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通过一起大学生风疹疫情的调查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好高校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依据103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及时采取消毒隔离,应急接种疫苗等措施。结果:疫情历时52天,共发病103例,男性多于女性。大一发病最高。结论:高校生源广泛,人群密集,是传染病爱青睐的地方,高校传染病的防范工作是校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大学生;风疹;流行病学

2012年4月5日-5月26日,吉林大学前卫校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发烧、皮疹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学生共发病103人人,经流行病学调查,高新区疾控中心抽样采血实验室检查,认定为风疹疫情。患者均采取隔离治疗,无合并症病例,治疗5-7天(平均4天),痊愈出院。笔者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调查及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旨在为今后做好高校传染病预防工作提供借鉴。

1 一般资料

103例患者均为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男性78例,女性25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为21岁,

临床特点 103例均以发烧为前驱症状,体温在38.2℃—39℃。36例伴有头痛、疲倦、乏力等症状,67例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期见于颜面部,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无皮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临床症状轻微,但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因此,风疹的早期确诊及预防极为重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克洲、张礼璧。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疹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予以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 3.1.2 临床症状 3.1.2.1 发热。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1.3 实验室诊断 3.1.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见附录A),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1.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见附录B)。3.1.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B)。 3.1.4 病例分类 3.1.4.1 疑似病例:具备3.1.2.2条,同时伴3.1.2.1或3.1.2.3条。3.1.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1.1条。 3.1.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1或3.1.3.2或3.1.3.3条。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2.1 临床表现 3.2.1.1 新生儿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线骨质异常。 3.2.1.2 紫癜、脾肿大、黄疸、精神性迟缓、脑膜脑炎。 3.2.2 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3 实验室诊断 3.2.3.1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八种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预防麻疹的方法: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胡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应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脑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但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

荨麻疹图片

荨麻疹图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见。荨麻疹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发生风团,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成批发生,有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呈鲜红色和浅黄色,红色者血管渗出较轻,白色者由较广泛的渗出压迫毛细血管产生贫血所致。风块大小不等,大者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邻近损害能互相融合,形成特殊的圆形、环形、地图形等,可泛发全身,消退后不留痕迹,有剧痒、烧灼或刺激痛感。一般急性型经数天至1~2周停发,也有反复发作,病程缠绵1~2月以上,有的经年不断,转为慢性。血管性水肿,发生皮下组织较蔬松部位或粘膜,呈局限性短暂性大片肿胀,边缘不清,不痒,通常累及眼睑、唇、舌、手和足,常和荨麻疹一起发生。若累及上呼吸道,可能会阻塞咽喉而危及生命;如累及胃肠道,可能出现腹酸痛,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以致进行不必要的外科探查。一般都在2~3日后消失。 此外,某些类型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尚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寒冷性荨麻疹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从婴儿开始,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常持续一生,在全身受冷后数小时发疹,损害为不超过2cm直径的红斑性丘疹,可伴发热、畏寒、关节痛、肌痛和头痛等,可持续48小时;后者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尔粘膜发生肿胀。除去暴露部位发生风块外,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症状,如潜入冷水后发生知觉丧失,甚至淹溺。症状在数月事消失,但亦有持久不愈者。 2.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精神紧张、运动和热后发生,损害为1~2cm大风团,外绕较大红晕,有时仅有瘙痒而无风团,可伴流涎、出汗、腹痛和腹泻,持续数月至数年。 3.日光性荨麻疹,暴露日光后数分钟发病,局限于暴露部位,持续1~2小时。 4.蛋白胨性荨麻疹:在饕餮者,精神激动或同时饮酒情况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经肠粘膜吸收而致病,表现为皮肤发红充血有风块,伴头痛乏力,在1~4小时内消失,有时可持续1~2天。 保持健康心态 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医在防病治病方面有“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的理论,认为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心态,可以使人体气机调和,血脉流畅,正气充沛,久而久之,荨麻疹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之中。 荨麻疹会出现局部瘙痒或者刺痛感,患者会迅速出现风疹块,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首先要找到其病的原因,在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1. 有的家长说孩子吃虾会过敏,可虾是温性食物,怎么还过敏?我说,只要是孩子在吃虾的同时,不吃其他寒凉的食物,是不会过敏的,而且虾还有补肾的作用。如果吃虾的同时又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传染病爆发流行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我校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二、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定专人(校医)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校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后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2)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 (3)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乙类、丙类传染病。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口足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3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 度或同一学校内在近3天内突然出现有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风疹疫情应急预案 一、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结膜炎、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近年来风疹爆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而且孕妇早期感染风疹,90%以上胎儿将会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小头畸形、耳聋、全身性骨病等疾病,严重的可以引起流产、死胎。风疹是与麻疹非常相似的呼吸道传染病,二者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只能通过实验室诊断,在传染病疫情监测上,被视为麻疹的疑似病例。 二、应急处理要点 (一)相关定义 1、风疹疑似病例: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风疹的病例均为风疹疑似病例。 2、风疹疑似病例爆发:风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风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风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

