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字11个,写字9个,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多音字“着”。

2、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先总后分,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找段落的中心句。

3、情感目标: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体会水乡小镇的美。【教学重点】感受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体会水乡小镇的美。【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学习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活导入

1、同学们,你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伴奏带,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

师: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

(2)汇报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集中出示生字。

(3)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3、字音:“衣着”的“着”是多音字,这里读zhuó.

“缫”读sāo

字形:注意”拔”与“拨”易混,“满”易写错。

4、理解词义。

淳朴:厚道朴实。

步态轻盈:走路时脚步轻快的样子。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5、分组读课文,思考: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读完课文,你们觉得这个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安静、热闹、忙碌(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师引导文中这三个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江南水乡领略早晨的美景吧!

2、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齐读课题。

3、多媒体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桃源小镇早晨的美景。

4、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么美的小镇在哪里?

二、细细品味,美读欣赏

(一)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体现小镇早晨安静的词句。

2、回答问题要点:

(1)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体会出早和美丽)

(2)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体会出安静与景色美)(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体会船多和静)3、重点体会的句子:

(1)读一读,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

②有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2)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把“哼”换成“唱”,可以吗?

师引导“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

师引导第2、3句写河水,4句写小船,5句写石桥。

4、生再读第二自然段

5、师:第二自然段围绕了哪句话写?师引导由总到分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小镇早晨特点的词句。

2、第三自然段:

(1)表现小镇早晨热闹的词句,学生回答要点:

①人多:第2、3、6句(2句比喻)

②货多:第4、5句

(2)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

(1)小镇的早晨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

(2)该段写了哪一些人做什么事忙碌?

学生去上学,妇女从集市上回来,姑娘们去上班。

(3)这儿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4)小镇的变化与小镇的忙碌有什么关系?

小镇人们辛勤忙碌建设自己的家乡,小镇才能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三、扩展升华

1、这么美的小镇,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总结: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热闹,又是忙碌的。这里景色优美,如果走在这样的小镇上,你们是不是也会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呢?生谈感受。

3、只要你们用心观察,你们会发现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美景。课后,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你们心中的美景吧!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2.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3.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五、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安静:河水,石桥,小船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由总到分美热闹:人多,货多比喻

忙碌:变化,前进

六、教学反思: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它为我们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美景。我在课前花了较多时间备课,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还算顺利,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小镇的美及安静、热闹、忙碌的特点。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二、三、四自然段作为文章的主体,都是总分式结构,我将文章第二自然段做为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学习,通过联系学生实际与

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中重要的写作方法。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现江南水乡的美景,通过精美而又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片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水乡那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朗读不够充分,指导缺乏力度。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节课赏析的时间较长,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紧,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我只能在朗读上压缩时间,学生读得太少。

二、缺乏整体性。整节课讲得较细致,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虽然是重点段,花的时间较长,分句指导,使得整篇课文显得有些散乱,应该更从整体出发,每一段都贯穿“美”,使文章各段凝聚成一体。

三、课堂用语不够具体,准确。由于第一次开课,较紧张,很多该注意的细节都忘了,做得不好。如:让学生开始朗读时,应让学生有所准备,用“预备齐”等词指示学生齐读;评价的用语不够具体;提问表达不够具体、规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开公开课,不敢大胆地让学生自学、探究、质疑,教学方式较单一,课堂创设的较多,教师引导学习的部分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我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关注每一个学生,规范课堂用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例题教学反思

1 重视课堂教学例题的反思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 冯剑峰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教学的效益跟教师的“个体”有关,每位教师有不同的特点,教学的差异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我们的前辈顾泠沅教授,他就曾经讲过,同样的3道例题,就算一样的时间,进一样的班级,但他的教学效果跟别人就不一样,他把原因归结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它就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下被复制,是一种科学。这种说法初一听,没有前一种说法有道理,但我们要追求教学效益的更大化,必须在承认教学是艺术的前提下,研究教学中的各个细节,所以教学被分解为六大环节,不断有人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果也层出不穷,像布卢姆、布鲁纳、杜威等等,专家举不胜举。事实也说明,他们的研究给教学确实带来了质的变化,因此教学是科学的说法,不由我们不信。 今天我们也把教学当作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它内在的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能掌握、并能运用好这种规律,对我们的工作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就数学教学例题的反思与大家交流交流。 我认为例题的反思至少有两种途径。 一、做好试题归类,提纲挈领 如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教学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我也做过类似的尝试。 1、如右图,AD 、BE 是△ABC 的高,F 、G 分别是DE 中点,求证FG DE 。 学生对这个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 困难的。假设是下面一题,他们更无从下手了。 24、如下图,AD 、BE 是△ABC 的 高,相交于H 。F 、G 分别是AB 、CH 的中点,问:线段FG 与线段D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 什么? 针对这些问题,图形一个比一个复杂,我们教师就一定要教会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元素,这需要我们

