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1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控制系统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控制器,并使之能实现。即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常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由硬件模拟电路来实现控制器,方法、潜力却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如此高的性能要求。

由于电子计算机出现并应用于自动控制,才使得自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量大等特点,并且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因此可以实现高级复杂的控制算法,获得快速精密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使之完成对被控制量的控制作用。显然,要改变控制规律,只要改变计算机的程序就可以了。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要采取的控制行为。

(3)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4)信息管理。随着网络技术和控制策略的发展,信息共享和管理也介入到控制系统之中。上述测、算、控、管的过程不断重复,使整个系统能按一定的动态(过渡过程)指标进行工作,且可对被控制量和设备本身所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进行监督并迅速做出处理,这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1.采用计算机控制具有下述优点:

(1)可以消除常规模拟调节器的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存在模拟调节器的漂移问题,参数整定范围宽,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可以单独调节,而且可以在整个控制范围内实行多参数调节。当信号噪声大时,数字低通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相配合,对高频的脉冲噪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特别是数字滤波可抑制甚低频的周期干扰

(2)使用灵活,便于实现特殊的控制规律,如修改部分程序就能改变调节规律,而无需改变硬件设备,甚至可以在线改变控制方案。因而可以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控制水平。

(3)具有增加控制回路而不会显著地增加费用的特点,还可实现打印、制表、报警、显示等附加功能。从控制理论上看,模拟控制系统是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用微分方程描述,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分时方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它以定时采样和阶段控制来代替常规调节装置的连续检测和连续控制,所以它是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用差分方程描述。从表面上看用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但离散系统是在连续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系统相比,在工作方式上有如下特点:

(1)由程序实现的灵活控制作用。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提高控制质量,增加产品数量。常规的模拟调节器只能实现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计算机机控制不仅具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例如纯滞后补偿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最优控制等。

(2)采样控制方式。能有效地克服随机扰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多数扰动是难以预知的,因此模拟调节器很难保证控制质量。计算机参与控制后,可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用自动校正算法估计过程状态,进而自动调整控制信号,保证在扰动出现时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

(3)数字信号处理。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通常是模拟量,而计算机本身的输入输

出量都是数字量。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大都具有数字—模拟混合式的结构。

(4)综合处理与控制。在传统控制系统中,一个控制回路配备一个控制器,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能力,可实现多回路、多对象多工况综合处理和控制;且控制与管理结合,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生产中,计算机不仅担负着生产过程的控制任务,而且也肩负着工厂、企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收集商品信息、情报资料、制定生产计划、产品销售到生产调度、仓库管理都实现微机化,使得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5)在线系统与实时系统。

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反之称为离线方式。

实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超过了允许的时间,就失去了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实时”不等于“同时”

实时性包括4个内容:实时时机采集、实时决策运算、实时控制、实时报警

2个要素:其一: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出现的事件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

其二:该事件要求计算机在多长的时间以内必须做出反应,

一个在线的系统不一定是一个实时系统,但一个实时控制系统必定是在线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系统相比,在性能上有如下特点:

(1)精度高;(2)稳定性好;(3)可靠性高;(4)灵活性好;(5)(6)存储能力强;(7)逻辑运算能力强;(8)具有自诊断的功能;(9)便于扩充;(10)抗干扰能力强;(11)多功能等。

1.2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试用框图表示系统的硬件结构。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软件、网络、被控对象、检测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分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计算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通道和操作台等组成,如图所示。

硬件组成

(1)主机(微型计算机):包括CPU和内存储器(RAM和ROM)通过系统总线连接而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和网络通信设备。

(3)输入输出通道(过程通道):是计算机与工业生产过程交换信息的通道,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特殊要求设置的部分,包括:模拟量、数字量、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接口

(4)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

软件组成

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它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整个系统的工作都是在程序的指挥下进行协调工作的。软件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有哪些分类?并指出主要的应用场合。

答:根据计算机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和目的分为:

1)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

一个微机控制系统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主要是对大量的过程参数进行定时巡回检测、数据记录、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和处理、参数的越限报警及对大量数据进行积累和实时分析。

在这种应用方式中,计算机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不直接产生影响,但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首先,由于计算机具有速度快等特点,故在过程参数的测量和记录中可以代替大量的常规显示和记录仪表,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同时,由于微处理器具有运算、逻辑判断能力,可以对大量的输入数据进行必要的集中、加工和处理,进行参数的越限报警等工作,或者按要求定时制表、打印或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记录在外存储器中,作为资料保存和供分析使用

2)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per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OIS)

该控制系统属于开环控制结构。

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要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

3)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计算机直接参加闭环控制过程。计算机通过测量元件对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和采样,对开关量信号直接采集输入,对模拟信号经A/D转换变成数字量输入,然后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计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经过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去驱动执行机构动作,或者由开关量通道直接进行控制,使各被控量达到预定的要求。

该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实现集中控制,代替常规控制仪表控制算法,单回路及常用复杂控制系统,由于集中控制的固有缺陷,硬件可靠性低,未能普及。

4)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计算机按照被控的生产过程工况和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或最优控制量,提供给DDC计算机或模拟调节器,最后由DDC计算机或模拟调节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佳工况。