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风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风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目前具体暂定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天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风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风疹病例。 (二)疫情发现 1、在下列情况下,学校、托幼机构、自然村寨、福利收容羁留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尽快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符合风疹疑似病例定义; (2 短期内出现多例发热、出疹性病例,调查发现其中有聚集性或有流行病学关联时; (3)监测发现风疹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4)学校、托幼机构等因病缺勤短期内异常增加;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以早期发现疫情。 (三)疫情报告 根据2003年卫生部第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医疗卫生单位

寻麻疹

【慢性荨麻疹辩证施治总结】 1 病因病机: 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 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

风疹病毒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目录 1.用途 2.诊断意义 3.赛润 ELISA classic- 检测原理 4.试剂盒组成 5.检测所需物质,试剂盒未提供 6.储存和稳定性 7.赛润 ELISA classic的检验步骤 7.1注意事项 7.2样品准备和储存 7.3试剂盒反应试剂的准备工作 7.4检测程序概要 7.5检测过程 8.检测结果评估 8.1 4PL单点定量法 8.2检验有效性标准 8.3计算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定量) 8.4检测结果分析 9. 性能特性 9.1重复性 9.2 敏感性和特异性 10. 风疹病毒IgG抗体的亲和力评估 11. 警告 11.1警告和安全措施 11.2废料处理 12.参考文献 V9.03/07-1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酶联免疫测定法体外诊断人体抗体(IgG/IgM) - 只限用于体外诊断- IgG试剂盒(定量)编号 ESR129G IgM试剂盒(定量)编号ESR129M 检测评估标准: Dade Behring BEP ? III / BEP ? 2000, DSX, 手动操作 1.用途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用于定性和/或定量检测人体内血清、脑脊液或血浆中抗风疹病毒的抗体。检测抗风疹病毒IgG和IgM对于风疹病毒的血清学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如判断机体免疫状态及初次感染。 2.诊断依据 风疹病毒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属于RNA病毒的披膜病毒科,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 大约50%的感染病例初期伴有弥散性斑疹,随后这些微小的斑疹可能融合。出生后感染通常并无大碍,有25-30%的患者尽管出现心肌炎,神经炎,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并发症,也属于亚临床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都应有血清学证据的支持,因为皮疹和关节炎这些临床症状也可以由其它病毒引起。(见1.,2.) 妊娠期风疹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受到严重损伤及多系统疾病。因此,妊娠期风疹的诊断就尤显重要。 当其他的检验系统(如血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的结果为弱阳性或可疑,不能由此判断免疫状态的时候,免疫球蛋白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G-Elisa)在确认检验结果和判断免疫状态方面就非常重要了。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 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2 行。 2.1.1风疹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2)临床症状 (2.1)发热。 (2.2)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2.3)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实验室诊断 (3.1)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和风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麻疹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和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 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 做好个人卫生,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 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如有需要,则用纸巾扔垃圾筒。 6 不要到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去。 7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如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办公室和居室,白天在室内停留1-2小时后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 学院卫生所宣

