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报任安书_节选_备教策略[1]

_报任安书_节选_备教策略[1]

本版主持

/2008.7 ̄8/A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文言阅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他们对司马迁和《史记》并不陌生,甚至《报任安书(节选)》中的某些段落在初中时就能背诵,但要学习《报任安书

(节选)》仍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1.文章抒情性较强,

较之

《史记》中的传记文章,句式复杂,古今异义词语较多,部分词汇较生僻。2.课文内容只是对原文的节选,而涉及的背景、

典故又比较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3.文章感情复杂,悲痛、

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与学生生活阅历距离较大。因此,文字、文意的理解仍是难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六册的课文编排与前四册不同:第一册、

第二册、第三册以文学史为序,主要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第四册在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于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第五册、第六册则以专题组织单元,带有研究性质。第六册第四单元是《史记》专题,收录有司马迁的散文《报任安书(节选)》和三篇选自《史记》的传记文章。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人固有一

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因此,《报任安书

(节选)》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继续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并品味语言外,还具有这样的作用: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寻找解读

《史记》的钥匙。综上,教学《报任安书(节选)》,要使学生通其文,知其人,亲其文,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乃至课外阅读《史记》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良

好的基础。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实词:望、过、比、伏法、素、树立、勉励、引、渐、恨、稽、究、雕琢。

(2)积累虚词:者、乃、以、固、于、所以。

(3)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景,知晓《史记》的体例和宗旨。(4)欣赏、品味文章精美绝伦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阅读的过程,尝试根据上下文揣摩实词、虚词的含义,继续练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实词推断法和文脉推断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司马迁受刑后隐忍苟活

的原因,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成就大事的胸怀气度,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

问题发现法、练习法、合作法。一、读懂文字,即字面意思本文文言现象较多,以下语言点是必须掌握的。

1.通假字。

被?

箠楚

(箠———棰,杖)?

剔毛发(剔———剃)

见狱吏则头?

枪地(枪———抢,

碰撞)

及?

以至是(以———已)不能引?

决自裁(决———诀)

及罪至?罔加(罔———网,法

网)古者富贵而名?

摩灭(摩———

磨)大?

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抵,大抵)放?

失旧闻(失———佚,散失)

则仆偿前辱之?

责(责———债,

下狱受腐刑)

2.古今异义。

?意?气?勤?勤?恳?

恳(意气,古义“情意”,今义“狭义”;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奋”)此言士节不可不?勉?

励(勉励,

古义“勉力自励”,今义“鼓励”)素所自?树?

立使然(树立,古义

“立身处世”,今义“建立”)

?

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

!曹军利

教策略

《报任安书(节选)》备教策略学情分析策略

文本定位策略

目标确立策略

教法选择策略

文本解读策略

古月

备教策略

西省曾获大赛秀教语文曹军利,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省实验中学年级主任。系山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曾获山西省课堂教学金钥匙奖、“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首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称号、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称号。在《人民教育》《山西教育》《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近40篇。

119

2008.7 ̄8/A

本版主持/“遗憾”,今义“痛恨”)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

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南?

面称孤

(南面,古义“面向南”

,今义为方位名词)3.一词多义。

辱:?

辱赐书

(敬辞,降低了对方的身份,使对方蒙受了耻辱);其次不?

辱身(动词,使……受辱);

忿恚蔚,令?

辱之(动词,玷辱、辱

没)。

幸:?

幸勿为过(副词,希望);

今事有急,故?

幸来告良(副词,幸

亏)。

过:幸勿为?

过(动词,责备、

批评);?

过秦论

(动词,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名词,过失)。

审:?

审矣,何足怪乎

(动词,深知,清楚,明白);?

审问之,慎思之

(形容词,仔细);?

审时度势(动词,

察看,仔细观察)。

务:推贤进士为?

务(名词,事情);唯陈言之?

务去(副词,一定,必定)。

4.词类活用。

?倡?优畜之(名词意动用法,当

作乐师、优伶)而世又不与能?

死节者比(为

动用法,为……而死)

太上不?

