在还是那么霸道,他猛然放开铜嗓子说:“他更加厉害了?好,出水才看两脚泥哩!”。这说明他嫉恶如仇。他斗争有韧劲。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严运涛被捕入狱,朱老忠要往济南探监,临行前他交代运涛他娘、春兰等,男人不在,万事要小心,暂时忍过去,等革命的高潮到来。

2)豪爽而正直,仗义而友爱。作品在这方面同样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例如:他义助朱明,阶级

还必须情深,朱老忠回乡后见朱老明三告冯老兰,弄得倾家荡产,眼瞎身残,就掏出十块钱对朱老明说:“你先治病,别的我打发孩们送来!”从这看出他是慷慨仗义之人。

(三)典型意义:朱老忠特有的出身、仇恨、经历、品质、性格,尤其是他的成长过程,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国农民应走的道路。他的性格是党的教育和培养。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思想才能得到升华,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性格才能得到发展,朱老忠所走的道路,是我国亿万农民的革命斗争道路。

2、分析《茶馆》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处理上的特色。(P250)

答:《茶馆》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在结构方面,它打破了常见的故事因果联系,不追求情节内在的起承转合,而是采用横断面的办法,扩大社会观察面,用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反映复杂的社会和人生。三幕剧就是三个横断面,写了三个时代,贯穿了五十年的历史,反映了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戊戍变法失败后的晚清、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国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剧作表明一定要埋葬那样的旧时代,新中国非诞生不可。

在人物处理上,采用的办法是:

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例如: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也是《茶馆》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富有艺术的人物形象。从20多岁起继承父业,经营忆泰茶馆起,他就表现出精明、干炼、谨慎的从商人素质。在剧本的第一幕就表现了他在三教九流面前八面讨好,左右逢源,现在又忍气吞声的艺术特色,同时对作者的冷漠,对茶馆里卖儿女的还劝客人不要多管闲事,为了适应环境和形势,王利发不断地改变经营方式。在艰苦的的条件下,把茶馆装潢得符合顾客的心理。但市道无情,他的命运是悲惨的,最后绝望地割腕自尽,连一个委屈求全,想过得最低的生存权力,而精明能干的他,最后也被黑暗的社会淘汰。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

3)每个角色说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

4)无关重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则去。《茶馆》里出现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塑造得各具特征,栩栩如生,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典型意义。

3、分析乔光朴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438)

答:人物形象方面:(1)乔光朴是新时期文学中最先出现的在工业战线上为“四化”奋战的创业者形象。(2)特点:首先突出的是他所具有的革命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他的“请战”出人意料;他的“出山”非同凡响。他原是电器公司的经理,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偏要到“老大难”的电机厂当厂长,并立下军令状,一定让电机厂完成国家计划。这充分表现了他对“四化”建设的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其次是他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家的腕力与才干。再次是他有胸怀宽广、任人唯贤的思想品质和感情炽热、敢爱敢恨的复杂性格。上任后,他把“文革”前自己培养的“十二把尖刀”量材而用,不计私仇;对十年前“专打乔光朴”的造反派头头郗望北,跨过个人的恩怨,调上来顶替冀申,“使自己的冤家成今日的助手”。

意义方面:乔乔光朴是新时期文学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主义人物形象,这一新人形象,已不同于“十七年”小说创作中某些被神化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他有七情六欲,甚至有性格弱点。乔光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个新人形象,是新时期文学中的第一个改革者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A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 B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 D ) A、宣传自然、科学的思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帮助中国建立政治制度 C、宣扬“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 D、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6.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C )。

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8.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9.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 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 10.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 D ) A、《天津条约》 B、《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近代中国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D ) A、鸿章 B、源 C、观应 D、林则徐 1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源 C、康有为 D、 1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15.鸦片战争爆发前,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优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含义是( B )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三、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请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或特征。 政治:列强入侵,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和领海权;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和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外资企业)入侵;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破坏中国经济主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传播了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促使新的经济成份出现;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报;编译书籍和报纸;著书和了解世界各国情况;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

社会生活: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西餐;租界出现西式住宅;外国人在华开办邮政业务;自行车传入中国;在华传教士办报;(注意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见资料书137页) 四、19c60-90年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方面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出现边疆危机;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受破坏;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政治贷款;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贷款偿还债务;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筹划海防、建立海军;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经济:列强在华设厂,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 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自强和求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严复)思想; 社会生活:西菜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废除缠足;铁路建设——唐胥铁路;航运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邮政开办——1896大清邮政 局;1877年有线电报开办;1882年电话传入;办报——1883《昭文新报》、维新 派办报—《强学报》《中外纪闻》《事务报》;电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五、20c前20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成和深化时期,是中 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 转为“以华制华”,先后扶植清王朝、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的提出; 社会生活:西装流行;中山装;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开展;婚姻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 自行车大街小巷出没;有轨电车;中华邮局开办;报纸发展——《民报》;杂志—《新青年》;电话领域发展;国产电影发展;铁路—京张铁路修建;航空业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解析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