风疹病毒阳性

风疹病毒阳性 对于参与过孕前检测的女性朋友可能会知道优生六项检查,在这六项检查中就有一项是风疹病毒的检测。据了解,我国女性中风疹病毒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而孕妇一旦感染上风疹病毒,就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及一些先天性疾病。 目前判断孕妇是否感染,主要是通过风疹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所以常常会出现风疹病毒阳性、阴性的字眼。那么,风疹病毒阳性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其实,风疹病毒抗体主要包括igg、igm抗体。若风疹病毒阳性,则说明风疹病毒igg阳性和风疹病毒igm阳性;而风疹病毒igg阳性表明孕妇既往有过这种病毒感染或接种过疫苗;风疹病毒IgM阳性表明孕期近期有这种病毒的活动性感染。 一般认为,孕妇的活动性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有关,约40%的活动性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所以,孕前和孕期主要检查孕妇血中的igg、igm抗体。 而正常的检测结果应该是风疹病毒阴性,一般情况下,风疹病毒阳性表明有风疹病毒近期感染,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宜怀孕的;而风疹病毒阴性表明没有受过风疹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阳性怎么办 风疹病毒阳性的检测结果是令人堪忧的,该结果表明,近期有风疹病毒感染,这种情况是不适宜怀孕的。如果是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测出风疹病毒阳性,那该怎么办? 据我们所知,妊娠早期患风疹的妇女,风疹病毒可传染至胎儿,使胎儿产生严重的全身感染,引起多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头小畸形、发育障碍等;内脏损害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性脑炎,肝脾肿大等。 而风疹无特殊治疗,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预防妊娠期感染风疹的方法: 1、妊娠早期妇女,不论是否患过风疹或接种过风疹疫苗,均应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因妊娠时易患本病或再感染。 2、妊娠早期妇女如果没有患过风疹,又是风疹易感染者,而与风疹患者有过接触,应做人工流产;如无条件做人工流产,可肌内注射成人血清80毫升或丙种球蛋白,以防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学校风疹疫情控制指导意见概要

学校风疹疫情控制指导意见 1、隔离病人,对风疹病人进行在家或者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风疹的传染期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5天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病人隔离至疹后5天,凭医院、卫生院或者学校医务室证明回校上课。 2、开展晨检制度,发生风疹疫情的学校,在风疹病人出现后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必须开展学生晨检,每天的早上,检查学生的头面部、颈部有没有出现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测量学生的体温,有没有出现发热,询问学生有何身体不适。如有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及隔离。 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2)自然通风不良的,机械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先请专业消毒公司清洗消毒空气滤网,管道再使用,并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3)使用分体式空调的场所上一节课后或一节活动后开启门窗,启动换气风扇换气,换气完毕再继续使用,换气时间按风扇流量、室内空间大小,保证室内空气交换1次以上。 4、消毒,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做好发病学生的课桌椅、玩具等日常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课桌椅、玩具、门把手等用0.5%的漂白粉上清液擦拭。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内容如下:勤洗手,学校应在水池处提供洗手液,并积极组织、动员学生洗手。鼓励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 6、应急接种。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但风疹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即市民自费并自愿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有条件者可选择接种风疹疫苗预防风疹发生。 7、特别注意:孕妇要及时回避,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建议学校孕妇休假。 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9月

一起小学生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一起xx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 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就会引起大面积传播。2011年4月9日~16日,共和县某民族寄宿制小学发生一次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一起风疹疫情爆发流行。本次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8d时间内,发患者数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系,这次疫情由于学校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用开展麻风腮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用的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校为一所师生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422人,教师21人,后勤16人,3个年级8个班。 2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判定,采用麻疹爆发的定义,21d内持续发生≥5例风疹或在集体单位中持续发生≥3例即视为爆发。 3材料及方法 3.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病例个案调查表,血清标本为采集急性期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冷藏送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完成检验[1,2]。 3.2流行病学调查 3.2.1该次疫情于2011年4月9日~16日共发病77例,罹患率16.78%。首发病例多某,男,11岁,2年级1班学生,于4月9日早出现发热,之后发生全身性出疹,体温(37.80C),某乡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出疹性疾病,给予对症和隔离治疗,该学生无外出史及类似病例接触史,基础免疫史不详。

