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别董大二首其一

别董大二首其一

别董大二首其一
别董大二首其一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

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目录 明妃曲原文 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赏析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王安石闯了诗祸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中文系本科生古诗文背诵篇目

历代名诗文选目录(共337篇) 刘英院长建议,中文系学生选诵100篇,外语类学生选诵80篇,其他系选诵50篇 先秦(46篇) 先秦古歌(2)伊耆氏蜡辞击壤歌 诗经(15)周南·关雎周南·桃夭周南·芣苡邶风·静女鄘风·柏舟卫风·氓卫风·木瓜王风·黍离王风·君子于役郑风·风雨魏风·伐檀魏风·硕 鼠秦风·蒹葭秦风·无衣豳风·七月 楚辞(5)离骚(节选)九歌·山鬼九歌·国殇九章·卜居九章·渔父 左传(2)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 老子(2)天之道犹张弓小国寡民 论语(2)十五志于学季氏将伐颛臾 礼记(4)苛政猛于虎大同教学相长博学 孟子(3)天时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舜发于畎亩之中 庄子(4)北冥有鱼庖丁解牛运斤成风曹商使秦 荀子(1)劝学 战国策(3)狐假虎威邹忌讽齐王纳谏唐且不辱使命 山海经(3)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鲧禹治水 两汉(14篇) 淮南子(3)共工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乐府民歌(5)上邪江南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 古诗十九首(2)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贾谊(1)论积贮疏 枚乘(1)上书谏吴王 司马迁(1)报任安书(节选) 新序(1)宋玉对楚王问 三国魏晋南北朝(31篇) 曹操(4)短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出师表 蔡琰(1)悲愤诗 曹植(3)白马篇野田黄雀行洛神赋 刘伶(1)酒德颂 左思(2)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 李密(1)陈情表 向秀(1)思旧赋并序 王羲之(1)兰亭集序 陶潜(11)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移居昔欲居南村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自祭文拟挽歌辞 荒草何茫茫 鲍照(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北朝民歌(2)敕勒歌木兰辞

别董大(打印)

《别董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会拼写“曛”这个字,并能理解它的意思;能区别“已”和“己”;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全诗,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感情。(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这首诗情感的转变,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凉之苦,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真情,还能懂得在慰籍中寄希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全诗,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难点:通过理解这首诗情感的转变(凄凉悲苦——昂扬豪壮),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悲凉之苦,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真情,还能懂得在慰籍中寄希望。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积极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赠别诗篇,收集一些有名的赠别佳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别董大》 1.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这首诗的题目是《别董大》,我们知道“别”即离别、送别的意思,那题中的“董大”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注释,回答这个问题。 (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读懂全诗,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会的字词朗读节奏。 (2)齐读第一、二句诗。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知道这是写景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用笔把描写到的景物勾画出来,看看作者都写了那些景物,他是如何去描绘这些景物的? (3)黄云?我们平常看到的、听到的的云都是白云或乌云,这里怎么会是黄云呢?大家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千里黄云”中“千里”就是一千里的意思吗? 接下来,这里的“北风吹雁”中的“吹”是什么意思呢?“雪纷纷”又是什么样子呢? (4)到此我们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看看有谁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色呢? (5)面对着这样的情景,结合诗人的遭遇,想一想诗人此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诗人写景的用意又是什么? (6)学生齐读全诗。 作者在描绘出如此悲壮的情景之后,立即对友人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中的“知己”是什么意思?君又是指的谁? 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词意,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下面,有谁愿意起来描绘一下全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 大家看,诗人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临别赠言写的多么的鼓舞人心啊!现在我们弄懂了全诗的大意,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齐读全诗。 3.反复思考品读,入境悟情。 (1)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诗的大意,更重要的是还要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下面老师来读一下这首诗,大家听一听,想一想诗的意境,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了,我想大家对诗人的感情有了初步的感受。现在,我们要更深入的体会他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播放背景音乐,出示图片),假如你就是诗人,此时送别,你准备用什么话来安慰董大呢?或者你就是董大,此时,你听了诗人的话后心情怎样?又有什么话对诗人说呢? (3)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发现在刚才你们是“诗人”的时候,有同学这样对董大说“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相信我们很快会在见面!”大家想一想,这句话中有怎样的情感? (4)大家看,在送别时,我们有大致两种情感可以表达,一种是我们的依依不舍,另一种是我们的劝慰和激励!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诗,看看这首诗里有哪些情感?有没有同学刚才说的那些情感呢? 有依依不舍吗?在哪里? 有激励和劝慰吗?又在哪里呢? (5)在介绍背景时曾提到当时高适和董大的遭遇十分相似,他们两人都处在仕途不达的境遇中。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时候,这后两句诗除了可看作诗人高适送给董大的离别劝慰之言外,是不是也可把这两句诗送给高适自己呢?如果是送给自己的,这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拼音版

