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云南干旱原因

论云南干旱原因

论云南干旱原因
论云南干旱原因

论云南干旱原因

刘志刚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112班,云南曲靖655001)

摘要:众所周知,2009年9月---2012年3月,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90%以上的农作物绝收,森林火灾频发,给国民经济和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人民

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本文就对云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干旱做出一个简单的

解释。

关键词:干旱;气候;季节;气流

引言

云南持续三年的干旱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2.19亿元,云南有112个气象监测站点出现干旱,其中重旱60个、特旱9个。2009年开始,云南部分地区已连续三年遭遇干旱。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干旱已造成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等13州市91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242.76万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造成大春农作物受灾651.08千公顷,成灾376.17千公顷、绝收62.48千公顷;因灾造成全省需救助人口231.38万人;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4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2.19亿元。

一﹑自然原因

1﹑季节性

冬春季节是云南的季节性干旱期,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专家分析,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干雨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云南的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导致云南干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年际特征。从区域来看,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昭通、曲靖、红河和文山等州市是常出现干旱的地区,尤其以金沙江沿线的大理北部、楚雄北部、东川以及干热河谷地区是旱灾频率最高、旱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从季节上看,跨季节的长期连旱影响最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严重,发生频率为65%,夏旱次之,频率为28%。

2﹑季风,大气环流异常

今年1月中旬后期以来,冷空气位置比较偏北偏东,东亚中低纬度地区主要被比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控制,不利于暖湿气流输送,造成云南省天气持续晴朗少雨,旱情迅速发展。专家解释,云南地处著名的亚洲季风气候区,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由于西南季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使得夏季云南降水量偏多,气候湿润。而到冬季,云南主要受来自大陆高压前部的偏东气流或经过青藏高原南侧的西风气流的影响,这些气流比较干燥,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入冬以来,云南大部气温基本正常,降水量略少,较长时期的晴朗天气造成云南省大部地区的气象干旱从2月初开始迅速发展。

3﹑降水量持续偏少

近三年降水量持续偏少。晏红明说,2009年以来云南年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 1961年以来的最少值和次少值。今年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总量偏少。据统计,2011年12月~2012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1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6%,自然降水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干旱发展迅速。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4年大旱教训深刻痛下决心大干水利——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省委书记——秦光荣 旱灾是云南自然灾害之首。200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给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今年又发生冬春干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云南历史上少有的5年连旱。严重干旱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矛盾尖锐、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必须深刻的反思,下更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用更硬的举措,尽快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这个云南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省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 一、四年连旱历史罕见,干旱成因复杂多样 2009年以来,气候异常多变、江河来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2009年春夏干旱、2010年百年大旱、2011年雨季干旱、2012年旱季更旱。干旱持续的时间、干旱影响的范围、旱灾造成的损失历史罕见。4年连旱呈现以下4个主要特点:

一是降雨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086毫米,2009年至2012年,年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2009年低16%、2010年低4%、2011年低20%、2012年低13%,其中2011年、2009年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年和次少年,全省4年只下了3年多的雨,滇中地区则更为严重,昆明4年只下了不到3年的雨。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6.6℃,2009年至2012年,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水平,2010年高 1.0℃、2011年高0.1℃、2012年高0.5℃,其中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17.5℃,为1959年以来最高年份,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15.3℃,较历史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二是库塘蓄水减少,供水矛盾突出。2009年至2012年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全省库塘蓄水在2008年年末达到历史最高纪录72.68亿立方米之后,3年连年下滑,至2011年年末只有47.39亿立方米,是1994年以来同期蓄水最少的年份。2012年年末,虽经艰苦努力,全省蓄水达69.62亿立方米,但分布不均,滇中地区的昆明、楚雄、玉溪以及滇西的大理、丽江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楚雄州仅完成蓄水计划67%,这些地区今年的抗旱水源将十分紧张。连续抗旱大量消耗水源,抗旱水源不能及时补充,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等城市及安宁、砚山、双柏等城镇供用水矛盾突出。山区、半山区各族群

