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足迹检验技术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认识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掌握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方法,了解足迹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手段,并对足迹鉴定过程及要求形成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要点

1、足迹的形象特征;

2、足迹的步法特征;

3、现场足迹的提取;

4、足迹分析。

三、教学时数

授课4学时,实验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二、足迹形成要素

(一)造痕体

(二)承痕体

(三)作用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四、足迹的作用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2、鞋印的大小特征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4、鞋底标记特征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一、步幅特征

(一)步长

(二)步宽

(三)步角

二、步态特征

(一)起脚特征

(二)落脚特征:

(三)碾脚特征:

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

(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

(三)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四)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

(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

(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一、现场足迹的发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

(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

二、犯罪足迹的识别

(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是否一致来确定;

(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

(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

(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

(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

(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

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

(一)记录

(二)提取

第五节足迹分析

一、分析鞋的种类

(一)塑料底鞋的判断:

(二)橡胶底鞋的判断:

(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

二、分析留痕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

(一)判断鞋号: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

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性别:

(二)分析年龄:

(三)分析身高:

(四)分析体态:

五、实验安排

1、石膏制模提取立体足迹。(2学时)

2、静电吸附法提取粉尘足迹。(2学时)

六、考核要求

1、简述足迹步法特征的内容。

2、提取足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如何利用足迹特征分析作案人的人身特点?

4、什么是循迹追踪?有哪些基本方法?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讲解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足迹,是在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机关对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研究和利用都很重视。我国公安机关对足进的研究己经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内容, 一、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全面发展与提高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刑事侦查技术呈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局面。我国足迹检验专家、学者不满足于经验型、手工操作式的足迹检验手段,开始运用人体运动力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释人体行走与足迹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足迹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步法与形象检验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足迹检验理论,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此期间,各地研制了一些足迹提取与检验设备、器材。如静电吸附,解决了现场粉尘足迹提取的一大难题,使足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各地在办案中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使过去失去检验条件的现场足迹,重新发挥了证据作用。同时,办案与科研相结合,百花齐放、繁荣科学,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人身识别为目的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国足迹检验既有传统的方法,也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 所谓传统的方法,即从五十年代沿续并不断完善的形象特征检验。加根据现场遗留鞋印判断鞋子的大小、种类,然后同侦查部门提供的嫌疑鞋印比较,进行鞋子的认定或否定。再有根据现场遗留赤足印与嫌疑人赤足印样本比较,可以直接认定作案人。 足迹检验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犯罪人在作案后将鞋毁弃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场遗留足迹认定犯罪人。专家们努力从步法和反映用力特征的“鞋底常态磨损”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1、足迹定量化检验的探索。最初的尝试是在河南周口地区。从七十年代后期,经过大量的步法统计,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求出同一人步法特征变化的阈值,进行不同人的区分。先后设计了“步幅特征级差检验法”、“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步态特征级差检验法”、“T2检验法”、“隶属度检验法”等。以最简单的“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为例,正常行走的足迹中,相邻前后两个普通步为一组(共三枚足迹),分别画出各足迹中心线并延长,再连结相邻两足迹后边缘与中心线的交点,构成了左右两个步幅三角形。分别测两个三角形底、高及后角,共6项数值,各项数值与嫌疑人比较,如均不超过规定的级差(后角5度,底8公分,高3.5公分),则判为相同;若一项超过级差,则判为否定。“T2检验法”和,“隶属度检验法”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计算难度较大,应由侦查人员测量所需数值(井拍成照片)后,提交专业人员上计算机解决。除了对步幅特征的定量检验外,对步态特征的定量检验研究也有较大进展。在立体足迹中,足底压力不同,表现为石膏模型上的高度差别。在检验时,先测量足迹长、前掌宽及起、落脚角度等4项数值,然后按设定坐标的方法,用河南周口地区研制的“足迹高程测量仪”,测出前掌与趾区的23个点的高程,分别计算出“前掌全坡陡度变差平方和”、“前掌半坡陡度变差平方和”、“拇趾陡度变差平方和”,连同开始测量的4项数值共七项指标,若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则判为接受。此外,还有,“立体足迹立多倍投影测图仪”、“足迹三维数据测量仪”。等,都可以在实践中熟悉掌握和应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还曾试验了立体赤足印的“光栅检验法”。在质地均匀、透明度,而且两平面精确平行的有机玻璃上,每隔1毫米 3、足迹的动力形态检验。这是河北省雄县公安局在原步法检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主要抓住行走时支撑阶段的七个支撑部位,依先后顺序为:落脚、后跟、脚弓、前掌、趾

