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问题

《初中数学分层布置作业案例》

初中数学分层布置作业案例 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 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A组,成绩中等的为B组,成绩较差的为C组。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各组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性作业,供B组和A组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探索性作业,便于A组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学习的喜悦。 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在一个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高一级的要求,可以进入到高一组。B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 C组。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的目标。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一、问卷调查设计背景 由我主持的盐城市教研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弹性有效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组经过讨论,决定进行一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 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极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知识和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仍然存在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面形式,脱离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现象。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设计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个题目。从学生答卷来看: 1、你喜欢上初中数学课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选A的有55%,选B的有34%,选C的有11%。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上初中数学课的,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学生本身对此科目感兴趣,第二是老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吗?() A、每天一次 B、经常 C、很少 选A的有93%,选B的有7%,选C的有0%。 从统计的数目看,老师的责任心都还是很强的,虽说现在提倡减负,但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业的布置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你觉得数学作业的内容()

A、非常容易 B、难易适中 C、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 选A的有17%,选B的有71%,选C的有12% 部分学生觉得难易适中,究其原因是数学作业比较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说明作业布置有梯度,可能这是一个层次不等的班级,老师如此布置作业,旨在强调作业有梯度。如果能分开布置,这个工作量相对较大,但这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让优等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得了” 4、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你觉得最难得是() A、计算题 B、应用题 C、解答题 选A的有2.5%,选B的有75%,选C的有22.5% 觉得应用题难的同学,鉴于初中数学的部分应用题,许多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吃力,尤其是销售问题,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每上涨或降低X元,销售量增加或减少多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刚开始讲的时候,就从每涨1元,每降1元开始,从简单出发,让其理解含义。觉得解答题难的人,综合能力相对弱些,每天作业出现解答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单一知识点的跨越。 5、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天天按时 B、偶尔没完成 C、经常没完成 选A的有67%,选B的有30%,选C的有3% 由此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如果是经常没完成,就要究其学习态度和老师的督促程度了。天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长此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 6、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简单题 B、综合题 C、开放题 选A的有17%,选B的28%,有40%,选C的有55%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化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化策略 发表时间:2016-01-25T11:54:04.60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作者:竹琼英[导读] 四川省青神中学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要改善基础性训练。 四川省青神中学竹琼英 初中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有效作业设计,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作业设计要精练,让学生“愿做”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新课程积极倡导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适当控制作业的 “质”和“量”,而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 “题海” 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很多教师对作业不加精选,导致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尽量兼顾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拓展“双基”功效. 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技巧性太强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 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 20 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 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努力达到练一题而知一类,把学生从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中脱离出来,从而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二、作业设计有针对性 有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够掌握并应用,教师在课下就不需要再过多地进行练习;而有些比较重要的,学生不太好理解、没有熟练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在课下多多加以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容易在哪些问题上出错,哪些问题不容易理解,通过课堂情况反馈,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进行训练矫正。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做少量的典型习题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定量的各类习题,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课堂上讲的内容,还要备好作业,对作业精挑细选,到学生手里的都是有针对性的少而精的习题。学生做的题不多,用的时间不多,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次设计作业 人的能力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在数学学习上因为基础、接受能力、家庭环境、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所以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型的作业,这类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主要对书后的练习、习题进行设计;第二层次能力提高,主要是提高能力型的作业,这类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对中考链接等。其中第一层次为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第二层次为选做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鼓励学生尽量完成。第一层次的学生只要完成第一层次的题就可以获得优秀;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第二层次的 80% 以上才能获得优秀,如果几次达到 100%,就可以评为班级学科之星。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乐趣又有挑战,同时都得到满足。通过学科之星的评比,还能鼓励学生向更高要求努力。 四、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灵活 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摈弃传统数学设计中的繁、难、偏、多的弊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多样灵活的作业设计,尽可能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探索能力上进行多角度、多思维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遵循以上理念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以及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其关注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追求创新的能力。 五、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环节的优化 作业评价是作业完成后的重要环节,更是影响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评价策略,积极改善和优化数学作业评价策略,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首先,根据作业性质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数学作业题型选择学生互批、学生自我批改、师生共批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作业出错的原因认识与改正;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新颖的批改符号,将等级制与百分制联系起来,利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保证作业批改的整洁度,使学生感受到付出努力的成绩,进而鼓励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自觉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好作业,使学生乐意完成作业,让学生变“要我做”为 “我要做”,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和数学学习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初探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障碍和及时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方法的重要信息渠道。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如何能使作业丰富起来,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呢?我认为学生做作业就像吃饭一样,要做到营养搭配、荤素结合,努力做到色香味俱全,同时又要注意天天多变花样,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新鲜,才会有胃口,才会实现由想学、会学、善学,乐学的良性循环。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布置学生作业的一些做法。 一、精练化作业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很多教师对作业不加精选导致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

