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房地产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以某地产为例

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3 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分析

4 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积极效应分析

5 家族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电器公司为例

6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探讨

7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8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探讨

9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0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以万科集团为例

11 云南绿大地会计舞弊案分析

12 “营改增”对我国企业影响的研究

1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 某毛绒制品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16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以成熟型家庭为例

17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19 某纺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20 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税收对策

21 企业存货审计研究--以某包装厂为例

22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以某物流为例

23 某电气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26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与应用研究

27 家庭理财规划问题的研究

28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29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30 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研究

31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

32 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践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33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

34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35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36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 企业赊销风险问题研究

38 某碱业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39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40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财务策略

41 关于双赢税收筹划的探讨

4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43 浅谈企业的存货管理---以百特年华服饰有限公司为例

4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45 环境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46 企业所得税的应税差异研究

47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48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研究

49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控制分析

50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

5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52 中庸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53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局限性

54 某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55 美的电器与格力电器财务战略比较研究

56 企业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目标——以某公司为例

57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

58 论杠杆原理在中的运用

59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60 基于敏感性因素分析法的xx公司利润最大化研究

61 论企业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

62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63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的探讨

64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5 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66 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67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6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69 某水泥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70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 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及其对策

72 民营企业目标的现实选择

73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结合MD案例分析

74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75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7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7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

78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79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xx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80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81 某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8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83 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与应用

84 中小型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善建议

8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8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治理

87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

88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89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链接与互动

90 关于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及案例分析

91 制造业循环信息披露中德比较研究

92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物流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其对策

9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研究

94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95 资产减值相关问题研究

96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研究

97 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的探讨——以某公司为例

98 某药业公司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研究

99 某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0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01 论某集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问题分析和前景展望

102 某科技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03 基于EV A的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104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05 某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10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07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研究

108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09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

110 某建设工程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11 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112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13 某建设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14 我国软件行业的纳税筹划研究

115 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116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影响分析

117 新经济条件下变动成本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8 某化纤公司存货库存管理研究

119 某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控制研究

120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及防范研究——以某汽车修理公司为例121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122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12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xx服装公司为例

124 EV A和BSC的综合应用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影响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125 JIT-VMI存货管理模式的研究

126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127 浅谈我国企业如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128 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探讨

129 某房地产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130 企业清算所得课税:问题与对策

131 农村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某村为例

1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前因、后果及治理

133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基于新企业所得税税法

134 全面预算管理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现状及对策——以某公司为例

135 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36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研究

137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问题

138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BSC业绩评价分析

139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

140 企业目标的研究

141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及改进——以某钢结构工程公司为例

14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3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144 格力电器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14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46 房产新政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147 某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148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149 某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150 某家纺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某集团成本控制研究

152 某集团策略研究

153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154 某餐饮管理公司网络条件下的会计资源共享研究

155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以某物流公司为例

156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157 企业存货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

158 某生物工程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59 从金融危机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控制

160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公司为例

161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

162 环境会计问题探讨

163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164 资产减值准则的分析

165 金融行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66 我国IPO抑价发行问题研究

167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与预防

168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

16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71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2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73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逃税及应对策略

174 我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融资风险及对策研究

175 我国增值税会计的现状分析

176 企业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相关问题研究

177 惠州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

178 基于利润结构的某机械公司利润质量分析

179 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纳税筹划操作策略研究

180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81 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探讨

182 基于共生理论的某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的研究

183 某钢结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84 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185 作业成本法在某酒厂的应用设计

186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187 基于财务决策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188 某服装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189 基于竞争背景下的阿里巴巴投资策略研究

190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

191 基于ABC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192 某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193 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基于价值管理的案例分析

194 某公司应收账款问题及对策研究

195 服装制造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9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7 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研究

198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199 某公司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200 作业成本法在某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变动成本法案例

