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煤管定位3

如何煤管定位3

如何煤管定位3
如何煤管定位3

燃烧器位置太偏下,火焰不顺,易烧损窑皮和耐火材料,并且导致急烧和不完全燃烧产生黄心料和f-CaO高,造成还原气氛加重,窑尾系统结皮堵塞。燃烧器位置太偏上,火燃烧的较远,即燃烧器离物料层远而靠近窑衬,火焰会冲刷窑皮和窑衬,降低窑衬使用寿命;且易结长、厚窑皮,窑尾烟室和末级下料溜子易结皮堵塞,会造成窑高温带后移,易使料子发粘。在入窑生料饱和比较低和煤灰大时影响加剧。

可能我公司就是这情况!

燃烧器的操作调整?(参考)

(1)燃烧器的中心一般稍偏于窑口截面中心。如果火焰过于逼近物料表面,一部分未燃烧的燃料就会裹入物料层内锝不到充分燃烧增加热耗,同时也容易长窑口煤粉圈。如果火焰离料表面太远而偏离窑衬,火焰射流则会碰撞窑皮,冲刷而烧坏窑皮和窑衬,严重时会引起频繁结皮、结圈、结蛋等现象。

(2)燃烧器位置太偏下,火焰不顺,易烧损窑皮和耐火材料,并且导致急烧和不完全燃烧产生黄心料和f-CaO高,造成还原气氛加重,窑尾系统结皮堵塞。燃烧器位置太偏上,火燃烧的较远,即燃烧器离物料层远而靠近窑衬,火焰会冲刷窑皮和窑衬,降低窑衬使用寿命;且易结长、厚窑皮,窑尾烟室和末级下料溜子易结皮堵塞,会造成窑高温带后移,易使料子发粘。在入窑生料饱和比较低和煤灰大时影响加剧。

(3)内外风的调整:一般加大内风时火焰短而粗。加大外风时火焰细而长。内风过大易造成短粗发散,不仅窑皮易被烧坏,还产生结粒粗大和黄心料。外风过大,火焰核心区拉长,易使未燃尽的焦碳粒子沉落在窑后段继续燃烧,

使物料过早出现液相,产生过长的浮窑皮,引起结圈。

如煤质较差,燃烧速度较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大内流风,减少外流风;如果煤质较好或窑皮太薄,窑简体表面温度偏高,需要拉长火焰,则应加大外流风,减少内流风。但是外流风风量过大时容易造成火焰太长,窑尾温度也会超高;内流风风量过大,容易造成火焰顶火逼烧。

假如发现烧成带物料发粘,带起高度比较高,物料翻滚不灵活,有时出现饼状物料,这说明窑内温度太高了。这时应适当减少窑头用煤量,同时适当减少内流风,加大外流风使火焰伸长,缓解窑内太高的温度。

假如发现窑内物料带起高度很低并顺着耐火砖表面滑落,物料发散没有粘性,颗粒细小,熟料fCaO高,则说明烧成带温度过低,应加大窑头用煤量,同时加大内流风,相应减少外流风,使火焰缩短,烧成带相对集中,提高烧成带温度,使熟料结粒趋于正常。

假如发现烧成带窑简体局部温度过高或窑皮大量脱落,则说明烧成温度不稳定,火焰形状不好,火焰发散冲刷窑皮及火砖。这时应减少甚至关闭内流风,减少窑头用煤量,加大外流风,使火焰伸长或者移动喷煤管,改变火点位置,重新补挂窑皮,使烧成状况恢复正常。

(4)燃烧器端部伸到窑口的距离100-200为好,越伸进窑内,高温点越向后移,冷却带增加,等于缩短了窑长,尾温随之增加,篦冷机堆雪人现象减少。越伸出窑外火焰前移,冷却带缩短,这时出窑熟料温度增加,对窑头罩和护铁不利。

(5)烧成带窑皮应保持一定的厚度,一般200-300左右长18-20M左右。燃烧器的位置越靠近(0.0)点,窑皮越均匀。

综合上述燃烧器对窑皮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说成“高长低短,近厚远薄”,其中所说的“高、低、近、远”是火焰相对物料而言,“长、短、厚、薄”指的是窑皮。

检修时看窑皮状况,如何确定下次煤嘴位置?

