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设计构思方法

建筑设计构思方法

设计是创新作品的程序,设计构思的形成是设计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做在,建筑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设计师的构思能力,没有好的设计构思不可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那么怎样构思建筑设计方案呢?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设计构思中不同深度的构思概念,学会设计构思的方法。

(一)设计构思的几种同义词

决定设计方案思想性的因素是设计观念的见解是否优异,这体现在在具体项目中进一步要有设计观念的想象力和主题。凡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设计作品并不是因为材料或是造价低廉性的原因,主要是建筑师缺乏明确的设计意图,在表达设计构想时缺乏情节性和有感染力的深度。表达设计构思的技巧,方案草图的能力至关重要,此外掌握把构想诠释为图解的能力。建筑教育的根本目的则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建筑师的这种职业性的有创造性构思方案的能力和技巧。

(1)见解。见解是设计作品最初的直觉反应,这种初步的见解是由个人的经验以及外界的观感而萌发的最新鲜的创作思路的一闪念。见解有时是偶然发生的,不象意图那样具体,当一闪念的见解被确认为比较成熟可行之时就形成了设计构思的意图。创作中最初反应的见解常常是新鲜可贵的,要抓住多中可能的设计见解,搜索新颖的设计思路。

(2)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是设计构思的源泉。设计作品要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不能表现设计意图的作品或是抄袭、或是平庸,都没有创造性可言。设计意图代表建筑方案的构思。

(3)主题。设计构思要有专注明确的主题思想,清晰、简练、突出,和其他艺术如音乐、绘画、文艺作品一样,建筑要表现设计的主题。例如康(LOUIS KAHN)经常以“光”为主题,通过光感与阴影的变幻,创造出动人的有情节性的空间效果。贝聿铭的作品出现过许多以三角形为构图的主题。

(4)条理化的设计意图。把设计意图进一步条理化,作出图解式的分析,有助于设计方案的深入发展,这是设计意图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5)设计概念、理念。充分完善的设计意图就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概念,概念或理念是清晰而明确的,并且可以有条理地表现在图纸上。设计理念比设计意图要深入和成熟得多。

(6)有情节性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不仅要有工程技术或环境方面的充分分析和思考,还要表现出特殊性的情节性特征,也象其他艺术作品那样富有感染力,能抓住人心。

(7)设计方案草图。方案草图是巴黎布札艺术学院古典主义时期最为流行的设计构思的专业术语。

方案能力和草图技术是统一的,方案草图是设计

构思与设计概念化的全面表现 ,方案草图不单是专业的表现技巧,更注重其表述的设计内涵。从那时起方案草图的训练就成为建筑设计初步学习的基本工夫,是表述专业语言的基本技能,设计理念就是蕴涵在方案草图之中了。因此方案草图的能力就代表了设计构思的能力。

(8)设计构思的诠释。把设计方案的构想诠释为专业语言,把抽象的设计构想具象化、图形化、图解化,用专业语言表现出来。建筑构想过程也就是自我表现的过程,学会表述建筑构思的方法,也就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技能。


(二)设计构思的方法

学习建筑设计,我们常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表述设计构思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比拟法。比拟法是从近似的作品中获得启发,是最常用的设计构思方法,在建筑作品的实践中不乏优秀的实例。例如我们从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中可看出对无锡寄畅园的模拟手法,从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亭的意象中可看出对镇江金山寺的模仿。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因此建筑师广博的阅历与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2)隐喻和近似法。隐喻和近似法是将事物之间的关系做抽象的比喻,它和比拟法不同的是把事物两者的比喻关系置于平行的地位,不求表面上的相似,而是探求事物内涵的比喻与近似。例如后期摩登注意摩尔等人的作品,隐喻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设计表现的罗马文化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戏剧性的色彩。

(3)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在是合计构思创作中寻求建筑项目的本质所在,不是从表面上分析作品,而是注重寻求建筑设计中不可见的建筑本质的表现。有些建筑师认为这是建筑设计构思应该寻求的根本所在。例如巴黎的逢皮杜艺术中心做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是把建筑内在的技术要素全部暴露出来,可以说是如实地追求建筑本质表现力的成果。

(4)最直接的解决问题。把设计构思中最直接、最简便的解决问题视为设计构思的最初反应和最根本的设计原则,并且关注建筑功能的最基本的需求,这是很常用的设计构思手法,特别是在对功能性要求较强的建筑项目中。

