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七、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泰勒:经济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心理学的发展,人——机关系,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战后,: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个阶段:

?经典科学管理理论(1900-1927)

?人际关系理论等(1927-1965)

?权变思想(contingency approach)、系统理论(1965-now)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

?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装备的机械化,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E.g.英国成立疲劳研究部、美国战后经验推广——人的重要性

?重要贡献: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

?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

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工业心理学之父——芒斯特伯格(1863-1916)

?师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奠基人)

?1912年,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和解释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性。该书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

?2、最适合的工作:学习和训练、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

?3、最理想的效果: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研究方向和路线、研究方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当前趋势: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环境-社会这样的更全面的系统。

?工作生活质量:工作环境能适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视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的出现

?(一)人事心理学

?1.什么是人事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处理人事管理问题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人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事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人员选拔、职业训练、考核与评价、报酬与奖励、福利与安全、人员沟通等方面。人事心理学还探讨群体心理、人际关系、领导的选拔、训练与任用、组织变革和组织开发等与人事功能有关的内容。这些问题也是组织心理学或管理心理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芒斯特伯格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的出现

?(二)工程心理学

?1.工程心理学简介

?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工程心理学是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它的目的是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地工作。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的出现

?2.工程心理学发展简史

?使人适应机器的要求,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机关系研究的基本特点。工程师设计机器时,往往只着眼于机械力学性能的改进,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心理学家的工作也局限于为现成的机器选拔和训练操作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机是整体

?二十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指针式仪表和开关按钮设计中的人机匹配问题,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工程心理学发展中的“开关和表盘”时代。

?50年代以后: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工程心理学开始采用信息接收、传输、加工、反馈、信道容量、系统控制等概念分析人和机器的相互作用过程,使人机系统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人机结合方式和人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

?工程心理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的出现

?3. 工程心理学的作用

?(1)提高效率

?(2)防止事故,保障安全

?(3)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

人群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

?在霍桑工厂实验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

人群关系理论

?(一)对群氓假设的否定

?经济学家大卫·李系图是“群氓假设”的倡导者,这一假设认为:

? 1.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

? 2.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来行事;

? 3.每一个人部尽力按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

?梅奥反对与驳斥了这种群氓假设,提出:

? 1.重要的是同其他人协作,而不是一群无组织的鸟合之众互相进行竞争;

? 2.所有的人都为保卫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个人利益而行动;

? 3.思维受感情的指导较受逻辑指导更多。

?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

? 1.人是社会人

? 2. 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职工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群关系。)

? 3.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

人群关系理论

?(三)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

?新起点。

?综合的管理技能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同泰勒的传统科学管理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点。

?相同点表现为:

–目标一致

–发生冲突时责任应归于管理者

–两者都追求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和谐或利益相关。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学习理论(Gestalt Theory)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

?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Wetheimer,1880~1943)、苛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主张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

?149162536496481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韦特墨等人关注的是知觉、认知和思维方面的问题,而勒温感兴趣的是动机、个性和社会心理。?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一种描述系统。在一个系统内可以讨论学习、动机、个性和社会行为等问题。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

?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

?群体力学主要代表人物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二)场论

?B=f(P.E)=f(LSP)

?勒温的心理学场论体系始于“生活空间”这个概念,他将影响个人某时某地行为的所有因素总和,称为生活空间(life space)。他将生活空间内的因素,视为个人觉知的心理事件,而心理事

件又可分为三类:

?内在的(如饥饿);

?外在的(如食物);

?回想的(如幼年经验)。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三)群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团体是一个整体,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又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

?群体领袖领导风格类型与群体作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1.独裁型领导(authoritarian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容许有任何异议。

?2.民主型领导(democratic 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3.放任型领导(laissez - faire leadership):对群体作业进行方式,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五)传播学理论

?勒温还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1947年,勒温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将传播系统内的“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予以理性阐述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六)评价

?勒温在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结构内引进“场”、“生活空间”、“拓扑学”和“向量”等概念,另辟蹊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格塔理论。

?勒温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面向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社会实际问题。

?没有提供比较精确的描述和判断的指南,从而使这些术语在预测行为方面用处不大。

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社会测量法是心理学家莫里诺(J.L. Moreno)于1934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谓社会结构,通过社会测量,人们可以了解人的人际知觉方式、团体凝聚力等团体特征。

?假设:在所有团体里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各团体内成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与消极人际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这种相互偏爱或疏远的关系会显著地影响团体的士气和效率。

?