火嘴位置主要影响窑的煅烧和窑皮情况。火嘴靠近物料,煤粉易落入物料,造成不完全燃烧。火嘴靠近窑皮时,易损伤窑皮。

①如窑皮均匀、厚度适当,CO少说明位置正确,下次参照。②如窑皮太厚火嘴应适当高一些,防止厚窑皮,厚窑皮即影响燃烧,窑功率也增大。

喷煤管更换后如何调整?

首先找筒体中心点将喷管与中心线相重合,其次考虑煤管应朝偏下,偏料的方向。再次,从煤管中心向内看,光点位置应是在从窑口顺筒体到光点的距离在49~51m为佳。最后考虑上一次位置对煅烧影响再确定调整方法。

烧成带厚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是否影响到了窑况,如果没有,可以不用管他。

2、工艺指标控制是否到位,如果存在问题,立即改正。

3、在煤粉的控制上需要再加强。

4、对燃烧器进行适当调整,目的是保持短而有利的完整火焰,也可以考虑调整煤管的空间位置。

5、配料控制上以稳定为主,不得波动太大,努力提高生料的易烧性。

以上建议可共参考。

据我分析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窑内通风不足造成的,或者是投料量和风煤配合不好,在还原气氛下极易造成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保证窑内通风,保证煤粉完全燃烧,可以适当关小三次风阀门,减小喂料量,提高烧成带温度,定期活动煤管位置,再根据配料方案适当提高硅率,要稳定操作当窑皮好转后再加料,

从生料成分上想办法。

1、适当提高饱和比。

2、适当减少液相量。

3、适当提高硅率。

1-2天厚窑皮会自动脱落了,动风和煤管调整是达不到效果。

根据筒体扫描温度判断喷煤管的位置

1 正常生产

1.1 喷煤管位置适中

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

1.2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

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

窑内生烧料多。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1.3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

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断定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此时应将喷煤管往窑内料靠,并稍降低一点儿,以使火焰顺畅,避免短焰急烧。

1.4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太近且低

从窑头到烧成带的筒体温度均很低,而且过渡带筒体温度也不高时,说明窑内窑皮太厚,这种状态下火焰往料里扎,熟料易结大块,f-CaO高。因此可判断喷煤管位置离料太近,并且低,火焰不能顺进窑内。此时应将喷煤管稍抬高一点儿,并离窑内物料远一点儿。这样才能使火焰顺畅,烧出熟料质量好。

2 发生变化

上述几种情况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入窑生料或煤粉的化学成分突然发生变化,上述几种情况中不合适的喷煤管位置就可能变成合适的位置。但是,当生料或煤粉的成分正常后,喷煤管位置不合适的仍然不合适。因此,应随时掌握风、煤、料的变化情况以及来自篦冷机的二次风的情况,根据筒体扫描温度随时调整喷煤管的位置。

总之,从筒体扫描来判断喷煤管的位置,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合适的喷煤管位置指的是煤粉喷出后燃烧形成的亮火点的位置。调整喷煤管的原则是以亮火点的位置偏上偏料为基准,而不是以喷煤管自身或黑火头的位置为基准。

3 效果

我厂根据筒体温度情况随时调整喷煤管位置,保证亮火点的位置始终掌握在稍偏料偏上。从2000年以来,该窑创下了烧成带3套耐火砖连续3次使用13个月的记录,在国内同类型预分解窑中,烧成带耐火砖的使用时间最长。在为了配合机械检修,拆除窑内的耐火砖时,发现拆掉的烧成带镁砖的厚度都保持在100mm以上,说明其磨损程度很小的。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 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 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 结合金山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公司系统使用管理实际, 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仅适用于金山煤矿。 第三条必须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 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 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确

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规定, 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 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 (二)安全管理功能 1、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 人员的滞留等信息, 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2、能对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doc

xxx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1 山西xxxx煤矿 KJ278 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全力打造数字矿山管理平台 北京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eijing capston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目录 第一部分KJ278矿用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4-13 一、系统概述(4) 二、系统组成(4) 三、系统工作原理(5) 四、系统管理功能···························5-10 五、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0-13第二部分xxxx煤矿应用设计方案及报价···········14-19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14)

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4) 三、方案设计思想(14) 四、系统方案设计依据(15) 五、项目设计介绍(16) 六、系统效果图(17) 七、人员定位设计安装位置表格(17) 八、相似成功案例(17) 九、项目报价表............................18-19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20-21一、电路板的生产. (20) 二、元器件的保证(20) 三、产品的生产···························20-21 四、生产过程的质控(21) 五、产品的出厂检验(21) 六、产品的包装运输及现场调试(21) 第五部分项目的实施、调试与验收··············22-25 一、项目管理(22) 二、施工计划(22) 三、与客户的配合(24)

