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较法作业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

比较法作业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

比较法作业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
比较法作业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

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

姓名:魏少敏学号:200912206030180036 班级:09级法硕这学期,本人小心翼翼地拜读了德国两位著名的比较法学者———茨威格特教授和克茨教授合著的《比较法总论》这本书。比较法著作中,《比较法总论》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自此书问世以来,各国比较法学者无不对这本书推崇之至,称之为“罕见的成功之作”,甚至誉之为“在英语中,是一部没有一本同类著作能达到同类水平的极优秀之作。”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说比较法;第二部分讲述世界上的法系,分为六编:罗马法系、德意志法系、英美法系、北欧法系、社会主义法系、其他法系。在比较法的概说部分,作者讲述了比较法的概念、功能、目的、方法、历史,透视出作者对比较法基本理论的纯熟和关切。在对每个法系进行述评的过程中,作者讲述了法系的发展历史、继受与传播、法典、法院和法律职业,读者从中获得的,不仅有知识,更有精辟的见解。同时,作者对每个法系的介绍中,都同时包含着比较的眼光和笔触。

克茨教授在本书中文版的序言中,引用了歌德的话:“不知别国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也便一无所知”。确实,法律也是如此—在当今中国法律愈加走向开放时代,比较法的视野、比较法的知识,也越加彰显其重要性。

面对一字千金的《比较法总论》,做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恐怕都不能写尽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辞。笔者这篇读书笔记主要结合《比较法总论》谈谈笔者对“比较法概念”的理解。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法律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是真正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法还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出现的,它是随着各国立法的加强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出现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定义,这需要对其外延和内涵作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有明确了对象的概念,才能进一步探讨其研究方法论的问题。对于比较法而言,比较法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区分比较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最基本手段,而

且它更是比较法中所有问题中的原点性、基石性问题。对于一个比较法学者来说,对比较法是什么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其比较法研究的思路、重心以及学术追求,直接影响其对比较法其他各种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每一种比较法概念在指明比较法是什么的同时,也区分了比较法不是什么,实质上也就划定了比较法的研究范围。

曾经出现的比较法的概念主要有:(1)比较法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比较方法。这是英美学者卡顿、格特里奇等持有的观点。他们认为比较法仅仅是一种研究法律的方法或者技术,比较法本身并不能构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比较法是一门寻求世界法或者人类共同法的学科。这是一些主张世界法律统一的比较法学者如法国的萨莱依、朗贝尔等人提出的观点。朗贝尔提出,比较法包含两个学科,一是比较历史,追求的是一种纯科学的目的,其使命是通过对各种法律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揭示社会生活所遵循的自然法则。第二个是比较立法,他追求一种实际的目的,其作用是通过对各种法律制度的比较,发现他们的概念和值得的共同基础,创立适用于相同文明社会的共同法。(3)比较法是一门对各种法律体系进行比较的学科。这是当今中外大部分比较法学家所持的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本书的作者茨威格特、克茨,美国的奥萨亏,日本的五十岚清等。他们认为,比较法是一门对不同法律体系(法律秩序、法系、法律传统)进行比较的学科。(4)比较法是一门研究不同法律体系的关系的学科。这是美国比较法学家沃森的观点。他还进一步提出,比较法研究的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历史关系;第二种是法律体系;第三个所有法律关系早期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5)比较法是一门研究各种法律体系的规律的科学。这是一些具有理论关怀的比较法学者的观点,代表人物由莱茵斯坦、萨科。他们认为,比较法不是进行纯粹的法律比较,而是要研究世界各种法律体系的普遍规律,提供法的一般知识或理论。

从文字表述上看,比较法学家关于比较法的定义似乎是各不相同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些形形色色的比较法定义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比较是比较法的特殊性之所在,强调

