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封面)授课时间(学年/学期) 20122013 第二学期教案编写时间

国际贸易 课程教案

时 4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2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4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2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4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4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4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学时4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国际贸易法》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035017 总学时:48学时(实验12课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预修要求:民法学、商法、国际公法、国际贸易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以关于国际贸易的国际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课程。在掌握我国有关贸易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接触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国际规则和通行做法,了解调整贸易活动的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异同,作为进行涉外经贸活动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注重国际贸易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法学本科专业。大纲与教材配套使用,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点及难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概述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重点难点: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一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一、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二、国际贸易法的特点 三、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 四、国际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货物贸易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法的渊源 二、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法的作用 复习题:论述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 第二章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与惯例6学时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说课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 说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教材名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版本:高教京版、第3版 主编:肖文、应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书是由肖文、应颖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课程是商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2.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材本身并没有做很多的解释。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作如下安排:由于采用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势必不理想,故利用任务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机制和竞赛机制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使学生获得广泛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让学生动口、动

脑、动手和各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演练、尝试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方法 本次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 教案纸 课题第六章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二节非关税壁垒—进品配额制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掌握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理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 全面理解非关税措施对贸易的意义 教材分析(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 点)重点:1、进口配额制定义及相关概念 2、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分析难点:进口配额的效应与关税的效应 教学方法 (包括教法、 学法) 案例讨论、多媒体辅助、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安排 主要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及 教法运用 备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5’ 10’ ’ 非关税措施的含义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 工人联合会申请对中国产乘用 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9月12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 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 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 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说,在 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 提问学生 分组讨论,分析 问题,发言表达 观点 1、美国为什么 提出“特保”? 2、“特保”为 什么针对中国? 3、“特保”为 什么选择轮胎行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课改类别:第六批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授课班级:工商管理14级总课时: 32 授课教师:计东亚 第一章绪论 本章课时:1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研究国际贸易。 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即剩余产品的出现。国际贸易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发展。 在我们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及实务之前,应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有所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是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前提条件。注意区分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净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差别以及贸易条件的意义。 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分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本章从七个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类和理解,注意区分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让学生对国际贸易产生框架性的认识,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所讨论的内容至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熟悉讨论课的教学模式,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针对性的做一些准备工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贸易政策划分、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国境与关境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按清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课时:3课时 本章概述:

国际贸易实务损失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案例导入,知识回顾。 通过给出案例,回顾上节课海洋货物保险保障的风险种类同时引出保险保障的损失内容 案例:深圳某外贸公司按Cl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值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物装妥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突然触礁,致使一部分货物遭到了一定的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试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予以赔偿呢? 新内容讲授 查看各小组所找的案例,让小组代表总结所找案例情况,并让同学们思考他们所找案例中的损失属于什么损失,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讲解海上损失的概念:海上损失是指被保险货物在海运过程中由于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或者灭失。 展示发生损失的图片

引出全部损失与部分损失 一、全部损失(结合图片讲解实际全损与推定全损的相关内容) (一)实际全损 1、概念:保险标的灭失,或者受到严重损害完全失去原有形体、效用,或者不能再归被保险人所拥有。 2、构成实际全损的四种情况: (1)实体已经完全灭失(如图) 如例子:“昌隆”号货轮满载货物驶离上海港。开航后不久,由于空气温度过高,

