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实验十二农田小气候的观测

一、目的要求

农田小气候是指农田贴地气层、土层与作物群体之间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小范围气候环境。常以农田贴地气层中的辐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二氧化碳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量值表示,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环境条件。研究农田小气候的理论及其应用,对作物的气象鉴定,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分析和开发,农田技术措施效应的评定,病虫害发生滋长的预测和防治,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以及农田环境的监测和改良等,均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浅层土壤温度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仪器设备

1. ZDS-10型照度计

测量太阳光照度的仪器为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它由感应元件和测量仪表两部分组成。感应元件是光电池,即硒或硅(硅光电池稳定性更好);测量部分是指示电流表。

观测原理:当有一定光照度照射到光电池上时,便产生一定的电流,其大小与照射到该光电池上的光照度大小成正比,故可以根据产生电流的大小来确定光照度的大小。一般已将电流值换算成照度值,直接刻在电流表读数盘上,单位是勒克斯(lx)。

ZDS-10型数字式照度计使用步骤:

(1)、对照实物熟悉ZDS-10型数字式照度计的构造。

(2)、将接收插头插入仪表输入插口(INPUT),接收器置于被测点。

(3)、将电源开关拨向“开(ON)”位置。

(4)、打开接收器的感光面,放在待测位置上,则仪表读数会根据当前光源的强弱自动换档测量光照度。

(5)、读数的确定。在读数时需注意,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后面有个箭头,当箭头指在×10-1档位时,应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0.1,才是被测点的光照度值。同理,当箭头指在×100时,×101,×102时,分别将显示屏上的读数乘以1、10、100后,才是被测点的光照度值。

(6)、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HODE(保持)”一端,便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结束后再将该开关拨向“RESET(复位)”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7)、仪器使用完毕,应将电源开关拨向“OFF(关)”位置,以防电池空耗。

2. TAL-2型干湿温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由两支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组成,一支称为干球温度计,其"温泡"暴露在空气中,用以测量环境温度;另一支称为湿球温度计,其"温泡"用特制的纱布包裹起来,并设法使纱布保持湿润,纱布中的水分不断向周围空气中蒸发并带走热量,使湿球温度下降。水分蒸发速率与周围空气含水量有关,空气湿度越低,水分蒸发速率越快,导致湿球温度越低。空气相对湿度100% 时, 两支温度表读数相同。空气中水汽越少, 水分蒸发越多, 两支温度表读数相差就越大。根据二支温度表的读数, 可从表中查出空气的各种湿度。

使用方法:转动转盘(计算尺),使干球温度(例34℃)红刻线对准湿球温度黑刻线(例29℃)小箭头所指示数值既是相对湿度。

3. 曲管地温表

曲管地温表是测定浅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温度表。管部长而弯曲,球部感应部分埋入土壤一定深度。球部附近的管子弯曲成135°角度,玻璃套管下部(自球部到温标的起点)用石棉灰充填,再用棉花填塞和火漆固定,以防套管内空气对流。一套有四支,安装时按5、10、15、20厘米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

曲管地温表安装方法:先在待测场地南侧经翻耕、平整出地段面积约为0.5×1 m (南北宽0.5m、东西长1m)裸地,地表要求保持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高出或低于观测场都缺乏代表性。在该地段中央的东西线上,挖一段东西向长约40㎝的沟;表身露出地面的沟壁(称南壁)长约40cm,沟壁往下向北倾斜,与沟沿成45°坡;沟的北壁呈垂直面,北沿距南沿宽约20cm;沟底为阶梯形,由东至西逐渐加深,每阶距地面垂直深度分别约为5、10、15、20cm,长约10cm。沟坡与沟底的土层要压紧;沟挖好后,用尺沿沟的南壁量出各地温表的水平位置,彼此相距10㎝;在北壁自东向西量出5㎝、10㎝、15㎝、20㎝地温表所需深度,且在该深度处作一水平洞穴,洞的大小要比温度表球部稍大;按各深度把温度表放入沟内,并使球部嵌入北壁小洞,表身与地面成45o交角,保持曲管底部与地面呈水平接连,放好后,再检查一遍深度和角度是否正确,然后小心填土。