(1)SCC+模拟调节器。

在该系统中,微机的作用是对各物理量进行巡回检测并接收管理命令,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后,输出给定值到模拟调节器。此给定值在模拟调节器中与检测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值经模拟调节器计算后输出到执行机构,以达到调节生产过程的目的。这样,系统就可以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给定值,以达到实现最优控制的目的。一般的模拟系统是不能随意改变给定值的。因此,这种系统特别适合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工程,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模拟调节器。

(2) SCC+DDC系统。

该系统为两级微机控制系统,一级为监督级SCC,二级为DDC。SCC的作用与SCC+模拟调节器中的SCC一样,用来计算最佳给定值,它与DDC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信息联系。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用来把给定值与测量值(数字量)进行比较,其偏差由DDC进行数字计算,并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调节控制作用。当DDC级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由SCC计算机完成DDC的控制功能。

它显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SCC+模拟调节器系统相比,其控制规律可以改变,使用更加灵活。总之,SCC系统比DDC系统有更大的优越性,可以接近于生产的实际情况。当系统中模拟调节器或DDC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可用SCC系统代替调节器进行调节,因此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很复杂,其数学模型建立比较困难,所以此系统要达到理想的最优化控制是不容易的。

5)分级控制系统(HCC)现代微机、通信技术和CRT显示技术的巨大进展,使得微机控制系统不但包含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包含生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功能。除了直接数字控制和监督控制以外,还包含了工厂级集中监督微机和企业级经营管理微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除了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还具有生产管理、收集经济信息、计划调度、产品订货和运输等功能。

分级控制系统是工程大系统,它所要解决的不是局部最优化问题,而是一个工厂、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区域的总目标或总任务的最优化问题,即综合自动化问题。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包括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原料和能耗最小、成本最低、可靠性最高、环境污染最小等指标,它反映了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要求。分级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机器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系统,智能控制的结构之一就是分级控制。

6)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

该系统有代替集中控制系统的趋势,其特点是将控制任务分散,用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既能进行控制又能实现管理。

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与网络化的控制结构,形成分级分布式控制。

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简称FCS)

结构模式为:“工作站一现场总线智能仪表”二层结构,完成了DCS中的三层结构功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并且在统一国际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8)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按照本书分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per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OIS)、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简称FCS)、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在有的书中认为不是严格意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性、动态特性以及稳态特性(精度)来表征,衡量系统优劣的指标通常用稳态裕量、动态指标、稳态指标和综合指标等。

1.5 列举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并给出该系统必要的说明。

11.1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11.1.1工业锅炉介绍

常见的锅炉设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1.1所示。

燃料负荷设

烟气(经引风

机送到烟囱)图11.1 锅炉设备主要工艺流程图

燃料和热空气按一定比例送入燃烧室燃烧,生成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系统,产生饱和蒸汽Ds 。然后经过热器,形成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D ,汇集至蒸汽母管。压力为Pm 的过热蒸汽,经负荷设备控制供给负荷设备用。与此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除将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外,还经省煤器预热锅炉给水和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最后经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主要的输入变量是负荷、锅炉给水、燃料量、减温水、送风和引风等,如图11.2所示。主要输

出变量是汽包水位、蒸汽压力、过热蒸

汽温度、炉膛负压、过剩空气(烟气含

氧量)等。这些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

间相互关联。如果蒸汽负压发生变化,

必将会引起汽包水位、蒸汽压力和过热

蒸汽温度等的变化;燃料量的变化不仅

影响蒸汽压力,同时还会影响汽包水位、

过热蒸汽温度、过剩空气和炉膛负压;

给水量的变化不仅影响汽包水位,而且

对蒸汽压力、过热蒸汽温度等亦有影响;

等等。

锅炉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对象,要进行自动控制,对多变量对象可按自治的原则和协调

图11.2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关系图

跟踪的原则加以处理。目前,锅炉控制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控制系统:锅炉燃烧控制系统、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1.1.2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1. 燃烧过程控制系统

(1)燃烧过程控制任务

锅炉的燃烧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过程,其控制目的是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适应蒸汽负荷的需要(常以蒸汽压力为被控变量);使燃料与空气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值,以保证最佳经济效益的燃烧(常以烟气成分为被控变量),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使引风量与送风量相适应,以保持炉膛负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2)燃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在多变量对象中,调节量和被调量之间的联系不都是等量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具体对象而言,在众多的信号通道中,对某一个被调量可能只有一个通道对它有较重要的影响,其它通道的影响相对于主通道来说可以忽略。根据自治原则简化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可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单变量控制系统:燃料量—汽压子系统、送风量—过量空气系数子系统以及引风量——炉膛负压子系统。

不少多变量系统可以利用自治原则来进行简化,但并不是分解成多个单回路控制系统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为各回路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联系和要求,必须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协调跟踪的原则,就是在多个单回路基础上,建立回路之间相互协调和跟踪的关系,以弥补用几个近似单变量对象来代替时所忽略的变量之间的关联。

此例中,锅炉燃烧过程的上述三个子系统间使彼此仍有关联。首先考虑到燃料量与送风量子系统间应满足以下两点:

①锅炉燃烧过程中燃料量与空气(送风)量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实际空气(送风)量大于燃料需要空气量,他们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空燃比(最佳过剩空气系数)α,即

