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坑开挖日报表

基坑开挖日报表

基坑开挖日报表

1.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

- 位置:

- 日期:

2. 工作内容

- 本日工作计划:

- 本日工作内容:

- 本日工作情况总结:

3. 开挖进度

- 开挖进度目标:

- 实际开挖情况:

- 开挖进度分析:

4. 问题及解决措施

- 今日出现的问题:

- 解决措施及效果:

5. 安全措施

- 工作场所安全情况:

- 人员安全情况:

- 设备安全情况:

6. 下一步计划

- 明日工作计划:

7. 其他备注

- 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以上为基坑开挖日报表的模板,以下为实际填写的内容示例:---

1.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XXX大厦地下室施工

- 位置:XX市XX区XX街道

- 日期:2021年1月1日

2. 工作内容

- 本日工作计划:完成地下室B1层的开挖工作

- 本日工作内容:开始挖掘B1层的基坑,清理边坡

- 本日工作情况总结:按计划进行,工作顺利进行。

3. 开挖进度

- 开挖进度目标:挖掘B1层基坑10米深度

- 实际开挖情况:已完成挖掘7米深度

- 开挖进度分析:预计在两天内完成目标深度。

4. 问题及解决措施

- 今日出现的问题:挖掘机故障导致进度延迟

- 解决措施及效果:立即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减少了延误时间。

5. 安全措施

- 工作场所安全情况:工作场所整洁,路面平整,无明显安全隐患。

- 人员安全情况:施工人员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严格按照作

业规范操作。

- 设备安全情况:设备运行正常,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6. 下一步计划

- 明日工作计划:持续挖掘B1层基坑,争取完成目标深度。

7. 其他备注

- 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暂无。

---

这是基坑开挖日报表的一个示例,详细记录了项目的工作内容、开挖进度、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关键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填

写每日报表,有助于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

进行。

深基坑监控量测问题浅析

深基坑监控量测问题浅析 【摘要】针对深基坑施工进行监控量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化情况,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应急处理,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本文针对深基坑监控量测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监控量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工程的方法也随之增多,深基坑施工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监控量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主要通过分析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化情况,来为基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并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应急处理,从而保证基坑顺利施工。 1深基坑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1)监测深基坑施工中的周围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沉降情况,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2)了解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动态变化以及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3)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以便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深基坑监控量测的内容和频率 深基坑监测通常分为必测、应测两种。必测项目是:桩顶水平位移、土体测向位移、桩体变形、土压力、支撑轴力、支撑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支撑立柱沉降、基底沉降或回弹、地面沉降、重要管线沉降等。应侧项目是:孔隙水压力、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钢架内钢筋应力应变等。 其监测频率通常由施工条件、施工进度决定,通常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特殊情况下实行加密监测。 3深基坑监控量测的预警管理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施工安全为主,实施监测、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控制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一、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可能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2、施工监测的目的 基坑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是为了防止深基坑开挖影响周边设施的安全影响,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但在基坑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加之周围环境对基坑变形的严格要求,深基坑临时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现场监测可以为施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到信息化施工,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判别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据;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通过实测结果可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同时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主要有: 2.1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防止工程破坏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2 以基坑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

[上海]轨道交通深基坑深井降水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地理概述 本车站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M8线)工程第四站,位于佳木斯路与国顺东路之间的营口路上,车站呈南北走向,车站周边较为空旷,车站的西侧为黄兴绿地公园,东侧为旧的厂房(现已拆除)以及在车站的东北有一栋四、六层房子。 1.2.工程概述 车站为地下一层(局部一层半)侧式站台站,主体结构全长240.8米。车站附属结构包括:南北风井、东西出入口及东西地面设备用房。 车站主体、两个风井及东出入口采用地下连续墙作基坑的围护结构,地下墙的厚度为600mm,接头采用圆形波纹管柔性接头,墙深分为24m、21m、18m三种,地下墙墙址均插入第⑤1层土。西出入口采用SMW工法劲性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 南端头井接单圆盾构区间,呈交叉状,长12.57m,最大宽度20.41m,垫层底深13.57m;北端头井为双圆盾构始发井,长20.14m,宽16.8m,垫层底深14.06m。车站北标准段长41.65m,宽16.5m,垫层底深12.27m;南标准段长44.5m,宽16.5m,垫层底深12.26m;南端渐变段长65.5m,宽9.91~12.55m,垫层底深11.85m;车站中间站台段长65.5m,宽25.7m,垫层底深12.28m,基坑坑底以下24m设

