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公平教育观

我的公平教育观

我的公平教育观
我的公平教育观

我的公平观

——浅谈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摘要:论文《我的公平观——浅谈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先给出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的定义,讲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叙述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再进行原因分析,并且提出方法改进。接下来通过举例说明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后的成果。最后,涉及到要怎样正确认识教育公平等方面。

关键词:教育公平、相对性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个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它的意义,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一个话题,进行ppt讲课,并且结束后写一篇论文。而我们这个小组的题目就是“我的公平观”,在我看来,公平观可以涉及各个方面,为了能较为清晰地讲点自己的看法,我选择了教育公平。接下来我就想浅谈一下自己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首先,我还是想说一下什么是公平,根据新华字典解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也有解释为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它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知道了公平的定义,那么什么是教育公平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那么我为什么要谈谈自己对教育公平的见解呢?我认为教育它具有深刻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既然教育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教育公平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它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我想现在你应该对教育公平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那么我国教育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说我国是个教育大国,科教兴国做得很好,我就讲其中的两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二、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其次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最后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转机。教育方面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情景。以下的这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十一五”期间是新城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5年。从2008年开始,新城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部免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通过扩大教育资源、区域招生、规范管理等手段,新城教育公平、快速发展。为了体现教育公平,市教育局对临城地区实行划地段招生。在新城招生政策中,舟山中学单列新城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数按不低于新城初中毕业生(户籍在新城且在新城某所初中至少读满初三学年的初中毕业生)数15%的比例确定。此外,随着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增多,长峙中心小学将成为一所全新的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让“小候鸟”把舟山当做自己的家,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公平、稳定的教育,让他们在这座城市里面快乐成长。

讲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不公平,时时抱有消极的思想。为了不这样,对于教育公平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认识,比如说它的基本属性就有以下: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

对于同一个地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的内容是不同的。我国的教育公平经历了以下演变的过程,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因为它的历史性,我们讨论教育公平就应当说出它的历史时期,否则过多的评价都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公平具有地域性

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教育公平的内涵不同。社会公平具有地域性。一个人在一个效益好的企业工作,每天劳动8个小时,一个月可以收入5000元。另一个人在一个效益差的企业工作,同样是每天劳动8个小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500元。虽然,他们付出的劳动是一样的,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差别很大。这是不是社会不公呢?不一定。只要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同样的人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报酬相同,我们就认为是公平的。我们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所以,在教育领域,不同地域的学生会享受到不同的教育待遇,并不一定是教育不公。

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不论是从教育的起点,还是教育的过程、结果来看,都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绝对公平,所谓的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中国现代教育公平观,希望人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事实上,在我们国家人们并不能够接受同等的教育。我们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期的义务教育名不副其不实,小学生和初中生还是要缴纳学杂费、书籍费和其他乱七八糟

的费用。近几年,国家对小学实行了免除学杂费的教育,使我国的教育公平程度与前几年相比较有所提高,但是仍旧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要求,个体之间还存在教育不公。虽然读小学不要学杂费了,但是对于极个别贫困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仍旧不能够上学。因为他们需要孩子在家里打猪草、做饭或者干其他杂活。在接受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方面,教育不公更加严重。但是相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平程度有很大的提高。教育的起点存在教育不公,就全国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孩子接受到了他们应该接受的教育,教育的公平程度有所提高。

由于各个地域、每个家庭、每个受教育的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导致教育的环境不同,享受教育的权利也不尽相同。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我们不可能使每一个人的家庭环境都一样,每一个的兴趣爱好和智力水平都一样,每一所学校的设备配置都一样,教师水平都一样。只要这些方面存在差别,就会出现教育不公,但是这种教育不公的差异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逐渐缩小。也就是说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公平的浅显的理解,我很感谢老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学习,让我不再觉得毛概课枯燥无味;让我不再觉得它只讲理论,仿佛和实际相差千里……这次小组讨论我懂得了团队力量的伟大,知道了合作的意义,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公平研究2009-01-12 09:48:55 选自《知识文库》

【2】百度文库《怎样看教育公平》

【3】《“十一五”,新城教育公平发展成果显著》本报讯(特约记者任晓凤)【4】新华字典

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论文题目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09 级 学号200924022222 学生姓名麦倩莹 指导教师林珣 完成时间2013年 4 月 肇庆学院教务处制

