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及其简答题规范标准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及其简答题规范标准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及其简答题规范标准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及其简答题规范标准答案

交通规划试题类型与综合练习题

本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问答、计算及证明题等。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规划道路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

第二章

出行: 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小区形心 :指小区内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中心点),不一定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心。

期望线: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核查线: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第三章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意义是指城市功能范畴(如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零售区、政府机关空间、休闲区等)的空间分布或地理类型

土地利用模型:土地利用模型是指描述地域内部经济活动的选址行动以及作为结果的实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区位: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的结合

(1)自然地理位置发生作用往往通过经济地理位置得以实现。

(2)交通地理位置一般又是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地理位置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3)三种地理位置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地域空间,形成一定的土地区位。

可达性:某交通小区所具有的与其它交通小区发生某种联系的可能性的大小。关于可达性,Hansen1959年提出了如下的定义:

潜能:1940年,提出了“连接两城市中心线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两城市人口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Stawart 引入了人口潜能的概念,作为度量相互作用可能性的尺度。即“城市(或小区) i 中的 人因城市 j 的人口诱发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随着城市 j 的人口增加而增高,随着 ij 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他将城市 i 所具有的总人口潜能定义为:居住潜能和市场潜能的概念均与 Stawart 的人口潜能的概念相同

第五章

交通生成:从土地利用到出行这一过程中的一种过渡产物,包括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

原单位:通过OD 调查得到的每人或每户日平均产生的交通量。

出行平衡:在出行产生过程中,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预测得到,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地区的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有差别。为了确保所得出行结果的一致性,我们使用出行平衡方法来保证出行吸引量和产生量相等。

第七章

方式分担 :一个区域(zone )的全部出行数中,利用某种交通方式的人占所有出行的比例就称为方式分担(modal split )。

分担交通量 :每种交通方式所分担到的交通量叫做该方式的分担交通量

分担率:分担交通量占全部交通量的比例称为方式分担率(或称选择率)。 代表交通方式:(1)单种交通方式出行:

(2)多种交通方式出行:代表交通方式按照“铁道-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步行”的优先顺序来进行确定。

地区间模型:先计算各交通小区间的分布量,然后再推算方式分担量。

出行末端模型:将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集中交通量)在交通分布计算之前就分配到各方式上。

集计模型:以小区为单位将用户的方式选择集计起来进行预测说明的模型。比较简单实用,常见的有Logit 模型。

非集计模型:以个人为单位出发研究用户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并构造模型来确定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然后再将每个人的方式选择结果集计起来,进而预测各方式分担量的模型。 γij j j i T A S = ∑

≠=i j j j i i A A ,

第八章

交通分配:所谓交通分配就是将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到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称作“路段”。

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最短径路:一对OD点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做“最短径路”。

随机分配:研究用户有不同感知阻抗的情形下的多径路分配。

随机用户均衡(SUE):任何一个道路利用者均不可能通过单方面改变其径路来降低其所估计的行驶时间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wordrop第一原理(UE模型):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每对OD间各条被使用的路线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走行时间,其它任何未被使用的路线其走行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走行时间。

wordrop第二原理(SO模型):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网络中,网络中的交通量应该按某种方式分配以使网络中交通量的总行驶时间最小。

二、问答题:

第一章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通过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来承担交通,并协调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和资源条件下,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建设、运营等方面整体上作出最佳安排,以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简述交通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交通规划是进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前期工作。

*交通规划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从人、车、路、环境以及综合交通着手。

*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方式。

*交通规划是获得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

*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

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资源的重要环节。

●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那几部分?

1.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

2.交通与土地利用

3.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第二章

●编制道路交通规划所需要开展的调查包括哪些?

调查内容共四大类: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

●交通需求调查中OD调查的种类有哪几种,通常进行OD调查的方法

有哪些?

