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柳曾巩拼音解释

咏柳曾巩拼音解释

咏柳曾巩拼音解释
咏柳曾巩拼音解释

咏柳曾巩拼音解释 咏柳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柳曾 巩拼音解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yǒng liǔ 咏柳 zēng gǒng 曾巩 luàn tiáo yóu wèi biàn chū huáng , yǐ dé dōng fēng shì biàn kuáng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jiě bǎ fēi huā mēng rì yuè , bù zhī tiān dì yǒu qīng shuāng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 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解读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 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 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 曾巩(1019 年 8 月 25 日-1083 年 4 月 11 日):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 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 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 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南丰七曾” (曾巩、 曾肇、 曾布、
1/5

曾纡、 曾纮、 曾协、 曾敦) 。 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所写七言绝句, 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2/5

3/5

4/5

5/5

咏柳贺知章(唐).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5《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袁枚纸鸢咏柳曾巩阅读对比赏析

袁枚纸鸢咏柳曾巩阅读对比赏析 导语:袁枚的《纸鸢》和曾巩的《咏柳》一个具有鄙夷权贵的意思,一个具 有讽刺权贵的意思。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袁枚纸鸢咏柳曾巩阅读对比赏析。 欢迎阅读! 纸鸢 袁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①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14. 袁诗中的“纸鸢”和曾诗中的“柳”倚仗的都是 。(1 分) 15. 对两首诗歌 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否定。 B.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C.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D.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16.《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做 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4、(1 分)风(答“东风”不给分) 15、(3 分)D 16、(4 分)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 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 并严正警告他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 终有一 天会受到打击(2 分)。两首诗都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 分),表达了作者 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1 分)。

【作品赏析】 《纸鸢》 “纸鸢”正是诗人所鄙夷的,指那些凭借权势权贵而得到了很高的地位。 咏物诗 (答托物言志亦可) , 诗中处处笔笔似乎都在写“纸鸢”, 其实, “纸 鸢”正是诗人所鄙夷的: 正是那些凭借权势权贵而得到了很高的地位, “一阔脸 就变”, 还自鸣得意, 飞扬跋扈, 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势利小人。 不矛盾。 在 《憎 蝇》 一诗中的苍蝇不管怎么说也还“天教生羽翼”, 在诗中诗人也预言着这些人 好景不长。如果说《憎蝇》中的“苍蝇”已经叫人厌恶,叫人鄙视,那么在《纸 鸢》中,作者说掉到了地上纸鸢还赶不上苍蝇,那意思是很明白的,是在说“纸 鸢”式“人物”就尤为叫人厌恶鄙视了。 《咏柳》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 “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 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 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 长,令人深思。

咏柳(带拼音)

咏柳(带拼音) 咏(y ǒ nɡ柳)(li ǔ) 唐(t ánɡ)贺(h è)知(zh ī章)(zh ānɡ)碧(bì)玉(yù)妆(zhu ānɡ成)(ch énɡ一)(y ì)树(sh ù)高(ɡā ,o) 万(wàn) 条(ti oá)垂(chu í)下(xi à)绿(l ǜ丝)(s ī绦)(t āo。) 不(b ù)知(zh ī细)(x ì)叶(y è)谁(shu í)裁(c ái)出(ch ū,) 二(èr)月(yuè)春(chūn风) (f ēn)ɡ似(s ì)剪(ji ǎ刀n)(d āo。)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很实用哦!) 篇一该试卷卷面总分100 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部分分别占50 分。总的来说,该试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相对四五年级的试卷来说,该试卷稍难于四五年级的试卷,重点是听力部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具体分析如下:听力部分:

第一题:听录音,圈出所听到的一组字母。该题是听力题中较为容易的 一道题,该题适合三年级学生做,该题放在第一题,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第二题:按照听到的单词顺序标上数字序号。该题的题型较好,该题涉及到八个单词中有七个单词只做听说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出单词发音,但不知道汉语意思,因此该题得分率较低。其中有一个单词是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该类单词比较适合该类该类题型的考察。今后的命题方向:该类题型应该侧重听说、认读类的单词的考察。 第三题:判断对错。该题中出错较多的是第二小题:该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不注意听完整,只听到是大象,就容易选错,因为后面说的是小耳朵就是错的。该小题得分率低,能够体现出难易程度。 第四题:听录音,把物品用线连到正确的位置上。该题是此听力题中较难的一道题,它考察了单词BALL 等10 个表示物品的单词,同时还考察了介词IN、ON 、UNDER 的用法,该题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型较好,对以后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五题:听音,把句子排序。该题相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句子涉及的多,且该题读的语速较快,中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语速,以至于学生反映不过来,失分率较高。 笔试部分,50 分。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①倚:仗恃,倚靠。②狂:猖狂。③解把:解得,懂得。④飞花:柳絮。 【译文】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 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把飞花蒙日月”中的“飞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柳絮) (2)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讽刺得势而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最终没有好下场。) (3)第四句的“天地”如果改为“秋后”也通顺。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为 什么? (“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秋后”与“清霜”语意 上重复。) (4)用现代散文 的语言表达后两句的含义。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啊!) 试题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 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 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2 分) (3)分析诗中“倚”字的艺术效果。