申请答辩者的承诺 我郑重承诺,本人提交政法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审查并申请答辩的以下论文: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为本人独立撰写,并未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全部或部分地剽窃或抄袭他人著述(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或电子版著作、论文、调查报告、图表等),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有任何违背前述承诺之事实,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致之任何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修改、部分或全部重写、丧失答辩资格以及其他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应当承担之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高考招生与教育公平—基于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 麦倩莹指导老师:林珣 摘要:高考作为一种较为公平的竞争机制,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当前的高考在加分政策、配额制度、高考自主招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因其涉及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侵害一直备受关注。罗尔斯正义原则是关于如何从制度上解决公平问题的原则,因此从罗尔斯正义原则分析我国高考中的公平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实现。 关键词:高考招生;正义原则;加分政策;配额制度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高考及其录取方式的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在保持统一招生原则的基础上发生了多次改革,力求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从全国范围选拔出更多有能力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这些改革,高考的总体录取率不断上升,考试方式也日渐显得灵活多样,考生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高考制度改革过程中方向越加不明确,加上法制框架不清晰以及合法化、可行性评价标准的混乱,致使本来很正常的高考招生制度不但渐失活力,更沦为教育寻租的工具或沦为浪费教育资源的荒谬的实验,从而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甚至侵害了考生的受教育权。[1]本文意在根据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分析,对目前高考招生的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了解并试图解决目前高考招生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不公平问题。 一、高考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 (一)加分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不合理解释 加分政策作为调节高考制度中公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身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性,它的具体措施涉及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综合全国各地的加分政策来看,高考加分政策按其导向性可分为照顾性加分、鼓励性加分和政策性加分三大类。[2]照顾性加分,体现为国家对特定人群如少数民族考生、华侨子女、烈士子女等在高考中的加分;鼓励性加分,主张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发掘内在潜能,在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就并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加分条件后可以加分;政策性加分,则是指国家或一些地方为推行某种特定政策,而把分数作为奖励的一种手段。 高考加分政策最初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克服因高考“唯分数论”所导致的偏才学生与怪才学生流失的缺憾,鼓励广大学生注重自身全方位的发展。不可否认,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

浅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4200字

浅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4200字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为六部分,开头,回顾教育公平发展的历史,我国教育的目前的突出问题,产生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在实际中的探索以及解决措施,结尾。那么本文主要是通过举例分析,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引用一些事实论据来阐述论证观点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教育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择校热”作为切入点,来具体分析和阐释教育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破解教育不均衡热点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毕业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不均衡;择校热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那么什么是教育公平呢?顾名思义:“公”字意为公平?p公正;“平”字意为不倾斜?p均等?p公平。“简单来讲,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1]那么,在实际的现实中,我国的教育公平推进得如何,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破解呢?针对此论题,我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也作出了相关如下的浅显的分析,以此来给从事教育发展的相关人士以及参与教育的当事人一些借鉴。 1 回顾教育公平发展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教育公平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比如从封建社会所提倡宣扬的学在官府,有书即为学,只有身为贵族的人可以读书?p受教育,普通的百姓没有机会读书。到后来的德国的马丁?路德金所提倡的全民“强迫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全民义务教育的最初形态。从是否有书读,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就是教育公平。特别是对于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普通的民众只能接受初级学校的教育,对于中高级学校的教育是不可能接受的。而受等级制观念的影响,欧洲的贵族阶层就可以接受中高级学校的教育。那么我们可以说,消灭等级制也可以认为是教育公平。再比如从西方教育史上来进行分析,欧洲中世纪教学的内容更多是偏重于文科类的艺术及天文类科目。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增加了理化科目的学习,使得人们对于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有了更加公平的倾向。对于教育公平最大的贡献要数学制的改变,从单轨制到双轨制,最终到分支制的融合,从而使得大多数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得到满意的结果,而不是少数人获得利益。那么回顾教育历史的发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上几个方面主要是从起点公平?p过程公平?p以及结果公平上来进行探讨,同时教育公平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是秉承此规律,特别是解放后的几十年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我国教育的目前的突出问题 当然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发现问题,出现矛盾。那么综合近20年来的教育发展,并结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也就催生出了“择校热”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看似简单,但是仔细分析,却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看似偶然,却是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下面就有一个某地的公立中学,这个学校是属于定点吸纳外来人口子弟的学校。“这个校长是这样说的:‘招生对我们而言不是人数的问题,主要是生源的问题……我们这个地段也有不少高档住宅区,这些家庭的孩子都在我们市最好的小学读书。一给我地段生名单,170几个人里面有130―150几个都是本地最一流的小学,这些家长的眼光和起点就已经高了,那他到选择中

