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Tiedeman(泰特曼)模式

Tiedeman受 white ( 1 9 5 2 )研究人类生活和生存竞争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Erikson( 1950)划分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认为职业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并特别强调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决策发展的一致性,提出了一个以分化与整台贯穿职业决策过程的模式。

一般来说.分化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或是通过同一性和所从事或学习的职业的特点耗直我融入职业世界中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分化指对可考虑韵事件作分析;整合则是将分化的部分再予以统合,以符合个体钧需求。这两种心理作用在整个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断进行。

整个职业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

第一,预期阶段( anticipation) ,该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 1 ) 试探( exploration ):考虑不同选择方向及可能目标;

( 2 ) 具体化( crystalization ):经过对各种选择方向或目标优缺点的斟酌,情况逐渐清楚;

( 3 ) 选择(choice) :选定一个能解除目前困扰的目标;

( 4 )明确化( clarification) :再审视, 修正与调整准备要行动的目标。

第二,实践与适应阶段(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包括三个步骤:

( 1 )入门( introduction) :开始执行自己的选择,也是新经验的开始,在新的环境中,争取他人的接纳;

(2)转化(reformation) :调整步伐与心态, 专心一致,肯定在薪环境中的角色,全力以赴;

( 3 ) 整合(integration) :个人的信念与集体的信念达到平衡与妥协。

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作出职业决策,而第二个阶段则是对前一阶段的决策钧实践和检验。

后来 ,Anna Miller-Tiedeman和David-Tiedeman在先前模式的摹础上,对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个人主义论的职业决策模式。关于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问题, Tiedeman(1990)认为:决策的合理性是指决策结果符合个人现实的程度。现实是个体对决定环境的一种觉察。一个人作了决定,要符合谁的现实呢?他们认为现实可以区分为两种:个人现实与集体现实。

个人现实 ( personal reality )是一种主体的现实,主要说明个人知觉到什么是对的,纯粹是一种感觉,决策者觉得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方向是对的、恰当的,其过程是朝着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的。

集体现实 (common reality)是一种客体的现实,是指别人认为决策者该怎么做,包括专家的意见,重要他人的意见。

根据“集体现实”作出的决定也许别人都会满意,但是当事人不一定会满意。因此,应该重视个人现实标准。由此可以看到其受个人主义思想影响的痕迹在决策过程方面,他们强调再分化与再整台,这是对前一阶段的单循环观的一种修正和完善。Anna Miller-Tiedeman(1990)认为:再分化措经验的解组,原有的经验统整状态开始分懈;再整合 ( reintegration)指分解后的经验再次统台成一个整体。这种分与合的过程扩大了整体的自我经验,形成更丰富的自我内涵,在取业决策过程中,先经过分化,之后再整合。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 ,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台在一起,才能作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痿宥积极意义。但应该看到Tiedeman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Gelatt(盖拉特)模式

Gelatt于1962年提出职业决策过程模式,将职业决策过程分为以下5个步骤:

( 1)个体意识到作决策的需要,并制订决策的目的或目标;

( 2 )搜集与目标或目的有关的信息,同时调查所有可能的方案;

( 3 )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预测,估计可能的选择结果以及结果出现的机率;

( 4 )根据价值系统,评价结果是否满足需要;

( 5)决策的估价和选择,根据可能的结果及结果的价值 ,按照一定的标

准,作出决策。

决策有两种,即终极性决策或调查性决策。终极性决策是指与目的或目标一致或相关的决策;调查性决策是指还需进一步考察的决策。调查性决策最后将导致终极性决策。他认为,预测系统和价值系统的内容比决策标准更容易观察到,而且远不如决策标准复杂,所以,提高信息服务将会增加作出好的决策的可能性。