解析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 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怎样认识当代中国史学,当代中国史学与以往的史学有什么不同,它们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着,这些不同形态的史学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其演化发展的趋向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当代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以为,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史学的话语形式、学风、研究内容、治史风格、治史目的等诸多方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其存在状态也渐渐分化,逐步演化为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的史学形态。三种史学形态的内涵、精神和特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架构起当代中国史学的基本风。 研究史学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史学形态—也就是史学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比如以往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史学,学术界常常使用“封建史学”“新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资产阶级史学”“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主义史学”“唯心主义史学”等概念来概括

某一种史学形态,并赋予它特有的内涵、宗旨、风格等。显然,这样的描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化特征。那么,反观当代中国史学形态,还能否再用这些概念来概括呢?显然不能。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研究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唯物史观在历史学领域普遍运用,“封建史学”“资产阶级史学”“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等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几乎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什么角度来恰切地描述当代中国史学形态,就成了剖析当代中国史学的而貌、发展态势及本质的关键所在。 史学形态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又是认识者根据不同的认识标准进行的理论概括,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相统一的结果,其本质是为了获得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角度,把史学的存在状态揭示出来。划分史学形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依据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通过对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状况的深入分析,我们侧重于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及治史观念的差异的角度来认识当代中国史学的存在形态,并把外在的编纂形式、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作为参照。由此入手,我们认为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形态,其内涵和特质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 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 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 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 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 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 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 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 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 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复习资料0370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2.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捷径;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革命派还反驳了改良派提出的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干涉之谬论。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2.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改造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事并举的总路线,实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特别是他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2.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改革方案。3.它对儒家经典给予严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4.它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五四运动官方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了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1.指导思想:冯桂芬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洋务事业:a.兴办近代企业。江岸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比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b.建立新式海陆军。

近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

时代缩影——亲历八十年变迁 ——从外婆的故事了解近现代国家发展 1927年的近代中国,可谓极不平静。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共产党于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起义。然而在纷乱的局势下,湖南南部群山包围的小县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时光流逝,仍旧基本保留着它的本来面貌。 我的外婆这一年出生。外婆的爸爸,我叫“公公”,凭着自己的经济头脑靠药材生意起家,慢慢地积累起资金,如同当时大多数有了一点钱的中国人一样,在老家购置地产,家业逐渐稳固起来。鼎盛时,县城里一条街两旁的铺子甚至均为公公所有。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近代化仍不完全,尤其是在中部、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县城中,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公公也遵循着传统理念,几乎把家产尽数用在了购买宅地上。作为地主,公公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却不像戏剧中那样矛盾突出,每逢饥荒,公公还会开仓赈灾,接济饥民。 外婆就在这样的平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公公常年在外奔波做生意,她便和自己的母亲(我称作“婆婆”)相伴生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尽管已有在先的维新变法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启发民蒙,但在偏远地区的村县中,“重男轻女”等封建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外婆是二太太的女儿,大太太的儿子、外婆的大哥和二哥常常欺负她。公公还有一个三姨太太,是当初他去南京做生意时,碰到的一个可怜的青楼女子。我的妈妈还记得小时候见过她,记得她虽然岁月

流逝但却依旧迷人的气质。这位姨太太,可想在当时也肯定受过很多欺负的。大太太、二太太各育有十几个儿女,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常常病不甚重而无法医治,这些子女多半夭折。 地产、商铺、农田、几房姨太太和众多儿女,公公家算是典型的老式地主家庭结构。天有不测风云,外婆不到十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将公公拥有的那一条街的木质商铺烧了个干干净净。整个家庭遭遇重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日军入侵湖南。不久后,日本人打进了这个群山里的小县城。公公一家带着值钱的家当开始举家流亡避难。“由于食物紧缺造成普遍营养不良,难民中常常发生流行病。至于住宿,更是一种奢望。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沿途缺少栖身之所,他们只能暂避于破庙内或断垣下,忍受饥饿、寒冷与疾病,许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1。公公的大儿子在途中被日军打死,家里的财产也在逃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殆尽。 在极端恶劣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公公一家终于撑到了抗战胜利结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公公家是典型地主家庭,自然首当其冲被打倒。“土地改革导致乡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表现为‘小农制’的转换,即现代自耕小农制取代传统租佃小农制”2,公公的地产都被分配给了农民。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反抗意识与积极性,大家都要“打倒地主”、“翻身当主人”,土改斗争掀起高潮,农民的斗争激情受到 1 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 . 史学研究,2002(12):7 2 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J] . 中共党史研究,2002(4):31--‐33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完整word版)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四清运动 2、计划生育 3、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4、万隆会议 5、土地改革运动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三反五反”运动 9、“三个代表” 10、南巡讲话 11、“大跃进”运动 12、雷锋精神 二简答题 1、简述“文革”发生的原因。 2、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 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6、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7、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9、概述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情况 10、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那几大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 2、简述建国后我国国防建设的情况并论述科技强军的重要意义。 3、概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