(燃料需要空气量)实际送入空气量)B V (=

α 一般情况下,α>1。

②为了保持在任何时刻都

有足够的空气以实现完全燃烧,

当热负荷增大时,应先增加送风

量,后增加燃料量;若热负荷减少时,应先减少燃料量,再减少

送风量。

为了满足上述两点要求,在

这两个单回路的基础上,建立交图11.3 带交叉限制的最佳空燃比控制系统

βα

=1

2K K 叉限制协调控制系统,如图11.3所示。其中,Wm1(s )和Wm2(s )是燃料量和送风量测量变送器的传递函数,假设它们都是比例环节,则Wm1(s )=K1 ,Wm1(s )=K2 。由此可得到最佳空燃比α与空气量、燃料量测量信号IV 和IB 之间的关系如下:

B V B V I K I K K I K I B V 2112===

α

设 则

假设机组所需负荷的信号为IQ ,当系统处于稳态时,则有:

设定值 r1=IQ=IV/β=IB

设定值 r2=βIQ=βIB =IV

即 IQ=IB ;IV=βIB

表明系统的燃料量适合系统的要求,而且达到最佳空燃比。当系统处于动态时,假如负荷突然增加,对于送风量控制系统而言,高选器的两个输入信号中,IQ 突然增大,则IQ >IB ,所以,增大的IQ 信号通过高选器,在乘以β后作为设定值送入调节器WC2,显然该调节器将使u2增加,空气阀门开大,送风量增大,即IV 增加。对于燃料量控制系统来说,尽管IQ 增大,但在此瞬间IV 还来不及改变,所以低选器的输入信号IQ >IV ,低选器输出不变,r1=IV/β不变,此时燃料量B 维持不变。只有在送风量开始增加以后,即IV 变大,低选器的输出才随着IV 的增大而增加,即r1随之加大,这时燃料阀门才开大,燃料量加多。反之,在负荷信号减少时,则通过低选器先减少燃料量,待IB 减少后,空气量才开始随高选器的输出减小而减小,从而保证在动态时,满足上述第②点要求,始终保持完全燃烧。

进一步分析可知,燃料量控制子系统的任务在于,使进入锅炉的燃料量随时与外界负荷要求相适应,维持主压力为设定值。为了使系统有迅速消除燃料侧自发扰动的能力,燃料量控制子系统大都采用以主汽压力为主参数、燃料量为副参数的串级控制方案。

保证燃料在炉膛中的充分燃烧是送风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在大型机组的送风系统中,图11.4 带氧量串级校正的送风控制系统

βα==1

2K K I I B V

一、二次风通常各采用两台风机分别供给,锅炉的总风量主要由二次风来控制,所以这里的送风控制系统是针对二次风控制而言的。送风子控制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最高的锅炉热效率,保证经济性。为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α,必须同时改变风量和燃料量。α是由烟气含氧量来反映的。因此常将送风控制系统设计为带有氧量校正的空燃比控制系统,经过燃料量与送风量回路的交叉限制,组成串级比值的送风系统。结构上是一个有前馈的串级控制系统,如图11.4所示。它首先在内环快速保证最佳空燃比,至于给煤量测量不准,则可由烟气中氧量作串级校正。当烟气中含氧量高于设定值时,氧量校正调节器发出校正信号,修正送风量调节器设定,使送风调节器减少送风量,最终保证烟气中含氧量等于设定值。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的任务在于调节烟道引风机导叶开度,以改变引风量;保持炉膛负压为设定值,以稳定燃烧,减少污染,保证安全。

2.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1)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其任务是考虑汽包内部的物料平衡,使给水量适应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给水全程控制。给水控制也称为汽包水位控制。被控变量是汽包水位,操纵变量是给水量。

(2)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冲量控制系统

以水位信号H 为被控量、给水流量作为控制量组成的单回路控制系统称为单冲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整定方便,但克服给水自发性扰动,和负荷扰动的能力差,特别是大中型锅炉负荷扰动时,严重的假水位现象将导致给水控制机构误动作,造成汽包水位激烈的上下波动,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

单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该系统相当于将上述单冲

量控制与比例控制相结合。以负

荷作为系统设定值,利用PI 调

节器调节流量,使给水量准确跟

踪蒸汽流量,再将水位信号作为

主参数负反馈,构成了单级三冲

量给水控制系统,如图11.5所

示。所谓“三冲量”,是指控制器接受了三个测量信号: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蒸汽流量信号是前馈信号,当负荷变化时,它早于水