比较在比较法中的核心地位。即使是那些对“比较法”这个术语颇不满意而试图寻找新的术语取而代之的学者,他们所创造的各种新术语,如“比较法律体系”、“比较法律传统”、“比较法律文化”、“法律的比较研究”,仍然不得不在这些新术语中保留“比较”这个词。在以往关于比较法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门学科的争论中,无论是否认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人,还是主张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人,对比较法与比较的直接关系都坚信不疑,认为比较法是对不同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这种比较中心主义的比较法概念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对比较法的学术空间、学科角色、研究目的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对比较法研究及其发展产生了很多有害的影响。首先,它极大地限制和缩小了比较法存在和发展的学术空间。按照这种比较法概念,只有对各种法律体系及其规则的比较活动以及对此种比较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才属于比较法的范畴。在研究各种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法的性质的一般理论,提出关于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等活动,都不属于比较法的范畴。其次,它导致对比较法的一种工具主义的理解和角色定位。比较法由于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比较活动,因而它被认为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目的,其存在价值仅仅在于为其他学科和法律实践服务。如果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话,它也不是独立的学科,而只是一门工具性的、辅助性的学科。因此,套用一句时髦的歌词来说,比较法学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两个字惹的祸。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比较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比较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构成了人类一切认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类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必然要拿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这一事物的特殊性。在法学领域,比较实际上贯穿于一切法学研究活动中。美国比较法学者库兰指出:“正如比较是理解过程的核心一样,比较是一切法律分析的核心。比较就是对照其他的事物、领域来理解某一事物、领域。只要存在其他的、不同的东西,比较事业就一定存在。比较的存在不过

在比较法这一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比较法领域中,由国家的疆界和语言所导致、并为官方所承认的各种区别突显了法律分析中的比较因素。”尽管比较方法很重要,但是在比较法中,我们不是要突出和强调比较方法的地位和意义,恰恰相反,而是要弱化和淡化比较方法的地位和意义。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一定就是给比较法学科换一个更贴切的名称。比较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我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只是不能为其字面意义所迷惑。

那我们该怎么对比较法下一个概念呢?对此,笔者比较推崇吉林大学黄文艺老师在《比较法:批判与重构》对比较法的解释。“比较法是研究人类的各种法律文化的科学。”这一解释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强调比较法研究的对象是作为文化的法,而不仅仅是作为规则的法。只有站在文化的角度上,我们才有可能真切地理解和把握各个民族的法律现象,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感受到人类的法律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化的角度显然是以考察和研究各个民族的法为己任的比较法所应当采取的最好的学术角度。其二,强调比较法对各种法律文化的研究是一种全方位的研究,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比较研究,尽管这种法律文化研究经常暗藏着一种比较的立场,经常使用比较方法。所谓全方位的研究,是指比较法的研究范围包括对各种特定的法律文化的情况的研究、对各种法律文化之异同的比较研究、对人类法律文化中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等。只有彻底摆脱比较中心主义倾向,比较法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才能脱胎换骨地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学科之林。不过,这一比较法概念可能会遭致一些人的反对或异议。

第一种反对意见是,这一解释篡改了比较法的本来意义。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比较法就是比较法,它总是意味着对法的比较研究,尽管作为比较对象的法可以作各种理解,如法律规则、法律体系、法律传统、法律文化。对于这种反对意见,我们可以用解释学的例子来加以回击。解释学最初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技术、方法的学问。解释学一词的希腊文词根赫尔墨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神的信使,他的职责是通过他的解释向人们传递诸神的信息。

基督教的神父们为了获得对《圣经》的确切的、统一的解释,而发展出来了一门正确理解和解释《圣经》的技术学,即神学解释学。当这种学问被用于法律的解释时,便产生了法学解释学。后来,经由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之手,解释学从各种具体形态的解释学发展成为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普遍的、系统的理论。这是解释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解释学理论仍然没有超出方法论和认识论研究的范畴。解释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创造的哲学解释学。哲学解释学与传统解释学的根本分野在于,它使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研究转变为本体论研究。哲学解释学把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把握,试图通过探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发现人的经验方式,在人类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解释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比较法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比较法和解释学一样,都是从系统地思考各自领域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但是,与解释学相比,比较法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对法律比较的方法论研究上,而没有进一步发展为法律比较的本体论研究。所谓法律比较的本体论研究,是指对作为比较的前提条件的人类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的性质的研究。人类的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直接决定我们怎样对人类的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进行比较。本体论研究是法律比较的方法论研究的不可省略的前提。因此,比较法不能将这种本体论研究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恰恰相反,只有深入进行本体论研究,才能扭转比较法理论匮乏的局面,使比较法研究进入新的学术境界。本文所设计的以法律文化研究为特点的比较法模式正是一种关于比较法的本体论研究的尝试。既然解释学通过重新界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篡改”解释学的最初意义)而成功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比较法同样也可以通过重新界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篡改”比较法的最初意义)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种反对意见是,这一解释无法将比较法与其他学科区分开,因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都研究法律文化问题。的确,在比较法的发展史上,确定比较法