桩径φ600mm抗拔桩,共62根。 1.3.工程地质概述: 1.3.1.水文地质: 车站范围内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②2层)砂质粉土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面变化,水位埋深0.5~0.7m;承压水埋藏于砂质粉土中,第⑦层土顶埋深为30.0m左右,其水头埋深为5.90m。 1.3. 2.基坑开挖范围各土层描述: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车站场地30.60m以上的地基土主要为xx地区吴淞江故道地层沉积组合,浅层分布有较大厚度的砂质粉土层(②2层)、淤泥质土层及粘性土层(④、⑤1层),土层分布较稳定。受吴淞江古河道的切割,场地内缺失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代之分布有厚度较大②3层砂质粉土,其它各土层层序完整,分布较稳定。车站底板位于第④层淤泥质土中,其下卧层第⑤1层粘性土。 1.3.3 土层不利情况: 基坑开挖范围内,第②2层土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较松散,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现象;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局部)属低渗透性、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软土,具明显的触变及流变特性。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 总 结 报 告 2010年10月

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 编写: 审核: 审定: 2012年12月 地址:网址:电话:传真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简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地质概述 (2) 1.4基坑围护 (2) 2监测目的及依据 (2) 2.1监测目的 (2) 2.2监测依据 (3) 2.3方案编制原则 (3) 3监测内容及项目 (4) 4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 (4) 4.1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4) 4.2监测点的布设 (5) 4.3监测点的保护 (6) 5监测方法 (7) 5.1垂直位移监测 (7) 5.2水平位移监测 (7) 5.3测斜监测 (7) 6监测周期及频率 (8) 6.1监测周期 (8) 6.2监测频率 (9) 7监测报警值 (9) 8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0) 8.1监测仪器设备 (10) 8.2仪器检定 (10) 9施工工况 (10) 10曲线图及分析 (11) 10.1建筑物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1) 10.2地表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3) 10.3地下管线垂直、水平位移 (15) 10.4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9) 11 结论与建议 (22)

1工程概况 1.1简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沪南公路以东、秀沿路以南、网船浜河道以北区域。本工程基地面积约3.79万平米,拟建总建筑面积7万平米。本工程拟建四栋高层住宅及一座地下一层车库及附属用房。 基坑面积基坑周长开挖深度局部深坑 1#楼基坑1000平米167米 3.30米 1.6米 2#楼基坑1150平米153米 4.90米 1.6米 3#楼基坑1270平米163米 4.90米 1.6米 4#楼基坑705平米101米 4.90米 1.6米 车库基坑10000平米630米 6.00米/6.90米 1.4米 1.2周边环境 基坑东侧 该侧地下室外轮廓退用地界址线为7.60m~17.20m不等, 东侧坡道外面紧贴用地界址线;东端的4号房基坑边距用地界址线为11.85m~21.47m不等。目前界线上未砌筑围墙。用地界址线外侧为已投入使用的文化中心,距离大于40米以上。 基坑南侧 为网船浜河道,1号楼基坑距离河道蓝线最小距离为9.70米,其余号房基坑距离河道蓝线距离均大于20米,车库基坑距离河道蓝线最小距离为30米,河道蓝线外6米为河道上口,河道两侧为天然放坡,没有石驳岸。 基坑西侧 为沪南公路。本工程车库基坑的西侧距离西侧红线距离约100米。可不考虑对西侧红线外的道路、管线等防护要求。但是需考虑车库西侧拟建的附属用房的安全。 基坑北侧

