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和现代医药学的相互渗透,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归纳了药物控释的主要机理和药物控释材料的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物控制释放高分子载体

【Abstract】With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studies on polymeric materials used as the carrier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polymeric science.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primary mechanisms of drug-controll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drug carrier materials,together with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rug controlled-release.

【Keywords】Drug-controlled release polymeric carrier

1.引言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就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或介质,制成一定的剂型,然后置于释放的环境中,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扩散或其它途径在体内缓慢释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合成高分子在药物中的地位,已经逐渐由从属、辅助作用向主导地位转变,形成了具有特征的高分子药物,以高分子为载体的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药物控制释放较传统的药物释放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1,2,3]

1.药物释放到环境中浓度比较稳定。传统的给药模式例如注射或者是吞服药片,药物浓度迅速上升至最大值,然后由于代谢、排泄及降解作用又迅速降低。要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最小有效浓度和最大安全浓度之间很困难。且每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高于其治疗的理想浓度范围之后往往都是有毒的,而低于该浓度范围又是没有治疗效果的。控制释放的优点在于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在恒定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2. 减少用药次数,采用缓释、控释型药物,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用药物1~2次,可防止漏服或者忘服。

3. 能够让药物更接近于病变部位,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影响,避免全身性副作用的产生,同时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4.降低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传统的一些药片通常其外面包裹有一层肠溶衣或者胃溶衣,即在胃液或者肠液的作用下溶解而释放出药物。而这种溶解往往是一种崩解,药物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药物控制释放制剂的缓释作用,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可分为生物降解型及非生物降解型两类,其中生物降解型材料较非生物降解型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避免在药物释放完后用外科手术取出材料,因此更受人们的重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药物控释体系及其机理

2.1控释机理

医药工业中,控释的主要目的是将一种活性物质与其载体以比较经济适用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使释放曲线符合所要求的情况[4]。大多数药物分子需要溶解病人体内的水环境并发生自由扩散,需要借助载体体才能作用于他们的目标受体。药物控释体系在扩散的时间段里起到保护有效药物分子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以延缓药物分子的溶解,抑制药物的扩散并控制药物的流动[5]。

在药物控释过程中通常所涉及的物理过程为扩散过程,这种扩散过程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既与本身的性质有关,又与溶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扩散有关,还与高分子材料所处的状态有关。扩散理论一般将其分为两类,即Fick 扩散和非Fick 扩散。所谓Fick 扩散,是可以用经典的Fick 扩散定律描述的一类现象;所谓非Fick扩散,有时又称为二型扩散或非正常扩散。

药物释放体系( drug de livery system, DDS)的原理框架一般由4个结构单元构成, 即药物储存、释放程序、能源相和控制单元(图1)。根据控释药物和疗效的需要, 改变DDS的4个结构单元就能设计出理想的药物释放体系。

图1 DDS的结构单元[6]

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以特定的剂量释放, 是智能药物释放体系的特点, 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可构成具有反馈机制的智能药物释放体系。

图2 只能药物释放系统原理图[7]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根据药物控制释放的机理可分为四种,即:扩散药物控制体系、化学控制体系、溶剂活化体系和磁控制体系[8]。

2.2扩散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扩散控制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药物与高分子基材进行物理结合,释放过程由药物在基材内的扩散速率控制.根据高分子基材对药物包埋的方式,可分为贮库型和基质型。

2. 2.1 贮库型

在贮库型体系中,药物被聚合物膜包埋,通过在聚合物中的扩散释放到环境中.高分子材料通常被制成平面、球型、圆筒等形式,药物位于其中,随时间变化成恒速释放。对于非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药物的释放一般主要通过外层高分子材料微孔进行控制,对于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药物恒速释放的条件是高分子膜的降解时间要比药物释放时间足够长,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降解性质的高分子膜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贮库型又可以细分为微孔膜型和致密膜型。前者是经过膜中的微孔进行扩散, 其扩散方式符合Fickian第一定理;并释放到环境中,而后者的释放包括以下过程:药物在分散相/膜内侧的分配、在膜中的扩散和膜外侧/环境界面的分配。尽管两者的扩散机理不同,但如果贮库中的药物填量远大于药物在聚合物中形成饱和溶液所需的量,则两者的释放速度可以视为随时间不变化,即为恒速释放即零级释放。

2.2.2 基质型

在基质型中, 药物是以溶解或分散的形式和聚合物结合在一起的,甚至有时药物通过活性官能团与聚合物间以化学键作用结合在一起。对于非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 药物在聚合物中的溶解性是其释放状态的控制因子。对于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 药物释放的状态既可受其在聚合物中溶解性的控制,也可受到降解速度控制。如果降解速度大大低于扩散速度,扩散成为释放的控制因素;反之,如果药物在聚合物中难以移动,则降解成为释放的控制因素[9]。因此, 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能达到最佳的释放目的。

根据载药体系应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膜载药体系、片载药体系以及球载药体系[!0]。2.2.2.1膜载药系统

膜载药系统常用于经皮给药和植入型给药系统中,它的制备是基质型载体系制备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l)溶剂蒸发成膜(2)直接将药物与聚合物混合模压成膜其中溶剂蒸发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2.2.2.2片剂型载药系统

