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全)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全)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全)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整理(全)

1.先秦部分

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铺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比喻。《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2.文学的演进

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俗与雅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复古与革新文与道

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例如,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带来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与之相适应,文学也出现了繁荣局面。汉代

大一统的政治背景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汉赋的出现和汉代散文的特点有直接的影响。汉末的黄巾起义及军阀混战,影响了建安时期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造就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南北朝的对峙造成南北文风的不同,隋唐的统一以及唐代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又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宋代理学的兴起,士人入仁机会的增多,以及印刷术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士人地位低下,他们走向市井,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商业经济繁荣,市民壮大,反映和适应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清朝初年民族矛盾突出,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更引起文学的重大变化。凡此种种,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关于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各种文体都有一个从萌生到形成再到

成熟的过程,所谓文体发展不平衡,包含这样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种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诗文。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诗和文是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中期才有了成熟的小说。而到了宋

金两代,出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才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以上所说是文体的大概轮廓,如果细分,骈文是魏晋以后才形成的,词到唐代中叶才形成,白话短篇小说到宋代才形成,白话长小说到宋元之际才形成,散曲到元代才形成。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形成的时间相差数百年甚至两千年,可见不平衡的状况是多么突出。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例如小说,从远古神话到唐传奇,历经了极其漫长的时间;而赋的形成过程就短得多了。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

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而且各个朝代各有相对发达的文体,例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这并不是说这些朝代的其他文体不值得注意,例如宋诗、清诗、清词也都很重要,但作为代表性文体还是上面所兴趣的那些。其实在一个朝代之内文学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年代较长的朝代如汉、唐、宋、明,其初期的文学比较平庸,经过两代或三代人的努力,才达到高潮。

有些小朝廷倒又可能在某种文体上异军突起,如梁、陈两代的诗,南唐和西蜀的词。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

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例如: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都;梁陈文学集中于金;河南、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的诗人比较多,而明清两朝则比

较少;江西在宋朝涌现的诗人特别多,此前和此后都比较少;江苏、浙江两地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盛,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代特别值得注意。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例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带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的南方特色。中国文学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性,说明中国文学有不止一个发源地。

中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是应该充分重视的,当说明文学的演进时,应当在突出主线的同时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述。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辅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例如,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再如,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各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体制与功能,这构成了文体之间的界限。又如,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这是文学体裁内部的运动,主要表现在诗文的领域里。又如,文与道的离合。这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关系。

3.先秦文学特色

第一是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诗歌、散文、辞赋等

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第二是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第三是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

第四是随意性。随意性指作家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4.诗经(之前为口传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共收集了31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即有标题又有文辞的)。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

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乐。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5. 四家诗

“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

三家诗均今文经学,即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时称今文或今字)记录,而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的诗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生,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宋以后一般认为为伪托)。仅存《韩诗外传》。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6.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以散文形式写历史的著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历史散文的发展,已很成熟了。

1、《左传》(和春秋一样是编年体):《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是在《春秋》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补注历史事件原委的著作。据传统说法,作者是左丘明。现代人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的作品。《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

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的文学成就:①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叙事方法多种多样(观察点:第一第三人称。情节有环形的、线形的、心里的)叙述历史事件富有故事性。②长于叙写战争,往往围绕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略战术运用等方面展开叙写,如秦晋 之战、晋楚 之战、齐鲁长勺之战(曹刿论战)。③善于在叙事中描写人物。(圆形人物,变化的,扁形人物,禁止描写人物的具体手法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通过补叙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对比描写、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④《左传》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洗炼、简洁、准确、流畅,极富表现力。

2.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国语》的文学成就:①文学简明质朴。②作为记言为主的史书,它保存了当时大量口语,生动传神,谏对之辞写得十分出色。③有些篇章故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

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3.《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编者西汉刘向。《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的文学成就:①注重人物形象描写,善于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安排结构,叙述情节,描写人物;以事件为中心,发展情节,在事件中展示人物性格。②善于叙事,故事性强,善于细腻描写;长于人物性格刻划。③语言富艳华彩,对话生动,叙事铺张夸饰。

7.诸子散文

春秋末—战国初期:以《论语》、《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它们都以对话体的形式出现。《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体现了高超的论辩艺术,文章气势磅礴,多用譬喻、排比和叠句。《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大多为寓言,想象奇特,诗意化的语句。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荀子》有严密的逻辑性。《韩非子》善于寓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写大家常见到的平常的事。