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一)基坑围护的施工监测内容 l、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围护设计图纸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开展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 (1)具体项目 主要用于观测围护结构、邻近建筑物及道路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1)基坑周边的沉降、裂缝观测。 2)沿基坑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置4个。 3)在泵车停放处及大门出入口挖土及底板结构施工期间增设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 2、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支护结构 土体有无裂缝出现; (2) 周边环境 1)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2)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二)监测点的设置 1、为坑外土体沉降观测点,布置于坡顶。 2、施工期间应加强已有道路、建(构)筑物监测工作。 3、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应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周边道路的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等。 4、地表开裂,宜采用标记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有裂缝时,先测量其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用水泥浆灌实抹平,必要时可拍照留存。 (三)监测次数及方法 1、工程开工前进行一次全面监测记录。 2、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次数一次为宜,特殊情况下每天二到三次,雨天和雨后或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加大监测的频率。

3、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可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4、雨天和雨后应加强监测,并对各种可能危及土体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察。 (四)监测设备 1、全站仪1套 2、DS2水准仪1台 (五)基坑的监测时间、监测频率 1、原始数据采集; 基坑开挖前对各观测点进行2回次的有效观测,取2次有效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为初始读数。 2、表层挖土时,每天观测一次; 3、挖土深度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时,或监测过程中发现某监测点变形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增加监测频率; 4、当监测点变形值超警戒值每天监测次数不少于三次; 5、垫层浇筑完毕,若各监测点变形情况基本稳定,监测频率可降至二天一次; 6、监测周期直至地下室全部完成。 7、对周边建筑物在施工前施工过程的监测记录,确保周边和谐。 8、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本工程监测项目在接到开工令后,组成的监测项目组立即投入工作,一周内准备完成该工程监测所需的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材料进住现场。监测工作从基坑结构施工开始,至结构顶板施工结束。 依据施工工况,监测频率原则上按下表执行: 监测频率表 ②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监测记录台账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监测记录台账 1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监测记录表 C4-01 测量交接桩记录 日期: 工程名称 参加单位建设单位 负责人签字: 测绘单位 负责人签字: 设计单位负责人签字: 监理单位 负责人签字: 施工单位 负责人签字: 位置桩号水准点导线点 平面图 2 表 C4-02 水准点复测记录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测部位 日 期 测点后视(1) 前视(2) 高差(3)=(1)-(2)高程(m) (4) 备 注 + - 计算: 实测闭合差= 容许闭合差= 结论: 观测: 复测: 计算: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3 表 C4-03 导线点复测记录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测部位: 日期: 测点测角 ordm;deg;prime;Prime; 方位角 ordm;deg;prime;Prime; 距离 (m) 纵坐标增量△_ (m) 横坐标增量△_ (m) 纵坐标 _ (m) 横坐标 Y (m) 备注计算(另附简图) 结论: 1、角度闭合差: f 测= 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f_= fy=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k= 观测: 复测: 计算: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施工部位 定位内容 图纸编号 施测日期 平面坐标依据 复测日期 高程依据 使用仪器 允许误差 仪器校验日期 定位抄测示意图: 复测结果: 签字栏建设(监理)单位施工(测量)单位 测量人员岗位证书号 专业技术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复测人施测人 注:本表一式五份,由施工单位填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轨道公司、运营公司、城建档案馆保存。

基坑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基坑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基坑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严禁拖延每一道支撑的安装时间。每一层土方开挖后尚未支撑前,墙顶处水平位移随无支撑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要及时支撑,避免影响周围环境的安全。 2)在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中,应对地下墙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检测,内容包括地下墙体的变形观测及沉降观测、斜撑轴力的测试和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每天都有日报表,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 3)钢支撑施工要紧随挖土作业,随挖随撑,无撑挖土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不允许延误,各层土必须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 4)槽壁面不平处须用风镐修平,支撑与槽壁要尽量密贴,不许垫木板,空隙处用高强快硬水泥砂浆填实。钢支撑端面和地下墙接触面应垂直和平整。 5)钢支撑在起吊就位前须进行试拼装(对直线性不好的支撑组合不能采用),并按设计长度拼装连接好,用50t 履带吊整体起吊安装。 6)支撑托架关系重大,焊工需有四级以上证书,焊接定人定责,每人均须填写保质卡,阴雨天须设可靠防雨蓬。支撑必须派专人检查焊接质量,特别是对下口焊接质量的检验,应特别重视。