(2020年编辑)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欢迎来主页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战略地位的最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开放发展全局的关键举措,事关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云南小康、沿边腾飞、西南周边和谐。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精品文档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2010年07月23日 11时18分00秒来源:云南网. 建设“两强一堡”推进科学发展 ■在桥头堡建设中,既要注重作为客体的物质和制度的建设,也要注重作为主体的人和组织的精神建设。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桥头堡建设体现的精神,二是桥头堡建设应当具有的精神。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是凝聚人心、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将以积极的能动性促进桥头堡建设。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是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和地区发展的态势而形成的科学判断,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云南多年来致力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提升,有着客观的现实基础;是对南方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友谊和文明以及云南各族人民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与邻为善的传统的延续和光大,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桥头堡建设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统一体 桥头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其中,物质建设是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成为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制度建设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手段和保障。建设桥头堡,必然要求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对外交流的各种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建设,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精神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

桥头堡

桥头堡 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与此同时,云南有关部门还在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政府高官商讨如何加强泛亚地区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如何对构建战略大通道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形成金融支撑,等等。 按两个阶段分步推进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8月牵头编制《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并在11月份形成初稿。 在这个专项规划编制之前,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云南省社科院已完成《指导意见》。参与《指导意见》编写的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称,《专项规划》将在《指导意见》基础上修订,国家发改委本月的调研,便是对《指导意见》进行系统的考察。 齐欢表示,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云南干旱与对策

云南连年干旱主要成因及相应对策 一、引言 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截至2月16日10时,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13州市91个县(市、区)631.83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242.76万人,其中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231.38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55.45万头。而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该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达到559.9万亩,成灾203.7万亩,绝收32.4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 中国大西南历来以雨水丰沛著称,云南的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但是,恰恰这些丰水区,2009年至2012年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从科学理性的层面上去找寻其中的原因和机理?如何从旱灾的发生形成的机理上去探讨其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建立抗旱的长效机制?面对如此极端的干旱,本文将探讨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更应该致力于如何应对,如何解决,为云南干旱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 二、选题意义 目前,云南已有273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涸。云南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但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面对持续的干旱,我们不仅要问:水在哪里?3月、4月、5月云南旱情究竟会如何发展?一个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的省份,为什么会连续三年遭遇大旱?背后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呢? 云南省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地区,最近的几十年里,旱灾越来越来频发,受灾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今年更是遭受了60年不遇的大旱,这给云南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云南的生态环境敲响了一个警钟。