片剂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可以作为口服或植入的方式加以应用。其制备方法也较为简单,主要有两种:(l)将药物与聚合物混合均匀后压片;(2)药物片剂上覆盖聚合物。

2.2.2.3微\纳米球载药系统

基质型微\纳米球是药物分子通过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埋在高分子聚合物载体中或表面上然后制备成球的载药系统。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非均相聚合法、物理化学法以及机械法。

目前, 应用于扩散控制药物释放载体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四大类[8]

表1 Four k i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 of the diffuse control led release drug devices

Types Drugs Releasing time (d) Polysiloxane levo-Norgestr 180 ( In vitro release)

Ethylic, Hydroxyp ropylic, and Derivatives Indomethacin 1 ( In vivo release of m ice)

Crosslink Hydrogel Bleomycin 1 ( In vivo release)

Ethylene-co-V inylacetate Pilocarp ine 7 ( In vivo release)

2.3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的突出优点在于,这种体系的聚合物基材可在释放环境中降解,

当药物释放完毕后,聚合物基材也可以完全降解以至消失,在医学上这种体系不需要手术将基材从体内取出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方便。如聚乳酸HIJ;K!它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溶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聚乳酸分子量一般为几千到几万不等[1]。

化学控制药物释放体系的释放速率是通过聚合物基材的降解反应速率来控制,该体系可分为两种:混合药膜降解体系和降解大分子药物体系。

2.3.1混合药膜降解体系

混合药膜体系中,药物分散在可降解聚合物中,药物在聚合物中难以扩散!其释放只有在外层聚合物降解后才能实现。用于混合药膜体系的聚合物应具备以下条件:疏水性好,稳定性好,不易溶胀,充分致密以阻止扩散,主链易断,降解产物对生物体没有不良作用,具有易化学改变的结构以产生不同的寿命等。常用于此体系的聚合物有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原酸酯、聚内酯、聚缩醛类、多糖类等。

聚合物降解机理有常见的三种:(1)聚合物水解成可溶于水的聚合物单体,此类体系通常溶胀,并很快释放出药物,只适合于低水溶性和大分子药物;(2)疏水的聚合物通过侧链基团水解、离子化、质子化成为水溶性聚合物;(3)聚合物主链上不稳定键的断裂变成低分子量、水溶性分子。但在一般情况下,聚合物降解是三种机理的混合。

2.3.2降解大分子药物体系

在此体系中药物通过化学键与聚合物相连,或药物分子之间以化学键相连。药物的释放必须通过水解或酶解来进行,用于该体系的聚合物可以是能降解的,也可以是不能降解的。前者多用于靶向体系,而后者多用于需要长时间控制释放的植入材料,要求这两种聚合物都不与生物体产生不良反应。

溶剂渗透控制释放体系是运用半透膜的渗透原理工作!可溶性药物被包裹在聚合物基材中,放入环

境介质后,外界溶剂经渗透进入后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饱和溶液在与环境介质之间的渗透压差作用下向外释放,这种体系可以恒速释放药物!释放速率只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

2.4溶剂活化体系

在溶剂活化体系中, 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渗透和溶胀机理控制药物释放。

2.4.1 膨胀控制机理[1,8]

在这种释放机理之中,药物被溶解或者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而且药物不能从基质中扩散出来。当环境中的液体渗入聚合物基质后,聚合物膨胀,使得它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低于了环境温度。此时,膨胀的聚合物处于高弹态,它的化学链松弛,允许其包含的药物从聚合物中扩散出去。这种体系需要能溶胀但不能溶解的玻璃态聚合物材料,常用半结晶或轻度交联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VA共聚物,交联PVA等。

2.4.2 渗透控制机理

在这种模式的控制释放中,药物核心被一层聚合物的半透膜覆盖。在环境介质中,半透膜允许外界的溶液进入膜内并溶解药物形成饱和的药物溶液,饱和的药物溶液与环境介质村子啊浓度差,在这种渗透压的作用下,药物向外界环境中释放。这种体系可以恒速释放药物,释放速率只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此种体系的聚合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强度以及硬度。理想的材料比如有纤维素以及其衍生物。

2.5磁控制药物释放体系

磁性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由分散于高分子载体骨架中的药物和磁粒组成,药物释放速率由外界震动磁场控制。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粒在高分子载体骨架内移动,同时带动磁粒附近的药物一起移动,从而使药物得到释放,其中高分子载体骨架和外磁场是影响该体系药物释放的

主导因素,如果将大分子药物和磁微粒分散于EVA中,可利用外部磁场来大大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

影响磁性药物控制释放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外界磁场的性质,另一个是聚合物基质的机械性能。

研究表明,对磁场振幅的改变会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知道,磁场的强度跟磁场振幅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磁场强度的改变会形象药物的释放,而且研究证明磁场强度的增加会引起药物释放速率的增加。另一方面,当磁场的频率从5Hz增加到11Hz时,药物释放速率的增加几乎是呈线性关系的。

3. 药物控制释放材料[11]

药物载体材料在控释制剂的研究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性质的药物载体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行为。理想的药物载体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理化及生物稳定性和极低的毒性,且有较高的载药性。