痕迹检验学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

足迹重点

足迹概念 一、足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足迹 是人类生活中足与地面等物质客体接触时留下的痕迹,即人在进行站立、行走等活动时自身重量和人体肌力通过足作用于地面等物质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2.足迹研究对象和内容 对象:足迹、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内容: 1.区分嫌疑人足迹 2.形成原因和条件 3.反应嫌疑人的特征 4.证明和再现犯罪过程 二、足迹的分类 按足迹造型客体进行分类 1.赤足足迹 人赤足直接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2.穿鞋、袜足迹 人穿鞋、袜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按足迹承受客体表面变化形态分类 1.立体足迹 足作用在具有可塑性的地面上形成的具有凹凸结构形象的足迹 2.平面足迹 足在平整的硬地面等物体表面上所留下的足迹 按照足迹的放映质量分类 1.正常足迹 足迹轮廓完整、痕迹清晰、特征稳定 2.非正常足迹 残缺不完整、痕迹模糊、重叠,轮廓明显变形 按照足迹的数量分类 1.单个足迹 2.成趟足迹 联系放映,四个以上 三、足迹检验的作用 1、足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1.分析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是否是刑事案件等) 2.提供线索(分析案情,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 2、足迹检验在提起公诉和审判工作中的作用 1.提供诉讼证据(有罪、无罪证据) 四、足迹检验的依据 1、足迹的形象检验依据 1.赤足足迹检验依据 2.鞋印形象检验依据 1.鞋底外貌的特定性 2.鞋底外貌的稳定性

3.承受客体对鞋印的反映性 4.穿袜足迹检验 2、足迹的行走运动特征检验依据 1.行走运动形态的特定性 2.行走运动形态的稳定性 3.行走运动形态的反映性 五、足迹应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发展: 1、加强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足迹检验技术理论体系 2、加强足迹检验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足迹的形成 一、人体与行走相关的结构 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颅骨29块,躯干骨51,上肢骨64,下肢骨62其中足骨26块 二、人体行走运动的整体动作分析 三、足迹形成的三要素 具有足迹造痕客体、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以及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只间直接相互作用 赤足结构特征 一、足的解剖结构 1、足骨骼 1.足骨 足骨共26块,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跗骨:跟骨、距骨、舟骨、骰骨、三块楔骨。根骨最大 2.足关节 1、踝关节 2、距下关节 3、跖趾关节和趾关节 3.足弓 2、组软组织结构 1、足肌 足底肌、足背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 2、组皮肤及机能 1.表皮 2.真皮 3.皮下组织 机能:保护足免受外界的侵害尤其是细菌的侵害、机械损伤和损伤,调解体温, 进行呼吸,分泌汗液,蒸发水分,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3、赤足足迹各部分命名 1.足趾区:趾前段,拇指,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小趾,趾节区 2.足跖区:跖前缘,跖内缘,第一跖区,第二跖区,第三跖区,第四跖区,第五 跖区,跖外缘,跖后缘 3.足弓区包括:弓内缘,弓内侧区,弓外侧区,弓外缘 4.足跟区包括:跟前缘,跟内缘,跟内侧区,跟中心区,跟外侧区,跟外缘,跟 后侧区,跟后缘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