三、自然因素对云南大旱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导致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高压坝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最主要原因。高压坝就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如果按照时间段来分,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变暖迹象,而90年代后期的增温最明显,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来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地区。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年份朝代受灾地州市 灾情及降水概要 1569明隆庆三年昆明、玉溪、大理、楚雄、 红河、曲靖昆明、元江大旱,石屏四郊龟裂,米价腾贵…… 1621 明天启元年 昆明、曲靖、大理、楚雄 昆明正月至六月不雨 1736清乾隆元年全省大部分地区 各春夏连旱,四野干涸。石屏异龙湖“旱甚,干涸”;丽江“丽江源 涸”。全省有11个地(州、市)81个县减产6~4成,“米价昂贵,民 食维难”。1764 清乾隆二十 九年 昆明 昆明滇池水涸 1779 清乾隆四十 四年 昆明、 楚雄、丽江楚雄"旱饥";永胜"程海水顿涸十余丈,海水不再自流金沙江,海 河上游从此涸,逐渐形成老旱区"。宁蒗"金沙江水顿涸"。 1816 清嘉庆二十一年曲靖、昆明、楚雄、红河、 玉溪、文山 “夏旱甚……。滇南各郡奇荒”;昆明“民多食观音粉,附近各州亦 然,多食者大便闭而胀死”;楚雄“人食小红花,又食观音土,人多 胀死”。1906 清光绪三十二年昆明、曲靖、楚雄、玉溪、 红河、大理、文山、思茅 滇省奇旱成灾,迤东、迤南“赤地千里,耕百获一,大饥”,“始则斗 米万钱,继则饿殍相望”,“草根树皮食尽”,“遍地哀鸿,几乎朝不 保夕”,“贫民饿死者其多”。 1930民国19年 大理、思茅、红河、曲靖、 文山、西双版纳 昆明年降水量仅568.0毫米,全省受旱几十个县…… 1943民国32年 昭通、曲靖、昆明、楚雄、 红河、迪庆、思茅、大理、 临沧、西双版纳、玉溪、 文山、丽江、保山 春夏大旱,"小春枯稿,颗粒无收";马龙"尽挖山芋以资生,野菜以 度命……饿殍充途,万分勘怜,惨象不忍目睹";通海"干旱田陇赤 土一片,境内不能起火者数千家"。饥饿死亡威胁大半个云南。 1979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5个地(州、市) 冬春夏连旱,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6~8月干旱,受灾面积1062 万亩,成灾513万亩,成灾比48.3%,减产粮食54.6万吨。1987 中华人民共 和国 17个地(州、市) 全省121个县发生不同程度旱灾。受灾面积90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4.9%,成灾面积467万亩,成灾比51.3%,减产粮食61.0万吨。 去冬今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特别是云南旱情非常严重,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救灾。 旱灾是云南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如何正确认识旱灾并提出科学对策,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刊发这组资料,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历史上的旱灾 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记载较多的是明清时期和近代,这些记录是确定历史水旱灾害的重要依据。 云南1300~1990年的691年间,大小旱年211次,平均每3.3年一次;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小旱年135次,平均5.1年一次。共出现单旱年183次,连旱两年10次,即1322~1323、 1568~1569、1688~1689、1764~1765、1816~1817、1888~1889、1936~1937、1942~1943、1979~1980、1982~1983年;连旱三年一次,1905~1907年;连旱五年一次,1985~1989年。特大旱年11次,即1569、 1621、1736、1764、1779、1816、1906、1931、1943、1979、1987年。 小旱,指单季、单月成灾的轻旱、局地旱,如“春旱”、“秋旱”等;大旱,指持续数月干旱或连季旱,大范围严重干旱。 历史上曾有“滇省兀旱成灾,赤地千里,食草根树皮,昆明夏旱大饥……”、“姚安、大姚、牟定大旱,民多饥死”的记载。 二、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及抗旱纪实 1958年 全省性长时间、 大范围干旱,主要表现为春耕时节,各地溪沟断流,井泉干枯,库塘干涸,田地开裂,无水耕种,无水保苗,虫害突出,尤其以4、5两月旱情最为严重。 面对严重旱情,5月17日,省委发出了“进一步鼓足干劲,战胜干旱”的号召。把抗旱保苗作为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全省70%的各族人民直接投入了抗旱斗争。省级机关干部组成1700多人的工作组(队),分赴灾情较重的玉溪、红河、曲靖等7个专(州)、13个县协助工作。丽江地委书记赴永胜县领导抗旱工作,地区机关、学校、财贸、工矿等单位于两天内组成了由1800多人参加的4个工作队,分赴丽江、维西、兰坪、宁蒗等县支援抗旱工作。玉溪地区“全地区大面积干旱,玉溪地委及各县均组织抗旱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挑水栽稻秧。”各级工作队同广大群众查找水源,抽提地表水,挖掘地下水,同时注意节约用水,严格管水制度,争取“多栽一亩田,多保一棵苗。”宣威县(当时名榕峰县)打井近20万眼,挖水塘1.4万个,找水源12530处,取得了保苗39.5万亩的成效,占已栽种面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云南1300~1990年特大旱年统计简表 责编:黄燕玲 ■和丽琨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王崇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 王崇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一、关于战略背景的说明 (一)学习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需要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云南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 2009年12月,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正式明确了建设云南桥头堡的“两强一堡”战略;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2011年11月25日,中共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全面提出了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宏伟规划的奋斗目标,强调指出这是云南的一次历史性跨越的重大发展机遇。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特别在会上指出,要把云南放在西南、放在全国、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要以国际的视野、科学的精神、战略的眼光、现实的思考来审视云南。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关于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背景问题。 关于桥头堡建设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宣传报道,这里不再展开论述。作为本期讲座的开篇题目,主要是讨论“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问题,也就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个前提性的议题。因此它主要不是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展开一些讨论,因而它对我们学习理解“桥头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战略背景的内涵及意义 我们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发生,都会面临不同的时空环境并受制于这些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战略背景又与一般的时空环境不同,因为时空环境是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存在的一个客观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战略背景则不一样,战略作为一种人为的谋划行为,体现出非常显著的主观意志,虽然这种主观意志会受制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但它往往也会构成转变客观环境条件的重要因素,以至于我们今天面临的所有形势环境都充满了人为意志的显著痕迹。当然,能称得上战略背景的,主要还是指那些可以影响全局重大战略利益得失的意志和行为。于是我们又注意到,不同的人群、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和冲突的,因而他们的意志和行为也往往是不一致或对立的,这就会使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的捍卫和争夺,做出深刻的谋划,形成多样的组合,采取不同的举措,来持续不断地与对手进行角力和较量。于是,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战略环境或背景。