一、 (一)资料 复华有限公司本年度计划产销甲产品18万件,固定成本总额为45万元,计划利润为18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是产销该种产品20万件,成本与售价均无变动,实现利润20万元。要求:试对该公司本年度的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二)案例分析 (1)从传统会计的观点来看,由于每件产品的计划利润为1元,当产销2万件时,增加利润2万元,就是超额完成了利润计划,实现了利润与产量(产值)的同步增大。 (2)从管理会计的观点来看,由于本年度实际产量20万件,较计划产量增长,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因此,原计划单位固定成本为:450000÷180 000=2.5(元) 现实际每件产品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为:450 000÷200000=2.25(元) 即每件产品就降低固定成本0.25元(2.5-2.25)。由此,企业本年度的利润增加数应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出于单件产品固定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0.25×200 000=50 000(元);另一部分是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利润:1×20 000=20 000(元),合计为70 000(元). 可见,企业实际实现利润应比计划增加70 000元,即达到250 000元,才能同企业的产量相适应;而实际上,企业只实现了200 000元的利润,相差50 000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该企业本年度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是不够理想的,显然企业一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潜力可挖。 分析此案例需按以下要点进行: (1)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但按照成本习性,单位产品中所含的固定成本应随产量的增加而反比例递减。 (2)由于成本与售价均无变动,故每件产品固定成本中的降低数,即为利润的增加数。 (3)将由于每件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数及产量增加所引起的应该增加的利润数额,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该公司本年度利润计划完成情况。 二、资料 A公司最近两年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有关该产品的产销基本情况以及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两年利润表的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作业成本法案例操作

案例背景 W公司的海运部门在本研究会计期间的一个月内签订并履行了甲、乙两份物流服务合同,两份合同的基本内容都是将60000件相同的C电子零配件从台湾运至吴江。甲合同的要求是:60000件零配件,每三天分送6000件到位于吴江的工厂。乙合同的要求是:60000件零配件,每天分送2000件到位于吴江的工厂。为了满足甲合同的要求,W公司决定:60000件零配件分两次运到位于吴江开发区的公共型保税仓库,然后每三天分送6000件到位于吴江的工厂,用W公司1000平方米的仓库一个月。为了满足乙合同的要求,60000件零配件分六次运到位于吴江开发区的公共型保税仓库,然后每天分送2000件到位于吴江的工厂,用W公司500平方米的仓库一个月。 为了计算的简便,便于比较,在本案例研究中随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下简化和假设:1、直接人工费和直接材料费为零,不考虑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物流服务的合同成本全部由营运间接费用构成。2、本月会计期间只签订和完成两个合同,且两个合同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 作业成本法在W公司的实施 由于物流企业为完成合同的作业链比较清晰,且作业不是非常复杂,故可省去划分作业中心这一步骤。所以用ABC计算W公司合同成本的过程可分为四步: 1、确认主要作业 W公司为完成甲、乙合同,共需六项作业:①海运作业(包括港口作业),即用货轮运输零配件从台湾到吴江的公共型保税仓库,W公司把此作业外包给一家海运公司;②报关作业,即代理货物入境报关业务; ③入库作业,即装卸搬运货物进入物流公司的仓库;④保管作业,即对仓库中的零配件进行保管;⑤出库作业,即装卸搬运货物发出仓库;⑥配送作业,即用汽车运送零配件从保税仓库到吴江的工厂。 2、确认和计量资源耗费 W公司的资源耗费可以划分为人工、燃料和润料、固定资产折旧和外包费。经物流公司统计部门的统计,企业营运间接费用中,人工费用29880元,燃料和润料费用18000元,固定资产折旧费用49200,外包费为24000元。由于各项资源成本可以从发生领域划分为各作业所耗费,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此时资源动因可以认为是作业专属耗费)。其中仓管部门(主要复杂货物的进、出仓库的搬运装卸作业)发生人工费用20000元,燃料和润料费用8000元,仓管部所用的装卸和升降等设备折旧为8000元。报关作业耗费人工费用1080元。保管作业发生人工费用4000元,仓库折旧费用16000元。配送作业发生人工费用4800元,燃料和润料费用10000元,车辆折旧25200元。仓管部50%的员工全职负责货物的入库工作,故可得到入库作业的成本要素中人工费用为10000元 3、确认资源动因,归集资源成本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池 表1 入库作业成本池 表2报关作业成本池 表3保管作业成本池 表4出库作业成本池

作业成本法案例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案例1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Stuaraw案例分析