早期Gelatt( 1962 ) 的职业决策模式,是典型的理性取向的。然而受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观点的影响.Gelatt的思想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量子物理学家认为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客观的,并且还认为宇宙新秩序的奥秘掌握在量子物理学家的大脑,量子物理发现并没有一个“存在那儿的”绝对的物理世界。Gelatt认为,既然物理学家以新的观念发现了新的宇宙秩序,心理学家能否也以新的角度新的思维,去建立新的决策心理学?因此,Gelatt ( 1989 ) 采用新的态度、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了“积极的不确定论”。所谓积极的不确定,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及接纳作决策时的不确定以及成功机率的不确定,以直觉、开放的心态对职业决策。Gelatt认为,决策是一种非序列性、非系统性、非科学性的人类历程。他把作决策重新定义为“决策是一种将信息调整再调整,融入决策或行动内的历程。”这个决策历程中包含3个要素:信息、调整再调整的历程、行动的决定。

他认为,信息固然重要,但应对信息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这样才能作再三的思考和探索。他提出要“以幻想面对事实,但不对事实抱有幻想。”“以幻想面对事实”是培养一种活泼、创造,但步步为营的心态,对事实时而批判,时而证实;“但不对事实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未来。另外,决策者要改变对目标的态度,对目标要调整再调整 ,保持一种“不确定” ,让

目标浮动,不要固着于目标。目标随时根据内外在环境调整,会产生新的经验、新的信息、新的价值、新的观点。最后,他提出,决策要采用全方位的理性决策,即必须同时应用左脑与右脑,深思过去,熟虑未来,对决策保持适度弹性。弹性就像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具有双重作用:能够适应变化,也能创造变化。他指出,运用“左右脑并用”。“弹性应变”的必然结果,就是产生选择的不一致。同时因为决策者的独特性与完整性,在作决策的过程中,不会硬套公式,所以更容易使结果不一致。他认为未来成功的决策者必须具有的态度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要思考人如何主宰信息,如何主宰自己。

Gelatt模式起初的决策策略是线性的、客观的,依靠左脑思考,追求确定,要求一致;新的决策策略是主观的,非理性的,使用全脑思考,要求弹性,接受不确定。Gelatt看到了旧方法的缺陷,他提出决策者应面对新环境、新职业的变幻莫测作决策。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完全非理性化,又使决策丧失规范,丧失决策研究的价值。

Katz(卡兹)模式

Katz(1966 )是依据经典的决策理论提出职业决策理论的,该理论包括决策者使甩的三种系统:信息蒹统;价值系统;预测系统。他特别强调检查决策者的职业价值观。他认为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中知觉需要及目标的综合。好的决策应该是选择具有最大期望值的选择对象。价值是追求满意的目标和需求的状态,决策者应列出自己主导价值的清单,并依据它们相对价值的大小进行量化。对每一种选择,决策者要估计其“回报强度 ( strength - of - ret urn)系数 ,即每种选择满足主观上各种价值需求的可能性。这样,每种职业决策都会有一个与各种价值相关联盼回报强度系数。用回报强度系数与各种价值大小相乘,其总和即可显示每一选择的回报价值。显然,那些最大限度满

足最重要价值的选择对象,将会有最大的总和。回报价值与客观可船性的乘积得到期望价值。决策策略便是挑选具有最大期望价值的选择对象。

后来,Katz在原有的期望价值论的基础上,借助电脑辅助职业决策。自6 0年代起,Katz在3 0年间,为了使取业决策程序化、可操作,借助电脑,经过三次重大的修改,研制了电脑辅助职业辅导系统,最新的决策分析是SIGI( system of Interactive Guidanoe and In formation) PLUS版本( 1993 ) 。它分为9个部分:(1)简介SIGI PLUS是什么? (2)自我评估:我要做什么?我的专长是什么? ( 3 )搜寻:我喜欢的职业可能有哪些?( 4 )信息:我喜欢的职业有哪些特征?( 5 )技能:我行吗?( 6 )准备:我行吗? (7)理由:我行吗? ( 8 )决策:仟么才是对的选择? ( 9 )下一步 :如何实行计划?