律师服务“桥头堡”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律师服务“桥头堡”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双击自动滚屏文章来源:法治大理发布者:法治大理发布时间:2010-12-13 20:51:32 阅读:140次 摘要:桥头堡战略的确立,使云南作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部,并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陆上战略通道的核心价值更加彰显。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拓展法律服务市场,已摆在云南律师面前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这也是云南律师法律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法律服务机遇与思考 桥头堡建设是云南面向西南开放、促进睦邻友好、实现兴滇富民的重要战略。作为律师队伍服务民生、保障民权、沟通域外、促进互信的法律服务制度,服务桥头堡建设是律师应担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更加显现职能和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 一、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今年年初,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会明确要求以推进“桥头堡”建设为统领,更加深入扎实地抓好全省对外开放工作,这是推进云南“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交通、建设、贸易等行业都面临着广阔的商机,同样,云南的法律服务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法律服务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服务对象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法律服务的内容中非诉讼法律事务需求量大;第三、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等法律事务的需要,给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机遇,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无法避免的挑战 俗话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但就法律服务而言,机遇不只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更多的机会是为有能力的人而准备的。机遇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住。云南律师所面临的是荆棘密布的道路。就自身情况而言,首先,云南律师仅4000余人,律师事务所400余家,其次,云南律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还不够适应大量的非诉讼服务项目。熟悉国际法,懂外语的律师较少,云南律师在处理涉外案件的经验还较为欠缺,专业水平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律师事务所专业分工不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第三,云南法律服务市场正在面临着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抢滩和冲击。法律服务无明显的地域性,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已逐步涉及国内市场,同样,国内著名的、有规模、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也逐渐涉足云南的法律服务市场,这对云南的律师事务所、云南的本土律师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三、云南律师的应对策略思考 东盟市场前景广阔,面对潜在的市场竞争,云南律师要积极应对。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 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发〔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现就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 (一)基础条件。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但是,云南省也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做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大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定位

桥头堡建设是国家推进面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是云南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云南省社会经济二 次崛起的有力推手。为此, 云南省沿边8州市纷纷制定自己的桥头堡战略,争做桥头堡建设的主力军。那么,作为云南省第二大经济体的曲靖市是不是可以置身于桥头堡建设大潮之外,与此事毫无关系呢?答案显然是“不”。桥头堡战略不是简单的边境贸易,也不是简单的通道建设,它是关系云南省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一、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 从长期的角度讲,曲靖市与云南的其他各州市应该是合作分工的关系,但从短期来看,更多的是竞争 关系。 为此,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学中的地域分工理论,利用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法,研究曲靖市相对于其 他州市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蕴含的劣势,外界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 1、曲靖市的优势——— 农产品基地、制造业基地与能源基地。相对于其他州市,曲靖市在以下几方面具 有明显优势①: (1)经济总量方面:曲靖市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地区之一。2008年,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787.6亿元,占全省比重13.82%,仅次于昆明(28.16%),排第三位的是玉溪(10.46%)。三市合计占到全省的 52.44%。 (2)农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产品基地。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0.9亿元,占全省农业的15%,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烤烟、魔芋、万寿菊产量居全国前列,烤烟产量占全国的1/10,魔芋产量占全国的1/8,万寿菊产量占全国的2/5;粮食、水产品、油料、肉类、中药材、蚕桑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5%、16%、21%、24%、34%和40%,均居全省第1位。(3)工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与能源基地。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产值355.9亿元,占全省工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及战略定位 潘孝军丁瑞江荀 顺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 摘 要: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现需要省内各州市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曲靖市的SWOT 分 析,我们将其定位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制造业中心、链接印度洋与内地的桥头堡能源保障基地、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南亚链接的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省教育文化产业的次核心区域、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农业技术输出中心,并提出要与滇中城市群按既定路线办事、与云南沿边州市互惠互利,共拓外贸、与其他州市打通南亚市场的分工合作策略。 关键词:云南;桥头堡战略;曲靖;SWOT 分析;战略定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1)03-0118-05 收稿日期:2011-03-18作者简介:潘孝军(1981-),男,江苏连云港人,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致公党党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丁瑞江(1965-),男,云南曲靖人,曲靖恒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致公党曲靖市委会副主委。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荀 顺(1963- ),男,云南曲靖人,曲靖市发改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致公党曲靖市委会主委。研究 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2011年5月第12卷第3期 May ,2011Vol.12No.3 1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状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下,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方式,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末期间,我国在深化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宏观调控体系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单一的市场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们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如何更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如何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何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提高综合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现代化。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党和政府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决策。 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发挥云南地理优势,使云南省经济发展能进一步带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融入东南亚国际市场。党在十七大中提出要“提升沿边开发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至此桥头堡建设被正式提及。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目标 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

