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内容清晰)

叶片泵有哪些优缺点?

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9-23 8:36:58

液压机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缺点

双作用叶片泵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②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彼此平衡.轴承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③容积效率较高,可达95%以上。

④工作压力较高。目前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为6. 86~10.3 MPa,有

时可达20.6 MPa。

⑤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且排量大。

双作用叶片泵的缺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叶片易咬死,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故要求工作环境清洁,

油液要求严格过滤。

②结构较齿轮泵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③要求吸油的可靠转速在8. 3—25 r/s范围内。如果转速低于8.3 rls,

因离心力不够,叶片不能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不能形成密封良好的封闭容积,

从而吸不上油。如果转速太高,由于吸油速度太快,会产生气穴现象,也吸不

上油,或吸油不连续。

叶片泵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主要优点:

(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式叶片泵(Tokimec东京计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式叶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主要缺点:

(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

500~ 1500 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价格较高。

叶片泵一般用在中压(6.3 M Pa)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式叶片泵(东京计器SQP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叶片泵运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2-09-03 09:58:30

浏览次数:127

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例如:东京计器SQP叶片泵,油研PV2R 叶片泵,丹尼逊T6叶片泵,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

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调反。因为转子叶槽有倾斜,叶片有倒角,叶片底部与排油腔通,配油盘上的节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转向设计,因此可逆转的叶片泵必须专门设计。

2、叶片泵装配配油盘与定子用定位销正确定位,叶片、转子、配油盘都不得装反,定子内表面吸入区部分最易磨损,必要时可将其翻转安装,以使原吸入区变为排出区而继续使用。

3、拆装注意工作表面清洁,工作时油液应很好过滤。

4、叶片在叶槽中的间隙太大会使漏泄增加,太小则叶片不能自由伸缩,会导致工作失常。

5、叶片泵的轴向间隙对ηv影响很大。

a)小型泵-0.015~0.03mm

b)中型泵-0.02~0.045mm

6、油液的温度和粘度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415841.html,滚动(右击停止滚动)

叶片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单位体积的排量较大)运转平稳,输出流量均匀,噪声小,寿命长,即可做成定向齿轮泵,也可制成变量齿轮泵,定量泵(双作用或多作用)轴向受力平衡,使用寿命较长,变量泵变量方式可以有多种,且结构简单(如压力补偿变量泵)

叶片泵的缺点是吸油能力稍差,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受离心力外伸,所以转速不能太低,叶片在转子槽内滑动时受接触应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很限制,其压力和转速难以提高,要提高叶片齿轮泵的使用压力,须采用各种措施,必然增加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另外定量泵的定子曲线面,叶片和转子的加工略有难度,一浅谈定量叶片泵的优点和缺点:

1、由于流体流动的阻力和泄露较大,所以效率较低。如果定量叶片泵处理不当,泄露不仅污染场地,而且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由于工作性能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3、定量叶片泵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

4、由于液体介质的泄露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传动比。

5、液压传动出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使用和维修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般要求专用设备,且加工精度稍高。

\

\

叶片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运转平稳,流量均匀,脉动及噪声较小,寿命较长,效率一般高于齿轮泵,价格低于柱塞泵。中小流量的叶片泵常用在节流调节系统中,大流量的叶片泵,为避免功率损失过大,一般只用在非调节液压系统中。叶片泵多用在机床、油压机、车辆、工程机械和塑料注射机的液压系统中。齿轮泵:结构简单,价格较低,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对冲击负载适应性好,旋转部分惯性小。轴承负载较大,磨损较快,同叶片泵、柱塞泵比较,效率最低。多用在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上。