操作系统概念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返种情冴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与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乀。 Answer:a.窃叏戒者复制某用户癿程序戒数据;没有合理癿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存,磁盘空闱,外围设备)b.应该丌行,因为人类设计癿仸何保护机制都会丌可避兊癿被另外癿人所破译,而丏径自信癿认为程序本身癿实现是正确癿是一件困难癿亊。 1.2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丼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栺的管理。(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b)不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戒迷你电脑系统:存呾CPU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不服务器相联癿工作站:存呾CPU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存资源1.3在什举情冴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戒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癿用户较少时,仸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径快,分时系统有意丿。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癿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癿解决。迓有一种可能収生癿情冴是在同一时闱有许多另外癿用户在同一时闱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丏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癿运行时,以及

当个人计算机癿性能能够充分癿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癿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癿,。 1.4在下面丼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

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Answer:对二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癿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呾分时系统。对二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丌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癿。 1.5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乀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丏I/O可以在仸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不剩下癿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丏I/O也叧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返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呾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癿运行程序呾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觃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集群系统不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举?两台机器属二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什举?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幵分布二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仸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组成癿单一癿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癿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癿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迕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癿存储空闱。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癿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癿状态必项被复制,幵丏要持续癿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敀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敀障处理癿功能。

第一讲习题作业

第一讲概论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3.发展: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6.社会性发展: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7.心理发展特征: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 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成人感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成熟水平会形成很大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从而使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 它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少决定岗位的高低。具体步骤: 1.先从全部岗位中选出15-20个主要岗位,其所得到的劳动报酬(薪酬总额)应是公平合理的(必须是大多数人公认的); 2.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一般包括: (1)智力条件: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所受的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基础常识等; (2)技能:包括工作技能和本岗位所需要的特殊技能; (3)责任:包括对人的安全,对财物、现金、资料、档案、技术情报保管和保守机密的责任,对别人的监督或别人对自己的监督; (4)身体条件:包括体质、体力、运动能力,如持久性、变动性、运动速度等; (5)劳动环境条件:如工作地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噪音等。 3.将每一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 4.岗位评定小组应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经过认真协调,按上述一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对应的工资份额,其结果如下表:

工作岗位评价排序与工资额对应表 月度工资额智力条件技能责任身体条件工作环境序 号 工资 额 序 号 工资 额 序 号 工资 额 序 号 工资 额 序 号 工资 额 A(1250) 1 320 1 260 2 360 4 160 3 150 B(1100) 2 210 4 200 1 400 5 150 4 140 C(1000) 3 180 3 220 4 260 3 170 2 170 D(1050) 4 90 2 230 3 280 2 190 1 260 E(650) 5 50 5 50 5 90 1 200 1 260 5.找企事业单位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他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某岗位的某要素与哪一主要岗位的某要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C岗位经过比较后,得到以下结果,如下表: C工作岗位评价结果汇总表 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对比工作岗位评价结果 1.智力条件与B相似按B岗位智力条件工资额应为210元 2.技能与D相似按D岗位技能条件工资额应为230元 3.责任与A相似按A岗位责任条件工资额应为360元 4.身体条件与B相似按B岗位身体条件工资额应为150元 5.工作环境与B相似按B岗位工作环境工资额应为140元 最后将各项结果相加,得210+230+360+150+140=1090(元),则岗位C的评价结果为1090元,视为其相对价值,同理可计算出其他岗位的相对价值量,并按其相对价值归级列等,编制出岗位等级表。

如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采用比较法

如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采用比 较法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等,以实现“单因子”实验;这样,排除了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突出了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通过水和煤油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情况的比较,为“比热”的引出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又如:在“电磁感应”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点明,在以下实验中,使用的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磁场及磁场中运动的导体都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按下述步骤进行演示:(1)电路闭和,当导体在磁场中不运动或平行于磁场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表明导体中不产生电流。(2)电路闭和,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场线运动,电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导体中产生了电流。(3)在前步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取磁场线方向相同而改换导体运动方向,再取导体运动方向相同而改换磁场线方向,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不同。(4)电路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1)、(2)两步的差同,就可以建立电磁感应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2)、(4)两步的差同,可以使这一感性认识深化,即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比较(3)步实验的不同条件,不同现象,就可以理解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两个因素。最后,教师指出联系:左手定则。类似地,能否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感应电流方向、磁场

操作系统概念习题集锦

1 引论 小结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操作系统是硬件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支撑其他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 2.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程序,这些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运行,共享处理机及系统中的其他资源。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即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 ·微观上串行: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占有CPU,交替执行。 3.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4.操作系统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能对一批作业自动进行处理,在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及多道程序运行。 ·在分时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的运行时间被分成很短的时间片,系统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若某个作业在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内不能完成其计算,则该作业暂时停止运行,把处理机让给另一个作业使用,等待下一轮时再继续其运行。分时系统的特征是同时性、交互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实时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实时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响应及时和可靠性高。 5.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及不确定性。 ·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供多个用户共同使用。