导致老化的电线短路引发大火,将装在第一货舱的1000条出口毛毯完全烧毁。(2)实体虽然存在但已丧失了原有的用途和价值(如泡水的茶叶) (3)对货物的所有权已无可挽回地被完全剥夺;(船被海盗劫走) (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期限(2个月)。 任务驱动练习:货轮在海上航行时,某舱发生火灾,船长命令灌水施救,扑灭大火后,发现纸张已烧毁一部分,未烧毁的部分,因灌水后无法使用,只能作为纸浆处理,损失原价值的80%。请问纸张损失的80%是什么损失呢?为什么? 分折:从数字上看,80%,好像是部分损失,其实不然。根据保险公司的规定,即纸张的损失80%,应属于全部损失;因为在实际全损的几种情况:一是全部灭失,二是失去使用价值(如水泥变成硬块),三是虽有使用价值,但已丧失原来的使用价值。从第一种情况看,纸张原来应该作为印刷书报或加工成其他成品,现在不行,只能作为纸浆造纸,因此属于实际全损第三种情况 (二)推定全损 1、概念:保险标的虽未达到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可以预见它的全损将不可避免;或为避免全损,需支付的费用和续运费用超过保险价值。(结合图片讲解) 任务驱动练习:船经印度洋时,不幸与另一艘货船相撞,船舶严重受损,第二货舱破裂,仓内进入大量海水,剧烈的震荡和海水浸泡导致仓内装载的精密仪器严重受损。在船舶停靠泰国港避难进行大修时,船方联系了岸上有关专家就精密仪器的抢修事宜进行了咨询,发现整理恢复十分庞大,已经超过了货物的保险价值。 分析:根据推定全损的定义,当保险标的的实际全损不可避免,或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花费的整理拯救费用超过保险标的本身的价值或是其保险价值,就会得不偿失,从而构成推定全损。精密仪器恢复的费用异常昂贵,大大超过了其保险价值,已经构成推定全损。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 一、教学对象:汉语词汇1200到2500左右的本科二年级外国留学 生 二、教学内容:17个生词和一篇课文 课文内容: (1)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就是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衡量国际贸易发展得 怎么样,我们有一定的统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 差额、国际贸易条件、贸易的商品结构等。 (2)贸易差额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指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就是贸易差额。如果一定时期 该国的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是贸易顺差;反之,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就 是贸易逆差。如果出口额等于进口额,那就是贸易平衡了。贸易平衡是比 较理想的状态。一般情况下,一定时期内,一国的贸易要么处于顺差状态 下,要么处于逆差状态下。贸易顺差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 各国都在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专业词汇; 2. 让学生学会运用“要么···要么···”句型进行正确表达。 四、教学重点: 课文、相关专业词汇、“要么···要么···”句型的使用 五、教学时数: 1课时(10到15分钟) 六、教学教具:PPT

七、教学步骤: (一)引入教学:通过图片启发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初步理解 (二)学习新词:国际贸易,劳务,交换,进口等词语 (三)课文阅读: (1)请同学阅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 什么叫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 下面哪一项不是衡量国际贸易的指标? (2)请同学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如果一定时期该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是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都在追求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四)学习常用表达式:“要么······要么······” 请同学举例造句 八、复习课程内容并完成课后作业 (一)、复习课文一二段中的内容 (二)、预习课文第三段(阅读过程中不要太依赖字典)了解“以···为主”表达式,下节课提问

国际贸易教案

《国际贸易》教案 系部:商务英语系 班级:17级商务英语1-4班

《国际贸易》教案 授课班级17商务英语1-4班授课时间2018年5月课型新授课节数2节标题第五章国际贸易 任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 技能辩证地看待与分析问题 掌握国际贸易学习方法 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国际贸易的任务 教学难点“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教师活动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程 二、①教师讲解国际贸易的 概念 ②研究对象 教师列举生活例子第一课时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 1.国际贸易(intemationaltrade)又称世 界贸易(word trade),是指不同国家 (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 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关 系的基本形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 重要因素.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主 体对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进行商 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则称为这个国 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由于这种交换活动是由商品 由学生自己举例 说明,更能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让学 生了解并进行阅 读。 让学生了解管理心 理学的含义 让学生联系实际,发 挥自主能动性去探 寻问题,