痕迹检验 狭义:指两个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一能反映出造痕客体接触部位外部形态结构,二能反映出造痕客体作用力的规律特点,三能反映出承痕客体自身变化形态与结构特点。 痕迹的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 1 痕迹的表现形式:立体与平面、显见与潜在、静态与动态 2 造痕客体的类别:人体、动物体、物体 3 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形象、动作习惯、整体分离 痕迹检验:简称痕检,是检验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场痕迹与犯罪事实、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关系的一种刑事科学技术。 任务:1 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科学依据2 为处理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3 为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4 为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提供证据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受审客体与被寻找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进行检验与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同一:指客体自身相一致,即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 同一认定的分类:1 按被鉴定客体的属性:人身、物品、场所 2 按被鉴定客体的特征:客体形态结构特征、客体运动习惯特征3 按被鉴定客体的完整与否:完整体、分离体4 按鉴定的结论:肯定性同一认定、否定性同一认定 同一认定的意义:1 为侦查和诉讼提供根据 2 人痕迹检验奠定科学理论基础3 促进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 手纹的特性:1.人各不同,指指相异2.终身基本不变3.排列有序4.触物留痕5.认定人身指头乳突乳突纹的分类:弓形纹(弧形纹:左、无、右倾;帐形纹:左倾、无倾、右倾)、箕形纹(左右、正反)、斗形纹(环形斗:左倾、无倾、右倾;螺形斗:顺时、逆时;绞形纹:顺时逆时;双箕斗:顺逆;曲形斗:顺逆;囊形斗:左右、正反)、混杂形纹。 手印的寻找:1.现场进出口和路径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3.作案工具及犯罪遗留物4.现场其他相关物品 痕迹鉴定程序:委托鉴定、受理鉴定、指派或聘请鉴定人 鉴定的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的审查:对鉴定主体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对鉴定客体的审查、对鉴定方法和过程的审查、对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审查。 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是指作案人利用工具破坏(或侵害)现场客体时,引起承痕体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离而形成的形象痕迹。 三个基本特征:工具痕迹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变形。工具痕迹一定是持械行为。这种痕迹应是持械直接作用所为。 特点:多发性、立体性、多变性、多样性、稳定性、附着物和分离物多 作用:通过对工具痕迹的检验,推断工具种类、推断出作案人的条件及作案手段、揭露伪装或伪造现场、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为破案诉讼提供证据。 工具痕迹的宏观形变: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枪弹痕迹:是指在射击过程中,枪支在子弹上以及子弹在被射物上形成的痕迹。 枪弹痕迹的分类:枪痕、弹痕、射击残留物痕迹。 任务:勘验枪案现场,提取枪弹痕迹;分析形成条件,确定枪案性质;鉴定发射枪支,提供破案证据;检验枪弹性状,查明枪案真相;分析弹道诸元素,验证枪案情节;建立、管理和查对枪弹痕迹档案。

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相关作用

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相关作用 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在侦查破案的过程中,足迹检验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关键环节之一。足迹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在侦查破案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足迹检验的使用,让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结合了足迹使用的科学依据,结合实际的案件,分析了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希望能为侦查破案提供足迹检验的技术支持。 标签:足迹检验;侦查;破案 足迹是指人们在站立或是行动时,与地面或其他基础面接触而留下的痕迹。在刑事案件的调查中,常常要用到足迹来作为证据[1]。实际上,在现代的刑事诉讼案件中,不仅仅是足迹,指纹等工具痕迹等都可以作为证物的。而且,指纹应用得更为广泛。但是,当下对指纹鉴定的科学性不断怀疑,相比于指纹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和准确性的足迹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1 使用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科学依据 1.1 足迹的特定性 无论是足迹的步伐特征还是形象特征上,足迹都展现出了与其他证据不相同的特殊性。这里的形象特征指的就是单个的足迹展现的人的足部或者是袜子的结构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走习惯,而步法特征实际上就是能够展现人的行走规律的特征。这两种特征都是长期生活中积累的,而且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体态特征的不同都不同而具有细微的差异。而这种呈现出来的差异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足迹特征。实际上也就是,足迹能够对人的机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行客观反映,展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足迹能够准确地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根据足迹里呈现出来的细微差别,可以判定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重、走路姿势等相关特征。甚至还可以分析出拥有该足迹的人在特定部位停留的时间以及走路的方向等。为追踪嫌疑人的下落,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1.2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与其他证据相比,足迹更为稳定。因为一个人的足迹可以说是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许多反对情况都是临时发生,犯罪嫌疑人也不会注意改变自己的足迹。即便是有的犯罪嫌疑人刻意掩饰自己的足迹,通过足迹中的细微特点,还是能够看出犯罪嫌疑人的一些习惯。并且遇到犯罪现场搜集到的证据不完整时,也可以根据残缺的足迹判别,得到与罪犯相关的信息。 1.3 足迹的反应性 足迹不仅仅能够反映脚步动作,行为方向等外界因素,还可以展现犯罪嫌疑