填土时应将原来挖出的土弄碎,并将草根、砖块等拾出;沟内填满土后,表面与整个地段相平。为了避免观侧时践踏土壤,应在地面温度表北面约40㎝处,沿东西方向设置一块长约100㎝,宽约30㎝的栅条状踏板,供观测时用。

4.电子温湿度计

5. 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

DEM6型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用于测量风向和一分钟时间内平均风速。该产品是机械式观测仪器,由风向,风速两部分组成。仪表表盘,方向盘指示风速,风向示值。

三、观测记录

1. 设施外围土壤温度观测记录表(0.5h)

2. 设施内、外围光照度观测记录表(0.5h)

3. 设施内温度、相对湿度观测记录表(0.5h)

4. 设施外围风速风向观测记录表(0.5h)

四、数据比较分析及实习体会

蔬菜栽培设施任务工单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电热温床的设计与安装 熟悉电热温床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并合作安装电热温床,熟练掌握自动控温仪和电热线的连接方法,会使用和连接交流接触器。根据信息采集单中问题三所给出的任务,设计并安装一个电热温床。 100m长的电热线、自动控温仪、交流接触器、电源、配电盘、电工工具(每组套);马粪、炉渣、营养土、细沙、常用农具等。 1 .电热温床的设计:绘制电热温床布线 示意图(另附绘图纸) 2.做苗床 3.布线和连接控温仪等设备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第组 姓名: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安装 了解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设计温室滴灌系统管网设计和材料预算,能根据生产实际合作完成滴灌系统的安装并正确使用。 定植后的栽培畦;PE输水管和滴灌带;文丘里施肥器;旁通、堵头等配件;打孔器等工具。 1.测量和主要耗材计算 2.滴灌系统(含施肥器)安装步骤 3.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田间调查作业单1 姓 名: 时 间: 第 组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田间调查作业单2 姓 名: 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观测与调控 时 间: 上午8时,各小组进入温室,分别在温室中部、东西两侧山墙下、前底脚处和后屋 面下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观测,每个测量结果读数三次,取平均值。同时收集各 组观测数 据填入表中。通过观测了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特点,学会通风、清洁 棚膜和使用卷帘机。并能过调控前后的测量数据比较,体会调控效果。 照度计、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等。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小气候环境比较 结论: 调控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结论: 清洁棚膜前 清洁棚膜后 通风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通风0.5h 后

西北日光温室小气候建模与仿真

西北日光温室小气候建模与仿真 摘要:针对温室小气候的基本特点,结合国际较新的热平衡稳定状态方法,根据西北地区夏季的温室具体情况,建立了温室的温度?湿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仿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日光温室;小气候;系统建模 On the Modeling and Emulation of the Microclimate of Sunlight Greenhouse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bstract: The microclimate of greenhouse was a nonstationary, nonliner dynamic environment with strong coupling and great lag. The model and emulation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greenhouse microclimate in order to build a sound supervisory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greenhou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limate of greenhouse, and the specific macroclimate in the summer of northwest china,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dels were set up by the new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eat banlance steady state eq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e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were basically conform what were supposed. Key words: sunlight greenhouse; microclimate; system modeling 温室生产中,温室环境涉及了很多的因素,而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这些环境因素之间并不是单个因素对温室作物作用的累加,而是各环境因素共同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为了提高对环境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研究温室小气候和作物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掌握温室环境因素的特点,为温室环境的调节控制提供了依据?为了更好地改进现有温室,必须从温室的小气候模型进行分析,建造适合我国各地区气候特点的不同温室[1-5]?在过去的20年里,荷兰?以色列?法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葡萄牙等国家对温室小气候模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6,7],为温室的建造和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目前,温室小气候建模主要有3种方法:机理建模?线性模型参数辨识和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8]?机理建模方法基于传热学?传质学等物理学定律和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作物生理学原理进行机理分析,通过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建立温室小气候模型[9,10]?采用机理模型能够清楚地认知温室小气候的物理本质,可以模拟温室小气候系统?本文就温室小气候模型的机理建模方法及西北地区夏季的温室特点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后,进行动态仿真? 1温室系统机理模型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实习三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一、实习目的意义: 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3.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 4.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 5.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 三、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 四、实习报告编写 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