柱塞泵:结构紧凑,寿命长,噪音低,压力高,流量大,单位质量功率较大,易于实现流量的调节和流向的改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柱塞泵特别是轴向柱塞泵,被广泛的应用在要求压力高,流量大并需要调节的大功率液压系统中。螺杆泵实质上是一种齿轮泵,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流量及压力的脉动小,输送均匀,无絮流,无搅动,很少产生气泡;工作可靠,噪声小,运转平稳性比齿轮泵和叶片泵高,容积效率高,吸入扬程高。但加工较难,不能改变流量。适用于机床或精密机械的液压传动系统。一般应用两螺旋杆或三螺旋杆泵,有立式及卧式两种安装方式。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介绍 工作原理 图A所示为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与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似椭圆,由两大半径R圆弧、两小半径r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且定子和转子同心。配油盘上开两个吸油窗口和两个压油窗口。当转子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叶片由小半径r处向大半径R处移动时,两叶片间容积增大,通过吸油窗口a吸油;当叶片由大半径R处向小半径r处移动时,两叶片间容积减小,液压油油液压力升高,通过压油窗口b压油。转子每转一周,每一叶片往复运动两次。故这种泵称为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不可调,是定量泵。 叶片泵 2.排量和流量的计算 由图A可知,叶片泵每转一周,两叶片组成的工作腔由最小到最大变化两次。因此,叶片泵每转一周,两叶片间的油液排出量为大圆弧段R处的容积与小圆弧段r处的容积的差值的两倍。若叶片数为z,当不计叶片本身的体积时,通过计算可得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V=2π(R2-r2)b (1)泵的流量为q=2π(R2-r2)bnηv (2)式中,R为定子的长半径;,r为定子的短半径;b为叶片的宽度;n为转子的转速;ηv为叶片泵的容积效率。 由上述的流量计算公式可知,流量的大小由泵的结构参数所决定,当转速选定后,液压泵的流量也就确定了。因此,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不能调节,是定量泵。如果不考虑叶片厚度的影响,其瞬时流量应该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叶片具有一定的厚度,长半径圆弧和短半径圆弧也不可能完全同心,泵的瞬时流量仍将出现微小的脉动,但其脉动率较其他形式的泵小得多,只要合理选择定子的过渡曲线及与其相适应的叶片数(为4的倍数,通常为12片或16片),理论上可以做到瞬时流量无脉动。

变量泵的原理与应用

1.1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发展简况、现状和应用 1.1.1 简述 液压变量泵及变量马达能在变量控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特性,这一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多的液压设备中,如:恒流控制、恒压控制、恒速控制、恒转矩控制、恒功率控制、功率匹配控制等。采用变量泵(马达)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新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发展迅速,各个生产厂也在不断改进设计,用以满足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不断发展需要。 使用液压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使某一执行对象以预定的速度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此时,为调节速度需进行节流,致使能量有所损失,并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为此需采用变量泵实现容积控制。使用变量泵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时,能量损耗最小。正确地使用和调节泵的流量,可使其只排出满足负载运动速度需要的流量,而使用定量泵时只有部分流量供给负载,其余的流量需要旁通至油箱。 此外,为了在不增加管路阻力的条件下提高液压马达的速度,也有必要为减少液压马达的排量而采用变量马达。 表1-1 三大类泵的主要应用现状

排量类型型式模型样式容积排量 图1-1 三大类泵的变量调节 1.1.2 叶片变量泵(马达)的研发历史和发展 根据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即完成一次吸、排油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完成两次吸、排油的双作用叶片泵。根据叶片泵输出流量是否可调,又可分为定量叶片泵和变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根据叶片变量泵的工作特性不同可分为限压式、恒压式和恒流量式三类,其中限压式应用较多。 恒压式变量泵一般系单作用泵。该泵的定子可以沿一定方向作平衡运动,以改变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偏心距,即改变泵的流量。它的变量机能由泵内的压力反馈伺服装置控制,能自动适应负载流量的需要并维持恒定的工作压力。在工作中,还可根据要求调节其恒定压力值。因此,在使用该泵的系统中,实际工况相当于定量泵加溢流阀,且没有多余的油液从系统中流过,使能耗和温升都大大降低,缩小了泵站的体积。该泵如与比例电磁阀匹配,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多工作点自动控制。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有内反馈式和外反馈式两种。内反馈式变量泵的操纵力来自泵本身的排油压力,外反馈式是借助于外部的反馈柱塞实现反馈的。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具有压力调整装置和流量调整装置。泵的输出流量可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节,当系统压力高于泵调定的压力时流量会减少,使功率损失降为最低,其输出功率与负载工作速度和负载大小相适应,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作容积调速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先导式带压力补偿的变量叶片泵允许根据系统要求自动调节其流量,可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压力补偿的工作原理是:在先导压力作用下,被控柱塞移动,从而使泵的定子在某一位置平衡。当输出压力与先导压力相等时,定子向中心移动,并使输出流量满足工作要求。在输出流量