2.让学生了解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教师提出问题 3.了解和掌握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方法 和劳务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 所以对外贸易又称为进出口贸易或 输出入贸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在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或 者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 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台湾等,还 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s trade).传统的贸易形式,是指有形商 品贸易,它是由商品进口和商品出 口构成.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交换方式的改进,无形贸 易也随着有形贸易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 术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 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 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除传统的商品 贸易外,构成现代国际贸易重要内 容的无形贸易也日益发展,它使生 产领域的要素与流通领域的要素, 经济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交织在一 起,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国际贸易 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方法 i.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为 指导 ii.从基本概念入手 iii.联系实际、勤于思考 iv.温故知新、吸收消化 学生举例 学生课堂提问 在分析中可提出 疑问 小组讨论, 记录课堂笔记 引导学生通过对 内容的赏析认 识。 人类行为八大基 本规律 结合以往加以说 明 学生说明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和言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及自信心。 任务驱动式学习方 式让学生能够主动 学习书本知识内容 提升整个教学的目 的性 有利于学生的语言 表达,也有利于学生 的自主学习,概括的 能力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教材版本】 肖文,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贸易的各个基本概念。 2.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3.能应用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以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国际贸易的各个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辨析,对外贸易量的理解与计算,国际贸易条件的理解与计算,外贸依存度的理解与计算。 【教学途径】 1.用身边的事例引出国际贸易的经济现象。 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演示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国际贸易有很多基本概念,是一门涉及知识非常广泛的学科。 第二环节新授课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分组讨论] 请学生思考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致的还是不同的? [讲解] 1.国际贸易亦称为“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货物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称为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如不把服务贸易包括在内,则称为狭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 [辨析]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联系在于:都是越过国界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二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国际贸易着眼于国际范围,站在全球的立场;而对外贸易则立足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站在一国(或地区)的立场。(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国际贸易既包括本国(或地区)与外国(或地区)的贸易,又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而对外贸易仅指本国(或地区)与外国(或地区)的贸易,不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 二、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讲解] 1.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1个季度、1年),一国的出口贸易值与进口贸易值之和。 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A、导入新课 B、讲解新课 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和风险 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及惯例 三、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准则 第二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及惯例 二、合同条款 三、合同的商定和履行 四、贸易方式 第三节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一、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二、进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方法 C、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 2001年2月27日星期三第3、4节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商品名称第二节商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名称和质量的定义、种类,以及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解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章合同标的 第一节商品的名称 一、定义 二、命名品名的方法 第二节商品的质量 一、商品品质的概念 二、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三、有关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 四、对外订立品质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任课班级 2001年3月3日星期一第5、6节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三节商品的数量第四节商品的包装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数量及包装的含义及种类,了解及之相关的交易条款。 教学重点公量的计算唛头 教学难点公量的计算唛头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解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商品的数量

国际贸易双语教案问题答案Pugel_14_SG_AKEY (14)

CHAPTER 14 TRADE POLIC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Objectives of the Chapter Chapter 14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begins by o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he link between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on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Third World, on the collective political voice gained b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fter World War II, and on the movement toward market-oriented economies in the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movement urged that incom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e raised through cartels to restrict trade in primary products, schemes to stabilize primary product prices, and preferential tariff reductions to foster developing country ex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Several alternatives to free trade have been proposed specifical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industries can be nurtured by restricting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Price-raising cartels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prices of primary product exports. Finally, there are attempts to increase ex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to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pecial obstacles are faced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se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move from isolation, central planning, and a goal of self-sufficiency to openness, capitalist markets, and a goal of increased national income. After studying Chapter 14 you should know how to 1. contrast the growth rates for high-, middl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2. identify the forms taken by the increase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voi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3. explain how declining prices for primary products can work against developing countries. 4. explain the concept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how this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a strategy of promoting ex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5. describe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ransition economies moving from central planning to market- driven trade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mportant Concepts CMEA: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 (1949-1991), an organization of Soviet Bloc countries intended to promote and coordinate multilateral trade within the centrally-planned economies of the bloc. Engel’s Law:Because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food is less than one, as per capita incomes rise in the long run, demand will shift away from food and the relative price of food will fall.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02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初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trade and factors movement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四版5-6章电子教案