Stuart Daw参考分析 Stuart标牌食品公司总裁--Stuart Daw,放下手中的书想:“Drucker说的是否正确呢?难道多数公司真的并不了解他们经营业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吗?”Stuart公司进入多伦多的食品服务业己经有两年了。现在,Stuart Daw很想知道在与大公司重新分割竞争市场时,他应当做些什么,同时,这又会产生多少必需的、适当的投资回报。 Stuart Daw在经营咖啡业务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从烘烤咖啡豆到批发或零售成品咖啡,他的工作涉及了咖啡业务的各个方面。几年来,他既在大企业任过职,也在小公司从事过工作。于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便投入资金与精力开办了他自己的公司--Stuart标牌食品公司,并把主要业务集中在烘烤和售卖包装咖啡方面,这项业务主要面向“送货上门”的咖啡市场。 一、主渠道之外的咖啡市场 “主渠道之外”(Away from Home)的咖啡市场主要是指所有零售市场以外的咖啡消费市场。这一市场的顾客一般集中在餐馆、医院、体育场或餐饮车前。出于咖啡购买数量方面的原因,这些顾客发现,直接从烘烤机上购买咖啡要比通过零售渠道满足需求更有优势。一般说来,烘烤机是按照每磅的价格出售咖啡给顾客的。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这一部分市场的出现,产生了对咖啡服务的需求。最初,这部分市场只有在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的少量顾客,而遗憾的是,这部分顾客也只需频繁购买少量的咖啡。通常情况下,咖啡烘烤商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市场,因为只为少量顾客服务的成本要大于销售咖啡带来的总收益。如果烘烤商们提高单价以补偿边际亏损,这些顾客就会到普通批发商甚至零售店那里购买咖啡。

针对这一市场的需求,一些中间商们开展了一些业务。他们通常在车库外的家庭小货车上进行经营活动。这些咖啡经营者往往作为烘烤商与顾客的中间人。他们从烘烤商们那里购买相当数量的包装咖啡,然后,再把这些咖啡按桶分装,每桶相当于500杯咖啡。此外,这些经营者还为顾客提供以下服务: ●出租咖啡调制设备 ●免费维护设备 ●备好包装咖啡 ●为顾客送货上门 ●备有茶、热巧克力以及其他饮料 为了简化程序,咖啡经营者还按照“每杯”或“每桶”的标准为顾客提供包装服务。这样可以避免每磅咖啡价格的比较。同样,在报价单中还包括设备、过滤器以及咖啡等费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使用这种小而便捷的咖啡器,这一工业便开始走向专业化。顾客们需要罐装咖啡,过滤器以及更多的送货服务,因此,一些大烘烤商们开设了分支机构以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这些分支机构主要采用按“每杯”或“每桶”价格销售咖啡的方式。 (咖啡烘烤商——中间商——零售客户) 二、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 起初,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面临许多竞争者。在这些竞争者中,除了麦克斯维尔公司(Maxwell House)和加拿大食品社(Club Foods of Canada)等大型公司外,还有加拿大流动餐饮公司(Canteen of Canada)和Diplomat咖啡服务公司等国营咖啡公司。而其他竞争者则主要在特定区域内经营,如安大略。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经营者经营咖啡业务,分割这一市场。因此,Stuart标牌食品公司