例如美国OBATA设计的华盛顿航空与空间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完全是根据参观的人流流线和展品在空间布置的次序而设计的。美国明尼波里斯WALKER ART CENTER艺术博物馆,是根据参观人流流线垂直安排的,参观者沿,展室逐层向上行进,到达顶层乘电梯下达出口,自上而下的流线布局直接反映了人流观览的路线,最直接的解决了观览建筑的流线问题,达到了最合理的功能布局效果。

(5)理想化。许多成功

的建筑大师创造了各自设计思路的独特原则,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在理论上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追求。例如米斯的作品追求表现同一性的空间,赖特追求草原式住宅的有机建筑理论,其他还有诸如白色派、高科技派、新陈代谢派、解构派等等,无不表现其某种设计创作的理想目标,作为理想化设计的依据。


(三 )在设计初步中表达构思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设计初步的练习中,对设计构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面临着一个普通性问题,即初学者对设计创作的理论不容易理解,又不能得到确切的直观的回答。其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词不达意。初学者不会运用专业语言,词不达意,隐藏在心中的设计理念不能够与教师交流。由于初学者不会把构想抽象地化解为图形和图解式的语言,凭借语言表述、不动笔画就不能取得进步。因此在建筑设计初步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建筑设计的表述与交流的方法,即图解式的专业技巧陈述设计构思中复杂的想象力。

(2)经验不足。初学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缺乏经验或不熟悉有关方面的情况,表现出束手无策,画出的方案或条理不清,或缺乏设计意图。这是对设计任务项目的知识不足和缺乏经验与阅历所致,只能通过知识面的扩展和经验的积累,或成建筑素养来提高。设计构思是不能依靠教师给予或代替的。

(3)缺乏判断。恰如其分地自我判断,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对建筑设计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与评价始终是个难题。设计构思的新颖与否,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难于有简单的量化标准,判断或评价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很难被初学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经历过一定的设计创作经验之后,恰如其分地判断与评价才能被逐步地取得共识。正确的恰如其分的判断力需要具有设计经验和教学的经历。

了解设计构思中不同阶段的含意、见解、意图、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学会设计构思的方法有助于解决初学设计时产生的词不达意、缺乏经验与自我判断的问题。

建筑设计空间构思方法

广义的设计,通常是指通过分析,综合与创造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系统的一种构思活动。

事实上,建筑在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娱乐和文化的空间时,是在进行着一种城市组织结构的延续工作。以往较多的注重解决建筑的内系统(内部空间),现已被同等重视内系统与外系统(外部空间)所代替,即环境系统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篇 序列设计方法论

序列系统有如下意义:序列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构架,可以不断的更

新和补充设计内容;它能提供后一个脉络,通过识别建筑物的各元素,然后再使其组合起来;有利于把复杂的设计问题简单化。

建筑设计的本质就是编序的过程。
有元素,性质,准则组成的序列可分成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统,外壳等五种序列系统。五个系统在设计时同时使用。
一、机能
机能系列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建筑物的活动方式。这些活动在图纸上将变成面积分配,空间及材料的运用,表面及出入口的安排,以及编入关系序列。活动不单是在建筑内部,还有杂建筑物附近及四周的活动。从内外活动中确定其重要活动和次要活动。

机能准则包含各种相同性质聚集而成的活动集群以及因为行动顺序而产生的有序活动。把活动分群分区,从而可能出现在垂直剖面和水平面上。

二、空间
设计建筑时,空间编序前,建筑师必须决定于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分离聚散,并应恰好地将活动包含其中并与活动和谐。然后依据平面面积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间尺度来研究空间的实际尺寸。这些空间必须容纳除人以外的附加面积。空间的高度既是对平面面积比例的反映,也应反映出人类心理层次的舒适程度。

空间形状取决于活动模式,得出一个可能是不规则的理想空间形状,再由其它序列系统修正它。
尺度是空间最重要的性质,包括一般尺度,纪念性尺度,震撼性尺度等。
建筑入口是体现建筑序列的关键部位。(后面将专门谈到入口设计)

三、几何学

几何学研究几何序列与建筑物表面,边缘,高度等之间的关系。
建立几何序列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各元素之间尽可能达到有机的几何关联。
空间一几何关系组成的系统是线和点。
空间可以沿一条线或沿线的两侧安排,也可以沿着几条线安排。空间与线型之间的相对距离形成的体系,可以用来作为空间与线型发生序列关系的基础。

