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塞缪尔·约翰逊《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两个英译本赏析

塞缪尔·约翰逊《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两个英译本赏析

教学研究

212 2015年21期

塞缪尔·约翰逊《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两个英译本赏析

苏豪斐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英国十八世纪学者塞缪尔·约翰逊,以他所编撰的《英文辞典》而在文坛享有盛名,影响至今。但他于1755年公开发表的《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却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而更加广为流传,成为了英国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然而,原文越精彩,对译者来讲,翻译就越困难。在本文中,笔者对辜正坤教授和黄继忠先生翻译的两个文言文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个译本虽不能说无懈可击,但实属难得的佳作。 关键词:《致切斯菲尔德伯爵》;译文风格;对比赏析 中图分类号:H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1-0212-01

1 译本对比分析

就时空平行对比来看,本文写于1755年的英国,彼时正值英国古典主义文风盛行,而作者约翰逊为当时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作家之一。本文试就辜正坤先生和黄继忠先生的两个文言文译本,对其中部分点进行对比赏析。

从整体上看,辜先生和黄先生的文言文译本都扣住了原文的韵味,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表面谦恭,实则藏着一股子傲气;看似彬彬有礼,然却透着辛辣的讽刺。

从文体上看,原文是一封书信,辜译和黄译都符合书信体的写作形式。但是,在日期的处理上,辜译将其放在了书信的最后,而黄译则按照原文格式将日期置于信的开头。虽然黄译格式更忠实于原文,但是辜译的处理方式更符合目的语,也就是中国书信的特点。

就第一段而言,原文是两个句子,黄译也是两个句子,而辜译为三个句子。尽管黄译显得更为简洁,但是笔者认为此段辜之用词更为妥帖。具体分析如下:句子“Two papers ,in which my Dictionary is recommended to the public ”,黄译为:“阁下曾二度撰文,将仆之辞典推荐于世”,辜则译为:“近日揭载二文,对拙编词典,颇有扬善褒荐之词,闻皆出阁下手笔”。其中,黄将“Two papers ”译为“二度撰文”,意思为“写了两次”,而事实上,伯爵是写了两篇文章,因此辜所译的“二文”更为准确;其次,就“my Dictionary ”,黄译仅用一字“仆(之辞典)”,而辜译用词“拙编(词典)”,相较之下,后者更能表达作者语言层面的谦恭之意,也才能更加凸显反讽韵味。

第二段看似是作者的回忆,但自始至终都流露了作者的讽刺。段首句,When 及upon 短语搭配极妙。When 与后文以逗号隔开,使人产生停顿感,描摹了当年约翰逊想要得到伯爵大人青睐的微妙心理。段中,辜译和黄译都用了大量的四字格,如“初谒公门”、“语惊四座”、“一登龙门”、“一介寒士”等。从词语选择上看,辜译和黄译都符合约翰逊的语言特征,也符合当时国内中文语体风格。

第三段,全段共两句,约翰逊第一句就是一个复杂的长句,一气呵成,还运用了排比修辞,想要表达的情感可见一斑。两位先生的译文也都各具特色。“Seven years ,my lord ,have now passed ”,辜译为“忽焉七载飞去”,黄则译为“岁月茬再,春秋七易”,两句相较,黄译的两个四字短语,既说到了“七年已过”,还提到了当下的时间“岁月茬再”,前后相互衬托,更体现七年时间之长,也从侧面反映了约翰逊在当时的心境与七年之前相比的状态,而辜译只是表述了“七年已过”这个时间间隔,比起黄译,后者显得更为生动,意味深长。

倒数第二段,约翰逊言辞力度比前文更进一步。黄译紧随原文形式,仍为一段,显得紧凑自然;辜译则拆分为两段,

其中第一句较长且自成一段,并采用反问句,由此可见,分

为两段更突出了作者的责问语气。“The notice which you have been pleased to take of my labours ,had it been early ,had been kind ;but it has been delayed till I am indifferent ,and cannot enjoy it :till I am solitary ,and cannot impart it ;till I am known ,and do not want it ”,该句被公认为是原文的经典句,排比与层递的结合运用不仅增加了语言节奏感,使文章显得铿锵有力,而且在语意上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气势恢弘,很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三个以“till ”开头的从句与三个含有“not ”的并列句不仅仅形成了结构上的对仗,且使得每个分句所表达的感情逐步加深,层层推进。而黄译“薄有声名”相比之下更妥帖。

最后一段仅一句,其中“I shall not be disappointed though I should conclude it ,if less be possible ,with less.”被认为是该段的难点,辜译为:“亦使大业行将告竣,纵或杀青之际倍感艰难无助,余亦绝无失望之心”,黄译为:“则于今大功垂成之日,即无丝毫恩赐于后,亦当不以为憾耳”。相比之下,黄译“大功垂成”则显得刚刚好,不失霸气,也不傲娇。

纵观全文,对主语“I ”的处理上,辜先生相继分别用了“拙”、“在下”、“余”、“吾”、“我”五种译法,风格多样,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重复。但若从整体文风出发,“我”和“在下”所透露白话文气息太强,用词显得不够精准;而黄译将所有第一人称都译为“仆”,虽有重复之嫌,但比起“余”和“吾”字,“仆”更凸显了作者的谦卑,讽刺效果较强。

2 结语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两篇译文即使没有尽善尽美,但也都属于难得的佳作。正所谓译文本身并无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文学翻译又非易事,既要体现原作本身文学艺术美,又要尽可能忠实于原作,且由于文化背景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译者自然难以完全再现原文风格和形式。笔者通过对比赏析译文,获益良多,不仅是遣词造句,还有结构处理,语篇把握等,足见翻译批评与赏析对提高翻译理论水平和翻译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辜正坤.从中西散文风格领略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0(3):72-75.

[2]华莹.《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文言文译本对比赏析[J].考试周刊.2012(65):13.

[3]周丽霞.从主位推进模式视角解读《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