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篇一: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反思说课稿】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音乐欣赏《喜洋洋》

一、活动目标

㈠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

爱之情。

㈡利用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㈢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二、活动准备

㈠教师课前设计制作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㈡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

乐器、龙灯等。)

㈢营造一个有热闹喜庆气氛的活动场地。

三、活动重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

对作品的感受。

四、活动过程

㈠感受乐曲《喜洋洋》

1.欣赏两段影片对比,交代课题。

2.初步欣赏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㈡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1.老师

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

同段式的音乐形象。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课件分解aba段式

3.完整欣赏乐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㈢表现

乐曲《喜洋洋》

1.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热闹、喜

庆的场景中,自由舞蹈。

大班音乐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喜洋洋》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

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

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

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

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解决孩子难以了解乐曲的乐段、乐

句的难点,为孩子营造一个喜洋洋的氛围,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整个活动条理十分清晰,结构严谨,从感受乐曲→理解乐曲→

表现乐曲为主线,层层递进,即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又

创设了丰富的场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动、演等各种感官,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视听结合的进行

音乐教育,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

——音乐欣赏《喜洋洋》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

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

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

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

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

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

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

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和活动重难点。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

通道,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1.把生活

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2.多渠道调动幼儿

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

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

计了以下学法: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

流互动。2.融合配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

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㈠感受乐曲《喜洋洋》

1.欣赏两段影片对比,交代课题。

2.初步欣赏乐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㈡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1.老师

通过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在乐曲中分别表现欢快与优美两个不

同段式的音乐形象。

2.分段欣赏乐曲,运用多媒体课件分解aba段式

3.完整欣赏乐曲,同时幼儿为乐曲《喜洋洋》击打节奏。㈢表现

乐曲《喜洋洋》

1.小朋友们听了这首《喜洋洋》,你们现在想干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热闹、喜

庆的场景中,自由舞蹈。

五、感悟与反思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

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

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

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篇二:大班音乐活动:《下雨啦》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活动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下雨”的生成活动作为来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

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1.感知复合节奏,用不同的两种节奏合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经验、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木瓜恰恰恰》

音乐城里面藏了许多好听的音乐,一起看看。

二、发声练习

下雨了下雨了

三、节奏练习

(1)大雨的节奏

你们看过下雨吗?它会发出什么声音?音乐城的雨会唱歌。下大雨播

放课件一起听一听。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学习节奏,用欢

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大雨的歌唱声,即兴动作表演节奏型。

(2)小雨的节奏

音乐城的雨点发生了什么变化?下小雨了播放课件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学习小雨的节奏,并小声、慢慢的唱出小雨的歌唱声,最后用身体动作感知节奏型。

(3)节奏游戏:大雨和小雨

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滴滴滴答答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四):复合演唱

音乐城里有一个藏宝库,里面藏了许多的宝贝,但是去藏宝库要进

三道大门,每扇门上都有一串密码,小朋友要用歌声把密码唱出来,唱对了,门就会打开。

1=d 大雨的歌

滴滴滴答答滴答

引导幼儿观察密码,把休止符唱好。用歌声打开第一扇大门。

小雨的歌

引导幼儿用歌声打开第二扇大门,并唱准休止符。

大雨和小雨的歌

滴答滴答滴答

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雨和小雨,演唱歌曲打开第三扇大门(五):律动〈木瓜恰恰恰〉

欢快地跳起舞蹈庆祝胜利。

活动反思:

孩子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

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闹,是一件

令人高兴的事。因此,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律动导入,进入情景。一上课,我就用多媒体初出示城堡说:音乐

城里面藏了许多好听的音乐,一起看看。让学生一起练声,愉快地

进入活动的情景,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贯穿,提高兴趣。我首先安排好教学环节,理清教学思路,而

实践告诉我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住孩子,特别是处于好动状态的,良好的倾听习惯尚未养成的孩子。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节奏练习,后我运用了找宝藏的游戏巩固知识,从去藏宝库要进三道大门,每

扇门上都有一串密码,小朋友要用歌声把密码唱出来,唱对了,门

就会打开。幼儿唱对了,不断闯关,体验成功的乐趣。一直到最后

欢快地跳起舞蹈庆祝胜利。孩子们始终在游戏中愉快地活动。

一些教学环节还有待改进。比如说在节奏练习这个环节中,可以

给幼儿更多的想象,自由练习的空间。要给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

锻炼和展示等。还有是ppt有待做得更生动些。经后我还需多加学习。

【篇三:音乐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基本目

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在工作中我经常很困惑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价值在那里,应该如何开展音乐教育?