Katz指出,决策分析的精华在第八部分“决策”单元。在“决策”单元开始时,SIGI PLUS 提示使用者思考三个问题:( 1 )职业的回报为何?这个职业能满足我的需要吗? ( 2 )我进到这个职业的机率如何? ( 3 )从整体来看,这个职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接着,使用者使用前面的资料,特别是在“搜寻”单元所得的职业清单,列出供决策的3个职业。如果使用者是成人,可以将现在正从事的职业列入清单。首先针对职业的回报判断 3项职业的“效用轻重”:优、良、中、差。这个总分根据三方面来判断:满足价值的程度,是否在兴趣的范围内以及是否为喜欢的活动。在“满足的价值部分”,使用者可以看到每一个职业的五项最重要的价值 ( 在“自我评估”部分所得的结果)。伴随着重要的属性,就每一价值评估该职业“优、良、中、差”的满足程度。接下来,以类似的方式评估“兴趣的范围”与“喜欢的活动”。每项职业在最后对三个层面(价值、兴趣、

括动)的四种评估 ( 优、良、中、差)的结果会同时呈现。最后,由使用者根据这三个层次的结果评定—个总分。这个结果决定了职业在“决策方块”(dec iding square )上垂直轴的位置。上述过程一次做一个职业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职业。

完成了回报评估后接下来进行机率评估 ,即评估每一个职业的风险或成功的机率。使用者根据工作能力、必须的准备、职业展望这三项标准来评估在职业上的成功机率 ,等级仍然是“优、良、中、差”。三种机率的成份 ( 能力、准备、展望)的评估结果都会陈列出来,使用者再作一个总评,所得的结果决定职业在“决策方块”上水平轴的位置。最后,三种职业在“回报”与“机率”两个维度的结果,呈现在“决策方块”上。最终的决策取决于决策方块上的位置。

Katz模式强调职业价值观对职业决策影响,并且将价值观数量化,进行精细的推算;同时借助电脑辅助系统,训练并增强决策能力.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有其实用性。但人们能否对各职业的各种回报价值、机率做准确的估计,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Krumboltz(克朗伯兹)模式

Krumboltz ( 19 7 6 )吸取经典决策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精华,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社会学习论模式。他先提出了影响职业决策的四个因素;遗传天赋程特殊能力(如内在素质、身体障碍、音乐和艺术能力;环境条件与事件 ( 如劳动法规、技术进步、社会机构变化、家庭资源) ;学习的经验 ( 如各种工具性学习、行为和认知反应、观察学习) ;任务完成技能 ( 如设定目标、工作习惯、情绪反应方式)。

Krumboltz和 Baker 于 l 9 7 3年以学习理论对职业决策技巧的影响研究,提出一个帮助他人进行职业决策韵模式。他们认为,辅导人员为了协助当事

人的职业决策,应与当事人合作,采取以下八个步骤: ( 1)界定当事人的主要问题 ;( 2 )互相协商 ,定出辅导目标;( 3 )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法;( 4 )收集相关资料;( 5 )审视抉择结果 ;(6 )重新评价目标、选择和结果;( 7 ) 对每一个新发展和新机会作一个临时的决定或尝试性选择;( 8 ) 对新问题作决定的过程进行推论

Krumboltz和Hamel在 1 9 7 7年修正此模式,以便中学生及大学生学习,修正后的模式包括七个步骤:( 1 )界定问题:描述必须要完成的决策,估计完成所需时间并设定确切的时阎表;( 2 )拟定行动计划:描述决策所需采取的行动,井估计所需时间及完成期限;( 3 )澄清价值:描述个人将采取那些标准,以作为评价各种可能选择盼依据;( 4)摧进可能柞的选择,确认选择方案;( 5 ) 依据所定的选择标准、评分标准,逐一评价各种可能选择,找出可能的结果;( 6 ) 比较番种可能选择符合价值标准的情况,从中选取最能符合决策者理想的选择;( 7 )描述将如何采取何行动以速成选定的日标。后来,Krumboltz( 1 9 83 )又开始注意决策的个人规及相应的困难。他己辨认出五种类型的决策困难:( 1 )人们可能不会辨认已有的可解决的问题;( 2 )人们可能不努力作决策或解决问题; (3)因为错误韵原因,人们可对象;( 4 )因为错误盼愿目,人们可能会选择较差的选择对象;( 5 ,在感动没有能力达到目标时,人们可能会经受痛苦和焦虑。