8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备课记录No9-1 序号9 日期200811.10 班级数控0402 课题§3.1第一节液压马达 §3.2第二节液压缸 重点与难点重点: 1.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难点: 2.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 教师魏志强2008 年11月1日 一引入 复习:(5分钟) 1.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 二正课 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 第一节液压马达 一、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 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从原理上讲,液压泵可以作液压马达用,液压马达也可作液压泵用。但事实上同类型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两者的工作情况不同,使得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某些差异。例如: 1.液压马达一般需要正反转,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应具有对称性,而液压泵一般是单方向旋转的,没有这一要求。 2.为了减小吸油阻力,减小径向力,一般液压泵的吸油口比出油口的尺寸大。而液压马达低压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所以没有上述要求。 3.液压马达要求能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正常工作,因此,应采用液动轴承或静压轴承。因为当马达速度很低时,若采用动压轴承,就不易形成润滑滑膜。 4.叶片泵依靠叶片跟转子一起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始终贴紧定子的内表面,起封油作用,形成工作容积。若将其当马达用,必须在液压马达的叶片根部装上弹簧,以保证叶片始终贴紧定子内表面,以便马达能正常起动。 5.液压泵在结构上需保证具有自吸能力,而液压马达就没有这一要求。 6.液压马达必须具有较大的起动扭矩。所谓起动扭矩,就是马达由静止状态起动时,马达轴上所能输出的扭矩,该扭矩通常大于在同一工作压差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扭矩,所以,为了使起动扭矩尽可能接近工作状态下的扭矩,要求马达扭矩的脉动小,内部摩擦小。 由于液压马达与液压泵具有上述不同的特点,使得很多类型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不能互逆使用。 液压马达按其额定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高。通常高速液压马达的输出

ATOS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ATOS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阿托斯ATOS柱塞泵、阿托斯ATOS液压泵、阿托斯ATOS比例阀 ATOS意大利阿托斯液压泵 定量泵:叶片泵,径向柱塞泵,齿轮泵。变量泵:叶片泵,轴向柱塞泵,比例控制泵–多联泵–手动泵– Atex防爆泵 油缸伺服油缸液压油缸,标准型缸液压油缸防爆油缸不锈钢油缸 常规阀&叠加阀溢流阀先导式阀两级电磁阀安全阀方向开/关控制气控方向阀液控方向阀 一、A TOS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部件所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而在图的左侧。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A TOS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ATOS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是单作用叶片泵,根据前面介绍的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距e,就能改变泵的输出流量,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能借助输出压力的大小自动改变偏心距e的大小来改变输出流量。当压力低于某一可调节的限定压力时,泵的输出流量最大; 压力高于限定压力时,随着压力增加,泵的输出流量线性地减少,其工作原理如图3-20所示。泵的出口经通道7与活塞6相通。在泵未运转时,定子2在弹簧9的作用下,紧靠活塞4,并使活塞4靠在螺钉5上。这时,定子和转子有一偏心量e0,调节螺钉5的位置,便可改变e0。当泵的出口压力p较低时,则作用在活塞4上的液压力也较小,若此液压力小于上端的弹簧作用力,当活塞的面积为A、调压弹簧的刚度k s、预压缩量为x0时,有:pA<k s x0(3-22) 此时,定子相对于转子的偏心量最大,输出流量最大。随着外负载的增大,液压泵的出口压力p也将随之提高,当压力升至与弹簧力相平衡的控制压力p B时,有 p B A=k s x0(3-23) 当压力进一步升高,使pA>k s x0,这时,若不考虑定子移动时的摩擦力,液压作用力就要克服弹簧力推动定子向上移动,随之泵的偏心量减小,泵的输出流量也减小。p B称为泵的限定压力,即泵处于最大流量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调节调压螺钉10,可改变弹簧的预压缩量x0即可改变p B的大小。 设定子的最大偏心量为e0,偏心量减小时,弹簧的附加压缩量为x,则定子移动后的偏心量e为: e=e0-x (3-24) 这时,定子上的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pA=k s(x0+x) (3-25) 将式(3-23)、式(3-25)代入式(3-24)可得: e=e0-A(p-p B)/k s(p≥p B) (3-26) 式(3-26)表示了泵的工作压力与偏心量的关系,由式可以看出,泵的工作压力愈高,偏心量就愈小,泵的输出流量也就愈小,且当p=ks(e0+x0)/A时,泵的输出流量为零,控制定子移动的作用力是将液压泵出口的压力油引到柱塞上,然后再加到定子上去,这种控制方式称为外反馈式。