【课题】第五章第一节非关税措施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2.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3.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件来认识国际经贸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非关税壁垒的分类、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教学难点: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教学途径】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相关经济现象的讲解,缩短非关税壁垒与学生的距离。 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关税措施是任何国家、任何类型的贸易政策都会用到的一种外贸措施与手

段。而且国家往往有专门的税法对关税进行相关的规定,税法是法律,其订立与修改都要经过相应的立法程序,因此,关税措施有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不能马上适应千变万化的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原则上讲,WTO对成员国也有关税应该只减不增的相关规定。 既然关税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为了能对进口有更大的、更灵活的限制,各个国家纷纷都采用了非关税壁垒。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非关税壁垒的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新授课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非关税壁垒产生的背景。 一、非关税措施的定义 [讲解] 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 二、非关税措施的分类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向学生演示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及相应的分类。 [讲解] (一)从对进口限制的作用上分类 直接非关税壁垒: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进口的数量、金额加 以限制,如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 口配额制等 非关税壁垒间接非关税壁垒:进口国未直接规定进口商品的数量、金额, 而是对进口商品制定种种严格的条例,间接地影响、限制商 品的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海关估价、技术标准 等 (二)从对进口不同的法令和实施上分类 [讲解] 从直接限定进口数量、金额的实施上:有进口配额制、“自

国际贸易电子教案

国际贸易电子教案 绪论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掌握:什么是国际贸易?几个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了解:国际贸易是如何分类的?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比较有何区别?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劳务交换活动,是构成一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都是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因此,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以来的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2.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3.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 4.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 5.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的内容十分广泛,性质也非常复杂,为更好地把握国际贸易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考察,以不同的标准对国际贸易进行分类。 一、按商品的形式,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无形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非实物形态的劳务和技术的进出口,包括由于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银行费用、商品加工费、装卸费、修理费等。 二、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向国外输出。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输入本国。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它国(地区)的出口商品途经本国(地区)再运往另一国(地区)的贸易活动。 三、按贸易参加国的数量,可以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是指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双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从另一方的进口。这种贸易,多实行于外汇管制的国家。另外,双边贸易也泛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也称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互有买卖的贸易。通过吸收第三国或更多的国家参加协议,建立多边贸易关系,可以使参加国之间的收支互相冲销,彼此都能达到进出口平衡。 四、按是否有第三国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直接出口,消费国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商品买卖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

国际物流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授课学时数:6学时 教学重点:物流的概念、种类及物流的“七要素” 教学难点:物流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国际物流的特点与需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分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一、内容介绍 二、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海洋运输”引入国际物流的相关内容。 三、学习新课 教学后记:教学效果良好 第一节: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

1、物流的概念:物流的概念:是物的流动或实物流通的简称,是实现物质实体转移的过程。 ①美国定义: ②欧洲的定义: ③日本的定义: ④我国的定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通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各国物流定义的相同之处 ①物流是物质实体转移的活动 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 ③是由诸项活动要素组成的 ④运输为主体 二、物流的“七要素” 1、流体:物流的对象,“物”,物质实体。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③价值密度: 2、载体:流体借以流通的设施和设备(货物)