OD调查的种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OD调查的方法:(1)居民出行OD调查:家访调查法、电话询问调查法、明信片调查法、单位职工询问调查法(仅能调查到工作出行)

(2)车辆OD调查:路边询问法;

(3)货流OD调查:对货物发生点和吸引点的调查,例如调查年年产量较大的企业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一)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

1.通设施的建设拉动了沿线的土地利用。

2.土地利用的变化带来人们出行活动的变化,从而诱发交通的生成,促

进交通设施的建设。

(二)交通(Traffic)是联系土地利用(Land Uses/工业/商业/住宅/娱乐设施)与交通设施(Traffic Facilities)建设之间的桥梁。

●简述工业区位、商业区位特征,并说明交通对两者的影响。

(1)工业用地的区位特点:寻求交通方便的地区、自动集结成团的倾向、不断向市区边沿迁移

(2)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企业所在区位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原材料、成品的运输成本提高)。韦伯概括出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任何一个生产部门都应该在原材料地和消费地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使得工厂位于该点上时,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的运输成本最低。

(3)商业区位的特征:

在商业活动中,商业设施和服务对象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商业设施集聚则形成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则散布在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两者通过交通设施联系起来。

从方便和效率两个方面考虑,商业区位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达性高,即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保证购物者能顺利、通畅地到达商业中心。

(4)交通对商业区位的影响:

在一定交通条件下,商业区的发展规模是有上限的,存在所谓的均衡商业规模。一般地,当交通条件限制了人流的增加,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时,就会改善交通条件,使之能容纳更多的人流和物流,从而使商业规模继续扩

大,均衡商业规模不断提高。但是要注意的是交通条件的改善是有上限的。

● 汉森模型的基本思想

以一个分区到城市里其它分区的交通可达性(Accessibility )、该分区本身可用于住宅开发的土地量作为自变量,将整个城市规划年新增居民住户数向该分区进行分配的模型。

● 劳瑞模型的原理和含义(方法)

模型概述:该模型由美国学者Lowry 于1964年在匹兹堡市的交通规划中提出,相对于Hansen 模型,Lowry 模型更为细致,它不仅预测规划年各小区的住户数,还预测小区内的各类就业岗位数。

模型假设:①研究的对象地域为封闭的城市区域(即对象地域与外界不存在人员的流动);②单方向作用(即基础产业部门人数及配置对非基础产业部门和住户的就业人数及配置产生影响,反之则不然);③未来的交通系统、土地利用条件已知或可预测。

模型方法:在模型的假设条件下,对各土地利用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表达,对决定各交通小区土地利用结构所需的住户数和就业岗位数的分布加以确定的模型。

第四章

● 简述常用的社会经济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经济预测:判断预测法、专家评估法、市场调查法、类推法

(二)定量经济预测:1、时间序列法:移动平滑、指数平滑、季节系数法、灰色预测法

2、因果分析法:线性回归法、非线性回归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状态转移分析法、模拟法、系统动态模拟法

第五章

●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人员的构成,性别,年龄,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性质,家庭收入,其他。

● 什么是生成交通量预测的原单位法?

原单位的求得原则通常有两种:一是用居住人口或就业人口每人平均的交通生成量来进行推算的个人原单位法,另一种就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积或单位办公面积平均发生的交通量来预测的面积原单位法。不同的方法对应的选取的原单位指标也不同,主要有:

(1) 根据人口属性以不同出行目的单位出行次数为原单位进行

预测。

(2) 以土地利用或经济指标为基准的原单位,即以单位用地面积

或单位经济指标为基准对原单位进行预测。

计算公式: ● 交通生成预测时,要满足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时,可以

采用哪些方法进行调整。

∑∑=m s s m s N a X )

(

在出行生成阶段,要求满足所有小区出行发生总量要等于出行吸引总量。如果不满足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调整:

(1)以生成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

(2)其它出行平衡方法:

以发生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调正各交通小区的吸引交通量

以吸引交通量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调正各交通小区的发生交通量

以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的加权和作为基准进行出行平衡

● 简述生成交通量预测中的总量控制法。

假设生成交通量T 是由全人口P 与生成原单位p 而得到的,则

如果生成交通量T 与总发生交通量∑==n i i O O 1

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i O 修

正为:2,为了保证T 与总吸引交通量∑==n

j j D D 1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生成交通量三者才能全部相

等,为此需将j D 修正为:()n j D D

T D j j ,...,2,1'

=?=,这种方法叫总量控制。

第六章

● 常见的分布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种类及主要区别?