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社会测量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涉及社会性的变量。它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及人际结构特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测量是对人的某种评价,因此,它容易引起被测人较强的兴趣与动机。

?(3)测量结果特别适合于小团体研究。在研究团体效率和凝聚力方面等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七、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概述 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三、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的出现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五、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六、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七、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泰勒:经济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心理学的发展,人——机关系,人——人关系,人——组织关系。?战后,: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 一、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个阶段: ?经典科学管理理论(1900-1927) ?人际关系理论等(1927-1965) ?权变思想(contingency approach)、系统理论(1965-now)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 ?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装备的机械化,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E.g.英国成立疲劳研究部、美国战后经验推广——人的重要性 ?重要贡献: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相适应 ?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及客观分析人的心理过程的方法应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大型国防工程 二、工业心理学兴起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

ZUC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商学院已经开始重视组织行为的原因? 答案:C A)来增加经理在组织有效性B)来帮助组织吸引高质量的员工 C)扩大组织的咨询需求D)来提高保留质量工作者 E)来帮助提高组织的利润 2)成功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答案:E A)传统的管理。B)沟通C)人力资源管理 D)概念技能E)社交网络 3)下列哪个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吗?答:D A)一个教堂B)一个大学C)一个军事单位 D)所有成年人在一个给定的社区E)一所小学 4)以下哪一个是最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吗? 答:E A)管理员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负责筹款活动B)一个步兵排的排长 C) 医院的部门的负责人医生D)一个大城市的市长 E) 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发邮件的IT技术员 5)下列哪个不是最主要的四个管理功能? 答案:C A)控制B)计划C)人员D)组织E)领导 6)下面哪一个经理的管理者的主要功能是定义一个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整体战略,并开发一个全面的层次的集成和协调活动的计划。 答:B A)控制B)计划C)人员D)协调E)领导 7) 根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下列哪个不是一个人际角色? 答:B

A)一所高中的校长发放毕业证书B)一个部门的主管部门火灾后搬迁C)一个经理面试潜在的雇员D)一个值班长谴责职工迟到 E)项目经理听团队表示 8)据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者角色,当一个搜索管理者从组织和它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发起项目带来的变化,该管理者在担任哪一个角色答:B A)谈判者B)创业者C)监控者D)资源分配者E)传播者 9)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答:B A)技术、决策和人际关系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D)概念、通信和网络 E)人技、信息和沟通 10)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答案:C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D)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E)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11)下列哪一个不会被视为具有人际技能的经理?答:A A)决策B)沟通C)解决冲突 D)工作作为团队的一部分E)倾听别人 12)弗雷德·卢森斯从不同的视角想看探讨管理者做什么,认为社交网络是哪一类管理强调的重点。答:D A)一般的管理者B)有效的管理者C)获得高薪的管理者 D)成功的管理者E)传统管理者 13)根据Luthans研究,成功的管理者,这意味着那些被迅速提拔,花更多的时间在______比在其他任何活动。答案:C 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社交网络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到80年代分化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一贯的核心基本问题,也有各时代的一些热点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现在,组织行为学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研究水平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管理心理学与组织心理学有时会使用同样的教材,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所以在一些时候,管理心理学也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1 组织 组织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以需要首先了解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安排。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不知道组织的概念,但大部分人认为他们知道“组织’’意味着什么。不论理想中还是现实中,组织都有下列特点: 特定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使命和目标。企业是为了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教育机构是为了提供教育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医疗机构是为了提供健康服务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组织成员。组织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人无法完成,所以需要吸纳组织成员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此,需要形成开放的,可见的、正规的组织结构,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专业分工和协调。 清晰的边界。一个比较清晰的关于它们自己的物资、人力、资金这些资源的边界。当目标被清晰地确定下来,其他的目标要么处在组织范围以内服从于总目标,要么转给其他组织或社会生活圈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理性的组织。 当我们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建立了组织之后,雇员不会自动地按照组织的意图完成组织目标,所以管理者和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让雇员多干活,让雇员提高效率,由此导致了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2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ntion Behavior , OB)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和组织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个方向、目标。研究的第一个方向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毫无疑问的是,组织会对我们观察世界的方法、对待工作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是对我们自己的看法产生影响。组织行为学试图阐明组织影响其成员的各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为了创造更有效地组织。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第二个方向是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极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以研究组织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了解行为背后的动因,目的提高对雇员的预测能力,以引导、控制雇员的行为,提高组织的绩效。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是重视人的作用的结果,它将人作为研究的中心,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代替直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得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得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得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得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得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得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与方法来瞧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得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得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得整体形象 2.理解性:以过去得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得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得亮度、形体、大小等 颜色方面得恒常性。 内涵:指得就是个体为自己所在得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得过程。一个人就是活在知觉中得。 人们得行为就是以她们对现实得知觉为基础得,而不就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就是人们知觉到得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得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得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得知觉与反应得倾向。 错觉:错觉就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得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 社会知觉得集中表现形式: 1.对她人得知觉:表情、性格 2.人际知觉 3.角色知觉 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得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与推测其原因与动机得过程 归因得参照点: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海德得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得人;(2)归因于行为者得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得情境 为难得归因理论: 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得三种启发: (1)代表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就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得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得样本,就判断其出现得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得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得或容易回想起得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就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得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得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得估计。