诸子百家的观点

7.楚辞——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淮南小山、东方朔的仿骚作品。屈原(《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宋玉(《九辩》,悲秋文学)。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河神)、《湘君》(地神)、《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日神)、《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咏物文学)——:《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8.秦汉部分

秦:李斯《谏逐客书》

汉赋:西汉: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

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政论文:

《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过秦论》),代表作是《吊

屈原赋》《服鸟赋》。

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

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

赋》。

东汉:大赋——以京都赋为主,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抒情小赋——分“述志赋”和“纪行赋”,张衡的《归田赋》

汉诗歌:汉乐府——感于哀乐,叙事而发

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

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

常之感。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

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在揭露现实社会

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

道德原则的追恋。

汉文:单篇散文——贾谊《过秦论》

《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

书。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共3000多年的

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

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大事

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

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

的王莽。《汉书》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

一百篇。以体列来说:《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

是一部断代史。《汉书》在继承了《史记》的部分之外有

所改动,如“书”改称“志’”。《汉书》新增加了《刑法》、《五

行》、《地理》、《艺文》。汉书在思想内容上比较封建正统,

进步性不及《史记》,用古字,描述简单,史记里有一定的

传奇性。

9.魏晋南北朝

魏——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

代特色,具有“ 慷慨悲凉” 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

被称为“ 建安风骨” ,也叫“ 魏晋风骨” 。建安风骨

的特征是高扬政治理想。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

操(四言诗成就最高)、曹丕、曹植(三父子中成就最高的))、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中成就最高,《登楼赋》)、

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正始年间——阮籍(咏怀诗)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嵇康(广陵散)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

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西晋——陆机,字士衡

潘岳、左思(花十年写了《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

赋》。一时洛阳纸贵)

东晋——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相关

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

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刘宋——谢灵运(山水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

鲍照(乐府诗,拟古诗)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南朝宋文

学家。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梅花落》、

《擬行路难》)

谢朓(永明体),字玄晖。

赋——王粲《登楼赋》(注意名句),曹植《洛神赋》,陆机《文赋》,江淹《别赋》

和《恨赋》。

北朝文学——郦道元《水经注》,庾信: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

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性

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

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

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小说——志怪小说:《搜神记》干宝(?~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作,一部主

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自言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的作品是: A. 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B. 晋葛洪托名汉刘歆所作的《西京杂记》 C. 干宝的《搜神记》 D. 鲁迅《铸剑》 满分:2 分 2. 在南朝乐府民歌中,艺术形式最为成熟的作品是()。 A. 《子夜歌》 B. 《读曲歌》 C. 《西洲曲》 D. 《那呵滩》 满分:2 分 3. ()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巨著,它以卓越的识见,详审的论述,完整的系统,精美的笔调,构成一部宏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A. 《典论?论文》 B. 《文心雕龙》 C. 《文赋》 D. 《诗品》 满分:2 分 4. ?“无韵之《离骚》”,最根本的一个特点是()。 A. 写法上如《离骚》 B. 采用楚地的方言 C. 充分铺陈描写 D. 具有深厚的怨愤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满分:2 分 5. ()是诗人写作《离骚》的缘由,也是《离骚》的感情基调。 A. “喜” B. “怨” C. “悲” D. “怒” 满分:2 分 6. 《九歌》的名称非常古老,最早来源于()。 A. 宗教祭祀 B. 民族音乐 C. 典故 D. 神话传说 满分:2 分 7. 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汉代乐府民歌是()。 A. 《东门行》 B. 《十五从军征》 C. 《江南》 D. 《陌上桑》