点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几何组合可以造成强烈的次序感,在所有的建筑元素之间形成高度的几何关联性。因活动分析所形成的空间性质要与几何序列空间的排序完全一致。

空间的一般形态有立方体,圆拱,半拱,圆柱体,半圆柱体,拱廊,金字塔形和晶体。这些形态中可能有一些点或位置比较特殊,可能会形成视觉的焦点,在设计中要注意。有些空间形态可能富有较强的方向性如果不得已必须维持一个不规则的空间,最好能将该空间与其它形态的

空间分隔开。线型方案容易产生动线。空间形状及几何图形的选取,有可能与基地或气候状况有关。

四、环境系络
建筑设计必须是能够反映周围环境的设计。
系络的本意是“编结在一起”,使各元素之间通过环境状况产生次序关系,通过某些相似的性质彼此编序在一起。
基地状况和气候是系络元素聚集的主题。为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系络系列和调和状态,可应用集群,族群以及各种配合。
基地状况包括基地形态,需保留的植物,主要视景,人车动线等。建筑设计可根据环境条件决定其外墙与造型的协调性和对立性。

五、外壳
外壳序列是创造建筑空间周围的遮蔽,与结构,出入口机器封闭面有关联。

六、结论
在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络,外壳五个序列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彼此相关。
将设计视为序列系统的观点,以及将设计情境分解为机能,空间,几何学环境系络以及外壳等,都是为研究设计,并有助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合理。

第二篇 系统化设计法

1.建筑有若干可以调配的元素,其定义是“建筑是构成的,可用的,经过塑造的空间”。
2.按一定规则进行设计构思,并逐步判断,归纳,筛并,对各要素分别整理,对任何思路都表示欢迎。
3.建筑空间在概念上存在着两个因素:空间和空间界面。空间具有三个特性:可以从它的界面上感受到;处于空间中的人和空间界限因素之间存在着可以感受和可以测量的关系;空间只能从多个观点的移动将各局部加以总和才能感受到,把握空间感受的方法是“空间注记”,直观的方法有照片,图,录象,或影片等方式。语言分析表示可以区分质的描写,对照的描写,量的描写。空间注记可以采用如下参项:用户,活动,空间形态,人群(通过空间的人),人工物。

4.信息美学观点。建筑师的工作就是在建筑设计中研究编辑出用户可识别的信号索引,使之成为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人对环境与建筑的感受,除了建筑物,器皿和装饰的视觉传递与情感转换外,本人的感情也传递到被看者身上。这与建筑的艺术质量无关,因此感受学说把属性区分原始的属性和外来的属性。感受学说从实验出发,得出了一系列造型法则的心理学原则,即闭和法则(认为闭和的图形更易于显现和被视为完整图形),接近法则(认为相距较近的两个线或点更容易构成图形),对称法则(对称的特别容易收到图形效果)。

5.感受

学说是从存在的整体出发,局部是“形”。若干个“形”合成为“造型”。由此得出如下结论:不能孤立的看待建筑学中的造型。每个建筑是在更大一层关系中的局部,它形成和限界相邻的空间,它可能是城市,居住区或风景区的局部---建筑的形体与空间是和一定任务相关联的,并手结构,技术,施工,造价等条件的制约。因此,造型的概念不仅指建筑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大的区域。

6.造型是建筑学的中心,塑造则是配置与安排各局部成为整体的过程。系统化设计方法的前提是把整体划分成若干较小可以一目了然的“局部域”,并把这些局部放入整体造型的全部联系之中。质量是通过局部的配置与安排来实现的。

第三篇 从空间出发设计建筑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日本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全面概括了各种空间理论并提出了新创见:
1.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地面和墙壁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元素。

2.以意大利人作为起居室的意大利广场为例,如果把周围的房子无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那么内部空间的顺序将颠倒,原来的外部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卢原先生依据这种内部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间”概念。“逆空间”的主要设计元素是墙壁和地面。

3.从空间论观点看来,满足人的使用意图,有计划创造的内部空间,即从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再转向内侧整顿秩序,是一种有积极性的空间。反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以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空间,是一种消极空间。当两幢建筑距离与高度之比小于2时,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中和空间。