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1.组织:是人们进行群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的存在的条件:(1)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2)组织具有一定的目标。(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来实现目标。 2.组织行为:是指人们作为组织成员时所表现出来的,体现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水平上的行为。 第二章:人格理论 1.气质:气质是人格中最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首先,气质是先天的心理特征,是与人的遗传密切相关的,它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不因人的动机、活动的容而转移。 其次,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再次,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能力高低、品德好坏、成就大小。 2.气质的类型: (1)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同时又很敏感: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与兴趣容易转移。这类人适合于从事公关、外交、运动员、管理、记者工作。 (2)胆汁质(兴奋型):精力充沛,直率热情,胆量较大,但是粗枝大叶;反应敏捷而迅速;情绪的抑制较难,易冲动。适合从事于导游、主持人、推销员、演员等工作。 (3)粘液质(安静型):有精力,但是沉着平静、安静;行为反应迟钝,沉默寡言,情绪易受控制,不易表露。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类型的工作。 (4)抑郁质(抑郁型):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适合从事校对、打字、化验、艺术等类型的工作。 3.气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对于上司的批评都不服:胆汁质的人马上暴跳如雷,与批评者争吵起来;多血质的人则会立刻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一方面接受对方的批评,另一方面又婉转幽默地进行解释;粘液质的人则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认真地接受批评,而心却极其的憋屈和压抑;抑郁质的人更为敏感,则会十分懊恼,意志消沉。 4.性格的结构,容。 (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性格特征。直接表现了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品德和世界观的具体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他属性。 (2)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们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 (3)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自觉的调节和制约,主要表现为行为活动的习惯方式,这是人对现实态度的另一种表现。 5.大五人格理论:将五种一般人格特质置于人格特质层级的顶层。 (1)外倾性:积极情绪、好交际的、热情。反映的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投入程度。(2)神经质:焦虑、自我意识、脆弱。反映了个体体验消极情感的倾向。 (3)随和性:守信、正直、温柔。反映的是个体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性方面的差异。 (4)责任意识:有能力、有条理、自我约束。反映人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5)经验开放性:想象力、行动、想法。反映的是个体本来就具备的、对各种刺激保持开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1、 A 、教育心理学 (201504)2、 心理学科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B 、人事心理学 C 、医学心理学 研究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D 、 )1 社会心理学 A 、现场实验 B 、准实验 C 、 等级排序实验 D 实验室实验 (201504)3、 X 理论和 Y 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1 A 、海德 B 、麦格雷戈 C 、 梅奥 D 、 大内 (201504)4、 在管理实践中倡导 “参与式 ”管理或 “ 民主式 ”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B )1 A 、 X 理论 B 、 Y 理论 C 、 超 Y 理论 D 、 Z 理论 (201504)12、 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 A 、动机 B 、价值观 C 、 个性特征 D 、 情感 (201504)20、 动机的源泉是( D )1 A 、价值观 B 、行为 C 、 目标 D 、 需要 (201510)4、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D ) 1 A 、安德鲁 B 、凯立希 C 、麦克里格 D 、海德 (201510)13、 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A )1 A 、霍曼斯 B 、洛克 C 、 舒兹 D 、 塔吉乌里 (201604)1、 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D )1 A 、 B=/ (S ? P) B 、 B=/ (P ? M) C 、 B=/ (S _ E) D 、 B=/ (P ? E) (201604)2、 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 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 纳为( C ) 1 A 、四个步1聚 B 、五个步骤 C 、六个步骤 D 、 七个步骤 (201 604 )3、 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B ) 1 A 、需要 B 、动机 C 、态度 D 、 信念 (201604)15、 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 )1 A 、行为 B 、目标 C 、需要 D 、行为倾向性 B A ) 1 2、对员工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提出了( A ) 1 、科学管理理论 、 权变系统理论 (201610) A 、“经济人”假设 C “复杂人”假设 D (201610 )24、梅奥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A 、人际关系学说 B C 社会系统理论 (201704)1、 A 、享乐主义 (201704)2、 A 、整体性 (201710)1、 A 、外在激励 (201710)2、 A 、原始性内驱力 C 、社会性内驱力 D 经济人”假设的基础( B 、现实主义 人的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B 、选择性 )1 C 、 B 社会主义 )1 稳定性 D 、 资本主义 C 、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内在激励 C 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 D 、 荣誉激励 B ) 1 继发性内驱力 群体性内驱力 D 、 D 、 倾向性 B ) 1 目标激励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Y测试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A.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研讨会 B.霍桑实验 C. 1914年利莲.吉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是以()作为组织分类标准的。 A.组织内部人员受惠程度 B. 人员的顺从程度 C.社会作用和社会效益 D.组织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 E.生物学 5.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E.等值量表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调查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7.美国社会学家艾桑尼根据人员的顺从程度标志对组织进行分类,共分为( )三种类型。 A.强制型组织 B.功利型组织 C.正规组织 D.模型维持组织 E.公益组织 (三)判断题 1.组织是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组织的分类应按人员的顺从程度进行。 4. 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5.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的新发展。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调查法包括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7.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8.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9.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医院的门诊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组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 B 3.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 ABCE 3. ABD 4. ABCDE 5. ABCD 6. ABCDE 7. 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二章个体行为 (一)单项选择 1.一个人表现出的一贯的、经常的并持久存在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忘我 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荣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5.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

