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含练习)-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

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一般的方法是:

1、从文中标题入手: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

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

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

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

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一般的表达形式是:

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练习:

(一)父爱如山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

“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

“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

“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

“我不该,咳咳,老王爷,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

说:

“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

“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

抄起粪又说:

“走,看庙去。

”母亲说:

“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

“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

“你看这水。

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

“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

“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

“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lO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

“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

“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

“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

“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到再到。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到再到。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爱的权利(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

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

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2)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一位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家庭。

大家都喜出望外,电视台马上派出记者,打算与这位女士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却被女士婉言谢绝了。

女士说,她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账号。

果然,电视台把账号提供给女士之后的第二天,便收到她汇给这个家庭的5万元钱。

(3)一直到这个女孩痊愈,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钱,总额超过了20万元。

女孩一家人过意不去,一定要见见这位救命恩人,电视台甚至录制了女孩一家人泪流满面的场景,希望当面感谢一下他们的恩人,然而这位女士还是婉言谢绝了。

(4)一位报社记者对这位神秘的好心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他通过短信的方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女士交流,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

一次,在茶馆里聊天,女士为记者讲述了她小时候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

(5)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班主任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南方某个地方遭受洪灾的消息,要求我们把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拿出来,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

同学们听说要给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大家都兴高采烈。

我回到家。

把自己藏在储蓄罐里的钱一分一角地拿出来。

仔细数过,包好。

睡觉之前,又认真地压在枕头底下,等待着第二天把它郑重地交给老师。

(6)第二天上午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交给老师,老师逐个表扬着我们,同学们一个个笑靥如花。

我把钱递给老师的那一刻,内心中幸福极了,眼望着老师,等待着来自老师的同样的赞美。

然而,老师从我的手里接过钱之后迟疑了一下,然后有些沉重地对我说:

“孩子,你就不用捐了,给,收起你的钱吧。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要我的钱.(7)老师发现了我的局促和不安。

解释说:

“你的家里原本就不宽裕,更何况你也需要……”老师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我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有些残疾的腿,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

(8)也就是那次,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贫穷的家庭,残疾的身体,给一个人带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怜悯.而以这样的处境,拿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9)记者在他的报纸上,用了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关于这位女士的报道,其中包括这个故事,当然了也包括以后的岁月里,她如何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医科大学。

博士毕业后,又如何创办了一家医学研究室等等。

这篇报道的最后,是记者与女士的一段对话:

(10)记者问,你十几年的拼搏,换来今天,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11)她说,很简单,我只想得到平等的爱的权利。

这个世界上,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只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1.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本文所写的三件事。

2、文章第(2)(3)段两次写女士“婉言拒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父亲的爱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

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

爹听了便叫嚷道:

“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

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正餐桌,做杂务。

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

“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

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

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

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

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

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

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来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

“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

他只是大声挥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

“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概括说明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4、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慈善的不是钱,是心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

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着一老一小。

“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

”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

”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

”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老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带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着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

”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

她的话让安东尼楞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着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