好高骛远、刁钻怪偏、技巧性太强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努力达到练一题而知一类,把学生从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中脱离出来,从而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二、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的布置可以针对要学习的问题,精心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 例如,为学习中点四边形的知识,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题组让学生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 在学习了绝对值后,可以布置如下一组题目: 1.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3.1,0.15. (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5.2,0.87,-0.2,-6.2 (3)已知a>0,b<0,判断a+b,a-b的符号。 2、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 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之后,可设置如下题:

初中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方案

优化作业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 数学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数学作业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是渗透不广,将数学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开展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实到实处。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作业模式,促进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通过对优化作业评价的研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使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三、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数学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 3、变换作业评价的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初中数学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在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我尝试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案例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的提高。今天我们学完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这节课是习题课,做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笔者在作业布置后就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有的把方程组列好了,解方程组又有问题。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 今天,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检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情况。我把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做开了。两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两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从小数学都很差,没有数学基础,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更是不抄就欠,所以考试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考试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两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后进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试卷发下来后,笔者找他们交流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他们说:每天的作业因为不会做而做不完,老师要求交作业时,不是抄作业就是欠作业,其他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而我们用一个小时都不能解决,建议老师给我们少布置一点作业,布置简单一些的作业。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就象一个人只能背50千克的重物,不能勉强他一定去背100千克,这样会出问题的,做任何事都必须量力而行。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往往有一种无名的担心-----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布置 肖智忠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的单一,折叠图形、设计图形等动手操作题偏少,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作业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但现在却出现有学生不堪重负而逃学的现象,其新课程标准要求效果可想可知。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严格地说,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完整,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较强的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主体。 3、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困生要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供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添加一些新的信息,激励他们去钻研和探究。 4、选择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有选择的选取典型例题、易错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5、探究性原则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要尽可能布置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类型 1、知识型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立足数学课本,重视学生的知识再创造。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得到同化和顺应,也就是说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这样获取的知识在头脑中才能根深蒂固。这类作业的设计往往都是在讲授新课后,采用墙报、班会、知识竞赛等手段进行,将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出来,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一些数学史知识。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探究教材→查找资料→成果汇报→总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个例题或一个课后阅读题,来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寻找吗?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的银川市级教研课题《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实践与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逐级审批,于2014年元月六号成功立项。为此,我代表银川十四中数学教研课题组做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等特点,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反观数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由于内容偏难,要求偏高,若再加上作业布置的不合理,自然会形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即使付出努力也不见得能有很好的分数的情况。 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巨大,对毅力较弱的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也成了常有的事,造成恶性循环。由于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激情得不到刺激,中等生则有一种安逸感。总之,与我们教师设想结果相差甚大。 任何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主动发展。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理应发挥它的反馈作用:找出教学中是否有疏漏,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发挥它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树立自信,克服恐惧感,为后继学习扫除障碍。 分层布置作业可以改变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可以改变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标准;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研究时我们必