优课UOOC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答案

一、单选题(共40.00分) ()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 A. 组织结构 B. 组织性质 C. 组织活动 D. 组织发展方向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智力资本的存在方式() A.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B. 员工只是、技能、能力 C. 组织系统和结构中保留下来的知识 D. 组织的商誉、品牌形象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暂无 组织行为学多层面性主要有三个层面,包括()A.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B. 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C. 组织行为 D.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教师评语: 暂无 4. 泰勒认为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A. 系统化 B. 有序化 C. 标准化 D. 层级化 满分:10.00 分 得分:10.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暂无

二、多选题(共33.00分) 组织的特征包括() A. 有明确的目标 B. 拥有相应的资源 C. 组织结构 D. 科学的划分部门及职责 E. 决定组织发展方向 满分:11.00 分 得分:11.00分 你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 B C 教师评语: 暂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

一定组织的个体、群体 B. 组织行为发展目标 C. 组织的心理活动 D. 组织的行为规律 E. 组织行为的内部结构 满分:11.00 分 得分:11.00分 你的答案: A C D 正确答案: A C D 教师评语: 暂无 3. 组织有效性的四个基本观点()A. 开放系统观点 B. 组织学习观点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组织行为学概述学习资料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及其性质特点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 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两重性,,应用性 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2、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理” 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有利于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五、对OB有贡献的学科 1、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预测、改变人的行为的学科。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个体: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 2、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即,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 群体: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 4、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它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群体: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 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组织环境 5、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其研究课题包括冲突、组织内政治和权力。 组织系统:冲突、组织内政治和权力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 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实践即表现为集体协作劳动,而有集体协作劳动就有管理活动。 2、工业革命到来,大约1800年威尼斯工厂主欧文最早提出要注意工人的需求——人事管理

组织行为学要点(自行整理)

组织行为学要点目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P2 ?组织行为学中的几个重要理念 ?组织的要素与特点 ?管理者做什么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个人特征与工作行为------------------------------------P3、P4 ?能力与人格特征 ?价值系统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几种与工作有关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 第三章社会认知及其管理------------------------------------P5、P6 ?知觉及其重要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归因理论及对他人的判断 第四章判断与决策------------------------------------P7 ?人类的决策 ?个人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 --行为决策模型 ?重要的教训

