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CONTEMPORARYECONOMICS

量取值范围的假设,可得:

坠s坠b=2(1+β)2k2

(2+θ)2(4+θ)γb2>0(27)由价格弹性的定义:

e=-dqdppq=1bp

q(28)可知,在本模型中,价格弹性e与变量b呈反比关系。另外,将均衡解s分别对变量k,β,θ,γ求导,得到:

dsdk=-4(1+β)2

k(2+θ)

2(4+θ)bγ<0(29)dsdβ

=-4(1+β)k2(2+θ)2(4+θ)bγ<0(30)dsdγ=2(1+β)2k2

(2+θ)2(4+θ)bγ2

>0(31)dsdθ

=2(1+β)2k2

(18+14θ+3θ2)(2+θ)4(4+θ)2

bγ<0(32)由以上式子可得:命题5: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小,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溢出系数越小,产品替代性越弱,产品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高的研发补贴比例;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弱,创新溢出系数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强,产品价格弹性越大,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低研发补贴比例。

三、结语

本文采用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激

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的内在关系,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存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净利润和社会总福利高于企业单独创新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成本节约额高于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二是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将增加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三是根据企业创新成功概率、创新能力、创新溢出水平以及产品的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研发补贴。此研究对企业的竞争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尽管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得出了若干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如在有限理性下,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政府激励行为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及两者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企业群合作创新决策和政府研发补贴相互关系等。

【参考文献】

[1]Aspremont ,Claude and Jacquemin ,Alexis .Cooperative and

No 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78).

[2]Petit ML ,Sannarandaccio F .Endogenous R&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Oligopol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0,18(2).

[3]Gamal Atallah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3,12(6).

[4]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J].科学学研究,2001,19(3).

[5]陈旭: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4(1).

[6]林斌:基于激励相容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问题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4).

(责任编辑:刘冰冰)

图2湖北省1990—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图

【摘要】本文利用湖北省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协整方法得出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度,并针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贡献度

一、引言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不同速度的经济增长又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需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湖北省是中部大省,经济发展较快,但其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主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二、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

对于产业结构的衡量,主要采取两个指标S1、S2,其中S1为克拉克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即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S2为国内学者研究产业结构的问题时采用的指标,即各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湖北省统计年鉴》。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5.1,38,26.9转变为2010年的13.4,48.7,37.9;从总体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

○焦玉凤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图1湖北省1990—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

理论探索

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组长:陶攀 组员:孙冯菲,崔晓萍,陈昕,吴蕾,何依然,黎漫玲,胡苗苗,张晓明