喷煤管调整参考方法

窑头喷煤管角度调整参考方法 一、若喷煤管位置适中: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二、若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窑内生烧料多。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判断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此时应将喷煤管往窑内料靠,并稍降低一点儿,以使火焰顺畅,避免短焰急烧。 四、喷煤管位置离物料太近且低从窑头到烧成带的筒体温度均很低,而且过渡带筒体温度也不高时,说明窑内窑皮太厚,这种状态下火焰往料里扎,熟料易结大块,f-CaO高。因此可判断喷煤管位置离料太近,并且低,火焰不能顺进窑内。此时应将喷煤管稍抬高一点儿,并离窑内物料远一点儿。这样才能使火焰顺畅,烧出熟料质量好。 五、上述几种情况存在相对性 当入窑生料或煤粉的化学成分突然发生变化,上述几种情况中不合适的喷煤管位置就可能变成合适的位置。但是,当生料或煤粉的成分正常后,喷煤管位置不合适的仍然不合适。因此,应随时掌握风、煤、料的变化情况以及来自篦冷机的二次风的情况,根据筒体扫描温度随时调整喷煤管的位置。 总之,从筒体扫描来判断喷煤管的位置,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合适的喷煤管位置指的是煤粉喷出后燃烧形成的亮火点的位置。调整喷煤管的原则是以亮火点的位置偏上偏料为基准,而不是以喷煤管自身或黑火头的位置为基准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一、义煤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矿用电机车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用电机车是井下轨道煤炭运输及辅助运输重要的动力设备,电机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轨道数量有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由于电机车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输费用低等特点,在煤矿水平巷道中,作为运输工具起着很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煤矿安全规程》对电机车运输的轨距、轨型、运行速度、机车的制动距离以及两台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煤矿井下运输巷道沿途灯光昏暗,工况恶劣,如果电机车司机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反应迟钝,观察判断失误以及道岔错位等原因,电机车很容易出现事故,轻者掉轨,误开到其它轨道上,重者使两电机车行驶到同一轨道上造成迎面相撞或追尾事故,特别是迎面相撞事故由于极大的惯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会损毁轨道、路基、车辆和运送的设备,甚至会造成冒顶塌方、火灾瓦斯事故。若是运送人员的车辆相撞后果更为严重,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而目前电机车的制动一般都是人工操作电阻制动和手闸制动两种,刹车时易产生剧烈抖动或刹车过猛而造成人为事故。这种机车相撞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后果惨重,极大地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有序的安全生产。 除电机车之间出现碰撞事故外,电机车撞人事故也常有发生。长期以来大巷机车运输事故在主巷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其发生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大巷作业人员避让列车不及被碰挂致伤;②大巷人行道宽度不够,使巷道内人员无法安全避让列车,被列车碰挂致伤;③无乘车候车室的大巷,下班后候车的工人因劳累睡在线路旁,被列车碰挂致伤;④乘车人员乘坐人车时,未挂好防护链且因劳累睡着后,意外被列车甩出车外摔伤;⑤跟车工摘挂钩时,因与司机联络失误或机车司机操作失误,兑车不当,被挤碰致伤;⑥行人在从石门巷道快速跨越大巷轨道时,被运行中的列车碰伤等。 要消除以上事故,一是要完善巷道设施;二是职工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在完善机车安全设施,主动做好大巷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2、人员定位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煤矿系统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系统介绍 作为地面生产指挥和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的流动情况并加以跟踪就显得尤其重要。假如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如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包括人员数量和地理位置),将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主要依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减少盲目性。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是一种集无线数据传输、信息采集与网络传输、自动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动态目标监控

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观察动态目标的移动情况、查询目标的历史数据、确定动态目标的当前位置等,有利于加强煤矿管理层对井下人员与车辆的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本系统支持局域网和矿井工业以太网。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 地面设备主要由监测主机、传输接口、交换机、打印机等组成。 井下设备主要由矿用监测分站、矿用监测中继站、矿用标识卡、CAN中继器、CAN光纤转换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等组成。 系统特点 l 识别分站组网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总线式(CAN总线),也可以就近接入工业以太网。 l 本安型:整个系统低电压、低功耗、本质安全型,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l 高识读率: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