作业第一部分之概念题(去英文版)教学总结

概念题 1.以下哪项最应该发生在执行过程组? A.确定单个项目团队的绩效。 B.给团队成员的 人力资源记录增加新的技术。 C.确定客户接受标 准。 D.确定如何完成过程改进流程。 2.组织内部用来管理项目的政策、方法论和模板有谁来提供? A.发起人。 B.职能部门。 C.项目管理办公室。 D.项目经理。 3.以下哪项最好的描述了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 A.范围、资源数量和成本。 B.范围、成本和进度。 C.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资源和客户满意度。 D.进度、成本和变更的数量。 4.项目管理的哪个过程组花费最多的时间和资源? A.规划。 B.设计。 C.整合。 D.执行。 5.风险是如何影响项目的? A.风险是不确定的事件,风险一旦发生,至少会对一个项目目标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B.风险是确定的事件,必将对项目产生消极影响。 C.风险会对项目资源数量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成本。 D.风险会改变项目进度,但不会影响项目范围。 6.变更控制系统的建立应该: A.在项目需要时。 B.由管理层负责建立。 C.通过正式的书面程序建立。 D.由团队成员负责建立。 7.以下关于项目基准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基准应该包含在已经批准的 项目管理计划内。 B.基准包括批准的范围变更。 C.基准用来检查项目偏差。 D.基准用来制定工作分解结构。 8.谁确定新项目的项目范围需求? A.客户。 B.项目干系人。 C.项目经理。 D.高层管理层。 9.工作分解结构是通过以下谁创造的? A.团队。 B.项目经理。 C.管理层。 D.发起人。

10.项目经理正在确认可交付成果的范围。此时项目经理最需要确保的是? A.精确度。 B.合时性。 C.接受。 D.完整。 11.以下关于工作分解结构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由项目经理创建。 B.防止遗漏工作。 C.为项目估算提供依据。 D.可以帮助有效组织工作。 12.谁负责制定范围基准? A.职能经理。B.项 目团队。 C.所有干系人。 D.项目联络员。 13.为了确保团队成员清楚了解每个工作包所包括的工作,项目经理会使用以下哪个文件? A.项目范围说明书。 B.产品范围。 C.工作分解结构词典。 D.进度计划。 14.以下哪项描述了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用途? A.管理项目。 B.制定 和控制进度。 C.制定完整的项目管理计划。 D.制定工作分解结构。 15.以下关于参数估算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模型是可调整的。 B.估算数据来自团队成员。 C.用于模型中的参数是可以计量的。 D.模型中使用历史信息。 16.项目经理为了使未来某个进度绩效符合项目管理计划而采取的措施被称为: A.预防措施。B.经验总结。 C.范围核实。 D.范围规划。 17. 控制图显示,8个点位于均值的同一侧。你应该通知管理层上述问题,因为它违反了: A.7点规则。 8点规则。 50/50规则。 3西格玛规则。 18. 以下各项均是成本管理的内容,除了: A. 供应商 投标分析。 B.类比估算。c挣值管理。d估算活动资源。 19.选择性依赖关系是基于以下哪项决定的? A.经验。 B.项目外人员的需求。 C.工作的性质。 D.项目发起人的需求。 20. 控制图有助于: A. 专注 更重要的问题。 B.激发思考。 C.探究可能结果。 D.判断过程是否失控。

什么是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一、比较法的研究对象 一般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是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如对中美、中德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从特定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也包括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的比较研究,如对美国不同的州之间的法律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国大陆与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法律制度进行的比较研究,又如对我国加入WTO后法律与国际接轨、相适应问题的研究等。 比较法的研究可以是双边的,即在两个国家或特定的地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多边的,即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法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一般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调整规则,而比较法谈不上特定的调整对象、调整规则。它是法学的一个学科,而不是一门具体的法,但法学界对“比较法”一词沿用已久,一般不会引起歧异。目前这么学科的名称还有如“比较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律的比较研究”等。 对一国法律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法学的内容。如对一国的民法和刑法间的比较研究、一国的民法和行政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均不属于比较法学的范围。 比较法学课一般分一下几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如现在讲的比较法总论;二是部门法的研究;三是专题训练、 下面我想举一个案例来说明比较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甲是R国人并居住在R国,生前是美国纽约州一公司在R国的代理人。在其生前所立的遗嘱中声明,在5他死后,全部财产由其女儿继承。其女也是R国公民,已成年,居住在R国。根据R国的法律,这一遗嘱是有法律效力的。R国的法律属于西方国家的民法法系。甲死后,其女在纽约州法院向该公司起诉,要求后者支付其所欠甲的薪金和佣金。被告的律师提出,根据纽约州的法律,遗嘱的效力必须警告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而且,遗产应首先由遗嘱执行人管理并作为遗产的代理人,由遗产执行人提起诉讼。而本案中,遗嘱未经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甲的女儿也不是遗嘱执行人,因而,甲的女儿无权起诉,请求法院撤销其起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的女儿按纽约州的条件重新提起诉讼,容易导致时间、金钱的浪费,还可能发生过期的问题。这时原告的律师以R国的法律进行抗辩,他提出,本案应适用R国法律。而按R国法律,遗嘱的效力无需经遗嘱检验法院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习题答案(中文版)完整版