3.1智能高分子凝胶

水凝胶是一种能在水中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溶解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水凝胶材料含水量高、柔软,具有橡胶般的粘稠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水凝胶对外界条件的刺激具有感知、传感、处理和驱动力,能及时地作出溶胀和收缩应答,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缓释体系、生物分子和细胞的固定化等生物医学领域。智能高分子水凝胶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智能高分子材料之一,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酸度、压力、光等引起的刺激有不同程度的应答,被称之为环境敏感性水凝胶。其中,对温度变化能产生响应的为温敏水凝胶,对酸度变化能产生响应的为pH敏水凝胶。

3. 2 聚乳酸(PLA)和乳酸-羟基乙酸(PLGA)

聚乳酸因其原料易得、容易加工,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好,自身及其降解产物无毒,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等优点,在进行药物控释时,可通过调节聚乳酸的降解速率改变释放速率,提高药效。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 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生物降解性,易于合成、质量稳定、机械强度、降解速度可调节性和良好的可塑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控释系统具有能够控制微球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特点。

Waseem Asghar等[12]将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载入PLGA的微球或者纳米微球,再将其载入明胶支架之中制成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结果显示,这种材料能够使药物持续释放长达30之久,而且,这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美容方面,例如在乳房肿瘤切除手术之后作为乳房植入物,同时,也可在骨愈合过程中作为药物控制释放材料。

3.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甲壳素的部分脱乙酰基化合物。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蟹、虾等低等动物以及藻类、真菌等低等植物中,含量极其丰富, 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亲和性,生物可降解性, 且降解产物无毒, 它还有抗菌性、抗微生物性、对抗病毒性、抗癌性、促进伤口的痊愈等独特的性质。壳聚糖的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本身提供了与粘液、阴离子表面和其他巨大分子如DNA 等的强烈静电作。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纳米粒、微球等给药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3]。

张维颖[14]等将壳聚糖辅以甘油磷酸钠制成温敏性凝胶,将该温敏性凝胶用作阿霉素药物载体。由于该凝胶载药系统具有温敏性的特点,因此当注射至肿瘤内后,即在短时间内发生凝胶化,使药物固定在肿瘤内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并缓慢均匀释放药物。同时,由于药物并

不直接进入体循环,血液中药物浓度较低,因此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壳聚糖基水凝胶药物运载系统可以在体内选择性释放药物的能力,使其在皮下给药和药物植入领域成为首选材料。其缺失免疫原性和炎症,更是其他皮下植入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可降解性系统[15]。

3.4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来源于蚕丝, 由18 种氨基酸组成,无毒、无刺激,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能, 它没有免疫反应, 具有良好的血液、组织相容性和抗凝血性。在负载与释放药物时, 具有一定程度的pH 值响应性和酶分解性。

Altman等[16]认为丝素蛋白具有医用材料独特的优点,例如由于其独特的氨基酸组成,可以通过某些氨基酸的氨基或侧链的化学修饰改变蛋白的表面性能;另外,丝素蛋白在体内外可以缓慢降解,并且对生物体无毒害性。与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相比,有独特的力学性能等。

目前,以丝素蛋白为医用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人工皮肤等仿生材料、酶的固定材料、生物传感器材料、组织工程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方面。基于丝素蛋白作为缓释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缓释系统:一是丝素微球、丝素微囊缓释系统;二是丝素凝胶缓释系统;三是丝素膜缓释系统[17]。

4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蛋白质和多肽等大分子内源物质的种类日益增多,用途也越来越广。这类物质的药理作用强、副作用小,但却容易被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降解,而缩短药效;同时,这类药物的水溶性较好,很难通过人体的多重脂质结构到达病灶;而且它的分子量大,不易吸收,给药方式复杂。高分子的药物控制释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控制释放技术正由持续释放逐步向智能型释放发展,通过各种信号来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和速度,将使药物控制释放更有效地被利用。采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和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材料,将进一步提高控制释放药物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更充分体现控制释放药物长效、高效和低毒的优点。发展药物控制释放技术的关键在于体系的改进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8]。

总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赋予了医学新的内容,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田威,范晓东,陈卫星等. 药物控制释放用高分子载体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

与工程,2006,22(4):19 -23

[2]《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学术部.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临床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1):9640-9642

[3]Xiaofeng Song,Zhantuan Gao,Fengguang Ling,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of Drug

Via Tuning Electrospun Polymer Carrier[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12, 50:221–227

[4] 李良,李国明.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与控释技术进展[J].江苏化工,2002.30(6):30-35

[5]Kathryn E. Uhrich, Scott M. Cannizzaro and Robert S. Langer,etc.Polymeric Systems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J]. Chem. Rev, 1999, 99(11): 3181-3198

[6] 史鸿鑫,王农跃,项斌等.化学功能材料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46- 347.

[7] 林松,张志斌 ,张琨等.智能药物释放体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35(4):271-274

[8]郑巧东,高春燕,陈欢林.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J].浙江化工,2003,5(34):26-29

[9]杨亚楠,尹静波,刘芳.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J]. 吉林工学院学

报,2001, 22 (3):38- 40.