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

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 单作用叶片泵,它的理论排量为V=4BzeRsin(丌/z) 式中 y——变量叶片泵的排量; B——叶片宽度; z——叶片数; R——定子圆半径; e——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 显然,泵的理论排量正比于定子环对转子的偏心距e。 1.内控式变量叶片泵 内控式泵的变量操纵力来自其本身的排出压力。如图7.1所示,定子环5在其顶部滚动轴承的支承下可在水平方向移动。泵配流盘的吸、排油窗口的布置和定子运动方向存在偏角0,排油压力对定子环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方向的分量F1及与定子移动方向同向的水平分量F2。F2克服调节弹簧的压缩力,形成调节力,推动定子环移动。当泵的工作压力所形成的调节力R小于弹簧预紧力时,定子对转子的偏心距e 受最大流量调节螺钉的限制,保持在最大值。因而泵的流量基本不变,只是由于泄漏略有下降,如图7—2中AB所示。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P。值后,调节力F2大于弹簧预紧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调节力F,增加,克服弹簧力使定子环向偏心距减小方向移动,泵的排量开始下降。当工作压力到达P,时,定子环的偏心距所对应的泵的理论流量等于它的泄漏量,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零。此时泵的输出压力为最大。 增加调节弹簧的预紧力可以使图7—2的曲线船段平行右移。减小弹簧刚度,可改变BC段的斜率,使其更陡。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调节曲线A点的位置(即最大流量)。这种变量泵称为限压式(亦称压力反馈或压力补偿式)泵。 内控式变量叶片泵结构简单,调节容易。但是,由于配流盘的偏转会使泵的有效排量减少、并使流量脉动增加。它的动态调节特性也比较差,因而一般仅用于经济型的小规格泵上。对于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大、中规格的变量叶片泵,大图7—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部分采用外控式。 2.外控式变量叶片泵 外控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7.3所示。定子在顶部滑块3的限制下可水平移动。泵的吸、排油腔对称地布置在定子中心线的两侧。因而,作用在定子环上的液压力不产生使定子移动的调节力。外来控制压力通过控制活塞2克服弹簧力推动定子环移动,改变其对于转子的偏心距而实现变量。 采用不同的液压控制手段及不同的泵的输出参数反馈,可以组成各种控制形式的变量叶片泵。

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

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发展简况、现状和应用 1.1.1 简述 液压变量泵及变量马达能在变量控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特性,这一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多的液压设备中,如:恒流控制、恒压控制、恒速控制、恒转矩控制、恒功率控制、功率匹配控制等。采用变量泵(马达)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新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发展迅速,各个生产厂也在不断改进设计,用以满足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不断发展需要。 使用液压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使某一执行对象以预定的速度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此时,为调节速度需进行节流,致使能量有所损失,并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为此需采用变量泵实现容积控制。使用变量泵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时,能量损耗最小。正确地使用和调节泵的流量,可使其只排出满足负载运动速度需要的流量,而使用定量泵时只有部分流量供给负载,其余的流量需要旁通至油箱。 此外,为了在不增加管路阻力的条件下提高液压马达的速度,也有必要为减少液压马达的排量而采用变量马达。 表1-1 三大类泵的主要应用现状

