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面孔和情绪实验报告

面孔和情绪实验报告

面孔和情绪实验报告
面孔和情绪实验报告

知觉加工:面孔和情绪

姓名:赵佳娴学号:112032013054 班级:13心理

摘要:目的考察对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是否受到加工时间的影响。方法用E-prime软件编写程序,采用5点评价法来让被试对材料进行打分,对35名大学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都能正确识别出不同的情绪面孔,且结果没有差异。结论情绪信息的识别是相当快速的,基本与知觉信息的加工同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识别。被试对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不会受到加工时间的影响。

关键词:面孔识别情绪加工时间

1 引言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一书中提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即使是婴儿也能正确的识别和表现出愉悦、伤心、愤怒等表情。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能否正确的识别他人的情绪面孔并对其做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情况,并关系到个体社会交往、沟通的成败。因此,研究情绪面孔的识别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前人对此有许多不同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 R. Ar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因此,就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基本假设:1)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在基本感知觉信息加工完毕之后进行的,如果加工时间太短,则不能很好地识别情绪;2)情绪信息的识别是相当快速的,基本与知觉信息的加工同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识别。

为了考察对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是否受到加工时间的影响,将被试分为3组,给他们呈现微笑或严肃的面孔,让他们对其微笑程度做出5点式的评价,各组照片呈现时间不同。实验结束后,分析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能否正确识别不同情绪的面孔,以及对于面孔的情绪识别的结果是否有差异。

实验假设: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都能正确识别出不同的情绪面孔,而且结果没有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福建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35人,平均年龄20岁左右,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色觉正常,均为右利手。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

计算机,E-prime软件,键盘。

2.2.2 实验材料

16张成年人的面部照片,其中8张微笑,8张平静或严肃。

2.3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为2×3的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有两个:因素一(组内):照片的脸部表情:平静或严肃、微笑;因素二(组间):照片呈现的时间长短:2500ms、500ms、100ms。因变量为被试对情绪面孔的评价,采用五点量表的计分方法。

2.4 程序

2.4.1 将被试分为三组,各个小组照片呈现时间分别为2500ms、500ms和100ms。不同小组之间互不影响。

2.4.2 请被试坐好,开始阅读指导语。指导语为:“您好!感谢您参加本实验!:)本次试验中,您将会看到一些脸部照片。请根据提示,对这些照片进行评价。实验分为三个小节。每节开始前会提示评价的维度,之后呈现16张不同的照片。评价采用五点量表,请把手指放在数字键1~5上面。每节结束后有30秒的休息时间。16张照片重复使用3次。整个实验持续6~9分钟。实验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请举手向主试示意。准备好了请按空格键开始。:)”

2.4.3 被试准备好之后开始第一节实验。要求被试判断照片上的人是否在笑,1为“严肃”,3为“平静”,5为“微笑”。被试评价完16张照片后休息30秒。

2.4.4 第二节实验要求被试判断照片上的人的性格,1为“严肃”,3为“平静”,5为“和善”。被试评价完16张照片后休息30秒。

2.4.5 第三节实验要求被试判断照片上的人的情绪状态,1为“生气”,3为“平静”,5为“愉悦”。被试评价完16张照片后实验结束。

3 结果

3.1 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对面孔情绪的评价结果

表1 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的评价结果的统计表

加工时间N Mean SD

平静或严肃2500ms13 2.010.560 500ms10 2.140.232 100ms12 2.110.375总计35 2.080.417

微笑2500ms13 4.610.227 500ms10 4.300.504 100ms12 4.540.417总计35 4.500.398

3.2 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结果的差异检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2 对两个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检验

df F p 照片情绪 1 563.301 0.000**

加工时间 2 0.464 0.633 照片情绪*加工时间 2 1.513 0.236

注:*表示差异比较显著,**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由表2可以看出,被试对不同情绪面孔的照片的评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即被试均能正确判断照片上面孔的情绪;而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即不同的加工时间不影响被试对于情绪面孔的判断;两个自变量之间交互效应不显著。