位偏差进行前馈控

制,及时的改变给水

流量,维持进出汽包

图11.5 单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图11.6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的物质平衡,有效地减少假水位的影响,抑制水位的动态偏差;给水流量是局部反馈信号,动态中它能及时反映控制效果,使给水流量跟踪蒸汽流量变化而变化,蒸汽流量不变时,可及时消除给水侧自发扰动;稳态时使给水流量信号与蒸汽流量信号保持平衡,以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汽包水位量是被控制量、主信号,稳定时,汽包水位等于设定值。显然,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在克服干扰影响、维持水位稳定、提高给水控制方面都优于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事实上,由于检测、变送设备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这两个信号的测量值在稳态时难以做到完全相等,且单级三冲量控制系统一个调节器参数整定需要兼顾较多的因素,动态整定过程也较复杂,因此在现场很少再采用单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6所示。该系统由主副两个PI调节器和三个冲量构成,与单级三冲量系统相比,该系统多采用了一个PI调节器,两个调节器串联工作,分工明确。PI1为水位调节器,它根据水位偏差产生给水流量设定值;PI2为给水流量调节器,它根据给水流量偏差控制给水流量并接受前馈信号。蒸汽流量信号作为前馈信号,用来维持负荷变动时的物质平衡,由此构成的是一个前馈—串级控制系统。该系统结构较复杂,但各调节器的任务比较单纯,系统参数整定相对单级三冲量系统要容易些,不要求稳态时给水流量蒸汽流量测量信号严格相等,即可保证稳态时汽包水位无静态偏差,其控制重量较高,是现场广泛采用的给水控制系统,也是组织给水全程控制的基础。

3. 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任务

维持过热器出口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被控变量一般是过热器出口温度,操纵变量是减温器的喷水量。

(2)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以过热蒸汽为主参数,选择二段过热器前的蒸汽温度为辅助信号,组成串级控制系统或双冲量气温控制系统。

4. 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1.7所示。

图11.7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一次仪表测得

的模拟信号经采用电路、滤波电路进入A/D 转换电路,A/D 转换电路将转换完的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便于控制和显示。

D/A 转换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并放大到0—10mA ,分别控制水泵调节阀、鼓风机挡板、引风机挡板和炉排直流电动机。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思考题答案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第一章引注作用课程提纲 1、引注的作用是什么?与文学作品相比,学术论文在引注使用 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引注的作用是(1)认知功能;(2)道德功能。引注以其标记技术直接显示所引内容的存在处所,方便人们核实,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所引内容的准确意义。另外,引注直观地表明作者对事实和前人劳动的尊重,展示自己的道德人格。 学术论文的引注注重格式规范,应该按照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该列出原引自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的详细信息,文献注释的方式包括页下脚注、文章末或书的章节末的尾注、随文注与参考文献列表相结合;文学作品的引注多为在在行文中引用的话,对作品的引用,概括较多,概括中适量地直接引用原文,可以是引一两句关键的话,也可以只引-一些关键的或独特的词语。如果需要把作品中某段文字作为比较重要的材料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的话,可以有较长的引文,包括可以让引文独立成段。 2、列出两门课的提纲。 答:如以下图表所示。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学术规范》 引注 功能历史类型要素意义盲区 引注内容 引注意义 学术不端 行为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科研数据 伪造注释 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买卖论文、违规署名 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 危害预防处理 人际关系 导师-学生 合作-竞争 与公众、课题资 助者之间 同行评议 利益冲突 知识产权 著作权 署名权 伦理原则 受试者相关 的伦理问题 伦理审查《论文写作》 套路方法技巧 优秀高水平论文写 作技巧 规范严谨 结合专业 认识深入SCI写作技巧 文献追踪 数据处理 投稿 返修 写作投稿技巧 寻找目标期刊 组织文章结构 学术写作语言 同行评议价值 学术伦理道德 著作权 利益冲突 同时提交 研究欺诈 剽窃

第11章习题.(DOC)

第11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填空题 1、(2-1,中)当半导体三极管的正向偏置,反向偏置偏置时,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即极电流能控制极电流。 2、(2-1,低)根据三极管的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公共端的不同,可将三极管放大电路分为,,三种。 3、(2-1,低)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主要有曲线和曲线两种。 4、(2-1,中)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指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所加电压V CE一定时, 与之间的关系。 5、(2-1,低)为了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不失真,除需设置外,还需输入信号。 6、(2-1,中)为了保证不失真放大,放大电路必须设置静态工作点。对NPN管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如果静态工作点太低,将会产生失真,应调R B,使其,则 I B,这样可克服失真。 7、(2-1,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是与的比值。 8、(2-1,低)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是电流的微小变化控制电流的较大变化。 9、(2-1,低)共射组态既有放大作用,又有放大作用。 10、(2-1,中)共基组态中,三极管的基极为公共端,极为输入端,极为输出端。 11、(2-1,难)某三极管3个电极电位分别为V E=1V,V B=1.7V,V C=1.2V。可判定该三极管是工作于区的型的三极管。 12、(2-1,难)已知一放大电路中某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电位分别为①3.5V,②2.8 V,③5V,试判断: a.①脚是,②脚是,③脚是(e, b,c); b.管型是(NPN,PNP); c.材料是(硅,锗)。 13、(2-1,中)晶体三极管实现电流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电流分配关系是。 14、(2-1,低)温度升高对三极管各种参数的影响,最终将导致I C,静态工作 点。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 考 题 1.平衡的意义是什么?试举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与“二力平衡公理”中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问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 明。 ⒊什么叫约束?常见的约束有哪些类型?各种约束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4,指出图示结构中哪些是二力杆(各杆自重均不计)。 5,试在图示构件上的A 、B 两点上各加一个力,使构件处于平衡。 习 题 l -l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用于物体上0点的两力1F 、2F 的合力。

I-2 小球重G为200N,用绳BA、CA悬挂如图题l-2所示,试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b)两种情况下各绳的拉力。 1—3 分别画出图题1—3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l-4分别画出图题⒈4中三个物体系中各杆件的受力图和各物体系整体的受力图。

1—5试分别画出图题1-5所示各物体系中各杆和物体的受力图。杆的自重不计,接触面为光滑面。 1—6某梁截面宽b=20cm,高h≡45cm,梁的重度 =24kN/3m。试计算梁自重的均布线 荷载(2.16 kN/m)。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汇交力系?试举一些在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平面汇交力系实例。 2.什么是力的投影?投影的正负号是怎样规定的? 3.同一个力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4.两个大小相等的力在同一坐标轴它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5.什么是合力投影定理?为什么说它是解析法的基础?