咨询者的任务就是要识别上述困难,并采取相应措施。Krumboltz提出了识别以上困难的方法,如职业决策模拟 ,使用心理测量工具 ,使用职业信念量表等。

该模式强调学习的重要以及它们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把职业决策看作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并主张职业决策技能是可以在教育和职业辅导课程中教授的,

特别强调教授识别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该模式也把职业决策看作是一个终身的过程。Krumboltz模式既是描述性的,也是解释性的,因为它既描述了职业决策的过程,也解释了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尽管作者试图简化职业发展和职业决策的过程,但还是列出了太多的变量 ,使得有效的过程显得极为复杂。应该肯定的是,作者详细指明了辅导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

--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瞧法,刚好瞧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瞧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与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与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与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与咨询而言仍然就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与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与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瞧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就是系统的、独立的与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与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与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与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与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与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与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与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 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与肯定,但就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与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与权重她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就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 足,Tiedeman,O’Hara与Harren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模式):把个体瞧作就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与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与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瞧到,Tiedeman模式仅仅就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与深入。 (2)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简称CIP理论)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 1909 年 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

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 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 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 Gelatt 模式。 ( 1 ) Tiedeman 模式 虽然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 Super 认为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 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 Tiedeman , O ’ Hara 和 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 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 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

管理决策理论中决策的重要性和我国决策体制的完善

管理决策理论中决策的重要性和我国决策体制的完善 摘要:管理决策理论不仅对有限理性进行探讨和分析,而且在决策理论中始终贯穿着西蒙对管理活动的协调思想。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 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公众利益的主要手段,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能够有效推动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决策西蒙管理决策理论 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行政决策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一切行政活动都有赖于正确的行政决策予以指引。如何优化行政决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是行政管理活动需要着力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决策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这一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非常强调决策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各层次,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和下层,都是在进行决策。西蒙认为,组织是指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决策前提、目标及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管理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都是做出决策的过程。 因此,管理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也强调管理不能只追求效率,也要注意效果。效率是在一定目标和方向上的效率,效果则是决定方向目标这一类的根本问题。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前提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他将人的思考过程看作一种信息处理过程,所以,可以利用程序使计算机也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但是他们只是决策者的决策工具,并不能取代决策过程。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可供决策的方案评价以后进行抉择,做出最后判断。一旦选定方案,经理人员就要对其承担责任和负担一定的风险。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一切行政活动都有赖于正

多元化战略管理_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2008/03 总第371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8)03-0048-04 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 郭 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通过对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回顾,总结多元化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流派,多元化战略管理理论对 中国企业进行多元化决策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管理决策程序及其理论依据,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程序中图分类号:F27017 文献标识码:A D i versi f i ed Stra teg i c M anage m en t :D ec isi on M ak i n g Program and Theoreti ca l Founda ti on G UO Kai (B usiness S chool R e m in U 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 100872,China ) Abstract:Though a revie w of the diversified strategic research,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theoretical schools concerned and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t o the p ractice of Chinese fir m s .It uggests a fra me work of deci 2 si on making p r ogram on diversified strategic manage ment in hope f or narr owing the gap bet w een the theory and p ractice of diversified strategy . Key words:diversificati on strategy;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decisi on making p r ocess  收稿日期:2007-05-24 作者简介:郭凯(1972-),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它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学者在研究中对多元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早期学者认为多元化是指企业产品的市场异质性增加,强调企业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更不是产品细分化(Berry,1975),后来扩大了多元化的概念,即多元化也指进行投资和合资,使单一组织能够增长或降低整体风险(Hoskisson &H itt,1990;Ra 2manujam &Varadarajan,1989)。按照W rigley (1970)和Rumelt (1982)的划分标准,一般当企业最主要的产品类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小于70%时,这种企业叫多元化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战略,本身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一种发展战略的成功还是失败,关键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和有效运用以及适应战略的相关条件。笔者旨在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回顾和梳理,从诸多多元化理论中找出对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并试图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理论与企业实践操作间联系的纽带。 二、多元化战略理论回顾 (一)多元化战略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 安索夫(Ans off,1957)根据美国1909~1948年间最大的100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出企业成长的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开发新市场;(3)开发新产品;(4)多元化。他把他们高度概括为一张图表,即日后闻名于世的“产品-市场矩阵图”的雏型。 钱德勒(Chandler,1962)认为美国企业的成长一般都经历了四个阶段,与每阶段的公司战略相适应则产生了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四个阶段的公司战略可简述为:(1)数量扩大战略;(2)地区扩展战略;(3)垂直一体化战略;(4)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第四个阶段,与多元化战略相适应,产生了总公司本部和事业部———简称“事业部制”的分权管理结构,即现代大型工商企业最合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 1970年,赖利(W rigley,1970)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事业部制与多元化》,在企业多元化研究中迈出重要一步,提出了多元化程度的测量方法及类型划分。 在Ans off 、Chandler 和W rigley 关于企业多元化动机和战略选择研究的基础上,鲁梅尔特(Rumelt,1974,1982)于198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划分多元化类型的方法,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他对战略、组织结构与经济绩效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相关多元化、特别是有限相关多元化公司的绩效好于平均水平,非相关多元化公司绩效最差。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8章 管理决策