通过观赏3月30 号的观摩活动,让我的印象特别的深刻。南京的几位老师上课时,表情那么的自然,最吸引哦的是费颖老师的中班创

造性地律动—洗衣机,本节课是以孩子的实际生活为前提的,让幼

儿们初步的学习游戏并尝试与同伴合作,还会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洗

衣机洗衣服的程序,在整节课中,缓解特别的流畅,、让幼儿们在

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例如: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记忆力,创造力,当老师说:“我们洗衣服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呢?谁会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孩子们都能说出放入脏衣服,并且孩

子们做出的动作也是形态万千,都特别的形象,有创意。在本节课中,也让孩子们学会了认真的观察,如:甩干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说真的,连我都没太注意过,但是孩子们却能说出甩干后的衣服是

缠在一起的,甩干的衣服是贴在洗衣机的桶壁上的,没有在桶中间的。真不敢相信孩子们有那么敏锐的观察力,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

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中记忆动作的顺序,先放入衣服——在放水——然后衣服慢慢的飘起来——开始转动洗衣机按钮——

甩干衣服——晾衣服,每一个步骤,孩子们都能清楚地记得

费颖老师的一节音乐课,使各类智能都得到了好的发展:数理逻辑、语言逻辑、自然观察、人际智能、空

间智能、身体运动、自我智能,特别是她课中最后一个环节,让孩

子们当洗衣机拉成一个圆圈,刚开始圆圈特别的小,很挤,老师就

问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说向内走,结果试验没有成功,让幼儿们

明白了当圆圈小时要向外走,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智能,再比如,

中间的一个小游戏,三个人合作,两个人当洗衣机,一个人当脏衣服,孩子们彼此之间商量的很好,根本没有出现争吵的现象,他们

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从而进一步的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幼

儿园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音乐这一个载体,促进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我觉得音乐应该是孩子

们表现自我,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孩子们的眼中到处

都有音乐,音乐活动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

根据音乐的即兴表演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

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音乐也是一种游戏,

不应该有强制的目的性和社会使用价值,我们应重视孩子们在感受

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所体现到快乐,而不能注重他们到底跳的

是什么,一节音乐课他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让幼儿们自由自主的去创造,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个性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以来,我在实践中经常反思,通过反思渐渐的提高了自己对

音乐教育目标的理解,实践、反思、观摩、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收获、有困惑,我觉得音乐活动可以体现出孩子的心灵美和外

在美。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依照新纲要,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幼儿

的音乐,活动能力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

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

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他们在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

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出健康、活泼,有活力的孩子!

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音乐教学也渐渐地在二期课改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断地变化和

发展着。二期课改要求我们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但是随着对于课改的实践的深入,主题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不知如何去把握。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音乐的美妙声音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使人的心情更舒畅。然而,二期课改的中心又是以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如何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不断地尝试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上运用以“趣、新、全、情”四字为特征的教学策略。

一、趣:以乐激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求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由于幼儿年龄小,学

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在主题背景下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上下功夫,以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它们在音乐表现中也能反映出童趣。

(一)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对中班的幼儿选择了一些谜语歌曲、游戏歌曲、,如《五指歌》、《猜猜我是谁》,情节

1

歌曲《森林小木屋》等。这些教材充满童趣,孩子喜欢,学起来也就有积极性。

在主题活动:我爱妈妈中,我选择了活泼轻快的歌曲妈妈呀,妈妈让他们理解妈妈平时工作的操劳和

辛苦,结合三八妇女节,我们邀请了妈妈们与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个活动,着实增进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二)设计趣味化

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关于秋的主题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的教学,教师简单的让幼儿学唱,孩子们的学唱枯燥而无味,感情也平淡。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我们站在树

下,抬头发现茂密的树上正停着两只小鸟。一只叫丁丁的小鸟在说话:喳喳,你好,冬冬。我们玩玩吧。好呀,冬冬与丁丁玩着捉迷

藏的游戏: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他们玩的正开心呐。突然,一阵北风吹过,丁丁飞走了,冬冬也飞走了。我们看不到小鸟