痕迹检验初级试卷(DOC)

2009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 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痕迹检验 级别:初、中级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9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分析题四部分组成; 2.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填写在试卷封面密封线左侧相应的位置上,并核对无误; 3.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4.答案须写在规定的括弧内,不得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视为废卷; 5.多专业合一的试卷请按指导语要求解答本专业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题为痕迹检验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题为指纹管理专业人员答题。) 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从犯、教唆犯 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 D.主犯、帮助犯、胁从犯 4.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应经()。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D.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5.我国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为()。 A.年、月、日

B.时、日、月 C.时、日 D.日、月 6.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物证同一认定的常用方法有()。 A.筛选法 B.推断法 C.比对法 D.物证法 8.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 A.唯一根据 B.现实基础 C.理论基础 D.可行条件 9.指头乳突花纹的外围系统主要由下列哪种形态的纹线构成()。 A.波浪线 B.弓形线 C.弧形线 D.棒形线 10.手印依照形成物质成分分为:汗液手印、()、油垢手印、灰尘手印等 A.立体手印 B.减层手印 C.血手印 D.显在手印 11.线条痕迹有起点、终点和()三个部分组成。 A.痕起缘 B.痕迹面 C.痕底 D.痕壁 12.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 A.落足阶段 B.起足阶段 C.摆动阶段 D.滚动阶段 13.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弹壳痕迹有()。 A.拉壳钩前端痕迹 B.枪机下表面痕迹 C.抛壳口痕迹 D.弹底窝痕迹 14.常见的钥匙复制方法有()。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由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包括绪论、水、食品、空气、化妆品、生物材料、土壤与底质的检验等十八个项目,实践内容包括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参观与使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主导,以解决基层医学检验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理化检验项目理论知识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强教材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纲领,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医学检验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内容上做到“宁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合理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材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卫生理化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般实践仪器的辨识的训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检验专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目的,提高解决卫生检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1 本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4学时。除此之外,本门课程的每堂课均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各类样品常见成分的检测。2.熟悉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检验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及其他检验与监督中的应用。 (二)技能教学目标 通过各章节的沟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方法和理论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痕迹检验学 自考 笔记

痕迹检验学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 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 (一)痕迹形成

1.痕迹形成的机理 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 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 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