6.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时,如果力的方向不能预先确定,应如何解决? 习 题 2-1 用几何法求图示汇交力系的合力。Pg =100N ,P2=80N ,Pa =120N ,P ,=160N 。 2-2一个固定环受到三根绳索的拉力,1T =1.5kN ,2T =2.2kN ,3T =1kN ,方向如图题2-2所示,求三个拉力的合力。 (R =2.87kN α=5°59') 2-3 试用解析法求图示两斜面的反力A N 和B N 其中匀质球重 G =500N 。 (A N = 366N , B N =450) 2-4 已知1F =100N ,2F =50N , 3F =60N ,4F =80N 各力方向如图题2-4所示, 试分别求各力在x 轴及y 轴上的投影。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2.文献按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3.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 4.在计算机检索中,如何缩小检索范围? 5.获取文献全文的方法有哪些? 6.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些? 7.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 8.计算机检索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9. 简述IM主题索引的编排规则。 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字顺表的参照系统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意义。 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12.什么叫主题词的扩展检索,它的优越性何在? 13.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14.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有哪些? 15.独立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6.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17.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准率? 18.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为多长? 19.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0.何谓数据库的顺排文挡和倒排文挡? 21.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22. 核心期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试述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 24.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 25. 周红同学在检索一个课题时,第一次检索的结果有172 条文献,你建议一下她采用何种方式来缩小检索范围? 26.Medline和Pubmed有什么区别? 27.专利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8.如果要查找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中外文文献,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库?请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简要检索策略。 29.通过哪些检索系统可以查明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是否有“computer communications”这本期刊? 30. 请列出5个Google高级检索语法,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31. 在CBMWin4.0版中的查找某作者发表的文献有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2.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3. 列举6种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 34. 文献的种类 35.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6、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37、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8、现有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国内外加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初步拟定包括

第11章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1.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与铅球都浸没在水中,则() A.铜球受的浮力大 B. 两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C.铅球受的浮力大 D. 无法比较 2.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 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9-14所示, 如果向两乒乓球中间吹气(气流方向与纸面垂直),则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 向两边分开 C.向中间靠近 D. 向纸内运动 3.一艘轮船从东海驶入长江后,它所受的浮力() A.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不能确定 4?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它的浮沉是靠改变下列哪个物理量来实现的 () A.所受的浮力 B ?水的密度 C ?自身的重力 D ?水的压强 5.把一个重为10N体积为0.8dm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该物体将() A.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盐水选种时,瘪谷子会浮起来,饱满的谷子会沉下去,因为盐水对饱满谷子无浮力作用 B.铁块放在水中要沉下去,放在水银中会浮起来,因为只有水银对铁块有浮力作用 C.一块石头从屋顶上自由落下,可见空气对石头没有浮力作用 D.所有的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作用 7.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8.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9.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9-15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 P甲、p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p甲〉p乙F 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乙〉p甲F甲<F乙 D.p乙〉p甲F 甲=F乙 10.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9-16 (a) —立方体木块,下 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 ( ) 11.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漂起来,是因 为饺子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 图 9-15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9-16 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9-16 (b)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9-17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甲无 图 9-17 图 9-18

第11章 试题

第十一章品牌与包装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品牌最基本的含义是品牌代表着特定的 D 。 A.消费者类型B.文化 C.利益D.商品属性 2、品牌有利于企业实施 B 战略。 A.市场竞争B.市场细分 C.CI D.市场选择 3、品牌有利于保护 C 的合法权益。 A.商品所有者B.生产商 C.品牌所有者D.经销商 4、我国对商标的认定坚持 A 原则。 A.注册在先B.使用优先辅以注册优先 C.使用在先D.注册优先辅以使用优先 5、品牌资产是企业与 C 长期动态关系的反映。 A.供应商B.中间商 C.顾客D.政府 6、品牌资产是一种特殊的 A 。 A.无形资产B.有形资产 C.潜在资产D.固定资产 7、品牌运营的基本前提与直接结果是 B 。 A.品牌设计B.品牌定位 C.品牌组合D.品牌传播 8、复合品牌指对 A 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 A.同一种B.两种 C.多种D.不同种类 9、企业欲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以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一般会选择 C 策略。 A.统一品牌B.分类品牌 C.多品牌D.复合品牌 10、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称之为 A 。 A.品牌扩展B.品牌转移 C.品牌更新D.品牌再定位 11、我国现行的《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 B 之日起计算。 A.申请注册B.核准注册 C.实际使用D.商品投入市场 12、 B 的出现,使企业管理包括品牌管理由传统的直觉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A.激励B.职能管理制 C.人性管理D.品牌经理制 13、商品包装包括若干个因素, A 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应在包装整体上占居突出的位置。 A.商标或品牌B.图案