【阅读答案 】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 有立体感, 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3)“倚”字有“依仗、 依靠”之意,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的狂放之态,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讽刺了仗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 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 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 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使这首诗 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贺知章《咏柳》原文、译文、赏析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咏柳》 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 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 风, 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柳曾巩原文赏析, 欢迎阅读! 古诗 《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 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 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 第四句以“不 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 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 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
1/7

人深思。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 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 父亲元宽也曾 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 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 母所生的几个哥哥, 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 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 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 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 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 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 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 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 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 母不仅持家有道, 还亲授元稹诗书, 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自小勤奋好学, 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 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 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 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 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 进士科难, “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 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 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 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 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 遇》诗及杜甫 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 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 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
2/7

咏柳曾巩古诗带拼音

咏柳曾巩古诗带拼音 古诗 咏柳曾巩带拼音,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 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 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 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一起学习一下古诗咏柳曾巩带拼音。 yǒng liǔ 咏柳 zēng gǒng 曾巩 luàn tiáo yóu wèi biàn chū huáng , yǐ dé dōng fēng shì biàn kuáng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jiě bǎ fēi huā mēng rì yuè , bù zhī tiān dì yǒu qīng shuāng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古诗咏柳曾巩阅读答案
1.根据你的物候知识,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象?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请简述理由。 3.这首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参考答案: 1.初春(或“春季”) 咏柳 未变初黄(或“犹未变初黄”) 飞花(任说两词 即可) 2.(天地好,“天地”是指代人间。“清霜”是指代正义。着眼于空间,有 立体感,突出正义之气充满人间)(可从修辞、句式及写此诗的用意,主题来析) 3.运用了托物寓意。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讽刺、揭露生活中那些得 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人间自有正义,最终必无好下场。形象逼真,寓意深
1/5

刻,别开生面。 古诗咏柳曾巩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 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柳絮在东风 相助之下, 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 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 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2/5

曾巩诗词《咏柳》赏析

曾巩诗词《咏柳》赏析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 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 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接下 来小编为你带来曾巩诗词 《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 情感也不同。请分别分析。(4 分) (2)请结合诗歌 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4 分) 答案: (1)郑诗:描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 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 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 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诗歌

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 主题鲜明。 然而, 描描写对象为柳, 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 诗歌句句描写柳, 句句含情。试看: 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描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 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 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 一个阴雨天。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 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 二句, 描写景清新自然, 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 节奏舒缓, 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 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 受感动, 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 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王国维的 《人 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 人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显现出来(黑格尔《美学》)的效果。离人 无限泪又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离人执手相看泪眼,纵有千言万语,也 无言以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无边的愁绪萦绕。真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 人送断肠人。 至此,主题突显,情意浓烈,诗歌已及高潮,但诗人并未结束,而是轻柔一 转,妙笔生花。千丝万絮惹春风言春风中柳条婀娜,柳絮飘飞,一个惹字尽得其 妙。柳丝轻拂,依依袅袅,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牵曳着离人的裙带,缠绵多情。 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此情此景,用晏几道《清平乐》 中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再看千丝万絮即千思万绪, 一语双关。明描写柳树妩媚多姿,暗描写春风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又与上 句无限相得益彰,真是处处含玄藏意,令人回味无穷。此处如换成春风惹柳,便 平淡无奇了。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 之后,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有所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却依然长于抒情 且富于风韵,此诗集三者于一体。前两句描写景蓄势,渲染离情。第三句突兀而 出,点明主旨。末句语出自然,韵味深长。诗人描写得情真意切,明白晓畅,毫 无削足适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尧臣《论词随笔》有云:意不浅露,词不穷尽,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细品郑诗,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曾诗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 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 对比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答案: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实用资料频道分享贺知章《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少时因文辞隽秀而闻名,三十七岁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又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可谓仕途通达。他生性旷达不羁,好饮酒、擅书法,清谈风流,晚年更自号”四明狂客”。天宝初年,贺知章归隐故乡的镜湖,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其诗大半亡佚,《全唐诗》今存一卷二十一首,其中尚有不少是郊庙乐章和宫廷唱和之作,然而管中窥豹,也足以感受那种风流达观的盛唐韵味。他的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清新自然,而以六首绝句尤为高妙。 《咏柳》是他的咏物代表作,由一株春柳写到无限春意,小中见大,构思十分巧妙。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状物形象逼真,情态自然,素来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之评。 【经典赏析】 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一般来说,咏物诗只有在题目中才点明所咏的事物,在诗句中并不会明确出现这项事物的名称。但是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意象,都要切合所题咏对象的特点,才能紧扣题意。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春天柳树飞絮的景象,用”乱条”指柳枝,”飞花”指