(一)背景介绍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二)硬件设施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三)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农业小气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1.2农业小气候观测的任务 1.3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分类 1.4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器 2.1辐(射)照度和光照度仪器 2.2温度观测仪器 2.3空气湿度、CO2浓度和氧浓度观测仪器2.4风速观测仪器 2.5农业小气候自动综合观测仪器 2.6农业小气候观测架 2.7其它仪器 2.8农业小气候仪器的自然对比检定 第三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与方法 3.1裸地小气候观测 3.2密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 3.3稀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 3.4间作地小气候观测 3.5覆盖地小气候观测 3.6果园小气候观测 3.7温室小气候观测 3.8畜舍小气候观测 3.9菇房小气候观测 3.10农田防护林(网)小气候观测 3.11农业地形小气候观测 3.12山地小气候观测 3.13水域小气候观测 第四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4.1观测的记录 4.2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 4.3小气候观测总结报告

第一章总则 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 1.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 农业小气候是指农业生物生活环境(如农田、果园、温室、畜舍等)和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内(如晒场、喷药、农产品贮运环境等)的气候。这些小环境内的气候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直接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农业小气候范围(尺度),是以农业生物或农业生产活动所处的地点为起点,垂直方向大约在几米范围之内,一般不超过10米;水平方向上没有明确规定,小到数米,大到数百米以上。 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种类很多,它们分别处在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中。农业小气候系统是由众多客观存在的、并通过某些物理过程将其相互联系且相互发生作用的客观实体所组成。由于构成农业小气候系统的实体不同,以及联系这些实体之间的主要物理过程不同,从而区分出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例如,农田小气候系统、园林小气候系统、保护地小气候系统、温室小气候系统、畜舍小气候系统、贮藏库小气候系统以及地形小气候系统、水域和岸边小气候系统等。以上所举各系统,前者的尺度均小,后者的尺度较大。 1.1.2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要素 农业小气候观测,也就是对农业小气候系统中某些物理特征量的测定。我们把描述农业小气候系统中的这些物理特征量称之为农业小气候要素。常用的农业小气候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表征辐射的各种特征量,如辐照度、辐照时间、总辐射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光照度、光照时间以及辐射的光谱特征等。 2、表征热的各种特征量。如介质(空气、土壤、水等)温度、表面温度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等。 3、表征气体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氧气等)的各种特征量,如密度(质量浓度)、质量份额、摩尔浓度、摩尔份额和容积份额等。 4、表征水气的各种特征量,如水气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和饱和差等。 5、表征空气运动的各种特征量,如风速(系指水平流速)、垂直速度、风向(指水平方向)、流线等。 农业小气候观测值,除直接用表示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表示外,还可以用平均值、极值、积分值等表示,有时也常用各种表格、图等予以表示。 1.1.3农业小气候观测的特点 农业小气候系统内的小气候与大、中尺度的气候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特点: 1、农业小气候系统与大气候相比,没有人工控制设备的(如通风等)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和能量与物质交换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农业小气候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大,即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梯度。而各要素梯度的存在,使农业小气候观测在空间上的布点显得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周密地选择测点的位置与观测的高度。此外,为了避免仪器和观测人员的影响,遥测和隔测的方法是非常重要且需经常使用的。

CERNCEORN农田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和.

CERN/CEORN农田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 观测采样地的分类和编码 1 引言 观测场地和观测设施在CERN/CEORN监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所有监测分析出的数据都与观测场地或观测设施密切相关,如果核心的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信息不确定、不完全,势必造成监测分析出来的数据失去他们的可用价值,这对CERN/CEORN 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综合中心是CERN/CEORN各类生态系统的所有学科数据的集成者,因此综合中心会同CERN各分中心对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予以明确的定义和的分类,并进行相应的编码,进而在各生态站上推行这种分类和编码方法,从而使得CERN/CEORN的监测数据更加标准化,真正达到实用的目的。 为此,综合中心经过仔细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监测手册,并充分参考各生态站填写的样地调查表以及与各分中心、生态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以下观测场及观测设施的分类、编码方法及其信息填写标准表格,供大家讨论。 编码方法确定后,需要对各站的样地逐一进行编码、相应信息的填写、样地图的编绘,最后将产生的一系列有关样地的信息报送CERN/CEORN科学委员会审定,最终建立CERN/CEORN的分布式框架下的统一样地资源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