“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

"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

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

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

"我可以带她进去吗?”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

“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

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

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1、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最新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练习)-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 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一般的方法是: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故事情节(教师)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故事情节 可爱的书呆子叶辉 ⒈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些学业顶尖的大专家大学者甚至泰斗级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是低能儿,学业上的辉煌和生活中的愚笨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常常为庸人所诟病⒈,为那些学业上无所成而生活上的精明者所讪笑⒉。 ⒉毫无疑问,哲学是世界上最能使人聪明的学问。按照这个逻辑,学哲学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 ⒊不见得。何以见得不见得?有事实为证。 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的申有鼎先生,著名逻辑学家。但是大学者有时却迂得可爱,呆得可爱。 ⒌申先生因沉迷学业,误了个人婚事。年岁渐长方找到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对象,于是两人商定结婚。 ⒍彼时结婚登记要开介绍信。这位申大专家兴致勃勃来到单位开介绍信。“你未婚妻叫什么名字?”工作人员问。申有鼎竟想不起来。于是他拎起电话,找到爱人所在单位。 ⒎“请问你们厂一个女同志最近要同中科院哲学所的申有鼎结婚,你们知道吗?”申大专家问。 ⒏“知道啊。”对方答。“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你是谁?” ⒐“我就是申有鼎,开结婚登记证明,想不起她名字了……” ⒑结婚忘了未婚妻的名字,这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 ⑾想不起未婚妻名字已属罕见,还有忘掉自己姓甚名谁的人! ⑿此事也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主角是申有鼎的同事金岳霖。 ⒀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⒁泰斗也是个书呆子。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⒂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⒃一次,金泰斗乘人力车外出办事,一路上满脑子思考着一个哲学问题,突然有所悟,于是马上想到要与好友陶孟如交流,遂急令车夫停车,跑到路旁的电话亭前打电话。 ⒄“我找陶孟如。”他拨通了电话。 ⒅“您哪位?”陶孟如的女佣在电话里问。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 ⒆“我是陶孟如的朋友,请他说话。” ⒇“您贵姓?”佣人是个较真的人。可金泰斗还是想不起自己“贵姓”。无奈,只好央求女佣高抬贵手,让他与老朋友通话。女佣恪守职责,不予通融。无奈中,金岳霖转而向自己的车夫求教。“我是谁?你知道吗?”车夫刚给他拉车,也叫不出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的名字。但他依稀记得别人都叫他金博士。“别人都叫你金博士。”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这下终于想起来了。 (21)此事终被好友陶孟如披露,传遍学界,成为他那些好事之徒的朋友茶余饭后的笑谈。 (22)女作家袁成兰曾写过她的夫君。那是一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际交往”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教授。这位书呆子思考问题时目不斜视,连老婆都认不得了。袁成兰写自己的丈夫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次她从乡下回来,下了车,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恰逢丈夫放学,她赶忙迎了上去,谁知丈夫见了她点头一笑,继续走路。她奇怪了,丈夫不认识自己啦?便故意不与他招呼,紧跟着他,但见他目不斜视,继续前进。她累得满头大汗,他旁若无人顾自走路。到家门口,他进了门,准备关门时才发现门外的妻子,惊讶地问:“咦,怎么是你?”见妻子肩扛手提,累得汗流满面,这才醒悟:“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呜呼哀哉!老婆成了熟人,倒真是个熟人,同床共枕数十年的熟人! (23)的确,有些大智慧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非常可笑非常白痴的一面。对此,一些聪明人常常讥笑他们是书呆子。诚然,在这些聪明人面前,这些书呆子是既呆又傻。但是不呆不傻的聪明人能不能也像那些书呆子一样在某方面干出成就来呢?选自2008-07-16《中华读书报》(有改动) 注释:①诟病:〈书〉指责。②讪笑:讥笑。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 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14年到18年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车位》,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 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 要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 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冷墙》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完整版)记叙文之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

五年级阅读训练_概括文章主要内容_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 【练习一】 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题型集锦及答案

一、门铃 ?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⑴“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⑵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⑶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⑷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⑸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⑹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⑺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内容与中心概括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一:内容与中心概括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题型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4.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完整版)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一、标题扩充法 例:《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儿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儿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