l 分站智能化:具有无线接收、高速数据处理、存储所有标识卡的一切数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分站可存储60200个移动目标信息。当故障排除后,自动将所有存储的信息传至地面计算机。 l 无线部分采用了射频技术、天线技术、FSK调制方式,先进的校验技术和无线防冲突算法,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及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l 下井考勤:系统庞大的数据库能存储一年以上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对任一指定月份或任一指定时间段,对井下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 l 可查询当前井下人员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l 任一指定井下人员(车辆)当前或指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当时区域的人员(车辆)信息; l 查询某一指定分站、可以获得在某一时间段内由经过该分站的人员车辆信息; l 对特定的人员(车辆)进行实时跟踪。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2.灼烫事故可能导致人员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电弧灼伤,甚至会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1.3.危险源 1.4.在预热器、回转窑、篦冷机、窑头、破碎机、高温风机、余热发电、高温炉、电热板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熟料等高温物料烫伤;贮存和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原料的部位;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气割、电焊等火焰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5.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6.灼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能烧伤。面部和手烧伤对功能和外形影响最大,而呼吸道烧伤对生命的威胁最大。化学烧伤最严重的后果是眼烧伤,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失明。烧伤的剧痛能引起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灼烫易发生,发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 1.7.危险性分析 1.7.1.公司熟料生产设备如窑头、篦冷机、破碎机、窑体、预热器、高温风机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

1.7. 2.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高压蒸汽泄漏。在预热器清堵等检修作业时,预热器塌料、跑生料的鞥可能发生高温气流及炽热物料喷出造成较严重灼烫事故; 1.7.3. 在窑内挖补、篦冷机砸大块、熟料地坑检查清理、窑头处理喷煤管结料等检修工作时,由于预热器物料垮塌和窜料均可造成灼烫伤害,可能性较大,一般为个体,影响范围较小。 1.7.4.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不当。 1.7.5.电气设备短路爆炸,高温金属或电弧烫伤。 1.7.6.气割、电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当。 1.8.事故前的征兆 1.8.1.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或者防护设施等。 1.8. 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预热器清堵、篦冷机清大块等职业时未配备防火服。 1.8.3.高温、高压蒸汽、润滑油泄漏,高温物料喷出。 1.8.4.在链斗机地坑或锅突然发电锅炉、管道等部位检维修时,未采取有效防护。 1.8.5.接触化学品时。 1.8.6.用电负荷过重、电气设备老化、电器元件发热时。 1.9.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10.由于灼烫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触电、烫伤、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对受伤人员造成终生残疾或瘫痪等二次伤害。 2.应急工作职责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 系统设计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系统设计依据 (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 1.4系统功能及特点 1.4.1系统功能:

地下管线探测仪定位与定深方法

地下管线探测仪定位与定深方法 地下管线探测仪是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铁道通信、工矿、基建单位改造、维修、普查地下管线的必备仪器之一,它能在不破坏地面覆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地下自来水管道、金属管道、电缆等的位置、走向、深度及钢制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的位置和大小。 地下管线大多数都是金属材料,可以感应传递电磁波,基于这一原理,英国雷迪公司设计开发了一款能够通过检测管线上所发射的电磁波智能检测管线位置的仪器——新型RD8100智能管线探测仪。该地下管线探测仪以其优越的性能,灵活方便的检测方法,在电力、电信、供水、热力、燃气、石油、化工、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 地下管线仪定位方法:先了解探测仪器的工作原理,管线仪工作原理就是遵循电磁定律,这里以RD8100为例,接收机电路板包括一个垂直线圈、两个水平线圈。 谷值法:谷值法又称极小值法,是利用管线仪垂直线圈测量电磁场的磁通量,当管线仪移动到管线正上方时,电磁场的垂直分量为0,根据极小值点位来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该方法的特点是:原理简单,仪器显示直观,定位灵敏度高,缺点是易受附近信号影响,当测量的管线附近有其他同等或较强信号时,管线探测仪线圈接收其他的磁通量从而影响管线定位的准确性。谷值法只适用于简单条件下,无邻近干扰或距离干扰物的信号极弱时,快速追踪管线走向。 峰值法:峰值法与谷值法相反,是利用管线仪水平线圈测量电磁场的磁通量,峰值法分为宽峰值法和窄峰值法两种。宽峰值法是利用下水平线圈检测,当管线仪移动到管线的正上方时,电磁场的水平分量为最大,以此来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

