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

整理:胡晖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来分享庄子的一篇作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大家知道这篇课文选自哪里?

生(齐):《庄子·秋水》

师:哦,《庄子·秋水》,“秋水”很美的名字,非常诗意,庄子在《秋水》里从秋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大海写到自然,写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本书当中它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短短的文字流传千年,至今还吸引着华夏子孙的我们,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千年前的濠水之滨,去看一场智慧的争端。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诵,并且口译课文。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生:自由朗诵课文。

师:朗读结束了吗?请同学们口译课文,可以口译给同桌听。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好了,有问题吗?自由提问。来请举手,我今天就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

生1:“请循其本”的“本”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1、“请循其本”的“本”什么意思?

生2:“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2、 “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

生3:“请循其本”的整一句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3、“请循其本”的整一句什么意思?

生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

生5:文章结尾一句有何寓意?

师:板书问题5、文章结尾一句有何寓意?

生6:文章题目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明文章是一篇游记,但文章为何只写对话,不写其他内容?

师:问题提得太好了,很有价值。板书问题6、文章题目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明文章是一篇游记,但文章为何只写对话,不写其他内容?

生7:文中有一句话:“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知道了什么?惠子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什么?

师:板书问题7 、庄子惠子都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庄子什么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女生有吗?

生8:文章结尾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师:教师板书问题8、文章结尾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同学提了八个问题,我们就从这八个问题来解决吧。我们先来看“全”什么意思?有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

生:应该是“肯定”的意思。

师:“肯定”,大家知道肯定是什么词?从词性上来说。

生:语气词,副词。

师:很好。那么我们来追问:惠子肯定什么?

生: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恩,惠子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那

么我还想追问: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根据什么来肯定的呢?

生: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他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恩,找到了一点,还有吗?

生:因为惠子不知道庄子,所以不知道庄子的想法。庄子不是鱼,当然不知鱼的快乐。

师:说什么?我没听清,请再重复一遍好吗?这句话本身怎么说的?

生: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

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我们在辩论的时候会这么说吗?哪位同学说说?

生1:用类比的方法往下推。

生2:惠子的逻辑性比较强。

师:哦,逻辑推理。学过吗?

生:学过。

师:逻辑推理,讲求一推二,二推三。所以说惠子的思想逻辑性非常严密,惠子是用逻辑来认识这个世界。讲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来看英国一位史学家李约瑟,李约瑟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倘若环境条件有利于惠子学说生长的话,中国科学无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可发展(这段话通过多媒体展示)。多么了不起的惠子,他是通过逻辑来推断认识这个社会的。我们刚才通过一个“全”,一个表示肯定语气的语气词来认识了惠子的思想。所以呀,同学们,文言文中语气词,它虽然是不表意的,但可以表达感情,这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作品的,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文言文在鉴赏文言文的时候,应该多多关注这些语气词。好的,我们“全”字解决了,我们来看“‘汝安知鱼乐’云者”这句话。有没有同学来帮助解决一下呢?

师:或者我们就来回答一下“安”字什么意思?

生1:“安”字是“怎么”的意思。

师:还有吗?“安”有没有其他的意思?

生2:我觉得是“哪儿”。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哪儿”?这篇课文出现了几个“安”?

生2:三个。

师:这三个“安”是不是都是“哪儿”的意思?

生2:不是。

师:你说说看几个“安”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安”是“怎么”。“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安”也是“怎么”。后面这个是“哪儿”。

师:讲得非常好。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庄子最终击败了惠子靠的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上庄子赢了,靠的是什么?(教师引用课文中的原话提示)

生1:惠子问庄子你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却说惠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

师:恩,对了。庄子在这里耍了小聪明,什么小聪明?