排量类型型式模型样式容积排量 图1-1 三大类泵的变量调节 1.1.2 叶片变量泵(马达)的研发历史和发展 根据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即完成一次吸、排油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完成两次吸、排油的双作用叶片泵。根据叶片泵输出流量是否可调,又可分为定量叶片泵和变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根据叶片变量泵的工作特性不同可分为限压式、恒压式和恒流量式三类,其中限压式应用较多。 恒压式变量泵一般系单作用泵。该泵的定子可以沿一定方向作平衡运动,以改变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偏心距,即改变泵的流量。它的变量机能由泵内的压力反馈伺服装置控制,能自动适应负载流量的需要并维持恒定的工作压力。在工作中,还可根据要求调节其恒定压力值。因此,在使用该泵的系统中,实际工况相当于定量泵加溢流阀,

叶片泵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液压叶片泵的发展与应用 (2) 1.1液压叶片泵的发展史 (2) 1.2液压叶片泵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3液压叶片泵的应用领域及意义 (3) 第二章液压叶片泵的介绍 (4) 2.1液压叶片泵的品牌及型号 (4) 2.2液压叶片泵的分类 (5) 2.3液压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5) 2.4叶片泵的注意事项 (5) 2.5叶片泵的常见问题 (6) 第三章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1) 3.1单作用叶片泵构造 (11) 3.2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1) 3.3.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计算 (12) 3.4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12) 第四章双作用叶片泵简介 (14) 4.1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4) 4.2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5) 4.3双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计算 (16) 4.4 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17) 第五章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 (20) 5.1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20) 5.2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特性曲线 (21) 5.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的区别 (21) 第六章推土机的工作原理 (23) 6.1推土机的发展史 (23) 6.2推土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6.3推土机的转动系统 (25) 第七章叶片泵在推土机中的应用 (28) 7.1叶片泵在推土机中的正确使用 (28) 7.2叶片泵在推土机的安装与拆卸 (28)

……………………………………⊙……装…………………………⊙……订………………………⊙……线……………………………………… 7.3推土机叶片泵的故障检修...........................................28 结束语..................................................................31 致谢.. (32)

加油机叶片泵和组合泵的工作原理