第八章管理决策 一、教学要点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分类。 3、决策的特点。 4、古典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5、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决策的过程。 7、决策的影响因素。 8、决策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9、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0、政策指导矩阵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1、线性规划的主要步骤。 12、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3、决策树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4、几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内容。 15、关键名词:决策、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树状图、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指为_________。 2、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 3、_________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_________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A·西蒙,他提出了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_________。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_________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_________。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划分为_________决策和_________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_________。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 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 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 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J.边沁、 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完全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合于完全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 理性、组织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

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业——决策风格和CASVE循环模型

决策风格和CASVE循环模型 一、对自身的决策风格的认识: 我个人的决策风格属于谨慎型。这种决策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使损失的危险降到最小。谨慎风格的人认为,人们应该时刻注意到事情可能变坏的趋向,并且选择能够避免导致毁灭性结局的决策。这种决策风格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具有重大损失可能的高度冒险性工作,如股票、房地产等。 在这里,谨慎决策不仅安全,而且可以带来虽不巨大但很稳定的收益。谨慎风格的人不可能被委托来设计一项庞大的工程或经营巨款。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不受潜在奖励的诱惑,对投机性很大的计划不感兴趣。 这种风格的弱点在于,有些千载难逢的良机很容易被错过,而且在力图使损失减到最小时,可能忽视了潜在的收益。 二、决策的CASVE模型带给我的启发以及如何应用该模型: CASVE循环包括五个阶段: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CASVE就是这五个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它可以在整个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指导。这一循环如图所示:

给我启示是:计划是用来实施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计划的漏洞,一边实施一边完善,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终才能和理想越来越近。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反复思考着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这样几件事情,循环螺旋式上升。 下面是具体应用: 一、沟通(Communication) 在这个阶段,我们收到了关于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通过内部或外部交流途径传达给我们。内容沟通包括情绪信号,还有身体信号。外部沟通包括父母对我们的职业规划的询问,同事、朋友对我们的职业评价,或者是杂志上关于自己的专业的文章。 这是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感官和思考充分接触问题,发觉存在一个差距已不容忽视。

职业世界探索与职业决策

职业世界探索与职业决策 发布者:刘亚蓓时间:2011-12-09 第一节职业世界探索 职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一个人的一辈子有70%的时间做着和职业有关的事情。如果说70%成功了,个人的一生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从事职业活动是人生存、生活的根基,什么样的职业才适合自己?职业、行业、产业又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贺明,外国语大学毕业,有六年工作经验,熟悉项目管理,在一家国际知名的汽车公司做英语翻译。外表英俊潇洒、说话声音洪亮,英语口语流利,是一个难得的做翻译的好材料。贺明在公司工作得力顺手,并无什么不太好的地方。但是,为了追求更大的职业发展,贺明还是想通过职业顾问帮助他好好规划,并推荐更合适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求得职业金字塔更高的一个台阶。 职业顾问认为:贺明的核心竞争力是英语能力。自学能力强,有上进心。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做事认真。可以商务英语老师或项目助理为切入点。发展方向:高级英语教师,路线是英语教师→高级英语教师;项目经理,具体发展路线:项目助理→项目经理。 一、岗位、工种与职业、行业、产业的区别 1、岗位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提出的综合要求形成岗位规范,它构成企业劳动管理的基础。 2、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 3、职业是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我国现行的职业分类标准是1999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它把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职业消失了,同时又有一批新兴的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9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我国生产操作和服务业领域近来产生的8个新职业的信息。这8个新职业是:皮革护理员、调味品品评师、混凝土泵工、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液化天