[10]林媚.基质型高分子药物缓释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12-14

[11]王丹.药物控释载体材料的性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2008,12(6):1107-1110

[12] Waseem Asghar, Muhymin Islam, Aniket S. Wadajkar, et al. PLGA Micro and

Nanoparticles Loaded into Gelatin Scaffold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IEEE.2011,11(3):546-553

[13]权维燕,蔡鹰,李思东.壳聚糖药物控释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7,35(4):4-6

[14]张维颖,樊东辉,徐政等.温敏性壳聚糖凝胶的阿霉素药物体外缓释研究[J] .中国海洋药

物杂志,2005,24 (5 ):50-53

[15] Khor E, Lim LY. Implantable applications of chitin and chitosan[J].Biomaterials,

2003, 24(13): 2339-2349.

[16]Altman GH, Diaz F, Jakuba C, et al. Silk-based biomaterials[J].Biomaterials,

2003;24(3):401-416

[17]曹阳,王伯初,迟少萍等.基于丝素蛋白的药物缓释材料[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

康复,2009,13(8):1533-1536

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合成方法,首先选择单体,将两种单体通过控制单体的浓度、反应温度、采用引发剂进行诱发,通过游离基聚合或碳离子聚合或配位聚合的反应,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或非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然后将聚合物溶于水中,加入需包裹的药物成分,用酸调节溶液的pH值,包有药物的聚合物析出,分离经干燥后即可得到控制释放药物载体的制剂。用该方法制得的制剂包入药物进入人体后,在pH值低于某一值时,聚合物不溶或几乎不溶,而在pH大于某一值时,聚合物发生溶解并将所包药物释放出来,使药物在人体特定的pH环境下,将药物释放出来,充分起到药效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 进行: a、首先选择两种单体为原料,一种是具有的单体, 其中R和R′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 乙基或氢或苯基;另一种是具有的单体,其中R1、R2、R3、R4 为相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基,或者是不同的甲基或乙基或氢或苯 基; b、将两种单体进行聚合反应,采用的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 过氧化二苯甲酰、硫酸、磷酸、三氯乙酸、三氧化二铝、三乙基铝和 四氯化、四氯化锡、溴化钛,通过游离基聚合或正碳离子聚合或配位 聚合的反应,而发生共聚合反应,最后生成等规的高分子共聚物; c、该聚合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其中溶液中所用溶剂为水或苯

或甘油或乙酸或液体石蜡或丁烷或戊烷或己烷;反应温度为50-150 ℃,压力为0.1-0.3Mpa; d、将所得到的聚合物溶于PH大于7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 e、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所需包裹的药物活性成分的粉剂或颗粒 剂或赋予了一定形状的被赋形的制剂,并与溶液充分混合或分散或溶 于溶液中; f、将分散好的溶液通过加酸调节溶液的PH值,当溶液PH值小 于6时聚合物包裹有药物成分的混合体将从溶液中析出;其中所加入 的酸为盐酸或硫酸或磷酸或醋酸或草酸; g、将析出物干燥后即可得到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药物制剂。 说明书 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释放药物制剂的合成方法,是将药物包裹或分散于其中,从而达到使药物在体内控制定位或定域释放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静电纺纳米纤维与药物控制释放(陈义旺)

静电纺纳米纤维与药物控制释放 陈义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南昌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 摘要 将抗肿瘤药物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装载到纳米纤维中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载药纳米纤维具有较低的药物突释效应,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且从纳米纤维中缓释的抗肿瘤药物能很好地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电纺纳米纤维膜纤维能很好的应用于药物缓释系统,对肿瘤进行定位治疗及癌症手术后的化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药物的控制释放一直是药物治疗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纳米纤维具有纵横交错的纳米孔结构、尺寸可控性好、比表面积大,是一种良好的新型载药系统;纳米纤维是封装药物的理想材料,它不但能将固体药物以颗粒形式封装入纤维内,还可以将液体药物以双层纤维或链珠状纤维形式进行封装[1,2]。因此,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药物控释系统、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 研究内容 1.溶液电纺或乳液电纺PEG-PLLA/明胶复合纤维纳米纤维担载亲水/疏水药物控制释放及抗肿 瘤活性研究[5-7]应用。PEG-PLLA纳米纤维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布雷菲德菌素A(BFA)的控制释放系统,用HPLC测定药物BFA在PBS溶液中的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可以长时间的控制释放。用MTT法对含有3%,6%,9%,12%和15%BFA的纳米纤维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人肝癌HepG2细胞),细胞生长抑制率在72h分别为64%,77%,80%,81%和85%。结果证明担载BFA的PEG-PLLA纳米纤维(BFA/PEG-PLLA)的对药物BFA 有很好的控释效果,适合癌症的术后化疗。通过乳液电纺方法成功将亲水药物头孢拉定及疏水的药物五氟尿嘧啶装载入PLGA纤维中,同时装载天然蛋白明胶来提高纤维的细胞粘附能力。装载明胶的纤维具有很好亲水性及力学性能,乳液电纺纤维具有低的药物突释效应,具有低的毒性