生2:把两个意思分开了讲。

师:哦,分开来,达到了一个偷换概念的目的。

师:“安”是一个多义词,文言文中这样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庄子很聪明

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最终击败了惠子,把这场辩论给赢了。我们这里要注意“安”的两个意思。(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演绎一下,哪位同学可以试试?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

生:学生续老师的往下演绎。(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师:非常好。这么短的时间,你能演绎得这么好,真不容易。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全体鼓掌)

师:通过对文中两个字词的意思进行分析,我们差不多已经理解了这篇作品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一起把作品朗诵一遍。(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齐诵)

师:看过全文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庄子在偷换概念,这不是庄子在自打耳光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再看课文,你们看看文章还隐藏着什么?同学们说说看庄子为何要“循其本”?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这句话庄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的?有人知道吗?

生:庄子是在很快乐的情境下说的。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边上游玩,庄子看到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感到很快乐。所以就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师:说得真好。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句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这句话中同学们特别要注意的这个字“游”。怎么样是游,游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们出游过吗?心情如何?

生1:游玩过,玩得时候比较开心。

生2:跟朋友出去玩很开心,烦恼都抛走了。

生3:十分快乐,一切的烦恼都跑到脑后了。

师:玩得时候大家都很开心,心情都非常放松,把烦恼全部扔掉。这就是游玩,在这样的情况下,庄子说游鱼很快乐。你觉得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凭什么呢?

生1:因为庄子自己觉得快乐,所以觉得水中的鱼也快乐。

生2:庄子自己觉得快乐,所以他觉得看到的事物都快乐。

师: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生2:有。我在开心的时候会觉得身边的东西都可爱。

生3: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之滨游玩,看到风景非常美丽,心情很好,觉得鱼儿在这里游来游去也快乐。

生4:庄子在这种环境中很快乐,他就想到了鱼,觉得鱼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也很快乐。

师:好,庄子觉得自己很快乐,所以把自己的这种心情扩散出去,觉得鱼也很快乐。我们同学讲得非常好,把这些观点都说得很到位。我们来看一下,清代有个叫宣颖说: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多媒体展示),“亦”什么意思?

生:“也”的意思,说明我快乐了,我觉得鱼也快乐。

师:美学大

师宋白华也是这么说的: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宗白华(多媒体展示)就像同学们刚说的一样,我心情快乐的时候,身边的东西都是好的,即使我原先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也觉得好了。因为庄子自己心情非常好,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七个问题:庄子和惠子都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庄子什么问题?现在请提问的同学自己来回答一下。

生:庄子知道的是鱼的快乐,惠子知道的是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问庄子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

师:我听着有点绕,有谁能讲得更清楚一些。惠子和庄子的区别在哪里,我还可以追问庄子想说什么?

生:惠子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庄子是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其实在庄子眼中,鱼快不快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快乐。

师:你讲得非常好。我觉得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庄子的思想。其他同学听清楚了吗?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惠子想问庄子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惠子的立足点是要符合逻辑。庄子想说我很快乐,所以鱼快乐,是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去讲的。

师:庄子和惠子其实是在两条思路上考虑问题。惠子一直想要用逻辑来推理,而庄子想跟惠子说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我快乐,我就觉得鱼快乐,因为我的心灵和自然相通。好,下面来看这个“本”,刚才是谁问的,请你现在来回答。你明白了庄子说的“本”是什么吗?

生:这个“本”就是庄子游玩快乐,所以看到鱼也觉得鱼快乐。

师:说明你已经理解了,我来概括一下,这个“本”就是最初的心灵的感受。

师:本文是一篇寓言,下面我们来说说本文的寓意。(多媒体展示庄子简介,并引闻一多评庄子的话来帮助理解)

生1: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要从严密的科学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2:我们要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我们就会从世界中感受到许多美好的东西。

生3:事物本来没有好与坏,是用我们的情绪去决定的。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一个开头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千年后的春天

我又立在濠水的边上,

追寻你的目光。

你的一句‘知之濠上’

轻叩我心房,

我听到了你在对我说”

生1:事物的本身是捉摸不透的,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心来看待事物呢?