小镇的早晨阅读答案

篇一:小镇的早晨阅读答案 ________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宏亮的喇叭声惊醒的;人称“世外桃源”的蚕乡桃源小镇,四周河浜萦 绕,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它的早晨则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沿着市河缓缓踱 步,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一片片斑斓的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不掺一丝儿杂质的碧 玉带子,静静地和大街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挨(āi ái)着一只, 好像一座水上浮桥;一些涂抹得油光锃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 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片片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 工愉快粗犷的小调和着从大街上飘来的游丝般迷离的叫卖声,还在河面上荡漾。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一个欢乐的漩涡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随着拥挤的人群流向前去。 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那刚从地里割下来的香菜、韭菜、莴苣,还带着露( lù lòu)珠的晶莹, 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bǔ pǔ )上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此外还有雪白的小羊羔、 长毛兔、大白鹅……真叫人目不暇接;而一张张黑淳朴的脸带着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个儿产品的肥美, 又叫人流连不止。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大街两旁,不少经营点心的个体户早早地开张了。粽子、豆浆、 馄饨的小摊上热腾腾香喷喷,主人正忙个不停地招揽者过往行人。大桥边有一个经营熟食的新个体户,一 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紧张地做着开张前的准备; 洗碗、劈柴、剖鱼、宰羊……那被火苗舔着的大锅里不时 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吸引了许多顾客。河对岸急急地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 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原是一个纯商品交流的小镇,虽然盛产蚕茧,但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 要从外面购进。如今,他们办起了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在前进。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呀! 1.在文前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2.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 语。恬静:______________ 目不暇接: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第2-4句描写的小镇的静物有____、____、___,在描写中突出表 现了一个“ ___ ”字。 5.作者通过描写什么场景来表现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这“热闹”的场景说 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小镇早晨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重点写了什么?通过哪些描写写出了小镇在变化、在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小镇的早晨2.aīlùbǔ3.恬静: 闲适安静。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看。4.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河船桥静 5.作者从小镇集市的情景 这一侧面写出了小镇的热闹。它说明了这里物产丰富,人们生活富裕。 6.重点写了大街旁经营早点的商 户们忙碌的情景。通过描写小镇现在办起的工厂情况,写出了小镇在变化、在前进。_____________蚕 乡小镇,四周河浜萦绕,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恬静 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一片斑斓的银鳞,河水净得透明。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 船,一只挨着一只,好像一座水上浮桥。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不时有一片片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 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船驶远了。河面上荡漾着船工愉快粗犷的小调和着从大街上飘来的游丝 般迷离的叫卖声。小镇上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一个欢乐的漩涡。沿街摆满了各 种土特产。刚从地里割下来的青菜还带着露珠;刚从河里捕上来的鱼、虾又蹦又跳;还有小羊羔、长毛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镇的早晨(北师大版三年级) 【学生状况的分析】 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融合在一起。江南水乡的晨景对于我们所处的西北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我在教学中,通过配乐朗读,加上媒体出示江南水乡的景色,使学生领略江南的美景,因而感触一定是深刻的。 【教学内容分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

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感受江南小镇的美。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能力目标:通过优美的画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江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生动优美的句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段落安排顺序,学习课文,了解小镇“安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有没有感受到家乡越来越美了? 特别是旱晨,当你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 3.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早晨所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旅游,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的美景,大家说好不好? 4.(出示课件:江南水乡) 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红花)繁茂。你们瞧这便

小学:《小镇的早晨》教案及反思-三年级语文上册(示范文本)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小学:《小镇的早晨》教案及反思-三年级语文上册(示范文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小镇的早晨》教案及反思-三年级 语文上册(示范文本) 教学要求: 1、重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句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更要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出示幻灯)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是()的、()的、()的。 2、检查反馈:指名说,齐读。 3、你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你读一读吧!

