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CV和VCV两种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比较

PCV和VCV两种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比较

PCV和VCV两种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比较
PCV和VCV两种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比较

PCV和VCV两种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比

【摘要】目的比较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分别进行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COPD 合并II型呼衰病人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分别测这两组的平台压(Pplat)、血气变化及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结果通气24小时后PCV组气道平台压低于VCV组。两组通气24小时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而VCV组上升更明显,两组治疗24小时后血气结果均得到改善。结论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采用PCV通气模式能更好地防止气压伤,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主张对COPD 伴Ⅱ型呼衰病人可尽量采用PCV通气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d 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using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PCV)an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 mode on the impact of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64 Patients Of 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CV group and VCV group.To measured the two groups Pressure of platform(Pplat),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and changes in blood gas.Results After ventilation 24 hours Pplat were lower in PCV group than in VCV group.CV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but VCV group increased more.The results of blood gas in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ventilation treatment.Conclusion For 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using PCV is better to prevent pressure wound,and its hemodynamic effects is even smaller.Calling for 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PCV.

【Key words】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V 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时,随着呼吸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这类病人抢救成活率,但同时也出现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而部分并发症可能因我们应用呼吸机不同的通气方式而改善。因此,我们通过近三年临床实践,对比研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COPD伴H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是确定有无呼衰以及进行呼衰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分类:Ⅰ型呼衰:仅有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通气功能障碍。 Ⅱ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2)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使PaO2迅速提到60~80mmHg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以防因缺氧完全纠正,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氧血症的刺激而导致呼吸抑制,反而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幅度降低,加重缺氧和CO2潴留。 (3)氧疗疗效的观察: 若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前必须间断吸氧几日后,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度。 对症护理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病情严重、意识不清病人,应及时吸痰。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2)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窒息危险或PaCO2进行性增高的病人,若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 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禁用麻醉剂,慎用镇静剂,以防止引起呼吸抑制。吸痰注意事项:由于呼吸衰竭的病理机制,病人不能长时间耐受缺氧,吸痰过程中应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吸痰管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各2 min,可有效预防缺氧而窒息。 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称“三凹症”。

完整ICU诊疗指南

目录 1. 机械通气 (1) 无创机械通气 (4) 有创机械通气 (5) 2. 呼吸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8) 3.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常规 (11) 4. ICU成人患者持续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的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2) 5. 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与止痛流程 (14) 6. 重症患者的血糖监测与调控 (15) 7. 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7) 8. 心律失常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9)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 心房纤颤 (21) 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2) 控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23)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流程 (24) 9. 心脏骤停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5)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7) 11. 失血性休克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29)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31) 13. 癫痫持续状态诊疗流程 (33) 14. 有机磷农药中毒 (34) 15. 严重感染质控标准及诊疗流程 (35) 1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质控标准及诊疗流程 (38)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质控标准及流程 (39) 18. 电解质紊乱 (43) 19. 气管插管操作常规 (51)

20.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常规 (53) 21.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术 (55) 22.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术 (57) 23. 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 (58) 24. 电击除颤操作流程 (59) 25. 休克急救程序 (61) 26. 多发伤复合伤急救流程 (62) 27.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流程 (63) 附录 1.Ramsay镇静评分 2.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 3.镇静镇痛常用药物

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查房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要点,以提高护士观察危重病人病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效率,提高呼吸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及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抢救病人的职业素质。 病史介绍 14床,张秀川,男,59岁。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4天”于2016年5月29日19:00入院。患者2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痰,无痰血。于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每逢受凉后或天气转凉均有发作;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近4-5年,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发作频繁,平均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达3个月以上,常为白色泡沫痰,伴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每次经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缩短。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痰不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患者胸闷、气喘明显,4天前于山亭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至今,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无明显好转,转来本院入我科。 护理查体: T 36.5℃,P 105次/分,R 30次/分,BP 100/60mmHg ,SPO2 90%。患者中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消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轻度紫绀,胸部呈桶装,右上胸部凹陷畸形,2016.5.19本院胸部DR:右侧毁损肺,左肺气肿。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aCO2 47 mmHg(35--45mmHg),PaO248mmHg

