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第16课《青山不老》第二课时

7、第16课《青山不老》第二课时

7、第16课《青山不老》第二课时
7、第16课《青山不老》第二课时

安化县奎溪镇完小电子备课模板

课题:青山不老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奖励一下自己》第二课时

16《奖励一下自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期末,是本学期的总结课,也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还需要进步的地方,能在大家的帮助下,愿意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同时,引导学生过有计划的生活,明确自己下一步发展的任务,学习制订短期的目标,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以积极地心态、有准备地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大多比较活跃,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但由于年纪较小,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更多地关注眼前和近期的事情,关注别人多,反思自己少。他们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能够制订短期的目标,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 教材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愿意通过努力取得进步。 2.从不同角度反思自己的表现,找到自己新学年努力的方向。 3.引导学生制定三年级的努力方向,并树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两年来的生活和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树立目标,不断进步。

难点:帮助学生甄别,定下的新学年目标不仅要适合自己,还要切实可行,并愿意为之而努力。 教学准备: 小视频、录音、奖状、心愿卡、心愿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在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下总结了自己的进步,给自己发了奖,看到每天都在进步的你们,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奖励一下自己》。(板书:16 奖励一下自己)这一课是这学期的最后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为本学期学习画一个句号,也为下学期的学习开启新的征程。 活动一:特别的奖项 一、看到你们上节课给自己发的奖,老师非常羡慕,我也给自己也设计了一个奖,大家来看看和你们的奖有什么不同? (出示“未来作家奖”奖状) 【预设:老师的奖名字很特别,叫“未来作家奖”。】 嗯,你看得很仔细!老师的奖多了“未来”两个字,为什么给自己颁发一个未来奖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6桥 教学内容教材78页——81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云含的深意。 预习要求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法指导通过读、画、议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自读、质疑。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桥的文章、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2020小学六年级(上)语文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 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 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三、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 提升训练营 四、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思维大练兵 六、课外阅读

课堂记录-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深入挖掘文本,让读与写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单元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在“心灵深处的感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本课将在教学中带两篇文章:《主题阅读》中的《生死抉择》、2、《回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本课教学努力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浸润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实现内心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情感铺垫: 1.(大屏展:感动中国图片,伴音乐教师深情诉说:) 同学们,我们这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心灵深处的感动。伴着这熟悉的音乐和图片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这档节目是以评选出当年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都有一些人感动着所有的中国

人,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无数的心灵就这样久久被感动,下面我们通过一首小诗来分享感动的力量: 感动,是心灵深处出的共鸣, 感动,是催人泪下的情感释放, 感动,是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感动,更是溢满眼窝的泪, 感动,是泪中的微笑, 感动,是微笑后的幸福。 感动,是用爱作花蕊, 感动,是用情做花瓣。 感动,更是用泪去浸润生命,润物无声.... 2指名读、齐读体会单元主题和内涵。 【设计意图:由单元小诗入课,可以上学生进而感受单元主题的内涵,分层次有序的朗读,让学生读得投入,让老师听得专注,我认为在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本课、温馨、感人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老汉形象并做批注: 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带着大家感受文中这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老共产党员形象。文中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老汉。 1、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的句段,把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 注。以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 例句:我看见一个()老汉, 因为课文里这样写:----------, 我感动的原因是:------------。 在文中作者多次描写出雨水、洪水,而且描写手法非常有特色,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新《桥》公开课教案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组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词语综合运用。 (共1题;共4分) 1. (4分)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1)“三番五次”的意思是________。像这样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从“唯一”和“三番五次”这两个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共2题;共9分) 2. (5分)缩句 ①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②屋后的青山是他生命的归宿。 3. (4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 _______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_______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 ________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_______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三、文本回放屋 (共1题;共24分) 4. (24分)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2)“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__,事实上包含了他________的精神。 (5)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6)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四、“植树”文化知多少。 (共2题;共18分) 5. (6分)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 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________ ④一再,多次。 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 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 ________ 6. (12分)填空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不________不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如________如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共1题;共34分)

《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板书)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豹子 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真不错) 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看来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过度语: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二)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78页,朗读1-6段并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选择你认为写的最生动的一句思考: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好,开始。(板书:洪水)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分享成果。谁愿意第一个接受挑战? 生1:大家请随我看第二自然段。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恩,你真能干,作者吧咆哮的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从这句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师: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1:我从咆哮、受惊的野马、还有势不可当可以感受到。说明洪水很大,速度快。 师:恩,分析的真到位。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能读好这个句子?(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但老师感觉还不像一匹受惊的野马,谁再来?(生读、齐读) 师:有哪位同学还愿意分享自己的成果? 生1:请大家随我看第一自然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我从这句感受到了雨下的很大很急。 师: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这场雨吗? 生:倾盆大雨 师:真聪明。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大家注意看,后面两句和第一句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后面两句各只有两个字组成一句。 师:你能完整的说出这两句话吗? 生:雨突然大起来,向从天上往下泼水一样,向从盆里往外倒水一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同步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 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 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 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对词语的理解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看拼音,写字词。 kànɡnuèjùyū 土()肆()盘()()泥 二、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的地方,是、、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16.《桥》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者:王力山(南沙区实验小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6桥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过程与方法 看、听、质疑、品读、讨论分析、汇总、共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过程。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设计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 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 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 (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 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d.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3 700亩林 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 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含答案)教学文案