教育公平制度

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凤小学保障教育公平 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义务 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编班是指学校日常教学和班级行政管理的学生编班。 第三条各年级学生(包括新生)实行常态编班,按照男女生比例、父母文化程度、学前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对均衡原则随机将男、女学生分配各班,不设重点班,不擅自举办实验班,不分区内、区外班,不得按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班。学校不为编班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在编班前如学校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应当拒绝参加。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可向学校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四条新生入学分班后,学校不再重新编班。个别学生因学科能力以外的原因确需调班的,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同意可以调班,但年级调班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年级学生总数的1%。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一律不得调班。 第五条学校统一采取先确定班主任,再均衡配备各科任课教师,然后将学生均衡分到班级,最后由班主任抽签确定班级的办法编班。鼓励学生家长、教职工代表参与编班过程,实行阳光操作。 第六条严禁以学生获奖、竞赛、各类考试成绩为编班依据。 第七条严格按照规定安排每个班级的人数,班额要相对均衡。年级班级编定后,不得随意调换任课教师或给学生任意调班。严禁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严禁按照考试成绩安排学生上课和考试的座位。

第八条严格按规定组织考试(测试),不准违反教学规律,频繁进行考试,不准张榜公布考试结果,更不允许依据阶段考试成绩进行动态编班。 第九条学校要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师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均衡配置每个班级的教师。特别要重视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分配,体现和尊重每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权利。 第十条学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考核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不得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高低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唯一内容。可以把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幅度)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的重要尺度。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凤小学负责解释。

简答题和案例分析的答案

满分:1 得分:1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把握更多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了条件。 2、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公众对政府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面临考验。 3、面对信息的大量涌入,政府必须对各种信息做出回应,提高对信息的处理、管理和运用的能力,保证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 4、信息确实是一种能力,政府必须有效、准确地运用这一种能力。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2. 简述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成员。 2、物质要素。 3、组织目标。 4、职能范围。 5、机构与职位设置。 6、权责体系。 7、规章制度。 8、技术和信息。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3. 简述设计公共组织时应遵循的“职、权、责一致”原则 公共组织是个权责体系。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职务、权利、责任三者互为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是相称和平衡的。如果有责无权,则无法劲责。如果有权无责,则易滥用权利,不能尽其责。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四、论述题(共2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1、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2、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3、信息公开的方式上无法取信于民。对策:1、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2、信息公开主体应明确职责,落实行动。3、信息公开主体应行为规范、依法行事。4、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5、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5 得分:15 评价:不错 2.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2019年作文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人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其中,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保证,教育目标上的公平是前二者的归宿。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作初步分析,力求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

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点学校的设立,重点班的举办,以及近几年“高价生”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农民的不满。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 2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学生参与交往过程多半是被动的和反应性的,教师倾向于频繁地叫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学生回答问题。布罗菲和古德对4个一年级的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差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教师与不同成绩的学生接触的频率没有多大差别,但在质上则有着重大的不同。当“优等生”回答正确时,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是“差生”回答正确后受到表扬的两倍;而“差生”回答错误时,极有可能受到批评。比较而言,“差生”受到批评的可能,是“优等生”受到批评的三倍。当“优等生”和“差生”在回答不出来问题或回答错误时,教师愿意继续花在“优等生”身上的功夫是“差生”的两倍。 3 教师编排座位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编排座位时为部分学生“优先定位”,使学生享受座位特权。根据物理学原理的场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 (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