(80--100mmHg),钾3mmol/L , PH值7.45 入院诊断(主要)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Ⅱ型呼吸衰竭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右毁损肺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肺大泡7、冠心病8、重度营养不良 呼吸衰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吸衰竭诊断即可成立。 病因:①气道阻塞性病变(慢阻肺)②肺血管病变(肺栓塞)③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水肿)④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⑤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 分类: 1、按生理分类分为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2、按病理分类分为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慢性病逐渐发生的呼吸衰竭。如慢阻肺、重度肺结核等。 3、按血气分析分类分为常见 Ⅰ型呼衰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

(完整版)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2018年版)

编写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2号)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呼吸学科的功能定位,指导各地加强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各有关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科学、规范地加强呼吸学科内涵建设,开展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诊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本指南提及的医疗服务能力是指符合医院(不含中医

院)功能定位的综合能力,包含医院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工作效率与效果、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基本标准为学科应当达到的基础能力要求;推荐标准是指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当实现的能力要求。

第一部分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 (2018年版) 三级医院呼吸学科主要任务是提供呼吸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承担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教案任务和科研项目;参与和指导下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工作。 1。基本设置 应当具有与三级医院相适应的基本设置,满足三级医院服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三级医院呼吸学科应当设置门诊、病房和呼吸相关功能检查室。 1。1门诊设置 应当设置呼吸专科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专病/专项门诊(如哮喘、慢阻肺、戒烟等)、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 1。2床位规模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缓解。 2.病人能维持最佳气体交换,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3.患者能通过有效地咳嗽排除气道分泌物。 4.患者焦虑与恐惧减轻,营养改善。 5.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如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行急诊治疗处理,同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等其他症状。 局部情况。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全身情况。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急救治疗 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 1.呼吸衰竭患者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 或SaO2>90%。 2.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 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 1.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需要减慢滴速。 2.禁用镇静催眠药物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加以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剂。 3.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五)机械通气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等。 2.掌握呼吸机的参数,及时分析并处理呼吸机报警的原因。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些突发性致病因素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下降导致急性缺氧和(或)二氧化碳(CO2)潴留,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帮助患者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床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为减少体力消耗,降低耗氧量,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2.饮食护理重症期,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缓解期,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及纤维素,以软而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给药,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及时观察神志及呼吸频率、深度的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现象,应减慢滴速,出现严重抽搐时应及时停药。 4.心理护理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引起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教会患者应用手势、