4.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5.外部空间的要素为尺度和质感。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至10倍的尺度,较为适宜,其行程距离可以采用20或25的模数制。

6.建筑空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以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的修筑建筑上,可称之为”加法空间“;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筑建筑上,称之为”减法空间“。

卢原义信的基本论点就是从小环境的角度,探讨建筑外部程序本身的设计方法,从而完善了空间论设计方法,与此同时,外部空间论的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建筑应从环境设计开始进行设计的基本论

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应和建筑群,城市总体环境相一致,并成为城市大空间系统中的子系统。在量的空间体验与衡量上。提供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

第四篇 从语言体系中寻找设计方法

1.从设计方法论角度来看,不受约束的为内容和功能服务是”重赋语义“的重要内容。除功能原则不便之外,其它均从零点开始,在内容和语义上重新深入分析,发挥建筑上每一构件单元的特色,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信息。

2.非对称性是现代建筑语言的一个原则,非几何形状和自由形式,非对称和反平行主义等现代语言法则,以其不协调体现了建筑的解放
3.主张动态的多维艺术效果和反古典的三维透视法。非对称的和不完整的形式更容易和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互为补充。现代建筑语言强调建筑的体积和动态感。

4.可以利用“四维分解法”。除长宽高外增加时间因素,称之为四维空间。将空间重新分解,节点分离,从而开创了建筑解放的新篇章。先进行分解手,在进行新的组合,并注重各个单元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分解所造成的不协调实际反映了一系列功能的需要。

5.悬挑,薄壳和薄膜等新结构的采用有利于打破古典法规的锁链。技术和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基础,建筑师必须一不断完善的方式弥合表现方法和技术手段之间的冲突。

6.要创造时空连续性,在空间的因素中有意识地加入时间因素,形成流动,渗透,充满动态感的建筑空间。建筑师在研究人的行为机能的基础上,创造适宜人的活动所需求的空间,避免把人的行为装入不同的方盒子。流水别墅的水流,古根海母博物馆的绕螺旋体旋转的玻璃窗,由于时间变化造成城市的不同景色,动形成时间,空间的连续性。

7.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途径,完成建筑与环境以及空间与时间,与城市的组合关系,形成在运动中统一的“城市建筑体系”。

第五篇 建筑模式语言的启迪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方式为快速构思方案提供了一种容易理解,简化问题的程序。可按如下方法构思:
1.提出设计目标得理解化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包括哲学的,文化的,艺术价值的等方面,同时包括技术目标得理想化方案描述;
2.提出方案所涉及得相关人类行为方式与规模;
3.列出方案所需要解决得问题,把这些问题形成条目;
4.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并解决第3项并列的条目;

5.完成方案的构思,并复核条目的完成情况,作出技术评价;
模式语言认为,可以一相当松散的方式把模式贯穿起来形成建筑。在同一空间内,业可以把同一模式重叠在一起,构成高度密集型,有多种含义的建筑物。

设计的关键不在物理要素,而在于模式的排列。每个建筑是由要素之间构成的一定关系模式所限定得模式语言所构成。
首先,建筑师必须了解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语言的含义。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所俗成的语言含义是不同得,以我国民居为例,探索要素的语言含义:
1.房前,屋后,宅旁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尊重自然环境。民居多用植物花卉,叠水和诗文牌匾来装饰房前屋后。这些围绕房屋处理描绘着一幅舒适安乐的生活画面,是家庭的象征。

2.穿堂式引道
民居有多种处理街道与住宅间过渡空间的办法,如设置带有前门的庭院,采用转折式小路改变方向,门前设绿化棚架或设室外踏步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限定一种空间的转换,而如果家门口直接对着街道,人们会缺乏“到家了”的感觉。

3.影壁
独特的影壁是运用光影落在墙上的变幻动态的效果作为民族性入口装饰的。影壁的设计和运用引用了时间的概念。一天中阳光的变化和四季不同的光影效果赋予影壁无穷的魅力。

4.绿荫庭院
民居中常见的内院常被一两棵打树所覆盖,绿荫下斑驳的光线,又显现了不完整的蓝天。树限定了庭院这个无盖的空间,使它充满活力。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夏秋两季,自然得依托于这片绿荫。这里的树木代表着户外的生活方式。

其次,是依据模式语言开始设计的。在设计开始时你可能感觉不到建筑和空间的精确边界,只能初略的把空间归为有顶的,而外部空间是开敞的。此时先进行大致的安排,尺度上更小的细节放后安排。