目录 湖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湖北省经济概况.. (3) (一)经济总量跨越提升。 (3) (二)发展质效不断提高。 (3) (三)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3) 二,湖北省产业结构 (3) (一).产业结构概况 (3) (二).湖北产业结构概况 (4) (三).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 1、第一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 2、第二产业水平滞后的原因 (5) (四).优化产业结构 (5) 1.是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5) 4.供给侧改革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 (6) (五).两圈一带经济带--“产业布局” (6) 1.两圈一带含义: (6) 2.两圈一带意义: (6) 3.湖北两圈一带示意图 (6) 4.李宪生报告节录。 (7) 三,湖北产业支柱情况 (8) (一).主要类型 (8) (二).举例分析 (8) (三).湖北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战略湖北支柱产业已形成 (9) (四).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10) (五)湖北支柱产业技术发展战略 (11) 四,轻重工业的发展情况 (11)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湖北发展的根基和支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业总产值情况: (11) ----逆势进位规模总量迈入第一方阵 (11) (二)轻重工业产业结构优化 (12) ----多点支撑打造工业版图新格局 (12) 五,服务业发展情况 (13)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占比首次超过工业。 (13) (二)增速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14) (三)市场主体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资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14) (五)从业人数增多,税收贡献增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湖北省新兴产业情况. (14) (一),新兴产业概况 (14) (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5)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改造力度,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开发建设一批集农产品净化、加工、保鲜、包装等系列服务为一体的配送中心,实现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体系有机对接,形成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的新态势。 3、抓住资源优势,发展生产基地,培植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供销社应抓住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改良品种、提高品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培植农业产业化的主导 产业。 4、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 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社要大 力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服务体系建 设,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网络体系,引进农 资商品新型经营服务形态,依托农资龙头 企业,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同时,要大 力加强农产品运销、加工体系建设,积极 开展农产品检疫、检验和注册、包装、宣 传,促进品牌农业和标准化农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强国,李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 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研究[J].农村 经济,2005.10. [2]王胜利,杜晓润.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 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D].河北经贸大 学学报,2005.7. [3]张长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6. [4]施建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探索 [J].宁波党校学报,2006.2. [提要]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指出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提出湖北支柱产业“5线7区”的空间布局战略,以及有效的技术战略。 关键词: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7日 一、引言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汽车、钢铁、纺织、化工、建材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其支柱作用不强,而且支柱产业分散。湖北的支柱产业群仍然是以劳动密集、资本密集为主的传统结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所以,要发展湖北的支柱产业需做一些战略上的规划。 二、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转换 发展湖北支柱产业在战略上必须进行“4个转换”,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强调素质、市场、整合、创新。 (一)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在发展方向上,要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转换。湖北 支柱产业几十年来走的是一条以数量扩张为 主的发展道路,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明显落后 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也面临着由低到高的转 变。从1981年到1996年,湖北工业实现了持 续高速增长,钢铁、机电、纺织、化工等行业部 分产品生产能力得到了成倍提高,但在生产技 术水平、物质消耗水平、劳动生产率、产品品种 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明显 差距。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 是追求数量扩张,应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从以 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产业素质和提高质 量为主。具体的,应做好四个转换:比例调整向 结构升级转换、分散粗放结构向精益聚约结构 转换、劳动密集战略向技术密集战略转换、条 块分割结构向整体关联结构转换。 (二)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合转换。在发展 范围上,湖北支柱产业要从多头发展向产业整 合转换,突出刚性。湖北省应坚定不移地实施 刚性战略,抓住支柱产业按照从产品到企业、 从企业到产业的思路,集中人财物,优势倾斜, 规模发展。湖北省应走产业整合的发展道路, 加大力度推进企业间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以提 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进一步做好 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工作,优化企业结构,逐步 培植一批分别以武钢、东汽、美尔雅、双环、健 民及红桃K、邮科院等为核心的航空母舰型企 业,首先鼎足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在国内500 强中的比例,最终冲向世界,争取有一、二家企 业跨入世界500强。 (三)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换。在发展 方式上,湖北支柱产业要由行政手段向市场机 制转换。针对湖北实际情况,在由行政手段向 市场机制转换过程中,开始阶段要注意市场导 向和政府导向相结合。从改革方向来看,产业 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最终将依据市场,但在目前 中国国情和湖北省情来看,政府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仍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因为在新型 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形成以前,在国有制度和 市场体制没有充分融合或者说没有找到真正 切合的有效形式之前,政府行为仍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种种先天痼疾及竞争劣势决定其自 身进行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的动力不够强劲, 因而需要政府决定产权结构,提供制度创新空 间,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不适或停滞 的经济结构的效率负责,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 化仍然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但随着经济市场 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 立,政府的职能定位就在于界定保护产权、维 护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并针对市场失效采取相 应的调节措施,最终让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 体。 湖北支柱产业发展战略 □文/鲁夏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河源) 经济/产业 6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4月号上(总第438期)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docx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 为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最新发布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1 年版)》进行修订,编制形成《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版)》(下称《目录》)。 一、《目录》修订意义 保持《目录》动态更新,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录》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调整原则,将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作为产业 发展的基石,鼓励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新兴服务业态,限制严重依赖大规模资源消耗的产业 发展,禁止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 (二)集约利用资源。资源要素的紧约束现状决定了中山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发展之路,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录》鼓励发 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设定投资强度、用水效率和用水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 门槛,从源头上遏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低效用地的项目上马,有效利用资源要素, 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境改善的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国家、省和我市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空间指导,开展主 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目录》是规划的延伸、深化和落实,按照主体功能区 规划要求,在《目录》中引导产业向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目录》结构 《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三类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一)鼓励类。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需要采取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 支持的产业。 对鼓励类产业实行优先发展、扶持发展的政策。国家鼓励类的投资项目,按有关规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可享受免征关税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 家、省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限制类。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不利于环境 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 布局等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产业。 对限制类产业采取引导存量、控制增量的政策。限制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对限制 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改造升级,改建、迁建项目需报市发展改革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一、湖北产业结构的现状 (3)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3) (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3) (三)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5) 二、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一)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7) (二)湖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7)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湖北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湖北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湖北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模型。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基本原则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 一、农林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整治等),土地综合整治 2、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3、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 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 6、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7、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8、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 9、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及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10、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 11、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