最新教育公平案例分析教学文稿

教育公平案例分析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教师 高205班马洁 情景剧《严校长的一天》 ●人物 严校长,山林乡九年制学校校长,管理本辖区的小学和教学点。 李淑琴,山林乡九年制学校优秀教师,30岁,有一个半岁大的孩子。 王兴林,山林乡中岭村小学代课教师。 ●场景校长办公室 严校长站在桌边,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又有一份文件。啊,培训通知!哟,还给3个指标哩!让哪几位教师去呢?”(严校长拍拍脑袋)“嗯,赵海平,这个语文老师行!他知识面广,善于接受新事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刚从高校脱产进修两年回来。周进中,这个数学老师棒!他逻辑思维严密,解题能力强,课上得有板有眼,两个月前参加了地区培训。第三个找谁呢?……” “咚咚咚”敲门声,严校长思路被打乱。 化学女教师李淑琴胆怯地走进来。 李淑琴:严校长,听说有去县城参加培训的机会,我很想去。我刚来学校不久,很想多学些新知识。只是孩子才五六个月,但我会克服困难,你看能让我去参加培训吗? 严校长:啊,啊,你看你刚休完产假,这又出去,你地课谁来上呢?你年纪轻,总会有出去的机会。你就等下次再说! (李淑琴哭丧着脸走出去。) “咚、咚、咚”(敲门声),山林乡中岭村小学教师王兴林急促地敲门,裤脚上、鞋上带着泥土。咚咚、咚咚……(急促地敲门) 严校长:谁呀?进来! 王兴林:严校长,听说最近县里又要培训教师,你看,我到这所村办小学已10年了,一次都没参加过培训。

严校长:(自言自语地)怎么这么快他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代课教师还培训什么,公办教师机会都不多!(翻着桌上的报纸,心不在焉地说)小王啊,你要求上进是好事,但是,这次名单已经由上面定了,下次有机会再参加培训吧! (王兴林气愤地走出)

浅谈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浅谈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这种社会公平首先是指机会的公平,而良好教育机会的公平是最重要的机会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对策。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是50年前的5倍。现在我们教育体系中的绝大部分,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还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教育等等,都是20年前所没有的,水平也达到相当不错的程度。现在这一代孩子受的教育,跟几十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别,可为什么现在老百姓还对教育有这么多不满,和要求呢?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因为经济发展了,社会前进了,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过去人们的要求是“人人有学上”,现在的要求是“人人上好学”。眼下中国经济与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而教育变化往往十分缓慢,周期性长,当然适应不了。上从十七大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下到平头百姓的不满,都是对教育的历史性新需求的体现。我国的教育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而教育不公平最为突出。概括地说,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 1.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不公平。就总体而言,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教育水平,还是六十年代初的城市教育水平。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情况跟30年前一样,除了自制的木质单杠,没有别的教学设备了。跟城市学校差别,真是天上地下。有很多城市的小学,那儿的软件、硬件跟国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光最高档电脑就装备了几个大教室,好几百名学生一块上机。一位老资格教育专家一个劲儿地感慨:中国教育差别百年哪!所以中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农村教育应该是“优先中的优先”! 2.区域教育之间不公平。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育就很不公平,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除此以外,当前备受关心的是高考问题。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式,被喻为“国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统一的高考制度已经由于各省、地区不同的分数线而变得不平等。同样一个孩子,出生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与出生在甘肃、山东这样的偏远省份或人口大省相比,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要相差太多。近年来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各地招生分数差异太大造成的。 3.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不公平。城市学校之间的差别也相当不小,在全国很多地区,政府将多数教育经费投到极少数升学率高的学校,其他学校则弃之不问、不管。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重点学校在投资、贷款、