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了解基本内容。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1.列表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1.51V ,后者为1.33V ),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 值? 3.通常COD>BOD 20>BOD 5>高锰酸盐指数,试分析的原因。 4.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生活污水的BOD 5与哪个阶段相配?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行? 5.试验表明,T (℃)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T 与20℃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20有如下关系:L T =(0.027+0.6)L 20。试问L 为什么依温度的不同而异? 6.某城镇废水量为500m 3/h ,服务的当量人口为19.2万,若每当量人口每天排出的BOD 5为25g ,试根据上题公式计算10℃(冬季)及24℃(夏季)时废水中BOD 5的总量(kg/d ),并略述其对处理负荷的影响。 7.某厂生产废水为50m 3/h ,浓度每8h 为一变化周期,各小时的浓度为20、80、90、140、60、40、70、100mg/L 。今欲将其浓度均和到80mg/L 以下,求需要的均和时间及均和池容积。 8.某酸性废水的pH 值逐时变化为5、6.5、4.5、5、7,若水量依次为4、4、6、8、10m 3/h ,问完全均和后能否达到排放标准(pH=6~9)? 第三章 重力沉降法 1.今有一座沉砂池能除去水中直径为0.15mm 、比重为1.2的球形颗粒。试计算在相同理想条件下,该沉砂池对直径为0.08mm ,比重为1.5的球形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 2.在有效高度为1.5m 的沉降柱中点取样,得到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沉降试验结果如下表。试绘制该种废水的E-t 、E-u 和E T -t 、E T -u 沉降曲线,并比较用()i n i n i h H t t H ?-?=∑=01和i h H H ?-=0计算工作水深的结果。 3.由原始水深为1.5m 的沉降柱中点,得到沉降试验的结果如表3-8。试确定表面负荷为200m 3/m 2·d 的平流沉淀池对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沉降效率。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2﹑多元统计分析能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路。 2﹑写出样品间相关系数公式。 3﹑常用的距离及相似系数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利用谱系图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5﹑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系统聚类分析? 第三章判别分析 1﹑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路,图示其几何意义。 2﹑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有何异同? 3﹑简述贝叶斯判别的基本思路。 4﹑简述费歇判别的基本思路。 5﹑简述逐步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6﹑在SAS和SPSS软件中如何实现判别分析? 第四章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3﹑什么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其意义何在? 4﹑为什么说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能反映主成分中所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 5﹑为什么要用标准化数据去估计V的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6﹑证明:对于标准化数据有S=R。 7﹑主成分分析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 第五章因子分析 1﹑因子得分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有何不同?

2﹑因子载荷阵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3﹑方差旋转的目的是什么? 4﹑因子分析有何作用? 5﹑因子模型与回归模型有何不同? 6﹑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因子分析? 第六章对应分析 1﹑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2﹑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3﹑简述因子分析中Q型与R 型的对应关系。 4﹑对应分析如何在SAS和SPSS中实现? 第七章典型相关分析 1﹑典型相关分析适合分析何种类型的数据? 2﹑简述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3﹑典型变量有哪些性质? 4﹑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有何意义? 5﹑典型相关分析有何作用? 6 ﹑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验证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现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DXBZ);(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占全部人口的比例(CZBZ);(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WMBZ),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文化程度人口的状况。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使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和Ward法,将上机结果按样品号画出聚类图,并根据聚类图将30个样品分为四类。 2、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只要采用6个指标:(1)Call—每千人拥有电话线数,(2)movecall—每千户居民蜂窝移动电话数,(3)fee—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4)Computer—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5)mips—每千人中计算机功率(每秒百万指令),(6)net—每千人互联网络户主数。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采用欧式距离,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计算。

信息检索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2、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___b__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二、多选题 1、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 abcd 信息的技能或能力。” A、发现; B、检索; C、分析; D、利用 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 abcd 四个方面的内容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是abcd A、系统的“信息检索课”; B、参加信息素养培训; C、利用网络和多媒体; D、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三、简答题 1、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6个一级指标是什么? 答:○1鉴别信息及其来源○2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4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5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6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答: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具有察觉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的查询、评估、组织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3、简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关系。 答: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第二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____A________。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2.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ISSN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___A_________。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项属于按出版类型分类的文献类型______BCD______。 A、光盘; B、图书; C、期刊; D、学位论文 2. 下列哪项属于文献三要素_____ABC_______。 A、知识; B、载体; C、记录方式; D、信息

第11章《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第11章 《光的干涉》补充习题解答 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 λλ= 变小;υλn u =变小. 2.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介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式2π ?δλ ?=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 长,为什么? 解:nr δ=.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t C δ ?= . 因为δ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3.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连线方向的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4.在空气劈尖中,充入折射率为n 的某种液体,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解:干涉条纹将向劈尖棱边方向移动,并且条纹间距变小。 5.当将牛顿环装置中的平凸透镜向上移动时,干涉图样有何变化? 解:透镜向上移动时,因相应条纹的膜厚k e 位置向中心移动,故条纹向中心收缩。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中心距离为0.60mm ,紧靠双缝的凸透镜焦距为2.5m ,焦平面处有一观察屏。 (1)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测得屏上条纹间距为2.3mm ,求入射光波长。 (2)当用波长为480nm 和600nm 的两种光时,它们的第三级明纹相距多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λd D x = ?,得 332.3100.6105522.5 x d nm D λ--?????=== (2)由明纹公式D x k d λ=,得 9 2132.5()3(600480)10 1.50.610 D x k mm d λλ--?=-=??-?=? 7.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mm ,缝屏间距D =1.0m 。