7)直支撑要沿车站法线方向设置,测量应放出每轴轴线,支撑前再依次放出每根支撑位置。 8)支撑安装后要注意观察,支承桩相对地下墙的上下浮动会引起支撑拱起弯沉,要及时发现及时"松绑"。随地下墙顶的向外位移,支撑会松脱,要及时复加预应力使支撑撑紧。 9)对施加预应力的油泵装置要经常检查,以确保应力值的正确性,每根支撑撑好后,在12~14小时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围护的水平位移情况,会同有关各方议定复加预应力的实施。 10)下道支撑预应力的施加,会导致上道支撑应力值的减小,此时应跟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补加预应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一、概况(应用部位及工程量) 本工程监测由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当发现监测数值超过预警值时,立即停止施工,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找出原因,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同时我项目部做好实时监测,若发现监测数值超过预警值时,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基坑设计单位进行处理。此技术应用部位: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应用量:2882㎡。 二、施工方法及创新点 1、技术指标 (1)变形报警值: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一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0.14%H;按二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0.3%H。 (2)地面沉降量报警值:按一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沉降量≤0.1%H;按二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沉降量≤0.2%H。 (3)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限值。若有监测项目的数据超过报警指标,应从累计变化量与日变量两方面考虑。 2、监测方法 通过在工程支护(围护)结构上布设凸球面的钢制测钉作为位移监测点,定期对各点进行监测,根据变形值判定是否采取何种措施,消除影响,避免进一步并变形发生危险。在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旁布设围护结构的沉降监测点,布点要求间隔15~25m布设一个监测点,利用高程监测的方法对围护结构墙顶进行沉降监测。 (1)基坑围护结构沿垂直方向水平位移的监测:用测斜仪由下至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墙体内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在各个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况,用以了解、推算围护体变形。 (2)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利用高程监测的方法来了解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从而了解其是否发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 3、监测设备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必须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处于有效期内。不得使用不合格的监测仪器或超过有效检定期的监测设备。 4、测点布设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控制基准点为参照,根据工程进度及现场通视情况,建立阶段性浅埋工作基点,形成相对稳定、可操作性强的监测系统。工作基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进行埋设,标石按图示制作。并定期对工作基点进行复核。 (1)水平位移点:在选定的监测点位置上,将30-50公分长的螺纹钢筋打入坡顶土体,顶上刻十字,周围浇注水泥砂浆固定;桩顶监测点采用冲击钻钻孔,打入测量标志,周围浇注水泥砂浆固定;或用火药射钉枪打入测量标志,对监测点标志进行同一编号。 (2)沉降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采用钢筋制作的标志,标志形式为弯钩式。

基坑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基坑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0.1 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的监测方案实施以及监测技术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监测技术成果应有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成果章。 9.0.2 现场监测资料宜包括外业观测记录、巡视检查记录、记事项目以及视频及仪器电子数据资料等。现场监测资料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真实完整,并应在现场直接记录在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采用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应完整存储在可靠的介质上。 2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4 监测记录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 9.0.3 取得现场监测资料后,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 9.0.4 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应结合施工工况、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的变化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9.0.5 数据处理、成果图表及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利用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专业软件或平台,其功能和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宜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 9.0.6 技术成果应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分析报告和总结报告。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宜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 9.0.7 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预警值的监测点应有预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7 其他相关说明。 当日报表宜采用本标准附录A~附录G规定的格式。 9.0.8 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 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9.0.9 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