第 1 6 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含答案)

、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tie qiao yu ni gudi zhang 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V”) 所处环境(ch u ch u ) 情不自禁(j m j n ) 参天杨柳(c a n cm ) 创造奇迹(j i j i) 生命归宿(s u sh u) 波光粼粼(p o b o)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 炕( )稍 ( ) 肆( ) 载( 坑( )梢 ( ) 律() 栽(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 ) 第16课《青山不老》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moi bu B 1 I I —i ------- r- ■ a I I xifing fli 1 ■ 1 R 1 ■— r-- 1 1 —1 — _____ ?i ■ 1 -T- ■ ■ F 1 --r- a J.. 1 1 -I —- i 1 ding yang la shou tii kang 1 1 II i i 1 1 i i i 1 1 1 1 1 F 11 1 1

2?非法占据、霸占。 3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 )的大树 ( ( )的环境 ( 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1.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 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 2. 我不禁鼻子一酸一一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 3. 丁――冬一一丁一一冬…… ( ) 七、字斟句酌。 1 ?风大作时,能匹(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 ( ) ( ) ( ) ( ) ( ) 的波光( )的狂风 的设想( )的波浪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C.表声音断续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 第16课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雷雨》教学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工农村小学杨睿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小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充分表现了三个场景的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精当,描写细致。文中的多处描写,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季雷雨的景象,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训练,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初步提升。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探索欲比较强,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雷雨”这个自然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说出雷雨前、中、后景物的变化,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 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写作顺序和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试写观察日记。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学的字词你还记得吗?杨老师要检查一下啦!(出示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位时而嚎啕大哭,时而低声抽泣的变脸娃娃——雷雨。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欣赏一下雷雨前后的美丽景色吧!(二)指导朗读,品读“雷雨前”景色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用“____”画出相关词语。 2、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满天乌云的图片)同学们,雷雨即将来到,说说你看这幅图有什么感受?(害怕、惊慌)课文中哪句话让你感到雷雨的可怕?(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惊慌呢? 重点指导:“满天”,体会乌云之多。“黑沉沉”体会乌云之厚;“压”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乌云压下来的闷和喘不上气,从而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师:雷雨前,乌云密布,一切都暗下来啦。不仅我们感受到了闷热,就连叶子和蝉也没逃脱。看——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你该怎么读这句话呢?引导重读“一动”和“一声”。 3、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播放大风音频)听!同学们,什么来啦?(风)师范读(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风的又急又大。 重点指导:“忽然”写出了来得急,来得突然。而“乱摆”呢?让学生带着动作理解“乱摆”的意思,从而理解风的大。 想一想,这大风,除了吹得树枝乱摆,还会吹些什么呢? 句式训练: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 这大风,吹的一切都动起来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试着读出来吧! 师:这阵风惊扰了睡梦中的蜘蛛,瞧,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为什么要用“垂”而不是“掉”呢?“垂”是指一头有东西连着向下,蜘蛛落地的时候是有蜘蛛丝连着的,所以这里要用“垂”。“逃”字你读出了什么?把蜘蛛的紧张和害怕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你是这只小蜘蛛,你会怎么读出这句话呢?(生读)蜘蛛知道天气的变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知道天气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4、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新设计 本课是学习红军桥的第1次课,老师利用视频导入,在视频中引出红军长征的故事,本课取材于江西瑞金的一座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桥梁,它是红军万里长征的第一桥,从而引出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认识桥的构造,分析桥的结构,采取教师先示范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再通过评价小结等过程进行分析开展教学。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及古代、现代桥的种类和作用,表现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身边的的各种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座桥。※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桥的结构,感受桥的美。围绕了解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顽强、自主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4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该学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二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动手能力也非常强,但受到右脑 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动手能力的 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立体造型更大的魅力。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行桥的造型表现,学生自编自创,设计出新颖的桥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桥的制作、表现,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类型,关键是让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大胆创新,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桥。

16桥

16 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习过一篇有关桥的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学习生字新词。 2.讨论:文中写了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感受洪水。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引导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开门见山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桥》。

二、词语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与人们的恐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挡)朗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让我们回到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切身感受一下。 大屏幕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及其简短的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读出这突从天降的大雨、急雨。(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势不可挡”是什么意思?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 (指名多人朗读,随机点评。) 3.想不想看看这可怕的画面?(播放录像)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这是怎样的关头?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相机板书:生死存亡)4.看看文中人们的表现,自己读读相关的句子。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的?让我们钻进语言文字中间,读出人们的慌乱来。(齐读出示的句子)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生! 引读。此时,东面西面没有路。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相机板书:唯一求生)引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人们这样的状态,这唯一求生的木桥能不能助人们逃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再读句子) 5.过渡: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唯独谁例外?老汉早已先群众一步站在了木桥前。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自读课文第7~13自然段,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 (1)镇定的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