浅论犯罪现场足迹检验

浅论犯罪现场足迹检验 国防刑科201221150025 王怡凡 足迹, 也叫脚印。它是人的赤脚或穿着鞋袜的脚踏蹬在地面等承痕体上, 所形成的痕迹总称。它在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因此, 足迹的检验鉴定应包括: 赤脚足迹, 穿鞋足迹和穿袜足迹检验鉴定。也可称赤脚脚印、穿鞋脚印、穿袜脚印检验鉴定。 一、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记录和利用犯罪遗留足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国以来,我国足迹检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初创阶段。五十年代,我们吸收了原苏联《犯罪对策学》中足迹检验的理论与方法,创建了我国公安机关自己的足迹检验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足迹中的形象特征检验为主体。所谓“形象特征”主要指鞋底表面的大小、花纹、磨损及修补的细小形态等;也括赤足底的脚纹(但现场较少见)。这时的足迹检验主要认定的对象是犯罪人到现场时所穿的鞋,而不能直接认定人。到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痕捡工作者从实战需要出发,总结办案中的实践经验,研究了人的赤足印不同区域的形态特点,把趾、掌、弓、踵各部位外形、大小、排列特征作了详尽的回纳,提出了脚纹之外的其他赤足印特征可以认定人身的理论与方法,实践应用很好,并沿续至今。 2、创新阶段。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公安部和内蒙公安厅发现和总结了以马玉林同道为代表的民间“码踪”经验,通过认其考察与研究,推广和普及了“步法追踪”技术。“步法”是人行走运动的习惯性规律。它所研究的步幅、步态,都反映了行走过程中脚对地面作用力的特点。这就抛开了鞋底形象特征,捉住了每个人长期形成的落脚、碾压至起脚各阶段的运动力特征,因而达到了认定或否定行走人的目的。至六十年代,发展成我国独特的“步法检验”技术,开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所谓我国自己的特色,体现在:①摆脱了传统的“形象痕迹”检验的框子,深进到痕迹形成三要素的作用力的个人特性上。②这项技术是我国自己独创。是马玉林同道和广大痕检工作者对我国足迹检验技术、乃至痕迹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足迹检验技术发展的重大转折。步法检验技术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在全国普及推广,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即从对连续足迹的检验发展到对单个足迹的检验与分析;从农村发展到城市。 3、全面发展与进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刑事侦查技术呈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局面。我国足迹检验专家、学者不满足于经验型、手工操纵式的足迹检验手段,开始运用人体运动力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释人体行走与足迹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足迹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步法与形象检验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足迹检验理论,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此期间,各地研制了一些足迹提取与检验设备、器材。如静电吸附,解决了现场粉尘足迹提取的一大困难,使足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明显进步。各地在办案中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使过往失往检验条件的现场足迹,重新发挥了证据作用。同时,办案与科研相结合,百花齐放、繁荣科学,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人身识别为目的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足迹检验时应注意的特征 足迹的检验鉴定主要是对赤脚足迹,穿鞋足迹和穿袜足迹的检验鉴定,亦称对赤脚脚印、穿鞋脚印、穿袜脚印的检验鉴定。 (一)赤足足迹,是指人脚直接与地面等承痕体接触所形成的足迹。 赤足足迹具有认定人身的作用。足底面皮肤和手掌面皮肤一样,分布着乳突纹线、褶纹、皱纹。在检验时应注意观察赤足如下特征: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_杨敏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杨 敏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 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 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 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1)04-0052-(05) 一、引言 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是多年办案实践已经证明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出现率占刑事案件现场的70%以上,有的地区则占80%左右。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的利用率却低。某市公安部门近五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公安技术鉴定室平均每年共勘查12486起刑事案件现场,其中入室抢劫盗窃案件勘查占据勘查案件总数的89.0%,达10323起。从这些案件的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种类来看,提取到手印的案件4482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1%;提取到足迹的案件6145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8%;提取到工具痕迹的案件191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14.4%。目前,基层技术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比较注重手印的发现与提取,对工具痕迹一般只采取照相处理,有的甚于不予处理。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对现场的工具痕迹处理得不够好而直接造成对其的利用率较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并不说明工具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不大,相反,工具痕迹包含了大量反映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的相关信息,对案件的分析起重要作用。关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已有相关研究,[1]但其研究主要侧重点于人的管理、主观意识等方面;对工具痕迹检验发展与展望也有研究,[2] 但其研究只针对了我国的工具痕迹检验问题,且其对检验技术的阐述不够深入。本文主要针对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技术原因进行剖析,并在阐述国 内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存在。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庭审制度、诉讼模式的变革,刑事侦查、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刑事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是主要的破案手段;在法庭上,痕迹物证及其科学的鉴定结论是判别案件性质的有力证据。在实际的案件现场勘查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痕迹物证是指印。其主要原因包括:指印特征的特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特征均不同;指印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已有较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随着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在很多犯罪现场,罪犯往往有意识地戴上手套作案,以至于在现场提取不到可用的指纹。犯罪工具痕迹是现场勘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痕迹,且在现场不容易被破坏或伪装,出现率高,特征稳定,一般有较好的鉴定价值,这些优势是其它类型痕迹难以比拟的。但是,从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与手印、足迹和枪弹痕迹相比,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人的主观和技术上的客观两大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9 责任编辑:陈 汇 基金项目:本文系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基于知识的工具及其痕迹查询与分析数据库的研究》(项目编号: 2009YYCXGDST070)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1974-),男,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博士。— 52—2011年8月第21卷第4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ug .,2011 Vol .21 No .4

足迹检验技术讲课教案

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本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本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波折型;B:角型纹;C:圆环型纹;D:格块型纹;E:交织型纹;F:线条型纹;G:图案型纹;H:火焰型纹;I:散杂型纹;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魏中礼刘道朋编写 司法检验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 第二章手印检验 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 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 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 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 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 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 第一节牙齿痕迹 第二节车辆痕迹 第三节锁痕 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 第五节纺织物痕迹 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