习题讲评的教学反思

反思我的教学 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下面我就自己本次习题Assignment Units 3/4讲评课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是备课方面。我认为自己还存在“背课”现象。我只是在机械地或者盲目地去记忆或者背诵语言点。我仅仅满足于自己记住了这些语言点。而很少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充分备课。学生选择哪一个选项,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而我目前所欠缺的就是不能根据学生的答案分布去排除学生的错误想法;而是仅仅停留在正确答案的讲解上。就是有的时候,自己有意识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自己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当碰到一些相当刁钻的问题的时候,自己更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巧妙地将此问题化解,如as与while的区别等等。再有就是备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明确讲每道题目的思路方法明确,呈现的是一种乱的状态。总之,我的备课方面,还不能完全做到备学生。再有就是自己的语言知识急需加强。 再有就是讲课方面。自己的目光不关注学生,把目光停留在了卷子,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表情过于严肃,不自然,教态拘谨不大方。但是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但是主要语言点一目了然,比较清晰明了。自己的教学语言,没有经过锤炼,罗嗦麻烦;而且没有幽默性的语言,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肯定给学生的感觉是“烦”。但是我也注意了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我还有很多无效语言,如“明白了吗?记完了吗?”等等。讲的过程中有停顿现象,这肯定会浪费时间,不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从而使得整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尤其是讲解完型填空的是,对自己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个挑战。为了节省时间,自己应该坚决不讲得分率在90%以上的题目,把时间留给得分率

2019三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练习题及答案

2019三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练习题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qiáo dòng bǎi dòng bá diào qì yóu sī guā ()()()()()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1.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课文围绕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特点来写的. 2.下面的句子中,________表达了对小镇新貌的赞美之情. A.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B.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C.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D.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三、对号入座填词语. 安静寂静宁静 1.上课铃响了,教室里( )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2.天亮了,( )的山村又开始喧闹起来了. 3.大街上白天车水马龙,夜晚则非常( ). 七、活用带点词,仿写一句话. 1.小船行驶在碧波荡漾 ..的湖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自选商场的货物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每到上音乐课时,同学们都不由自主 ....地唱起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课内语段阅读. 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 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作者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笔触,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江南水乡小镇和谐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全文由四个自然段组成,按“分—总”的结构特点,先写了小镇的“恬静”“热闹”“紧张”,最后写了小镇的“美丽”。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小镇早晨的情境美,体验作者的心境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品读文本,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技能目标:边读边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构段、构篇方法:“分—总”“总—分”。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小镇欣欣向荣的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了解小镇特有的景象,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小镇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训练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难点是理解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初步感受总分的写作结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整体感知内容。 1、板书“早晨”(齐读) 师导语: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早晨,说一说你看到的早晨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生:忙忙碌碌地、打仗似的…………. 2、导入课文“小镇的早晨”。 师导语:现在我们要去一个江南小镇,看看那里的早晨又是怎样地?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小镇的样子。 3、师配乐范读课文(播放《望江南》) 说说这个小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习字词疏通通读障碍 1.生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反馈检查 3.指导书写 三.初识水乡,体会小镇早晨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小镇的早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默读思考的收获。 三、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自然段。 2、体会:“唤醒”一词的准确性 为什么不说“惊醒”呢?(唤醒要舒服,要有感情……多么有意思的小镇,它像人一样醒来了,用了拟人的手法) 3、词语练习 课件出示:每天早上,是妈妈用亲切的声音把我()的。 一阵闷雷把我从睡梦中()了。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播放轻音乐(望江南) 师:孩子们,这蜿转流畅声又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那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出示:桃源小镇图片)桃源,便是

李淑彬教学设计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自然段。 2、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2段。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江南水乡的小镇,领略了江南小镇特有的小桥、刘水、人家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去江南小镇走一走、看一看,去细细品味——(师引读)《小镇的早晨》。 二、品文悟境 (一)整体感知美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小镇的早晨多美呀! 指名读,齐读。