写字等方式表达其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观察循环状况,有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监测尿量及水肿情况,维持液体平衡状态;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调整临床用药;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6.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的引流。氧疗护理,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动脉血氧分压(PaO。)迅速提高到60mmHg 或SpO。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可较高浓度(>35%)给氧,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二O。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低浓度给氧。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以及呼吸道黏液栓的形成。压疮护理,避免局部受压、潮湿刺激,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吸烟患者劝导戒烟;积极防治诱发因素。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指导患者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8.3.28 4pm 地点:呼吸内科病房 主持人:...护士长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 主查人:责任护士:.. (一)、病历汇报 姓名:..... 性别:男年龄:72岁住院号:123456入院时间:2018-02-25 04:07:45 民族:汉族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憋喘50余年,加重7天,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收入院。患者自此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现病史:患者近5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或灰色粘液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活动后加重,受凉后症状明显,冬季多发,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后加重,上述症状每年发作2-3次,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II型呼吸衰竭2.慢性在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扩张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缓解期一般体力活动受限,规律吸入“舒利迭”控制发作。 既往史:20余年前因“支气管炎”于兖州市91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曾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对“麻黄素、异丙嗪”过敏,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 T 36.9℃,P 106次/分,R 24次/分,Bp 170/100 mmHg 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差,憋喘貌,呼吸促,右侧卧位,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7-01-19 胸部CT 1.右肺上叶异常密度灶,建议强化扫描进一步检查; 2.双肺炎症; 3.右肺支气管扩张; 4.双肺气肿; 5.左肺上叶钙化灶; 6.右侧胸膜增厚并钙化。 2017-01-29 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右偏电轴;3、肺型P波;4、显著顺钟向转位。 2018-02-26 血气分析示:PCO2 70mmHg、SaO2 84%,余指标示PH 7.35、PO2 52mmHg、HCO3ˉ31.3mmol/L、BE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通气管理指南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通气管理指南2016 2016年3月,英国胸科协会(BTS)和英国重症监护协会(ICS)联合发布了成人急性呼吸衰竭的通气管理指南,指南针对机械通气原则,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管理,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等内容共提出了82条推荐意见: 机械通气的原则 机械通气的模式 1、急诊无创通气应选择定压型呼吸机(B级)。 无创通气的接口选择 2、全面罩通常作为无创通气首选接头(D级)。 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当某些危险因素存在时,会增加无创通气失败的风险,此时应考虑住入HDU或ICU(C 级)。 无创通气的监测 4、所有类型的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时,氧浓度应调节到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A级)。 5、氧源到面罩的距离应尽可能的短(C级)。 无创通气的湿化 6、无创通气时,并非常规要求湿化(D级)。 无创通气的镇静 7、无创通气时,镇静药只能在密切监护下使用(D级)。 8、无创通气时,静脉输注的镇静或抗焦虑药物只能在HDU或ICU中应用(D级)。 9、对于疼痛或者躁动的病人,若不打算插管,但无创通气又难以实施,可使用镇静/抗焦虑药物控制症状(D级)。

痰液潴留 10、对于无法咳嗽导致痰液潴留的神经肌肉疾病的病人,除了标准的物理治疗外,还须机械辅助咳嗽(B级)。 11、对于咳痰困难(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疾病)或痰液大量分泌(COPD、囊性肺纤维化)病人,气管切开可能有助于痰液清除(D级)。 有创机械通气的模式 12、对于所有类型的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病人,都应尽快使病人建立自主呼吸(C级)。 13、对于一些严重气道梗阻病人,由于肌力弱导致无法触发,慢性高碳酸血症难以纠正,此时有创控制通气仍须继续进行(C级)。 有创通气策略 14、控制通气时为了防止动态性肺过度通气,可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 1:3或更高)并设置较低通气频率(10-15次/分)(C级)。 15、当气道阻塞严重时,为避免较高气道压力,可能须要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目标PH 7.2-7.25)通气策略(C级)。 16、碳酸肝酶抑制剂不建议常规用于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病人(C级)。 呼末正压 17、外源性PEEP通常不应超过12cmH2O(C级)。 有创机械通气的镇静 18、镇静应滴定到一个恰当的水平(B级)。 人机不同步 19、所有的躁动病人都应该考虑呼吸机不同步情况,包括无创通气(C级)。 20、急性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病人恢复期,呼吸机需求会发生变化,此时应该不间断地重新修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C级)。 气管切开的作用和气切时机选择 21、不推荐启动有创通气7天内常规行气管切开(A级)。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 一、概念 1.