明m ín ɡ妃f ēi 曲q ǔ二èr 首sh ǒu 【宋s òn ɡ】王w án ɡ安ān 石sh í 明m ín ɡ妃f ēi 初ch ū出ch ū汉h àn 宫ɡōn ɡ时sh í,泪l èi 湿sh ī春ch ūn 风f ēn ɡ鬓b ìn 脚ji ǎo 垂chu í。低d ī徊hu ái 顾ɡù影y ǐn ɡ无w ú颜y án 色s è,尚sh àn ɡ得d é君j ūn 王w án ɡ不b ù自z ì持ch í。归ɡu ī来l ái 却qu è怪ɡu ài 丹d ān 青q īn ɡ手sh ǒu ,入r ù眼y ǎn 平p ín ɡ生sh ēn ɡ几j ǐ曾c én ɡ有y ǒu ;意y ì态t ài 由y óu 来l ái 画hu à不b ù成ch én ɡ,当d ān ɡ时sh í枉w ǎn ɡ杀sh ā毛m áo 延y án 寿sh òu 。一y ì去q ù心x īn 知zh ī更 ɡèn ɡ不b ù归ɡu ī,可k ě怜li án 着zhe 尽j ìn 汉h àn 宫ɡōn ɡ衣y ī ; 寄j ì声sh ēn ɡ欲y ù问w èn 塞s ài 南n án 事sh ì,只zh ǐ有y ǒu 年ni án 年ni án 鸿h ón ɡ雁y àn 飞f ēi 。家ji ā人r én 万w àn 里l ǐ传chu án 消xi āo 息x ī,好h ǎo 在z ài 毡zh ān 城ch én ɡ莫m ò相xi ān ɡ忆y ì;君j ūn 不 b ù见ji àn 咫zh ǐ尺ch ǐ长zh ǎn ɡ门m én 闭b ì阿ā娇ji āo , 人r én 生sh ēn ɡ失sh ī意y ì无w ú南n án 北b ěi 。 明m ín ɡ妃f ēi 初ch ū嫁ji à与y ǔ胡h ú儿ér ,毡zh ān 车ch ē百b ǎi 两li ǎn ɡ皆ji ē胡h ú姬j ī 。 含h án 情q ín ɡ欲y ù语y ǔ独d ú无w ú处ch ù,传chu án 与y ǔ琵p í琶p á心x īn 自z ì知zh ī。黄hu án ɡ金j īn 杆ɡǎn 拨b ō春ch ūn 风f ēn ɡ手sh ǒu ,弹d àn 看k àn 飞f ēi 鸿h ón ɡ劝qu àn 胡h ú酒ji ǔ。汉h àn 宫ɡōn ɡ侍sh 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王安石主要作品及成就

王安石主要作品及成就 主要作品 散文《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游褒禅山记》等,诗歌《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棋》《泊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等,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清平乐·留春不住》等,存世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主要成就 变法革新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积贫局面的改变: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积弱局面的改善: 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裁兵法提高了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

古代文学习题集

古代文学习题集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解释题: 1、神话 2、《诗经》 3、“六义” 4、笙诗 5、采诗说 6、四家诗 7、《毛诗序》 8、诗教 9、“九流十家” 10、百家争鸣 11、纵横家 12、春秋笔法 13、春秋三传 14、知人论世 15、楚辞 16、“骚体” 17、屈宋 二、问答题: 1、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 2、学习先秦文学《概论》,你对先秦文学有哪几点认识? 3、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叫神话?试举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6、怎样认识神话的历史化? 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 8、什么是《诗经》中的“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9、《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 10、你同意“孔子删诗”的吗?为什么? 11、什么是“四家诗”?简述它们的存逸情况。 12、《诗经》中的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试举其重要的代表作品加以说明。 13、《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 14、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5、《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 16、《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17、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8、何谓“春秋笔法”?试举例说明。 19、《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 20、《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21、举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22、简述《论语》语言特色。 23、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4、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5、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6、《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7、什么是寓言?试述先秦寓言发达的原因和思想艺术特色。 28、什么是楚辞?试述楚辞体的来源和它的主要文体特点。 29、试举例比较《诗经》与楚辞的艺术特点。 30、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1、试比较《逍遥游》与《离骚》的浪漫主义。 32、《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 33、试述《九歌》的性质及其思想、艺术特色。 34、试析《橘颂》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5、概述《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内容。 36、简述屈原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7、试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成就。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解释题: 1、汉赋四大家 2、骚体赋 3、散体大赋 4、抒情小赋 5、“互见法” 6、“四史” 7、班马 8、乐府 9、《乐府诗集》 10、古诗十九首 11、苏李诗 12、《盐铁论》 13、“相和曲” 14、“鼓吹曲” 二、问答题: 1、秦汉文学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2、汉初为何会出现政论文勃兴的局面?简述两汉政论散文发展概况。 3、贾谊《过秦论》(上)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4、比较分析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 5、简述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6、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7、汉代的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有何局限局限? 8、简述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9、在司马迁一生中,主要有哪些事件与他的《史记》他作有密切的关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