3、(边板书边提要求)小镇的早晨真美呀,那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这么美呢?打开课本,默读全文,找找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4、★课件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 5、这几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小镇的早晨有哪几个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恬静 热闹 紧张 6、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先去欣赏一下小镇那恬静的风光吧。(二)感受“恬静美”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交流并点击变色(小河、石桥、小船、太阳、老人) 2、再读课文,这些景物中哪些地方让你最能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静的。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 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课件出示: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一道回声问题教学反思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具有表象性,又具有抽象性,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变化性,这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难以把握,出现了许多解题误区。 例: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进入隧道口提前鸣笛,火车速度为20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后9s听到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①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 错解一: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声音的所走的时间与车所走的时间相等,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声/2 =3060m/2=1530 m S2=S1-180m=135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350m 错解二,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所以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S2= S声/2 =3060m/2=1530m S= S声/2—S车=3060m/2+180=171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正解已知,V声=340m/s V车=20m/s t =9s 分析,因为汽车鸣笛后,声音与车同时前进,人又听到回声,说明车与声音走过的时间相同即都是9s S声= V声·t=340m/s·9s=3060m S车= V车·t=20m/s·9s=180m 所以S1=( S车+S声)/2=1620m S2= S1-S车=1440m 答火车开始鸣笛处距隧道口距离1530m②听到回声时火车距隧道口的距离1710m 分析学生做错,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我的几点看法浅谈一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建立模型意识的培养 理想的物理模型,即是物理科学体系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建立的基本物理模型的。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在本题中学生不会做题,说明学生对声音的理解还不透,声音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时走的是什么路线,向那个方向传播的,学生都理解的不清楚。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2020最新】

部编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写出下面字的韵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程跨需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判郊泞迈 2.读一读,连一连,组成词语。 的________ 棘寻________ 筑 荆________ 确葱________ 绿 晶________ 养建________ 术 饲________ 莹魔________ 觅 3.读拼音,写词语。 bēi zhe néng lìtián cài mǎ pǐ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wēn nuǎn láo dòng bō wén sǎ shuǐ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昨________ 惊________ 注________ 味________ 波________ 作________ 景________ 住________ 妹________ 坡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葱葱绿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白雪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绿毯飞快地________ ________的孩子 一________枝条蒙蒙的________ ________的小路 7.找出下面各组词语中不是一类的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__魔术师教师为人师建筑师理发师 ②________演员服务员裁判员人员 ③________绿毯金黄淡蓝乌黑 ④________面粉蔗糖米糕粉笔 8.按原文填空。 ①予________玫瑰,________余________。 ②________肯帮________,________帮。 ③与其锦________添________,________炭。 9.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________一起________。 ②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③大树又粗又壮,就像________。 ④________,我真高兴。 10.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________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________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初一语文《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

初一语文《小镇的早晨》优秀教案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 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背诵第1、2自然段。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小镇)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

们似乎感 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 M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 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 e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I功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 嘎------------- 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 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I?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把恬的竖心旁改红)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反思 陈婧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后面有一道思考题: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到圆圈 里,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道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教学才能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课上我是这么做的,自认为还可以,现在写下来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上课时我将题目抛给学生,先让他们试着做一做。几分钟后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愁容,有的记得叫起来:“怎么做啊?”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来:你找到哪三个数相加等于75?学生找到21+29+25=75;22+28+25=75;23+27+25=75;24+26+25=75.想一想,还有吗?我们又共同找到第一个算式中29不动,让25少1,21多1(22+29+24)、第二个算式中28不动,让25少1,22多1(23+28+24),同样的方法又找到21+28+26;22+27+26.一共有8个算式,摆在一起,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发现。很快他们发现25用了4次,22、24、26、28各出现3次,21、23、27、29各出现2次。这时我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中哪个位置的数出现5次(中心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3次(四个顶角位置)、哪个位置的数出现2次(四条边的中间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根据以上的发现填数:将5放在中心位置;22、24、26、28放在四个顶角;21、23、27、29放在四条边的中间。这时有的孩子高兴地笑了,有的孩子还是发现不行,我又和他们进行细微的

调整,最后答案出来了。这时我没有满足于有了答案,我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这道题的答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他们发现:中间的数5放在图的中心位置;处在第2、4、6、8(双数)位置的数填在四个顶角,而且都是从左往后放置;剩下的单数放在每条边的中间(最小的放在两个最大双数中间、最大的放在两个最小双数中间,剩下两个就好放了。)教学到现在,我们基本上研究出了解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又尝试用这个方法解决几道类型题: 将1、2、3、4、5、6、7、8、9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将1、3、5、7、9、11、13、15、17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将5、10、15、20、25、30、35、40、45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个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和都相等。 这几道题解决完以后,有的同学就发现了这9各数都是按照每次多几的规律排列的。这个发现很精彩,我又让能力强的孩子试着编一道这样的题来考考大家,他们编出将2、4、6、8、10、12、14、16、18填到圆圈中,使得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和相等。将11、12、13、14、15、16、17、18、19填到圆圈中使得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这道思考题的教学,我们用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我觉得是很值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经历了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他们的解题技巧的到提高。我想,今