云南干旱简介

云南干旱简介 云南2010年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严重 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云南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已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上图为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见底 旱情现状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临时解决744万人、35 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预计,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将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 云南省政府2010年3月3日公布最新的旱情报告,省内600余万人、360余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随着旱情持续发展,受灾程度将进一步恶化. 2010年,云南省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其中粮食1770万亩),受灾面积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绝收超过1000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将因灾减产50%以上,甘蔗减产20%以上。 全省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31万,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714.78万人,较去年增加46.31%。省政府预测,3月、4月、5月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分别将达792万人、951万人、1014万人。 高耗水企业被紧急关停 在干旱重灾区曲靖,城区正常供水只能确保到4月底。如果雨季迟来,城区可能出现近600万吨供水缺口,市民生活用水届时将失去保障。 3月份开始曲靖城区所有用户计划用水量统一下调30%,由120升/天/人降为80升/天/人;对高耗水的洗车、洗浴等行业采取强制关停或限制供水等措施。仅3月1日当天,曲靖城区就关停9 4户高耗水企业,其中洗车场89户,洗浴中心5户。城区内的洗车场不分规模大小,都被统一关停,估算达300多家。 3月中旬若无雨将停胶 西双版纳是中国天然橡胶主产区之一,大量胶农都依靠承包橡胶林为生。3月中旬若能迎来及时雨,他们还有可能获得丰收,否则将影响他们未来一年的生计。 干旱导致糖价逆势上涨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桥头堡建设已列为云南新的三大战略目标,对于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条件,缓解云南省发展当中的瓶颈因素,扩大云南省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 桥头堡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工作,7月12日至20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全国人大办公厅和国家46个部委、企业,160多人组成的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围绕制定支持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深入我省各地开展调研工作。 昨日,云南省向桥头堡建设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情况汇报会在昆明举行。调研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等调研组全体成员出席并听取汇报。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在会上致词。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对我省支持配合调研组工作提出要求。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出席会议。 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委托,秦光荣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加快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机遇,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热切期望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长期以来,国家各部委对云南发展十分关心,此次组成高层次、大规模、强阵容、广领域的联合调研组到云南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厚爱,充分体现了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 秦光荣说,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二是资源丰富,生物、能源、矿产、民族文化、旅游等资源富集;三是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云南发展态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云南将全力做好调研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相信通过调研组的辛勤努力,调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形成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操作性、指导性的《指导意见》,为制定桥头堡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桥头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指导帮助云南加快发展,为国家对外开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听取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代表省委、省政府做的汇报后,杜鹰指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于我国扩大沿边开放,创造睦邻安邻、和谐周边环境、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云南以开放促开发、实现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

一带一路桥头堡昆明——打造区域性国际大都市(4)