浅析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过程公平问题

浅析学校教育中的教育过程公平问题 ——以无锡师范附属小学为例【摘要】目前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普遍从教育活动的过程来解释,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三方面的内涵:第一,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即起点公平;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过程公平;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结果公平。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出发,探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关键词】学校教育;教育公平;教育过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体现不公平现象的几个方面 1.由教师的教学技能带来的不公平 教学活动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势必造成对学生受教育的不公平。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新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直观性上具备明显的优势,例如,在锡师附小几何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班级成绩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2.由教师狭隘的学生观带来的不公平 在锡师附小中,部分教师还是持有传统的学生观,即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机器,学生的一切都应该是为学习服务的,无论学生的特质如何,强制学生于所谓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竞赛中,学校总是派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因为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应该一切都好,不顾学生的个性,即打压了一部分真正有天赋学生的积极性,也给这部分“好学生”施加了太多的压力。 狭隘的学生观还体现在性别上。在教学中,教师认为女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因此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管理男生上,而女生的学习则靠她们自觉,而在一些团体活动中,男生由成为了班级的主力军。这种狭隘的性别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参与机会的不公平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斑级授课制,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学生参与交往过程多半是被动的和反应性的,教师的提问带有很明显的主观性。在锡师附小中,教师的选择对象无外乎两种,一是教师认为该学生能够有自己满意的答复,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另一种是批评性提问,提醒上课不认真的学生。 4.实验班、重点班的设立 所谓的实验班和重点班,是由一些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组成的。这些学生享受着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甚至这些班级还是“公开课专用班级”。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案情]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并不觉得何不妥。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内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不,是李老师让我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没完成作业。”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了教务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李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一事。邵校长说: “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你怎么忘了?”李老师笑了: “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晚上我可以给他补上。”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 “你这种做法,听起来似乎有力理,实际上是错误的。不管哪个学生,老师都无权停他的课。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决不能采取与学校规定相背的做法,再说,这种做法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这个学生,你还是先把他安排到班里去。” 你认为李老师和邵校长谁做得对?请依法分析上述案例的侵权性质,对此我们应哪些思考? 答: 李老师因男学生上课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而将其撵出教室是属于侮辱学生人格和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教师法》第八条中规定:

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将学生撵出教室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 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尽管学生上课讲话,在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做得不够,但作为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是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邵校长的做法很好,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又对学生作出了适当的教育和纠正了李老师的违法行为。 有关的思考略,可以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女中学生状告班主任侵权案 【案情】 去年暑假,北京某中学王雪的母亲邱女士发现女儿近来电话比较频繁,还有个男孩常在她家楼下徘徊,便找到女儿的班主任苏某反映情况,没想到这却将女儿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当苏某发现王雪与班里的一名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堂上、教研室里多次翻看王雪的书包、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不许同学和她说话。原本性格活泼的王雪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同学们远离她,不敢和她说话。王雪在日记里写道: “苏老师经常侮辱我,逼我转学。我一想起这些就害怕,夜里常做噩梦……”由于无法承受完全被孤立的痛苦,王雪于去年10月4日离家出走。4天后,当邱女士接到女儿电话,在南京找到她时,王雪哭着请求妈妈搬出北京。而在王雪出走后,学校和班主任苏某却对此事漠不关心。回家以后,王雪的心情一直很压抑,后来被诊断患上了忧郁症。邱女士特为女儿联系了一所新学校,但因原校提供的学籍卡被涂改过,转学手续迟迟没有办妥。对此,邱女士一家人认为这是学校在故意刁难他们,间接剥夺了王雪的受教育权。为此,去年12月1日,王雪将班主任苏某和学校告上了法庭,诉讼的请求很简单,只要求老师的一声道歉。

教育公平案例

参与式教学方式中的教育公平案例 小草坝中学钟明 背景: 经过这几年中英西南项目的实施,教育的公平已经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已经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与以往的不同。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特别注意班级中男女生各自的群体特征、能力特长和行为方式,所以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课堂上的练习和提问时,都会刻意的注意男生和女生的差别:男生好动,女生好静。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强调实际操作和注重团队合作的学科,就需要男生和女生都参与到其中,而利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公平问题,这样即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又能在教学中使男女生性别差异得到淡化。以下是我在实际上课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男生和女生都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使男生和女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学习,而不做特别对待设计。 案例介绍: 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中关于信息的基本特征内容时,根据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先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一个人说话 游戏参与者有:一名老师,4名男生和4名女生 游戏规则:老师在课堂上选择4名男生和4名女生,然后让他们