4讨论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加工时间下,被试都能正确识别出不同的情绪面孔,而且结果没有差异,验证了实验假设。被试对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没有受到加工时间的影响。这说明了在情绪加工方式的两种对立的基本假设(1、情绪信息的加工是在基本感知觉信息加工完毕之后进行的,如果加工时间太短,则不能很好地识别情绪;2、情绪信息的识别是相当快速的,基本与知觉信息的加工同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识别)中,正确的是假设2:情绪信息的识别是相当快速的,基本与知觉信息的加工同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识别。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假设1,因为信息加工在大脑中是极为迅速的,感知觉加工和情绪信息的加工有可能在100ms之内就完成了。因此,有条件的话,可以做情绪识别的脑电研究,结果将会更加准确。

5结论

情绪信息的识别是相当快速的,基本与知觉信息的加工同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识别。被试对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不会受到加工时间的影响。

6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432-440

[2]马聘聘,王异芳,魏萍.消极情绪面孔识别的认知偏向性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年2月第20卷第2期

[3]王赟,杨世昌.情绪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第26卷第3期

心理学作业

.第1题 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冯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校庆时两位老同学相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彼此能认识,此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回忆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2题 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28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29题 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属于情感品质中的() A.倾向性 B.深刻性 C.稳固性 D.效果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30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31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38题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39题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 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 D.詹姆士—兰格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40题 ()又称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A.求得赞赏的动机 B.求知欲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情况的 调查 作业:第一部分:开题报告第二部分:论文第三部分:观后感 姓名:王萌 班级:12级2班 学号:2012371522120120376 指导老师:申兆龙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学生厌学的定义: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 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 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

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面对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报告在对厌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提示出学生厌学与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存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未搜索到世界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be disguted with school, 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相关资料是“逃学(truancy)”、“辍学(dropout)”和“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的研究。已占有代表性的逃学原因、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Peter Kooranan 的研究认为逃学行为与学校和班级内的社会相互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Barbara sammer 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对四个维度(家庭、友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做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老师。Henry Kinherly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于逃学有显著相关。 国内研究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他们在这三者的研究中均有所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调查了高中生的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中实际上还包括了仍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中学生10.4%,高中生4.3%!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 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碍,女生更为突出。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四、本项研究的立足点: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所有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 (二)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激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 ⑴国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在愤怒的时候,乱发脾气会影响人际关系,不发脾气的时候,长期压抑又伤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存在 一个控制与开发的问题。一个人处于青年之时,学会自我情绪控制的方法更有意义。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的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 数颜色法。最近,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了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即“数颜色法”。其操作方法是,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 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独立找个没人的地方,不论是办公室、卧室或是洗手间都可以,做下面的练习:首先,环顾四周的景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的文件柜,一直数到十二,大约数三十秒左右。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例如正在听主管领导的批评或父母大人的教诲,那么你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这就是所谓的“数颜色法。”也许有人会问,这法行吗?是否有点荒谬?其实这个方法大有 学问。它是运用生理反应来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因为,一个人在发怒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得肌肉拉紧,血流速度加快,使生理上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这时随着愤怒情绪的升高,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内心的感觉上,理智性思考能力因而减少,某些生理功能也暂时被削弱。通过运用“数颜色法”,强迫 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使大脑恢复理智性思考。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心情就会冷静一些,这时再想想,你该怎么应

付眼前的情况?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所以,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记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不是一般的日记,记的是每天 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这是心理学家们对控制迟钝型情绪的建议。事实证明,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你 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 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一点须特别引起迟钝型人的注意。正如人们所说的,某先生脾气很好,但一旦发起脾气可就不得了。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 特点。因此,情绪日记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的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运动纾解法。据心理学专家温斯拉夫研究发现,最好的 情绪纾解方法之一是运动。因为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 也就自然正常。有的公司就是利用这一方法来消除职工的不满情绪的。如某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放着公司