职业生涯规划模拟试卷(一)1.0(1)

职业生涯规划模拟试卷 (-) -、单项选择题 1、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活动, 这说明职业具有( D) A经济性 B稳定性 c技术性 D社会性 2、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常较长的生命周期。这说明职业具有( B) P3 A经济性 B稳定性 c技术性 D社会性 3、我国学者在对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划分的基础是( C) A受教育程度 B户籍 c职业分类 D经济收入 4、把当代中国人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的我国社会学家是( B ) A霍兰德 B陆学艺 c廖泉文 DG.康茨 5、对职业声望的研究,始于( B ) 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6、1925年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编制的职业声望量表,对美国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査的学者是( D) A霍兰德 B陆学艺 c廖泉文 D. G.康茨 7、即任职者所能获得的工作条件的便利与社会经济权利的总和称为( C ) A职业功能 B任职者素质 c职业环境 D职业期望 8、在职业声望调査与评价方法中,让被试者评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职业社会地位层级序列中的位置的方法是(A ) A自评法 B指标法 c民意法 D统计法 9、在职业声望调査与评价方法中,让一群被试者评价一系列职业的职业声望调査与评价方法是( C ) A自评法 B指标法 c民意法 D统计法 10、在“职业环境”,“职业功能''和“任职者素质''三项决定职业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中,分别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给这些指标一定的分值,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总分值来评价某些职业的声望的方法是( B) A自评法 B指标法 c民意法 D统计法 11、劳动者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称为( A ) A职业期望 B职业伦理 c职业道德 D职业价值观 12、具有明确目的性, 自觉性和鉴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 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D ) A职业期望 B职业伦理 c职业道德 D职业价值观 13、人们在选择职业时, 应考虑社会的现实需求, 考虑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 不要完全脱离社会需要的实际, 一味从自我价值观念出发,做出不切实际的选择,从而导致挫折和失败。这属于职业选择原则中的( B ) A发展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胜任原则 D兴趣原则 14、人们在选择职业时, 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实在的评价, 包括学识水平、职业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点等,是否符合职业要求,不能盲目攀比。这属于职业选择原则中的( C ) A发展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胜任原则 D兴趣原则 15、择自己所爱原则属于职业选择原则中的( C ) A发展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胜任原则 D兴趣原则 16、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称为( B) A个性 B能力 c素质 D气质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Tiedeman(泰特曼)模式 Tiedeman受white(1952)研究人类生活和生存竞争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根据Erikson(1950)划分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理论,认为职业发展与人的心理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并特别强调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决策发展的一致性,提出了一个以分化与整台贯穿职业决策过程的模式。 一般来说.分化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或是通过同一性和所从事或学习的职业的特点耗直我融入职业世界中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分化指对可考虑韵事件作分析;整合则是将分化的部分再予以统合,以符合个体钧需求。这两种心理作用在整个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断进行。 整个职业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 第一,预期阶段(anticipation),该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1)试探(exploration):考虑不同选择方向及可能目标; (2)具体化(crystalization):经过对各种选择方向或目标优缺点的斟酌,情况逐渐清楚;

(3)选择(choice):选定一个能解除目前困扰的目标; (4)明确化(clarification):再审视,修正与调整准备要行动的目标。 第二,实践与适应阶段(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包括三个步骤: (1)入门(introduction):开始执行自己的选择,也是新经验的开始,在新的环境中,争取他人的接纳; (2)转化(reformation):调整步伐与心态,专心一致,肯定在薪环境中的角色,全力以赴; (3)整合(integration):个人的信念与集体的信念达到平衡与妥协。 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作出职业决策,而第二个阶段则是对前一阶段的决策钧实践和检验。 后来,Anna Miller-Tiedeman和David-Tiedeman在先前模式的摹础上,对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决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个人主义论的职业决策模式。关于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标准问题,Tiedeman(1990)认为:决策的合理性是指决策结果符合个人现实的程度。现实是个体对决定环境的一种觉察。一个人作了决定,要符合谁的现实呢?他们认为现实可以区分为两种:个人现实与集体现实。 个人现实(personal reality)是一种主体的现实,主要说明个人知觉到什么是对的,纯粹是一种感觉,决策者觉得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方向是对的、恰当的,其过程是朝着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的。 集体现实(common reality)是一种客体的现实,是指别人认为决策者该