管理会计变动成本法Stuart-Daw案例分析

Stuart Daw 参考分析 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总裁--Stuart Daw ,放下手中的书想:“ Drucker 说的是否正确呢?难道多数公司真的并不了解他们经营业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吗?” Stuart 公司进入多伦多的食品服务业己经有两年了。现在,Stuart Daw 很想知道在与大公司重新分割竞争市场时,他应当做些什么,同时,这又会产生多少必需的、适当的投资回报。 Stuart Daw 在经营咖啡业务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从烘烤咖啡豆到批发或零售成品咖啡,他的工作涉及了咖啡业务的各个方面。几年来,他既在大企业任过职,也在小公司从事过工作。于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便投入资金与精力开办了他自己的公司--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并把主要业务集中在烘烤和售卖包装咖啡方面,这项业务主要面向“送货上门” 的咖啡市场。 一、主渠道之外的咖啡市场 “主渠道之外”( Away from Home )的咖啡市场主要是指所有零售市场以外的咖啡消费市场。这一市场的顾客一般集中在餐馆、医院、体育场或餐饮车前。出于咖啡购买数量方面的原因,这些顾客发现,直接从烘烤机上购买咖啡要比通过零售渠道满足需求更有优势。一般说来,烘烤机是按照每磅的价格出售咖啡给顾客的。 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这一部分市场的出现,产生了对咖啡服务的需求。最初,这部分市场只有在办公室等部门工作的少量顾客,而遗憾的是,这部分顾客也只需频繁购买少量的咖啡。通常情况下,咖啡烘烤商们总是尽量避开这一市场,因为只为少量顾客服务的成本要大于销售咖啡带来的总收益。如果烘烤商们提高单价以补偿边际亏损,这些顾客就会到普通批发商甚至零售店那里购买咖啡。 针对这一市场的需求,一些中间商们开展了一些业务。他们通常在车库外的家庭小货车上进行经营活动。这些咖啡经营者往往作为烘烤商与顾客的中间人。他们从烘烤商们那里购买相当数量的包装咖啡,然后,再把这些咖啡按桶分装,每桶相当于500 杯咖啡。此外,这些经营者还为顾客提供以下服务:出租咖啡调制设备免费维护设备备好包装咖啡为顾客送货上门备有茶、热巧克力以及其他饮料为了简化程序,咖啡经营者还按照“每杯”或“每桶”的标准为顾客提供包装服务。这样可以避免每磅咖啡价格的比较。同样,在报价单中还包括设备、过滤器以及咖啡等费用。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使用这种小而便捷的咖啡器,这一工业便开始走向专业化。顾客们需要罐装咖啡,过滤器以及更多的送货服务,因此,一些大烘烤商们开设了分支机构以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这 些分支机构主要采用按“每杯”或“每桶” 价格销售咖啡的方式。(咖啡烘烤商——中间商——零售客户) 二、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 起初,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面临许多竞争者。在这些竞争者中,除了麦克斯维尔公司 ( Maxwell House )和加拿大食品社( Club Foods of Canada )等大型公司外,还有加拿大流动餐饮公司(Canteen of Canada)和Diplomat咖啡服务公司等国营咖啡公司。而其他竞争者 则主要在特定区域内经营,如安大略。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经营者经营咖啡业务,分割这一市场。因此,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最初只是一个面向分销商的咖啡烘烤商。两年后,公司开始进入多伦多地区的食品服务业。Daw 认为,这一市场足以使一个新企业成功地开展经营活动,而这种市场的分割又为Daw 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业务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一)烘烤业务 Stuart 标牌食品公司开办了他自己的烘烤加工厂。公司购买并储存生咖啡豆。由于业务量的限制,公司无力购买整船的生咖啡豆,而只能通过本地的代理商满足所需。全世界有45 个咖啡出口国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咖啡,这些咖啡豆的质量和价格水平也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若在烘烤过程中,使用略为昂贵的、较高等级的咖啡豆,经过精心调和,就可以降低混合咖啡原料的成本。 这些生咖啡豆是以每袋60或70公斤的重量从非洲、印度、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地运送过来的。在这些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即将成本按成本形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将变动的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法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后,就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它能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科学的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有利于分析考核业绩。然而在实务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权威机构是不认可以变动生产成本法所编制的对外报表的。如何让变动成本法与当前的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企业应用,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界的一个重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1.1 变动成本法的起源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据记载,1836年英国的曼切斯特工厂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也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提出过变动成本法的设想;英国人则认为在1904年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记载了相关的会计成本法内容;而美国的《制度》杂志在1906年也刊登过一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很相似: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合适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指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1.2变动成本法的传播 1936年1月15日的《会计师联合公报》刊出了美籍英国会计学家的一篇论文,乔纳森·哈里斯在论文里写到他1934年在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公司的销售量上升了,但利润却不