3.2.2时间分布4月9日出现首发比例,4月11日发病35例,4月12日发病9例,4月13日发病23例,4月14日发病5例,4月15日发病3例,4月16日发病1例,无二代病例发生。 3.2.3班级分布1年级发病23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9.87%,2年级3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4 4.16%,3年级19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4.68%,教师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29%。 3.2.4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此次疫情波及9个年龄段,其中7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8岁发病8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0.39%;9岁发病14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8.18%;10岁发病2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8.57%;11岁发病2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7.27%;12岁发病6例,占总发患者数的7.79%;13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14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 1.30%;25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30%,为女性教师。主要分布在8~13岁,以10~11岁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5.84%,男42例,女35例,男女发病比例1.2:1,最大25岁,最小7岁。 3.2.5免疫史和即往病史核查学生所在乡镇卫生院免疫资料,发病学生均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无风疹疫苗接种史,近3年无麻疹风疹流行史。 3.3临床表现与体征初期均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继而出现全身性斑丘疹,皮疹为针尖样,压之退色,未留色素,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程度例外的咽部充血,伴咳嗽和结膜炎,无并发症。 3.4实验室检测采集典型病例血清标本7份,检测早期麻疹IgM和风疹IgM 抗体,由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检验,结果麻疹IgM阴性,4例风疹IgM抗体阳性。 4控制及预后 4.1隔离治疗所有出疹、发热的学生均安排隔离治疗,隔离期为出现症状到症状消失后1w。对所有班级教室、宿舍、及物品采用阳光下暴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教室利用学生放学后、宿舍利用学生上课时间),并加强教室,宿舍及食堂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流通清爽。要求学校开展晨检及午检,以便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及时有用治疗。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麻疹风疹预防知识 春末夏初温差较大,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相继进入高发期,在学校也发现了个别风疹疑似病例,为了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病意识,维护校内安全和师生健康,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麻疹风疹的知识以便大家了解。麻疹和风疹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病后大多数人能获得终身免疫。接触麻疹患者后一般在8-14天左右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红,流泪,在口腔两颊处出现小白斑,面部及全身出现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常可并发肺炎,脑炎和心肌炎等危及生命。人类对麻疹普遍易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风疹经呼吸道传播,风疹潜伏期一般在10-23天左右。风疹的早期明显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打喷嚏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的症状,可持续6天。发热一两天后,面、颈部首先进入出疹期,呈红色或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很快蔓延到全身(一般掌心、足底不出疹),面部、四肢及躯干均累及。背部皮疹密集,类似猩红热。面部出疹是风疹的特征之一。皮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疹退一般无色素沉着。由于全身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常不被重视,但近

年风疹暴发流行中的重症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因此风疹防治极为重要。师生若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他人。目前,麻疹和风疹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那么如何预防麻疹和风疹呢 1、预防风疹的关键是尽量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避免与其面对面讲话,当周围同学发病后应避免到医院进行探望。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应用流动水,肥皂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 3. 风疹是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病毒,多开窗通风可加速空气中风疹病毒的死亡。因此,学校内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等避免门窗禁闭,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并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如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到私人诊所看病或自行服药。 6、一旦被诊断为风疹,为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7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 7.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人员接触,发现疑似病人后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学校大型集会活动,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尽量减少窜班、窜门。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均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但耐寒冷和干燥,在零摄氏度可保持约1个月,患者是麻疹惟一的传染源。该病传染性极强,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是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对于麻疹,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就会有持久免疫力。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亲的抗体,生后6个月内不会发病,但易感母亲所生的婴儿无先天性免疫力,生后即可得病。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流行高峰。 症状:发热3日左右后出疹,出疹时,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摄氏度左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可有谵妄,婴幼儿常有惊厥。咳嗽加重,畏光,面部浮肿。出疹时,一般是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及四肢,第三天达手掌及足底。皮疹是淡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严重时皮疹可融合成片,呈暗红色。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后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症状:患者首先在耳后出现粉色或红色的细小的皮疹,然后皮疹发展成一大片红色片状斑块,向前额乃至全身发展,同时枕部淋巴结会肿大,孩子可能伴有轻度发烧等症状。风疹和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过两三天后皮疹就会自行消失。虽然风疹的传染性很强,受风疹病毒感染后两三周就会发作,而且皮疹的范围会蔓延到全身。但如果孕妇感染了风疹病毒,很可能会引起孕妇所怀的胎儿出现失明或失聪等发育畸形的现象。 麻疹与风疹共同点 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和卡他症状为主。 麻疹与风疹区别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风疹病毒为RNA病毒,属披盖病毒(Togavirus)组 临床表现: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麻疹感染后出现的严重后果(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非化脓性脑炎。

风疹疫情控制方案

新安小学风疹疫情控制方案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属于法定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学校等集中人群易发生聚集性病例、环境拥挤的场所易出现暴发流行。为做好学校预防控制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疫情,防止在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出现聚集性病例,提出如下要求: 一、做好风疹疫情控制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职责,切实抓好学校风疹防治工作。校长为本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工作机制。落实学校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管理、晨检、环境消毒、卫生清扫等制度,解决防治工作制度保障问题。 (二)、学校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健康情况,发现疫情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学校在发现首例病例或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病例时,学校管理人员立即开展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加强风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一)、晨检:立即启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应追查与登记。老师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出疹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