满分:2 分 8. ()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初归家时所作,文中写到归途的情景,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写出归家时的愉快和隐居的乐趣。 A. 《闲情赋》 B. 《归去来兮辞》 C. 《感士不遇赋》 D. 《桃花源记》 满分:2 分 9. 自言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的作品是()。 A. 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B. 晋葛洪托名汉刘歆所作的《西京杂记》 C. 干宝的《搜神记》 D. 鲁迅《铸剑》 满分:2 分 10.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A. 《昭明文选》 B. 《玉台新咏》 C. 《乐府诗集》 D. 《古文苑》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就其内容的表现方式来说,()是构成“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 A. 人民受压迫 B. 封建统治的残酷 C. 游子之歌 D. 思妇之叹 满分:2 分 2. 当时曹操的军国檄文都出自七子中的( )。 A. 应瑒 B. 阮瑀 C. 陈琳 D. 刘桢 满分:2 分 3. 《七发》在辞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两汉大赋形成内的标志。表现在: A. 在内容上它已呈现出叙事写物、铺张扬厉的特征 B. 在形式上改变楚辞句式中多用虚词的样式 C. 在美学上体现了对崇高壮美的追求 D. “述客主以首引”,此后遂成汉大赋之定式 满分:2 分 4. 下列选项中属于班固的作品的是()。 A. 《甘泉赋》 B. 《解嘲》 C. 《两都赋》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中国文学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阅读下面这则上古歌谣,回答问题:“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则歌谣反映得内容就是什么?从题材内容上瞧这则歌谣属于哪一类型?从这首歌谣上瞧有什么艺术特征? 2、阅读下面这则神话,分析其反映了哪些自然或社会现象,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刑天与(黄)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郭璞注云:“干,盾;戚,斧也。”原来就是古代常用得两种兵器。) 3、名词解释:《诗经》得“六义”。 4、赏析诗歌 月出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诗属于什么题材?反映了什么思想内容?有何特色? 5、默写《关雎》中表现主人公因追求心爱女子而不得得诗句。 6、先秦历史散文得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7、我国现存最早得历史散文总集就是____。 8、《春秋》就是我国现存得第一部____体史书。 9、_______就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得编年体断代史。 10、我国现存得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就是____。 11、《战国策》最主要得文学成就表现在:_________。

12、孔子思想得核心就是___与___。 13、孟子得思想主要就是主张___与___。 14、墨子得主张有:___,___等。 15、《韩非子》得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16、解释词语:“楚辞”。 17、联系所学《离骚》内容,试分析《离骚》得艺术成就。 18、汉赋分为哪几类?《子虚赋》与《两都赋》分别就是谁得代表作,属于哪一类? 19、张衡得代表作有___、___。 20、《七发》就是___得代表作。 21、《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 22、《史记》分为哪五体? 23、什么叫“乐府”?乐府诗歌(包括汉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主要保存于何处? 24、《妇病行》与《十五从军征》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汉乐府诗怎样得艺术特色?(结合诗句来分析) 25、汉代文人五言诗最成熟得标志就是_____、 26、比较文人诗《行行重行行》与汉乐府诗《上山采蘼芜》,同样就是弃妇题材,文人与民间创作有何不同? 27、什么叫“建安风骨”? 28、“三曹”分别就是指谁?她们得诗作分别呈现怎样得风格? 29、我国现存得第一首完整得山水诗就是_____。

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建安七子中是曹操的反对派并被曹操所杀的是( )。 A. 孔融 B. 刘桢 C. 阮瑀 D. 王粲 满分:2 分 2. 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保存在: A. “ 杂曲歌辞” B. “ 清商曲辞” C. 《玉台新咏》 D.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 满分: 2 分 3. “兼爱”是( )。 A. 孔子的中心思想 B. 墨子的中心思想 C. 孟子的中心思想 D. 庄子的中心思想 满分:2 分 4.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完整的七言诗是()。 A. 《七哀诗》

B. 《燕歌行》 C. 《荐弥衡表》 D. 《公燕诗》 满分:2 分 5. 标志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 淮南小山《招隐士》 B. 《鵩鸟赋》 C. 贾谊《吊屈原赋》 D. 枚乘《七发》 满分:2 分 6. ()是诗人写作《离骚》的缘由,也是《离骚》的感情基调。 A. “喜” B. “怨” C. “悲” D. “怒” 满分:2 分 7. ()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初归家时所作,文中写到归途的情景,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 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写出归家时的愉快和隐居的乐趣。 A. 《闲情赋》 B. 《归去来兮辞》 C. 《感士不遇赋》 D. 《桃花源记》 满分:2 分 8. 王粲今存赋二十多篇,多为抒情小赋,其中最为传诵的是()。 A. 《论盛孝章书》 B. 《荐弥衡表》 C. 《七哀诗》