(完整版)决策理论习题一答案(2)

习题一答案 1.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有哪些特点?决策分析由哪些要素构成? 决策分析简称决策。所谓决策,就是决定一个对策,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决策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对决策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二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三是把决策看成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即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按照决策准则,从中筛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的反馈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控制,直至目标实现的整个系统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 决策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决策者。决策者即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如某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个体)或董事会(群体)。决策者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里等因素的影响。 (二)决策目标。决策问题对于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是单个目标,也可以是多个目标。此例中,决策者的目标表现为希望做成的煎饼含的鸡蛋越多越好,所付出的劳动越少、越方便越好。 (三)行动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行动方案有明确方案和不明确方案两种。前者是指有有限个明确的方案,后者一般只是对产生方案可能的约束条件加以描述而方案本身可能是无限个,要找出合理或最优的方案可借助运筹学的线性规划等方法。 (四)自然状态。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的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的各种状态。自然状态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其中不确定的又分为离散的和连续的两种情况。本例中的自然状态是鸡蛋的质量状态,它是不确定的和离散的,即好的和坏的两种。 (五)决策结果。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 (六)决策准则。评价方案是否达到决策目标的价值标准,也是选择方案的依据。一般来说,决策准则依赖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或偏好。 2.正确决策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职业决策 乔普森(Jep son, D. )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14】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综述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评述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07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2010年6月17日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评述 摘要:职业指导自诞生以来,主要经历了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生涯辅导的发展过程,产生了特质因素理论、发展性理论、类型学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众多理论。国外职业生涯辅导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一种理论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演变都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就部分职业生涯理论一一作以介绍,并对其优势和弊端进行评述。 关键词:职业生涯理论,评述 1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是经济发展、职业分化、技术进步、经济周期波动而产生失业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后,社会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做出努力的产物。通过近百年来的大量研究与不断发展,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再到生涯辅导的转变,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的职业快速更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西方学者提出的职业辅导和生涯规划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本文在述评国外生涯辅导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历史背景、理论要点及对我国大学生和高校生涯规划工作的启示进行了探讨。2职业生涯理论的介绍与述评 2.1Holland的类型理论 Holland无疑是职业生涯理论的杰出贡献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Holland提出了一连串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成果。他假设多数人能被分到六种类型中,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环境也可分为同样的六种类型;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人格及所在的环境特性所决定的。此外,他还将人格与环境类型分别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其中“合适性”是其类型理论最为重要的一个假设,它是指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人与职业配合得当,其适配性就高。Holland认为兴趣类型是理解个体如何在人格、兴趣和行为上有所不同的理论组织。类型起源于遗传和产生兴趣和能力的直接行为,并累积成为以特宁的可以预期的方式从事某些行为的性向或倾向。可以用代表兴趣的项目来测量类型,但是这些代表兴趣的项目表达的是人格。职业生涯决策就是通过测量兴趣,即人格,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环境类型。 在Holland理论的指导下,大量测量职业兴趣的量表被开发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具有3个关键功能:“一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发挥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机会;二是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三是提供生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一)职业声望与职业分层 职业声望(Occupational Prestige)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是职业生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职业地位是由不同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但是它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影响因素有:(1)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工作的技术条件、空间环境、劳动强度、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它是任职者所能获得的工作条件与社会经济权利的总和。(2)职业功能,是该职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意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共同福利所担负的责任。(3)任职者的素质要求,如文化程度、能力、道德品质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功能越大,任职者素质要求越高,职业声望就越高。职业声望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群体和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对同一职业的评价也会存在明显差别。 (二)职业期望与职业成功 职业期望,也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自己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