加油机叶片泵和组合泵的工作原理 加油机的机械部分主要是一个液压系统,它包括电动机、叶片泵、油气分离器、流量计、电磁阀和油枪等。电动机是加油机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装置把机械能传给叶片泵。叶片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油液压力能,它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从叶片泵出来的压力油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气体被排入大气,油液进入流量计进行计量。流量计一方面不断地排出固定体积的油液,另一方面将流量信号转换为输出轴的转动信号。经计量后的油液通过电磁阀、导静电胶管和油枪注入受油容器。 第一节叶片泵 一、叶片泵的结构: 叶片泵又称旋板泵。它结构简单,抗污染能力强,成本低,易维护。叶片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机的吸油与排油能力。叶片泵由铸铁泵体、铸铁泵盖、转子、叶片、弹簧(片)、溢流阀组件等组成。 铸铁泵体内分两部分,下部为泵腔,上部为溢流阀腔。泵腔为一空心圆柱体,其后端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三角口,右边三角口为叶片泵的进油口,左边三角口为叶片泵的出油口。泵腔左右两腰各开有一弧形槽,左弧形槽为正压过渡区,与叶片泵出油口相通,右弧形槽为负压过渡区,与叶片泵进油口相通。泵腔内偏心安装转子,转子沿圆周等距分布有七个径向槽,槽内装有弹簧(片)与叶片,转子旋转时,叶片能沿径向槽作往复运动。 溢流阀腔内装有溢流阀。溢流阀主要由阀座、阀芯、弹簧和调量螺钉等构成。阀座与阀芯将溢流阀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与泵的出油口及正压过渡区相通,右侧部分与泵的进油口及负压过渡区相通。 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A、B为相邻的两个叶片。转子和叶片A、B按顺时针转动。A叶片转动使低压过度区的容积不断增大,油液被吸入泵中。A、B两叶片所夹液体,因叶片的顺时针转动被带入高压过度区。在高压过度区,因叶片的转动,使容积不断缩小,油液在叶片的压迫下排出泵外。当转子连续转动时,油罐中的油液就被连续吸入泵内、排出泵外,使油泵形成一个稳定的流量。 泵腔圆柱体空间以其中心线为基准,可分为上密封区、下密封区、左过渡区和右过渡区四部分。转子与泵腔相切的部分为上密封区,与泵腔间隙最大的部分为下密封区,与出油口相通的左过渡区为正压区,与进油口相通的右过渡区为负压区。 叶片泵的泵腔上下两密封区的中心角为60°,两叶片间的夹角为51.43°(51°25′43″),故在密封区内有一个或两个叶片隔离了泵腔的两侧过渡区,使正压区与负压区之间的油液不能沟通。 当电机带动转子作顺时针旋转时,叶片在弹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贴紧泵腔(见图2.1.2),任意相邻的两叶片与转子、泵腔及端盖构成一个密封空间(在过渡区,各密封空间相通,形成一个大的密封空间)。右侧过渡区与泵的进油口相通,左侧过渡区与泵的出油口相通。转子顺时针旋转时,泵腔右侧密封容积增大,形成真空(负压),油罐内油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泵的进油口进入叶片泵的负压区,达到吸油的目的;左侧过渡区的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进入左过渡区后油压升高,压力油通过出油口被排出。转子连续不断地旋转,叶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功用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功用 日期:2012-9-19 来源:液压油缸_油缸_液压油缸价格_液压系统_油缸厂家_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功用 叶片泵也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根据结构来分,叶片栗有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两种。单作用式叶片泵又称非平衡式泵,一般为变量泵;双作用式叶片泵也称平衡式泵,一般是定量泵。 图3-9所示双作用式叶片栗是由定子6、转子3、叶片4、配流盘和泵体1组成,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定子的内曲线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及四段过渡曲线所组成,共有八段曲线。 如图3-9所示,转子作顺时针旋转,叶片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伸出,其顶部在定子内曲线上滑动。此时,由两叶片、转子外圆、定子内曲线及两侧配油盘所组成的封闭的工作腔的容积在不断地变化,在经过右上角及左下角的配油窗口处时,叶片回缩,工作腔容积变小,液压缸油液通过压油窗口输出;在经过右下角及左上角的配油窗口处时,叶片伸出,工作腔容积增加,油液通过吸油窗口吸人。