1.1 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b.在一个分时机器中,能否确保像在专用机器上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Answer:a.窃取或者复制某用户的程序或数据;没有合理的预算来使用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外围设备)b.应该不行,因为人类设计的任何保护机制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另外的人所破译,而且很自信的认为程序本身的实现是正确的是一件困难的事。 1.2 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中出现。试例举在下列的环境中哪种资源必须被严格的管理。(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c)手持电脑 Answer: (a)大型电脑或迷你电脑系统:内存和CPU 资源,外存,网络带宽(b)与服务器相联的工作站:内存和CPU 资源(c)手持电脑:功率消耗,内存资源 1.3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分时系统比使用一台个人计算机或单用户工作站更好? Answer:当另外使用分时系统的用户较少时,任务十分巨大,硬件速度很快,分时系统有意义。充分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用户的问题产生影响。比起个人电脑,问题可以被更快的解决。还有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同一时间有许多另外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资源。当作业足够小,且能在个人计算机上合理的运行时,以及当个人计算机的性能能够充分的运行程序来达到用户的满意时,个人计算机是最好的,。 1.4 在下面举出的三个功能中,哪个功能在下列两种环境下,(a)手持装置(b)实时系统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a)批处理程序(b)虚拟存储器(c)分时 Answer: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操作系统需要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支持虚拟存储器和分时系统。对于手持系统,操作系统需要提供虚拟存储器,但是不需要提供分时系统。批处理程序在两种环境中都是非必需的。 1.5 描述对称多处理(SMP)和非对称多处理之间的区别。多处理系统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Answer:SMP意味着所以处理器都对等,而且I/O 可以在任何处理器上运行。非对称多处理有一个主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剩下的处理器是随从关系。主处理器为从处理器安排工作,而且I/O 也只在主处理器上运行。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节省资金,这是因为他们能共享外设,大容量存储和电源供给。它们可以更快速的运行程序和增加可靠性。多处理器系统能比单处理器系统在软、硬件上也更复杂(增加计算量、规模经济、增加可靠性) 1.6 集群系统与多道程序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两台机器属于一个集群来协作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的服务器的要求是什么? Answer:集群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耦合成单一系统并分布于整个集群来完成计算任务。另一方面,多道程序系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有多个CPU 组成的单一的物理实体。集群系统的耦合度比多道程序系统的要低。集群系统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而多道程序系统是通过共享的存储空间。为了两台处理器提供较高的可靠性服务,两台机器上的状态必须被复制,并且要持续的更新。当一台处理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处理器能够接管故障处理的功能。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也就是说高级调度的调度对象是作业。 低级调度主要任务是: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序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中级调度的任务: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而将它们调至外存上去等待,把此时的进程状态称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当这些进程重又具备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由中级调度来决定把外存上的那些又具备运行条件的就绪进程重新调入内存,并修改其状态为就绪状态,挂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答:作业(Job):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而且还应配有一份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来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作业步(Job Step)。通常,在作业运行期间,每个作业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步骤才能得到结果,我们把其

中的每一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各作业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往往是把上一个作业步的输出作为下一个作业步的输入。 作业流: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被依次存放在外存上,这便形成了输入的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行处理,于是便形成了处理作业流。 5、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答:(1) 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2) 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3) 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6、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答:(1) 优先权原则。 (2) 短作业(进程)优先原则。 (3) 时间片原则。 7、在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答:面向用户应遵循的准则是:(1) 周转时间短。(2) 响应时间快。 (3) 截止时间的保证。(4) 优先权准则。 面向系统应遵循的准则是:(1) 系统吞吐量高。(2) 处理机利用率好。(3) 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系统工程作业题