失望极了,一起叫丁丁、冬冬快快回来。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

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被感染了,很好的唱出了歌曲的味道,感情

也被激发了。在同一主题下的音乐活动《小蝈蝈》教学中,我在教

唱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在地上划个圈做笼子,让孩子们体验跳出

笼子,获得自由的快感。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的学唱生动了。

二、新:以乐求新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教师对音乐本身的一些元素也要把握好,

如节奏。但这不可能以一本正经的面孔

出现,而应该是生动、形象的,直接的经验方式,“润物细无声”地

出现。

在春的主题活动下,有音乐活动《报春》,在教学以前,我先引导

幼儿充分观察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特征。孩子们在唱歌曲时就有丰

富的实感,会产生响应的形象思维。他们脑海间会出现春天万物复苏,大树新叶,枝头发芽,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等多种景象。只有

歌曲和富有魅力的旋律能够把许多场景传递给孩子,这就是形象思维。这种形象思维的次数越多,对孩子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

他们还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象声词处理得有轻的有重的。我

尊重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孩子以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我家有几口》的音乐活动中,我在教唱的基

础上,先学习节奏,通过各种形式练习,然后让幼儿从色块的颜色

认识“梭”和“米”,知道“梭”和“米”住在哪儿。然后再学习敲铝板琴。许多孩子兴致勃勃,学的又快又好。

三、全:以乐促全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

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主要手段,它通过饱含情感的形象感染人,只有自己树立了全面观念、整

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非常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一种审美的音乐活动,其特性在于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首先要

挖掘和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

审美情景的教学“情绪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通过制作多

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达到喧染情绪的目的。火红的门匾,喜庆的人们,热闹的街市,过年的风俗。等等。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幼儿在

喜洋洋音乐的背景下,充分表现欢快情绪。这样,幼儿能对这首音

乐的理解上升了。同时,孩子感受歌曲、哼唱歌曲的时间并不只局

限于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将音乐活动融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

动中去,为孩子创设更好的音乐环境,给予孩子更多感受他们自己

音乐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孩子们慢慢学会自主地去玩、去感受。在

秋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于落叶的沙沙声没有感受,我们到公园秋

游时,让孩子们在落叶中走一走,听一听,唱一唱,随着孩子脚步

声歌唱声,地上的叶子也沙沙沙作响?现代生活的信息传播,通过各

种媒体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幼儿,电视节目中新的娱乐形式“pk”在

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让幼儿好象觉得自己就是电视中人,虽然有了受

挫的时候,但却乐此不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的心态调整。四、情:以乐蕴情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最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

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幼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使人产生情绪体验,达到思维的起伏和情感的激荡,从而升发出高尚感情,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抓

住了“情”这个字。

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个幼儿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

感染力。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

每个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幼儿愉快轻松,主动积极,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师生

间建立起平等的情感关系,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倾听幼儿的愿望,在

可行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在主题活动玩具真好玩中音乐

《碰碰船》的教学中,幼儿对歌词“碰开了小河的酒窝窝”不能理解,而他们认为是小浪花,于是在学唱时我们就改唱“碰开了小河的浪花花。”教师鼓励并肯定了幼儿的发现和创造,使幼儿的真正成了学习

的主人。

(二)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

游戏是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我总会将音乐情节化、游戏化,以便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情感。例如

歌曲:“我是一朵小花”歌词不难,但是如何真正的让孩子走进音乐

感受音乐呢?我不但利用主题春天的大环境让幼儿去聆听感受音乐

的美,并以小花籽看春天的故事情节引发孩子内心的共鸣,并将铃

鼓装扮成太阳,在与太阳用歌声交流时再次感受了节奏,体验了音

乐中小花快乐的形象,激发了孩子表现的欲望。整个活动不单单停

留在歌曲的学唱,而更多的是体验花、阳光这种和谐的美与充满生

命力的大自然,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总之,主题背景下的音

乐活动的价值则定位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是以幼儿

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追求的是长远的效应。在主题背

景下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在生活的过程

中学唱和技能技巧的练习,而更多的则是体验自主参与的氛围,感

受情绪的愉悦,增强了孩子们探索、实践的兴趣和自己寻求解决各

种问题的能力。相信,这种与时俱进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熏陶孩子

们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为立

足于现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探索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

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也是

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表演活动时会有

不同的特征表现。下面我们将从《春天的电话》这个案例入手,探

索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表演游戏是通过角色表演来实现的。在《春天的电话》这个文学作