第六篇 图式思维与设计方法

一般图式思维过程可以图解为实际形象,知觉形象,理性形象和综合形象四个阶段。
图式思维在设计方案阶段主要有制作模型,徒手草图,造型设计和细部大样等四种表现手段。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其特点是从心理性分析的抽象方法入手构思设计方案,在进行设计方案的处理发展,最后进行选择和综合。

一、把建筑设计比做图式语言并进行抽象化

图式思维中将建筑设计视为图式语言。它有自己的语言规律,可以形成句型并有其语法和词汇,以此来进行图解分析和组合。图式语言语法有三种

:1.根据位置组合;2.根据远近关系组合;3.根据综合考虑组合。按照这三种语法关系对建筑得平面功能进行图解分析。表达图式语言,除了要有语法外,还要有足够的词汇。这里指的是识别性符号,关系符号,修饰符号等,用它们来丰富图式语言的表现力。从图式语言转化为平面方案一般经过四个过程:功能关系图解;位置与朝向组合;空间形状与流线处理;四是考虑构造的平面图。

二、运用图式思维将建筑进行抽象分析

根据现代的观点,建筑设计新的三要素为需要,文脉,形式。“需要”可以包括空间的,关系的,优先的,程序的,目的的,维护的,入口的,设备的,环境的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文脉”可以包括位置的,环境的,服务的,大气候的,小气候的,相邻建筑的等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形式”可以包括地区,流线,结构,外墙,构造,施工,能源,气温控制等等各种形式以及具体形象。这三个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的主要矛盾是相互间的关系,活动行为和设计优先的问题;“文脉”的主要矛盾是位置选择与位置分析问题;“形式”的主要矛盾是空间与秩序,尺度与比例,体量与平衡,重复与韵律,统一与多样等问题。

三、运用图式思维方式处理设计方案

1 开敞端形象
就是说在做草图时,可以用不完整的形象来表达构思,这样做效率高,不受图形表现的限制。
2 转化的形象
常见的有拓展式转化,装饰性转化,相反转化和变形转化等
3 有结构(或秩序)的形象
这是利用布局结构的规律有秩序的组合。它可以为单体建筑与建筑群布局开辟广阔的思路。


四、运用图式思维方式促进发现,以形成概念和发明
1 发明
运用图式思维进行建筑创作主要表现寻找类推法的能力。第一是物理类推,即根据结构特点,力学特点喝控制特点进行类推;第二是有机类推,可以从植物与动物的有机现象中吸取灵感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第三是文化类推,可以根据各人所处的环境特点,人们的社会组合,象征符号的意义进行类推。

2 概念的形成
从图解分析到设计方案还需要经过理会的过程。第一,要对设计的计划,对象,文脉,位置,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做一次综合;第二,设计的重点放在建筑的造型轮廓;第三,考虑设计图的形式与建筑细部做法;第四,要考虑某种象征或特点(当前追求象征某种原形概念设计往往成为建筑师常用手段)。

五、运用图式思

维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

按照图式思维的方法进行检验是设计方案选择与综合的过程。
首先是用方案草图表达设计构思,可能出现多个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评价选优,在进行各个方案优点的综合完善,最后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细部推敲。这个过程中要考虑评价方案时必须有一个准则,即根据不同要求,从需要,文脉,形式,经济,创新等各个方面来判定。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的探讨

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长期的设计知识、资料、经验积累。从方案的构思;方案的生成与结构;方案推敲的图片思维;方案的深化与表达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方案的构思与起步应按正常的设计程序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方面来看,设计过程要经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四步递进发展。因此,设计开始时,一方面应从环境设计入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面片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而建筑又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是必须在设计着手之前充分考虑。建筑方案设计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

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主要设计矛盾进行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即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发展中,逐渐使设计更加完善,直至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二、方案生成与建构可采用同步思维

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筑方案设计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思维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各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推进设计进程。下面对设计进程中进行同步思维进行探讨。

1. 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是从环境设计入手的,但是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又是互为因果、紧密关联的。这就是说,在思考环境设计的同时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现状条件对环境设计的限定,又要预想到单体建筑要求对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研究环境设计的同时,还要不停地思考单体建筑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中及时调整关系,才能使环境设计成为有目标的设计,使单体设计成为有限定条件的设计。进