该方法的特点是:不如估值法更直观,管线正上方磁通量变化小,因而灵敏度较低。窄峰值法与宽峰值法类似,只不过不同的是利用上水平线圈和下水平线圈同时检测。 地下管线定深方法: 1、直读法 管线仪利用上下两个水平线圈测量电磁场的梯度,而电磁场梯度与埋深有光,按下接收机测深按钮,在数字式表头直接读出地下管线的埋深。这种方法简单,在简单条件下有较高的准确度。但是在管线密集等复杂条件下,直读测深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数据。 2、70%窄峰值法 当目标管线的水平走向大致确定后,调节管线仪的增益键,将信号强度调节到合适值(距离信号满值为佳)并记住该值,分别向管线两侧移动接收机,当屏幕值显示为70%时,在地面做好标记,两个点的距离即为管线中心到地面深度的准确值,此方法适用于复杂条件下的测深工作。 3、辅助测深法 极小值法准确判断管线位置,将接收机与地面呈45度夹角进行垂直管线方向平移,当接收机上显示的磁场信号减到目标管道上方数据的一半时,接收机底部中心所处的位置至目标管道在地面上的定位点间距等于管道中心至地面的距离。现场作业时45度角很难把握,因此,很少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管线仪45度法。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

重庆市巫山煤电有限公司福田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规 章 制 度 汇 编 二0一一年度

目录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人员定位系统岗位责任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人员定位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人员定位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二、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三、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四、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五、人员定位系统责任追究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六、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报废制度.............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 为了确保矿山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迅速、有条不絮地进行紧急撤离疏散井下人员,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因不可抗拒的灾害导致井下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需将井下的人员紧急撤离、疏散至地表,以确保人员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防止突发事故后出现混乱局面,使人员撤离工作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指挥得当、处置有方,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员撤离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伤员救护组。 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井下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掌握现场具体情况及井下职工人数,及时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按《矿井灾害防治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迅速组织井下人员按单位井下安全撤离线路从井下向井口撤离。 3、通讯联络组: 组长: 成员:

3烧成车间设备设施清单

烧成车间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 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备注 70煤磨机设备MPS2116烧成车间否2 71煤磨选粉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72煤磨密封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73煤磨通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74转子秤设备DRW3.12烧成车间否2 75煤粉输送设备设备烧成车间否2 76原煤皮带秤设备烧成车间否2 77煤磨袋收尘器设备LCPM-GS64-5烧成车间否2 78煤粉仓设备烧成车间否2 79立磨设备UBE50.4烧成车间否2 80立磨选粉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1立磨密封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2立磨提升机设备NBH450HC*41200烧成车间否2 83入磨皮带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4缓冲仓皮带秤设备烧成车间否2 85 入库提升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6生料库底罗茨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7高温风机设备W6-2*40-14NO.31F烧成车间否2 88循环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89后排风机设备Y6-2*40-14No.30F烧成车间否2 90拉链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91高压水枪设备烧成车间否2 92窑尾袋收尘器设备烧成车间否2 93锁风下料器设备烧成车间否2 94斜槽风机设备LCPM-GS64-5烧成车间否2 95窑尾卷扬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96各级预热器设备烧成车间否2 97窑尾烟室缩口设备烧成车间否2 98脱硝系统设备烧成车间否2 99入窑提升机设备N-TGD1000-100650烧成车间否2 100窑头卷扬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1窑头袋收尘器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2熟料破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3干油泵系统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4篦床设备LBT36356烧成车间否2 105冷却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6篦冷机液压站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7喷水系统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8窑头一次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09窑头喷煤管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0轮带托轮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1液压挡轮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2大齿圈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3窑尾密封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4卷扬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5电动葫芦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6窑胴体冷却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7轮带冷却风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8地沟设备烧成车间否2 119斜链斗设备B1100*157165烧成车间否2 120库顶平拉链设备烧成车间否1 121卷扬机设备烧成车间否2 122库顶袋收尘器设备烧成车间否2 123车床设备烧成车间否1 124钻床设备烧成车间否1 125叉车设备烧成车间是1 126氨水罐及输送管道设施烧成车间是2填表: 日期: 审核: 日期:

窑头煤管的定位方法

1. 我门厂5000t/d,投产到现在3年多,经过不断摸索,三率直:0.91 2.5 1.6 ,熟料质量基本稳定,三天强度29以上,28天58以上,但偶尔也会出现包心料,我们管它叫生烧料,可能叫法不一样,不过就是那种烧不透的熟料,从窑头观察孔可以看到,从窑内滚落的大块料,基本就是生烧料,出现生烧料时一般二次风温便抵,一段篦速需要降低,以保证二次风温。一般出现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1、窑内通风差,烟室结皮严重的时候,此时烟室一般温度较高,二次风温偏低,调整一下系统通风或者内外风比例或者头煤用量,一般可以解决2、kh高,窑内填充率高3、窑头喷煤管上积料档火,导致火焰变形,此时头煤燃烧不好,导致尾温过高,烟室结皮比较严重,影响窑内通风。 2. 喷煤管位置适中 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 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窑内生烧料多。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 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断定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此时应将喷煤管往窑内料靠,并稍降低一点儿,以使火焰顺畅,避免短焰急烧。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太近且低 从窑头到烧成带的筒体温度均很低,而且过渡带筒体温度也不高时,说明窑内窑皮太厚,这种状态下火焰往料里扎,熟料易结大块,f-CaO高。因此可判断喷煤管位置离料太近,并且低,火焰不能顺进窑内。此时应将喷煤管稍抬高一点儿,并离窑内物料远一点儿。这样才能使火焰顺畅,烧出熟料质量好。 上述几种情况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入窑生料或煤粉的化学成分突然发生变化,上述几种情况中不合适的喷煤管位置就可能变成合适的位置。但是,当生料或煤粉的成分正常后,喷煤管位置不合适的仍然不合适。因此,应随时掌握风、煤、料的变化情况以及来自篦冷机的二次风的情况,根据筒体扫描温度随时调整喷煤管的位置。 总之,从筒体扫描来判断喷煤管的位置,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合适的喷煤管位置指的是煤粉喷出后燃烧形成的亮火点的位置。调整喷煤管的原则是以亮火点的位置偏上偏料为基准,而不是以喷煤管自身或黑火头的位置为基准。 , --------------------------------------------------------------------------------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郑煤集团( 登封) 教学二矿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 郑煤集团( 登封) 教学二矿编制时间: 二0一0年十一月 郑煤集团( 登封) 教学二矿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 生产规模: 45万吨/年 矿长: 李同河 技术负责人: 刘建军 编写: 匡久刘超峰李海军 会审: 李同河刘建军郑勤峰邵吉利王俊营 编写单位: 郑煤集团( 登封) 教学二矿 编写时间: 二0一0年十一月 教学二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46号,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和河南省、郑煤集团有关文件精神, 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进步一提高我矿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结合我矿实际, 特编制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一、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 1、 AQ620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 AQ1018 ----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3、《煤矿安全规程》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146号) 5、《教学二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领导组: 组长: 李同河 副组长: 刘建军、郑勤峰 成员: 邵吉利、王俊营、匡久、孙坤东、王克勋、徐少歌、卢付臣 办公室设在综合调度室, 综合调度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等日常工作。 三、人员管理系统组成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人员定位分站、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资料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书 生产规模:45万吨/年 矿长:李同河 技术负责人:刘建军 编写:匡久刘超峰李海军 会审:李同河刘建军郑勤峰邵吉利王俊营 编写单位:郑煤集团(登封)教学二矿 编写时间:二0一0年十一月

教学二矿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146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和河南省、郑煤集团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步一提高我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一、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 1、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AQ1018 ----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3、《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5、《教学二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领导组: 组长:李同河 副组长:刘建军、郑勤峰 成员:邵吉利、王俊营、匡久、孙坤东、王克勋、徐少歌、卢付臣 办公室设在综合调度室,综合调度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等日常工作。 三、人员管理系统组成 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系统软件、人员定位分站、人

工贸企业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范本

工贸企业灼烫事故现场处置 方案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贸企业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2.灼烫事故可能导致人员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电弧灼伤, 甚至会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1.3.危险源 1.4.在预热器、回转窑、篦冷机、窑头、破碎机、高温风机、余热发电、高温炉、电热板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 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熟料等高温物料烫伤;贮存和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原料的部位;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 气割、电焊等火焰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5.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6.灼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损伤皮肤, 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 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 呼吸道也可能烧伤。面部和手烧伤对功能和外形影响最大, 而呼吸道烧伤对生命的威胁最大。化学烧伤最严重的后果是眼烧伤, 处理不当, 极易造成失明。烧伤的剧痛能引起休克, 晚期出现感染, 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灼烫易发生, 发生事故仅为个体, 影响范围小。 1.7.危险性分析