(一)增长率法:均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Detroit 法、Furness 法和Fratar 法。

(二)构造模型法: (1)重力模型法(Gravity model ):基本重力模型(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

(2)介入机会模型法(Intervening opportunity model )

(3)熵模型法(Entropy model )

(4)系统平衡模型(System equilibrium model

主要区别:重力模型利于在长期预测中体现规划者的思想。

增长系数法:近期预测

● 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率法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

(2)对于变化较小的OD 表预测非常有效。

(3)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 分布非常有效。

缺点:

(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 交通量。

(2)对象地区发生大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

(3)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问题。

(4)预测结果因方法的不同而异,需要比较预测精度。

(5)将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表示缺乏合理性

●无约束重力模型

γ

β

α

ij

j

i

ij R

A

G

k

t=

如何标定及使用,存在哪些缺陷?

缺陷:

●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重力模型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什么不同?

无约束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

无约束重力模型:,不满足于约束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单约束重力模型:

满足

双约束重力模型:满足 写出双约束重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简述其参数标定方法和使用

步骤。

第七章

∑=j i ij G t ∑

=i j ij A t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一)出行主体(出行者)的特性:

1、职业、年龄、性别

2、是否拥有或是否可以利用小汽车

3、是否拥有驾驶执照

4、家庭结构(年轻夫妇?、夫妇加小孩?、退休人员?、单身?、家庭人口

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1、收入

2、其他方面的因素

(二)出行特性:

1、出行目的:出行目的不同,对交通方式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

2、出行时间

(三)交通设施的特点:

1、可量测的因素:相关的出行时间,相关的货币费用,是否有停车场、停车费如何等。

2、难于量测的因素:舒适程度、便利性,可靠性、准时性,防护性、安全性。

●两种方式分担预测方法:地区间模型与出行末端模型优缺点的比较

及步骤?

出行末端模型的优点:根据居民的特性比如小汽车的拥有率、收入和家庭成员的构成等,和各个方式总的服务水平,从一开始将各交通小区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直接划分到各个交通方式上。

缺点:无法在方式分担中分析考虑交通小区间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的改善。

地区间模型:适合描述因服务水平变化而引起的分担率的变化。(这里的优缺点及出行末端模型的步骤本人不知道,自行总结)

地区间模型求算各交通方式分担交通量的步骤:

Step1:设定交通网络。要设定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网络。

Step2:设定各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服务水平即是用户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的时间(步行时间、等车时间、换车时间)、速度、票价、拥挤度、舒适性等选择标准。

Step3:计算各方式的分担率。基于服务水平的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分担率曲线法和函数法两种。

Step4:计算各交通方式分担到的交通量。

●交通需求预测中的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

交通需求预测的集计模型通常是将每个人的交通活动按交通小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从而得到以交通小区为单位的分析模型。需求预测的非集计模型则以实际产生交通活动的个人为单位,调查得到的数据不按交通小区进行统计等处理而直接用于建立模型。

与集计分析相比较,非集计分析在分析的单位、模型预测方法、应用层面、政策体现、数据的效率和说明变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简述将居民出行OD矩阵(全日的)转换为机动车高峰小时OD矩阵

的过程。

(不知道)

第八章

●交通网络表示的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种,简述其表示方法。

关联矩阵法、邻接矩阵法、权矩阵法、边编目录法和邻接目录表法5种。

关联矩阵表示的是节点和边之间的关联情况。

邻接矩阵是一个方阵,其元素表示的是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一般邻接关系。

权矩阵法用来描述点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权矩阵元素具体取值为:对角线元素均为0,当两点之间不连通时值为无穷大,连通时为两节点之间的长度、行驶时间或交通量等数量指标。

边编目录法:节点(交叉口)编成编号,把路段按照序号记录下来的方。

邻接目录表法是权矩阵是节点数的方阵。

●对节点带权路网的描述有哪两种措施?