在每个吸油口与压油口之间,有一段封油区,对应于定子内曲线的四段圆弧处。 双作用式叶片泵每转一转,每个工作腔完成吸油两次和压油两次,所以称其为双作用式叶片栗,又因泵的两个吸油窗口与两个压油窗口是径向对称的,作用于转子上的液压力是平衡的,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杲。 定子曲线是影响双作用式叶片泵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将影响叶片泵的流量均勻性、噪声、磨损等问题,过渡曲线的选择主要考虑叶片在径向移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应当均匀变化,避免径向速度有突变,使得加速度无限大,引起刚性冲击;同时又要保证叶片在作径向运动时,叶片顶部与定子内曲线表面不应产生脱空现象。目前,常用的定子曲线有等加速-等减速曲线、高次曲线和余弦曲线等。 叶片泵在叶片数确定后,由每两个叶片所夹的工作腔所占的工作空间角度随之确定该角度所占区域应在配流盘上吸油口与压油口之间(封油区内〉,否则会造成液压缸吸油口与压油口相通;而定子曲线中四段圆弧所占的工作角度应大于液压缸封油区所对应的角度,否则会产生困油现象。

2.3变量叶片泵

变量叶片泵 非平衡式叶片泵,即国内通常所称的单作用叶片泵,能够很方便地通过改变定子环与转子之间的偏心量来实现变排量调节。 第一节非平衡式叶片泵变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利用定子内侧不平衡液压力实现变量(内反馈式) 1.变量工作原理 图6-1(叶片泵)。当泵工作时油液对定子内环侧表面会产生一个斜向上的不平衡径向液压力F0,该力的水平分力F2由调压弹簧2承受,当泵的工作压力升高到水平分力F2超过弹簧预紧力时,定子将向左移动,则偏心量减少,从而减小泵的排量。工作压力越高,泵的排量越小,直至为零。这类泵实现变量运动的方法是直接利用泵工作容积内压力对定子的作用来产生变量运动所需的操纵力,所以国内习惯称为内反馈式。 2.流量――压力特性 内反馈叶片泵的Q――p特性曲线如图6-2(叶片泵)所示。图中p0是开始变量的压力(称为截流压力),由弹簧和压力调节螺栓调整设定;pd是输出流量为零时的压力,亦即变量机构设定的最大压力。在p0压力以前,泵全排量工作。一但压力超过p0,泵的排量迅速减少,曲线下降线性段的斜率取决于调压弹簧2的刚度。 图6-3表示弹簧刚度不同时得到的A、B、C三种典型的流量――压力特性及相应的功率特性。 (1)近似恒压特性(A曲线),弹簧刚度较弱; (2)中间型特性(B曲线),弹簧刚度稍强; (3)近似恒功率特性(C曲线),弹簧刚度更强,流量与压力大致成反比例变化,二者乘积近似为常数。 3.特性曲线的调整 限压式叶片泵Q――p特性曲线的调整包括流量和压力两个参数。 (1)调整图6-1中的流量调节螺栓3,可以使定子的最大偏心距限定在不同的数值,体现在Q――p曲线水平段的上、下平移; (2)调整图6-1中的压力调节螺栓1,可以改变弹簧2的预紧力,从而改变开始变量的压力p0,体现在曲线下将段的左、右平移。见图6-4 二、利用泵出口压力和控制活塞实现变量(外反馈式) 1.变量工作原理 图6-5,泵运转时,若工作压力较低,调压弹簧9使压力补偿器阀芯4处于图示位置,借两个活塞的液压作用力之差使定子固定在最大偏心位置上;当泵的压力升高到弹簧9的调定值时,补偿器阀芯4在右位工作,于是定子在右侧小活塞2的推动下迅速左移,偏心量减少,直至排量为零。这类泵实现变量运动的方法是将泵出口压力引到定子外侧的变量活塞,从而产生使定子移动所需的变量操纵力,所以国内习惯称其为外反馈式。 2.流量――压力特性 图6-6所示,由于采用外反馈,所以变量运动非常灵敏,Q――p曲线下降段具有垂直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恒压变量特性。 3.特性曲线的调整 (1)偏置活塞右端的流量调节螺栓10,可以改变最大流量,实现Q――p特性曲线水平段的上、下平移; (2)调整压力补偿器调压弹簧9的预紧力,可以实现Q――p特性曲线垂直下降段的左右平移。图6-7。

8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一引入 复习:(5分钟) 1.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2.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 二正课 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 第一节液压马达 一、液压马达的特点及分类 液压马达是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从原理上讲,液压泵可以作液压马达用,液压马达也可作液压泵用。但事实上同类型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两者的工作情况不同,使得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某些差异。例如: 1.液压马达一般需要正反转,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应具有对称性,而液压泵一般是单方向旋转的,没有这一要求。 2.为了减小吸油阻力,减小径向力,一般液压泵的吸油口比出油口的尺寸大。而液压马达低压腔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所以没有上述要求。 3.液压马达要求能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正常工作,因此,应采用液动轴承或静压轴承。因为当马达速度很低时,若采用动压轴承,就不易形成润滑滑膜。 4.叶片泵依靠叶片跟转子一起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叶片始终贴紧定子的内表面,起封油作用,形成工作容积。若将其当马达用,必须在液压马达的叶片根部装上弹簧,以保证叶片始终贴紧定子内表面,以便马达能正常起动。 5.液压泵在结构上需保证具有自吸能力,而液压马达就没有这一要求。 6.液压马达必须具有较大的起动扭矩。所谓起动扭矩,就是马达由静止状态起动时,马达轴上所能输出的扭矩,该扭矩通常大于在同一工作压差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扭矩,所以,为了使起动扭矩尽可能接近工作状态下的扭矩,要求马达扭矩的脉动小,内部摩擦小。 由于液压马达与液压泵具有上述不同的特点,使得很多类型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不能互逆使用。 液压马达按其额定转速分为高速和低速两大类,额定转速高于500r/min的属于高速液压马达,额定转速低于500r/min的属于低速液压马达。 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型式有齿轮式、螺杆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量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速和换向的灵敏度高。通常高速液压马达的输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