第11章电子政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11章电子政务 一、填空题 1.传统政务和电子技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政务进行革命性 2.内部办公自动化、内部文件生成与传递以及档案管理等 3.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改善系统效率 4. G2G 5.对象的“总体成熟度”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 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是指为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管理工具 及与内部系统的链接,包括链接传输管理、事务管理、网站管理、负荷管理、数据管理和安全管理。 3. G2B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来管理经济,并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4. G2C 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以及政府部门通过电子政务 平台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换的新的政府工作模式之一。它同G2B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一项内容。 三、简答题 1.简单对电子政务进行分类: ①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②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③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简述电子政务活动的主要内容: ①可以实现远程与分布式信息采集汇总、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包括电子资料库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等。 ②实现政府业务、服务与办公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包括电子邮递、电子公文、政府决策分析支持、报表汇总统计分析等。 ③外部公共网站服务,包括:①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网上招标、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等;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网上发布、检索、反馈等;用户授权、计费、新系统与已有系统接口等。 3.简述建设电子政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实用性原则。系统必须保证实用,切实符合政府部门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各项业务和职能要求。 ②可靠性原则。在网络设计时,关键部位必须有高可靠性设备,对于重要的网络节点采用先进的高可靠技术。 ③开放性原则。网络系统开放性要好,应支持多种协议。 ④安全性原则。应有健全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硬件、软件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严格管理入侵和泄密,在必要时采用物理隔离方法。 ⑤标准化原则。在网络设备和系统平台选型时,应符合国际网络技术标准,使系统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等相互间依赖减至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错) 答:错。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旋转椭球面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2.设A点的横坐标Y=19779616.12,试计算A点所在6o带内中央子午线的经度,A点在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相距多远? 答:A点在6°带内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6N-3=6*19-3=111° 求A点自然值:用通用值减去带号19再减500km,也就是:779616.12m-500km=779616.12-500000=229616.12m>0 所以在中央子午线东侧,相距229616.12m 3.靠近赤道某点的经度为116o 28′,如以度为单位按赤道上1o为111km弧长估算,试问该点分别在6o带和3o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为多少? 答: 1)求该点在6°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 该点在6°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8’/6)+1=20 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117° 该点在中央子午线西边,经差是117°-116o 28′=0°32′=0.5333333333333333°相距中央子午线距离是:111*0.5333333333333333=59.2km 向西移500km后坐标是:500km-59.2km=440.8km=440800m 该点横坐标通用值是:20440800m 2)求该点在3°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 该点在3°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8’-1°30′)/3)+1=39 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117° 3°带和6°带中央子午线重合,因此,坐标是一样的,只是带号不同 则3°带中横坐标通用值为:39440800m 4.某地的经度为116°23′,试计算它所在的6o带和3o带带号,相应6o带和3o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 1)求该点在6°带中带号N=int(116o 23′/6)+1=20 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117° 2)该点在3°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3’-1°30′)/3)+1=39 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117° 3°带和6°带中央子午线重合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第11章习题

旧书(新书) 11-1(11-5)在图示的轮系中,已知z 1=15, z 2=25, z 2′=15,z 3=30,z 3′=15,z 4=30,z 4′=2,z 5=60,z 5′=20 (m = 4 mm),若n 1=500 r/min ,求齿条6线速度v 的大小和方向。 解:此题为定轴轮系 23451155 12'3'4' 25303060200 1515152 z z z z n i n z z z z ???= = = =??? 齿轮5的转速: 1515 500 2.5 200 n n i = = = 5'5'2 55'420402 222 2.540 1.0510 /601000 601000 m z r mm n r v m s ππ-?= ==??= = =??? 齿条6的速度水平向左。 11-3(11-6)图示轮系中,各轮齿数为z 1=z 2=z 3′=z 4=20, z 3=z 5 =60,模数均为m =2 mm ,求: ⑴ 传动比 i 15; ⑵ 齿轮1、2及齿轮2、3的中心距a 12 ,a 23。

解:此题为定轴轮系 (1)计算传动比 21155 z n i n = = 34z z 512z z z 3'4 z z 60609 2020 ?==? (2)中心距 121212322332() 2(2020) 4022() 2(6020) 40 2 2 m z z a r r m m m z z a r r m m +?+=+= ==-?-=-= = = 11-4(11-11) 图示轮系中,蜗杆1是单线右旋,转速 n 1=1000 r/min ,z 2=50,z 2′ = z 3 =20,z 4=60,求输出轴转速n H 。 解:此题为复合轮系,是由定轴轮系(蜗杆1、蜗轮2)与周转轮系(齿轮2'、3、4和行星架H )组成。 在定轴轮系中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 2.推广服务系统 3.目标团体系统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和( )两个子系统。 2.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 )年通过的。 三、简答题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4.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的工作效率 5.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农业推广 一、名词解释题 1.人的行为 2.需要 3.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 A. 动机 B. 目标价值C.期望概率D.激励力量 2.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 )。