心理学形考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成分和功能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2、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沙赫—辛格理论。代表人物有沙赫特和辛格。该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结果。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面部表情: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将人的面部分为额眉-鼻眼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活动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着响应的情绪。将各区肌肉的细微活动综合起来就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愉快时:额眉区放松,眉毛下降;眼鼻区眼睛眯小,面颊上提,鼻面扩张;口唇部嘴角后收、上翘,这三个部分的肌肉运动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笑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欢乐:手舞足蹈;悔恨:顿足捶胸;惧怕:手足失措;虔诚:肃立低头。 语调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理解:“你干吗” 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 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作业

成人教育《心理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和。 3、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体验。 4、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支配、调节,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现代科学表明:心理是的机能,心理是的反映。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 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2、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3、“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天才 4、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6、“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 双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7、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8、一支白粉笔,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A、不随意运动 B、随意运动 C、果断性 D、兴趣爱好 10、个性就是。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特征 C.气质 D.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 11、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 C.个性心理特征 D.认知过程 12、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A、比奈 B、马斯洛 C、冯特 D、斯金纳 13、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形象是。 A、创造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14、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这是。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15、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记忆 1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比较B.具体化C.演绎与推理D.分析与综合 17、边听课,边记笔记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18、儿童梦想将来能够在太空遨游,这是。 A.有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无意想象 19、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20、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味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句子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面括号内划“√”,错的划“ⅹ”。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情绪情感的良好健康发展是人一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对幼儿进行重复不断的情绪情感的控制,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前额叶的发展与成熟,从而形成与完善幼儿的情绪情感控制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的表现是幼儿与外界进行交往的重要“语言系统”,和人的认知活动相比,情绪情感的原始作用更早、动力性更强。如果教师忽视了幼儿情绪情感的在动因的培养与引导,就会让幼儿逐渐形成不良的心理和情感倾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的保教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并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做出积极的回应。在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及时进行观测、诊断、引导就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因此,研究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回应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价值 理论意义:由于早期的幼儿情绪情感调控策略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幼儿的情绪表面和教师积极的回应策略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研究成果更少。进行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水平,丰富幼儿教育心理教育理论,培养情绪情感良好心理健康的幼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实践意义: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对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进行观察研究,从对

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的实际观察中分析、找出幼儿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形式,找出影响幼儿情绪情感行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为有效研究幼儿的情感发展的有效回应策略奠定基础,从而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正确科学的回应与调控措施提供实践操作的依据。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幼儿 广义上,幼儿是指0--6岁的儿童,本课题所指的幼儿是3--6岁的儿童。在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幼儿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情绪情感表现 情绪情感表现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及相应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本课题中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是指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表现形式主要有:哭哭啼啼、随心所欲、碰不得、亲亲我、帮帮我、管闲事等类型。情绪情感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情绪情感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总的来说,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对情绪情感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从情绪的起因来理解情绪,认为情绪是个体适应特定环境或情境需求的产物。在这方面人们主要探讨情绪“是什么”的问题,侧重于对情绪的结构和环节的研究;二是强调情绪的现实功或作用,认为情绪是对生存和适应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应对策略。相关的研究认为,情绪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产生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强调情绪是一个多因素协调的整体系统,情绪是有机体的生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协作反应。相关研究认为,首先情绪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次情绪是一个动态的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小谈情绪管理 工商六班张翩翩周孟涵毛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又会受到或好或坏的影响,众所周知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情绪管理也应运而生。 一、情绪管理简介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控制,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调节。 二、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当然,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情绪状况下做出不同的调节,保持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面对不同的情绪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方法来应对。 当我们面对不良情绪时: 1、愤怒 定义: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是人类演化的产物。他的原形式常与搏斗和攻击行为相联系。随着社会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愤怒的原形式常被掩盖,愤怒的功能也随之改变。 在社会生活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愤怒的来源。收到侮辱或欺骗挫折或干扰,被强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都可以引发愤怒。 影响: 愤怒是把双刃剑,害人害己。愤怒会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过高频率的愤怒会让人的身体健康恶化。一时冲动造成的后果,也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会影响人际关系。 调节方法: 愤怒要冷处理: 不马上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而是通过从事一些轻松的活动,达到平息情绪的冲动。沟通是一种双赢,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结局分歧和争端。 一个人在自己冲动的时候,可以试着想一件不相关的事,以避免冲动的情绪,这种自我转移方法很有效。从长计议,从大局出发考虑,可以帮助缓和愤怒情绪。 2、"焦虑 定义: 焦虑中的人,总是惴惴不安,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也会伴随生理上的反应,如冷汗,颤抖,心跳加剧,肌肉发紧等。 影响: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整理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 一、试阐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答: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映)。感觉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即我们常说的接受刺激(有来自体内外的)。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编码),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二、简述下列概念。 1、感觉剥夺: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有机体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几天后,有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2、三色说:三色说是色觉理论的基本理论之一,三色说最先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Young,1807)提出,后由赫尔姆霍茨(H.von Helmholtz)扩展,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