生2:世界上处处都是美,只是你没有用心感受,只要你用心感受,世界会用心回报。

生3:鱼就是我,我就是鱼。

生4:用心去品味自然,自然的外物似乎与我的心情融为一体。

生5:为什么会不快乐呢?你看看青山,你看看绿水,你听听蝉鸣,你听听风声,我们本来就是

这大自然的一物,闭上眼感受吧。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说明已经掌握了课文。下面让我再读课文,来感受庄子的乐,庄子的思想。在朗读中结束课文。

评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两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艺术家风貌。杭州建兰中学李明老师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犹如逍遥游庄子般从容洒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这堂课中学生就课文提了许多问题,如:“请循其本”的“本”字是什么意思?“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庄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八个问题。教师善于提炼,先让学生从“全”字认识到庄子逻辑思维的严密,再从“安”字认识到庄子“偷换概念”的手法,从“游”字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最后,让学生以“续写诗歌”的形式,来升华自己对庄子的理解。李老师就这样把一篇颇有难度的古典经典,游刃有余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里,这个过程是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正如沈江峰老师所评,那是“自我的发现,美的发现,问题的发现”之旅。

文中,惠子的理性思维和庄子的感性思维,及庄子思想天地人合一的精髓学生难以感悟到。李老师巧妙地引用了英国李约瑟对惠子的评价:倘若环境条件有利于惠子学说生长的话,中国科学无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可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惠子学说魅力及对世界的贡献。同样,李老师也运用名家评论让学生体会庄子的感性思维:(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清宣颖(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宗白华

听了李老师的课,我感触颇深。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情,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用智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及时抓住课堂教学现场的生成,并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

初中《〈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知识梳理

初中《〈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选自《庄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大师庄子,与老子并称,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经》;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 【主题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鄙视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轻松、闲适,在辩论中每个人都很认真但又似抬杠,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体现了庄子旷达的心境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文中的惠子力辩叫真又太过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而又超然。其中的“鱼之乐”是庄子内心愉悦的投射与外化。 【重点词语解释】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或谓惠子曰(有人)(告诉) 3、庄子往见之(看望)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5、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栖息)(竹实)(甘泉) 6、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7、鯈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 8、是鱼之乐也(这) 9、安知鱼之乐(怎么) 10、固不知子矣(固然) 11、子固非鱼也(本来) 1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一词多义】 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动词,威吓,恐吓。 之:庄子往见之代词,代“惠子”。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主谓句,取诵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辅佐君主的人。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 例:惠子相梁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例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2)判断句: 例句:是鱼之乐也。 译文:这是鱼的快乐呀。 (3)省略句: 例句:惠子相梁,应为“相于梁” 【重点句子翻译】 1、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原文翻译】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

庄子其人其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1]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庄子《北冥有鱼》原文和译文

精选 庄子《北冥有鱼》原文和译文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对“游濠梁”引发的辩论作出评价。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阅读,通过提问感知文意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

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二、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三、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目录: 一、《北冥有鱼》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北冥有鱼》 A卷:夯实基础 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 1、北冥:;冥:。南冥: 2、怒:。 3、垂天之云:。 4、海运:。 5、天池:。 6、志怪:。 志:。 7、水击:。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扶摇:。9、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其:。 12、其视下也:。其:。 13、亦若是则已矣: 。是:。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6.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五、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北冥.有鱼: ②志怪.者也: ③其正色邪 ④水.击三千里: ⑤天.池也: ⑥其视下.也: ⑦野马 ..也尘埃也: ⑧怒.而飞: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⑩天池.也: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 ①怒.而飞: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③志.怪者也: ④水击.三千里: 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⑧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亦若是.则已矣: ?去以.六月息者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一词多义 其 ①其名为鲲: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 之 ①鹏之背: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场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之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庄子与惠子在认知的态度上,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 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晋人涂白垩,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真真挚之情。 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 (k ūn )(传说中的 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 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奋起,这里 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就) 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志.(记 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 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三千里,抟.(tu án)(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 故名“野马”。)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 “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深蓝),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 (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 (罢了)矣。 二、【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_7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对庄子、惠子二人的争辩作出评价。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难点 1、对庄子、惠子二人的争辩作出评价。 2、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引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答: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3、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答: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4、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答: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答: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6、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场辩论谁更胜一筹”的话题,细致分析二人辩论过程,感受其辩论智慧。 问: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却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