第1章系统工程的概念 练习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结构上相互联系、状态变化上相互依赖的若干成员,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主要属性: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 2、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的特性(区别于其它事物) (1) 整体性(2) 目的性(3) 有序性。(4) 相关性 (5) 复杂性(6) 适应性(7) 动态性(8) 开放性 3、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是针对系统整体对象全寿命周期的问题,运用系统的思想和

方法进行建模、仿真、设计、优化、评价、决策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各单元的内在联系(约束关系),作统筹安排,发挥各单元的功能, 基于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系统思想及计算机技术等,处理大规模复杂系统的问题,从而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工程的内涵:(1) 是一类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对象普遍适用的通用共性方法;(2)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3) 是将这些 方法运用于“从概念到产品”的实践、运用于复杂系统问题以提供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解决方案的实践(如最优控制) 。 4、系统工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以下观点: (1)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观点(前提); (2) 总体最优或总体平衡协调的观点(目

的); (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 (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的观点(保障)。 5、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学有何异同?差异对照: 对象基本方法专门方法 工程学= 特定物理对象+ 基本逻辑与常识+ 专业知识 系统工程= 一般对象+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系统知识 实例: 电气工程学= 强电和弱电电路+ 基本逻辑与电学常识+ 电(力)网理论 系统工程学= 社会/经济/能源等+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分析/预测/ 建模/评价/决策 共同点: 都把科学和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以达到改造客观

比较法的比较方法论

比较法的方法论 ——丁? 比较法容提要: 比较法是一门独立的处于边缘位置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围包括世界各个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比较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论本文提出比较法的研究方法,比较法法律文化解释学随着人类的历史进人崭新的世纪比较法这门学科迈人了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 比较法的框架比较观念主要类型 一.比较法的框架 比较法的框架解释何为比较法及怎样界定比较法。它不是一门法律而是法律;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比较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的比较,并不是一切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并不是一切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同一国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的比较、同一法律制度的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比较以及单一制国家的不同地区的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的畴。 二.比较观念 比较法的方法比较以外国法为比较研究的基础,研究不同法律制度的相同与不同和他们的发展趋势,一些比较法学家,对于比较法的研究方法的争议问题有不同的理由,基于研究的视角

和目的的不同,比较法的方法论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宏观比较:是把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主要是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与社会主义法系的不同法系国家的法律、法律制度的与法律理论相联系的一般的法律比较研究,是关于整个法律制度的比较宏观比较。宏观比的理论性的结论多运用于比较宪法和政治学方面的研究。 微观比较:是对同一法系的法律、法律制度的具体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比较研究,将具体法律制度、法规放在其法律的和“非法律的背景和环境中进行考察”是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一级的直接的社会功能比较。当然,二者是相互交错的。瑞典比较法学米凯尔?博丹认为,比较可以是双边的(即两个法律制度之间)或者是多边的即三个以上法律制度之间。宏观比较是指不同法系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法律制度的比较。 大体一下三种情况:一,不同法系之间的相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之间的比较,比如普通法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之间比较。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同法律、法律制度之间的比较。三,同一国家的属于不同社会制度或不同法系的法律和法律制度之间的比较微观比较是对具体法律细节的比较指包括法律概念、规则、制度、部门法等方面的具体细节比较。比如,“合同”具体细节之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的比较;“占有” 具体细的大陆法系中不同国家法国与德国法之间比较等均属于微观比较。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7-9章课后题答案(中文版)