(完整版)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能被微生物或其分泌物在酶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2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降解机理 生物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和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有机酸、酯等);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降解除有以上生物化学作用外,还有生物物理作用,即微生物侵蚀聚合物后,由于细胞的增大,致使高分子材料发生机械性破坏。因此,生物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除了生物降解外,高分子材料在机体内的降解还被描述为生物吸收、生物侵蚀及生物劣化等。 人们深入研究了不同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发现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包括化学结构、物理结构、表面结构等。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直接影响着生物可降解能力的强弱,一般情况下:脂肪族酯键、肽键>氨基甲酸酯>脂肪族醚键> 亚甲基。当同种材料固态结构不同时,不同聚集态的降解速度有如下顺序:橡胶态>玻璃态>结晶态。一般极性大的高分子材料才能与酶相粘附并很好地亲和,微生物粘附表面的方式受塑料表面张力、表面结构、多孑L性、环境的搅动程度以及可侵占表面的影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除与材料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第15卷 第25期 2011–06–18出版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ne 18, 2011 Vol.15, No.25 ISSN 1673-8225 CN 21-1539/R CODEN: ZLKHAH 4699www.CRTER .org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Jin Li-xia, Charge pharmac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84890850@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Received: 2011-03-09 Accepted: 2011-04-06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 二医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金丽霞,女,1972年生,汉族,辽宁省锦州市人,2004年吉林大学毕业,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 8489085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225 (2011)25-04699-04 收稿日期:2011-03-09 修回日期:2011-04-06 (20110402013/W ?W) 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金丽霞 Drug delivery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its application Jin Li-xia Abstract BACKGROUND: Drug delivery is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 of combining small molecule drug with polymer carrier to release small molecule drug at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through diffusion and permeation approaches to achieve a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body.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drug delivery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METHODS: A computer based search of CNKI and PubMed databases was conducted to retrieve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1993-01 and 2010-11 using the keywords of “drug delivery, carrier material, biodegradable, chitosan, polylactic acid, sodium alginat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rticles about polymer biomaterials an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were searched. Repetitive articles or Meta analysis were excluded. Finally, 31 papers were included in result analysi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hitosan and polylactic acid are commonly seen in the drug delivery system, which combines small molecule drug with polymer carrier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for sustained release at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s to achieve a therapeutic effect. They have mor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than single biomaterials, and possess a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At present, a lot of research is still in experimental stage,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the immature preparation approach, difficulty to control dosage, and high cost. Jin LX.Drug delivery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nd its application.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 2011;15(25):4699-47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摘要 背景:药物缓释就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在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将小分子药物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 目的:总结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特征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方法:以“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生物降解、壳聚糖、聚乳酸、海藻酸钠”为中文关键词,以“Drug delivery ,carrier material ,biodegradable ,chitosan ,polylactic acid , sodium alginate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高分子生物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等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 分析类文章,共入选31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和聚乳酸是当前在药物缓释体系中应用较多的材料,它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 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较单一生物材料具有显著优越性,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很多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如制剂质量方法不成熟,剂量较难控制,成本较高等。 关键词: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生物降解;壳聚糖;聚乳酸;海藻酸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25.034 金丽霞.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5):4699-47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2132571.html,] 0 引言 药物缓释就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 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在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控制方式,将小分子药物以适当的浓度持续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物功效的目的。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材料, 是药物缓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重要物质,也是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需要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也就是能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被机体代谢、吸 收或排泄,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降解过程发生的时机要合适[1] 。其主要优点:能够减少给药次数,增加药物治疗稳定性,延长药物作用时 间。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可减轻患者多次用药的痛苦,对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药物缓释载体材料在医药领域 中的应用,合成高分子生物材料及天然高分子 万方数据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15、去甲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 2)收缩血管 3)升高血压 16、盐酸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对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骨骼肌及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3)收缩压、舒张压均可升高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或消除粘膜充血或水肿5)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升高血糖 17、异丙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 )舒张血管,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3)扩张支气管 4)促进脂肪分解 18、硫酸阿托品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 3 )解除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 5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 )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19、盐酸利多卡因 1 )局部麻醉 2)抗心律失常 20、尼可刹米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1、洛贝林 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2、间羟胺 1)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温和、缓慢而持久 2 )心肌收缩力增强,可使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增加 3)较少引起心悸和心律失常 4)收缩肾血管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少尿、无尿 23、盐酸多巴胺 1)兴奋心脏 2)大剂量应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3)治疗量时产生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应用时使肾血管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24、西地兰 1)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缓释控释中的应用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缓释控释中的应用 ZMC 摘要:高分子缓、控释材料因其原材料来源广泛、复合改性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因素多而成为调节药物释放载体材料的研究重点,极具发展前景。近年来缓释、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为广大患者防病治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缓控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了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缓控释制剂的发展虽然与制药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完全达到理想的应用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研制使用新型材料和高质量的缓控释制剂还有待于临床工作者的进一步开发。 Abstract:Due to the abundant material resource ,high compound modification ability and much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factors , polymer materials ,used for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 are being widely researched as drug delivery carrier, and it is very promising. In recent years,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formulations can greatly satisfy the clinical needs, and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ny patients. The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formulations and the polymer materials have almost become an inalienable component of drug delivery and penetration process.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s, as well as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are constantly updated, they are not enough to achieve the desired applic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 a new kind of materials with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developed.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材料缓释控释 Key words: medical polymer material, sustained-release drugs, controlled-release drugs 1.引言 一直以来,医学工作者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黏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再到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大量涌现,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说任何一种剂型都需要利用高分子材料,而每一种适宜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都使制剂的内在质量或外在质量得到提高。而今,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目前用作缓释、控释药物载体的材料很多,包括脂质体、多糖、天然和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根据缓控释材料的不同,分析不同材料作为药用载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特点及效果。 与低分子药物相比, 药用高分子具有低毒、高效、缓释、长效、可定点释放等优点。药用高分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本身及其分解产物应无毒, 不会引起炎症和组织变异反应, 无致癌性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具有水溶性, 能在体内水解为具有药理活性的基团能有效到达病灶处,并积累一定浓度口服药剂的高分子残基能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对于导入方式进人循环系统的药物, 聚合物主链必须易降解, 使之有可能排出体外或被人体吸收。