地下工程监控量测 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填是基坑开挖对坑底土层的卸荷作用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回弹变形或隆起。坑内土体回弹严重时,坑外土体涌入基坑形成坑底隆起,在砂质地区还会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出现涌砂,将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危及基坑安全。因此需作基坑回弹监测。 一、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掌握基坑内土体回弹状况,以便优化施工方案(如挖土速率、底板浇筑时间等),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监测仪器 基坑回弹监测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回弹监测标如图2-32,由角钢、圆盘及反扣装置构成;深层沉降标由一个三卡锚头、一根1/4英才的内管和一根1英才的外管组成,内管和外管都是钢管。内管连接在锚头上,可在外管中自由滑动,如图2-33所示。用光学仪器测量内管顶部的标高,标高的变化就相当于锚头位置土层的沉降或隆起。 图1 回弹监测标图2 深层沉降标 三、测点埋设 1.测点的布设 (1)回弹监测点的布设应按基坑形状和深度以及地层条件,以最少的测点数测出所需的各纵横断面的回弹量为原则。 (2)利用对称形状的基坑其回弹变形也对称的特点,可沿对称轴或对角线在最先开挖的区域内布点,基坑中心和周边是重要监测区。 (3)监测基准点应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2.回弹标的埋设 (1)钻孔至基坑设计标高以下200mm,将回弹标旋入钻杆下端,顺钻孔徐徐放至孔底,并压入孔底土中400~500mm,即将回弹标尾部压入土中。旋开钻杆,使回弹标脱离钻杆,提起钻杆。 (2)放入辅助测杆,用辅助测杆上的测头进行水准测量,确定回弹标顶面标高。 (3)监测完毕后,将辅助测杆、保护管(套管)提出地面,用砂或素土将钻孔回填,为了便于开挖后找到回弹标,可先用白灰回填500mm左右。 用回弹标监测回弹一般在基坑开挖之前测读初读数,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测读一次,在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之前再监测一次。 3.深层沉降标的埋设 (1)用钻机在预定位置钻孔,孔底标高略高于欲测量土层的标高约一个锚头长度。 (2)将内管旋在锚头顶部外侧的螺纹联结器上,用管钳旋紧。将锚头顶部外侧的左旋螺纹用黄油润滑后,与外管底部的左旋螺纹相联,但不必太紧。 (3)将装配好的深层沉降标缓慢放入钻孔内,并逐步加长,直到放入孔底。用外管将锚头压入预测土层的指定标高位置。

xx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三、监测依据 四、监测内容及项目 五、监测点布置 六、监测方法及精度 七、监测频率及预警值 八、监测的异常情况 九、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十、监测仪器配备 十一、作业安全及管理制度 十二、应急处理措施 十三、配合服务事项 十四、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xx 二、监测目的 1 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2 为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建筑、设施提供依据; 3 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三、监测依据 1 xx设计图纸及要求;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四、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xx基坑围护设计》提出的监测要求,基坑开挖监测项目工程量如下: 1 巡视检查; 2 深层水平位移:共计15孔,孔深为38m; 3 地下水位:共计15孔,孔深为12m; 4 支撑轴力:17组; 5 地表及坡顶沉降:共计20点,每15~20m一点; 6 冠梁水平位移:共计20点,每15~20m一点; 7 支撑立柱沉降或隆起:共计17点,立柱桩顶; 8 周边管线及道路沉降:共计15点,每15~20m一点; 9 周边建筑物沉降:共计12点,布点在建筑物四角及承重墙柱部位。

五、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xx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六、监测方法及精度 1 前期准备阶段 在基坑开挖前一周做好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点、测斜管、水位管的埋设等工作。 (1)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②基准点应选在离基坑边线三倍基坑深度外的稳定位置; ③基准点及监测点设置时应与甲方、施工单位联系,确保基准点与监测点不影响工程施工及不被破坏; ④施工期间,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正常使用; ⑤监测期间,定期检查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 (2) 测斜管埋设符合下列要求: ①测斜管采用PVC工程塑料管,直径为75mm,管内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 ②测斜管埋设前检查测斜管质量; ③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保证密封; ④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 ⑤设置测斜管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填充密实。 2 初始数据采集阶段 在基坑开挖降水前一周,对各测试项目进行2次初始数据的采集,保证初始数据准确、连续、可靠,同时用数码摄像机将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摄像,以备后用。 3 基坑施工的安全监测阶段