品里,黑熊、小松鼠、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是孩子们比较熟悉

的动物形象。在表演前期,我们引导孩子在美工区制作了头饰。在

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表演的需要来分配角色,并挑选头饰。但,

在第一次表演时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幼儿在戴好头饰后,互相欣

赏着自己戴的头饰。“这个头饰是我做的”“这是黄佳怡做的小兔子”。而后就开始模仿动物的动作嬉戏打闹。直到老师介入时,才渐渐进

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同时还发现:某个幼儿如果第一次表演

时扮演的是小熊,那么在他后续的表演活动中总会选择这个角色进

行游戏。

通过与幼儿交流我们发现:这与幼儿对某一角色的喜好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大多数幼儿喜欢小熊这个角色,因为是小熊第一个给小动物们打电话,故他们就会认为小熊最好。从这一点中我们感到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自主更换意识不强。

措施:教师参与角色表演。

教师参与角色表演,一是为了增强幼儿的表演意识;二是教师在参与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角色

来表演。比如每次表演后请幼儿来讨论“你觉得老师哪个地方表演的最像小松鼠?哪些地方还不好,你能帮帮老师吗?”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地请孩子来表演这个角色。但要注意教师参与角色的指导不宜过多,当孩子建立起表演意识、角色互换的意识时,就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来强化。

二、游戏的目的性差,依赖成人参与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在表演《春天的电话》过程中,电话是运用最多的道具,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从家中带来一些手机模型。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们会随意中断自己的表演,拿着手机玩。这时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会一遍一遍地邀请老师来表演。一旦老师离开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将游戏进行下去。这说明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中班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措施:营造轻松的氛围,关注幼儿的表演

我觉得教师应重在观察幼儿表演,倾听幼儿的心声,淡化表演的结果,关注幼儿的表演并不是对他们的表演进 3

行过多的指导、干预以纳入教师自己的意图,而是强调教师的观看和倾听,让幼儿觉得别人承认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的思想,适当时教师将情况进行记录,以便作为进一步决策的依据,幼儿有充分时间和自由进行表演,心理无压力和负担。一位教育者强调:“教师不是裁判员,而是当儿童需要借助一个手势、一句话时他们可以去寻求的资源。”只有理解教师的角色,才能在关注幼儿的表演时,主动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重视他,允许他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造。

三、角色扮演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再现故事的目的性角色行为中,一般性表现占中班幼儿角色行为的,生动性表现仅

占。《春天的故事》的开始情节是这样的:轰隆隆,打雷了,睡了

一个冬天的小黑熊被惊醒了。87%的孩子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一个伸

懒腰的动作。只有不到7%的幼儿能用瞪大眼睛,抖动身体来表现小

黑熊是被惊醒的。在表现人物对话时不能根据角色的特征来表现。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还不能很好地区分

日常行为与扮演行为;另一方面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等也限

制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幼儿在再现故事内容、扮演角色时所运用

的表现手段,包括语言、动作、混合手段(指动作、语言、表情的

综合运用)等三种方式。中班幼儿主要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所占比

例为57%),这是因为他们对动作更有兴趣。

措施:树立榜样。

众所周知,“模仿学习”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观察中发

现有7%的幼儿能生动地再现角色,于是我们运用现代化的工具,用

摄像机拍下这组孩子的表演实况,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通过向同伴学习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即:能用动作、语言、表情来表现角色。

四、简单再现故事情节,缺乏创新意识

表演游戏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它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

游戏。

在最初表演《春天的电话》时,因为每一个角色有好几个头饰,孩

子们会不时地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有两只小黑熊,可故事里只有一只”,个别幼儿还会因此与小朋友争论不休,致使游戏无法进行。又如,在表演中最难的就是要记住不同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记不住电话号码,就采取跳过的方式。这一点说明中

班幼儿缺乏拓展故事情节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措施:有效的点拨。

有效的点拨,就是要在孩子的问题情景一旦产生时,老师要能够提

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孩子提出的有两只小黑熊时,我们就问

孩子:“小黑熊和谁水一起生活?”这样的问题已提出孩子们就想到了,有可能是熊爸爸、熊妈妈。或许还有兔姐姐、兔哥哥等等。由

此可以帮助孩子拓展出新的故事情节。又如记不住电话号码,我们

引导幼儿设计动物名片、电话本,帮助幼儿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

难题,是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充实丰满。

虽然表演游戏只是一种游戏,但它却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使得幼

儿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发展,让幼儿放松自由的游戏,大胆创新,也

就能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参与游戏,那么教育的效果和意义才能随之

产生。

怎样的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

在下午起床梳洗时段或是离园准备时段,我都会挑一些音乐给孩子听,让已经整理好的孩子有个调整的时间。但什么类型的音乐才合

适呢?经过多次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音乐。

《世界名曲》中的《钟表店》是孩子们点播率最高的。该音乐除轻快、有节奏感外,还还原了许多真实的钟表报时声音,甚至还有给

闹钟上发条的声音——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兴奋点。每当播放这个音乐,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手臂模仿时针分