生医期末综述之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和现代医药学的相互渗透,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归纳了药物控释的主要机理和药物控释材料的性质以及药物控制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物控制释放高分子载体 【Abstract】With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studies on polymeric materials used as the carrier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of polymeric science.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primary mechanisms of drug-controll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drug carrier materials,together with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rug controlled-release. 【Keywords】Drug-controlled release polymeric carrier 1.引言 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就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或介质,制成一定的剂型,然后置于释放的环境中,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扩散或其它途径在体内缓慢释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合成高分子在药物中的地位,已经逐渐由从属、辅助作用向主导地位转变,形成了具有特征的高分子药物,以高分子为载体的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药物控制释放较传统的药物释放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1,2,3] 1.药物释放到环境中浓度比较稳定。传统的给药模式例如注射或者是吞服药片,药物浓度迅速上升至最大值,然后由于代谢、排泄及降解作用又迅速降低。要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最小有效浓度和最大安全浓度之间很困难。且每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高于其治疗的理想浓度范围之后往往都是有毒的,而低于该浓度范围又是没有治疗效果的。控制释放的优点在于能够长时间控制药物在恒定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2. 减少用药次数,采用缓释、控释型药物,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用药物1~2次,可防止漏服或者忘服。 3. 能够让药物更接近于病变部位,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影响,避免全身性副作用的产生,同时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4.降低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传统的一些药片通常其外面包裹有一层肠溶衣或者胃溶衣,即在胃液或者肠液的作用下溶解而释放出药物。而这种溶解往往是一种崩解,药物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药物控制释放制剂的缓释作用,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可分为生物降解型及非生物降解型两类,其中生物降解型材料较非生物降解型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避免在药物释放完后用外科手术取出材料,因此更受人们的重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药物控释体系及其机理 2.1控释机理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药物控制释放系统能弥补传统给药方式在人体血药浓度、药效等方面的不足,并在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同时,保持药物有效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在介绍该释药系统的基础上,以微凝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说明系统的应用原理及效果,研究发现微凝胶对模型药物具有控制释放作用。 关键词:药物控制释放速率微凝胶 传统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眼部给药等方式,但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口服蛋白质药物时,肠内的多种蛋白酶、肽酶都会使蛋白质药物发生降解失活;并且,血药浓度必须达到最低药效浓度,药物才具有疗效,而多数情况下,只有部分药物能够到达患病部位,大多随血液分散到身体的各部位,许多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物剂量的增加有可能会伤害正常的组织、器官,甚至可能引发新疾病或后遗症。 药物控释缓释系统对药物在人体的释放进行控制,使患病部位的药物浓度在所需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能显著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那么作为药物载体的生物材料就起着关键作用,要对药物缓释、导向、延长寿命均能发挥效果,因此对载体材料的要求就相当高。目前常见的药物缓控释系统主要有微球、胶束和水凝胶三大类[1-3],且研究中有关药物缓释的载体大多数为不可降解的智能型或可降解但响应性较差的高分子材料,而我们需要的是同时具有智能响应并生物体内可降解特性在药物控制缓释载体材料领域进行应用。 理想的药物控制缓释系统能在控制药物在有机体内释放地速率 的同时,保持药物有效浓度、降低毒副作用,释药速率是该系统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于实现药物控制缓释的方式,目前一般使用的主要有扩散、化学、渗透及磁控制四种: 扩散控制体系是人们研究最早、最透彻、应用最广的,有储库、基质两种形式。在储库型系统中,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膜里,释放时通过高分子膜的扩散过程,控制着释药速率。但此类体系应用较少,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 一、常见抗癌药物总作用机理 二、常见抗癌药物作用机理 1. 氮芥 氮芥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为双氯乙胺类烷化剂的代表,它是一高度活泼的化合物。 【药理作用】本品进入体内后,通过分子内成环作用,形成高度活泼的乙烯亚胺离子,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如蛋白质的羧基、氨基、巯基、核酸的氨基和 羟基、磷酸根)结合,进行烷基化作用。氮芥最重要的反应是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生DNA 的双链内的交叉联结或DNA 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联结。G1期及M 期细胞对氮芥的细胞 毒作用最为敏感,由G1期进入S 期延迟。 【适应症】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对急性白血病无效。与长春新碱(VCR)、甲基卡肼(PCZ)及泼尼松(PDN)合用治疗霍奇金病有较高 的疗效,对卵巢癌、乳腺癌、绒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鼻咽癌(半身化疗法)等也有一定疗效;腔内注射用以控制癌性胸腹水有较好疗效;对由于恶性淋巴瘤等压迫呼吸道和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引起的严重症状,可使之迅速缓解。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临床常用的烷