《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时】36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 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 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绪论(4学时) 重点: 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 2.痕迹检验的程序 难点: 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 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 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 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 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 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 重点: 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 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 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 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 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 难点: 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

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 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 一、手印与指纹 二、指纹的特点 三、手印的作用 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 一、手印的形成 二、手印的分类 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 一、乳突纹线的形态 二、指头的基本类型 三、手掌乳突花纹 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 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 一、寻找、发现手印 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 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 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 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 一、记录现场手印 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 三、收取样本手印 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 一、鉴定的准备工作 二、初步筛选 三、初步比对 四、综合评断 思考题: 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 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 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 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 重点: 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 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 难点; 1.局部足型特征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件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件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 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波折型B:角型纹C:圆环型纹D:格块型纹E:交织型纹 F:线条型纹G:图案型纹H:火焰型纹I:散杂型纹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鞋底标记是鞋弓部反映的各种标记,主要有商标、牌名、厂名、地名、产地、鞋号和代号等。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从鞋底的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塑料底、橡胶底、皮底和布底四大类。不同鞋底在不同的痕迹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 (1)塑料底鞋: A:全发泡塑料鞋B:半发泡塑料鞋C:硬塑料鞋 (2)胶底鞋: A:运动鞋B:解放鞋C:旅游鞋D:雨鞋E:胶底皮鞋 (3)皮底鞋 (4)布底鞋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鞋底在生产、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可以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是鞋印鉴定的主要依据。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1、袜底的形状和大小; 2、袜底的原料品种和生产工艺; 3、袜底的修补特征;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步法特征是指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走动力定型的反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认识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掌握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方法,了解足迹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手段,并对足迹鉴定过程及要求形成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要点 1、足迹的形象特征; 2、足迹的步法特征; 3、现场足迹的提取; 4、足迹分析。 三、教学时数 授课4学时,实验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二、足迹形成要素 (一)造痕体 (二)承痕体 (三)作用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四、足迹的作用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2、鞋印的大小特征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4、鞋底标记特征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一、步幅特征

(一)步长 (二)步宽 (三)步角 二、步态特征 (一)起脚特征 (二)落脚特征: (三)碾脚特征: 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 (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 (三)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四)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 (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 (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一、现场足迹的发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 (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 二、犯罪足迹的识别 (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是否一致来确定; (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 (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 (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 (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 (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 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 (一)记录 (二)提取 第五节足迹分析 一、分析鞋的种类 (一)塑料底鞋的判断: (二)橡胶底鞋的判断: (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 二、分析留痕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 (一)判断鞋号: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 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性别: (二)分析年龄: (三)分析身高: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46844533.html,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李永鑫韦启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 (1.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广东广州 510290 2.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广西环江 547100) 摘要:对于案件现场的工具痕迹检验鉴定能够帮助了解案情,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案情发展情况、了解作案方式、手段等。但是现阶段我国侦查部门对于工具痕迹检验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有效发挥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在案件侦查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具痕迹;案情推定;还原真相 Abstract: for the scene of the tool marks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ase, to help investigator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understand the modus operandi, means, etc.. Bu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of our count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pection of the tool marks, and does 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tool marks in the case investigation. Key words: tool traces; presumption of case; reduction of truth 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嫌疑人遗留痕迹中很常见的一类犯罪信息遗留,对工具痕迹检验、分析、鉴定能够使侦查人员对嫌疑人犯罪手段、方法有所了解,还能确认作案工具,而作案工具又能够称为定案立罪阶段最有力的物证。但是在目前犯罪侦查、公安实践中对于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有利于案情发展的信息没有被利用。 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状 1.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概念 工具痕迹是基于案件发生过程中使用工具与外部其他客体接触产生的形变或痕迹遗留。是与作案活动直接产生的现场痕迹物证的组成部分。 1.2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必要性 不存在无痕迹的犯罪,犯罪必定是前后连贯有迹可循的逻辑事件,其现场必然遗留大量痕迹。其中足迹、手印等痕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被过分重视的问题,相应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权重较低。这也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干扰因素较多、工具种类过多、工具结构不固定等复杂多变因素造成的结果,但是忽略工具痕迹的侦查是不可取的。对于最终的案情判断影响较小,但是在案

相关文档