D. 《登楼赋》 满分:2 分 9.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易经》 B. 《古诗十九首》 C. 《楚辞》 D. 《诗经》 满分:2 分 10. 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 A. “礼” B. “仁” C. “性善论” D. 美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感情的澎湃激越 B. 意象的运用 C. 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吸收楚国方言 D. 对上下求索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 满分:2 分 2. 当时曹操的军国檄文都出自七子中的( )。 A. 应瑒 B. 阮瑀 C. 陈琳 D. 刘桢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一、名词解释 卡雷“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卡雷在基亚《比较文学》一书的序言中,阐释了比较文学的归属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这一定义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超越了以往文学研究只限于民族(国家)文学的范围,确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和价值。 歌德“世界文学”:洞悉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歌德于《歌德谈话录》中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歌德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倡导宽容地对待、平静接受或忽略这些观点,强调研究需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 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大会。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美国学派”以此为标志成立。论文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的批判,指出比较文学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研究文学的本质即文学性,探讨文学的文学性特征。《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 套话: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以描绘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注视者对他者定义的载体,是陈述一个集体想象的他者形象的最小单位。套话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蕴以及历史根源,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问答题 1、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观点的差异。 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国际文学关系”,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研究方法: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 ④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⑤局限性:1)研究视阈小: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2)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 二、美国学派——影响研究 ①归属: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对象与范围: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③研究方法: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优点: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建安七子中是曹操的反对派并被曹操所杀的是( )。 A. 孔融 B. 刘桢 C. 阮瑀 D. 王粲 满分:2 分 2. 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保存在: A. “ 杂曲歌辞” B. “ 清商曲辞” C. 《玉台新咏》 D.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 满分: 2 分 3. “兼爱”是( )。 A. 孔子的中心思想 B. 墨子的中心思想 C. 孟子的中心思想 D. 庄子的中心思想 满分:2 分 4.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完整的七言诗是()。 A. 《七哀诗》

B. 《燕歌行》 C. 《荐弥衡表》 D. 《公燕诗》 满分:2 分 5. 标志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 淮南小山《招隐士》 B. 《鵩鸟赋》 C. 贾谊《吊屈原赋》 D. 枚乘《七发》 满分:2 分 6. ()是诗人写作《离骚》的缘由,也是《离骚》的感情基调。 A. “喜” B. “怨” C. “悲” D. “怒” 满分:2 分 7. ()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初归家时所作,文中写到归途的情景,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写出归家时的愉快和隐居的乐趣。 A. 《闲情赋》 B. 《归去来兮辞》 C. 《感士不遇赋》 D. 《桃花源记》 满分:2 分 8. 王粲今存赋二十多篇,多为抒情小赋,其中最为传诵的是()。 A. 《论盛孝章书》 B. 《荐弥衡表》 C. 《七哀诗》