当存在交叉口转向延误或交叉口转向限制时,对于路网的连通性要重新进行描述,常用的方法有增设虚拟边法和对偶图法。

●说明Wardop第一原理与第二原理的含义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Wardop第一原理: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均衡状态时,每对OD间各条被使用的路线具有相等而且最小的走行时间,其它任何未被使用的路线其走行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走行时间。

Wardop第二原理:在考虑拥挤对走行时间影响的网络中,网络中的交通量应该按某种方式分配以使网络中交通量的总行驶时间最小

第一原理与第二原理的比较:

Wardrop第一原理反映了用户选择路线的一种准则,分配出来的流量

结果是道路网上交通利用者实际路径选择的结果;

Wardrop第二原理反映的是一种系统目标,即按什么样的分配是最好

的,为规划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在实际中难以实现,除非

所有的道路使用者都相互协作为系统最优而努力。

●平衡分配和非平衡分配的区别?

均衡模型一般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维数很大的凸规划问题或非线性规划问题。

理论上说,这类模型结构严谨,思路明确,比较适合于宏观研究。但是,由于维数太大、约束条件太多,这类模型的求解比较困难,尽管人们提出了一些近似方法,但计算仍很复杂,实际工程中很难应用。

相比之下,非均衡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概念明确、计算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全有全无分配方法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基本思想:将OD交通量T加载到路网的最短径路树上,从而得到路网中各路段流量的过程。

优点:计算简单,一般作为其他各种分配技术的基础。

缺点: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全部集中在最短路上;未考虑路段上的容量限制,有时分配到的路段交通量大于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时某些路段上分配到的交通量为0,与实际情况不符;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未考虑到行程时间的改变

●增量分配法分配原则及其优缺点?

分配原则:将原OD矩阵分成N等份,对每一个小矩阵用最短路分配方法分配,完成以后,根据阻抗函数重新计算各条边的阻抗(时间),然后再对下一个小矩阵进行分配,直到 N 个矩阵分配完毕。

优点:简单可行,精确度可以根据分割数N的大小来调整。实践中经常被采用,且有比较成熟的商业软件可供使用。

缺点:与平衡分配法相比,仍然是一种近似方法,当路阻函数不是很敏感时,会将过多的交通量分配到某些通行能力很小的路段上。

●简述二次加权平均交通分配和增量交通分配方法的区别。

(不知道)

●分析SO与UE模型之间的关系

除非是特殊情况(如所有路段的时间是固定的常数),否则一般情况下SO 解和UE解是不会相同的。

在SO状态,所有的出行者都能够在统一指挥下做出协调路径选择,以确保系统的总时间最小,而UE状态下的出行者只考虑个体的出行时间最小。

很显然,二者只有目标函数不同,约束条件完全一致,故二者之间可以进行转化。

SO模型转化成UE模型来求解:

只有当交通量较小时,道路上不存在拥挤时,系统最优和用户均衡才有可能相等;若道路上的交通量大时,二者不可能相等。

通过对走行时间函数的修正,可以利用UE模型来求解SO模型。

●F-W算法流程?

●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对交通流量的近似假定

(2)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的假定

(3)交通网络的局限性

●Braess诡异现象分析

城市交通网络中,经常会遇到一种奇怪的反常现象。即在拥挤的道路网络中增加一条新的路段或对某些路段进行投资改造,增加其能力后不但不能达到改善交通状况的本意,反而会导致整个交通网络中拥挤程度的加剧,或使每个出行者的出行阻抗增加。这称之为Braess诡异现象。

Braess诡异现象指出:增加网络中路段的数量反而使网络的总阻抗增加,而不是预料中的减少。

因此,投资当局在决定增扩线路时,一定要谨慎,并非增加或扩建了线路就一定能改善交通状态。相反,有的约束交通规则,如限制车辆在某—时间段(如高峰期)进入主干道,或有意让司机们走一些表面上不经济的路线,能使整个网络的交通拥挤程度减小,这就是考虑了系统最优原则。

第九章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组成部分。

(1)技术评价——规划方案能否解决交通问题?

(2)经济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是否可行?

(3)环境评价——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振动/废气)?