基坑监测报告

1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路与**道交口西北角,场地内原大和庄村拆迁场地,现地势较为平坦。拟**楼场地北侧为规划路,南侧中国人寿,东侧西侧均待建场地,和楼地上*层、地下*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筏形基础。基坑开挖深度均为林左右。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详见山細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基坑支护结构及排水措施 本工程基坑支护主要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根据基坑埋深,周边环境、工程特点及使用要求,本工程基坑主要釆用放坡系数1:0.5,支护土钉分4层,呈梅花型布置,水平间距为1500mm,垂直间距为1500mm。土钉锚固体直径①100mm, 锚筋为1①18钢筋,孔内灌注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土钉墙面层编①6. 5@250mmX 250mm钢筋网,每层土钉设1^14横向压筋,横压筋与土钉锚头平行焊接,面层喷射80mm璋的C20细石混凝土。 考虑到本工程场地孔隙潜水的影响,土方开挖前需进行降水。本工程釆用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底局部辅助明沟排水。场区每栋楼外4m周边以25m间距布置降水井,井深25m,降水已进行一个半月,地下水位已至预计基坑底以下2.0m, 已满足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条件。 2监测目的和方案依据

(1)监测目的 基坑监测的U的和意义在于整个基坑开挖过程及运营阶段,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化,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岩土性状的改变进行各种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工程、周圉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险情采取及时补救和加固措施,指导施工。具体如下: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方案依据 1)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图纸及设计方案 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讣规范(GB50007—2011 ) 5)基坑工程手册(刘建航,候学渊主编) 6)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丄程实践与分析(赵锡宏等主编)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8)高层建筑深基坑用护工程实践与分析(同济大学) 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OO7)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监测内容及项目 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仪器监测项目 1)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2)边坡顶部垂直位移; (2)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以口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 影等设备进行。每天均应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周边道路有无裂缝出现;

土方开挖监测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基坑围护 (1) 2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1) 2.1主要技术依据 (1) 2.2编制原则 (2) 3监测目的 (2) 4监测项目内容 (2)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 5.1基准点的布设 (3) 5.2监测点的布设 (3) 5.3监测点的保护 (4) 6监测技术方法 (4) 6.1测斜 (4) 6.2沉降测量 (5) 6.3水平位移测量 (5) 6.4支撑轴力测试 (5) 6.5地下水位量测 (6) 7监测报警值 (6) 7.1报警值的确定 (6) 7.2报警措施 (6) 8监测频率 (6) 9监测资料处理及信息反馈 (7) 9.1资料处理 (7) 9.2信息反馈 (7) 10监测项目部组成 (7)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校 (7) 11.1监测仪器设备 (8) 11.2仪器检定/校准 (8) 12监测项目的管理 (8) 12.1安全文明施工 (8) 12.2质量管理 (8) 12.3质量保证 (8) 13监测应急措施 (9) 13.1日常施工保证 (9) 13.2应急组织 (9) 13.3应急反应 (9) 14 附监测布点图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本项目主要包括两栋写字楼(16F),一栋公寓式酒店(26F)及裙房(2~3F)组成,基础为桩基础,主楼下为整体的2F地下车库,B2层局部夹层。 本次监测对象为整体2F(B2层局部夹层)地下车库及周边环境,基坑形状不规则,基坑周长约1466m,开挖面积约66716m2,基坑普遍开挖深度为11.1m。 1.2周边环境 本工程基坑周边环境相对复杂。 基坑西侧:基坑内边线距河道防汛墙约16m~20.3m,桃浦河宽约为26m。 基坑北侧:基坑内边线距离用地范围线约为54m~74m,用地范围以北为沪嘉高速公路。 基坑东侧:基坑内边线距已建一期地下室约为17.8~22.7m,一期工程为PHC管桩基础,自然地面下为地下一层,埋深约5.0m。 基坑南侧:基坑内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3.7m,红线外为古浪路,古浪路下有数条市政管线。主要有上水、信息、煤气等管线,距离基坑最近约16.2m,在施工时需要注意监测、保护。 1.3基坑围护 本基坑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结合内支撑的围护形式。 2监测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2.1主要技术依据 1)招标文件及监测技术要求 2)相关设计图纸 3)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a)《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B50497-20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GB50497-20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497-202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MonitoringofBuildingE某cavation Engineering 2022—04—29发布202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MonitoringofBuilding E某cavationEngineering 主编部门:山东省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22年09月0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北京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的要求,由济南大学会同9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共有9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频率、监测报警、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基坑工程监测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科技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意见。本规范的初稿、征求意见稿经多次编制工作会议的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送审稿并通过了审查。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济南大学 莱西市建筑总公司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造价协会 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基坑监测方法规范