物流案例——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汽车轮胎公司的作业成本法 莫科公司位于墨尔本,是工程零件制造商,它是唯一生产这种零件的澳大利亚厂商,近年来受到海外制造商的激烈竞争。莫科公司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一部分,只有100多人,它的会计部门有6人(包括一名财务控制员),它的职责特定为把作业成本法导入企业。财务控制员的前一家工作单位是位于墨尔本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由于那家公司的高层对于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不能认同,它在那家企业导入作业成本法失败了。 这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前从未使用过作业成本法,莫科公司是这个集团内第一家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它以前的成本核算系统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其中制造费用按照人工小时分配。莫科公司的客户广泛、产品系列很多,生产过程既有高度复杂的自动化生产也有部分的手工生产。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订单都非常小,因此市场要求公司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莫科公司早在五年之前就开始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投资,包括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这导致莫科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仅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顾客获得好处,也没有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许多客户转向从国外供应商进货,虽然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采用莫科公司的产品。 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但客户还是慢慢地向海外供应商流失。公司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只是他们很清楚,目前的会计系统存在不足。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价格之类正确的决策。 他们从一个前高层经理那里了解到作业成本法,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任何经验,既不知道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建立一个作业成本法系统,但是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解决莫科公司目前面临问题的一个方案。后来,财务控制员被指定为专门在莫科公司导入作业成本法的负责人。接受到这项任务后,财务控制员建立了一个包括他自己、一个制造部门的工程师和一个成本会计师的项目组,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作业成本法项目小组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交流。工程师和财务控制员都全职参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工作,成本会计师大约把2/3的时间投入到这个项目上。 该小组为全企业建立了25个成本库,并用了大量的时间就成本动因达成一致。一些认定的成本动因包括如下内容: ①机床调试的频率(这包括编程数控机床); ②制造订单数量(这是很多作业的驱动因素,包括从报价到送货的很多作业); ③采购订单数量,这是采购部门工作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作业成本法案例

作业成本法案例 一、背景 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法仅将制造费用分配于各产品.将直接人工与直接材料分配到各产品中毫无困难,只需采用直接追溯(driver tracing)的方法,大多数传统成本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设计的。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可通过实地观察而获取,但制造费用却不适合。因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必须依赖于动因去追溯与分摊。 在传统成本制度中,一般只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成本。单位水准作业动因 (unit-level activity drivers)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仅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依据这些单位水准作业动因分配制造费用时,或采用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或采用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有: 1.产品产量 2、直接人工小时 3、直接人工金额 4、机器小时 5、直接材料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全厂制造费用分配率和部门制造费用分配率,均是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指标,并且继续为许多企业所使用。但在某些场合,它们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可能导致产品成本严重歪曲。对于在"高级制造环境.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下经营的公司而言,这一产品成本的歪曲问题尤为严重。高级制造环境的特征是激烈的竞争 (通常在全球范围内) ,持续的改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顾客满意服务以及尖端的技术。当这一高级环境下运作的企业采用全新的竞争制胜策略时,其成本会计制度通常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对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的需要,已迫使许多企业认真关注其成本计算程序。这意味着过去相当合理的成本制度,可能不再适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变动成本法与本量利分析相关案例(附答案)

某小镇加油站本量利分析 一、资料 在某小镇中有一个加油站,油站内附设一杂货商店。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额每周可达1800元。除此之外,到加油站买汽油的顾客也会光顾此商店。油站经理估计,平均每100元花费在汽油上的车主便会花30元购买商店的商品,而且在汽油销售量波动时,这一比率仍维持不变。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与出售给车主的部分是相互独立的。现已知汽油的边际贡献率为18%,商品的边际贡献率为25%;现行汽油销售价格为0.6元每公升,每周预计汽油销售量为16000公升;场地每周的固定成本是1200元,每周员工薪金固定为800元。油站经理非常关心将来的销售额,因为近期某项公路发展计划可能会夺去油站的生意,而汽油销售是利润最为敏感的因素。 二、要求: 1.计算现行每周利润;898 2.以公升为单位,计算汽油销售的保本点;10131 3.如果汽油销售量减至8000公升,会有多少利润?-326 4.由于公路发展,汽油销售量减至8000公升,但又想保持第1项计算得出的每周现行利润,假设成本不变,此时每公升汽油的售价应为多少?0.74 答案: 2.汽油销售保本点的计算:计算时可剔除本地社区商品销售的影响,即以固定成本总额减除本地社区商品销售的边际贡献后的差额作为汽油销售引起固定成本支出部分。 每公升平均边际贡献=(1728+720)/16000公升=0.153元/公升 保本点销售量=(2000-450)/0.153元每公升=10131公升