(4)社会评价——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正负社会效益

●城市道路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有哪些?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评价通常包括: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交通质量分析评价和其它分析评价项目三个组成部分。

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道路网布局、道路非直线系数、道路面积率、道路网密度、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道路宽度、机动车道条数、路网等级结构

交通质量分析评价:饱和度、延误、平均交通时间、平均车速、主次干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比例

其它分析评价项目: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污染

状况

城市公交线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有哪些?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平均换乘系数、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公交线网布局、平均站距

《交通规划A》课程辅导

任课教师:吴立烜

课程选用书目:邵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学习内容共十章。重点介绍了交通规划的内容及作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及模型、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等内容。

交通规划各章学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重点:

1、交通规划的含义及意义/作用

2、交通规划的分类/层次划分

3、交通规划的过程

4、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5、交通规划的新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交通特性及交通调查

学习重点:

1、OD调查基本概念

2、OD调查的含义、内容、方法

3、RP和SP调查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学习重点:

1、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2、交通区位理论

3、汉森模型和劳瑞模型的原理及特点

4、TOD、出行生成率基本概念

第四章社会经济分析预测

学习重点:

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经济预测方法

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学习重点:

1、生成交通量、发生和吸引的概念

2、交通发生与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

3、预测生成交通量的原单位法的含义、如何确定原单位

4、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及出行平衡

5、公路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方法

第六章交通的分布

学习重点:

1、交通分布模型的目的和约束条件

2、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的种类

3、增长系数法的计算过程及其优缺点

4、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及其优缺点

5、增长系数法及单约束重力模型计算

第七章交通方式的划分

学习重点:

3、交通方式划分的含义

4、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

5、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

6、Logit模型的基本构造及应用

第八章交通流分配

学习重点:

1、交通流分配的含义及作用

2、交通网络表示方法

3、交通流分配的前提条件

4、交通分配与均衡

5、Wardrop第一原理和第二原理的联系区别

6、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

7、最短路算法的原理及应用

8、平衡分配与非平衡分配的区别

9、非平衡分配方法的分类

10、0-1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及其特点

11、增量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及其特点

12、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分配思路及计算

13、UE模型的基本假设、基本构造及其解法

14、Beckmann模型解的等价性证明

15、FW算法

16、SO模型的基本构造及其与UE模型的比较

17、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18、Braess诡异现象分析

19、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SUE模型)的定义及条件

20、Logit型随机配流的模型构造及其求解方法(Dail算法)

第九章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学习重点:

1、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

2、城市道路网、公路网、城市公交线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

第十章交通规划实例

学习重点:

1、城市道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试题类型与综合练习题

本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问答、计算及证明题等。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交通规划

第二章

出行小区形心期望线核查线主流倾向线 RP调查 SP调查

第三章

城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模型区位可达性潜能TOD 出行生成率

第五章

交通生成原单位出行平衡弹性系数

第七章

方式分担分担交通量分担率代表交通方式地区间模型出行末端模型集计模型非集计模型效用

第八章

交通分配路段径路最短径路随机分配有效路段有效径路随机用户均衡wordrop第一原理(UE模型)wordrop第二原理(SO模型)SUE

二、问答题:

第一章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简述交通规划的意义与作用?

●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那几部分?

第二章

●编制道路交通规划所需要开展的调查包括哪些?

●交通需求调查中OD调查的种类有哪几种,通常进行OD调查的方法有哪

些?

●RP调查和SP调查优缺点比较。

第三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简述工业区位、商业区位特征,并说明交通对两者的影响。

●汉森模型和的劳瑞模型基本思想

●出行生成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简述常用的社会经济预测的方法。

第五章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什么是生成交通量预测的原单位法?

●交通生成预测时,要满足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时,可以采用

哪些方法进行调整。

●简述生成交通量预测中的总量控制法。

●简述公路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方法

第六章

●常见的分布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种类及主要区别?

●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率法具有哪些优缺点?

●无约束重力模型

γ

β

α

ij

j

i

ij R

A

G

k

t=

如何标定及使用,存在哪些缺陷?

●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重力模型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什么不同?

●写出双约束重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简述其参数标定方法和使用步骤。第七章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两种方式分担预测方法:地区间模型与出行末端模型优缺点的比较及步

骤?