辱先(使动用法,使

……受辱)

?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特殊句式。

(略)6.文化知识。

本文涉及文化典故较多,课文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教师要给足学生阅读时间。

二、读懂文意,理解基本内容本文围绕“幽而发愤”“自陈己志”的主题节选了六个自然段,思路完整流畅,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

“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二部分(2 ̄3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

第1层写自己和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

第2层先用“人固有一死……”承上启下。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级,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再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反复说明

“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层进一步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第三部分

(4 ̄5段),进一步说明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是为了完成《史记》,并表达了悲愤为文的创作观,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宗旨。

第四部分

(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三、读出文采

古人评《报任安书》“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本文语言艺术之“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紧密,首尾呼应。

文章从任安要求“推贤进士”的话题谈起,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申述了自己因卑贱无力“推贤进士”的苦衷。中间四段围绕这一话题,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历叙自己所受的屈辱之深,写出了自己的必死之心,又写了自己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决心向圣者先贤学习,忍辱负重,发愤著述,这才苟活于世,根本无心去“推贤进士”的心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很有说服力。

2.情事理典俱全,文情并茂

动人。

文章叙事简洁,都是为议论作铺垫,议论之中感情自现。“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抒

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如泣如诉,悲痛欲绝……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

淋漓尽致。文章还运用了大量典故,比如第二段用周文王、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第四段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这些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3.表达技巧如锦绣,彰显激

情与深情。

文章大量使用了对比、对偶、比喻等手法。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段连用八个叠句,实际

隐含着八组对比,同时又两两对偶,与排比相结合,既表明了司马迁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又表明了要以他们为榜样,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又如“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一句,运用比喻,沉痛控诉了人间暴政对人性的扼杀和扭曲,形象地说明了“士节”不可以稍加凌辱的道理。

一、导入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大家可知道这部绝世之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部作品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深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解读这篇“绝代文章”的同时,也让我们来解读一颗高尚的灵魂。

二、朗读文章,整体把握问题:齐读文章,说说文章大致说了几层意思?

流程安排策略

备教策略

古月

120

本版主持

/2008.7 ̄8/A

备教策略

古月

方法指导:1.树信心。坚信凭已有的文言知识,借助对司马迁的生平知识的了解,初读文章后基本能达到整体把握的效果。2.抓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出思路,进而整体把握文本。

三、重点研读,解决文字、文意问题

(一)第一部分学习。1.发现问题———学生自读文章,找出疑难字句。

预设问题:?

辱赐书?意?气?勤?勤?恳?恳若?

望仆不相师?

幸勿为过生成问题:(略)

2.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方法指导:(1)结合语境推断实词含义。

(2)联系以前所学内

容,归纳常见多义词义项。

3.请学生流畅地翻译第一部

分。

4.诵读第一部分。

(二)第二部分学习。

1.默读第2、3段,尝试完成下

面的练习。(投影或印发)

方法指导:要求学生按下面程序做题:不看注解读书—尝试作答—看书上注解质疑问难—重新做题。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

项是:

A.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比,比较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素,向来C.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矣勉励,

勉力自励

D.及罪至罔加

罔,同“网”,法网(2)翻译下列句子。

①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

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3)下列关于第二部分的分

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第1层写自己和祖先的职

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

B.第2层写自己应该在受辱

之前自杀,受刑之后自杀已经迟了,流露出后悔之意。

C.第3层写不自杀是为了让

“文采表于后世”。

D.作者安排三个层次层层说

明,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答案:B,没有后悔的意思。

2.作者受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是什么?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

方法指导:该题是课后思考题一,是文章的核心问题。可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归纳;也可结合题

(3)解决。3.诵读第二部分。

(三)第三部分学习。1.背诵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问题:这段我们熟悉的文字在原文中是用来说明什么道理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翻译。

方法指导:先找句子,找到后请学生翻译,重在落实关键词语。明确:相关句子: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思垂空文以自见。”

2.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创

作观——

—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再举几个例子。

方法指导: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例:韩愈、

苏轼、李白等。3.第5段介绍了

《史记》的体例及宗旨。请逐句翻译第5段。

4.填空练习:《史记》的体

例:

;宗旨:

(四)第四部分学习。

1.学生接力翻译。

2.这段话中哪些句子照应前

文?哪些句子写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方法指导:该问题是课后思考题二。讨论要充分。

四、升华品读,鉴赏文采精华(一)齐声朗读———自由品读。

(二)这篇文章被后人评价为“绝代文章”

,你认为“绝”在哪里?组织方式:独立思考—分组研讨—班内交流。

活动要求:每组选一名学生主持记录组内成员的发言要点,然后将要点或研讨中发现的疑问书写到黑板上或在班内口头交流。

班内交流要点提示:

1.崇高的思想内容,伟大的

人格。

2.严密的逻辑结构。

3.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文情并茂的表达。

4.表达技巧的丰富:(1)大量

的铺排。(2)典故的运用。(3)修辞手法的多样。

总之,在

《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通过跌宕而又严谨的结构、富有特色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激扬喷薄的愤激感情,表现出高洁的人品和伟大的精神,可谓字字血泪,声声衷肠,气贯长虹,催人泪下。

五、语言练习,书写阅读收获请学生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语言形式,为

“感动我们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写一段颁奖词,

表达自己对司马迁的敬意。

1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