柳絮,”倚得东风”则令人联想柳枝在风中舞动的景象。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柳树,但句句都是写柳。贺知章这首《咏柳》也是一样。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两个字,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拟物,二是拟人。碧玉,顾名思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古人的诗篇中,经常用碧玉来比喻流水、植物等事物,比如”晋祠流水如碧玉”,”圆荷翻风碧玉软”,这些比喻,都是为了显示绿色的光润、流丽,生机勃勃。因此,最为平常的一种解释,就是认为这棵柳树绿得如同碧玉一样。但是在这种解释里面,这句中唯一的动词”妆”却没有容身之地。考虑到这一点,把”妆”理解为妆点、点缀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柳树上缀满了如同碧玉雕琢而成的叶片,十分美丽。更为宏大的手笔,则是认为”妆”可以引申为妆饰,这整棵柳树都是由一整块像树那么高的碧玉雕琢而成的,把那种铺满视野的美丽的绿色写得淋漓尽致。之所以用”树”这个量词,也是为了写枝条叶片的繁密饱满。 也有人援引前代诗篇,说碧玉不是真的玉,而是人名。南朝宋时代的《碧玉歌》里,描写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是姑娘的名字。破瓜,又称分瓜,古代文人因为瓜字可以分为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就用破瓜来指代十六岁,而这个指代,多用在少女身上。”碧玉破瓜时”,就是说这个名叫碧玉的姑娘年方十六,正是还带着点稚气的青春年华。 现在我们形容小户人家的漂亮姑娘,都说”小家碧玉”。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不同,这个女孩子不是一举一动都无可挑剔,让人感到高不可攀的公主,而是楚楚可怜,说不定还有些天真俏皮

咏雪译文

25.《世说新语》两则 1.咏雪 咏雪の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の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の解字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6)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7)内集:家庭聚会。 (8)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9)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2)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の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の译文 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曾巩《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巩《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 《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 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 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 第四句以“不 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 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 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 人深思。 早年经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 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 父亲元宽也曾 经担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

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 母所生的几个哥哥, 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 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 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 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 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 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 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 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 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 母不仅持家有道, 还亲授元稹诗书, 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自小勤奋好学, 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 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 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 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 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 进士科难, “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 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 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 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 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 遇》诗及杜甫 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 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 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 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长安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冬(802 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 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公元 803 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 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 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导语: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 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 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李商隐 《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试题 (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 感情有何不同。(4 分) (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 分) 阅读答案: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 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 小人的憎恶之情。(4 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 追逐东风, 变被动为主动, 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 分, 手法 1 分,效果 1 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 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 分,手法 1 分,效果 1 分。意思对即可) 对比赏析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 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

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 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 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写景诗 咏 柳 贺知章

写景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咏物诗 竹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咏竹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于潜僧绿筠轩。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春庄·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爱国诗 州桥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边塞诗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一)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思乡诗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望驿台白居易 静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 篇一:咏雪原文及翻译 小编寄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对于雪的赞美。咏雪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全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刘义庆) 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注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雪骤(俄而雪骤:一会儿雪越下越大了。

咏柳曾巩的思想感情

咏柳曾巩的思想感情 咏柳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下面是小编帮 大家整理的咏柳曾巩的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喜欢。 《咏柳》 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 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 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 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 “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 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 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 长,令人深思。 作者介绍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1083 年 4 月 30 日, 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
1/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