化剂类免疫剂。 【药理作用】该品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 胞毒作用。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干扰 DNA 及 RNA 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 合成,对S 期作用最明显。 【适应症】该品为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强的氯乙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此外本品还具 有显着免疫作用。临床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儿童肾病综合 征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3. 塞替派 本品为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合成的抗肿瘤药,是乙烯亚胺类烷化剂的代表。 【药理作用】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塞替派是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DNA 发生交叉联结, 干扰DNA 和RNA 的功能,改变DNA 的功能,故也可引起突变。体外试验显示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在小鼠的研究中可清楚看到有致

药物高分子‘1

一、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一类化合物。 缩聚反应: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分子间逐步缩合聚合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指单体经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它是自由基的连锁聚合反应。 结晶高分子: 结晶态是高分子聚集态的主要形态之一,结晶聚合物是部分结晶,晶区和非晶区共存,即结晶的不完整性,结晶高分子具有结晶度和宽范围的熔程。 交联剂和交联反应: 交联反应:高分子在热、光、辐射能或交联剂作用下,分子间以化学键联结起来构成三维网状或体型结构的反应称为交联反应。 交联剂: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络结构,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物质 二、写出下列的中文名称(或英文缩写)及合成反应式 1.羧甲基淀粉钠:CMSNa [][]O nxH nxNaCl COONa OCH OH O H C COOH nxClCH nxNaOH OH O H C n x x n 22 32762 3276)()()(++→+?- 2.聚丙烯酸: PAA 2HC C H COOH H 2C H C COOH n n 3.聚乳酸:PLA CH O CH O CH 3 H 3C -H 2O 3HC H C OH O C H2C CH 3 O n COOH 4.HPMC :羟丙甲纤维素 n y y x n OH H OC OHC OH O H C O H nyC Cl nxCH nxNaOH OH O H C )]()([])([63332766333762--→++?H 5.PVP :聚维酮 H 2C H 2C N C H 2C n O HC CH 2 H 2C H 2C N C H 2C n O C H H 2C n 6.PEG :聚乙二醇 CH 2 H 2C O n + H 2O OH H 2C O H CH 2 n 7.chitosan :壳聚糖

高分子药物控释体发展综述

高分子药物控释体发展综述 姓名:杨雪学号:5601112017 班级:生物科学121班摘要:通过介绍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方面的应用,概述膜控释制剂中高分子控释膜的研究现状,为膜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新思路。主要了解了国外近年来在高分子控释膜包衣工艺对控释膜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了解膜控释制剂的控释机制,为处方设计奠定基础。说明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缓释控制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分子;控释体;包衣;药物载体 1.前言 药用高分子系指利用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主链或支链,结合具有药理活性的某些药物基团,使其成为在体内容易降解定释,有足够药理活性的高分子药物,这类新型药物具有低毒、高效、长效、定向、控释等特点,高分子药物系指在药物制造过捏中,根据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物化特性,分别用于药物的稀释剂、粘合剂、包埋材料、微型胶囊、包衣或内外包装材料等,其本身并不具有药效,只是药物成品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从属辅助作用或者强化作用。 在化学治疗中主要有两个目的,即增加药物的特异性和药效的持续时间【1】。而传统的用药方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医药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殊理化性质,高分子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果,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则更为广泛。 在生物医药高分子领域的研究中,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药物缓释就是将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载体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在体内通过扩散、渗透等方式,将小分子药物以适当的浓度持续的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药效的目的。【2】本文通过查阅现有相关资料对高分子药物控释体系近年来的发展做出综合性概述。 2.高分子在药物控释体系方面的应用 2.1高分子药物控释体的发展 一直以来,医学工作者广泛地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等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黏合剂、赋形剂、助悬剂、乳化剂。再到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大量涌现,在药物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说任何一种剂型都需要利用高分子材料,而每一种适宜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都使制剂的内在质量或外在质量得到提高。而今,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目前用作缓释、控释药物载体的材料很多,包括脂质体、多糖、天然和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3】。董淑聪曾对高分子控速缓释和定向输送体系方面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做了概述。 七十年代采用新的高分子化合物以来,使药物在控速缓释和定向输送万而郁有了新的发展。扩散、渗透理论、半衰期和稳态血药浓度、各种吸收途径及创、机制以及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开发等成为它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高分子前药

高分子前药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高分子前药具有不同于小分子载体前药的特殊的优越性,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抗药性,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和选择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高分子前药的结构模型,作用机制以及各种大分子前药的合成研究等方面做了论述,探讨了高分子前药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前药;紫杉醇;5-氟尿嘧啶 1.高分子前药的结构模型 Ringsdor在1975年首次提出了大分子前药的一般模型,包括五部分:大分子药物载体,小分子活性药物,可溶性基团,可断裂连接基和靶向基团[1] (见图1-1) 载体与活性小分子药物相连得到的大分子前药与前体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下列优势:(l)减少药物的抗原活性,减弱免疫学反应;(2)通过增加低溶解性或不溶解药物的水溶性,从而增加了药物利用度;(3)形成包含一些其它的活性成分的复合的药物释放体系,从而使主药物具有更多的特殊作用;(4)保护药物在体内循环及转运到靶器官或组织,以及细胞内运输期间免于失活,并储存到作用位点后释放活性;(5)具有主动或被动靶向性,使药物到达指定作用位点;(6)改进药物动力学。 2.高分子前药的作用原理 选择或合成一个通用的、适合的大分子前药的载体难度很大。合成大分子前药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2,3]:首先,聚合物载体既要满足生物相容性,也要满足生物可降解性;其次,药物——大分子复合物能改变前药的生物相容性;另外,小分子药物可以连接到大分子药物载体上,也可重新断裂下来;最后,靶向基团引导大分子前药到达人体中特定的组织及细胞。 合成大分子前药的最终目的是:(l)通过改变药物的分子大小及溶解性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转运;(2)通过有识别能力的基团使活性药物转运到靶细胞;(3)以从载体中缓释的方式维持体内适当的药物浓度;(4)内吞作用使活性药物进入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但是,在设计大分子前药时,要考虑大分子载体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合适分

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论文..