职业期望是个人职业价值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因而对某一职业的评价和取向也会不同。 这就是所谓的职业价值观。萨柏曾经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概括为15种类型:(1)助人。(2)美学。(3)创造。(4)智力刺激。(5)独立。(6)成就感。(7)声望。(8)管理。(9)经济报酬。(10)安全。(11)环境优美。(12)与上级的关系。(13)社交。(14)多样化。(15)生活方式(吴国存,1999)。 选择和设计了7种价值取向:(1)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职业。(2)助人、为社会服务的职业。(3)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的职业。(4)受人尊敬的职业。(5)能赚钱的职业。(6)虽平凡但有固定收入的职业。(7)若不为人所用,就自谋职业。职业生涯成功是个人职业生涯追求目标的实现。 德尔(C.Brooklyn Derr,1988)总结出公司雇员有五种不同的职业生涯成功方向:进取型——使其达到集团和系统的最高地位; 安全型——追求认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为“圈内人”; 自由型——在工作过程上得到最大的控制不是被控制; 攀登型——得到刺激、挑战、冒险和“擦边”的机会; 平衡型——在工作、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之间取得有意义的平衡,以使工作不至于变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系统地阐述了四种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 (1)一些人将成功定义为一种螺旋型的东西,不断上升和自我完善(攀登型)。(2)一些扎实的人需要长期的稳定和相应不变的工作认可(安全型)。 (3)还有一些是暂时的——他们视成功为经历的多样性(自由型)。 (4)直线型的人视成功为升入组织或职业较高阶层(进取型)。

生涯规划的理论模型

生涯决策的理论模型 ——CASVE循环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生涯决策的几种理论模型,学会运用CASVE 循环模型来确定自己的生涯计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是:生涯决策的理论模型。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测验,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 职业生涯决策风格测试。 二、教学过程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个案例,请同学们帮案例中的主人公做出决策。 呈现故事: 故事分析。 (一)生涯决策的基本原则 1.择己所爱 对生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首先要遵从个人的价值观和兴趣,这样才能从职业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得到生活的乐趣。 2.择己所能 生涯决策要考虑自身的能力、性格等的人职匹配,选择要在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范围之内,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择世所需 生雅决策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人才结构的需求。人的价值要体现在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上。 4.择己所利 决策也是利益选择的过程,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相冲突的前提下,合理范围内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追求利益(包括物 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 (二)决策模型——CASVE循环 1.CASVE循环理论的解释 ①沟通(Communication)

是个体意识到“我需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交流途径发现问题信号。个体从认知和情绪上与这些信号充分接触,体会到理想情境与现实情境的差距给个体带来的不平衡感,开始分析问题的根源,探索它的成因,从而启动一个CASVE循环。 ②分析(Analysis) 是“了解我自己和我的各种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好的决策者会花时间去思考、观察、研究,完善自我知识,尤其是在兴趣、价值观和技能领域,还要不断了解职业领域、学习领域、工作组织和行业类型等各种选择信息。总之,决策者尽可能了解在沟通阶段体会到的不平衡感的所有构成因素。 ③综合(Synthesis) 这个阶段的基本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将在这个阶段综合和加工上一阶段提供的信息,从而制订出消除问题或差距的行动方案。 ④评估(V aluing) 首先,评估每一种选择对问题解决者和重要他人的影响,从对自己和他人的代价和益处两方面进行考察。其次,这个阶段包含了是与非的道德评判,即由决策者的是非感对每一种选择进行评判,是否对个人和社会有利。最后,对综合阶段得出的几种选择进行排序,做出最佳选择,并对实施这一选择做出情感上的承诺。 ⑤执行(Execution) 即“实施我的选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包括形成手段-目标联系,并确定一系列逻辑步骤以达到目标,实施一个有计划的行动方案。 ⑥沟通再循环。 即“了解我已经做了一个好的选择”的阶段。CASVE循环是一个自身不断循环的过程,在执行阶段以后,个体又回到沟通阶段,以确定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是否良好——即现实与理想状态间的差距是否已经消除,决策者的不平衡状态是否解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