背向讲台坐成一列,男女生分别岔开坐,老师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上一种动物的名字,将这张写有动物名字的纸,拿给坐在最前面的第一位学生看,这名学生看完后,只能用身体语言,告诉第二位同学,但不能说话,第二位同学只能靠看第一位同学的身体语言,猜测他说的是什么动物后,然后继续用同样的方式向下位同学进行传递,直到传递到第八位同学,由第八位同学猜出老师所给出的动物名字并说出,告诉老师他(她)知道老师写在纸上的动物名字。在游戏的过程中,只有参加游戏的第八位学生可以在最后说话,而其他参加或未参加的同学都不能说话,如果违反,就要受到惩罚:表演一个节目。 我在做游戏时,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踊跃的参加,整个课堂教学很活跃,我最终选择了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游戏,游戏的结果是一组最后一名学生猜对了我写的动物名字,而另一组却猜错了。 做完游戏后,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言说出信息的基本特征,在这过程中,男生们能很快的总结出信息的一些的特征,比如说:信息可传递,信息需要载体,信息的载体可以改变等;而女生们则经过思考后也同样可以总结出一些特征,比如说:信息有正确和错误的特征,信息还有完整与不完整的特征,信息还有的可共享的特征等。 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即可以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

作文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Nowadays, one of the pressing problems facing our nation today is in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 in some rural areas, which has aroused much public concern. There are to my mind, plenty of contributing causes, among which, the following ones are particularly worth mentioning. First and foremos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s unbalance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That is to say, urban students have more access to advanced teaching facilities. Besides, educational loans for poor students are far from enough.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high tuition fees are heavy burdens on millions of low-income families. Henc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re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go to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high tuition fees. To tackle this problem, the crucial task of our society is to invest more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rural schools. Only when educational equity comes true, will our society be more harmonious.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平的缺失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地来看,我将这种缺失分为以下几种: 城乡公平缺失。在一些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区公平缺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阶层公平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

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及应对策略 教育问题惠及千家万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众多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导致了我国教育的不公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及教育公平问题概述 1.教育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从我国的宪法中可以看到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力也是公民的义务。因而实现教育的公平也是国家保障人民的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公民履行义务的重要的前提。 ①教育是一种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力也称宪法权力或者基本人权,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力。具体包括:政治权力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力;社会经济权力;教育、科学、文化权力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力;监督的权力。 ②公民享受的教育也是一种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公民的基本义务决定着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具体内容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方面的义务。 2.我国教育公平的含义。在我国的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具有双重含义,也就是广义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公平包括权利、机会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平等,因而教育公平就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公平现状 1949年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非常的落后。我觉得这种巨大的差别是由投入造成的。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基础,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没有金钱的支撑,它永远都是毫无起色的,都是空话。就投资体制方面来看,当前普遍把它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集中模式、相对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我国采取的分散模式,有利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在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以防中央政府乱撒网;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缺少中央对其的制约。因此,我认为中央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和干涉力。

教育不公平的解决办法

一、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政府增加对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投入,往往会对另一些地区、另一些学校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举例来说,我国制订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的政策,计划对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未来五年增加2000亿元投入,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的前提下,这就意味着,将缩减对其他地区、阶段教育的投入。 二、改革资源配置模式 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 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 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 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 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学、好高中、好大学)--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 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 四、打破"小公平意识" 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

教育公平问题浅谈

教育公平问题浅谈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思辨与内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主要表现以及和形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因素探讨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并说明这种不公平所造成的危害同时并尝试着总结归纳出实现教育我国教育公平策略。 【关键字】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不公平现象因素策略 1、前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都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成为其主要问题,而教育不公平是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瓶颈。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在就任后第一次面对媒体与大众时强调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当今我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怎么来看待教育公平,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反应在那些方面,同时形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因素到底又有哪些,最后面对这些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又应该有着什么现实选择呢? 2、什么是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思想的提出最早成文提出是柏拉图,而后亚里士多德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18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1]。 教育公平的内涵反应在两个方面,受教育权利均等与受教育机会均等。其中前者主要是反应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及前的一段长期时间,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具有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现在教育公平方面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具体的教育公平有着三层内容,分别是: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理性来看待教育公平,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念要在创新中联系实际。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公平不等与教育平等以及平均主义,“公平”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有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而“公正”包含了公平和正义,但核心价值是正义[2]。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均等主义,不是人人都一样,用一个模型来塑造人才。而是要为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但是内容不同的机会。其次教育公平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的前提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同时,实现教育公平也是和谐社会思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第三,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动态发展的公平[3],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