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 13、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14、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5、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农、林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 18、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三沼”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9、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20、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 21、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2、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 23、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24、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5、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省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 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河北、湖南、安徽、湖北、浙江十个省市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属于中南部地区,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属于华东地区,四川属于西南地区。从地理分布中可以看出,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属于沿海省份,而其它属于内陆省份人口最多的十个省份的面积大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4左右。 从人口的发展情况看,广东的人口总数保持明显增长趋势;山东、江苏、河北、湖南、浙江的人口略有增长;其它省份的人口基本保持不变。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看广东的增速最快、河南、江苏次之。所有省市的农业人口都在下降,城镇人口都在增加 江苏、浙江的人均GDP远高于其它省份;广东、山东的人均GDP高于全国的水平;湖北的人均GDP和全国水平持平,其余的省份人均GDP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人口十省的人口结构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的人口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全国水平(54.45%),山东、湖北的人口比例基本和全国保持同等水平;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四省的农村人口比例仍高于城镇人口。

人口十省的产值 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看,四川、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的增速高于全国的水平。特别是四川、湖南、安徽三个农业人口大省的增速高于全国的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

人口十省产业结构 从人口十省的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所有产业都是增长的趋势,农业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质的影响。广东、江苏、浙江的第三产业规模已经接近了第二产业查,说明在人均GDP水平较高,且城镇人口较多的省份,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而山东、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国民总产值得最大份额。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的国民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应该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这几个省份的工业化进程正是推进国民总产值发展的重要因素。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CONTEMPORARYECONOMICS 量取值范围的假设,可得: 坠s坠b=2(1+β)2k2 (2+θ)2(4+θ)γb2>0(27)由价格弹性的定义: e=-dqdppq=1bp q(28)可知,在本模型中,价格弹性e与变量b呈反比关系。另外,将均衡解s分别对变量k,β,θ,γ求导,得到: dsdk=-4(1+β)2 k(2+θ) 2(4+θ)bγ<0(29)dsdβ =-4(1+β)k2(2+θ)2(4+θ)bγ<0(30)dsdγ=2(1+β)2k2 (2+θ)2(4+θ)bγ2 >0(31)dsdθ =2(1+β)2k2 (18+14θ+3θ2)(2+θ)4(4+θ)2 bγ<0(32)由以上式子可得:命题5: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小,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溢出系数越小,产品替代性越弱,产品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高的研发补贴比例;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弱,创新溢出系数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强,产品价格弹性越大,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低研发补贴比例。 三、结语 本文采用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激 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的内在关系,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存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净利润和社会总福利高于企业单独创新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成本节约额高于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二是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将增加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三是根据企业创新成功概率、创新能力、创新溢出水平以及产品的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研发补贴。此研究对企业的竞争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尽管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得出了若干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如在有限理性下,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政府激励行为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及两者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企业群合作创新决策和政府研发补贴相互关系等。 【参考文献】 [1]Aspremont ,Claude and Jacquemin ,Alexis .Cooperative and No 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78). [2]Petit ML ,Sannarandaccio F .Endogenous R&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Oligopoli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0,18(2). [3]Gamal Atallah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3,12(6). [4]罗炜、唐元虎:企业合作创新的原因与动机[J].科学学研究,2001,19(3). [5]陈旭: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4(1). [6]林斌:基于激励相容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创新问题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4). (责任编辑:刘冰冰) 图2湖北省1990—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图 【摘要】本文利用湖北省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协整方法得出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度,并针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贡献度 一、引言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不同速度的经济增长又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需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湖北省是中部大省,经济发展较快,但其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主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湖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二、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 对于产业结构的衡量,主要采取两个指标S1、S2,其中S1为克拉克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即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S2为国内学者研究产业结构的问题时采用的指标,即各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文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湖北省统计年鉴》。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5.1,38,26.9转变为2010年的13.4,48.7,37.9;从总体 湖北省产业结构与 ○焦玉凤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图1湖北省1990—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图 理论探索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时间:2010-4-6编辑: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打印本页][ 返回上一页] 农工民主党荆州市委员会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前提,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一、荆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纵向比较:荆州市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构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类) 第二类限制类 一、农林业 1、天然草场超载放牧 2、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装置 3、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生产装置 4、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 5、兽用粉剂/散剂/预混剂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自动化密闭式高效率混合生产工艺除外) 6、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项目(持有新兽药证书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的除外) 7、松脂初加工项目 8、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9、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 10、珍稀植物的根雕制造业 11、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12、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13、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开荒性农业开发项目 14、缺水地区、国家生态脆弱区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15、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项目 16、在林地上从事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 二、煤炭 1、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