针走动的形态。等到钟表报时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学着布谷鸟“咕咕,咕咕”地报时;或是模仿拿锤子敲打的动作,一边发出“当当”的声音。待到上发条的音乐一出现,又会做出整齐划一的拧发条动作。还有《口哨与小狗》、《小铅兵进行曲》都属于这类音乐。

除了上述的世界名曲,他们还喜欢《噜啦啦》、《洗手绢》一类的

基于生活的律动音乐。

由此看来,并不是任何号称“世界名曲”的音乐就能让孩子感兴趣,

只有那些贴近生活,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孩子能够容易的理

解并模仿出音乐中所描述的东西的音乐,才是孩子喜欢的音乐。

适宜的策略运用促进孩子发展

背景:

4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地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

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但是,孩子对音乐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他

们能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所反应,但绝对不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

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适宜的策略运用能使孩子徜徉于积

极愉快的情绪之中,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启孩子的智力,特别是

为孩子终生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

动中,老师的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

目的所在。

上学期的音乐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风雨中的小鸭子》、《调皮的小球》、《龟兔赛跑》、《小青蛙》… 然而,在音乐欣赏

活动中,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

个人经验与音乐偏好,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使我们

的音乐欣赏活动成为愉悦性、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呢?

运用的策略:

1、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图谱的运用会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我们

已达成共识。而图谱如何与音乐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理解、记忆,便成了我们思考的第一点。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运用“故事导入法”帮助幼儿

理解音乐,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如何将作品内涵用生动的

讲述展现给孩子,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是我们思考的第二点。

3、情境感染策略:无论何种乐曲,都会表达某种情感或是描述某种

场景。如《摇篮曲》温柔甜静,《龟兔赛跑》构成生动可爱的动物

形象……这些特质都有利于教师去为幼儿创设一个音乐浸润的环境。然而,如何让情境很好的为音乐服务,使孩子们情境中去感受、理

解音乐,使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三点。

4、尝试体验策略:即除了听觉之外,借助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

方式的有机结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而如何使幼儿在

聆听中引发感受、做出表现,是我们思考的第四点。

5、人性化策略: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和表现也各有不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如何起主体导向作用,既不能用自己的欣赏角度来替代孩子的欣赏眼光,又要尊重每个孩

子的欣赏情趣。则是我们要深思的的五点。

6、游戏化策略:游戏表演是孩子领会乐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

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将自身对乐曲的习得

进行自然展现。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游戏策略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难的,掌控不好的

话孩子兴趣点特别容易转移。那么,如何关注与引领幼儿,老师既

能够预设、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又能分析解读孩子的行为,将幼儿

已有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从而找到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

途径。使我们思考的的六点。以上的指导策略教师要灵活运用,用

在最恰当的地方,用在最切合孩子需要的地方,就能成为最佳策略。最后我要说的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要体现幼儿教育生动活泼的

特性,应让孩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游戏,并参与环

境创设,不仅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而且具有想像力和

创造力,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

段与策略,让音乐欣赏活动能够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以促进幼儿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新歌教学从何开始

我觉得这些年以来,有很多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唱歌教学,一直好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幼儿记住歌词,让幼儿一句一句地按老师

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老师的,能完整、连贯、有表情

地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

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要搞好幼儿园的唱歌教学,首先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

理解水平的歌曲教材,同时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作为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发展这种

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的开始程序的设计,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

育情境中使幼儿第一次接触一首新歌曲的活动设计。以下建议的方

法如果应用得合理,不但能够减轻教师教授与幼儿学习得负担,提

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得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

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一、我们教师应把新歌教学的目标定位

如今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

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为幼儿提供满足

幼儿需要的经验,刺激他们在所有发展领域——身体社会性、情感、智力等方面中的学习。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心里想的首先要是

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因此一个目标的定位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的

接受水平,已有知道经验和技能,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了解幼儿的

兴趣取向。结合幼儿得特点和教师对教材得理解制定目标,这样才

能把音乐各要素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在每一次的音乐活动中,

让幼儿能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

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