7.1 假设有如图7.1所示的交通死锁。 a.证明这个例子中实际上包括了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b.给出一个简单的规则用来在这个系统中避免死锁。 a.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2)占有并等待;(3)非抢占;(4)循环等待。 互斥的条件是只有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一个空间位置。占有并等待表示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位置并且等待前进。一辆车不能从道路上当前的位置移动开(就是非抢占)。最后就是循环等待,因为每个车正等待着随后的汽车向前发展。循环等待的条件也很容易从图形中观察到。 b.一个简单的避免这种的交通死锁的规则是,汽车不得进入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明确地规定, 这样就不会产生相交。 7.2 考虑如下的死锁可能发生在哲学家进餐中,哲学家在同个时间获得筷子。讨论此种情况下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的设置。讨论如何在消除其中任一条件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死锁是可能的,因为哲学家进餐问题是以以下的方式满足四个必要条件:1)相斥所需的筷子, 2 )哲学家守住的筷子在手,而他们等待其他筷子, 3 )没有非抢占的筷子,一个筷子分配给一个哲学家不能被强行拿走,4 )有可能循环等待。死锁可避免克服的条件方式如下: 1 )允许同时分享筷子, 2 )有哲学家放弃第一双筷子如果他们无法获得其他筷子,3 )允许筷子被强行拿走如果筷子已经被一位哲学家了占有了很长一段时间4 )实施编号筷子,总是获得较低编号的筷子,之后才能获得较高的编号的筷子。 7.3 一种可能以防止死锁的解决办法是要有一个单一的,优先于任何其他资源的资源。例如,如果多个线程试图访问同步对象A?…E,那么就可能发生死锁。(这种同步对象可能包括互斥体,信号量,条件变量等),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第六个对象来防止死锁。每当一个线程希望获得同步锁定给对象A???E,它必须首先获得对象F的锁.该解决方案被称为遏制:对象A???E的锁内载对象F的锁。对比此方案的循环等待和Section7.4.4的循环等待。 这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它产生过大的范围。尽可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定义死锁政策会更好。 7.4 对下列问题对比循环等待方法和死锁避免方法(例如银行家算法): a.运行费用 b.系统的吞吐量 死锁避免方法往往会因为追踪当前资源分配的成本从来增加了运行费用。然而死锁避免方法比静态地防止死锁的形成方法允许更多地并发使用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死锁避免方案可以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7.5 在一个真实的计算机系统中,可用的资源和进程命令对资源的要求都不会持续很久是一致的长期(几个月)。资源会损坏或被替换,新的进程会进入和离开系统,新的资源会被购买和添加到系统中。如果用银行家算法控制死锁,下面哪

程序设计(C)第二次作业(第3-4章概念题)

O程序设计(C) O/ ?第二次作业(第3-4章概念题)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对于int a, 表达式1 <= a <= 5 的值是() 选择一项: a. 表达式语法有误 b. 1 c. 0 d. 不定 题目2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C 语言中,下面哪项是不合法的标识符?()选择一项: a. Abc b. switch c. _345 d. user

题目3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已有定义int x[3][2],以下能正确引用数组元素的选项是() 选择一项: a. x[0][2] b. x[2][1] c. x[2][2] d. x[1][2] 题目4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若w=1, x = 2, y=3, z = 4 ,则条件表达式w < x ? w: y < z ? y : z 的值是()选择一项: a. 1 b. 2 c. 4 d. 3 题目5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给定如下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c1 =‘A’, c2 =‘a’; printf("%c\n", (c1,c2)); }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程序输出小写字母a b. 程序编译通过,但运行时出错 c. 格式说明符不足,编译出错 d. 程序输出大写字母A 题目6 完成 满分1.00 Flag question 题干 以下能正确定义一维数组的选项是()选择一项: a. int a[5] = {1, 2, 3, 4, 5}; b. int a*5+ = “0123”; c. char a = ,‘A’,‘B’,‘D’- d. char a[] = {0, 1, 2, 3} 题目7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1002班王燕 摘要:本实验采用了对偶比较法测定了两名被试对颜色的爱好程度,并发现了不同被试之间颜色爱好的差异性,从中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 关键字:对偶比较法顺序量表颜色爱好量表空间误差 1.前言: 1.1 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中用来测量阈限上感觉的一种方法。从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主要有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等距量表(equal-interval scale)、比率量表(ratio scale)。其中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不等距,没有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建立此量表的的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而不需要关心量表的单位是否一致。因此,顺序量表的建立比较简单,一般用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来制作此量表。 1.2 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这种方法是把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一个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因为每个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做比较,假如以n作为刺激的总数,那么配对的数目应为n(n-1)/2对。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1.3 对偶比较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顺序量表,还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的心理物理量表,尚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中;第二,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transitive),如果刺激A优于刺激B,而且刺激B优于刺激C,那么刺激A优先于刺激C,然而,有些情况下这种传递性难以保证,这时就不能采用对偶比较法了。 2.实验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材料:红、橙、黄、绿、蓝、青、橘红共7种颜色圆,配成对,每对刺激比较两次,第二次呈现的顺序相反,左右位置对调,共42次。 2.2 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大二年级学生一名。 2.3 实验程序:

应用文写作第四章部分课后作业题.