A. 从众 B. 模仿C感染D.相容 三、简答题 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5.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一、名词解释题 1.沟通 2.正式沟通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 A. 杂音B.噪声C.反馈D.趋异 2.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A.链式沟通 B. 轮式沟通 C. 扩散型沟通D.全通道型沟通 3.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A.单串型且车轮型 C. 扩散型D.全通道型 4.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 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 C. 正式沟通D.非正式沟通 三、简答题 1.简述沟通的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2.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4.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 古华琼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 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 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以下代码中为无权码的为。 A. 8421BCD码 B. 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2.以下代码中为恒权码的为。 A.8421BCD码 B. 5421BCD码 C.余三码 D.格雷码 3.一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位二进制数来表示。 A.1 B.2 C.4 D. 16 4.十进制数25用8421BCD码表示为。 A.10 101 B.0010 0101 C.100101 D.10101 5.在一个8位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最大无符号整数是。 A.(256)10 B.(127)10 C.(FF)16 D.(255)10 6.与十进制数(53.5)10等值的数或代码为。 A.(0101 0011.0101)8421BCD B.(35.8)16 C.(110101.1)2 D.(65.4)8 7.矩形脉冲信号的参数有。 A.周期 B.占空比 C.脉宽 D.扫描期 8.与八进制数(47.3)8等值的数为: A. (100111.011)2 B.(27.6)16 C.(27.3 )16 D. (100111.11)2 9.常用的B C D码有。 A.奇偶校验码 B.格雷码 C.8421码 D.余三码 10.与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主要的优点有。 A.容易设计 B.通用性强 C.保密性好 D.抗干扰能力强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1. 方波的占空比为0.5。() 2. 8421码1001比0001大。() 3. 数字电路中用“1”和“0”分别表示两种状态,二者无大小之分。() 4.格雷码具有任何相邻码只有一位码元不同的特性。() 5.八进制数(18)8比十进制数(18)10小。() 6.当传送十进制数5时,在8421奇校验码的校验位上值应为1。()

《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

《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 思考题一:全文可分几部分? 思考题二:课文分析: 1、是什么引起了思考?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或者说,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4、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5、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6、第三段又写到了谁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受? 7、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8、作者的认识,很明显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9、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 10、那作者的想法、观点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 11、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12、“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什么?“新的东西”又是什么? 13、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 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没有?出现

了什么情况? 思考题三:文章的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一: 明确: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狼嗥及其含义(1~3) 二、作者认识的由来(4~7) 三、作者的更深层的思考 (8~10) 思考题二:课文分析: 1、是什么引起了思考? 明确:是狼,是狼的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关键性词语:“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 这声狼嚎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这声嗥叫是深沉的,它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内涵, 总结:这一声音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人及其错误行为的蔑视。这虽然写的是狼的内心世界,但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3、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 (厮杀,战斗)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补充习题 1 . 下面是测定As2O3-As2O5惰性物试样中两组分含量的分析流程图, 请将条件填在横线上。 (2) (5) 滴定剂______ 滴定剂______ (3) │(4) (6) │(7) pH______│指示剂______ 酸度_____│加______试剂 (1) ↓↓ 加______试剂┌──────┐┌───┐┌───┐ 试样──────→│As(Ⅲ)As(Ⅴ)│─────→│As(Ⅴ)│→│As(Ⅲ)│ 溶解└──────┘└───┘└───┘ [ 测As(Ⅲ) ] [测As(Ⅲ)+As(Ⅴ)含量] 2. 某同学配制0.02 mol/L Na2S2O3500 mL, 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 冷却,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保存待用。请指出其错误。 3. 今有含PbO 和PbO2的混合物,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其含量。称取该试样0.7340 g, 加入20.00 mL 0.2500 mol/L 草酸溶液, 将PbO2还原为Pb2+, 然后用氨水中和溶液, 使全部Pb2+形成PbC2O4沉淀。过滤后将滤液酸化,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0.04000 mol/L KMnO4溶液10.20 mL。沉淀溶解于酸中, 再用同一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 用去30.25 mL。计算试样中PbO 和PbO2的质量分数。 [M r(PbO2)= 239.2, M r(PbO)= 223.2] 4. 设计用碘量法测定试液中Ba2+的浓度的方案, 请用简单流程图表示分析过程, 并指出主要条件: 滴定剂、指示剂以及Ba2+与滴定剂的计量关系。 5. 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L Na2S2O3, 请指出其三种错误(或不妥)之处, 并予改正。 称取0.2315 g 分析纯K2Cr2O7, 加适量水溶解后, 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 用Na2S2O3滴定至蓝色褪去, 记下消耗Na2S2O3的体积, 计算Na2S2O3浓度。[M r(K2Cr2O7)= 294.2] 6. 为何测定MnO4-时不采用Fe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而是在MnO4-试液中加入过量Fe2+标准溶液, 而后采用KMnO4标准溶液回滴? 7. 称取0.8000g含Cr和Mn的钢样,溶解处理成Fe3+,Cr2O72-,Mn(Ⅱ)的试液。先在F-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