读写结合案例

找准时机??读写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小练笔?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因为阅读与习作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那么,挖掘哪些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做法:? 一、有感而发写一写?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我曾经上过的《妈妈的爱》这篇课文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首满怀深情的诗歌,用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本文所述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

浙教版语文四上《小镇的早晨》word教案

小镇的早晨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在第2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具体饿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理解课文应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特点。在初读课文后,可提问: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然后画出能概括特点的三个句子。同时结合课文的第2—4自然段描写的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启发学生说说这些主要内容是怎样知道的——围绕重点句具体叙述。 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教学中可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总分”的关系:先写小镇的早晨很安静,然后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小镇的美景。有许多同学未必到过江南水乡,书上的内容可能搞不清楚,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一道练习题的教后反思 ——对估算意识、策略的探索 刘玉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练习十,第十一题“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此题是在教学完《三位数乘二位数》这一单元后,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的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我在教学前认真阅读了教参,了解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了解题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同桌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方法,最后请学生发言,全班交流。 先请一位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他提出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先算出三天的总和430+380+407=1217(千克),然后用30÷3=10,再用1217×10=12170(千克)。我们承认这是一种较完美的解题方法,他思路清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前面刚刚训练过的积的变化规律来处理问题,结论正确。 接着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的解题方法:(430+380+407)÷3≈406(千克),先求出平均每天大约售出多少千克,然后再求30天的,406×30=12180(千克),学生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结果正确,

给予肯定。 又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他说:430、380都是整十,我也可以把407看成410,然后430+380+410=1220(千克),再用1220÷3约等于408近似看着410,然后用410×30=12300(千克),该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用到了估算,力求计算简便,我紧接着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想到可以先估算呢?”他回答说“我是从问题中发现的,问题是说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是要我们估算的。”我及时地给予了这位同学充分的肯定。然后再一次提出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可是再也没有同学举手。 从上面三位同学的发言的情况来看,已经完成了教参的要求,达到了该题的教学目标。然而,我觉得余兴末尽,这道题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达到要求。首先,我们从这道题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来看,三天的销售情况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也隐藏了每天的销售数量是不相等的,不确定的,后来的销售情况有可能相同,但更多的可能是不相同的,是在一个区域内变化的,因此,提出的问题是30天大约可以销售大米多少千克?,突击“大约”二字,应该选择估算的解题策略。我觉得430稍大于400、380稍小于400、407接近400,我们可以大胆地估计每天的销售量为400千克,然后用400乘以30等于12000千克,30天大约销售12000千克,计算简便,符合实际。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老师是否应该适时给予点拔,让学生学会去这样思考呢?我认为相当有必要,且必须讲述清楚。为此我谈下面两个方面的想法: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片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桥、洞”二个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2)通过自然段的教学,学习先总后分的段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等形式具体感受小镇的恬 静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文,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小镇的恬静、热闹的特点,进而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本、写话本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景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小镇的早晨》。 2、有一位文人游览了这个江南的蚕乡小镇,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咱们来读读:江南是水织就的世界,江南是烟雨迷蒙的天地,江南是一位秀丽的 女子。小镇是晶莹的碧玉,沉睡的她呼气如兰,沉睡的她是甜甜入梦清丽的女子。 悠闲的摇橹声,有着母亲般的温情,它在轻轻地呼唤,呼唤沉睡着的江南小镇。让小镇有了一份闲适,一份飘然的轻柔,一份恬静的温馨。在温情的呼唤声中,小镇微睁了睡眼,一个美丽的江南,一个恬静的世界,一个充满生机的江南便在我们的眼前显山露水了。 3、指名读,听后谈谈你对小镇早晨的感觉。 二、以研究恬静为切入点,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一样。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哪一段也给你这样的感觉。 2、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镇的早晨,感受小镇早晨的味道吧!听范读 3、这段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如果是一个词呢?“恬静”是什么意思(安静) 4、既然“恬静”就是“安静”的意思,那么我们索性将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恬静 的”这句话改成“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行不行? 5、那么为什么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自由朗读自然段并划一划。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你看—————(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填进去) 6、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从哪里看出恬静?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小河?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淡淡的。看到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和的,万物好像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1小学生写景作文教学策略浅议