3、流向:是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矢量 4、流量: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流向与流量不可分割 ①流量参照流向分类:自然、计划、市场和实际 ②根据流量本身特点:实际和理论流量 5、流程:通过载体的货物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基径的数量表现。 6、流速: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的大小。 7、流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用最少的成本完成转移,满足客户服务要求,体现效率和效益。 三、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运输:①实现物体空间位移、②降低运输费用 2、储存:①自愿库存的需要、②降低库存成本、③降低储存作业成本 3、装卸搬运:保护商品使用价值和节省物流费用,降低商品损耗 4、包装:重要的环节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 5、配送:二次运输终端运输。 6、流通加工:流通领域中的物流过程中的加工。为销售或运输及提高物流效率进行加工,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延续。 7、流通信息处理:为物流系统服务的子系统。①事务处理:②商流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教材版本】 肖文,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 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贸易的各个基本概念。 2.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3.能应用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以及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各个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辨析,对外贸易量的理解与计算,国际贸易条件的理解与计算,外贸依存度的理解与计算。 【教学途径】 1.用身边的事例引出国际贸易的经济现象。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演示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90 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国际贸易有很多基本概念,是一门涉及知识非常广泛的学科。 第二环节新授课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 分组讨论] 请学生思考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致的还是不同的? [ 讲解] 1.国际贸易亦称为“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货物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称为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如不把服务贸易包括在内,则称为狭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表示对外贸易。 [ 辨析]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联系在于:都是越过国界 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二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国际贸易着眼于国际范围,站在全球的立场;而对外贸易则立足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站在一国(或地区)的立场。(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国际贸易既包括本国(或地区)与外国(或地区)的贸易,又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而对外贸易仅指本国(或地区)与外国(或地区)的贸易,不包括他国之间的贸易。 二、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 讲解] 1.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1 个季度、1年),一国的出口贸易值与进口贸易值之和。 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 世界出口贸易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出口贸易值之和。 世界进口贸易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进口贸易值之和。 各国一般都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往往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 辨析]

国际贸易基础教案4.2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关税种类 【教材版本】 肖文,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应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关税各个主要分类。 2. 掌握关税各个分类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3.掌握关税税额的计算。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件来理解国际经贸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关税各个主要分类和各个分类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进口附加税、名义关税与有效关税的辨析。 【教学途径】 1.通过日常生活中相关经济现象的讲解,缩短关税种类与学生的距离。 2.多用具体实例解释抽象概念,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言,鼓励他们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对国际贸易学习抽象性的恐惧感。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13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 关税措施是任何国家、任何类型的贸易政策都会用到的一种外贸措施与手段。 关税措施存在已久,由来已久,因此关税措施也是名目繁多的一种贸易壁垒,其种类很多。 不同的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关税的使用进行选择。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关税种类的基本知识。 第二环节 新授课 一、 按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分类 [讲解] 进口税 最惠国税:又称正常关税 普通税:较高的关税税率 出口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出口商品都不征 收出口税 过境税:通过税,是一国对于通过其本国关 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一般 各国都不征收 [演示] 教师演示幻灯片,使学生了解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的相关知识和数据。 二、 按征税目的分类 [讲解] 财政关税又称为收入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 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 征收的关税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五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安排 共5学时,其中第一节为2学时,第二节为2 学时,第三、四节为2学时。第五、六节为2学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出口货物价格构成、作价原则与方法、计价货币的选用与折算、成本核算、各种价格之间的换算以及价格条款等内容; 2.掌握出口报价和还价核算;熟练运用和填制价格条款内容; 3.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因素。 重点难点 1.成本核算、价格换算、佣金和折扣的计算 2.价格条款的填制。 第一节进出口商品价格 重点难点:进出口商品的成本核算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如何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和规定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是交易双方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业务中,正确掌握进出口商品价格,合理采用各种作价办法,选用有利的计价货币适当运用与价格 有关的佣金和折扣,并订好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对体现对外政策,完成进出口任务和提高外贸经济效益,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贯彻作价原则 在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时,必须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一)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国际市场价格是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它是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是我 们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客观依据。 (二)要结合国别、地区政策作价 为了使外贸配合外交,在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同时,也可适当考虑国别、地区政策。 (三)要结合购销意图 进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基础上,可根据购销意图来确定,即可略高或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二、注意国际市场价格动态 国际市场价格因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有时甚至瞬息万变,因此,在确定成交价格时,必须注意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国际市场价格涨落的趋势。 三、考虑商品价格的各种具体因素 (一)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二)要考虑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三)要考虑运输距离 (四)要考虑季节性需求的变化 (五)要考虑成交数量 (六)要考虑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此外,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和消费者的爱好等因素,对确定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必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