须注意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是否合适;学生智力分层是否恰当;学生作业量的多少;学生的作业难度是否适宜。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现状 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这一问题。有的同学接受得快,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一些同学要经过努力也能过得去;另一些同学则是不能拿同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否则会使他们学起来非常吃力。这一现象几乎在所有班级都出现过,在所有学科中出现过。对于数学作业来说更是这样。所以,数学作业很有必要分层。 尽管分层布置作业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得作业的布置不再一刀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别的作业,用意是好的,但却带给了学生谁好谁坏的暗示,程度较差的学生容易受歧视,自卑;而且分层次布置作业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有些时候为了布置好合适的作业,需要花上一早上的时间。作业的批改量也大大的提高;还有布置适合的作业,题目不能全部来自课本和学案。题目如何呈现给学生也是一个难题,我现在采取的措施是打小纸条或打在大屏幕上,但学生容易丢;最后, 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无论你给他布置什么样的作业,都在那里应付,抄袭,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总会给自己“自寻烦恼”的感觉,这使得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推行陷入困境。 美国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主要定位在十个方面:一是提供练习机会;二是作好课堂准备;三是参与实践活动;四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五是改善亲子关系;六是加强交流;七是促进同伴互动;八是执行有关政策;九是树立学校的形象;十是惩罚问题学生。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寿县迎河中学龙如山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案例拟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

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教学案例2: 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学困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

谈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06-14T16:21:12.2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作者:张跃震 [导读] 作业分层布置因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中学272000 作业分层布置因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从下面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大部分学生从成绩到心理品质上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分层布置作业后再分层评价,则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 案例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前面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和提高。今天在讲完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第一课时后,让学生做课后的随堂练习及部分习题。我布置作业后就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过了5、6分钟,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懂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有些家长向我反映,双休日布置的作业多,也比较难,孩子需要做的时间比较长,并且会做的不多;还有的学生家长反映,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少,学生做不了多长时间就出门玩去了,担心这样成绩会下降的。 案例分析:课后,笔者找他们了解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后进生说:每天的作业因为不会做而做不完,老师要求交作业时,不是抄作业就是欠作业。其他人用20分钟完成的作业,而我们用一个小时都不能解决,建议老师给我们少布置一点作业,布置简单一些的作业;而优等生说:老师布置作业比较简单,我们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做完了,觉得无事可做,所以我们就出去玩了。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就像一个人只能背50千克的重物,不能勉强他一定去背100千克,这样会出问题的,做任何事都必须量力而行。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往往有一种无名的担心——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教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把作业分层布置,让优等生“吃得饱”,中层学生“吃不好”,后进生“吃得了”,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下面将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分层作业的实施措施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在发展区’,是教学的出发点;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是教学应该努力的目标。”而美国教育家卡罗尔指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两种理论殊途同归,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分层作业就是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已学的知识内容等,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使作业的内容、难度、形式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努力创造条件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学生分层。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其中成绩最好的命名为“精英层”(即A层);成绩中等的命名为“奋进层”(即B 层);成绩较差的命名为“励志层”(即C层)。其中“励志”就是不甘落后、砥砺志向。我在分层时便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2.布置作业。在教学中我根据各层成绩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创新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等生不做,中等生、后进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优秀生、中等生的实际,可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优秀生和奋进层完成。设计一些创新性、综合性较强的作业,视为创新作业,便于精英层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拓展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 3.作业后反思。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来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同时我鼓励“励志层”的同学去思考和尝试做“奋进层”的作业;“奋进层”的同学去尝试做“精英层”的作业。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地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4.分类评价。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评价学生,就是对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后进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等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后进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后进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的基础题;中等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优等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例如,对后进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一道拓展性作业题,一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综合性作业,一倍加分。再如,对中等生、后进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有时,后进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练习,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课堂作业,我让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那种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等生的作业,在优等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在评价时也分层评价,在一张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拔高题在试卷中注明,只供优等生完成,中档题是优、中等生都要完成,而基础题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5.激励。教学中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动态调整的方法。在两次考试或一月的作业中都能够达到上一层的要求,可以进入到上一层:如励志层的同学可以进入奋进层,奋进层的可以进入到精英层。当然,若精英层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暂时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八种形式 雪洞中学杨靖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组成。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走向科学, 走向探究。”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作业设计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创新,有以下八种设计形式。 一、层次性作业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为数学分层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不是“一刀切”,而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比如,在设计应用性作业时,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又比如,在安排学生完成教学辅导练习册时,不应该用统一的模式或同一个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不打击学生的产积极性,我只要求后进学生完成40%的题量作业,中等学生完成80%题量的作业,优等学生完成全部作业。 再比如,在设计有关整式的计算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题目作为作业。 二、及时性作业(课堂作业)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往往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其实初中数学作业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实验中学习娅 一、问卷调查设计背景 教育部制订得《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与终身学习得理念,极其重视学习习惯得养成与实践能力得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得作业观,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知识与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习得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作业得设计仍然存在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面形式,脱离学生生活与学生实际得现象。这种封闭、僵化得作业设计违背了新课标得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得发展与潜能得发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组经过讨论,决定进行一次与课题相关得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个题目。从学生答卷来瞧: 1、您喜欢上初中数学课吗?() A、很喜欢 B、喜欢C、一般 选A得有55%,选B得有34%,选C得有11%。 从这可以瞧出,大部分同学还就是喜欢上初中数学课得,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学生本身对此科目感兴趣,第二就是老师得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2、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吗?( ) A、每天一次 B、经常 C、很少 选A得有93%,选B得有7%,选C得有0%。 从统计得数目瞧,老师得责任心都还就是很强得,虽说现在提倡减负,但面对竞争如此激烈得现代社会,作业得布置还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得环节。 3、您觉得数学作业得内容( )