1.7.1.公司熟料生产设备如窑头、篦冷机、破碎机、窑体、预热器、高温风机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 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 1.7. 2.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高压蒸汽泄漏。在预热器清堵等检修作业时, 预热器塌料、跑生料的鞥可能发生高温气流及炽热物料喷出造成较严重灼烫事故; 1.7.3. 在窑内挖补、篦冷机砸大块、熟料地坑检查清理、窑头处理喷煤管结料等检修工作时, 由于预热器物料垮塌和窜料均可造成灼烫伤害, 可能性较大, 一般为个体, 影响范围较小。 1.7.4.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不当。 1.7.5.电气设备短路爆炸, 高温金属或电弧烫伤。 1.7.6.气割、电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当。 1.8.事故前的征兆 1.8.1.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或者防护设施等。 1.8. 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预热器清堵、篦冷机清大块等职业时未配备防火服。 1.8.3.高温、高压蒸汽、润滑油泄漏, 高温物料喷出。 1.8.4.在链斗机地坑或锅突然发电锅炉、管道等部位检维修时, 未采取有效防护。 1.8.5.接触化学品时。

煤管位置标定

1、煤管位置标定: 1,先站在窑口找出窑的中心线 2,把油管抽出来,在油管进口处拿测温枪直接打进去,注意要打直了,也可以用强光手电,主要是为了找出光点进入窑里接触窑体的位置们可以找出煤可以喷出多远4X60的窑大约是40到42米 3,然后就是根据具体的窑况来标定了 2、烟室温度高对策: 2500的窑,4*56米投料185,烟室温度1120以上,窑头温度1030左右,C1出口压力4800,烟室压力200,头煤6.1,尾煤8.7,三次风阀35%煤5500K,灰分17,挥发份26 问题:1.有西瓜大球,夹生料,游离钙高,孰料中夹杂灰色,白点,质松的杂质。 (1)、煤粉后燃导致窑尾烟室温度高,液相提前出现,导致产生夹心熟料。要找导致煤粉后燃的各项因素: 1、煤粉细度水分怎么样,尽量降低煤粉细度。 2、头尾煤计量是否准确,头煤量是否偏大。 3、煤管适当向外拉。 4、窑皮怎么样,窑内通风是否过大。 5、烟室、缩口结皮及时清理保证系统通畅 (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火点太靠后,液相出现太早造成的,因此,应该想办法缩短火焰长度: 1 从煤粉角度考虑,细度放细,水分减小; 2 三次风挡板适当开大; 3 调节燃烧器(内外风,内外筒间隙),缩短火焰长度; 4 可以的话,降燃烧器整体适当退出少许。 3、下面是几种黄心料的成因: 1)由于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物料预烧好,液相量出现早,易于形成长、厚窑皮,甚至结圈、结蛋现象,造成窑内通风不良,窑内的氧气不足,使煤粉燃烧不完全,产生CO,使窑内出现还原气氛,熟料在煅烧过程中生成黄心料。 2)窑尾来料不均影响到对烧成带温度的控制,在同一煅烧温度下,窑尾来料少时,物料易于形成大量熔融料,来料多时物料前窜挤压烧成带,易造成包烧现象,从而形成黄心熟料颗粒。 3)原燃料中的有害成分含量过高,尤其是碱、氯、硫的含量过高时,在窑、预热器系统中循环富集,形成低共熔物,使窑内液相出现温度降低,液相量提前出现、量增加,易形成长、厚窑皮、结圈现象,使窑内的通风不良,容易出现黄心料。 4)由于煤灰份过大,煤粉入窑后不能完全燃烧,形成了大量的还原气氛,使熟料在煅烧的过程中生成黄心料。另外,原煤进厂时水分过大,使煤磨达不到设计的产量,煤粉的细度偏大,入窑后不能完全燃烧,形成还原气氛,再加上如果二次风温度低,火焰的黑火头过长,未完全燃烧的煤粉集中沉降到烧成带前端的物料上,被窑内的正常物料包裹形成黄心熟料。