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环境设计的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即可作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而起限定作用,又是形成单体建筑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灵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维的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应成为指导正确设计的方法。

2. 各层平面设计同步思维

在对建筑各层平面进行设计时也是同步进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些设计因素必须几层同时进行考虑,诸如垂直交通体系的定位、卫生间系统的配置、建筑结构类型的选择等,上、下层必须同步进行设计。

另外,设计要从室内空间效果去进行思维。如公共空间的大厅、大堂若要上下空间流通,那么在设计一层平面时,就不许同时考虑其上的几层平面形式、面积大小等设计问题。两者只有同步进行设计,互相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

在考虑上下层各用房面积配置时,尽管在设计前期的竖向功能分析中已大体确定了,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操作时,还是需要上下层同时进行房间配置的设计调整,各层平面只有在不断调整磨合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对应起来。

3. 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同步思维
同行们在做建筑方案设计之时,可能会习惯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大与小进行平面的组合设计,结果会造成该建筑房间的开间大小不一致,使结构系统显得毫无规律,十分凌乱。因此结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一定要加以重视。当平面设计大体功能布局上已确认之后,应立即着手为这个平面框架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格网体系。为什么要强调结构选型要适时介入建筑设计以达到同步思维的目的,是因为它可以为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支撑体系,并通过结构的逻辑性整理平面的关系,调整房间的面积,使建筑平面与结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

这里的结构整理并非因对结构选型的思考而打乱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间的平面形态纳入合理的结构系统之中,整理出更合乎逻辑性,大小房间排列更有秩序性的平面布局。有些类型的建筑方案设计如图书馆建筑、博览类建筑、旅馆建筑等,应在建筑功能布局大体确定后,就要及早悬着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体育馆建筑设计,一开始可能就要先确定结构方案,以其结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当然,对建筑设计与对结构选型的思维先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始终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思维。

三、方案推敲应采用图示思维

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首先是对设计任务书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尽快理解设计的各相关内容。在进行设计时,并不是立即开始做平面方案,而是要运用图示思维

的手段,即以便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以便就对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要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尽管这种图形是粗线条而且仅仅是一种分析符号,但随着对设计问题的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头脑中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明朗。正是这种图示思维的方法,使得设计者始终保持创作激情。

这种设计状态很可能使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涌现,并有可能及时捕捉。一旦设计者通过图示思维推理出一条方案设计的思路,平面功能布局大体得以认可,就可进入方案的深入,由于前一阶段图示思维异常活跃,基本上分析了应该考虑的设计问题,所以,以后的设计步骤将会比较顺利,设计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建筑设计者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建构阶段,一定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来进行设计,必须通过徒手草图的方式来随时捕捉设计的灵感并进行构思和深化。

四、方案深化与表达

建筑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具备以下特点:
(1)建筑不是纯艺术,受科学技术条件的影响,常将形象思维方法与抽象思维方法结合使用,彼此发展成设计成果。既要有大胆的创新,又要有合乎逻辑的结论;
(2)在设计要求的约束下展开思维;
(3)思维被情感所激发或抑制;
(4)思维受到理论、风格流派以及设计审美观的导向;
(5)建筑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要有新的立意,且要求这个新的立意人们能够接受。建筑创新必须深化,平面要继续深入完善,流线组织要合理化,造型需要仔细地推敲。平面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功能的分区和合理化,空间的构成和变化,流畅而简捷的流线;里面和造型要充分注意整体与协调,在融合周边建筑风格的同时大胆地创新,并注重细部的尺度与构造。当然,在方案深化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但都会在方案完善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设计与表达的问题,实质上,是对设计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所谓“表达”,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那些便于外行人理解的视觉材料,而是那些更加原始的、未加修饰的,但更接近设计师内心的设计表达。它是设计师们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设计师的表达能力是他们职业活动的基础,也是有关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基础环节之一。

表达设计构思的方法和风格很多,但有些基本技能则是共同的,也是必备的。如必要的技术知识、结构选型知识、功能分析知识、良好的工程制图知识,包括制图规范、一定的素描

功底、较好的速写能力以及色彩知识等。上述两者结合是设计的基本技能。如果能做到两者很好地融合,处理起设计构思问题来则会相对简单。

五、结语

要学好建筑设计这门课,做好建筑设计不是一日之功。因为设计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长期的设计知识、资料、经验积累。必须加强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是,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养成好的设计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