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 2、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 3、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 4、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5、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三、电力 1、小电网外,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2、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3、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却水的火电机组 4、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四、石化化工 1、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生产装置 2、新建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13万吨/年以下丙烯腈、100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20万吨/年以下乙二醇、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乙烯法醋酸、3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天然气制甲醇、100万吨/年以下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丙酮氰醇法丙烯酸、粮食法丙酮/丁醇、氯醇法环氧丙烷和皂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生产装置 3、新建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连续法及间歇法)、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乙炔法聚氯乙烯、起始规模小于30万吨/年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2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本体连续法除外)、3万吨/年以下普通合成胶乳—羧基丁苯胶(含丁苯胶乳)生产装置,新建、改扩建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塑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聚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 4、新建纯碱、烧碱、3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2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单线产能5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生产装置 5、新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饲料磷酸氢钙、氯酸钠、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湖北省利用FDI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一)

湖北省利用FDI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以及FDI在三次产业和行业内的分布特点,就湖北省利用外资对产业结构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湖北省利用FDI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 20世纪末以来,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也持续流入中西部。FDI不仅为这些地区带来稀缺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随着“中部崛起”的提出,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对外开放的步伐迅速加快,FDI额度逐年增长,为湖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外资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模不断地扩大,投资的领域涉及到几十个行业。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外资呈现以下特点: 1.FDI的规模扩张迅速 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利用外资的总额较小,如1995年仅为11.09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部发展的政策,外商投资也随着一些产业的转移逐渐投向湖北等中部省市。2008年,湖北省吸收外商投资合同金额达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7%;实际利用外资4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343个,合同外资43.37亿美元,实际到资32.45亿美元。 2.外资来源地区集中度很高 根据统计,湖北省利用外资来源非常集中,引进外资的地理分布不太合理。2008年来湖北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计有37个,约60%的资金来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新加坡、萨摩亚、荷兰、法国等七国对的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香港是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08年香港对湖北省实际投资达14.31亿美元,占全省的44.1%。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部分自由港实际投资6.73亿美元,占全省的20.76%。外资来源的集中,不利于外资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 3.各地市分布不平衡 湖北省各地市利用外资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FDI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宜昌、襄樊等武汉城市圈内,其中武汉市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优势,2008年武汉市实际使用外资25.73亿美元,占湖北省总额的62.54%。在武汉城市圈内,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充裕,对外资有较大的吸引力,其他地市距武汉中心城市越远,吸收外资越少。 二、FDI在湖北省产业间的分布特征 1.FDI在湖北省三次产业间的分布 从产业结构上看,外资在湖北省的三次产业间分布不平衡,FDI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最低,呈现“二三一”格局。以湖北省每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为例,2005年~2007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分别为471个、423个、385个,其中制造业企业数分别为306个、252个,210个,总数和注册资本均超过了新增外商投资的50%。近年来,第一、三产业吸收外资比重也有加大趋势,尤其是服务业吸收外资呈快速增长态势,然而第一产业由于风险大、利润低等原因,外资投向比例仍然偏低。2008年,三大产业利用FDI的金额分别为:0.43亿美元、21.64亿美元、10.3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额的1.34%、66.68%、32%,其中第一、三产业占比加大,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0.42和7.78个百分点。 2.FDI在湖北省三次产业内的分布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热门,2008年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制造业部门实际使用外资19.89亿美元,同比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一、恩施州产业结构: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州委州政府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州域经济以民营化为主体,民营经济比重要达到80%;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卷烟工业、水电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工业、药化工业、建材工业,同时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施园区战略,集团化战略和名牌战略,做强五大工业,把恩施州建成鄂西南重要的卷烟工业基地、洁净能源基地、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药化工业基地和建材工业基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烟叶、茶叶、林果、药材、畜牧、特色蔬菜等六大绿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绿色产业州。 二、恩施州产业现状: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恩施州已基本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建立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等为主的六大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卷烟、电力、药化、富

硒绿色食品、建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由于两路的开通,恩施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烟草王国”和“茶叶基地”。恩施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州已形成了恩施玉露、鹤峰翠泉、宣恩五家台“三大知名茶品牌”。并建立80多万亩优质茶园,目前规划在建一个占地200亩的硒都茶城,位于金桂大道。 恩施也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和烤烟生产基地。白肋烟远销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现有烟叶种植面积70万亩,有全省的烟叶复烤厂,年生产量180万担,卷烟年生产量50万大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