一带一路桥头堡昆明--- 打造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二OO九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云南时曾对昆明的区位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做出过高度评价,胡锦涛称:“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全覆盖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发的前沿通道。” 当“未来经济看亚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发展方向,“国际化”概念成为很多城市发展战略中抹不开的噱头说辞,昆明得天独厚的不提概念就已经自带“国际化”标识。虽然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定义,但是国际上有代表性世界城市都应具备以下特征:①主要金融中心、银行所在地;②国家贸易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各类人才聚集中心;④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⑤集中相当比例富裕阶层人口中心、第三产业高度发达;⑥具有国际意义的制造业中心、娱乐业随之为世界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⑦港口与国际航空港为世界交通重要枢纽。 打开世界地图,云南无疑是亚洲的绝对地理中心,昆明作为云南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一目了然。将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必然是一路一带经济发展思路下起到桥头堡的作用。 一、科学规划引领昆明发展,实现智库成果转化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科技人才,全方位谋划50至100年以上的战略目标。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导向,规划破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规合一”统领昆明城市发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昆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同时守住城市建设发展的底线和边界,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在规划编制中进一步明确城市内涵和发展定位,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凸显自身的鲜明特色。 1.明确老城区和新城区发展功能定位,以及昆明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关系。老城区发展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滇池水域生态承载能力为依据,防控漫无目的破坏自然资源,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着重保护文物、传承文脉、打造精品。不符合老城区城市功能定位且尚在老城区的产业,在充分调研周密谋划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疏解人口、产业、服务等城市功能,向新城区和周边城市转移。新城区规划突求承接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品质,后续发展建设严控规划行事,强化统领规划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规划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土地供给等方面需要超强约束力和控制力,防范部门利益驱动或者行政决策者个人意志驱使,各级领导干部以及行政部门尊重和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以法治思维保证规划顺利进行。 2.实施步骤:(1)整合资源,成立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智库;(2)广泛调研,设立规划项目课题组;(3)将课题组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及研讨应对策略;(4)课题组人员跟踪落实。保证规划与项目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

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云南干旱原因doc

【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云南作为湿润地区却又时有干旱发生的原因 云南:科学分析干旱原因谋划“十策”兴水 2010年04月02日00:39 本报讯(记者马波)3月31日,围绕“抗旱”主题召开的云南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富民强滇的头等大事,省长秦光荣不仅利用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阐述了云南干旱的客观成因,也号召全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水利建设。 数据表明: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水旱相乘,伴随着云南历史的全过程。从1300—1900年的691年间,云南出现干旱年211次,平均每3.3年一次,其中大旱年76次,平均9.1年一次;小旱年135次,平均5.1年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也于1958年、1963年、1977年、1979年、1982年、1991年、1992年、1999年共发生8次严重干旱。云南大旱年多以冬春夏连旱,或春夏连旱为主要类型。目前这次干旱是云南大旱历史上特别突出、特别严重的一次。 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秦光荣指出,云南干旱的成因是多方面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3方面: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了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高气压气团,气压场偏低,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达到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而另一方面,云南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省区之一。据悉,云南省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908条,有高原湖泊40多个,其中湖面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湖面总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81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300多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 这么优越的水环境,为何云南还会连续遭遇严重旱情呢?秦光荣用“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4句话来概述。一是“水多”,即水资源丰富。二是“水

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纵观云南历史,会发现这几年云南三年连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从明清开始,旱灾逐年增多,特别是到二十一世纪初,旱灾呈现加速度增长,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三年连旱。那么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大气环流异常。引起大气回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一般每2—7年出现一次,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所以不能解释云南旱灾逐年增强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三年连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不可能三年连续出现。 2、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从历史角度来看:明清以来云南旱灾的日益增长,正好与明清以来日益增长的水利设施建设日益增长成正比,很显然,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灾的原因,恰恰相反,

水利设施越多的年代旱灾反而越多。此外现在抗旱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干旱沙化。一旦地下水开采完,土地荒漠化严重,一切就晚了。 3、全球变暖。数据显示:从云南有气象记录的1961以来,云南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温率为0.015℃/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从历史来看,例如侏罗纪时期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然而侏罗纪时期却是地球历史上最湿润的时期之一。所以,全球变暖不是导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地处于北回归线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回归线所贯串之处,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小内天特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许说明了云南气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时候的云南却以温暖湿润气候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才逐渐转为干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