写景作文教学策略浅议 蓝的天,蓝的海;绿的树,绿的草;白的雪,白的云……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无论是自家的小院,还是行走在闹市大街;无论是幽静的田野、树林,还是花团锦簇的公园,都会使他触景生情,要想用笔把这优美的一切记载下来。怎样才能教学生把景物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笔者就写景作文的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好景物,在感受中写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睁开眼就是美丽的景物,走出门就是丰富的景点。但是要把景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不那么容易了。要写好一篇作文,教师首先要教会他们选好对象,选自己熟悉的、感情易抒发的景物。这样写起来不仅具体生动,而且还能给人美感。 选好了景物,学生还要学会运用感觉机能,如用听觉器官感受风声、雨声、鸟鸣声;用视觉器官感受形状、颜色……从不同角度感受,景物会出现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全面写具体。每年春天,我带学生去春游,一路上同学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嫩黄的柳牙,娇嫩的杨树叶,刚刚钻出头的小草,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柳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空中飞着春归的燕子;开始播种的农民……好一派春景图。大家的写作欲望空前高涨,他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对象——春天的美景,而且通过多角度去感受。每次活动后,班里都会出现不少佳作。二、把握顺序,抓住特征 俗话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只有细致观察,把握写作的顺序,抓住特征,才能为写好景物打下基础。有了顺序,描绘的景物才会层次分明,清晰自然。通常的顺序有:(一)按时间顺序写,如写春夏秋冬四季中景物的变化或早中晚各时辰景物的不同特点;(二)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到近,由里到外,从上到下等;(三)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写,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等。 我辅导学生写《家乡的小河》时,首先引导他们抓住小河的特征:小河像一条带子,环绕在小村周围;河水清澈见底,连小鱼自由自在地活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河两边有垂柳、有粮田、有小草、有野花。景物如同展开了一幅画,使人如临其境。然后让学生回忆一年四季中景物的变化,共性与个性结合,写出的文章显得流畅又自然。

《小镇的早晨》教案

《小镇的早晨》教案 授课人:吴茜韬 课题:小镇的早晨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特点。 2、体会小镇今昔的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品味重要语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特点。 2、体会小镇今昔的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品味重要语段。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同学们你们每天早晨是几点上学的?你在上学的路上都听到过什么声音,看到过什么景色?(是的,这些都是大家在城市听到看到的。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欣赏另一道风景,大家想吗?(点击课件) 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这便是世外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了。请大家在江南特有的乐曲声中,默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出示图片) 2、板书课题:小镇的早晨(强调“镇”中间有三横) 3、看图中画的什么最多?(人多,船多,水多,这些都是江南的特有的。) 4、复习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 5、课文中是怎样形容小镇的早晨呢?(从课文中找出)—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美景?请用”___”把它划出来。 2、学生汇报: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小镇早晨的安静 1、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小镇早晨的安静。(点击课件)齐读第三自然段。 2、点击课件,出示:这段话是按 ____的顺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的(总-分) 3、点击课件,出示: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4、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小镇早晨的安静的?(轻而缓,柔而实)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句子里加了悄悄,轻轻,更能体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6、你们愿意把它读给老师听吗?点击课件指导朗读。 四、合作学习,感知小镇早晨的热闹和忙碌。 刚才我们师生共同学习真快乐,同学们自己学习会更棒。下面我们小组内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点击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 画: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用---画出来。 你从哪些人物的行动中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忙碌? 议: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忙碌?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汇报小镇早晨的热闹: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小镇早晨是如何热闹的。点击课件: (1)小镇的早晨的热闹是从人多,摆满蔬菜、水果和土特产来表现的。 (2)点击课件,让学生体会物品多,理解“......真叫人目不暇接" (3)引导,有如此多的物品,有买的、有卖的,那一番场面一定的是热闹非凡的,仿佛就在欢闹的海洋里。 (4)点击课件:淳朴微笑的老大爷似乎在说......所以这段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高兴,稍快) 3、汇报小镇早晨的忙碌 (1)作者都看到了哪些人是忙碌的?(学生、妇女、卖早点的、农家姑娘) (2)作者从这些忙碌的人群中想到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3)学生汇报后,点击课件:齐读。 (4)是啊,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这些变化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 4、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