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 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 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产生一 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60mmHg (8KPa),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 因素,即为呼吸衰竭。 二、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疾病 4.胸廓胸膜病变 5.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三、发病机制 1. 肺通气不足 2. 弥散障碍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5. 氧耗量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5、消化和泌尿系统 五、呼吸衰竭的护理 1.治疗要点,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防治并 发症。 2.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 无力、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 化道出血、肺性脑病、颅内出血。 (4)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5)慢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有关。 (6)言语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3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 (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 (4)焦虑减轻或消失 (5)营养状态好转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 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 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内科护理学-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考点汇总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衰。 (一)诊断的依据: 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 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二)分类 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 (1)Ⅰ型呼衰:仅有PaO2下降,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缺氧 一换二通 (2)Ⅱ型呼衰:PaCO2升高,同时有PaO2下降。动脉血气分析为PaO2<60mmHg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是因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COPD。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2.按发病急缓分类 (1)急性呼衰 (2)慢性呼衰 一、急性呼吸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 三凹征:是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 2.发绀 (二)氧疗 Ⅰ型呼吸衰竭---较高浓度(>35%) Ⅱ型呼衰---低浓度氧(<35%) 二、慢性呼吸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精神神经症状 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 1)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 2)肺性脑病表现为抑制症状: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二)氧疗--COPD--慢性呼吸衰竭--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呼吸衰竭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表现是 A.发绀 B.发热 C.咳嗽 D.神经精神症状 E.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表现。 下列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是 A.PaO270mmHg,PaCO240mmHg B.PaO260mmHg,PaCO240mmHg C.PaO260mmHg,PaCO230mmHg D.PaO250mmHg,PaCO255mmHg E.PaO240mmHg,PaCO240mmH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Ⅱ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和动脉血PaCO2>50mmHg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急诊常见的一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治疗除了祛除病因外,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对于经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高流量氧疗系统[经湿化加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以及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等仍然不能纠正缺氧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宜上述氧疗方式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高级且复杂的呼吸支持技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无论在治疗策略的选择还是在治疗措施的使用顺序上,还都存在一些争论。尽管小潮气量通气、控制平台压力、最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及降低吸气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P)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急诊临床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未能得到恰当地救治或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而且还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为指导急诊临床医护人员对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牵头联合多学组专家讨论,达成本共识。 1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概述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肺通气障碍(阻塞性或限制性)或换气障碍。对于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及大量胸腔积液等疾病,如病因祛除、肺通气功能