A、非常容易 B、难易适中C、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 选A得有17%,选B得有71%,选C得有12% 部分学生觉得难易适中,究其原因就是数学作业比较符合本地区得实际情况,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说明作业布置有梯度,可能这就是一个层次不等得班级,老师如此布置作业,旨在强调作业有梯度。如果能分开布置,这个工作量相对较大,但这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让优等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得了” 4、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您觉得最难得就是() A、计算题 B、应用题 C、解答题 选A得有2、5%,选B得有75%,选C得有22、5% 觉得应用题难得同学,鉴于初中数学得部分应用题,许多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吃力,尤其就是销售问题,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每上涨或降低X元,销售量增加或减少多少。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刚开始讲得时候,就从每涨1元,每降1元开始,从简单出发,让其理解含义。觉得解答题难得人,综合能力相对弱些,每天作业出现解答题,都有一定得综合性,就是单一知识点得跨越。 5、您得作业完成情况就是( ) A、天天按时 B、偶尔没完成 C、经常没完成 选A得有67%,选B得有30%,选C得有3% 由此瞧出,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得情况。如果就是经常没完成,就要究其学习态度与老师得督促程度了。天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这就是一种很好得现象,长此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 6、您喜欢怎样得数学作业( ) A、简单题 B、综合题 C、开放题 选A得有17%,选B得28%,有40%,选C得有55%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结题报告doc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结题报告 篇一: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凤州初级中学陈天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们备课组决定探索一种作业分层教学法,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如何端正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如何提高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让作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现在的班级授课模式下,很多老师作业的布置并非“量体裁衣”,不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做相同内容、相同标准、相同要求的作业,可毕竟“十个手指,各有长短”,这种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会使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也易使优

等生自满。因而,作业功能的发挥很难尽如人意。 在对我校各年级各层次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数学作业问题”的问 卷调查后,我发现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1)大多同学认为作业量偏多,完成作业的时间太长;(2)大部分同学把作业看成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无关乎兴趣。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胡乱完成作业, 1 质量低下。仅小部分“数学迷”对作业“情有独钟”,有着浓厚的兴趣;(3)多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模式固定化、作业组织形式极其单一。(4)更有甚者认为:老师留下的书面作业才可称得上作业。这是学生对于“作业”认识的误区。 的确,数学作业有很多需要“动手”写下来的作业,但还有许多 需要“动脑”理解、思考和总结的作业。若无思考和总结,作业的功效就减半了。这就促使我思考布置能结合书写的作业与思考及探索的作业,让学生带着好奇走出课堂,带着体验回到课堂,于是我决定走“分层作业的蜀道”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层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