庄子北冥有鱼教案

《庄子一则》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难点: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的世界。 二、资料链接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纠正字音 冥míng 鲲kūn 徙xǐ谐xié抟tuán 2、倾听朗读,把握节奏 四、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初步疏通文意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几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几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因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当堂练学 1、通假字: (1)冥:同“溟”,海。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教案

21.《庄子》故事两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难点 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北冥有鱼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庄子(人物)》。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学习《庄子》故事两则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 《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它“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

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可参考【影音资源】《庄子》 2.读课文,初步感知。 【精品课件】 (1)先自读再播放【音频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参考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 (2)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捧起课本,自主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3)借助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初知文章。 北冥:北海。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苍苍:深蓝色。 2.概括主要内容。 参考:文章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及“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景象,表明万物皆所有凭借而不自由,表达自己对绝对自由的渴望。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局部探究 【精品课件】 (一)翻译课文,梳理文言知识。 1.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文件。 【教学过程】 一、听读课文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二、疏通文意

(一)学生齐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重点字词理解。 于:在 梁:桥 是:这 之:结构助词的 乐:快乐 安:怎么 固:固然固:本来 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全:完全、确定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二)教师范读课文。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重点字词理解。 循:遵循、沿袭本:最初的话题汝:你 云者:如此如此既已:已经之:它指鱼之乐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整体感知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明确:(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四、合作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庄子。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能力目标: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精神内涵。 3.情感目标:领会庄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那纵横捭阖的雄辩,亲历躬行的实践,高尚傲岸的品格,光耀千古的思想,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现象,筑就了我国历史上不为多见的文化巅峰,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拜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感受庄子的人格光芒,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自主学习 (一)读中有品 分成两组演来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然后点评字音、停顿及语气是否到位。 (二)读中有思 学生借助注释、口译课文,说说应该掌握的重点词语。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读中有编 演读课文——编演课本剧 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当年庄子惠子的对话场景重新演绎一下。小组准备一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前的战国时代。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请学生续老师的表演往下演绎。 三、小组合作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后发言: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围绕什么辩论?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或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庄子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其实这场千古之辩是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论,惠子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他根据逻辑推理来得出的。所以说惠子的思想逻辑性非常严密。 (二)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而这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惠子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三)庄子最终击败了惠子靠的是什么? 庄子很聪明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关键是“安”字,在惠子那里,“安”的意思是“怎么”?在庄子那里变成了“哪里”。庄子最后说了那句话,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很明显,庄子在这儿偷换了概念。他靠耍小聪明,偷换概念取得了胜利。 (四)假如你是庄子,你如何取胜?用逻辑推理。 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五)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你觉得这么说有没有道理? 境由心生。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因为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本来就是快乐的,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清宣颖 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美学大师宗白华。 由清宣颖及现代作家宗白华读庄子的评论来启示学生“移情现象”。这种现象还体现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歌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九年级语文下册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建湖初中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20 《庄子》故事两则从容说课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复习资料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复习资料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 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 ..(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 .. 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 (气息)相吹马”。)也,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息. (吹拂)也。天之苍苍 (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 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巩固【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阅读精选2019.5(附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阅读2019.5 一、2008年台州市(二)(12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 ..的一项是()。(3分)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分) 答: (三)(9分)戴震难师段玉裁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③就傅:跟随老师④为:是⑤非常:不寻常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日.数千言不肯休()(2)相去.几何时矣()(3)师无以应.()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25.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 答: 二、(2014荆门)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钓鱼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之濠上也。” 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 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3.(4分)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回答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21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时: 65 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任课教师欧阳洁备课时间 6.27 上课时间7.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 值观 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课前、课中 反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北冥有鱼》(指名检查,学生回答)这一节课,我 们继续了解庄子。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音频课文】,听读 感知。 2.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同桌互译,疏通文意。 3.仔细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用原文)。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那惠子如何反击?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

(6)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局部探究 (一)理解双方观点。学生思考,交流。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小组探交流: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师生点评。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也(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二)探究文章内涵。 1.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