改善则低氧血症可明显改善。本共识所讨论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泡气体交换障碍或通气/血流比例(V/Q)失衡所致的严重低氧血症。引起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肺源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非肺源性,具体见表1。临床上严重的低氧血症多为复合性因素所致,如ARDS合并心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心源性肺水肿合并急性肺损伤或ARDS。 按照ARDS柏林标准,在PEEP≥5 cmH2O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5 cmH2O的基础上,将ARDS分为轻度[200 mmHg<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 Hg]、中度(100 mmHg <PaO2/ FiO2 ≤200 mmHg)和重度(PaO2/FiO2 ≤100 mmHg)。参照此标准,本共识定义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PaO2/ FiO2 <100 mmHg,包括重度ARDS和其他单一或复合原因所致的严重呼吸衰竭。 2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治疗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应该在机械通气后关注和预防VILI;滴定最佳PEEP;适时采取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s,RM)改善氧合;根据病情进行液体管理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改善顽固性缺氧。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护理措施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给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人。 三、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四、氧气疗化。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

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六、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抽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七、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八、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九、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备好急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十一、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查房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通过了解病人的病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帮助护士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了解关于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方面的新的专业知识理论,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达到在护理过程中规范护理流程、了解新理论、掌握新进展的目的。下面由责任护士xx进行 病例介绍10床,范来生,男,69岁。诊断: 1.胆管癌? 2肝胆管结石 3 肺部感染:急性I型呼衰 4代酸合并代碱 5返流性胆管炎于2015-8-25-1:56因“气促,血氧低” 转入ICU监护抢救治疗。生命体征:神志模糊,瞳孔等大等圆,1.5mm,对光反射灵敏,P:145 次/分,R:35次/分,BP:102/72 mmHg,SPo2:71%。双上肢轻度浮肿。腹部伤口敷料干洁,伤口上方引流条处见脓性分泌物,无腹膜刺征。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PH:7.368,PCO2 :34.7mmHg PO2 :56.4mmHg, HCO3- :19.5mmol/L, BEb(细胞外剩余碱):-5mmol/L (提示低氧血症)。生化结果示:白细胞数目:21.6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7.1%,白蛋白:30.7g/L,谷草80.5u/,谷丙72.4u/L,钠 133.9mmol/L,乳酸 2.93mmol/L:白蛋白31.4g/l,D-二聚体大于10mg/L。入院后紧急行经口气管插管术毕立即接呼吸机辅助呼吸(PSV模式)下血氧饱和度升至95%,多功能心电监护,气道痰量多,吸出大量黄色浓痰。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护胃,护肝,营养支持,止咳化痰,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及呼吸循环的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连续三天留取痰及血液细菌培养。行颈内静脉置管术。15:43在局麻下行左侧胸腔置管引流术。 护士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呼吸衰竭? Jj护师: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护士长:呼吸衰竭的病因有那些? Hh主管护师:★严重呼吸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症哮喘、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所致通换气障碍 ★急性颅内感染、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等抑制呼吸中枢 ★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等损伤神经、肌肉系统,引起通气不足 ★支气管肺疾病:如COPD、严重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 ★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胸部外伤、手术、畸形、广泛胸膜肥厚 护士长:呼吸衰竭有几种类型? Jj主管护师: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Ⅰ型呼衰: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衰: PaO2 <60mmHg PaCO2>50mmHg 急性呼衰:突发致病因素所致 按起病急缓慢性呼衰:慢性疾病所致,以 COPD最常见。急性衰竭。 按发病机制通气性和换气性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为完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总结分析46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鼻面罩的选择、呼吸机管理及参数的调整、气道管理、并发症的护理、营养支持、活动指导等。45例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均得到纠正,1例患者因痰多无力排出,改为有创通气治疗,仅1例患者面部表皮擦伤,脱机后自行愈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可因多种原因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呼吸衰竭,16%~35%的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1]。无创机械通气是不需要建立有创气道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在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治疗中被广泛使用。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间收治的46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6岁,均符合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 1.2治疗方法使用美国伟康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倾斜30°~45°),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鼻面罩,以固定带固定,固定时在固定带与皮肤间插入一指为宜。管道连接方式(通气管道-面罩-排气孔),吸气压力(IPAP)控制在10~25 cm H2O(吸气压力从8~10 cm H2O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上调,不超过25 cm H2O),呼气压力(EPAP)控制在3~8 cm H2O,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呼比为2:3,氧浓度为2 L/min,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神志、咳嗽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了解PaO2及PaCO2,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若出现神志不清,PaCO2上升,痰多无力排出时,及时改为有创通气。 1.3护理 1.3.1一般护理老年患者一般卧床时间较长,需加强一般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房间整洁、安静,床褥整洁,取半坐位或卧位,适量活动,每2 h翻身拍背,合理氧疗,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防止肺部感染和褥疮,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麻仁丸等润肠通便。 1.3.2心理护理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重,许多患者具有恐惧、焦虑心理,甚至有“濒死感”,加之不了解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开始并不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因此上机前应细心安慰患者,介绍无创通气的方法和效果,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上机后多观察患者有无不适,随时解决患者担心的问题。 1.3.3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应根据患者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固定时松紧度以两侧系带各能放进一小指为宜,若鼻面罩过大或固定过松,容易导致漏气,若鼻面罩过小或固定过紧,影响患者对无创通气的耐受。 1.3.4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需使用β受体兴奋剂扩张细小支气管。需适量饮水,稀释痰液。定期翻身拍背,鼓励自己咳嗽排痰。如果患者痰多不易排出,需及时改为有创通气治疗。 1.3.5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衰竭诊疗指南