4.销量减至8000公升,维持原有利润水平的汽油售价要维持原有水平,汽油及关联销售所需边际贡献为:1728+720=2448元 汽油cmR=18% 变动成本率=1-18%=82% 变动成本=0.6*82%=0.492元/公升 销售量8000公升,变动成本总额=0.492*8000=3936元 设调整后汽油价格p元/公升,则关联销售为: (8000p-3936)+25%*0.3*8000*p=2448 P=0.7423元/公升 案例 甲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该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500件,其有关成本数据如表所示。 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方案是否合理。 答:现有条件b=22500/1500=15元/件 X BEP=a/(p-b)=20000/(36-15)=953件 购置设备后:固定成本每年20000+4000=24000元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作业成本法 Valport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很强的电子公司,现在公司的Ⅰ号产品面临着来自其他公司的强烈竞争。公司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而该公司的Ⅰ号产品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产量都高,并且是公司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其他公司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远远比他们的价格低。不过,让公司总经理高兴的是:公司新开发的Ⅲ号产品虽然工艺复杂,产量远不及公司生产的Ⅰ号和Ⅱ号产品的产量。但由于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他竞争对手不想涉足这种产品生产,所以公司几次提高Ⅲ号产品的售价,客户仍是源源不断。 公司的定价策略将目标价格设定为产品制造成本的110%,产品制造成本所包含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依据直接人工工时分配。由于公司的Ⅰ号产品的竞争对手一直在压低Ⅰ号产品的价格。结果公司Ⅰ号产品的销售价格已降到了75美元以下。 在2003年公司年终总结会上,公司总经理问主计长:“George,为什么我们的产品竞争不过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的Ⅰ号产品仅售69美元,那比我们的Ⅰ号产品的成本还要少1美元。这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我们过去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造成的。”George说,“也许你还记得,我刚来公司时,采用一种作业成本计算法做了一项先期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采用的传统制造成本计算法高估了产量高工艺简单的Ⅰ号产品成本,并且大大地人低估了Ⅲ号产品的成本。对此我曾提出过警告,但公司仍保持原有的方法。” “好的,”总经理说,“你下午给我提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有关数据。” George回到办公室后,整理了公司2003年末会计系统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列出了公司2003年末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 Valport公司产品成本和年度销售数据

变动成本法案例

变动成本法案例 2012年3月12日某医药工业公司的财务部经理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总经理阅后,对报告中提及的两个企业的情况颇感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输液原料的甲制药厂,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甲制药厂10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11年该厂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11年却比10年下降。而乙制药厂的情况正好相反,11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10年下降,年度财务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于是总经理将财务部经理召去,让他将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重新研究。 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 损益表单位:元 10年11年 销售收入1855000 2597000 减:销售成本1272000 2234162 销售费用85000 108000 净利润498000 254838 库存资料(单位:瓶) 期初存货数16000 35000 本期生产数72000 50400 本期销售数53000 74200 期末存货数35000 11200 单位售价(单位:元)35 35 单位成本(单位:元)24 30.11 其中: 材料7 7 工资 4 5.71

燃料和动力 3 3 制造费用10 14.4 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 000元和720 000元,销售成本用后进先出法。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 损益表单位:元 10年11年 销售收入1200000 1100000 减:销售成本108000 964700 销售费用30000 30000 费用合计1110000 994700 净利润90000 105000 库存资料(单位:公斤) 期初存货数100 100 本年生产数12000 13000 本年销售数12000 11000 期末存货数100 2100 售价(每公斤)100 100 单位成本(每公斤)90 87.7 其中: 原材料50 50 工资15 13.85 燃料和动力10 10 制造费用15 13.85

成本管理会计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第一题:变动成本计算案例 (一)资料 某冰箱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会议有关纪要如下: 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银行对于年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处长: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每台冰箱以1600元价格出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其出路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厂长:我不同意。每台冰箱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产品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行业学会的认可。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目前因为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含有1万台是前年生产的。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务处长:每台冰箱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我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这样,即使不提价、不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为了减少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追加50万元作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试问: (1)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如果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多少?请你对该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题: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 2003年某公司财务处长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经理阅后,将财务处长请去,他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感到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止咳液的甲制药厂,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甲制药厂2001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2002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应市场,减少产量,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扩大销售,减少库存。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2002年却比2001年下降。乙制药厂情况则相反,2002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01年下降,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于是经理请公司财务处长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 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 000元和720 000元。销售成本用后进先出法。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区别例题

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2 500万元(2.5万元/件×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2 500万元。 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成本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成本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7 500万元。 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存货成本,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

MPACC案例《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理工大学 MPA CC课程案例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任课教师:黄瑞 案例性质:□√部开发□外部引用案例名称: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适用课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案例开发者:黄瑞 案例:作业成本法分析 一、案例材料 1.背景资料 普华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 应用案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