情报告人,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期发现,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登记。 (二)、疫情报告:各班认真筛查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的学生,落实专人负责登记和报告工作,以早期发现疑似病人,即使向当地区疾控中心报告,要详细报告学生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隔离传染源:发现学生风疹等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必须坚决隔离,尽早动员患病学生到校医院或正规医院隔离治疗,严防疫情扩大蔓延。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 (四)、隔离治疗:积极督促患病学生到校医院或正规医院隔离治疗。 (四)、处理:做好应急接种、通风、消毒等综合性控制工作。 三、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迅速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风疹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疫苗接种是控制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各班要按照要求,开展免疫接种,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确保学生安全。 四、宣传教育 各班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风疹等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接受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在风疹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告知学生避免探视病人和到流行地区探亲访友。

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操作规程

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操作规程 一、检测目的 规范风疹病毒IgG抗体的检测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 三、检测原理 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重组RV抗原包被反应板,酶标记的鼠抗人IgG为示踪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色系统,ELISA间接法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风疹病毒IgG抗体。 四、实验条件 (1)实验室应具有空调、离心机、加样器、水浴锅,酶标仪等设备。 (2)检验人员应经过操作前培训。 (3)用酶标仪测定。 五、操作程序 (1)样本采集。无抗凝静脉血2ml,当日不做的标本4℃保存,必要时,-20℃冻存。 (2)操作步骤。 ○1平衡:将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使用。 ○2配液:将浓缩洗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0倍稀释,摇匀备用。 ○3稀释待测血清:将待测血清分别用标本稀释液稀释作1:101稀释(1ul 血清加入100ul标本稀释液或者5ul血清加500ul标本稀释液),混匀。 ○4加样:预留一个空白孔,不加任何液体(每次实验设1孔阴性对照、1孔阳性对照及2孔Cut-off值对照)将阴、阳性对照及Cut-off值对照各取100ul/孔加入反应孔内,稀释好的待测血清各取100ul加入反应孔内。 ○5温育:在反应板上加盖封板膜,置37℃温箱或水浴锅中,反应60分钟。 ○6洗板:甩去孔内液体,用洗液加满各孔,静止30秒,甩去板内液体,如此反复洗板5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7加酶: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00ul。 ○8温育:加盖封板膜,置于37℃反应30分钟。 ○9洗板:同操作步骤○6。 ○10显色:每孔依次加入底物液A、B各50ul,振荡混匀,37℃避光反应15分钟。 ○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振荡混匀。 六、参考值:○1采用酶联仪(波长450/630nm或450nm)测定各孔OD值。(结果须在终止反应后30分钟内测定完毕)。○2临界值(Cut-off)=两孔Cut-off对照OD 值的均值。 检验结果的解释: ○1测定标本OD值<临界值时为RV-IgG抗体阴性; ○2测定标本OD值≥临界值时为RV-IgG抗体阳性。 七、质量控制 阳性对照OD值应≥1.00,阴性对照OD值≤0.05,Cut-off对照OD值≥0.16,否则实验结果无效,应重新试验。 八、临床意义 风疹病毒可由感染者的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给易感人群。抗风疹病毒IgM抗体在发病2--5天即可测出,6--25天检出率可达高峰,常用于风疹急性期或新近感染的诊断。抗风疹病毒IgG抗体用既往感染,一般在感染后2--3周血清中出现抗风疹病毒IgG抗体,6个月达高峰,并且阳性结果可持续数年。孕妇在妊娠开始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易引起流产、死胎、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神经发育畸形。同时,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导致胎儿器官缺陷或畸形,如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RuV-IgG、RuV-IgM 用于对早孕妇女产前筛查和监测十分必要。 鉴于技术上的原因和生物学上的交叉反应,对阳性结果的意义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孕妇不能仅以此抗体阳性作为终止妊娠的依据。

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风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在没有疫苗免疫的情况下,由于风疹易感人群的积累,可发生周期性流行。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美国风疹流行病学资料,风疹每次流行间隔6~9年。欧洲许多国家也报告了周期性的流行规律。流行周期的出现和周期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易感人群的积累,也受人群流动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风疹也是极易引起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同时,风疹和麻疹病例在症状上很相似,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麻疹。 为了更好地加强风疹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风疹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订宿州市风疹疫情控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 本方案适用于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尤其是疾控机构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2.1 风疹病例的定义 参照国家标准《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09-1997)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