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比例活动产生的。三色说并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3、侧抑制和感受野: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会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其中,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临近细胞对它的影响。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细胞(例如:外侧膝状体、皮层细胞)的感受野一般具有性质对抗的两个区域。 4、费西纳定律:心理学术语,指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用来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5、临界闪光带:光感受器对间断光刺激的反应决定于刺激的间歇频率。如果刺激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较低,就容易看成是闪光;频率增加,观察者的闪光感觉便衔接起来,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进一步增加时,闪烁效应消失,物理上波动的光就被看成是稳定的光了。高频率的间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上都能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但只有当它们的光总量,即光的呈现时间×光强完全相等时,二者的明度才相匹配。例如,黑暗中一个亮暗时间相等的闪烁光,它每一周期只有50%的时间使视网膜曝光。因此,一个连续光若要和它明度上相匹配,其强度只有闪烁光强度的50%就够了。这就是Falbot-Plateau定律。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和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O。刺激物的特性(强度、

实验二-肌电反馈-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肌电反馈效应的实验评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及掌握生物反馈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被试边听录音边做动作,主试通过多导仪记录其各个阶段的斜方肌的肌电、呼吸、脉搏,同时被试根据生物反馈来继续协调自己的动作,来降低自己的肌电活动水平等。 2.2 实验原理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诱发松弛反应的技术。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赫斯首先描述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赫伯特·本森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他们包括耗氧量、心率、动脉血压、呼吸率的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等。 生物反馈(或生理回馈,biofeedback)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电、皮温、心率、血压、脑电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意识的调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肌电反馈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反馈方式之一。 肌电反馈(electromyography feedback)就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加以检出,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刺激方式加以显示。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进行松弛肌肉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以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肌肉的松弛和紧张程度与生物反馈仪测量的表面肌电电压幅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肌肉紧张时,肌电值迅速上升,肌肉放松时,肌电值迅速下降。肌电反馈的优点是,能较为敏感且迅速的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可以反映情绪的兴奋程度。同时,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降低肌电活动水平,这对于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仪器材料 多道生物反馈仪,计算机,测量呼吸频率和脉搏和肌电的传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在进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时,需要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应该如何写开题报告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引入经济学。快乐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用论。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的快乐则是正效用。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工资产生的快乐)等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产生的负效用:痛苦)来决定。在经济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效用,用以解释人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行为。从而可见,

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本质涵义仍然是快乐,快乐即效用。 心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测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主观幸福感。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一些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的活动。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过程。 社会学家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因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社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意点的。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1985年林南等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方法

自我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倍感生存的压力。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超过30%的职场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0%职场人表现为心烦易怒、烦躁不安,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些赫然的数据表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关注自我情绪管理、关注压力缓解!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了解、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绪不仅体现为生理上的反应和内心的体验,而且还以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动作表情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面部表情最直接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人们可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喜笑颜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愁容满面。体态表情同样反映着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在期末考试过后,我们可通过考生们的坐立不安、手舞足蹈和垂头丧气看得出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和面临的境地。声态表情则是指人们在与人交流时的声下的声调、音色和声音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变化。如,一个人悲伤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断断续续;而当人兴奋时则会语调高昂、语速加快,声音抑扬顿挫,清晰有力。 为了我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更良好的工作人际与社会支持,识别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掌握良好的上、下属合作与相处之道,更有效的领导团队和协同上下属关系。我们应该掌握行之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策略。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我情绪管理。 一、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说,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