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九下·长沙月考) “—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2. (2分) (2018七下·薛城月考)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 手工业生产发展

B . 对外贸易活跃

C . 商业经济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

3. (2分) (2018九上·邗江期末) 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A . 郑和下西洋

B . 戚继光抗倭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雅克萨之战

4. (2分) (2016七上·无为期末) 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

A . 李时珍——《本草纲目》

B . 徐光启——《农政全书》

C . 贾思勰——《天工开物》

D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2分) (2018七下·潮阳期末)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它曾多次被定为都城,下列政权曾经在此建都的有()

①隋朝②明朝③北宋④元朝⑤清朝

A . ①③⑤

B . ③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

6. (2分)文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A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 . 希波战争

C .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 马可?波罗来华

7. (2分)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 遣唐使到来

B . 鉴真东渡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玄奘西行

8. (2分) (2017七下·马龙期中) 元代一度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的是()

A . 成都

B . 松江

C . 南京

D . 北京

9. (2分)(2017·包头)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 .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10. (2分)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A . 岳飞和陆秀夫

B . 陆秀夫和文天祥

C . 文天祥和岳飞

D . 岳飞和文天祥

11. (2分) (2018七下·农安月考) 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①拔河②射箭③骑马出行④到瓦子娱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2. (2分) (2018七下·苏州期中) 元朝统治者再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13. (2分)(2017·宜兴模拟) 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 李冰——都江堰

B . 李时珍——《本草纲目》

C . 唐太宗——贞观之治

D . 郑和——收复台湾

14. (2分) (2016七下·南宁月考)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选官制度。下列俗语和诗

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①“国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

②“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③“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5. (2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苏湖熟,天下足”谚语说明南宋时()

A .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 .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 .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 (2017七下·南平期末)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粮仓。

17. (2分) (2016七下·张家港期中)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宋代的“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18. (2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19. (2分) (2018七下·无锡期中)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正确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20. (2分) (2018九上·太仓期末)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再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赴宁波。”。所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三、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60分)

21. (16分) (2018七下·乐业期末)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 (22分)(2018·齐齐哈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

次数7次4次1次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

(2)阅读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欧洲航海家们的远航指的是哪一场海外探险活动?

(3)阅读材料三,写出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

(4)“一带一路”建设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2001年11月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

(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

23. (22分) (2018七下·武邑月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探究二经济篇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探究四.感悟篇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5)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6)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例相处融洽的君臣。

(7)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8)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9)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三、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60分)

21-1、

21-2、

22-1、

22-2、

22-3、

22-4、

22-5、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