基坑监测方法规范 篇一:基坑监测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工程建设法规2009-07-26 08:41阅读84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GB50497-2009,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1、7.0.4(1、2、3、4、5、6、7、8、9、10)、8.0.1、8.0.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国家级标准,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生产、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重要技术法规之一。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2 仪器监测 4.3 巡视检查 5 测点布置 5.1 一般规定 5.2 基坑及支护结构 5.3 周围环境 6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6.1 一般规定 6.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7监测频度 8监控报警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一般规定 9.2 当日报表 9.3 阶段性监测报告 9.4 总结报告 附录A 墙(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B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附录C 桩、墙体内力及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日报表样表附录D 支撑轴力、拉锚拉力监测日报表样表 附录E 地下水水位、墙后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F 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2009-1-18 发布2009-9-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次 1 总则 (3) 2. 术语 (3) 3 基本规定 (3) 4 监测项目 (5) 4.1 一般规定 (5) 4.3 巡视检查 (6) 5 监测点布置 (6) 5.1 一般规定 (6) 5.3 周边环境 (8) 6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水平位移监测 (9) 6.3 竖向位移监测 (9) 6.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0) 6.5 倾斜监测 (11) 6.6裂缝监测 (11) 6.7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11) 6.8土压力监测 (11) 6.9孔隙水压力监测 (12) 6.10地下水位监测 (12) 6.11 锚杆拉力监测 (12) 6.12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12) 7 监测频率 (12) 8监测报警 (14)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5) 9.1一般规定 (15) 9.2 当日报表 (16) 9.3 阶段性监测报告 (16) 9.4总结报告 (16) 附录A 墙(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17) 附录B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18) 附录C 桩、墙体内力及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日报表样表 (19) 附录D 支撑轴力、拉锚拉力监测日报表样表 (20) 附录E 地下水水位、墙后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样表 (21) 附录F 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 (2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GB50497-2009,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7.0.4(1、2、3、4、5、6、7、8、9、10)、8.0.1、8.0.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国家级标准,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生产、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重要技术法规之一。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2.0.4 围护墙retaining structure 承受坑侧水、土压力及一定范围内地面荷载的壁状结构。 2.0.5 支撑bracing 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2.0.6 锚杆anchor bar 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承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2.0.7 冠梁top beam 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2.0.8 监测点monitoring point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 2.0.9 监测频率frequency of 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0 监测报警值alarming value on monitoring 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用以判断监测对象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施工是否出现异常。 3 基本规定 3.0.1 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47页精选文档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XXXXX—XXX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监测项目 一般规定 仪器监测 巡视检查 5测点布置 5.1 一般规定 5.2 基坑及支护结构 5.3 周围环境

6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6.1 一般规定 6.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7 监测频度 8 监控报警 9 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一般规定 9.2 当日报表 9.3 阶段性监测报告 9.4 总结报告 附录A 墙(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附录B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样表 附录C 桩、墙体内力及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日报表样表附录D 支撑轴力、拉锚拉力监测日报表样表 附录E 地下水水位、墙后地表沉降、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样表附录F 巡视监测日报表样表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为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Excavation Engineering 2009—04—29发布 2009—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Excavation Engineering GB 50497—2009 主编部门:山东省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09月0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北京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的要求,由济南大学会同9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共有9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频率、监测报警、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基坑工程监测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科技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通过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意见。本规范的初稿、征求意见稿经多次编制工作会议的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送审稿并通过了审查。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本规范的质量,敬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济南大学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管理组(济南市济微路106号,邮编25002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济南大学 莱西市建筑总公司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造价协会 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 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济宁华园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刘俊岩应惠清孔令伟陈善雄张波王松山顾浩声 刘观仕任锋张同波王成荣史春乐张行良丁洪斌 孙华明陈培泰蔡宽余高景云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名单如下: 杨榕叶可明吴路阳王美林赵志缙袁内镇桂业琨郑刚 高文生张勤焦安亮叶作楷于志军吴才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