帕萨特1.8T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 原理与检修

论文 摘要 帕萨特1.8T汽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其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欧Ⅳ标准。帕萨特1.8T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由一个三元催化转化器(TWC)、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和燃油蒸发排放(EV AP)控制系统等组成。论述了帕萨特1.8T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各主要元器件的结构原理与检修。[关键词]: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检修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摘要 (ii) 1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概述 (1) 1.1 排放控制系统与整车的关系: (1) 1.2 减少排污的方法 (1) 1.3 排放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 2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2) 2.1 作用和基本组成 (2) 2.2 工作原理 (3) 2.3 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的检修 (3) 3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4) 3.1 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构成 (4) 3.2 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5) 3.3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5) 4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 (6) 4.1 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6) 4.2 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检修 (7) 5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原理和检修 (8) 5.1 三元催化转换器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8) 5.2 三元催化转换器装置的检测 (8) 6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结构原理和检修 (10) 6.1 二次进气喷射装置(EAIR)结构原理 (10) 6.2 查找二次空气系统故障 (11) 7涡轮增压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和检修 (12) 7.1 涡轮增压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 (12) 7.2 涡轮增压装置的检修 (13)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药物作用 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产生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作用范围广 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密切相关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剂量与反应 剂量(dose)——一般是指药物每天的用量,是决定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包括: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治疗量(常用量) 最小中毒量 致死量 最大有效量(极量) 参数相近名词定义 无效量不出现药效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或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大于阈剂量,小于极量 极量最大有效量国家药典规定的某些药物的用药极限量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最小致死量出现病例死亡的最小剂量

反应(效应) 量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数量表示的反应,如血压、心率、血脂、平滑肌收缩或舒张程度等。 质反应——也称全或无反应,是指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的反应,如死亡、惊厥、麻醉等。 量-效曲线是以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血药浓度)为横坐标所作的曲线图。 量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量-效曲线 变量参数意义 效能最大效应 (E MAX) 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效能高的药物可取得更强的治疗效果 强度效价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效价越大。强度高的药用量小 量-效变化速度斜率斜率大的药物剂量稍有增减,效应即有明显变化。 差异(生物变异性)标准差 纵向表示给予同一剂量而产生不同效应,横向表示产生同一效应需给 予不同剂量。

(word完整版)高分子专业英语

高分子专业英语词汇英汉对照 关键词:英语高分子词汇英汉对照 序号中文英文 1 高分子 macromolecule, polymer 又称"大分子"。 2 超高分子 supra polymer 3 天然高分子 natural polymer 4 无机高分子 inorganic polymer 5 有机高分子 organic polymer 6 无机-有机高分子 inorganic organic polymer 7 金属有机聚合物 organometallic polymer 8 元素高分子 element polymer 9 高聚物 high polymer 10 聚合物 polymer 11 低聚物 oligomer 曾用名"齐聚物"。 12 二聚体 dimer 13 三聚体 trimer 14 调聚物 telomer 15 预聚物 prepolymer 16 均聚物 homopolymer 17 无规聚合物 random polymer 18 无规卷曲聚合物 random coiling polymer 19 头-头聚合物 head-to-head polymer 20 头-尾聚合物 head-to-tail polymer 21 尾-尾聚合物 tail-to-tail polymer 22 反式有规聚合物 transtactic polymer 23 顺式有规聚合物 cistactic polymer 24 规整聚合物 regular polymer 25 非规整聚合物 irregular polymer 26 无规立构聚合物 atactic polymer 27 全同立构聚合物 isotactic polymer 又称"等规聚合物"。 28 间同立构聚合物 syndiotactic polymer 又称"间规聚合物"。 29 杂同立构聚合物 heterotactic polymer 又称"异规聚合物"。 30 有规立构聚合物 stereoregular polymer, tactic polymer 又称"有规聚合物"。 31 苏型双全同立构聚合物 threo-diisotactic polymer 32 苏型双间同立构聚合物 threo-disyndiotactic polymer 33 赤型双全同立构聚合物 erythro-diisotactic polymer 34 赤型双间同立构聚合物 erythro-disyndiotactic polymer 35 全同间同等量聚合物 equitactic polymer 36 共聚物 copolymer 37 二元共聚物 binary copolymer 38 三元共聚物 terpolymer 39 多元聚合物 multipolymer 40 序列共聚物 sequential copolymer 41 多层共聚物 multilayer copolymer 42 多相聚合物 multiphase polymer 43 统计[结构]共聚物 statistical copolymer 44 无规共聚物 random copolymer 45 交替共聚物 alternating copolymer 46 周期共聚物 periodic copolymer 47 梯度共聚物 gradient copolyme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