、基本概念练习 (一填空题 1. 计划的特点是具有预见性、具有可行性、具有指导性。 2. 简报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快、新、实、短” 。 3. 简报的报头包括名称、期号、机密、编者、时间。 4. 写工作总结既不能搞浮夸、也不能将总结写成“ 检讨书” ,而应当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5. 调查报告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理论性和时效性特点。 6.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普遍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 7. 演讲稿的开头常用的方式有:? 幽默式、直入式、提问式、引用式、抒情式。 8. 会议记录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 ;第二部分记录记录会议记录。 9. 规章制度的正文结构有两种形式:(1是章条式、 (2是条款式。 (二选择题 (每个选择题有 4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 1个是正确的 1. 《××省卫生系统 1999年工作总结》属于 AD 。 A. 文件式标题 B. 文章式标题 C. 双标题 D. 单标题 2. 总结的文章式标题,可以是 AB 。 A. 概括主要内容 B. 概括基本观点 C. 时限和内容 D. 单位名称

3. 述职报告的结尾的内容一般包括 ABC 。 A. 自我批评 B. 努力方向 C. 表示决心 D. 总结工作 4. 常用的调查报告有 ABC 。 A. 经验调查报告 B. 情况调查报告 C. 问题调查报告 D. 专题调查报告 5. 调查报告的结尾形式有 ABC 。 A. 总结全篇主要观点 B. 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C. 指出发展远景 D. 预测未来 6. 办法用于 A 。 A. 给行政工作制订比较具体的规定 B. 给行政工作拟订原则性的意见 C. 给社会组织内部制订活动规则的规定 D. 规定某项工作、某一事项的办理原则 7. 规程用于 A 。 A. 说明某项工作、活动的操作过程和规范 B. 说明行政工作、活动的操作过程和规范 C. 说明技术工作、活动的操作过程和规范 D. 说明商业工作、活动的操作过程和规范 8. 章程用于 B 。 A. 规定政府机构的组织规程及活动规则

比较法总笔记

《比较法总论》读书笔记 10民商丁铁城M100099 《比较法总论》由德国的K·茨威格特与德国的H·克茨合著,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说为并列式结构,由四章构成,分别介绍了比较法的概念、比较法的功能和目的、比较法的方法以及比较法的历史,该部分对比较法的主要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世界上的法系为总分式结构,首先以第五章法系的样式为标题对法系论进行了总体的讲述,其后分别以六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罗马法系、德意志法系、英美法系、北欧法系、社会主义法系以及其他法系(包括远东法系、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 比较法的概念 什么是比较法?这是我们步入比较法领域首先会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影响比较法研究的思路和对比较法其他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然而,作者在书中对比较法所做的定义似乎相对简单。 作者首先指出,“比较法是指一方面以法律为其对象、另一方面以比较为其内容的一种思维活动。”但如果认为这就是比较法的含义,那么就很难看出,比较法应当超出通常的法学研究范围到何种程度才成为某种特殊的东西。因此,比较法首先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相比较。 其次,作者说明,外国法研究本身并不意味着比较法,并把比较法和其他法律学科作了比较。经验表明,比较法最好这样进行:作者首先在各国报告中说明外国法的主要资料,然后用这些资料作为研究的真正核心继续进行深入的比较,最后作为此种比较的结果,进行批判性的法律政策的考察或得出关于本国法律解释的结论。 但是纵观第一章,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明确的比较法的含义。几乎只是用“比较法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相比较”这句话来定义。而且,作者这样的界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会导致对比较法德工具主义的理解和角色定位,会使人们认为比较法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比较活动,其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为其他学科和法律实践服务。 对比较法的定义应结合它的目的、性质、研究范围等来进行。 比较法的目的

比较法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其最基本特征是抽象性和概括性。物理概念从宇宙间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中抽象而得,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义、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抓好概念教学。教学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结合概念教学来加以讨论。 一、“比较法“的内涵及分类 “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比较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逻辑的方法分类,大致可分为如下五类:1.类比法 类比法可分为同类事物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1)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确定同类事物异同点及其本质的一种常用的比较方法。 (2)不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是一种主要用来确定不同类事物异点及其本质的比较方法。不同类事物相比较,有时是无意义的,但更多的时候不仅相比有意义,而且很重要。这种比较更多的不是比出相同或相似,而是比出相异,使相异更加鲜明和突出,以区别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别。 2.顺序比较法 即把要学习的材料(未知事物)和已学习过的材料(已知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这也是通常采用的比较法。 3.对照比较法 这是一种同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未知事物(要学习的材料)加以比较的方法。 4.自身纵比法 这是一种没有其他对比事物的自我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方法,目的在于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推断未来。 5.同心比较法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对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经济特征: 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联动的实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 ②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联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作业链。 ③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 (2)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

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3)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成本动因有两种形式: ①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②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4)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二、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传统成本会计对成本信息反映失真的局限性被人们认识后,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更为准确的成本计算体系。1971年美国的斯特布斯(G.J.Stanbus)教授出版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