●交通需求预测中的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

●简述将居民出行OD矩阵(全日的)转换为机动车高峰小时OD矩阵的

过程。

第八章

●交通网络表示的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种,简述其表示方法。

●对节点带权路网的描述有哪两种措施?

●说明Wardop第一原理与第二原理的含义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Dijkstra算法(标号法)思想

●最短径路辨识的原理

●平衡分配和非平衡分配的区别?

●全有全无分配方法基本思想及其优缺点?

●增量分配法分配原则及其优缺点?

●简述二次加权平均交通分配和增量交通分配方法的区别。

●User Equilibrium(用户均衡)的基本假设?

●UE条件的模型化表示?

●分析SO与UE模型之间的关系

●F-W算法流程?

●Dial算法的特点?

●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Braess诡异现象分析

第九章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城市道路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有哪些?

●城市公交线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有哪些?

三.计算及证明题:

1、已知某规划区域的OD表如下:

0 15 20 15

15 0 30 25

20 25 0 30

20 25 35 0

问:1、该规划区域有几个小区?

2、计算各小区的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

3、出行总量有多大?

2、设某区域现有500户家庭,其中250户每户拥有1辆小汽车,另外250户没有小汽车,有汽车家庭出行生成原单位为6.0次/天,无汽车家庭为2.5次/天。假设未来所有家庭都有1辆小汽车,家庭收入和人口数不变,用原单位法求出规划年的出行发生量。

3、试分别用平均增长率法、Detroit 法、Frator 法、Furness 法预测OD 分布(要求迭代一次)。

基础年OD 矩阵及未来节点发生量与吸引量的增长倍数如下表所示:

4、用邻接目录、邻接矩阵分别表示下面所示交通网络。

5、用邻接目录、邻接矩阵、权矩阵、边编目录方法分别表示下面所示交通网络。

6、已知交通需求和网络如下,试用最短路方法配流。

q 17=1000辆/日 ;q 71=1200辆/日;q 27=2000辆/日;

(要求单独用标号法写出求①—⑦的最短路步骤)

7、已知交通需求和网络如下,试用最短路方法配流。

q 19=1000 (要求写出标号法求最短路的过程)

8、已知q 15=300辆/日,q 14=300辆/日,对第2题中所示路网分别利用增量交通分配方法及wordrop 第一原理进行配流。

其中207.0,205.0,207.0,303.0,205.0452*******+=+=

+=+=+=x t x t x t x t x t ,N =3

2

9、已知q 12=10,旅行时间函数1122x t +=,223x t +=,试用二次加权平均分配算法求解交通分配问题。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长沙理工大学

桥梁与隧道工程 Bridge Tunne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 081406 一.学科专业简介 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除了和结构工程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基础理论外,在水文、地质、荷载作用、结构体系和基础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而且,一些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技术往往首先得到应用,以迎接桥梁与隧道工程所面临的许多自然条件的挑战。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必将为我国的交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二.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土木工程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能独立地应用理论或实验的研究方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应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应用;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 2.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 3.桥梁工程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四、学习年限、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16 分 其中学位课须修 4 门共 10 分 选修课选修 2~4 门共 4~12 分 必修环节共 2 分

六.学术活动、前沿性学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6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博士生本人报告2次以上;在论文工作期间参加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考核方法:每次学术活动之后,博士生要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本人报告复印件或听学术报告的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听报告的时间、地点、报告人。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己留存。达到要求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 七.中期筛选 时间: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在职生可顺延); 方式: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由3~4名教授组成的考试小组(指导教师可参加考试小组,但不担任考试小组组长)按百分制评分;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复习资料