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短文

概括主要内容短文一 最后四根冰棒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 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分。 但那时候,吃一根棒冰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何况那一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后,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小男孩的瓶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 小男孩穿着短裤、背心,露出瘦骨伶仃的肩胛。他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掺进了沙哑:“棒冰,赤豆棒冰———” 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又紧起来,几片树叶落下,在半空中翻卷着,掉到街沿。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榻车———一种没有挡板的两个轱辘的人力板车。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遮着大雨篷。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等后面两辆赶上来。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 “老大爷,我妈病了。本来是我妈上街卖棒冰的,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几份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 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满脸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顺。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闪红的烟头“嘶”地逼近嘴唇,随后扫了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 “四根。” “好吧,我全买下了。”车夫想了下,从腰包里掏出钱。小男孩惊喜万分。他接过钱,随后把瓶放到地上,捧出四根棒冰。 “不,三根就够了。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的。” 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他抽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便觉得有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如雨雾里涨溢起春潮,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母亲上午还在发烧,他想让母亲吃了棒冰退些热度。他跟母亲讲了刚才发生的事,母亲屏息听完,欠起身,双手搂着儿子瘦瘦的肩胛,说:“孩子,你长大以后,不管成了怎么样的大人物,也不能忘记今天的事。” 小男孩使劲点点头。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才八岁。 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那个在雨后的凉意中出现在我面前的老车夫的印象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越显清晰,他使我懂得怎样做一个平凡而又善良的人——纵然在世情变幻的生活中。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概括内容 梳理情节

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一、本节课训练目标——概括内容 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方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境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么样。可以先把主体事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然后再补充要素。 答题格式: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结果 注意事项:①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主次情况有所取舍。 ②可以先找主体事件,然后再补充必要的要素。 ③一般来说,我们概括的可以比标准答案稍长,但不能太长, 例1、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题目解读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方法点拨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方法适用文章要点表达 段意归并法从几个方面描述, 层次清晰的文章。1、把每段大意综 合起来,加以概 括,就是整篇文章 的主要内容。 2、各段大意之 间,有的要加上一 些过渡词语,以便 读起来通顺,连 贯。 3、要区分重点段 落和非重点段落, 做到有详有略,有 的甚至可以舍去。 运用关联词,让句 子更通顺。 要素串联法叙事的文章写人记事的文章, 一般有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包 括起因、经过、结 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 素弄清楚了,用词 语串联起来,就是 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在什么 时间什么情形下 做(或说)什么事 (或话),最终结 果怎样;当然,在 答题时要视具体 情况来确定,有时 要素可以有所取 舍。 文题扩展法题目能高度概括 文章内容的文章 有许多文章题目 本身就已经高度 概括了主要内容。 所以,只要仔细剖 析题目,把题目扩 在解释题目字面 义的基础上加入 人物、主要情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教案0321140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目标: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讲解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 知识归纳 叙事为主的文章:叙述事情的经过 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做了什么 写景状物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人公 或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 几种方法 一、题目扩展法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1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主要内容: 我和婶婶共进一顿午餐,婶婶教会了我说“不”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 2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信息的提取概括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信息的提取概括 一、考点说明:针对记叙文中文意概括与内容概括的专题复习 二、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初读全文,提取信息:画出人物、事件、情感相关语句。 2.读问题,认真审题:画出题目关键词。 3.带着问题再读相关段落,再次提取信息:勾画重点词句。 4.筛选信息,组织规范的语言,概括答题。 中考真题 (一)雨中 王玉昆 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 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 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 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 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 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 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 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 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 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 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 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 已经剥过皮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 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 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 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 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

记叙文阅读——如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在概括时分不清那些该删,那些该留。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词典的故事》第1题“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一道整体感知题,可先找出六要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课题扩充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课题。首先读懂课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如:《在沙漠中心》课概括为: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星期都有作文课。语文老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同学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场唱名发还。名次排在后面,都觉得非常难堪,于是我们都努力地写作文。 一次作文题目是“母亲”还是“父亲”我已记不清了,写完本篇文章后,我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中。没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下了课,去问语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做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这确实是我写的,没有抄。”老师说:“你不可能写得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唯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时光似流水逝去,我十多年后也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2007年4月我任教的六(4)班,有一位学生名叫任俊。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日记,名为《荷花湖》,用生动优美地笔调描绘了后港长湖的六月的风光,他创作的语言,风格都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小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简单: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便可发表于校刊上。我去网络上看有无类似的文章,都不得要领。于是我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