2 编码的意义和原则 2.1 编码的意义 (1)将生态站的样地固定下来,每个生态站的样地具有固定的编码,防止生态站对于同一样地给予不同的随意代码而影响数据的可比性。 (2)建立各个样地的详细信息描述文档,将每个样地代码与样地详细信息文档建立起对照关系。 (3)在数据表格中仅需包含样地代码一列,其他关于样地描述信息的列在数据表格中不用再重复填写,可以删去这些列,简化报表填写。 2.2 编码的原则 (1)编码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各站、各学科、各类型的观测场设置情况和案例,给出统一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方法,这对样地的确定和编码非常重要。 (2)基于分类体系、在满足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方便、人工记忆方便、唯一性(不重复)、简单性(编码中只包含最关键的信息)、完整性(能含盖所有情况)、确定性(没有二义性)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编码体系,使得每个样地具有唯一确定的代码。 3观测场的概念及分类和编码 3.1 观测场的概念及分类 3.1.1 综合观测场 是在一个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内选择的一个典型地段,代表了该地区最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对本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和主要生态过程进行长期监测,探明本地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生物(作物)、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等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作者: ————————————————————————————————日期:

设施园艺学实验 实验一大棚的搭建 一、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 二、用具和材料 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 1.绘制图纸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 (1)确立方位和放样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 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 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

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复习

绪论 1.什么是气象?什么是气象学?答: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的总称。 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科学,是农业气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农业气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研究内容: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小气候与调节;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 3.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答a.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b.大气提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c.气象条件对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产生影响d.大气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e.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圈?答:整个空气圈层成为大气圈(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组成。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 2.大气的成分答: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3大气污染的概念、环节.。答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环节:污染源排除污染物;大气的运送扩散;污染对象 4.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途径答:工业布局和减排;煤烟型污染防治;减少交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绿色植物和覆盖。 5.什么是气温,气压,风,湿度,云 气温:通常就是指地面气象观测场内处于通风防辐射条件下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m处的干球温度表读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以百帕(hPa)为单位 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 湿度:表示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6.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作用 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共五层。(P21) 对流层的特点及其作用:气温虽高度增高而降低。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气温见底的情况是不同的。(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高层和低层的空气能够交换和混合。使得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固体杂质等向上运送。对层云致雨有重要作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流层受地面影响最大,而地表有海陆,地形起伏等性质差异,使对流层中温度、湿度、CO2等水平分布极不均匀。在寒带大陆上空的空气,因受热较少和缺乏水源就显得寒冷而干燥;在热带海洋上空的空气,因受热多,水汽充沛,就比较温暖而潮湿。温度,适度的水平差异,常引起大规模的空气水平运动。 第二章 1、太阳常数、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距离处于平均值,垂直于太阳入射光表面的太阳辐射时的辐射度。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是产生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 2、太阳高度角、赤纬、可照时数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当地地理纬度来表示,称为赤纬。赤纬的变动范围是+23.5o—-23.5o。 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称为太阳可照时数。 3、什么是地球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总称为地球辐射。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其值为1367瓦?米-2。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与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 平均= (T 02 +T 08 +T 14 +T 20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设施园艺学实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实验二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 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征。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 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 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 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 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 三个高度;有作物时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室外是150cm高度,土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h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仪器设备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仪器设备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仪器设备配置清单包含远程拍照式 虫情测报灯、远程病害监测仪、植物环境信息监测设备以及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组成。2018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建设陆续开展。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全套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分中心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配置清单供新老客户参考方案。 1、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田间作物的病虫情、墒情、苗情、及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由远程虫情分析测报仪、无线自动气象监测站、苗情灾情监控摄像头、预警预报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用户管理平台等组成。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和PC端随时随地登陆自己专属的网络客户端,访问田间的实时数据并进行系统管理,对每个监测点的环境、气象、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系统预警模型,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并获得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精准管理,保证农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2、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 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是新一代的虫情测报工具,该灯采用不锈钢材料,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实现虫体远红外自动处理、接虫袋自动转换、整灯自动运行等功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能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等系统作业。 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可对昆虫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自动拍照、实现图像采集和监测分析,自动上传到远端的云飞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满足虫情预测预报、采集标本的需要。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牧业、蔬菜、烟草、茶叶、药材、园林、果园、城镇绿化、检疫等领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