4、试分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发展的动机和原因,并就这一运 动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题要求以及答题技巧 1、做名词解释不要只把这个词的意思写出来,要写出其存在的历史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程都是以史实为根据的。所以解释名词的时候一定要阐述清楚当时的情况以及发生的背景。比如解释三大改造,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得涉及到三大改造是哪一年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以及三大改造是要对哪方面进行改造以及它的重要性。 2、在做简答题时条理清楚一条一条罗列出来,但是不能只写干条,要充实里面的内容,这样才不容易失分数。比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为什么要用和平赎买的政策,首先我们就得回答和平赎买是在什么背景下由谁提出的,其次,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哪些性质特点,及其后来进步的一面,最后当然要说明实行和评赎买政策有哪些积极的作用。总之简答题要答的全面但是语言要简练。 3、最后就是在答论述题时,与简答题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但要把问题回答的全面还要详细。在做论述题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的含义概念或是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等。其次,就是要详细围绕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若是遇到可以自由发挥的问题还可以再加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中建史名词解释

1.枓:「栱、昂、方木间互相连接的斗形构件」 2.栱:铺作中自斗口內水平伸出的短方木,端部作卷杀处理 3.昂:斜置的方木,和华栱一样起传挑的作用」 4.方:「断面呈长方形的木枋子」「山墙」指在建筑的两侧,和纵轴线平行的墙。 「檐墙」指在建筑的前后,和纵轴线垂直的墙。重要的建筑只使用后檐墙,前檐墙用于一般民宅。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只斜撑 平棋:小方格的天花。卷杀: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见向两侧逐渐升高。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的两侧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生起。古镜:宫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式,明清时期—古镜;宋—覆盆 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里坊制:春秋到隋唐,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封闭式的城市居民管理制度,即把城内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 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木构架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 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 檐柱径为标准。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1.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铺首:门扉上环形饰物,大多为兽首衔环之状。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2.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居建筑。 3.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4.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砌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羊驼峰之别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当代史

从时间上讲,当代史和国史的上限都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然而从空间上讲,情况稍有不同。在一般意义上或政治意义上,国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历史,它既包括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历史,也包括暂时不在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如1949年后的台湾史,以及1949年至主权回归祖国期间的港、澳史;既包括国家宏观的历史,也包括地方史和部门史,如各省的历史和工业史、农业史、文学艺术史等等。这个意义上的国史,完全等同于当代史。但在学术意义上,国史概念有时与当代史相重合,有时则只包括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历史,而不包括暂时不在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历史;或者只包括国家宏观的历史,而不包括地方史和部门史。这个意义上的国史,虽然会涉及海峡两岸的关系,中央政府与港英、澳葡当局的关系,但不包括台湾和港英、澳葡当局治理下的台、港、澳地区史;虽然会涉及与国家整体发展有关的一些地区的内容,以及工业、农业、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但不包括这些地区和领域的专门史。目前出版的国史书,大多都是后一种概念的国史。所以,当代史是否等于国史,关键看在什么意义什么层面上使用国史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当代史的概念要比国史概念在空间上更为宽泛。 关于中国当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关系 在封建时代,中国历史基本是按朝代来划分时期的。封建制度被推翻后,中国学术界通过日本,从西方引进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概念,意思是比较古老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近的历史和现在正进行的历史。有的国家还有最新的历史或时代的历史等概念,相当于我们说的当代史。但是,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不同时间,对世界或本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的断限都不尽相同,有的差别还很大。就是说,这些概念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 唯物史观认为,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形态,是区分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区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历史,主要应当依据社会形态的变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正是运用这一观点,把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如果仍然运用这一观点,本来应当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区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水岭。然而事实上,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教育界过去一直把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当作了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这样分期,旨在突出新旧两个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但却忽略了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别,混淆了革命史与国家史的关系。尽管那时也有一些学者如范文澜等,主张近代史应当延伸至1949年,但由于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史研究还没被提到日程上来,这种分期在学术上的矛盾并不十分尖锐,因此没有被采纳。20世纪80年代国史研究兴起后,人们为了避开对“现代史”的既有定义,提出了“当代史”的概念,使这一矛盾又被暂时掩盖起来。但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延伸和对中国近代史及国史研究的深入,“现代史”原有定义的弊端变得越来越突出,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目前,我国国家学位工作涉及的学科、专业目录中,隶属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有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等专业,而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当代史专业。有些高等院校为了开展国史、当代史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把这一专业放入了近现代史专业中。应当说,上述两种做法都不合适,尤其后一种做法更不妥当。因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现代史是以1919年为起点的,如果在不改变这个起点的前提下,就把国史和当代史并入现代史,势必模糊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于中国社会形态变化的划时代意义。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统一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标准,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由原来的1919年改为1949年,将中国现代史的上限由原来的1919年推迟至1949年。新近被我国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采用为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是这样分期的。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现代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