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王 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 意的怨恨。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更有甚者,她被 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红颜薄命岂不 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 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 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 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 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 代以自鸣所不平"。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 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王安石此诗只所 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 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 情节,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 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古诗三首别董大

21、《古诗三首》——别董大 一、概述: 1、本课是北京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21课。 2、本课共三课时,这是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体会古诗中,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于送别诗的产生背景有了进一步了解。 2、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资料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学生对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 点播。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 五、学习资源: 1、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北京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6单元第21课 3、跨越式资源平台:http://10.116.20.2:8082 4、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络资源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送别》,说一说: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别他的好友董大。 3、学生介绍送别董大的背景。 (二)、自学课文,初步体会: 出示自学要求: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明妃曲二首(其一)》152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明妃曲二首(其一)教学设计 王安石 知识目标: 1 、准确分析昭君形象。 2、体会作者王安石想要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探明昭君形象,梳理出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3、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封建社会中“士不遇”的深沉苦闷情怀,树立起积极面对人生失意的态度。 一.导入: 观看视频短片《北方有佳人》导入。 正如词中所说“北方有佳人”但“佳人难再得”,在遥远的北方汉庭同样有一位这样的绝世佳人,她虽身已没,但她的精神,她的故事至今都被人们传唱。她出生的村子被称作“昭君村”,她的葬身处被叫做“青冢”,她就是“王昭君”。二.介绍昭君

同学们肯定对这个“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昭君很好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她。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名,嫱,字,昭君。其父王穰(rá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仲春,年仅17岁的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历时三月之久入长安。随后由于不贿赂画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冷宫时光。 昭君选秀入长安 后公元前33年,昭君20岁,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王昭君主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元帝见昭君丰容靓饰,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后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昭君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到达漠北,被封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代的皇后)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安宁始得保障。自此肩负起维护汉匈和平的重担,使汉匈边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稳定,深受匈奴人的爱戴。 三.朗读指导: 1、听音乐范读:要求:把握字音、节奏和感情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别董大》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诗的前两句是()描写? 3、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唐高适送别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2、环境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古诗《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石灰吟》就是赞颂()。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意思是()。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意思是说()。 3、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若等闲”的意思是(),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诗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训练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___。作者是( )朝的著名诗人__。(3分)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4分) A.送别诗 B.弃妇诗 C.宫怨诗 D.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时节,_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4分)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__ ____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写(),是借景写理的诗,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诗。(3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见()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2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_________的心得体会。 5、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6、《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

古诗明妃曲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明妃曲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明妃曲二首其一》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前言】《明妃曲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⑶低徊:徘徊不前。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⑸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⑹意态:风神。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⑻塞南:指汉王朝。⑼毡城:

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⑽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翻译】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赏析】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徘徊不前姿色大减,尚且让君王难以把持情感。 离别归来却怪罪画师,她的美貌君王平生实未曾见有。 风姿美韵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穿尽了汉朝皇城带来的宫衣。 万里寄语欲问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眼望鸿雁南飞。 家人从万里外传来消息,让她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国相忆。 不曾见和君王近在咫尺的长门宫里被幽闭的废后阿娇,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辆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海淀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分) 答: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 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 ”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诗词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

诗词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 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 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 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 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 送别的对象是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 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 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 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 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 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 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 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 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 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

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 宋] 王安石 原文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注释 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咏史怀古诗分析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作品名称咏史怀古诗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苏轼,辛弃疾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 一、关于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中国的诗人自古以来仕途多不顺,而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1996年的全国卷、2004年的上海卷、青海卷,2005年的北京卷、2007浙江卷、江西卷皆考查了此类诗歌,由此怀古咏史诗在诗歌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三个步骤。 1.了解历史典故 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涉及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2007年湖北卷诗歌题两首诗歌一为《华清宫》一为《过华清宫》,若不了解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典故,此题目也难以完成,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2.寻找今古对接点 了解了历史典故,大家还要抓住典故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当然这首先要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诗人的生平概况,做到知人明世;其次则要进行最具有学术价值的思考: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有什么对接。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 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再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为什么要在诗句中追念王昭君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 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的身世有相似处,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一直不受重用的命运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所以,在怀古诗中,无视典故的鉴赏只能是隔靴搔痒,而找不到对接点的鉴赏等同于盲人摸象。 3.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别董大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 【教学准备】以卡书写辅助教学的其余几首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照例进行班级的课前热身操——古诗词推介会 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一句话小结诗词推介会,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2、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3、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 5、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