D. 《登楼赋》 满分:2 分 9.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易经》 B. 《古诗十九首》 C. 《楚辞》 D. 《诗经》 满分:2 分 10. 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 A. “礼” B. “仁” C. “性善论” D. 美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感情的澎湃激越 B. 意象的运用 C. 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吸收楚国方言 D. 对上下求索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 满分:2 分 2. 当时曹操的军国檄文都出自七子中的( )。 A. 应瑒 B. 阮瑀 C. 陈琳 D. 刘桢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X ) 错误。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X)错误。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的“互识”和“互证”功能混淆了。题中所说的是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是指以不同的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X ) 错误。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X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V )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6.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V) 7.中西方比较文学,应避免将西方理论当做“解牛之刀”,把中国文学文本视为“被解之牛”,因为这种做法是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V ?)正确。因为这种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是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但是并不真正构成比较的基础,所以要在中西文学比较中避免。 8.文学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不同,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翻译涉及译者的个性因素,更涉及译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创造性叛逆”。 (??V) 正确。因为时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有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吸取外来语言的优长,发展本土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文字因素,所以正确。 9.比较文学人类学缺类研究发现,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而这恰恰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精品。(?V ?) 正确。西方文学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史诗,例如《荷马史诗》等,而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虽然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存在),所以正确。 1 0.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是抒情,西方传统诗歌则有大量叙事。(?V) 正确。在中国,诗歌传统是以抒情为主,那些作品传承着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古代诗歌最初以史诗的面貌叙说人间英雄和天上英雄,讲述各种冒险故事。因此上述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 班級座號姓名: 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 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 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 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 百分之六十。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請問歷代 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 (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 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 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其意義為何? (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 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9.在茶會上,一面討論茗品理論,一面以宜興紫砂茶壺品茗,小宗讚嘆道:『《茶經》問世以後,民間或官 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已有數種刻本。難怪名詩人梅堯臣會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請問小宗應是哪一朝代的人?(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0.飲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內涵之一,除滿足口腹之慾外,下列哪一項食物展現中國文化出兼容並蓄的特質? (A)漢代以大豆製成豆腐(B)諸葛亮征南蠻時發明的饅頭(C)唐人發明的餛飩及餃子(D)漢代的燒餅及清代的薩其瑪。 11.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發達的江南出現許多構築精巧的私家林園,奠下中國園林建築基礎的應是何時的中 國士人?又與何種學術思想有關?(A)兩漢時代,經學(B)魏晉南北朝,玄學(C)隋唐時代,佛學(D)宋元時代,理學。 12.漢族服飾由「上衣下裳」轉變為「上衣下褲」,男子從此在袍衫內多著褲,婦女除穿裙之外也喜歡穿褲, 這種風氣始自於何時?(A)漢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3.小文想瞭解當代農業上精耕細作的理論與經驗,也想知道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他應該閱讀哪一本著作? (A)呂氏春秋(B)管子(C)戰國策(D)漢書藝文志 14.古代中國以農立國,歷代農學著作甚豐,哪一本書中不但記載蕃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法,並收錄 如筒車、翻車農具資料,提出相關農政措施,是當代農政體系最完備的一本書?(A)賈思勰《齊民要術》(B)王禎《農書》(C)徐光啟《農政全書》(D)氾勝之《氾勝之書》。 15.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可以與天相感通,經由體驗而加以認識,即所謂「盡心知性以知天」顯現傳統中國 文化哪一特色?(A)強調人的尊嚴(B)重視家庭倫理(C)注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D)注重內心修養。 16.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過程中,「商務」、「商戰」、「招商」等重商思想流行,當代學者薛福成指出:「論 一國之貧富強弱,必以商務為衡。」學者王韜也強調:「今日中國欲至西人而自強,亦莫如由商務始;欲商務興旺,莫如設立商務局始。」請問這一思潮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行?(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17.蘇轍上書言:「金飾之取人,送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若求知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群起而

18春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二)》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 ()是杜甫诗歌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里程碑,表明诗人的写实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 A: 《北征》 B: 《羌村三首》 C: “三吏”、“三别” D: 《春望》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杜甫传世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借花鸟之感时、恨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深哀巨痛。 A: 《春望》 B: 《哀江头》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兵车行》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 白行简 B: 蒋防 C: 元稹 D: 陈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 关汉卿 B: 白朴 C: 马致远 D: 张可久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一般都认为,()的七绝,在唐代只有李白可与比肩。其诗以七绝成就最高,数量也最多,人称“七绝圣手”。 A: 王昌龄 B: 李颀 C: 王之涣 D: 崔颢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直接以明清时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题材的戏曲是()。 A: 《鸣凤记》 B: 《牡丹亭》 C: 《清忠谱》 D: 《桃花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是____。 A: 《窦娥冤》是一部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和强烈的理想色彩的优秀悲剧作品 B: 剧作主脑清楚,矛盾集中,情节紧凑,形象突出 C: 语言本色当行 D: 语言华丽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柳宗元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在永州作的《永州八记》,属于《永州八记》的有()。 A: 《袁家渴记》 B: 《石渠记》 C: 《石涧记》 D: 《小石城山记》。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____。 A: 大量创制慢词 B: 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填空 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 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 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 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 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 ?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它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它与一般的文艺理论研究不同,它要求研究者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有国际的角度,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关键是要脱离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层次上来探索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西诗学的比较。比较诗学的领域极其广阔,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文类学:文类,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研究者发现,有些文类在一个民族文学中产生之后,流传演化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中找到;不同民族文学的类型也有许多是相似的。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类型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就是“文类学”。 ?形象学: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它脱胎于影响研究,诞生于法国。它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并不要求从史实或现实求证像不像,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的原样复制。它的任务,就是探索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