?决策的个体差异 第五章动机与激励------------------------------------P8、P9 员工绩效=f(能力×动机×机会) ?动机定义与激励的逻辑 ?有关需求与人性的动机理论 ?其他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第六章群体过程与行为------------------------------------P10、P11 ?群体及其发展 ?群体决策及其问题 ?群体思维及其危害 ?对阿比勒尼悖论的分析 ?影响群体过程的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第七章沟通与谈判------------------------------------P12 ?沟通与交流 -《摩托车零部件公司》案例分析 ?谈判与影响力 -《员工干私活怎么办》 第八章领导------------------------------------P13、P14 ?领导与管理 ?有关领导的研究 ?中国企业领袖的变迁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1、心理学科中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B )1 A、教育心理学 B、人事心理学 C、医学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201504)2、研究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B )1 A、现场实验 B、准实验 C、等级排序实验 D、实验室实验(201504)3、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B )1 A、海德 B、麦格雷戈 C、梅奥 D、大内(201504)4、在管理实践中倡导“参与式”管理或“民主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B )1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201504)12、影响个体对他人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 C )1 A、动机 B、价值观 C、个性特征 D、情感 (201504)20、动机的源泉是( D )1 A、价值观 B、行为 C、目标 D、需要 (201510)4、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D )1 A、安德鲁 B、凯立希 C、麦克里格 D、海德(201510)13、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A )1 A、霍曼斯 B、洛克 C、舒兹 D、塔吉乌里(201604)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 D )1 A、 B=/ (S ? P) B、 B=/ (P ? M) C、 B=/ (S _ E) D、 B=/ (P ? E)(201604)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C)1 A、四个步1 聚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201604)3、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B )1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201604)15、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 A )1 A、行为 B、目标 C、需要 D、行为倾向性(201610)2、对员工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 A )1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201610)24、梅奥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提出了( A )1 A、人际关系学说 B、科学管理理论 C、社会系统理论 D、权变系统理论 (201704)1、“经济人”假设的基础( A )1 A、享乐主义 B、现实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201704)2、人的行为最为显着的特点是( B )1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201710)1、“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1 A、外在激励 B、内在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201710)2、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1 A、原始性内驱力 B、继发性内驱力 C、社会性内驱力 D、群体性内驱力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通过两周来对美国学者罗宾斯所着的《组织行为学精要》的阅读,我对组织行为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浅显的体会,也感受到了这一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之处。下面是我对组织行为学的一点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如何做好对人的管理、如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的学科,它探讨的是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影响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精要》则是一本“独特的、更易理解的组织行为学教材”,通过大量的例子和图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组织行为学的我也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根据罗宾斯博士给出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标的正式结构。而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它的研究领域,是运用在控制条件下收集到的科学的证据,以合理的、严谨的态度去测量和解释,对其原因和结果进行归类和汇总。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组织行为学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它的相关理论很广泛,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心理学的贡献在于个体和微观的分析层次,其余学科则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宏观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当今越来越讲究群体性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大型组织,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不可避免。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趋势下,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便是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确切目标是帮助人们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解释这一目标看似并不重要,但从一开始便试着解释某一事件的产生对于理解某种现象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员工辞职率升高、工作效率下降等,对事件的有效解释能够帮助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预测则是对将来的事件而言的,掌握了组织行为学以后,管理者能够对于某种变化引起的行为反应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从而选择员工抵触程度最小的决策,例如工厂的管理者试图评价员工对安装新型机械设备的反应,就是一种预测行为;而控制目标既是被管理者认为最有贡献价值的目标,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目标。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是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则是建立在个人自由理念基础上的,当有人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为,令别人依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时,会被认为是一种缺乏道德的做法而遭到厌恶和反对,控制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牵涉到道德的问题。 然而,组织行为学中提供的控制他人技巧却是事实,也对一个组织的运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虽然这一目标引起了相应的争议,它仍然作为组织行为学的其中一个目标而存在。这也使我意

第一章 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一章第一节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一.管理 1.什么是管理 从功能上分析,管理是一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不外是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运用组织的一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好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的现代意义: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 二、管理者做些什么 1、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角色观(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的技能观 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 高层概念性技能为主 中层人际关系技能为主 基层技术性技能为主 4、管理的活动观 一般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 传统的管理最多 沟通 2 2 最多 人力资源管理2 社交最多 结论(conclusion ): 从管理的功能观、角色观、技能观、和活动观可以看出,要想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了解被管理对象的兴趣、需要、行为特点及规律,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而激励人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顺利完成组织目标。O B HRM 理论基础与原理构建管理实务与理论运用 更为组织层面导向更为人员层面导向 个体群体选任培训 领导组织绩效薪酬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一。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就是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合理运用所拥有的资源,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之中,并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