1.根据所选的拱腹填料及其构造特点,实腹式拱上建筑可分为填充式和砌筑式两种方 式。 2.拱桥的转体施工方法有_平面转体、竖向转体和平竖结合转体三种。 3.不等跨连续拱桥的处理方法有:采用不同的矢跨比,采用不同的拱脚标高和调整拱 上建筑的质量三种。 4.汽车荷载对桥梁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有冲击力制动力离心力和汽车荷载引的土侧压 力。 5.公路和城市桥梁,为了利于桥面排水,应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横向坡度。具体 数值为1.5%至3%。 6.最经济的桥梁跨径是使_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总造价最低的跨径。 7.在简单体系拱桥中,拱圈按不同的静力图式可分为三铰拱、两铰拱 无铰拱. 8.加筋混凝土结构按照预应力度可以划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9.桥梁净空包括桥面净空和桥下净空. 10.支座的类型主要有简易垫层支座、橡胶支座、弧形钢板支座和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 座。 11.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特性计算与它所处的状态有关,在预加应力阶段,应按混 凝土净截面计算;在使用阶段,应按混凝土换算截面计算。 12.公路桥梁中常用的桥墩类型有实体式、桩柱式、薄壁空心墩和柔性墩。 1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很多,主要有有支架施工法、装配整体施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法、悬臂施工法和顶推施工法。

14.我国公路桥规采用的是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所有桥梁结构的设计和计 算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等两种极限状态。 15.斜拉桥的结构分析内容大致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16.预应力混凝土刚构式桥一般可分为T形刚构、连续刚构和斜腿刚构等三种基本类 型。 17.上承式拱桥按照拱上结构按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实腹式拱桥和空腹式拱桥。 18.横隔梁的联结手段主要采用钢板联结、螺栓联结、扣环联结。 19.缆索吊装设备,按其用途和作用可分为:主索、工作索、塔架和锚固装置等四个基 本组成部分。 20.在悬臂要有法施工中,挂篮主要有梁式挂篮、斜拉式挂篮和组合式挂篮等三种形式。 21.目前梁式桥上常用的泄水管形式有金属泄水管、钢筋混凝土泄水管和横向的排水管 道。 22.长宽比大于等于2的周边支承板为单向板,而对于长宽比小于2的周边支承板为双 向板。 23.桥梁墩台常用的基础类型有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和沉井基础。 24.简支梁桥一般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活动支座。 25.对于连续梁桥,为有利于梁的变形分散,宜将固定支座设在中跨处。 26.双曲拱桥的主拱圈由拱肋、拱波、拱板、横向联系等几部分组成。 27.拱桥的施工可分为两大类:有支架施工和无支架施工。 28.梁桥以承受竖向荷载竖向荷载为主,拱桥以受水平推力为主。 29.拱桥的立柱式腹孔墩由底梁、立柱、盖梁几部分组成。 30.拱桥的矢跨比是指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长沙理工大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试卷及答案 (7)

长沙理工大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试卷及答案 电子技术试卷(07) 一、数制转换(12) 1、(1101101)2=( )16=( )10 2、(3D.BE)16=( )2=( )10 3、( 25.7)10=( )2=( )16 4、( 010110000111)8421BCD=( )8 5、(-00101B)原码=( )反码=( )补码 二、选择填空题(12) 1)、以下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 一个逻辑函数全部最小项之和恒等于0 b )一个逻辑函数全部最大项之和恒等于0 c )一个逻辑函数全部最大项之积恒等于1 d )一个逻辑函数全部最大项之积恒等于0 2)、已知R、S是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输入端,则约束条件为——。 a )R+S=1 b )R+S=0 c )RS=1 d )RS=0 3)、若JK触发器的原状态为0,欲在CP作用后仍保持为0状态,则激励函数JK的值应是——。 a )J=1,K=1 b )J=0,K=0 c ) J=0,K=Χ d )J=Χ,K=Χ 4)、同步计数器是指——的计数器。 a )由同类型的触发器构成。 b )各触发器时钟端连在一起,统一由系统时钟控制。 c )可用前级的输出做后级触发器的时钟。 d )可用后级的输出做前级触发器的时钟。 5)、同步四位二进制计数器的借位方程是B=1234Q Q Q Q ,则可知B的周期和正脉冲宽度为——。 a )16个CP周期和2个CP周期。 b )16个CP周期和1个CP周期。 c )8个CP周期和8个CP周期。 d )8个CP周期和4个CP周期。 三、用卡诺图化简法将下列逻辑函数化为最简与或形式(12) (1)、D C BC C A B A Y +++=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