呼吸衰竭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一)原发疾病的表现。 (二)缺O2和CO2潴留所致表现:①呼吸困难:气促常是主要的症状,体检可见呼吸费力,辅助呼吸肌肉动用,呼吸频率加快域减慢,呼吸节律异常。②紫绀:是缺O2及高碳酸血症的皮肤粘膜表现。高碳酸血症可致皮肤多汗,肤色潮红,头颈表浅静脉怒张,球结膜水肿。③精神神经症状: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可有记忆或定向功能障碍等表现。慢性CO2潴留留早期可引起兴奋,后可见抑制的现象,可出现昼夜颠倒现象等。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扑翼样震颤,锥体束征阳性,精神错乱等。④血液循环系统症状:循环系统损害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脉搏洪大;严重患者可引起心肌损害、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慢性缺O2和CO2潴留出现皮肤温暖、颜面红润和搏动性头痛。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伴有体循环。严重缺氧和酸中毒会引起心肌损害、淤血体征(肺心病). 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脏停搏(PH<6.8)。⑤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可有腹胀、胃纳差、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致尿少,肾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

(一)根据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及诱因。 (二)有缺O2和(或)CO2潴留的临床表现。 (三)动脉血气分析能确定呼吸衰竭的性质及程度。动脉血气分析PaO2<8kPa,可伴或不伴PaCO2>6.67kPa(海平面呼吸空气时)。还需排除原发性心排血量下降和心内分流等情况方能诊断。 分型 Ⅰ型:缺氧而无CO2潴留留(PaO2<8kPa,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缺O2伴CO2潴留(PaO2<8kPa,PaCO2>6.67kPa)。【治疗】 (二)改善通气功能一、原则(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和纠正CO2潴留。(三)纠正缺O2和改善氧合功能。(四)保护器官功能,防治合并症。(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和营养支持。(六)防治感染。(七)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因的处理。(八)并发症的防治。(九)营养支持。 二、处理(一)保持通畅的气道1.清除痰液:鼓励患者咳痰,翻身拍背,经鼻孔或经口腔吸痰,清除口咽部贮留物;防治呕吐和返流等。2.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氨溴索等,使痰液稀释。3.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人β2—受体激动剂(如0.1%~0.2%沙丁胺醇)和选择性M受体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缓解。 2.病人能维持最佳气体交换,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3.患者能通过有效地咳嗽排除气道分泌物。 4.患者焦虑与恐惧减轻,营养改善。 5.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如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行急诊治疗处理,同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等其他症状。局部情况。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全身情况。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急救治疗 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 1.呼吸衰竭患者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2.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 1.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 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 象,需要减慢滴速。 2.禁用镇静催眠药物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加以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剂。 3.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和护理 呼吸衰竭病情比较危重,预后严重,病死率高,尤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在50%。临床上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因此要求治疗迅速、果断、有力,任何犹豫都可导致心、肺、肝、肾重要的生命脏器不可逆转损害。 一、通道的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剂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 二、救治措施 及时进行救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关键,处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 维持8.0KPa以上)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控制感染。泡通气,以纠正缺氧(PaO 2 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心力衰竭及其它并发症。 (一)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氧疗是治疗缺氧症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氧疗使许多病人获救或改善生活质量。但有三个基本概念须明确:(1)氧疗与任何药物治疗一样须有明确的指证,使用过量亦可引起副作用;(2)氧疗过程中应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反应,以随时调整治疗;(3)氧疗仅为综合治疗措施的一部分,病人的恢复最终取决于病因的治疗。 2.机械通气:呼吸机与呼吸道的连接保持密闭性是呼吸机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机械通气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2)严重肺水肿和ARDS;(3)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患;(5)外科手术前后的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可给机体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三方面:(1)维持适当的通气;(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体交换功能;(3)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 (二)维持适宜的血容量:在保证血容量稳定血压前提下要求出入液量轻度负平衡(一500至1000ml/d)。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形成微血栓;稳定溶酶体膜,降低补体活性,抑制细胞膜上磷脂代谢,减少花生四稀酸合成。阻止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的生成;保护肺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抗炎和促使间质液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后期肺纤维化作用。 (四)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根据临床的化验指标,随时加以调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