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报告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可行性 研究报告 机电装备研究所 2018.4.3 一、义煤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矿用电机车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用电机车是井下轨道煤炭运输及辅助运输重要的动力设备,电机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轨道数量有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由于电机车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输费用低等特点,在煤矿水平巷道中,作为运输工具起着很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煤矿安全规程》对电机车运输的轨距、轨型、运行速度、机车的制动距离以及两台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煤矿井下运输巷道沿途灯光昏暗,工况恶劣,如果电机车司机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反应迟钝,观察判断失误以及道岔错位等原因,电机车很容易出现事故,轻者掉轨,误开到其它轨道上,重者使两电机车行驶到同一轨道上造成迎面相撞或追尾事故,特别是迎面相撞事故由于极大的惯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会损毁轨道、路基、车辆和运送的设备,甚至会造成冒顶塌方、火灾瓦斯事故。若是运送人员的车辆相撞后果更为严重,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而目前电机车的制动一般都是人工操作电阻制动和手闸制动两种,刹车时易产生剧烈抖动或刹车过猛而造成人为事故。这种机车相撞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后果惨重,极大地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有序的安全生产。 除电机车之间出现碰撞事故外,电机车撞人事故也常有发生。长期以来大巷机车运输事故在主巷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其发生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大巷作业人员避让列车不及被碰挂致伤;②大巷人行道宽度不够,使巷道内人员无法安全避让列车,被列车碰挂致伤;③无乘车候车室的大巷,下班后候车的工人因劳累睡在线路旁,被列车碰挂致伤;④乘车人员乘坐人车时,未挂好防护链且因劳累睡着后,意外被列车甩出车外摔伤; ⑤跟车工摘挂钩时,因与司机联络失误或机车司机操作失误,兑车不当,被挤碰致伤;⑥行人在从石门巷道快速跨越大巷轨道时,被运行中的列车碰伤等。 巷道欠维护,上顶冒落,机车和矸石相撞,也时有发生。 要消除以上事故,一是要完善巷道设施;二是职工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在完善机车安全设施,主动做好大巷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2、人员定位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煤矿系统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煤矿生产的主体集中在井下,随着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普及,井下巷道不断向四面延伸,巷道纵横交错,人流、车流错综复杂。作为地面生产指挥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原煤及材料的流动运行情况和跟踪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及分布情况,将为后续工作提供主要参考依据,以减少盲目性,因此,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的管理模式,优化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实现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管理信息的精确化、精细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日趋关心的问题。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应用背景: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监测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煤矿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在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产品概述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自动化控制等多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产品。该产品通过对矿山坑道内的移动目标,非接触式的远距离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等移动或静止状态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概括如下: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可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识读 ·井下总线和井上网络形成联网系统 ·软件实现人员监控、统计分析、查询及其它管理功能 ◆实现人员安全监控和矿山数字信息化 ·下井人员情况监控和定位 ·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和安全管理 ·矿山数字信息化 该产品是结合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特点及RFID技术的特性,通过自身技术力量设计并生产制造的适用于煤矿使用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定位设备,整套系统的软件平台以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为基础。具有隔爆安全设计,系统作用距离远、可根据需要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已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司自助研发的“煤矿”系列组态软件和实时数据库系统目前已经推出3.6版本,它们设计起点高、适应性强,应用面广。软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先进性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外同类软件的水平。价格与国内外同类软件相比更是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冶金、电力、化工、汽车、环保、时政、交通、智能楼宇、水利等诸多行业。二.产品组成及其功能 整个产品由井下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安全监测管理系统构成。 井下数据采集系统由智能定位器和射频安全卡两部分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带有射频安全卡的对象经过智能定位器时即被自动识别和读取 ◆远距离、多卡同时、完全自动读取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 矿用智能定位器 ◆整体置于防爆壳内 ◆通过RFID模块实现读取 ◆通过控制板实现数据过滤、存储、转发、通讯、联网 ◆485接口/可选光纤接口 ◆矿用智能定位器可联网组成多点监控系统并进行定位在所有重要监测点安装矿用智能定位器,当携带有射频安全卡的井下工作人员经过监测点时,系统自动识别人员信息,同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这安全监测中心。一旦发生事故,可迅速查询被困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时间信息。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2—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212—91 代替GB212—77 Proximate analysis of coal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22批准 1992-03-01实施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48:1981(E)《硬煤分析试样中水分测定方法直接容量法》、ISO 562:1981(E)《硬煤和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和ISO 1171: 1981(E)《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三种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其中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C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时,应用方法A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2.1 方法A(通氮干燥法) 2.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2.1.2 试剂 2.1.2.1 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100ppm。 2.1.2.2 无水氯化钙(HGB 3208):化学纯,粒状。 2.1.2.3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2.1.3 仪器、设备 2.1. 3.1 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1. 3.2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1)。 2.1. 3.3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2.1. 3.4 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2.1. 3.5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2.1. 3.6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2.1.4 分析步骤 2.1.4.1 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 1±0.1g,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1.4.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1) 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